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經濟論文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經濟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7W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精品多篇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篇一

一、引言

在古典主義時期,經濟學的研究主要源於對經濟史和經濟學説史的梳理和提煉,並且與道德哲學以及政治學等學科結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門注重社會制度改良和生活改善的福利經濟學;但是,到了古典經濟學中後期,經濟學逐漸擺脱經濟史和經濟學説史的影響,並與道德哲學相分離,從而逐漸發展成一門非價值取向的並適用於一切社會形態的“純理論”科學。發生這種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學受到了牛頓革命和物理學發展的影響,以致學院派的經濟學家開始刻意地將政治經濟學規律當作“社會物理學”規律、社會進化規律來規範和研究;在這種情況下,邊際革命將經濟學從古典的“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轉向了“經濟學”的話語體系,在個人主義和主觀主義的方法論指導下開始注重演繹分析,並開始大量使用數理邏輯。同時,純理論研究的興起使得經濟學將其研究重點從“應該是什麼”轉向了“是什麼”,相應地就促進了實證主義思潮在經濟學中的壯大,乃至逐漸成為經濟學理論和方法論的哲學基礎;這樣,到了20世紀初葉,邏輯實證主義開始取代了舊實證主義在方法論中的地位,併成為20世紀中期西方經濟學方法論的哲學基礎,由此產生出了一門新的經濟學分支———計量經濟學。

邏輯實證主義認為,科學方法主要是整理事實的歸納法,科學命題可以且應該被經驗證實,從而科學應統一於物理學;從這個角度上説,只有實證方法才是科學的,其得出的結論才是客觀的。

正是基於這種實證主義傾向,現代主流經濟學極力批判古典經濟學的方法和理論而推崇新古典經濟學的方法和理論:

一者,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沒有將人的主觀性排除在外而充滿了價值觀,從而是不科學的;

二者,古典經濟學的分析着眼於具體問題而沒有構建普適性的理論體系,從而是含糊的。

問題是,實證主義崇尚價值無涉而批判和摒棄古典經濟學以及其他非正統經濟學流派,但這裏的判斷邏輯顯然存在嚴重的缺陷:因為根據實證主義,科學無法對任何價值進行評判,因此,科學永遠不可能以某種學説具有價值傾向而否定它。

同時,現代主流經濟學衷於應用所謂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的計量工具進行實證分析,並由此發表了一篇篇“求新求異”的文章,但是,如此甚囂塵上的實證分析果真促進了經濟學理論的進步和社會制度的優化了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過分偏重於計量實證,現代主流經濟學無論是在現象解釋、事件預測還是實踐指導上都遇到了嚴重的危機,以致有人將經濟學的性質也作了蜕化理解。

其實,在現代主流經濟學看來,古典經濟學無論在研究方法還是具體理論上都已經過時了,從而不再注重從經濟史或經濟思想史中汲取營養。問題是,學術研究和思想發展果真可以拋開前人的智慧嗎?當前的經濟學人果真比以前那些經濟學大師更加高明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這種狂傲自大和自以為是的心態,使得現代經濟學人並沒有取得多少認知上的進展,現代主流經濟學的思想深度總體上甚至並沒有超越19世紀古典經濟學家的水平。是以本文對當前流行的計量經濟學在經濟學理論發展中的意義和問題作一剖析。

二、計量經濟學貴在統計方法和經濟理論的契合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而定量探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量關係的交叉性學科。顯然,紮實而嚴謹的計量模型分析對事物之間因果機理的揭示是有幫助的,因為描述經濟現象之間聯繫的理論模型是整個理論分析的出發點,也是理論檢驗的必要階段,從而有助於增強理論與檢驗事實之間的一致性。首先,即使僅僅限於對數據處理的統計分析而言,它對經濟理論的發展和完善也有這樣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提出以經驗為根據的規律,它可能或不能隨後進行演繹的闡釋;二是通過檢查演繹推理的結果並將它們呈送實驗進行檢測,對演繹推理予以補充,甚至促使理論前提的修正。

其次,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統計技術和經濟分析的綜合,因而在形成之初就被賦予了一定的經濟學特性;這意味着,計量經濟學在理論性方面就遠遠超越了傳統的統計學,其目的就是為了有助於因果機理的揭示。這一點在弗裏希為《計量經濟學》雜誌創刊號所寫的發刊詞中就得到了説明:用數學方法探討經濟學可以從好幾個方面入手,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與計量經濟學混為一談:計量經濟學與經濟統計學決非一碼事,也不應視為數學應用於經濟學的同義語,同時,計量經濟學也不同於我們所説的一般經濟理論,儘管經濟理論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數量特徵。在弗裏希看來,對於真正瞭解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數量關係來説,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這三者都是必要的;但是,任何一項都並非是充分條件,而只有三者結合起來才構成計量經濟學。關於這一點,法學家耶林也有相似的認識:“在各種科學中,都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夠寫出該科學的歷史,因為唯有他們能找到並指明其知識來源,並且獲得真正的理解。”

因此,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計量經濟學與統計學之間存在着根本性差異。一方面,統計學往往是顯示事物本身是什麼的事實,譬如,根據統計知識可以説明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的生產和消費,也可以根據統計資料來顯示一種事物或行為的分佈狀態。另一方面,計量經濟學的研究卻需要根據統計提供的事實,進一步指出這些事實的來源和後果,闡明它們之間的因果聯繫。所以,如果計量經濟學的研究蜕化為僅僅是提供事實,而不去進一步瞭解事實之間的相互聯繫,那麼,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更不能由此提出政策建議。例如,薩伊很早就曾指出,沒有一個荒謬理論或狂妄言論未曾援引事實以作説明;正因如此,歐美學術界對這兩門學科的性質往往區分得非常清楚:一個是提供事實,一個是機理探討;有人甚至認為,對那些統計學家來説,觀察事物就是簡單地收集大量數據,除此之外就無事可做了,因而統計學家僅僅是捆好小麥給他人去打場脱粒的人,而他們本身的思想是貧乏的。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篇二

一、計量經濟學課堂教學現狀

應用型本科開設的課程更注重課程的實際應用而不是煩瑣的理論推導。雖然計量經濟學課程作為經濟學的必修課程,在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計量經濟學在開設過程中,存在着一些問題。首先,計量經濟學是由數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結合而成的交叉學科,也是數理經濟學、數理統計學和經濟統計學三者的交集,以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統計學、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為先修課程,因此計量經濟學內容豐富。其次,計量經濟學要求學生的先修課程具有良好的基礎,但對於經管類的學生來講,大部分為文科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而現行的計量經濟學教材過分注重理論推導,各種公式充斥着教材,由於學生的知識結構背景以文科為主,枯燥乏味的理論推導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畏懼感,甚至出現排斥的心理。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理論教學,忽視理論聯繫實際

經濟學各專業課程設置中普遍存在理論課程過多過繁、實驗課程所佔比重較小且不被重視、教學方法缺乏創造性等特點,容易造成學生重視理論學習、輕視實踐能力,重視書本知識、輕視實際應用能力的現象。對於經濟類的學生來講,經濟類的專業都是應用型很強的專業,其理論和實踐同樣重要。而在實際教學中,以實際經濟問題為出發點,建立數學模型的講解相對較少,課程更重視理論參數估計、模型檢驗和理論方法的講授,缺乏通過實驗對計量模型的建模步驟、原理以及模型的侷限性及前沿性的深入分析。教學中缺少經典案例的講解與分析,導致學生學完理論方法之後,不知如何用經濟模型解決實際問題,也不知如何對模型的經濟意義進行解釋,這種教學方式也就失去了開設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意義。

(二)實驗教學環節薄弱,效果欠佳

經濟類各專業的實驗教學主要是以上機模擬的形式出現,總體情況不太樂觀。原因是班級人數太多,往往是2~3個班的100~150人同時上機,教師在前面演示實驗,很多同學看不清楚,並且人數太多,教師指導學生實驗難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材難度太大,不適合本科生

縱觀計量經濟學的教材,很多學校選擇李子奈的計量經濟學,這本書很經典,不僅適合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同樣適合。對於本科生而言,這本教材難度太大,其他一些計量經濟學的教材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對於經濟類的本科生而言,更需要一本適合他們自身知識結構特點的教材,理論上能夠深入淺出,同時又能結合經濟熱點問題進行分析,使得學生避開煩瑣的數學推理,掌握一些更實用的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課程設置和課時設置不合理

目前計量經濟學安排為48課時,其中理論課為32節,上機課為16節。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掌握計量經濟學模型很不容易。課程設置為前面16節課為純理論課,後面32節課是一半理論課一半上機課,課時數偏少,加上理論的晦澀難懂,一些理論需要反覆講解,導致教學效果欠佳,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三、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

(一)改進理論教學,培養應用能力

目前的計量經濟學考試都是以理論考試、平時成績、作業等為主,若將課程論文作為平時成績,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指導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站下載相關計量經濟學的論文,並指導學生從統計年鑑下載相關數據,進行數據整合並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建立計量模型,估計方程並看懂相關統計指標的含義,並進行相關分析,為學生寫畢業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重視實驗教學,改進實驗條件

由於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課程而非數學課程,因此教學過程應當避免不必要的、煩瑣的數學推理,重視理論方法,重點是思路而不是數學推理過程,要重視應用模型和應用中實際問題的解決,應當加強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應用。在教學中加強演示實驗,結合經濟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演示實驗步驟,增加教學的直觀性,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現在很多課程都是2~3個班合班上課,對於其他的課程是可以的,但是對於計量經濟學課程來説,最好是小班上課。因為要通過軟件演示實驗,人數太多效果不好,並且在實驗教學中,小班上課有利於教師對學生面對面的指導,更有利於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師針對計量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知識背景,應當準確、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注重蒐集實驗資料,注重吸收其他課本的精華,把教學與科研結合起來,比如《Eviews統計分析與應用》這類書籍就有不少很好的案例和視頻,可以借鑑過來,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結合SPSS和EXCEL,分析介紹Eviews和SPSS、EXCEL的功能,讓學生了解一些常用軟件的功能、操作,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

根據所選教材,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自己學校組織教師重新編寫課程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教學手冊、實驗教學案例等,安排學生在機房完成實驗操作訓練,並加強課堂交流與討論。有效地將計量課程的專業理論、實驗教學融為一體,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學位論文的撰寫以及學生進一步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合理安排課程課時

學校應當根據實際的課時總數合理安排課時,在講述理論時可根據需要引入一些實驗內容,加強演示聯繫,邊講邊練,提高講課效率,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篇三

摘要:課程論文是計量經濟學課程應用性教學的有效手腕,但在教學理論中假如設計不好,課程論文教學會由於網絡剽竊和同質化現象達不到教學的目的。為此,文章從論文課時設計、選題設計、內容設計和輔助教學手腕設計幾個方面提出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的詳細設計思緒,以期為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應用性教學手腕的合理運用以及教學效果的進步提供新的認識。

1、課程論文是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有效手腕

作為經濟學實證經歷剖析的一門重要辦法類課程,計量經濟學是各國高校經濟類專業的三大中心課程之一。作為一門集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三者於一身的應用性理論辦法,計量經濟學不只請求學生控制一定的經濟理論作為理論模型設定的根據,更需求學會應用數學、統計學辦法和計算機工具去估量和檢驗模型,對理想經濟問題進行構造剖析、經濟預測、政策評價和理論檢驗。所以關於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理論學問的傳授只是手腕,最終目的應該是教會學生應用理論辦法去剖析和處理理想的經濟問題。為了辦法應用的教學目的,在本科學習階段除了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學問進行解説外,還需輔以其它的教學手腕加深學生對辦法應用的瞭解,常用的教學手腕是案例剖析和實驗教學。

固然案例剖析和實驗教學可以對學生控制計量經濟學辦法的應用有所協助,但這兩種教學手腕還並不能讓學生真正控制辦法的應用。由於要用計量經濟辦法進行實證剖析除了瞭解辦法的含義和應用步驟以及熟習軟件的操作外,還包含更多的內容。計量經濟學模型研討的完好框架是:關於經濟活動的察看(行為剖析)→關於經濟理論的籠統(理論假説)→樹立總體迴歸模型→獲取樣本觀測數據→估量模型→檢驗模型→應用模型。在這個研討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什麼樣的選題合適做實證剖析、變量如何選取、數據的可取得性怎樣樣、該如何對數據進行蒐集和處置、實證結果跟料想結論呈現不分歧的狀況下怎樣辦、如何從實證剖析結果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觀念、標準的實證剖析論文如何撰寫,等等。這些問題關於實證研討是十分重要的,但單純依託案例剖析和實驗教學並不能讓學生領悟應用中呈現的這些問題。為此,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應該涵蓋“模型設定、數據診斷、模型估量、模型應用”全過程,將計量經濟學模型的設定理論和辦法以及數據的剖析和診斷引入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中,進行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所以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教學除了運用案例剖析和實驗教學外,還需求在教學階段引入研討式的教學辦法,課程論文就是一種可選的教學手腕。

2、課程論文設計的問題

計量經濟學教學引入課程論文是可行的,由於高校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普通是在大三上學期或下學期。大三學生曾經控制了根本的專業理論學問,曾經具備對本專業經濟問題進行考慮和剖析的才能,對課程論文的選題是能夠自主完成的。大一大二的文獻檢索課程也使得學生控制了文獻搜索的技巧和途徑,對課程論文需求用到的參考文獻和相關數據材料也可獨立進行搜索。另外,在大三學習階段,有些高校還會特地經過課程論文指導培育學生的學術標準,為大四畢業論文的撰寫打好根底。計量經濟學課程在本科大三階段引入課程論文的教學手腕,正好契合這個學習階段的教學請求,既培育了學生撰寫實證剖析學術論文的才能,又促使學生對之前控制的專業學問融會貫穿,學致使用。固然從教員的角度看,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形式具有可行性,但在理論中假如設計不好,效果可能不甚理想,容易呈現兩個問題:一是網絡剽竊嚴重。運用計量經濟學做實證剖析的學術論文在論文數據庫和網絡上比比皆是,學生很容易從這些網絡渠道獲取計量經濟學的範文。假如缺乏有效的課程論文驗收和考核方式,有些學生會從網上或數據庫中下載材料簡單拼湊成課程論文,有些痛快直接從網上下載論文交差[5]。二是同質化現象嚴重。有局部論文固然不是經過網絡剽竊而由某些學生自主完成,但其他同窗也會援用相同的選題,在研討內容、剖析思緒、軟件操作等方面完整分歧,論文並沒有本質性差別,這是剽竊的另一種方式。假如學生的課程論文是經過剽竊而非本人的入手理論完成,那課程論文的教學形式就失去了意義,非但沒有使學生控制計量經濟學辦法的應用,反而培養了惡劣的研討習氣。所以計量經濟學的課程論文需求恰當的設計,以防止教學方式和目的相背叛現象的發作。

3、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的教學設計思緒

3.1課時設計

課程論文主要是經過學生課下的自我理論完成,單純經過課堂是很難完成課程論文的教學任務的。一方面由於論文的寫作週期很長,課堂的氣氛和時限並不合適進行嚴肅且有創新性、探究性的學術論文的寫作,另一方面課堂也不具備文件檢索、數據搜索等論文寫作需求的條件。所以,本文以為計量經濟學要進行課程論文教學,教學活動的進行主要是在課下而非課上,沒有必要設立成單獨的理論課課程,而應融入到計量經濟學的主課程和實驗課教學當中,依據教學進度在恰當時點引入課程論文教學,經過課上指導和課下理論的分離到達應用性教學的目的。普通高校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主課程的課時佈置是32~64學時,另外可能還有2~6學時不等的實驗課。在這種課時佈置下,本文倡議課程論文教學的課堂可佈置4或5個課時,分別在課程的中期和後期進行:第1個課時主要用以解説課程論文的標準和寫作請求,可佈置在主課程對根本的辦法理論解説完了之後,在主課程的中期進行;另外2~3個課時則佈置在學生完成論文初稿之後,用於教員對學生的課程論文初稿統一進行答疑、審閲和指正,學生再對論文進行修正完善。這局部課時依據學生人數和課時量靈敏設置,學生多和課時佈置充足的可設置3個課時,學生少和課時有限的可設置2個課時,能夠佈置在主課程的中後期課時,也能夠與實驗課後期課時分離進行,假如是請求把課程論文的內容當作操作理論的局部內容,則最好與實驗課課時分離;最後還有1個課時是用於對課程論文的寫作進行總結、點評和剖析,可佈置在主課程的後期。

特別説明:本網站內容都來源於互聯網,供瀏覽者學習、欣賞,使用原則非商業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此外,使用者如對本網站內容用於其他用途時,須徵得本網站及相關權力人的許可。

3.2選題設計

本科階段學生普通還很難在學術上有所創新,課程論文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應用辦法和控制學術標準而非進行學術研討,所以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選題的設計不用請求有多大的學術創新性,而應注重辦法應用的實戰性,在選題上能夠選取一些應用計量經濟學辦法比擬成熟的範疇。但假如選題都集中在某一成熟的範疇,在該範疇曾經有數量較多的計量經濟學研討文獻,又容易呈現上述網絡剽竊和同質化現象,所以選題的設計上應有所控制,不能給予學生太大的自在選擇空間。但假如實行純命題作文的方式,給每個學生都佈置一個明白的論文標題,則學生領會不到用計量經濟學做應用研討時選題的重要性。不是一切的研討對象都能夠應用計量經濟學辦法來研討,在選題時應該對選題進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剖析。如何選取適合用計量經濟學做實證剖析的研討視角、這個研討視角能否具有理想意義、研討問題能否有理論根底、如何肯定研討變量、數據能否能夠獲取和量化、樣本量能否滿足計量經濟學辦法應用的請求,這些都是在肯定選題時需求着重思索的方面,假如把標題直接給定,學生就難以切身領會到研討中這些問題的存在。所以在計量經濟學選題設計上,不宜太自在,也不應太過板滯,應該在靈敏性和控制性中找好均衡點。倡議用如下辦法進行選題設計:依照學號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限定在一個研討範疇選題,學生在該範疇內自在選取研討角度,並且標題和內容不能完整相同。研討範疇確實定是一個重要的工作,既要思索到選擇的多樣性,也要思索到數據的可取得性,同時還應統籌學生的可操作性。本科計量經濟學課堂解説的內容普通只能講到經典計量經濟學的聯立方程模型局部,所以研討範疇應該選取應用經典的計量模型(多元線性迴歸、虛擬變量模型、滯後變量模型、聯絡方程模型等)可以處理的。由於課程論文重點不在學術創新,研討範疇能夠選取研討較為成熟的經濟範疇,如消費和收入、投入和產出、利率和儲蓄、價錢和增長、宏觀經濟政策有效性等方面。這些研討成熟的範疇普通都有充足的數據保證,在同時具備橫截面和時間序列數據的條件下,教員能夠在研討範疇根底上對研討的樣本區間進一步細分,如規則該組內哪些學生研討哪一年份的問題,哪些學生研討哪些地域的問題,這樣就防止了學生研討的反覆,進一步控制了同質化現象。

3.3內容設計

選題設計好了之後,固然教員曾經給每位學生布置了具有一定選擇自在度的研討範疇,並規則了可研討的樣本範圍,但由於選取的是成熟的範疇,相關主題曾經有大量的研討文獻,還是有可能會呈現網絡剽竊現象。為了保證課程論文是學生親身入手理論操作完成的,還需求對課程論文的內容進行恰當的設計,可行的一種辦法是在課程論文中表現個性化的研討內容和操作過程。但假如一篇課程論文把全部個性化的操作過程和結果都寫在正文中,文章會顯得宂餘並且不合標準,學生也含糊了實證剖析學術論文的寫法,反而起不到培育學術標準的目的。所以可採用如下的內容設計:把個性化的操作內容放在附錄當中。正文還是依照規範的實證剖析論文的請求去寫,正文完後請求添加附錄。附錄內容包括學生蒐集的變量樣本數據(附上數據來源闡明),數據處置、迴歸剖析和檢驗的操作過程,以及每一個操作過程應用計量軟件得到的結果(請求學生把軟件操作結果的界面進行電腦截圖)。經過這樣的內容設計後,學生直接進行網絡剽竊的可能性就小了,由於普通的學術論文是不會把全部數據和軟件操作的每一個結果原汁原味的附上的,學生只要本人親身入手蒐集數據和進行軟件操作,才幹提交這些個性化的操作內容,這就防止了網絡剽竊行為。

3.4輔助教學手腕設計

論文選題和內容設計好之後,還需輔予一定的教學手腕,才幹到達較好的教學效果。

詳細而言有:

一是論文考核的鼓勵機制。鼓勵機制對激起學生寫作課程論文的積極性至關重要,假如考核機制設計不合理,學生能否完成論文、完成論文質量如何對最終成果影響不大,很多學生會由於課程論文的強度和難度大而選擇敷衍塞責,消極看待,課程論文就流於方式起不到教學的目的。為此需求從兩個方面對論文的成果考核方式進行設計:首先要進步課程論文成果佔比權重。假如是考試課能夠把課程論文作為平常成果的主要評定根據,成果佔比進步到50%,與期末考試成果等重;假如是調查課能夠直接以課程論文作為課程考核的最終方式。經過進步課程論文的成果權重,學生才會注重課程論文寫作,從中學有所獲。其次要設計合理明白的評分規範。評分規範應該依據教學目的把重點放在應用的精確性和標準性上,如規則高分的規範是:數據蒐集的充沛性、辦法選取的恰當性、辦法應用的正確性、論文寫作的標準性以及研討內容的首創性,關於有拼湊和模擬痕跡的論文要相應減分,有明顯剽竊無自主研討內容的論文則直接斷定不及格。評分規範的設計將直接影響學生寫作努力的方向,對激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重點至關重要。

二是實證剖析範文解説。大三本科生普通還沒有學術論文的寫作經歷,關於實證剖析的論文如何撰寫可能還不甚理解,假如不加以指導,學生將無從下筆,上交的論文也會五花八門良莠不齊,所以在課程論文寫作前用1個課時進行論文標準指導是必要的。能夠選取一兩篇經典的'計量經濟剖析範文,給學生展現和解説。除了解説學術論文的根本構造和格式外,更重要的是解説計量經濟論文的寫作標準,如做實證剖析的目的、實證的理論根據或模型構建、數據來源和變量選取的解釋、實證辦法的應用闡明、實證結果的展現和剖析等。學生在寫實證剖析的論文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實證結果不加處置就簡單把全部信息附在論文中,所以在解説中要強調,關於檢驗結果應該如何把重要信息進行重新編排,恰如其分地在文章當中給讀者顯現想要剖析的內容,加強文章的可讀性和簡約性。學生經過對範文解説的直觀認識,理解了學術標準,再進行論文寫作就不至於無所適從了。

三是分離實驗課重點指導。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的寫作會遇到許多操作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課堂上案例剖析所沒遇到過的。普通的上機實驗課也主要是考證性的操作理論,學生只需求根據給定的操作步驟和數據學會操作的內容。但理想研討不是簡單的一次性操作,而是重複對變量進行選取、樣本區間進行選擇、模型函數方式進行變換的實驗過程,單純經過考證性的實驗課操作難以領會到這種探究的過程,為此徐佔東和王維國(2009)提出了探究性的實驗教學。在實驗課中分離學生課程論文的內容展開實驗能夠到達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效果。課程論文寫作就是一個研討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諸如迴歸結果係數不顯著、計量經濟學檢驗通不過、實證結果與經濟意義不相符等問題,在這些狀況呈現的時分該如何處置,如何把研討改進和推進,這就需求教師的點撥。應用實驗課的2或3個課時,讓學生把課程論文的內容當作操作理論的案例,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即可使學生控制和穩固軟件的操作,又可以加深對應用計量經濟學辦法進行探究性研討的認識,計量經濟學應用性教學的目的就完成了。

四是課程論文作為案例剖析。教科書中的案例只是為了討論特定的估量辦法或者檢驗辦法而設定的,而從計量經濟學模型設定理論的角度看,教科書中的許多例題的模型設定是錯誤的,假如只以課本上的例題作為案例剖析解説會給學生以很大的誤導(李子奈,2010)。所以案例剖析不應只侷限於教科書上的例題解説,選取學生完成質量較好的優秀課程論文當做案例進行解説是一種好的教學方式。應用1個課時,經過對學生做實證剖析較標準的研討論文進行解説以及對論文中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指正,學生能夠更深化領悟到用計量經濟學辦法做實證研討的全過程,除了理解辦法的應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從案例中領會到計量經濟學模型設定辦法以及數據的剖析和診斷等普通教科書案例中沒有觸及的問題,加深對計量經濟學辦法應用的瞭解以及對論文標準寫法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