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德育論文

國小德育論文(推薦【精品多篇】

欄目: 德育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73W

國小德育論文(推薦【精品多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義。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這次本站為您整理了國小德育論文範文(推薦【優秀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生德育論文 篇一

上學年,經過全校師生的齊心協力,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較突出的成績,學生思想穩定,德育優良率達93.7%,違法犯罪率保持為零,普遍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校風處於一個良性循環的氛圍中。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德育為首的宗旨和以人為本的原則,為全校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工作目標

以“爭當現代文明人”為學期教育目標,以人為本,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的原則,重教重管,廣開渠道,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強以德治校的實效性,保持違法犯罪率為零,培養更多德才兼備和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各年級德育工作目標

低年級:勤奮自信

中年級:求實向上

1、規範日常行為,培養良好習慣。1、喚醒學生向國中挑戰的意識。

2、樹立自信心,艱苦奮鬥教育。2、強化紀律意識,培養耐挫能力。

高年級:拼搏衝刺

1、始終做好向學習的精神激勵。

2、加強學習焦慮的心理輔導和方法指導。

3、佈置、落實各階段工作,保持學生興奮點。

四、工作要點

(一)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1、每月舉行1-2次班主任工作例會,學習理論,總結經驗,不斷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質;特別加強青年班主任的培養工作;繼續開展青老“傳幫帶”活動。

2、落實班任常規工作,如班會課、週記評閲、“問題學生”轉化等。①主題班會做到有計劃、有教案、有主題、有實效。要求精心設計一兩次對學生影響較大、質量較高的主題班會,並做好班會記錄;②規範週記的評閲,充分發揮週記教育特殊功效。③有的放矢地建立“問題”學生的分類檔案,有針對性地採取及時有效措施,跟蹤教育,進行幫教工作,減少違紀現象,保證犯罪率為零。

3、各年級長帶頭營造級組良好教書育人氛圍。如整潔氛圍、誠信氛圍、友愛氛圍、全勤氛圍、競爭氛圍和教研氛圍等。

4、加強督促檢查,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樹立全程全方位大德育觀。通過評比考核評估制度,構建學校——級長——班主任(科任)——學生的逐級管理體系,層層落實,在競爭環境中實行動態管理,以促進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爭創“文明班”、“先進班”、“優秀級組”。

5、及時彰先勵後,擬在12月份召開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

6、深入進行德育科研探索,鼓勵班任積極撰寫德育論文,要求每學期班任至少交德育論文一篇以上。

(二)加強學生養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

1、落實《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和《紫陽國小一日行為規範》(①監督②自查⑧自律④自愛,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設文明校園,告別不文明行為”的活動。

2、抓反覆,反覆抓,加強“六項十次評比”的檢查、督促,約束極少數同學的不文明行為,淨化、美化校園環境。

2、繼續深化月教育主題活動。本學期要充分結合教育主題活動,努力營造學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圍,把教育貫穿到各項活動之中。

3、加強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主要是引導學生誠實、守信、正義,勿偷竊、勿剽竊等,提高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意識。

4、充分發揮少先大隊作用。擬定召開第二屆少代會,吸納優秀幹部,發揚學生當家作主精神,增強他們工作責任感,使他們成為學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5、繼續督導好學生會“愛心基金”的管理工作,幫助校內“急、危、困”學生,奉獻愛心。

6、抓好宣傳陣地建設。本學期除了繼續發揮宣傳櫥窗、黑板報、校刊、廣播站的宣傳作用外,並準備開闢板報心理專欄,豐富宣傳內涵,加強環境育人效果。

7、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衞生和生活習慣,加強宿生管理。

(三)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庭三點一面網絡功能。

1、落實家訪工作,辦好家長學校。要求級長組織1-2次較大影響的級組家長會,每學期班任到家訪率要求達40%以上,力爭全學年普訪率達100%。校擬定11月、12月各召開一次後進生家長座談會和後進生轉化工作探討會。

2、加強警校共建文明活動。本學期聯合潘村派出所落實“交通安全學校”與“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各項工作,並擬定9月份組織學生觀看“安全與法制教育”有關方面錄像。

3、繼續抓好德育陣地建設,構建校內外德育網絡,組織好年級社會實踐活動和課外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四)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本學期將發揮好有專業心理老師的優勢,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設施,開闢板報心理專欄,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同時要加強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月教育主題/活動

9月份:守紀律,尊師長。10月份:講文明,愛沙中。

11月份:勤鍛鍊,愛讀書。12月份:守誠信,敬父母。

國小優秀德育論文 篇二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文化建設;中職學校作用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在山東考察結束時,對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充分發揮傳統文化資源優勢,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指示。為實現提出的“中國夢”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講話精神,職業學校必須強化育人意識,保證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中職學校應堅持“以生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強化“三德”教育和感恩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感恩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信念。而這些都離不開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當前,各校都在着力校園文化建設,但尚未形成有特色的模式。筆者認為,將優秀傳統文化貫串於中職德育教育中,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創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古聖先賢智慧的結晶。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一方面,西方文化逐漸滲透到我國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另一方面,由於長期缺乏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有相當一部分的國民不僅對優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還無端反感傳統文化,以至於一些國民道德失範,信仰缺失,給社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和不穩定的因素。當前中國的社會、經濟、教育的現實狀況,迫切需要在學校大力倡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主要方面,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將會起着“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因此,學校應高度重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中職校園文化建設中。

(一)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源泉。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直接或間接地傳承和包涵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借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富民強”、“自強不息”、“以和為貴”等思想,從國家層面上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誠信友善、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需要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鑑儒家“天人合一”、“隆禮重法”等思想,從社會層面上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傳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從個人層面上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閃耀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來源。

(二)有利於塑造平等、誠信、與人為善的人生觀、價值觀

中職生都處在15-18歲的青春躁動期,尚未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此時,他們對新事物的探求欲和模仿力很強,不論是有益的還是無益的東西,他們都會不計後果地去嘗試。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學校是學生除了家庭、社會教育外,汲取知識,塑造人生觀、形成價值觀的最重要的場所。因此,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引進校園,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每個學校都必須重視的工作。學校通過重視這項工作,能更好地處理師生關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自覺性和創新性,養成感恩、孝悌的好習慣,也可以幫助中職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三)有利於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塑造個人良好品格

從諸子百家以來的哲學家、教育家,到近現代的每一位偉人,都非常注重道德品行的修煉與提升。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學生良好品德有潛移默化的改造作用,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日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和心理素質,助其成為品德高尚、具有良好品格的人。我校這幾年,從新生入學的第一天開始,就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三個一”活動,即學唱一首歌《感恩歌》、熟讀一本書《弟子規》、上好一堂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活動,規範了學生的行為,陶冶了學生情操,培養了學生感恩社會、國家、父母、長輩、他人的良好品德,學生素質得到較大的提高。總之,我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的成長,並養成其良好的品德。品德修養的提高,對學生今後生活、學習、乃至就業都有極大的幫助。

(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彰顯人文性

中職生將來要走入社會、走進企業,成為企業的有用之才和社會的良好公民,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優秀民族文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彰顯人文性。在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值得繼承的精華:如仁、義、禮、智、信、孝、勤等。對學生進行《弟子規》等傳統經典文化的系統教育,讓優秀傳統的經典文化淨化洗禮學生的心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培養其高尚人格。通過組織青年志願者和義工活動,通過班會、國學班、第二課堂講座等形式開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讓學生重新定位自己,重塑自信。

二、中職校園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沒有明確的、權威的定義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闡釋,如何區別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也沒有標準可言,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國傳統的文化正慢慢被遺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深入研究、獨特見解的專家、學者沒有機會、沒有渠道走入校園為學生授課。從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通常年紀大、見識廣博,而中職學生年紀小、視野狹隘,新、老一輩沒有機會進行交流,兩代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過程出現斷裂,極大地阻礙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存和弘揚。

(二)盲目推崇中華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都是好的。這樣導致了封建主義思想死灰復燃,固步自封,缺少創新、與時俱進的思想;或是盲目推崇西方文化,照搬西方的文化,脱離中國的實情,認為中華傳統文化無用,淡忘了儒道的傳統思想,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浮華世界中飄渺的概念,過度追逐物質生活上的享受,從而忘記了精神文明的建設,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心靈愈加空虛,都市中患上憂鬱症、輕度自閉症的人羣數量不斷增加。中職學生走上這兩種極端,都會對生活、學習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會扭曲人生觀、價值觀。因此,需要學校、老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建設輕鬆、愉悦、平等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建設投入更多的關注。

(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只停留在普及教育上,並未走向深入。職業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的實用人才。過去在專業設置、課堂教學和實習實訓上,學校、教師花的精力較多,而在校園文化建設和傳統文化教育上關注的較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並沒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於生活和學習,理論和實踐,很難做到“知行合一”。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中等職業學校要建成符合學校教育目標所要求的校園文化,就需要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和精心的打造。根據學生心理、生理的特點和實際要求,在不同的教育階段,教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先後、輕重之分,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同時,“教什麼、怎麼教”,需要教育有關部門做出規定,並將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課程體系中。

三、常創常新,做到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相協調

筆者認為,在中職校園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一項系統工程。為此,要有一個系統的學習計劃,有一個有效的管理機構,有一套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

(一)中職學校運用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制定一個系統的學習計劃。

這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學習傳統文化內容的安排。不同年級、不同學期安排學習的內容側重不同,要充分發掘中華傳統文化中與時代特徵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融合的內容。同時對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作出通俗易懂的表達,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從而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創新發展;二是中職教育培養理念的認識。中職教育要把“人人成才”的觀念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各環節和育人的活動和實踐中。學校應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面入手,形成一套系統的規範的教育內容,並將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課程體系中。

(二)建立一個有效的管理機構,保證校園文化工作計劃有序推進。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德育的副校長或副書記為副組長,學校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人人蔘與,人人抓的良好局面。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工作計劃、實施方案,不定期召開工作聯繫會和交流會,適時對工作加以評估和檢查,為這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組織保證。

(三)一套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是保證工作有序開展的關鍵。

校園文化工作措施應依據計劃和各時段教育的實際需要制定,並在人、財、物上給予有力的保障。同時要積極探索與校外活躍的文化組織、機構合作,通過邀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領域知名的專家、學者走進校園,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講座。幾年來,我校多次邀請專家、學者進校園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優秀傳統文化講座,通過徵文比賽、朗誦比賽、攝影大賽,運動會、大型團體操和文娛晚會等豐富的課餘活動的形式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貫穿到中職生喜聞樂見、樂於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去,讓校園成為學生的一方樂土,為創建樂教樂學的和諧校園奠定基礎。

(四)為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在中職校園文化中長久有效地開展,確保工作有落實,必須有科學合理的考核辦法。

可以在各班開展校園文化推廣示範班評比活動,並把該活動列入班級半學期或年終考評分數之一;在學生層面上可以執行學生個人星級評比,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活動評選德育優等生,根據學生的星級在畢業時可以優先推薦就業等等。總之,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中職校園文化建設,要向品牌化、長效化、規範化方向發展,中職生必將能在良好的氛圍中,樹立良好的品格,形成學得好,就業好,發展好,人人成才的局面,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在中職校園文化建設中才能發揮真正作用,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文吉昌。論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J].科技致富嚮導,2013,(12).

[2]王碧昱,樑宗憲。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現代滲透意義[J].中國輕工教育,2014,(1).

[3]羅衝。淺述高校文化建設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中國報業,2011,(4).

[4]張媛磊。中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問題研究[J].開封:河南大學,2013.

國小生德育論文 篇三

隨着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化,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着新的挑戰,因此德育工作要從多個方面着手,創新德育工作理念和思路,實現課內課外的聯動,弘揚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旋律,以突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青少年之間吃穿攀比,貪享私慾現象日益突出。所以,當前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培養他們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使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引導其追求真、善、美,已成為當前學校德育工作者所面臨的緊迫課題和首要任務。

一、弘揚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旋律,突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當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為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優良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堅持做到了突出“一個主題”,開展好“十項活動”。“一個主題”:校園的每一處文化建設都要彰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在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我們儘量做到了讓校園內的每一面牆“説話”,讓每一處環境育人。置身於綠色花園中的“博望亭”,“知恩亭”,勸學廣場的愛國名人雕像,思齊牆上懸掛中外名人名言,宣傳櫥窗中張貼愛國主義詩詞歌賦和手抄報等。這種風景營造了一種温馨、活潑、和諧的育人氛圍,構建出文明、雅緻的校園文化環境。“十項活動”:誦一首感恩的詩文;唱一首感恩的歌曲;説一個感恩的理由;講一個感恩的故事;獻一句感恩的話語;看一部感恩的電影;薦一篇感恩的美文;寫一篇感恩的短文;寄一份感恩的書信;做一件感恩的事情。通過這些德育活動,讓感恩的意識從小就植根於青少年學生的內心世界,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和認知情感。

二、實現從課內走向課外,突出德育工作的多樣性

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着重突出了課堂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一要儘快糾正一些教師重成績、輕德育,只教書、不育人,甚至認為教好學生是自己的事,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校長、政教主任、班主任、政治教師的事這種錯誤認識;二要實現從課內教學滲透走向課外教育的相互交融,將德育滲透到學科教學和課外各類活動之中,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作為學科教學中的應有之義。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在政治、語文、歷史、地理、科學等課程教學中,積極挖掘科學人文內涵,發揮學科育人功能。在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中培養學生愛鍛鍊、會鍛鍊、強身健體以及愛美、塑造美、鑑賞美的能力。結合課堂教學和教材內容,將教材中的先進人物和優秀故事所表現出來的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內容隨時進行啟發和滲透;結合祖國的山山水水、地域的美好景色融情於景,寓情於義,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愛國主義的精神;三要努力實現在教育教學的各個活動中貫穿德育工作。通過每週一的“升國旗儀式”和國旗下演講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還利用“清明節掃墓”,在烈士墓前進行愛國教育與情感教育;利用“感恩報告會”,對學生進行感恩、知恩、報恩的教育;利用“大型體育比賽賽事”,對學生進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為國爭光的教育。通過各項活動,使學生懂得做一個好公民應盡的責任和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薰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拓寬德育工作渠道,突出德育工作的長期性

學校始終把學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積極引導全校教師樹立全員參與、全程育人的意識。在我校,學校層面有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中層有負責德育工作的政教處,下面還有年級組長、班主任作為德育骨幹,帶動全體任課教師,全面而又具體地做好學生德育工作,學校對德育工作實行層層管理、層層考核的管理辦法,努力形成全校教師齊抓共管的德育運行機制。一是注重德育經驗的交流,開展德育骨幹教師培訓。學校長期堅持在每週五下午開展由政教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參加的德育例會制度,對本週的德育實踐進行反饋總結,並對下週的德育工作作出安排。與此同時,在德育例會上組織德育骨幹教師開展德育理論學習、研討,使德育工作者在交流互動中提高自己的德育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政教處專門安排教師定期德育工作通訊,對學校近期的德育工作情況進行通報,及時對湧現出的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和德育工作的優秀案例進行表揚,定期開展優秀德育論文評選活動,提高德育隊伍的理論水平和德育工作能力。二是不斷完善對年級組長、班主任的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學校重新修定了《山丹縣東樂鎮中心學校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細則》,實行德育評比,並設立“星級班級”“文明班級”“誠信班級”等多項榮譽稱號,政教處定期進行檢查評估,從而使各個年級、班級積極參與到“星級班級”“文明班級”“誠信班級”等的爭創活動中來。同時《細則》還加強了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過程性評價,促進班級德育評價的客觀公正,並以此來調動班主任參與德育活動的熱情。三是不斷積累和總結學校德育工作經驗。學校每月舉行一次德育工作研討會,要求全體教師利用業餘時間寫一篇德育隨筆或德育心得的小論文。學校藉助每學期組織開展的兩次德育工作研討會,評選一批優秀的德育論文在德育工作研討會上交流,並編入學校優秀論文集,在年度大會上進行表彰獎勵,且作為年終考評的加分項記入年度考核,以此調動教師德育工作的積極性。

四、注重學生行為養成教育,切實推進“三抓”,促進德育工作常態化

首先是抓起始年級。對國小低年級的學生進行言行規範、文明禮儀、誠實守信、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等方面的綜合教育,把《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文明習慣作為基礎道德養成教育的第一必修課,為學生以後的道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是抓過程管理。學校推行學生日常行為“十不準”(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合喧譁、不亂停放自行車、不説髒話、不吸煙、不損壞公共設施、不傷害花草樹木、不亂塗亂畫、不亂張貼)和“六做到”(做到保持室內外衞生、做到勤洗手勤洗頭、做到勤洗衣服、做到勤鍛鍊身體、做到衣着整潔得體、做到和人交往講文明禮貌),約束監督學生在平時的習慣養成。第三是抓及時效率。對學生中的好人好事做到及時表彰,樹立典型;對不良的思想行為做到及時發現,幫助糾正;對違規的人和事做到及時處理,弘揚正氣。擦亮眼睛,抵禦歪風邪氣;率先垂範,落實道德教育。

五、結語

總之,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複雜、充滿波折的工程,我們一定要遵循德育工作的規律,樹立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信心和勇氣,長期抓,抓長期;及時抓,抓及時,將德育教育引領家庭、社會,構築學校、家庭社會德育教育的防護牆,有序銜接中國小教育,從而走出教育小循環,進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互配合的大循環。形成全社會都齊抓共管的合力,才能真正使學校德育工作走上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

國小優秀德育論文 篇四

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 遼寧丹東 118009

[摘要]優秀傳統文化其價值最寶貴的地方是能夠喚起學生潛意識中的道德情感,這是高職院校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一定要保證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擺在第一的位置,然後才是開展專業人才培養,所以要發掘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利於社會積極發展的內容,可以採取的方式有自編優秀傳統文化校本課程、開展系列傳統文化活動、和提升授課教師傳統文化素養等,通過這些措施來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和思想政治水平。

[

關鍵詞 ]優秀傳統文化;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主要體現在哲學思想、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三個方面,能夠讓其積極成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背景開設,這樣就能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個比較合適的組合。

一、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宏觀的整體,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追求,藴含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獨特的民族特質。從發展的階段性來看,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不斷髮展、豐富並自我更新的過程。就古代而言,剛健有為、厚德載物、貴和尚中、仁民愛物、修己安人、天人合一、整體為上等,都反映了當時的文化精神;就近代而言,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科學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等,反映了新的時代的文化精神,是古典文化精神的更新和進步。無論古代的還是近代的傳統文化,有些基本價值理念是貫穿始終的,如: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愛國主義的深厚情懷,和諧統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義的高尚情懷,文化中國的理想追求,勤勞勇敢的質相秉性,等等。這些基本的價值理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價值,反映出中華民族文化的特質。中華民族精神中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就是保留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道德情感適用的教育材料,更是喚起學生潛意識裏的思想道德,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是不能缺少的。

二、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生思想中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一)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具體內涵的瞭解程度不高

高職生對經史子集和傳統戲劇毫無興趣,可以看出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瞭解程度不高。高職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具體內涵瞭解程度不高是由於很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學校不重視傳統文化傳播和教育。高職教育就是以培養學生技術為目的,大部分學校關心的是學生的技能培養,而忽視了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去鍛鍊學生心智和塑造學生品行。學校不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就更不會舉辦。另外,高職生畢業後會面臨很大的就業壓力,所以在學校的期間,會更加註重專業技術的提升,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與掌握實際應用知識,就忽視了自身文化素質的提升。

(二)高職生的傳統美德觀念較淡薄

中華傳統美德是歷史遺留下來一筆寶貴的財富,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學習、繼承和發揚的,但是部分高職生行為與傳統美德不相符,特別是師道和孝道尤為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部分學生對事業獻身和對集體奉獻的精神減弱,極端個人主義的消極思想嚴重,誠信不夠(如考試作弊、請人代考、抄襲論文、謊報特困生申請補助、銀行助學貸款不按時歸還、頂崗實習時隨意曠工等),這些都是跟傳統道德規範不相符的,然而許多學生認為學生這是比較常見的行為,與道德沒有任何關係。

(三)高職生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不足

我國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的發展很薄弱,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已經很難發現傳統文化的影子,有一部分人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民主科學的發展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有許多知名的教授和學者也是這麼認為的,極大的消極影響了高職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60%的學生認為學校要開設國學課,認為沒有實際意義。很明顯的表現出一點,由於高職教育過程中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忽視,學生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不夠。教育的本質應該是教會學生怎麼做人,其次才是教會學生掌握生活的技能,但現在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注重於後者的培養,卻很少看到傳統文化方面的教學內容。

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途徑

(一)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開展系列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重在體驗的傳統文化活動來紀念民族傳統節日、重要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等。學校應該組建一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小組,小組成員應該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通過編制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宣傳手冊和一系列的專題講座來推廣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舉辦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徵文比賽、知識競賽、“紅歌匯”大聯賽和戲劇表演等;定期邀請名師、專家給學生講評《論語》、《孟子》、《老子》、《史記》等古典文學作品;支持鼓勵學生建立傳統文化相關的社團組織,從而提升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下,不斷提升自身文化素養。

(二)開發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創新課程教學方式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有提到“未來五年,國家將在有條件的國小開設傳統文化課,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傳統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從而帶動相關學科發展。”目前,一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始把傳統文化課程納入學校通識教育體系中來(如“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和“中國傳統文化入門”等課程的開設),然而課程內容很不完善,“大而空”的現象很明顯。高職院校辦學思想是以就業為導向、強化技能為目的。高職院校教師對傳統文化課程教學不夠重視,教師課堂講授方式單一,課程內容與現實關聯性不強,同時學生也不感興趣。所以高職院校要想培養高技能人才,可以把傳統文化課程跟學生專業結合起來開展有特色的傳統文化課程。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進行模塊化教學,教師選擇自己最專長的專題,由多個教師完成一門課程實現羣體互補,課程安排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提升學生眼界和豐富學生的思維。課程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這樣才能保證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真正入腦、入心。

(三)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高職院校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首先要加強師資力量的組建。傳統文化需要教師深入理解,這樣授課課程才可能講得精彩,高職院校教傳統文化課的教師主要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對傳統文化的研究相對薄弱,能讀懂《十三經》、《二十四史》、《詩經》等傳統文化名著的教師應該都不多。所以加強對教師培訓,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教師研究傳統文化的意識,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內容。讓教師能真正的領悟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把領悟到的傳統文化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馬文多。回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調查分析[J].科教導刊,2013,(17):44-45.

國小優秀德育論文 篇五

[論文摘要]中國傳統道德在以德治校系統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中加強傳統道德教育要遵循實事求是、古為今用、綜合創新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原則。

江澤民同志“以德治國”方略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治國方略的重大發展,是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新探索。在高等學校中,構建以德治校體系是以德治國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以德治國方略的實施具有重大的基礎性作用。以德治校體系的構建是全方位的系統工程,構建這一體系的前提是首先必須明確用什麼樣的德來治校,即德的內涵是什麼,筆者認為以德治校中的“德”應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繼承了中國傳統道德並吸取人類一切優秀道德成就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而加強中國傳統優秀道德教育將在以德治校的系統工程中發揮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為歷史及當今現實所證明的。

一、在高校中加強中國優秀傳統道德的重要意義

1.在高校中加強中國傳統道德是我黨精神文明建設及德育教育的一貫方針。用馬克思主義去分析、看待並批判繼承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包括的傳統道德,屬於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情況相結合的一個重要方面。毛澤東同志早在1938年就精闢地指出:“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於這些,我們還是國小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一箇中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繼承這一份珍貴的遺產”。[1]鄧小平同志在闡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時,也多次講到正確看待和批判繼承中國古代文化遺產問題,強調要大膽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方面也有許多重要的指示,他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論述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指出:“中華民族是有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偉大民族。我們的文化建設不能割斷歷史,對民族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結合時代的特點加以發展,推陳出新,使它不斷髮揚光大。”江澤民總書記高度重視對大、中、國小校進行中國古代優秀傳統道德的教育,他為國家教委組織編寫的《中國傳統道德》一書題詞:“弘揚中國古代優良道德傳統和革命道德傳統,吸取人類一切優良道德成就,努力創建人類先進的精神文明”。綜上所述,中國優秀傳統道德是我們的寶貴遺產,對其批判繼承將在現時代產生巨大的作用。

2.在高校中加強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現實意義。隨着改革開放的擴大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建設,有了長足發展。但商品經濟具有兩面性,既有促進經濟發展的一面,也有誘前,諸如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公肥私、損人利己,以及假冒偽劣、詐騙投機等行為,正在日益嚴重地損害人民的利益和阻礙經濟的發展。另外,西方資本主義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腐朽思想的傳播,也使很多人原有的價值觀、人生觀發生了動搖。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世界觀正在形成、社會閲歷不深的青年學生,也受到很大影響。據國家教育部最近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廣東、陝西六省市58所高校就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的調研,總的結果看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還是呈現積極、健康向上的基本態勢,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是人生價值取向上的多元化,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嚴重地影響學生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第二,在人生理想方面,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有所抬頭,追求實利、追求金錢的思想在相當多的學生中是有市場的。第三,在處世原則方面,在處理個人與社會、權利與義務、奉獻與索取的關係時,存在着注重強調自我、忽視社會和他人,注重權利忽視義務,注重索取忽視奉獻的傾向。第四,在道德實踐經驗方面,心口不一,知而不行的情況還比較普遍地存在。第五,在基本的道德文明修養方面,一些學生的言行與大學生的身份很不相稱。這種現象的出現和我們以往在高校教育中忽視中國優秀傳統道德教育,以政治教育取待德育教育也有一定的關係。要根本解決這些問題,當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黨和國家領導人講話的精神以及某些地區和單位的教育經驗向我們表明,在大學生中加強中國傳統道德教育,學習我們前人數千年積累下來的道德智慧,未嘗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中國傳統道德不但形成了完整的理論,而且有難以計數的道德楷模和典型事例,一代又一代在人民傳誦,如漢代賈誼的“國耳忘家,公耳忘私”,清代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等,提倡為了國家民族而犧牲個人的利益。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強調的也是先人後己,助人為樂。所以我國的傳統道德和社會主義道德有內在的相通之處,而與西方敵對勢力極力傳播的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是相對立的。因此,在高校中進行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有利於大學生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腐朽思想的腐蝕,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信念,提高民族自信心,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在高校中加強中國優秀傳統道德教育所應遵循的原則

1.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注意區分精華和糟粕。在如何對待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問題上,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毫無批判地兼收幷蓄,食古不化的國粹主義;另一種是來自“左”或“右”的干擾,全盤否定的虛無主義。現實中,有很多大學生表現出對傳統道德良莠不分,有些大學生信奉一些江湖義氣等封建性道德,如有些大學生認為傳統道德已過時了,不再需要了,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對中國傳統道德批判地繼承。所謂批判,就是對傳統道德進行具體分析和鑑別,區分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以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由於中國傳統道德是幾千年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形成的,建立在以自然經濟為主體的小農生產基礎之上,在高校的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光大其中精華部分,如強調為民族、為整體、為國家的整體主義精神,推己及人的仁愛原則,勤儉立家(國)的艱苦奮鬥精神,面對其糟粕部分如忠君思想、家長作風、男尊女卑、因循守舊、家法觀念、江湖信念、平均主義等,應引導學生認清其危害性,堅決予以剔除。

2.堅持古為今用,綜合創新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原則。在我國傳統道德中,既使是那些精華的部分,也絕不能照搬照抄,應經過加工和改造,使之為現實服務。例如在對待傳統道德中的“忠”、“孝”兩個道德範疇,我們在政治倫理和家庭倫理中仍然可以利用它們,但是都應拋棄它們所包含的封建時代的“忠君”、“愚孝”部分,應引導大學生理解,現在講的忠是指對祖國,人民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忠,現在講的孝主要包含孝敬、尊重、贍養等思想。所以對待傳統道德中精華部分,也必須注入新的時代精神和內容,使傳統美德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成為建立社會主義新道德體系的思想材料。另外,我國在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除需要進一步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傳統美德外,還需要學習、借鑑、利用、吸收包括西方文化在內的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尤其是那些適用於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道德觀念,如改革開放觀念、民主法制觀念、公平競爭觀念、效率、效益觀念、都需要我們很好地加以借鑑和吸收,並使其與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傳統美德相融合,做到洋為中用。

三、在高校中加強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途徑

1.充分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思想品德課的主渠道教育陣地。兩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正在進行改革並進一步得到加強,我們要有意識地把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美德貫穿到“兩課”教學過程中。比如在鄧小平理論課精神文明建設等章節中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結合歷史事件和人物,生動具體地進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教育,在哲學課的教學中也可以這樣做,使學生更加緊密地聯繫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中,更有許多結合點……為了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需要“兩課”教師不僅應當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而且應當會應用馬克思主義熟悉的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分析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不僅應當在理論上是非清楚,而且應當在行動上為人師表。總之,在“主渠道“教學中,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將起重要作用。

2.與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結合起來。近幾年,教育部強調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的教育,不少高校都開展了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的教學工作,在對大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過程中,可以開設有關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講座或選修課,可以指定學生讀一些反映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的書籍。通過讀書和聽課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的領悟。

3.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在高校的文化活動中,應注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道德的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育。如在學校開展的歌詠比賽、詩歌朗誦、辯論賽等活動中積極引導,進行中國傳統美德的教育將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將會使中國傳統美德更加深入人心。

國小生德育論文 篇六

國小生思想品德課學習不良心態及對策

國小的思想品德課,是國小生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和重要陣地。但由於教師、學生的主客觀不利因素的影響,造成學生逆反心理,產生了對思想品德課的不良學習心態;具本表現如下:

(1)消極型的學習心態。這些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態度定勢,缺乏信心,心態過分緊張,處於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他們學習積極性不高,不願動腦筋;沒有耐力,其情感、思維、求知慾等心理狀態都處於薄弱狀態;缺乏學習動力,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成績低劣。

(2)淡漠型的學習心態。這類學生表現為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不明確,學習興趣不濃沒有意志力,思維消極定勢,缺乏靈活性;依賴教師支配,其心理狀態陷於固定看法,情感淡漠;認識模糊。

(3)消遣型的學習心態。這類學生主要特徵是興奮好動。學習中不能認真思考課文中的觀點,而是各個環節跳躍,活動過多,激奮衝動,注意短暫,思維無定勢,缺乏意志力。

(4)沉悶型的學習心態。這些學生的特點是對學習思品課感到沉重而煩悶,沒有積極參與的心理,對課文觀點是似而非;由於感性經驗缺乏,學習感到困難,其心理狀態處於矛盾之中。

分析以上國小生不良學習心態的原因,主要是:

教師對思想品德課教學不重視;

教學方法單調呆板,不符合認識活動的規律;

傳授知識單性,教學內容枯燥無味,缺少情感心理因素;

教師的能力低弱,對複雜多變的教學動態,不能應急駕馭;

(5)來自學生主觀方面的問題,如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視語文、教學等學科,而忽視思品學習等原因,造成學生被動學習和厭煩學習的心理態。

綜上所述,我們採取的對策是:

(1)教師要理解教材,把握教學要求。面對學生複雜學習心理,教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中心觀點、基本思想、基本知識,使認識角度與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為一體;教學時,選用最有説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證,使兒童的認識結構和教學結構融為一體;對於難點要採取前有孕伏,減緩坡度,螺旋上升的辦法,既重視直接感知,又注意從已知推出未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

國小生德育論文 篇七

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大”和“中央8號文件”精神,深化“兩綱”教育,立足學校實際,結合“建校110週年”系列活動,以“和諧校園、温馨教室”建設工程為契機,有創意地開展快樂有效的德育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校和諧發展;實現德育工作與學校其他工作緊密結合、相互滲透,堅持分層次,抓基礎,重建設,嚴管理,創特色的工作思路與方法,使德育管理上水平,德育工作顯實效,努力開創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思路

1、求精:狠抓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德育工作隊伍。

2、求新: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豐富活動,陶冶情操,培養優秀人格,注重德育的實效性。

3、求真:抓好班隊和德育專題課及其它課的主渠道育人途徑,全面落實和推廣“兩綱”教育,強化學科育德功能,注重德育的連續性、系統性。

4、求實:抓好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從小事入手,從點滴做起,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個性化、人格化的教育。

三、工作目標

1、加強德育理論學習; 2、狠抓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3、紮實開展“温馨教室”建設工程; 4、深入開展德育科研活動;

5、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6、密切學校與社會、家庭的聯繫;

7、重視安全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8、抓好抓實各種主題教育。

四、工作要點

(一)加強理論學習

1、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和理論水平。將繼續利用教師政治學習時間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國小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和學校、上級部門德育工作文件,把進一步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進一步明確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服務作為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合所教科目的特點不斷改進德育工作方式、方法,不斷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高尚人格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做讓學生、家長滿意的教師。

(二)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1、引導教師樹立“全員育人”,“育人第一”、“時時處處事事育人”的意識。學校通過規章制度,明確每一個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任務,尤其是班級工作中明確任課教師在班集體建設中的職責,讓學校的每一個崗位和每一位教師意識到自己的育人任務,並切實承擔自己的職責,牢固樹立“服務學生、服務家長、服務社會”的意識。

2、每月定期召開一次班主任經驗交流會或工作例會促使班主任工作注重實踐,注重思考,注重質量,互相啟發,深入研究,確定更先進的育人理念,掌握更科學的育人方法。

3、開放德育課堂。每班每月開展主題班會教育之際,各班主任要主動、自覺下班互相聽課,讓自己在研究的狀態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斷提高班級管理及育人水平。

6、鼓勵教師多撰寫德育論文,努力提高發表率和發表層次。

(三)狠抓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努力創建温馨教室。

1、繼續深入貫徹《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要求學生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漸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做好每月“文明小天使”的評選工作。

2、繼續深入開展“微笑行動、感恩行動、環保行動、合作行動、節約行動、承諾行動”等“好習慣伴我快樂成長”主題教育,推進張小“七色光”行規訓練行動,抓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結合國情、區情和校情,立足學校、隊員實際,引導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外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小手拉大手 文明帶回家”等主題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諧社會建設。

2、少先隊中隊值日崗每天對同學禮儀、進出校門、衞生、課間休息等日常行為規範情況進行檢查,詳細記載,並評選推薦每週獲升班旗的班級,以此激發學生關心班級,熱愛集體的思想。

3、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各班要認真執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國小生守則》,針對各班學生的特點開展誠信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誠信意識。

4、關心、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日常生活,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指導學生善於建立平等友愛,互相幫助,開放寬容,誠實守信的良好人際關係,為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和更好地適應社會做好人際儲備。

5、各班主任要堅持做到三個一:

a、堅持每天一次情況小結,做到發現情況及時處理。

國小優秀德育論文 篇八

關鍵詞:人梯精神;優秀傳統;教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C912.6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0)11-0056-02

一、人梯精神的淵源:優秀傳統的積澱

不難發現,10・24大學生集體救人事蹟的一個重要特徵在於其羣體性,同時,這個羣體本身又具有特殊性。這樣的雙重特徵至少從兩個方面給我們啟示:首先,英雄不是個人而是羣體,人梯精神超越了個人的層面,是一種社會性的存在;其次,英雄羣體是大學生,人梯精神與這個時代的大學生羣體具有密切關聯。

所以,人梯精神的煉成肯定要到當代大學生羣體的成長曆程中去尋找,而且尋找的過程中要避免個體層面的特殊性,關注影響整個羣體的社會性因素。筆者認為,人梯精神的煉就過程首先是淵源於優秀的文化傳統的,這裏的文化傳統涉及到三個方面,即:民族傳統、地方傳統和學校教育傳統。

人梯精神源於民族傳統美德的感召力。中華民族捨己救人的傳統美德,激勵着我們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在關鍵時期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把苦痛甚至死亡留給自己。這種大義與大愛正是傳統文化的內核。這既是民族精神的延續,也是傳統美德在今天的體現。

在民族傳統這個大的背景薰陶的同時,優秀的地方傳統也在促進人梯精神練就方面產生了一定功效。湖北省是我國的教育大省之一,每天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人才,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知識水平成正比。人梯精神和趙傳宇見義勇為、徐本禹鄉村支教、黃來女背父上學等待事蹟就是最好的詮釋。引人注意還在於,這其中人梯精神和趙傳宇事蹟的主角還都是長江大學的學生。這又引發我們思考,人梯精神還受學校教育傳統的影響。

學校傳統教育也是影響人梯精神形成的一個因素。學校的傳統教育一直以來就重視思想道德的教育。中國小階段注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塑造,高等教育階段則注重思想道德的保持和提升。學校通過制定學校制度、榜樣教學、活動實踐等形式來教導學生思想道德的學習。

二、人梯精神的孕育: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

人梯精神雖然有優秀的歷史淵源,但要深入一代人的靈魂卻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正是這種教育體系使得優秀的傳統得以繼續發揚。優秀的傳統得以傳承的條件是發展創新,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就是對傳統的教育模式的創新進步,這種適合時展要求的進步使得人梯精神代代延續。同時,筆者還要強調的是,在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中,最關鍵的是學校教育,而不是家庭或者社區教育。家庭和社區教育協助學校教育共同完成整體教育的目標,促成人梯精神的孕育。

(一)在優秀的歷史淵源之外,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在人梯精神的孕育過程中扮演着更為重要的角色,正是這種家庭、學校和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使得優秀的傳統得以傳承。德國著名的教育家赫爾巴特曾經説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家庭、學校和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構成了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整體。青少年的生活教育環境是由家庭、學校和社區建構而成的,在三者建立的整體背景下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化影響,潛在的形塑着他們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並且在他們的生命歷程中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小到給陌生人攙扶、讓座,大到以生命為代價。這種以人梯精神為代表的道德追求是家庭、學校和社區三位一體教育的成果。是人格最光輝的寫照,是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成功的一個有力證明。家庭、學校和社區是三位一體教育體系中的三個支撐點,他們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學校是專職教育機構,占主導地位。家庭是自覺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延續性的隱性作用。而社區教育是延伸教育,是對家庭和學校教育的補充。三者的有效組合能達到大於三的效果。家庭負責微觀層面,學校負責宏觀層面,社區負責修飾漏洞,這樣能夠確保未成年人的素質教育處於一個較完整的維度範圍內。

(二)在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最關鍵的是學校教育而不是家庭或者社區教育。儘管家庭、學校和社區教育構成了青少年教育的整體,但起主體性作用的是學校教育。首先,就時間維度來説,一個人在受教育期間學校部分所佔據的時間是最多的。在學校裏,學生的一切行為都處於學校的制度規範內,所有的行動都被置於公共場合,學生會自覺和不自覺的讓自己的行為和表現符合道德規範,如此的循序漸進,道德規範成為一種習慣,文明意識漸漸清晰。而在家庭和社區生活中,大部分孩子處於放鬆和娛樂的狀態,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要求就會相應的下降,但並不表示就會有越軌的行為出現。其次,教師的導向性作用。我們知道,教師的角色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的言行影響着學生的知、情、意、行,在教師的指導和自我認知能力提高的條件下,逐步建立起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家長和社區裏同輩羣體的影響可能比較直接,但沒有教師這麼顯著和深刻,並且具有系統性。他們的影響是相對鬆散和片段式的。再次,學校相較於家庭和社區具有更正式的規範性。學校是一個整合度極高的羣體,這是學校制度規範的結果。學校根據目標和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行為規範,以確保學生的行為符合道德標準,進而不斷的加強其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品德教育。有調查顯示,大部分孩子在學校和家裏的行為表現是不一樣的,這可能就與規範的正式與非正式有關。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較於學校教育更具有非正式性。第四,學校是主要的思想道德的宣傳手段。大部分的英雄事蹟和好人好事都是從學校這個途徑傳到青少年的手中的,一些比較典型的先進事蹟都會被學校用來作為學生學習的對象,以提高學生對思想道德的認識高度和深度。並且各種宣傳形式都有強化作用。

三、人梯精神的煉就:中國小素質教育的巨大成績

中國小素質教育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究竟是如何練成人梯精神的,筆者將用事例來説明。根據文獻研究發現,中國小素質教育具有一些顯著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練就了以人梯精神為代表的高尚品德。

第一,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做到知行合一,確保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質量。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開展實踐體驗,用自我的視角去體驗、在設定的事件和環境中去體驗獲得真實感受、形成深刻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深圳市南山區的育才第一國小、育才第二國小、蛇口國際學校及育才中學等學校與設在南山蛇口的BP公司分公司開展了一系列以“環保”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活動有兩條主線,一是“愛我家園,愛我校園”的繪畫徵文比賽,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加深了孩子們思想道德素質的程度,讓他們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二是與深圳電視台合辦的“BP杯中國小生環保知識競賽”。孩子們從不同角度抒發了對環境、對自然的熱愛,表達出對所處環境遭到人為破壞的恐慌與困惑。從而加深對環保的重視,從自身做起,再擴張到其他個人和羣體。

第二,各地區根據其實際情況實行特色教育,從而加強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自2001年開展“創新素質實踐行”活動以來,武漢市各中國小對素質教育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一些素質教育模式受到全國關注。如:江岸區育才國小的“尊重(關心)教育”,倡導一種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關係。積極促進學生公平人格的養成。洪山區廣埠屯國小的“雅行教育”,旨在引導教師從“制約性教育”轉向“主體性德育”教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武昌區25中的“陽光教育”,重在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這種“陽光教育”的模式被廣州、青島等市的學校借鑑學習。只有根據自身的特點,從實際出發,才能取得預測性的成果。

第三,重視模範帶頭作用,實現從點到面的轉變。身教是無聲的的教育,它不帶任何強制性,完全是用示範作用影響學生,帶動學生,具有極大的感染力。是一種最具體、最形象、最有説服力的直觀教材。事實證明這種方式也極具影響力。很多學生都把那些道德模範人物視為崇敬的對象,以實際行動向他們學習。人梯精神就是趙傳宇事蹟的傳承與發揚。趙傳宇、黃來女、譚之平、徐本禹等人的英雄事蹟廣為流傳,各校都開展了宣講會等多形式的學習活動。兩年來,青島市邀請“雷鋒班”第四任班長曲建文及其戰友為中國小生作報告42場,聽眾和觀眾達9.6萬餘人。

第四,中國小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一個縱向的梯級增長的過程。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是不斷深化的過程,作為意識表現形式之一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是一個縱向的不斷深化的過程。從國小到中學,甚至到大學,認知能力是逐級遞增的,思想道德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各中國小校根據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確定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階段性目標。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青島市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內涵,把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分年級、分層次、有計劃地融入各科教學內容之中。目前,全市中國小全部開設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和政治課程,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第五,中國小思想道德素質教育重視思想道德成長的環境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需要良好的道德教育環境做後盾,它是各個層面、各個部門、各個階段對學生進行的德育縱橫銜接,融會貫通,形成對學生終身影響的一種教育力量。正是思想道德教育環境作用的顯著性,各校都將其列為重點建設的對象。到目前為止,長沙已打造了20多個“全國中國小素質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校外活動示範基地,創建了67個青少年教育示範社區。全市黑網吧全面取締,已建立綠色上網場所258家,到2010年將實現每個社區有一家綠色網吧的目標。另外,據統計,2004年到2008年,全國少兒圖書館為少兒讀者舉辦各種活動共2900多次,共有1862萬人次參加。全國文化系統所屬的博物館接待未成年人25726.5萬人次。

人梯精神的寶貴之處不僅在於其優秀的傳統積澱和三位一體教育體系的促成,還在於它是一代代中國小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成績的折射點,更在於它對社會的現實教育意義。那些認為個人主義和實用主義已經成為現在社會主流意識的觀點是錯誤的,我們不能無視以人梯精神為代表的高尚品德的存在而否定社會的精神性。無論是出於現實社會的發展要求,還是歷史文明的傳承,人梯精神都會生生不息。這就需要中國小素質教育,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支持。在已取得成績的基礎上繼承創新,嚴把教育關,注意中國小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縱向的深入和橫向的擴展相結合。相信在優秀理論的整體指導和一批批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取得全局範圍的成績,讓人梯精神代代相傳。

參考文獻:

國小生德育論文 篇九

我校以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為重點,加強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和班集體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圍,努力創設良好的學校德育環境,加強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強德育工作實效。。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鞏固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強化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探索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規律與方法,完善美育和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榆次區教育局政教科工作意見和學校總體工作計劃進行德育工作。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繼續落實“我成長、我負責、我與逸夫同發展”的責任教育;工作中堅持學生養成教育為主線,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為重點,以多種形式為手段,以全員參與為保障,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使之學會做人,學會學習,為成高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二、工作思路

(1)以鞏固《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達標》工作成果為中心,強化學校德育工作水平,做好各項德育“軟硬件”建設,使學校德育工作進一步規範化。

(2)建設一支強而有力的德育隊伍:促班主任業務水平提升,強化年輕班主任的訓練與培養。

(3)繼續落實德育工作“三化”:德育工作網絡化;管理工作序列細化;活動開展系列化。

(4)繼續以常規工作為根本,責任教育為主線開展德育工作,力求兩者相互融合,有機結合。

(5)夯實兩個基礎:學生日常行為常規管理、班級管理。

(6)工作中做到“四字”:真、實、細、心(用心去做)。

三、工作目標:

(1)學生嚴格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國小生守則》,道德、行為顯著提高。

(2)做實責任教育,使之不走過場,不疲於應付。

(3)強化班主任工作管理、檢查,“嚴”字當頭,以“溝通、談心”為手段,以“愛”使之感化;逐步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管理特色。

(4)做好“三結合”工作及學校德育薄弱環節。

(5)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的基本原則,推進道德講堂的開展。

(6)繼續加強音樂吧的活動靈活性以及實效性,為學生創造平台。

(7)繼續突出德育和少先隊的特色工作。

四、具體工作:

(一)常規工作:

(1)落實養成教育,夯實常規行為基礎。鞏固《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達標》工作成果, (工作計劃 http://) 繼續落實學生對《中國小生守則》、《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沿用“星級評價”評比制度,以錦旗鼓勵的形式對成績較好的班級進行表彰,開學初繼續開展《常規行為訓練周活動》。

(2)在全體同學中開展“星級評價”活動。在各班中每週、每月評比“文明禮儀之星”、“勞動之星”、“藝術之星”,並利用升旗儀式時間對他們進行表彰,通過此項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充分體現德育的表彰、激勵作用。

(3)繼續加強和完善校園環境的“四化”(綠化、淨化、美化、教育化)建設,重點突出教育化,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提升各班育人環境。繼續加強衞生工作,要求各班衞生一日兩掃,與此同時在保持上下工夫,摒棄不良習慣,把隨手扔果皮紙屑的普遍問題解決好,定期檢查各班每週一次。

(5)做好“藝術教育”工作。結合慶“元旦”,德育處在12月份組織開展好“校園歌頌節”活動。

(6)繼續開展好國小生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參加國小勞動基地實踐活動(5年級),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勞動實踐意識,提高動手製作能力,在活動中要嚴密組織,充分展現我校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7)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廣播教育等形式對全體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定期查找學校安全隱患,每逢重大節假日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11月份繼續開展“安全教育月”活動,利用櫥窗、板報等形式大力宣傳安全事項,利用手抄報、

繪畫、安全排查及安全疏散演練等活動,不斷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加強安全自保能力。

(8)做好2012年下半年德育各項評優工作。

a、做好一年一度的三評一訪工作。學校成立三評一訪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好學校的方案。學校德育處利用校會課時間組織學生學習評選方案。按照區德育科此項工作的要求,各班評選工作要嚴格評選程序。評選工作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

b、做好德育論文、個案、班主任評優等市區級上報工作。要求每位班主任都要積極參加,認真撰寫論文及個案,力保2-3名班主任教師論文、個案榮獲區級獎項。

(9)進一步健全德育信息週報制度。學校成立德育信息週報小組,負責本校德育工作簡訊的撰稿

《國小2012年秋(第一學期)德育工作計劃》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