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德育論文

中學德育論文

欄目: 德育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8.87K

目錄

中學德育論文
第一篇:中學德育論文第二篇:中學德育論文第三篇:中學德育論文第四篇:中學德育論文範文第五篇:中學德育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中學德育論文

中學德育論文

內容摘要:

古有“做事先做人”之説。現今,國家領導人更是不止一次的在各種場合及會議上提到:教育工作德育為先。江總書記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講話》中更是提到:要加強綜合治理,多管齊下,形成一種有利於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環境之優劣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是不可能脱離社會大環境而獨立生存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擇鄰而居。古語又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無不説明環境育人的重要作用。為改變‘假大空全’的德育現狀,我校在德育工作中把“優化育人環境,大處着眼,小處着手”作為此項工作的的着力點。特別是在育人環境方面着力強化一個“小”字 。並強調:創建和諧的物化環境,以物育人。優化健康人際環境,以人育人。經過不懈的努力,和諧的育人環境正在我校逐步形成。

正文:

古有“做事先做人”之説。現今,國家領導人更是不止一次的在各種場合及會議上提到:教育工作德育為先。江總書記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講話》中更是提到:要加強綜合治理,多管齊下,形成一種有利於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可見,無論是做事還是作人德行至上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的孩子都成長為馬家爵、王寶森之流,那還不如作一介莽夫。最起碼他的破壞性要小得多,少得多。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環境之優劣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之初、性本善”的提法雖然有些唯心的味道,但卻説明了人的後天成長依賴於環境的影響,人是不可能脱離社會這個大環境而獨立生存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擇鄰而居,三遷其所。古語又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無不説明環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在自然界中,橘生南北卻有南橘北枳天壤之別。在人類社會中,將門之後與出自書香門第的特質不盡相同。大家閨秀與山野村姑的舉止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因為成長環境使然。將門因尚武而重義,必然粗獷豪爽,義薄雲天。書香世家因習禮明信,必然温文爾雅。大家閨秀一般知書達理,而山野村姑一般則直爽潑辣,之所以性格迥然,在於一個人生活在不同的環境當中,受不同的氛圍薰陶,個性品質必然不同。所以,我認為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環境,作為擔負着教書育人的學校盡己所能創建和諧的育人環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 但在現今的德育工作中,眼高手低,俯不下身來抓德育的現象有之,假大空全的德育教育有之,只管教書,不管育人的現象有之,致使人人育人,時時育人,事事育人的德育目標成為空談。鑑於此,在我校的德育工作中把“優化育人環境,大處着眼,小處着手”作為我校的德育工作的着力點。特別是在育人環境方面着力強化一個“小”字 。小處着手意味着要抓好細節,抓好小事,對於國小階段的少年兒童大德育,大口號,大主題並不利於少年兒童

的健康成長,不符合其年齡及心理特點。

一創建和諧的物化環境,以物育人

漫步校園,紅磚壁瓦、綠草茵茵、楊柳依依。每逢春末夏初之際,月季、刺梅爭奇鬥豔。秋天到了,萬壽菊,夜來香暗香怡人。校園內百餘株參天白楊陪伴一批批學子走過了每一天,每一年 ,到底送走迎來了多少孩子,他們也説不清了。嘩啦啦爽朗的笑聲是他對孩子們殷切的希望,良好的祝福。茵茵綠草中的警示語説:我是你們的植物朋友嗎?自來水龍頭大聲疾呼:我不想多流一滴眼淚。垃圾桶説:來吧,我的肚子大得很等人性化語言讓孩子們懂得了什麼是羞恥心。微風吹過,一片片廢紙,在校園內翩翩起舞,此時映入你眼簾的肯定是孩子們嬉戲追逐着,拾撿校園內的垃圾,然後放入垃圾桶憨憨的大肚子裏滿意地走了。上課鈴響了,聽着自來水嘩嘩的聲響,總會有師生返回身來,輕輕的把它擰緊。物人合一,人物和諧在我們的校園無時無處不在。

教室內高懸的國旗,端正張貼的名人畫像,不只在於裝點美觀,而在於“無聲勝有聲”的思想滲透。《守則》也好,《規範》也罷,不只在於威懾約束,而在於自覺遵守。室內外的園地,櫥窗,板報不只為傳經送寶,而在於使其成為激勵學生獲取成功的人生舞台。牆為人説話,物為人傳情成為我校校園環境的真實寫照。但這些行為習慣的得來也並非一日之功,今天栽的花,明天就會枝折花落。剛剛露頭的小草,用不了幾天就會奄奄一息。今天換的水龍頭,明天也許就會怎麼關也關不上。每當孩子們步入校園大吃特吃後,準會把廢棄物隨手亂丟。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停止了那種毫無實效的説教,停止了那些毫無實效的主題教育,來一個從我做起,全員參與。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以身示範。什麼叫身教重於言教,什麼叫以身示範。半年下來,立竿見影,我們的校園變得漂亮了,孩子們懂事了,老師們也更省心了。

二優化健康人際環境,以人育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高尚,健全的人格形象去影響,他們的周圍需要崇高的靈魂。然而校園也好,家庭也罷,一些不健全的人格形象,一些不健康的作為卻在影響着孩子們的成長。校園作為一方淨土,教師作為孩子們的人師之範,要求孩子們説普通話,寫規範字,而部分教師卻時常在校園內,課堂上冒出一兩句方言土語,板書備課更是繁簡字並用。櫥窗,牆報,板報中也會時而冒出一兩個錯別字裝點門面。德育綱要,校規中明確規定要淨化校園語言環境,但我們的教師卻動輒訓斥,言語粗俗,何談語言文明;要求孩子們衣着得體,自己卻身着奇裝異服,穿着拖鞋進出教室有説服力嗎?要求孩子講究衞生,自己卻亂扔亂棄;要求孩子學習雷鋒好榜樣,但碰到不良行為卻唯恐躲閃不及;要求孩子正直,自己卻從來不敢把不同意見擺在桌面上。凡此種種小事,人師從何談起,良好的育人環境從何談起。德育課程健全了,德育活動開展了,德育為首的大政方針也定了,但如果只停留在説一説,寫一寫,搞

搞活動的層面上管用嗎?如果為人師者不從小事做起,注重小節,我們的孩子又會好到哪兒去,創建和諧的校園環境也必是一句空談?

為此,我們把強化德育的全員意識,強化教師的示範作用作為工作重點常抓不懈,並制定了教師的行為規範準則,對教師的坐立行走等進行了明確的約束,並把此項工作列為年終考核,評先晉級的重要指標。要求教師:做有樣,坐有相,行有規,言有範,經過不懈的努力,教師們在言行舉止,待人接物方面日漸規範,成熟。無論是社區還是家長對教師們的評價也越來越高。温文爾雅的舉止,得體大方的言行為我們的校園平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絕對不可小視。孩子們的語言不再粗俗,廢物不再亂扔,穿着不再隨意,校園內的人物合一讓人感到親切。甬路上,孩子們三三兩兩自由説笑,談天説地。石桌旁,孩子們躍馬揚鞭,在紋秤間自由揮灑。櫥窗前,孩子們駐足欣賞,看看老師們又為大家準備了什麼精神食糧。

在此基礎上,個個班級根據自身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拾撿廢棄的地膜,不但淨化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還為班級活動帶來了經費。垃圾分類,不但使孩子們學到了知識,還增強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雛鷹廣播站的開播,不但豐富了孩子們的學識,還歷練了孩子們的蒐集信息及組織能力。在綠色家園創建活動中,孩子們紛紛認領一塊草坪,一株小樹,既增強了孩子麼愛校如家的意識,又增強了孩子們愛護美欣賞美的能力。在閃光的童年記錄活動中,孩子們不但明辨了是非,辨別了善惡,更獲得了成功的喜悦。校園無小事,事事皆教育,但如果小事抓不好又怎能出現今天校園內人人和諧,物人和諧的良好局面呢。

校園環境雖然重要,但家庭環境同樣必不可少。人們常説,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們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環境和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們身心的健康發展。有的家長説:“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而部分孩子們卻説:“他們只顧掙錢根本就沒有關心過我們的學習。”孰是孰非此時變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學校能否幫家長一把。為此,我們在2-6年級廣泛開展了‘走進家庭,走進學生心靈’的家訪調查活動。這其中,88%的孩子不願意聽,也聽不進家長的嘮叨。85%的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8%的家長與孩子平時很少見面,一見面多是批評訓斥多於詢問談心。28%的家長不管孩子進步與否,總是不滿意孩子的表現。以上諸多的原因造成了家長與孩子的交流不暢,致使孩子不願意與家長交流思想,拒絕與家長談心。

為此,我們利用家長學校,對存在不同問題的孩子歸類後集中組織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講座。一是聘請校外的知名家教人士辦講座,二是開展“教子有方”的經驗介紹,三是讓家長與學生共同作上講台,交流家庭教育問題的得與失。同時,以學年為單位,開展學習型,民主型好家庭評選活動,有家,校,生三方共同制定評選標準。並把此作為評選市縣級三好學生的標準之一,從而極大的促進了家長參與孩子教育的積極性。同時我們利用家長會對家長提出:盡最大可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清潔的學習場所,不訓斥孩子,不在家裏聚賭。每

天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聊聊天,不以家長長輩自居。為孩子們提供一張書桌,讓孩子們覺得父母在關注我,沒有忽視我的存在。每週陪孩子散散心,放鬆心情,強化溝通。每月送孩子一本好書,讓孩子懂得,學習是他們現階段的第一要務。漸漸的,關心孩子學習的多了,不聞不問的少了。家教中講究方式方法的多了,動不動就橫加指責的少了。講究民主,崇尚學習的家長多了,耍大家長作風的少了。

我們的校園是淨化孩子們心靈的殿堂,一塊純淨聖潔的園地。知微而論,可為人師是校園環境育人的落腳點和切入點。我們的家庭雖小,但孩子第一任教師的擔子卻很重很重。他是孩子們走向成人成才的搖籃,讓我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滴行為做起,從而創建一個和諧的家庭,學校,社會育人環境。

第二篇:中學德育論文

德育工作點滴入手

政教處德育實施總結

清新美麗的校園內,琅琅的讀書聲飄向天空,放飛夢的希望;寬闊的操場上,孩子們在盡情揮灑激情,追逐狂奔,臉上盪漾着幸福的笑容……他們正沐浴着德育工作的“陽光”茁壯成長。在德欽中學,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播灑愛的陽光,讓綠樹成蔭,給山花爛漫;他們用堅強的雙手,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擎起一片藍天,擎起祖國的未來。 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是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然而在現階段,有的教師被考試這隻指揮棒所左右,在工作中只注重教學,而忽略學生的德育教育,從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實古有“做事先做人”之説。現今,國家領導人更是不止一次的在各種場合及會議上提到:教育工作德育為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環境之優劣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之初、性本善”的提法雖然有些唯心的味道,但卻説明了人的後天成長依賴於環境的影響,人是不可能脱離社會這個大環境而獨立生存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擇鄰而居,三遷其所。古語又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無不説明環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在自然界中,橘生南北卻有南橘北枳天壤之別。在人類社會中,將門之後與出自書香門第的特質不盡相同。大家閨秀與山野村姑的舉止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因為成長環境使然。將門因尚武而重義,必然粗獷豪爽,義薄雲天。書香世家因習禮明信,必然温文爾雅。大家閨秀一般知書達理,而山野村姑一般則直爽潑辣,之所以性格迥然,在於一個人生活在不同的環境當中,受不同的氛圍薰陶,個性品質必然不同。所以,我認為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環境,作為擔負着教書育人的學校盡己所能創建和諧的育人環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

但在現今的德育工作中,眼高手低,俯不下身來抓德育的現象有之,假大空全的德育教育有之,只管教書,不管育人的現象有之,致使人人育人,時時育人,事事育人的德育目標成為空談。鑑於此,在我校的德育工作中把“優化育人環境,大處着眼,小處着手”作為我校的德育工作的着力點。特別是在育人環境方面着力強化一個“小”字 。小處着手意味着要抓好細節,抓好小事,對於國小階段的少年兒童大德育,大口號,大主題並不利於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不符合其年齡及心理特點。

一和諧環境,以物育人

漫步校園,雪山高聳、綠草茵茵、楊柳依依。每逢春末夏初之際,各種花草爭奇鬥豔。秋天到了,校園內幾株參天白楊陪伴一批批學子走過了每一天,每一年 ,到底送走迎來了多少孩子,他們也説不清了。嘩啦啦爽朗的笑聲是他對孩子們殷切的希望,良好的祝福。茵茵綠草中的警示語説:我是你們的植物朋友嗎?自來水龍頭大聲疾呼:我不想多流一滴眼淚。垃圾桶説:來吧,我的肚子大得很等人性化語言讓孩子們懂得了什麼是羞恥心。微風吹過,一片片廢紙,在校園內翩翩起舞,此時映入你眼簾的肯定是孩子們嬉戲追逐着,拾撿校園內的垃圾,然後放入垃圾桶憨憨的大肚子裏滿意地走了。上課鈴響了,聽着自來水嘩嘩的聲響,總會有師生返回身來,輕輕的把它擰緊。物人合一,人物和諧在我們的校園無時無處不在。

教室內高懸的校訓,端正張貼的名人畫像,不只在於裝點美觀,而在於“無聲勝有聲”的思想滲透。《守則》也好,《規範》也罷,不只在於威懾約束,而在於自覺遵守。室內外的園地,櫥窗,板報不只為傳經送寶,而在於使其成為激勵學生獲取成功的人生舞台。

二人際環境,以人育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高尚,健全的人格形象去影響,他們的周圍需要崇高的靈魂。然而

校園也好,家庭也罷,一些不健全的人格形象,一些不健康的作為卻在影響着孩子們的成長。校園作為一方淨土,教師作為孩子們的人師之範,要求孩子們説普通話,寫規範字,而部分教師卻時常在校園內,課堂上冒出一兩句方言土語,板書備課更是繁簡字並用。櫥窗,牆報,板報中也會時而冒出一兩個錯別字裝點門面。德育綱要,校規中明確規定要淨化校園語言環境,但我們的教師卻動輒訓斥,言語粗俗,何談語言文明;要求孩子們衣着得體,自己卻身着奇裝異服,穿着拖鞋進出教室有説服力嗎?要求孩子講究衞生,自己卻亂扔亂棄;要求孩子學習雷鋒好榜樣,但碰到不良行為卻唯恐躲閃不及;要求孩子正直,自己卻從來不敢把不同意見擺在桌面上。凡此種種小事,人師從何談起,良好的育人環境從何談起。德育課程健全了,德育活動開展了,德育為首的大政方針也定了,但如果只停留在説一説,寫一寫,搞搞活動的層面上管用嗎?如果為人師者不從小事做起,注重小節,我們的孩子又會好到哪兒去,創建和諧的校園環境也必是一句空談?

我們要把強化德育的全員意識,強化教師的示範作用作為工作重點常抓不懈,並制定了教師的行為規範準則,對教師的坐立行走等進行了明確的約束,並把此項工作列為年終考核,評先晉級的重要指標。要求教師:做有樣,坐有相,行有規,言有範,經過不懈的努力,教師們在言行舉止,待人接物方面日漸規範,成熟。無論是社區還是家長對教師們的評價也越來越高。温文爾雅的舉止,得體大方的言行為我們的校園平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絕對不可小視。學生們的語言不再粗俗,廢物不再亂扔,穿着不再隨意,校園內的人物合一讓人感到親切。甬路上,孩子們三三兩兩自由説笑,談天説地。石桌旁,孩子們躍馬揚鞭,在紋秤間自由揮灑。櫥窗前,孩子們駐足欣賞,看看老師們又為大家準備了什麼精神食糧。

在此基礎上,個個班級根據自身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每天的校園衞生打掃,不但淨化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還為班級評比帶來榮譽。校園衞生的打掃,不但使孩子們學會了勞動,還增強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校園環境雖然重要,但家庭環境同樣必不可少。人們常説,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們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環境和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們身心的健康發展。有的家長説:“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而部分孩子們卻説:“他們只顧掙錢根本就沒有關心過我們的學習。”孰是孰非此時變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學校能否幫家長一把。為此,我們開展了‘學會感恩,走進學生心靈’的大型演講活動。聘請校外的知名家教人士辦講座,讓家長與學生共同作聆聽專家的演講,促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交流。

校園是淨化孩子們心靈的殿堂,一塊純淨聖潔的園地。知微而論,可為人師是校園環境育人的落腳點和切入點。我們的家庭雖小,但孩子第一任教師的擔子卻很重很重。他是孩子們走向成人成才的搖籃,讓我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滴行為做起,從而創建一個和諧的家庭,學校,社會育人環境。

第三篇:中學德育論文

中學德育論文

內容摘要:

古有“做事先做人”之説。現今,國家領導人更是不止一次的在各種場合及會議上提到:教育工作德育為先。江總書記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講話》中更是提到:要加強綜合治理,多管齊下,形成一種有利於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環境之優劣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是不可能脱離社會大環境而獨立生存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擇鄰而居。古語又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無不説明環境育人的重要作用。為改變‘假大空全’的德育現狀,我校在德育工作中把“優化育人環境,大處着眼,小處着手”作為此項工作的的着力點。特別是在育人環境方面着力強化一個“小”字 。並強調:創建和諧的物化環境,以物育人。優化健康人際環境,以人育人。經過不懈的努力,和諧的育人環境正在我校逐步形成。

正文:

古有“做事先做人”之説。現今,國家領導人更是不止一次的在各種場合及會議上提到:教育工作德育為先。江總書記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講話》中更是提到:要加強綜合治理,多管齊下,形成一種有利於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可見,無論是做事還是作人德行至上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的孩子都成長為馬家爵、王寶森之流,那還不如作一介莽夫。最起碼他的破壞性要小得多,少得多。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環境之優劣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之初、性本善”的提法雖然有些唯心的味道,但卻説明了人的後天成長依賴於環境的影響,人是不可能脱離社會這個大環境而獨立生存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擇鄰而居,三遷其所。古語又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無不説明環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在自然界中,橘生南北卻有南橘北枳天壤之別。在人類社會中,將門之後與出自書香門第的特質不盡相同。大家閨秀與山野村姑的舉止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因為成長環境使然。將門因尚武而重義,必然粗獷豪爽,義薄雲天。書香世家因習禮明信,必然温文爾雅。大家閨秀一般知書達理,而山野村姑一般則直爽潑辣,之所以性格迥然,在於一個人生活在不同的環境當中,受不同的氛圍薰陶,個性品質必然不同。所以,我認為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環境,作為擔負着教書育人的學校盡己所能創建和諧的育人環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 但在現今的德育工作中,眼高手低,俯不下身來抓德育的現象有之,假大空全的德育教育有之,只管教書,不管育人的現象有之,致使人人育人,時時育人,事事育人的德育目標成為空談。鑑於此,在我校的德育工作中把“優化育人環境,大處着眼,小處着手”作為我校的德育工作的着力點。特別是在育人環境方面着力強化一個“小”字 。小處着手意味着要抓好細節,抓好小事,對於國小階段的少年兒童大德育,大口號,大主題並不利於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不符合其年齡及心理特點。

一創建和諧的物化環境,以物育人

漫步校園,紅磚壁瓦、綠草茵茵、楊柳依依。每逢春末夏初之際,月季、刺梅爭奇鬥豔。秋天到了,萬壽菊,夜來香暗香怡人。校園內百餘株參天白楊陪伴一批批學子走過了每一天,每一年 ,到底送走迎來了多少孩子,他們也説不清了。嘩啦啦爽朗的笑聲是他對孩子們殷切的希望,良好的祝福。茵茵綠草中的警示語説:我是你們的植物朋友嗎?自來水龍頭大聲疾呼:我不想多流一滴眼淚。垃圾桶説:來吧,我的肚子大得很等人性化語言讓孩子們懂得了什麼是羞恥心。微風吹過,一片片廢紙,在校園內翩翩起舞,此時映入你眼簾的肯定是孩子們嬉戲追逐着,拾撿校園內的垃圾,然後放入垃圾桶憨憨的大肚子裏滿意地走了。上課鈴響了,聽着自來水嘩嘩的聲響,總會有師生返回身來,輕輕的把它擰緊。物人合一,人物和諧在我們的校園無時無處不在。

教室內高懸的國旗,端正張貼的名人畫像,不只在於裝點美觀,而在於“無聲勝有聲”的思想滲透。《守則》也好,《規範》也罷,不只在於威懾約束,而在於自覺遵守。室內外的園地,櫥窗,板報不只為傳經送寶,而在於使其成為激勵學生獲取成功的人生舞台。牆為人説話,物為人傳情成為我校校園環境的真實寫照。但這些行為習慣的得來也並非一日之功,今天栽的花,明天就會枝折花落。剛剛露頭的小草,用不了幾天就會奄奄一息。今天換的水龍頭,明天也許就會怎麼關也關不上。每當孩子們步入校園大吃特吃後,準會把廢棄物隨手亂丟。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停止了那種毫無實效的説教,停止了那些毫無實效的主題教育,來一個從我做起,全員參與。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以身示範。什麼叫身教重於言教,什麼叫以身示範。半年下來,立竿見影,我們的校園變得漂亮了,孩子們懂事了,老師們也更省心了。

二優化健康人際環境,以人育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高尚,健全的人格形象去影響,他們的周圍需要崇高的靈魂。然而校園也好,家庭也罷,一些不健全的人格形象,一些不健康的作為卻在影響着孩子們的成長。校園作為一方淨土,教師作為孩子們的人師之範,要求孩子們説普通話,寫規範字,而部分教師卻時常在校園內,課堂上冒出一兩句方言土語,板書備課更是繁簡(更多請搜索:)字並用。櫥窗,牆報,板報中也會時而冒出一兩個錯別字裝點門面。德育綱要,校規中明確規定要淨化校園語言環境,但我們的教師卻動輒訓斥,言語粗俗,何談語言文明;要求孩子們衣着得體,自己卻身着奇裝異服,穿着拖鞋進出教室有説服力嗎?要求孩子講究衞生,自己卻亂扔亂棄;要求孩子學習雷鋒好榜樣,但碰到不良行為卻唯恐躲閃不及;要求孩子正直,自己卻從來不敢把不同意見擺在桌面上。凡此種種小事,人師從何談起,良好的育人環境從何談起。德育課程健全了,德育活動開展了,德育為首的大政方針也定了,但如果只停留在説一説,寫一寫,搞搞活動的層面上管用嗎?如果為人師者不從小事做起,注重小節,我們的孩子又會好到哪兒

去,創建和諧的校園環境也必是一句空談?

為此,我們把強化德育的全員意識,強化教師的示範作用作為工作重點常抓不懈,並制定了教師的行為規範準則,對教師的坐立行走等進行了明確的約束,並把此項工作列為年終考核,評先晉級的重要指標。要求教師:做有樣,坐有相,行有規,言有範,經過不懈的努力,教師們在言行舉止,待人接物方面日漸規範,成熟。無論是社區還是家長對教師們的評價也越來越高。温文爾雅的舉止,得體大方的言行為我們的校園平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絕對不可小視。孩子們的語言不再粗俗,廢物不再亂扔,穿着不再隨意,校園內的人物合一讓人感到親切。甬路上,孩子們三三兩兩自由説笑,談天説地。石桌旁,孩子們躍馬揚鞭,在紋秤間自由揮灑。櫥窗前,孩子們駐足欣賞,看看老師們又為大家準備了什麼精神食糧。

在此基礎上,個個班級根據自身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拾撿廢棄的地膜,不但淨化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還為班級活動帶來了經費。垃圾分類,不但使孩子們學到了知識,還增強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雛鷹廣播站的開播,不但豐富了孩子們的學識,還歷練了孩子們的蒐集信息及組織能力。在綠色家園創建活動中,孩子們紛紛認領一塊草坪,一株小樹,既增強了孩子麼愛校如家的意識,又增強了孩子們愛護美欣賞美的能力。在閃光的童年記錄活動中,孩子們不但明辨了是非,辨別了善惡,更獲得了成功的喜悦。校園無小事,事事皆教育,但如果小事抓不好又怎能出現今天校園內人人和諧,物人和諧的良好局面呢。

校園環境雖然重要,但家庭環境同樣必不可少。人們常説,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們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環境和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們身心的健康發展。有的家長説:“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而部分孩子們卻説:“他們只顧掙錢根本就沒有關心過我們的學習。”孰是孰非此時變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學校能否幫家長一把。為此,我們在2-6年級廣泛開展了‘走進家庭,走進學生心靈’的家訪調查活動。這其中,88%的孩子不願意聽,也聽不進家長的嘮叨。85%的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8%的家長與孩子平時很少見面,一見面多是批評訓斥多於詢問談心。28%的家長不管孩子進步與否,總是不滿意孩子的表現。以上諸多的原因造成了家長與孩子的交流不暢,致使孩子不願意與家長交流思想,拒絕與家長談心。

為此,我們利用家長學校,對存在不同問題的孩子歸類後集中組織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講座。一是聘請校外的知名家教人士辦講座,二是開展“教子有方”的經驗介紹,三是讓家長與學生共同作上講台,交流家庭教育問題的得與失。同時,以學年為單位,開展學習型,民主型好家庭評選活動,有家,校,生三方共同制定評選標準。並把此作為評選市縣級三好學生的標準之一,從而極大的促進了家長參與孩子教育的積極性。同時我們利用家長會對家長提出:盡最大可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清潔的學習場所,不訓斥孩子,不在家裏聚賭。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聊聊天,不以家長長輩自居。為孩子們提供一張書桌,讓孩子們覺得

父母在關注我,沒有忽視我的存在。每週陪孩子散散心,放鬆心情,強化溝通。每月送孩子一本好書,讓孩子懂得,學習是他們現階段的第一要務。漸漸的,關心孩子學習的多了,不聞不問的少了。家教中講究方式方法的多了,動不動就橫加指責的少了。講究民主,崇尚學習的家長多了,耍大家長作風的少了。

我們的校園是淨化孩子們心靈的殿堂,一塊純淨聖潔的園地。知微而論,可為人師是校園環境育人的落腳點和切入點。我們的家庭雖小,但孩子第一任教師的擔子卻很重很重。他是孩子們走向成人成才的搖籃,讓我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滴行為做起,從而創建一個和諧的家庭,學校,社會育人環境。

第四篇:中學德育論文範文

中學德育論文範文:

江澤民説:“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的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在改變中學德育狀況,實現中學德育目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的國際研討會上,各國專家也一致認為:應該把道德教育置於突出地位,不然,21世紀人們面臨的將是一個可怕的道德環境,而道德的淪喪又會加劇政治經濟等問題的惡化。在我國現階段,加強恩德教育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但在作為道德教育與品格養成主陣地的學校,卻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狀況。

中學德育狀況的“三化”問題:

一·德育目標理想化

在德育目標的認識上,不從實際出發,習慣性的把中學德育目標定位在理想化的虛幻的境界中,脱離了學生的道德實際認知水平,學生只能膚淺地唯心地理解它。這就直接導致了德育目標指向的負載過重,過空,過高,進而導致德育內容的大而寬。德育目標貴在切實可行,貴在與生命主體的和諧通融。華而不實,大而寬的德育目標,必然在實踐中失去信度和效度,進而造成德育實踐的空耗,最終影響德育的實效性。

二.育人方法簡單化

長期以來,我們的育人方法過於簡單陳舊,缺乏新意,一味強調教育者單方面的灌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德育,要藉助於與德育內容和德育目標相關的情境,依賴於受教育者對真善美的真實體驗,靠特定情境中的受教育者的反省,自責,自律等深層次的精神搏擊過程,才能形成他的道德理念,進而轉化為道德行為。

三.環境影響的消極化

中學德育工作的一大誤區,就是試圖將學校變成道德上的“世外桃源”。而德育系統是一個與外部社會相互影響的而又具有性對穩定性的運行系統。學生生活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之中,他們的活動交往,接受的信息和受到的影響是複雜多樣的。在校內受到教師,同學,集體的影響:在校外受到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如果各方面的教育影響不一致,甚至相互抵消,德育的實效性講大大折扣,得不償失。

中學德育現狀的應對措施。

針對中學德育的現狀,中學德育工作的應對措施是:

1 德育目標要不高不空,具有可操縱性

德育目標“應該是生命內在的要求,而不應該是遊離生命以外的什麼東西。”美國道 德品質教育的目標就具體而實在,他們把青少年道德教育目標建立在“六大支柱”上。即是:

(1) 信賴——誠實,不欺騙,不偷竊,堅持真理,效忠國家和家庭。

(2) 敬重——尊重別人,寬容差異,舉止禮貌,用語文明,用和平方式處理憤

怒和爭執。

(3) 責任——幹好本職工作,自控自律,謹慎,可靠。

(4) 公平——坦率辦事,不存偏見,不推委過失,傾聽他人意見。

(5) 關懷——善良,熱情,寬恕,助人。

(6) 公德——合作,參與,睦鄰,遵紀守法,敬重師長,保護環境。

這些品質教育的目標就不空不高,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值得我們借鑑。

2 改變觀念,培養學生道德主體意識。揚棄傳統的育人模式

中學德育的主體是學生,是鮮活的中學生的個體生命。由於我們忽視甚至無視青少年鮮活生命的生動性,豐富性,多樣性,忽視甚至無視青少年個體生命對生活的獨特體驗,對精神的獨特追求,從而導致了簡單生硬的教條主義灌輸。在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社會需要大量的創新人才,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衝破傳統的育人方式,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在德育工作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道德主體意識,把學生看作是自身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對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引導與規範,使主體根據自我實踐傳遞信息,及時調節主體自我與非我的影響因素,使自我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指向有意義的德育目標,從而實現道德的自我完善。

3 重視優化育人環境,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全面教育網絡

首先,要大力改善學校教育環境。二十一世紀信息交流的渠道多種多樣,社會開放,我們不應該還把學生關在“世外桃源”中來進行呵護,而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接觸社會,觀察社會,思考現實問題,密切聯繫社會實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想認識。只有把學生放到真實可感的社會生活中去接受教育,才能使其真切地感受到什麼是美,什麼是醜,哪些該做,那些不該做。深切體驗後所受的教育,遠勝於老師苦口婆心的説教。

其次,要改善學校周邊環境。

江澤民同志曾明確的指出“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必須從

第五篇:中學德育論文

中學德育論文

論文摘要:當前中學德育中存在着內容與學生實際脱節、基本途徑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社會家庭的負面影響抵消了學校德育的效果等突出問題。應把握當代中學生的思想變化的新特點、強化中學教學中的德育管理、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性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中學德育工作的實效。

近年來,從上到下都十分重視中學德育工作,提出了種種口號,組織了大量的教育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學德育的整體實際效果,與廣大中學教育工作者付出的辛勤勞動比較,可以説是很不相稱的,中學德育實效性差已經成為中學德育工作的突出問題。

一、當前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中學德育內容與學生實際嚴重脱節

由於中學德育目標的不確定性和缺乏層次性,導致德育內容的空泛化和缺少預見性,與中學生德育的可接受性脱節。其表現有:(1)德育內容役有根據中學生不同階段思想品德發展規律形成層次。長期以來德育內容“上下一般粗”,往往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把中學生目前難以達到的要求硬要他們努力去達到,而對中學生達到這些高要求、高目標的基礎,如做人的基本道理,愛父母、愛師長、做文明公民等等,又役有穩定的教育內容,以致腳疼醫腳,頭痛醫頭,教育者和學生都難以接受。例如,在每年學習雷鋒活動中,中學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助人為樂”的教育,其效果並不佳。因為很多教師並沒有思考過“助人為樂”,包含什麼樣的教育內容和要求。“助人”,是幫助別人的意思,“為樂”,是以幫助別人為快樂的意思。顯然,這是道德領域裏的最高境界,它涉及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等。有沒有人能做到?有!雷鋒。但對大多數人來講,只能是努力的方向。如果降低一點,變為“樂於助人”,即願意幫助別人,高興幫助別人。達到這一要求也不易,現實中有不少人做不到。如果再降低點,變為“應該幫助別人”。因為每個人作為社會人存在,都需要別人的幫助,而每個人又都有義務幫助別人。現實生括中還有最低層次的要求,即“不妨礙別人”。你可以不幫助別人,但你不應該妨礙別人,以上道德要求和內容被分成四個層次,對學生的教育首先要從最低的層次開始。(2)德育內容與德育目的不一致。中學德育課普遍存在知行脱節,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學會做人,而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條條,學生背條條,思想行為不沽邊,其結果是德育課成了學生考高中、考大學撈總分的工具和敲門磚。許多中學的德育活動追求形式,不講實效,丟掉了很多傳統有效的教育形式,而動不動就是什麼“知識競賽”,“講演比賽”。班級、學校為了拿名次,丟掉某項括動對全班、全校學生的教育,由班級、年級、學校挑選一些學生組成代表隊集中排練,教師當導演,學生當演員,一場競賽、比賽結束,消耗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結果是絕大多數學生不僅沒有受到教育,甚至連該競賽、比賽的內容為何物還不知道。

2、中學德育基本途徑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各科教學中,通常又把政治課作為直接德育途徑,把其他學科作為間接德育途徑,然而,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首先看政治課的狀況。中學的德育目標和要求,缺乏系統性、連續性、穩定性和層次性,德育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存在簡單重複和嚴重脱節的問題,不能很好地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實際問題,因此收效甚微。中學的政治課又常常論為純粹的知識

教育課甚至應試教育課。課堂上教師並不往重思想道德上的系統訓練和理由的闡述,尤其忽視道德行為能力的訓練,常常灌輸一些枯操的理論,令學生記憶背誦,把政治課上成了純知識課。

其次看各科教學中的德育狀況。中學長期忽視這條德育的基本途徑,儘管也有這方面的要求,但各地學校在實際教學中,各科教師並役有承擔起對學生進行德育的責任,“教學即傳授知識”,在許多教師尤其是理科教師看來是理所當然的。另一方面,即使有些教師注意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卻存在生硬結合,常常將德育與知識傳授分割開來進行,拖上一條“光明的尾巴”,給人一種畫蛇添足之感。不僅收不到德育的實效,反而引起負效果,讓學生反感。

3、社會、家庭的負面影響較大程度地抵消了學校德育影響的效果

中學生在學校一般接受的是正面的,正統的德育影響,這種教育好比在他們心靈上抹上一層“玫瑰色”。另一方面,學生們並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會、家庭生活中的積極與消極、美好與醜惡、文明與愚昧、先進與落後、規範與不規範等矛盾衝突的影響,必須會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困惑,中學教育工作者經常抱怨:現在的社會環境太差,學校德育工作辛辛苦苦,抵擋不住社會消極面的影響。過去我們的工作是 6十1=o”,即學校教育6天,家庭、社會影響1天,就把學校教育給抵消了。現在改為雙休日,則是“5十2<o”,社會上,不健康的書攤,“三室一廳”那麼多,我們就更不好辦了。這些抱怨一方面反映了目前學校德育工作軟弱無力,另一方面説明社會、家庭消極影響巨大。在一項問卷調查中,認為社會環境對自己影響不太好的學生高達68.4%,認為當前社會風氣好的學生僅有1.3%。當前社會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我國已經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市場經濟對學校教育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也產生一些消極影響。例如用經濟規律代替教育規律,把經濟領域中的價值法則與教育過程中人的價值混為一談,使教育過程摻入“拜金主義”和僱傭思想。(2)社會風氣、家庭環境的不良影響,使學校德育的社會價值未能充分體現出來。社會和家庭中的“拉關係、走後門”,腐敗、賭博、體罰子女、傷害兒童,吸毒等等消極因素交織在一起,在青少年心靈上投下一層陰影。(3)音像書刊、舞廳、電遊網吧等社會文化娛樂環境中存在的“病菌”,對中學生的靈魂產生一定程度的侵襲。

二、解決當前中學德育問題的對策

當前中學德育工作的突出問題的確不少。不過,雖然我們困難重重、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筆者認為,要想解決上述突出問題,改進中學德育工作,必須採取以下對策:

1、系統研究和把握當代中學生思想變化的新特點

在改革開放這樣一個特定歷史條件下成長的一代中學生。他們的學習和生括的環境與以往幾代的學生有很大的差別,他們的思想必然呈現新的狀況。研究和把握當代中學生思想變化的新特點,是學校德育管理的出發點,也是進行德育改革,提高實效的重要依據。(1)當代中學生獨立意識明顯增強。在家庭中,不再把父母教導奉為行動指南;在學校對教師的崇敬感減弱;在集體生括中,由被動追隨轉向主動參與;在思想觀念上由接受灌輸轉向獨立思考;在思維方式上由求同轉向求新、求異。但是另一方面,他們的獨立行為又較弱,與較強的獨立意識形成巨大的反差。由於他們生活條件較好,倍受父母疼愛,缺乏艱苦的鍛鍊,在遇到

挫折時,往往又表現出很強的軟弱性和依賴性。與前幾代學生相比,他們的意志力更為脆弱。

(2)求真求是的觀念增強,有強烈的自尊心和進取心,是當代中學生另一明顯的思想特點。是否合乎實際,是他們判斷是非的一個重要標準。他們不盲從,更相信自己的親眼所見和親身體驗,對學校教育持有分析和懷疑的態度。另一方面,他們又表現出社會理想淡漠,往重個人發展和現實利益,出現唯我主義和個人奮鬥的苗頭。(3)當代中學生生括在一種比較寬鬆的政治生活氣氛中;他們的思想活躍,思路開闊;敢想敢説,敢於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求新求異,易於接受新觀點。但是,他們對社會又缺乏全面瞭解,易受各種觀念左右,思想觀念較為混亂,人生價值、道德取向上失去明確的統一導向,出現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

2、加強中學教學中的德育管理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寓德育於教學之中,是中學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實效的根本措施。中學加強教學中德育管理的主要措施有:(1)強化教師的育人意識,變德育的自然摻透為自覺實施。育人意識,首先是個教育思想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説:“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師,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括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師要成為名符其實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不能只教書不育人。(2)提高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德育的能力。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必須具備三方面條件:第一,佔有豐富的知識,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知識貧乏既談不上教好書,也談不上育人。第二,具有一定的馬列主義理論知識,思想道德修養和創造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能力。第三,掌握寓德育於教學中的規律,具有有機滲透德育的能力。(3)深入教學,深入課堂,抓好指導和評價。中學管理必須深入教學第一線,參加備課、聽課、評課,深入調查研究,瞭解每學科每位教師在教學中德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指導教師改進方法,提高實效;及時進行信息反饋,搞好評價工作,促進學校教學中德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3、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地位、作用不同,各有優勢和不足。如何在導向一致的前提下,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形成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是提高德育整體實效,從全局上根本改變德育薄弱現狀的重要一環。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有利於實現整個德育在時空上的緊密銜接;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相互補充,有利於增強德育的整體效益;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協調統一,有利於增進彼此的瞭解,取得教育思想上的共識,向青少年一代實施社會化的綜合教育和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社區教育就是一種實現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的好形式。社區教育就是把學校教育置於社區的大環境中,將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組織起來,關心教育,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使學校、家庭、社會在導向一致的前提下,發揮各自的優勢,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網絡化大教育格局。

關於中學德育創新的思考和實踐

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主導作用,隨着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越來越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認識。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經濟信息化的時代,在我國加入wto以及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學德育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如何從創新的角度,審視德育,走德育改革創新之路?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深入研究和認真思考。

一、轉變觀念、理念創新。

育,從根本上説就是育人。傳統的德育往往是見事不見人,或者是沒有充分考慮到人的獨立個性和內在需求等因素,站在居高臨下的位置,進行呆板的説教,過於凝重,過於規範,又過於封閉,缺少應有的人文關懷、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現代的德育越來越強調發展人的潛能,激發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積極性,注重人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

中學德育創新,首先要確定“以人為本”的德育理念,加強人文教育,把人作為德育的主體和根本,把人的發展作為德育的根本出發點,充分認識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認知規律,充分引導和滿足人的正當慾望,善於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終贏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動權,真正解決人的精神激勵、靈魂塑造和品格提升問題,真正實現“通其情,達其理,導其行”的目的。

二、豐富內涵,內容創新。

中學德育工作要有針對性,就必須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地調整充實。

1、把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中學德育的核心內容,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人,對中學生深入進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艱苦創業教育,通過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中學生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

2、加強思想教育。引導中學生了解唯物論與唯心論、無神論與有神論、科學與迷信、文明與愚昧的界限,增強識別和抵制唯心主義、封建迷信及各種偽科學的能力,使中學成為學習科學知識、宣傳科學思想、傳播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的重要場所。

3、加強法紀教育。引導中學生積極學習我國的法律法規,一方面要教育他們做一個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同時要樹立學法、用法的意識,當遇到不法侵害時,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和他人合法權益,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4、加強道德教育。一方面努力推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踐行“二十字”基本道德規範,着力培養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道德觀念;另一方面幫助中學生樹立生態倫理、網絡倫理、生命倫理、經濟倫理等符合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要求的道德品質。

5、加強心理教育。通過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他們克服由於競爭機制強化,變化節奏加快,工作、學習、生活的緊張度增加帶來的心理壓力,增強心理承受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樂觀的心態,堅強的意志等。

另外,隨着中國加入wto,誠信意識、效率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等也須擴充進來。同時,還要將德育與智育的各個學科進行整合,積極尋找最佳結合點,將“兩張皮”合為一體,使其良性互動。

三、有機結合,機制創新。

筆者認為,要實現德育機制創新,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創建高立意、近距離、低姿態的運作機制。我們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思考、設計德育工作。這就是説德育工作立意要高,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決不能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應該把高立意與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創新這種理論上“登高望遠”、運作上“拉近距離”的運作機制,教育者放低姿態,

淡化身份、平等交流,能夠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產生教育的親和力,順應德育改革的趨勢,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經實踐檢驗證明,這是一種效果較好的運作機制。

2、創建他律與自律相結合的教育機制。自律是行為主體的自我約束,他律是外部力量對行為主體的監督和約束。他律是被動的,不可能面面俱到,自律是主動的,可以使受教育者進入較高層次。他律依賴於自律,通過自律發揮效用;自律以他律為先決條件,通過他律逐步養成。二者相輔相成,使其有機結合,德育工作就更有力量。

建立他律與自律相結合的教育機制,通過理論學習、榜樣引導、文化薰陶等途徑,對人施加影響(他律),使人達到一定的思想境界,從而把人從個體的自然人轉變為遵規守紀的社會人,並逐步養成行為習慣,使其遵規守紀,自我約束成為下意識的、自然的反應(自律)。經過長期的嚴格自律,人可以逐步達到慎獨的最高境界,這一機制的實踐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3、建立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激勵是指激發人的行為的心理過程。現代德育就是要通過創設人所需要的條件,激發人的動機,從而產生實現目標的特定行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種機制已被應用於德育實踐。善用精神激勵,量力輔之以物質激勵,這是巧用激勵機制的要點。創新,重在精神激勵機制的創新。

關於精神激勵,人們一般在榮譽激勵方面有所嘗試,常見的是評優表模,“特發此證以資鼓勵”。其實,精神激勵和情感激勵等,滿足人蔘與活動、參與管理的願望,實際上就是滿足其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不讓其參與,會被認為是懲罰),這是參與激勵;設法將人安排在適當的專業(或崗位),讓其具有學習(或工作)的興趣,產生學習(或工作)成效,快樂學習(工作)或享受學習(工作),給人一種自我實現感,這就是學習(或工作)激勵;設定集體發展目標和個人發展目標,使人感到每一步努力都有一個誘人的目標在牽引,這就是目標激勵;設法進行情感溝通,使人被真情打動,可以激發出極大的熱情,這就是情感 激勵。

構建各各種激勵方式有機結合的機制,必定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已被工作實踐所證實。

4、建立教育與管理互補的制約機制。從某種意義上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可以看成是一項“軟工程”,而依據規章制度進行的管理,則可以看成是一項“硬工程”,實現兩者之間的一種動態互補,把教育的要求體現到各項管理中,無疑將大大提高教育的覆蓋面和成功率,使教育在更廣大的空間中顯示威力,同時,也使管理工作更見成效。當我們把德育原則融於科學有效的管理之中,堵住了每一個可能出現的漏洞,消滅了每一個可能存在的盲區,我們所建立的制約機制也就完備了。

5、定量與定性、理論與實踐、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德育評價不像智育那樣便於量化。我們不僅需要進行道德知識的評價,還要進行道德行為的評價,而道德行為是個難以把握的變量,它具有隨機性,其穩定性也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所以,關於德育評價機制的創新,非常值得研究。近幾年來,我們建立了定量與定性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自評與他評結合的評價機制,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可以説這種機制能較好地評價一個人的德育狀況。

四、拓展渠道,形式創新。

德育形式的選擇必須“以人為本”,關鍵在於是否受學生歡迎,是否具有針對性和可接受性。德育形成必須多樣化,必須生動活潑,必須使受教育者在輕鬆、自然的狀態下,愉快地接受教育,從而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理性的昇華。

1、德育應從單向式向多向式。傳統德育實行的是單向式灌輸,其特徵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是信息源,學生是接收器。現代德育必須變單向式灌輸為多向式交流,如師生交流、同學間交流、各學科間交流。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在心靈和思想的撞擊中,他們就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2、德育應從平面式走向立體式。傳統德育實行的是校園層面的德育,稱為平面式封閉性德育。我們不能總把學生放在“淨土”或真空中,而應該放到更廣闊的空間中去磨練。因此,現代德育追求開放性,力求實施多渠道、多層面、全方位的立體式德育。

3、德育應從包辦式走向自選式。德育若能喚起學生自我思考、自主選擇,那才是真正成功的德育。因此,我們德育工作者應該為學生提供營養豐富的“自助餐”,讓學生“自己動手”選擇,改變過去教師“一人掌勺”的做法。

五、德育途徑和方法的創新。

德育途徑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即大型活動、黨團活動、主題班會、課堂教學滲透,心理諮詢(個別教育),社會實踐、多種媒體的宣傳(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其創新的重點在於心理諮詢、社會實踐和網絡德育等。

1、心理諮詢:即個別教育。作為一項專業事業,在幫助、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與衝突,增強對挫折的忍受力,開發與發掘學生自身潛能,更好地適應環境,加速人格成熟等方面有特殊作用。因此,應成為中學德育工作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應借鑑一些國家的先進經驗,在各中學設有專門的、相對獨立的諮詢指導機構,負責學校學生的指導工作,並在組織上、人員組成上、活動經費上、活動場地上給予妥善的安排。

2、社會實踐:面對日益開放的社會,中學德育必須具有整體性和開放性,構建一個多層次,着重參與及角色預演的社會實踐活動體系,即必須面向世界,與家庭和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首先學校應與家庭雙管齊下。學校與家庭要加強聯繫和溝通,互相配合,提高德育的實效。其次,學校與社會要共同參與。要建立包括黨團隊組織、社會德育基地、企事業單位、社區組織,關心下一代協會等在內的一個德育大網絡,形成德育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務。

3、網絡德育: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社會所有領域的面貌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它對德育工作形成很大沖擊,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對於網絡這個重要陣地,我們要主動去佔領。要辦好德育網站,做到網上網下對接;德育教師要學會網上聊天,做到網上網下“兩棲”全能。揚長避短,使網絡這一利器為我所用。利用網絡信息的豐富性,彌補德育信息量的不足;利用網絡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增強德育活動的實效性;利用電腦虛擬化技術模擬生活中的德育情境,使學生在一種仿真的、獨特的德育環境中,開展道德實踐,感悟道德力量,既有強烈的娛樂性,又有相對的真實性。

運用這一特點,教師可針對某一德育主題,設計虛擬校園、社區、家庭,讓學生進入其中活動。如“毒品的危害”“青少年能否早戀”“道德警戒線”“知法守法”“正確對待金錢”等無法在生活中嘗試的問題,都可以通過仿真實驗使學生“身臨其境”,設身處地感受某些做人的道理。這樣,傳統的、常規的教育方法解決不了的問題,在網絡中都能夠得以解決。總之,中學德育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工作,需要我們具有全局意識和歷史責任感,需要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需要不斷的創新。

j小編推薦其他文章:

坪梅中學關於開展德育論文評選的通知

中學班主任德育論文

中學班主任德育論文 - 副本

關於2014年常德市中學政治,德育論文評選結果

論文 中學德育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