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公文 > 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淺談基層再就業培訓工作的幾點建議

欄目: 基層反映 / 發佈於: / 人氣:1.44W

今天,本站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基層反映:淺談基層再就業培訓工作的幾點建議》範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基層反映:淺談基層再就業培訓工作的幾點建議

根據《閲江樓街道2015年雙定調研視察檢查工作活動方案》,我們第四代表小組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選區選民”,以及持證視察“社區居務超市”和“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全面瞭解了閲江樓街道轄區的再就業培訓現狀,現將基層社區如何開展再就業培訓工作談一下我們的基本建議。

一、基層再就業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

再就業培訓是指對有過一次工作經歷的職工失業或失業後,對其進行的從事職業所必須的職業指導、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的培訓。再就業培訓是幫助勞動者提高再就業能力,從而儘快實現再就業的重要措施。閲江樓街道下轄8個社區,失業人數包括靈活就業人數可控在2000人左右。按照“職業指導、職業技能、創業能力”三種培訓內容,並根據上級部門下達培訓的硬性指標,目前閲江樓街道開設的再就業培訓課程含有“保健刮痧、按摩師、插花、育嬰師、創業、西點、化粧工、中式麪點”等培訓工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羣體再就業,但與新形勢下的再就業要求存在着不少差距,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1.培訓課程缺乏實際功效。參加培訓的人員是社區就業困難人員,他們大多文化水平低,沒有技能專長。組織培訓班,就是為了能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提高競爭能力,增加就業機會,能通過有效的技能培訓能擁有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但是,政府在安排培訓科目時,未將培訓內容與現實需求相結合,造成學無用處。這些培訓課程內容大部分已存在多年,目前不適應市場需求,無法滿足現今就業競爭需求,造成培訓工種單一,培訓時間較長,培訓目的與培訓效果不一致。

2.培訓硬性指標高於自願。社保開展的培訓為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在職培訓和新增高技能人才培訓等,每年上級部門對街道都有培訓硬性指標考核。由於本街道轄區大面積拆遷,失業人員分散各地,很難集中組織上課培訓。失業人員培訓指標年年不同,能完成的也是磕磕絆絆完成,要佔據基層服務工作很多時間。培訓工作應該是幫助有需要的失業人員,不應該定硬性指標,不能以指標完成的多少來考核社保工作。由於指標要求,出現不得不“求人上課”現象,真正自願上課的人員少之又少。

3.督導缺失造成培訓流標。培訓課程開設後,由市級培訓管理部門的督導人員上門實地督導兩至三次,查看到課率情況。培訓結業後組織結業考核,對到課率和參考率合格率都有嚴格要求,達不到要求的不予通過。很多失業人員報名參加培訓後因生活需要部分在外靈活就業,再加上街道8個社區中有5個社區在大面積拆遷,拆遷人員多,導致空掛人員多,很多失業人員住在偏遠地區過渡,由於路程較遠影響了到課率,學員不可能每次都有空來上課,這樣就無法保證到課率,如遇督導突擊檢查,發現到課人數不足45%,就會取消整個班級,據各社區反映,多數街道都有因到課率不足,被取消開班資格的現象發生。造成真正有需求的每天都來參加培訓的人員最終失去取得上崗或等級證書機會,浪費培訓老師和學員的時間,影響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的積極性。

二、基層再就業培訓工作的應對之策

搞好再就業培訓,有利於配合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有利於提高再就業工作效果,有利於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針對當前“擇業觀念比較陳舊,與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市場就業的要求不相符合”,以及“一些失業職工技能不高,不能適應再就業的需要”等突出問題,開展再就業培訓,不僅可以為失業職工再就業創造條件,而且可以促進勞動者整體素質的提高。

1.遵循市場需求,尊重個人選擇,強調學以致用。市場要什麼我們學什麼,市場缺什麼我們補什麼,一切以市場需求為先。政府應該在培訓課程選擇上多考慮與社會人才的現實需求相結合。一是合理安排培訓課目。開課前,整合並公開擬培訓課程項目,讓失業人員有參與權和選擇權,讓再就業培訓課程真正成為人們所需。二是學以致用。要讓失業者在掌握一門新技術以後可以走上崗位,可以依靠自己勞動所得來養家餬口。政府應與培訓課程對口單位掛鈎,提供考試合格人員上崗機會;對培訓人員有創業意願的要進行扶持,開啟綠色通道。三是搞好摸底調查。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應主動要求相關部門開展培訓供求情況的調查,掌握失業職工的數量、素質狀況和就業意向,建立失業職工培訓需求檔案;瞭解本地區本行業社會生產發展和勞動力市場對勞動者技能的需求狀況;瞭解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培訓條件、專業設置和培訓能力。以此為依據,統籌安排失業職工的再就業培訓。

2.結合實際情況,合理下達指標,取消強制手段。每個社區情況不一,能參加培訓的人員數據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每個家庭情況各異,能每次都參加上課的人數更會變化。一是社區必須擺脱“求人上課”的窘境。在上級部門下達指標任務前,應向社區、街道確認一下人員數據,徵求他們關於培訓任務的情況,不能只知道下任務、下指標,這樣的舉動往往只會增添社區工作量,卻不見實際效果,更加浪費資源。只有政府開設的課程有吸引力,考試合格後工作有着落,失業人員積極參加培訓的願望會自然提高。二是做好技能鑑定工作。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應對要求參加技能鑑定的再就業培訓人員介紹有關鑑定的政策和程序,提供鑑定考核服務。對考核合格者,按規定發給職業資格證書。三是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區政府有關部門應制定一些比較具體的政策,使培訓與就業掛鈎,鼓勵再就業人員積極去學習,鼓勵街道社區服務中心主動去開展工作。如,作為接受培訓的個人,如果參與態度積極,並學有所成,可以優先推薦就業等等。

3.合併開班,合理配置資源,培訓更具人性化。培訓課程應人少而被取消,上課的學員花了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就因上課人數達不到要求就被取消課程,喪失考試機會,更加不能參加其他課程培訓;這種培訓本來是為失業人員服務的,但卻成為了人們就業前的絆腳石,培訓説辦就辦、説關就關,沒有合格證書,缺少一門技能,就喪失了就業競爭的機會。班級人數不達標,可能理由有種種,但不能因為這樣就取消班級,想學的人自然會來,不想學的人怎麼請都難。一是合理並班。面對人數少的班級,應考慮由區內13個街道之間相互調整,合併開班,提倡唯“我”所需開班培訓。並班後的培訓內容應針對勞動力市場的需要,以培訓社會急需的實用技能為主,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如商業服務、交通、旅遊、信息諮詢、食品加工等。二是提供就業服務。對取得培訓結業證書和技術等級證書的人員,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可根據其所學專業技能,納入勞動力市場信息庫,為其辦理勞動人事檔案存放,並儘快溝通與用人單位和有關部門的聯繫,優先推薦就業。三是人性化操作。可以開設專場招聘會,使其直接與用人單位見面,增加就業機會;還可以優先安排或推薦到用人單位試工。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積極與有關部門聯繫,對於願意自謀職業的,幫助落實開辦手續、經營場地、減免税費等。

總之,再就業培訓是利民、強民、富民之舉,它讓人們重拾自信走入社會,靠自己的技能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建議政府應在“培訓的課程選擇、就業和指標”問題上總體考慮,規劃好系統的培訓就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