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3W

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範文示例

xx市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掌握我市當前農村文化事業現狀,摸清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途徑、方式和工作思路,市政協於四月上旬組成專題調研組,分別赴戴南、合陳、茅山、大鄒和周奮等5個鄉鎮對新農村文化工作進行了詳細調研。在調研中,通過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走訪和現場視察等形式對新農村文化現狀進行了認真調查和剖析,並通過到姜堰市俞垛鎮考察和徵詢市相關部門意見,現歸納整理,形成調研報告,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一、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下,我市農村文化事業有了較快發展,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總體來看,基礎設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體現,民間文化有所弘揚,人才隊伍相對穩定,文化產業初見端睨,文化市場漸趨繁榮。通過對調研鄉鎮的走訪瞭解,具體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從我們調研的鄉鎮來看,除戴南鎮外,其他四鎮都建成了文化活動中心,闢有文化活動陣地。如大鄒鎮文化站分別闢有展覽、圖書、閲覽、健身、qi牌等文化活動廳室,配備有相應的活動器材,並正常開放;茅山鎮除興建了文化活動中心外,還新開闢兩處文化廣場,廣場上配備體育健身器材;周奮鄉利用文化活動中心舉辦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為整合文化資源開闢了一條創新之路。戴南鎮目前也已積極規劃投資2000萬元籌建將會成為“蘇中第一”的鎮文化活動中心。

2、鄉鎮、村領導文化意識有所增強。從走訪調查中,我們感受到鄉鎮、村的領導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識已逐漸增強。戴南鎮分管負責人對我們説:“當經濟建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農民的文化需求就更為迫切,文化建設也就顯得更為重要,經濟發展亟需先進文化來支撐。”為此,他們已開始將新農村文化建設擺上鄉鎮工作的議事日程。周奮是經濟薄弱鄉鎮,鄉負責人對文化建設工作十分重視,首期投資了45萬元,建成了集圖書閲覽、健身、活動、展覽和培訓於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大樓,並於今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3、部分民間文化得到傳承弘揚。每個鄉鎮廟會文化都較為發達,茅山鎮每年都搞一次頗具特色的會船節。部分鄉鎮能利用民俗和傳統文化開展民間文化活動。如茅山鎮利用曾唱響中南海的“茅山號子”填上新詞進行演唱,周奮鄉通過挖掘、整理出民間文化瑰寶“西江月”曲牌,並編排了《又唱西江月》節目參加市裏演出,獲得全市文藝調演一等獎。茅山鎮還通過蒐集整理,編寫了反映當地歷史和文化的《古鎮茅山》、《茅山烽火》和《茅山號子》等3本圖書。

4、送文化下鄉活動深受歡迎。市裏組織的送戲、送電影、送體育和送圖書下鄉活動,普遍受到廣大村民的歡迎。合陳鎮重新改組恢復了電影放映隊,創造條件,積極實施“送電影”下鄉活動,僅2022年就完成“送電影”下鄉495場次,較好地滿足了當地農民的這一文化需求。

5、村民自發性文化活動較為豐富。調研鄉鎮都能利用重大節日和配合中心工作,組織一些文體活動,如組織文娛演出、棋賽、球賽和聯歡會等。鄉鎮農民自娛自樂、自發性的文化活動較活躍,如組成腰鼓隊、舞龍、舞劍、打蓮槍、扭秧歌和小型民間樂隊等。近年來由鄉鎮文化站或當地學校牽頭組織的一些文藝節目參加本市和赴泰州大市演出,普遍受到好評,還獲得了不同的獎項。茅山鎮每個行政村常年活躍着一支宣傳隊,逢年過節均自發舉辦文藝演出活動。

二、目前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照國家、省市對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要求,差距很大,問題不少,現狀不容樂觀,乃至令人堪憂。經分析,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文化經濟政策落實不夠,文化事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中央和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經濟政策,並要求地方政府對當地文化事業的投入幅度應高於當地經濟增長的幅度,但不少鄉鎮並不能很好、全面地落實相關的文化經濟政策,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與經濟增長的幅度相比,嚴重失衡;文化建設不能與經濟建設同步,嚴重錯位。

2、文化建設的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少鄉鎮、村幹部對新農村文化建設意識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對新農村文化建設豐富內涵的整體把握。他們甚至不知道新農村文化建設應該抓什麼,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願抓。他們在思想認識上有偏差,認為新農村文化建設是“軟任務”,不如搞經濟建設,看得見,摸得着,體現政績明顯,長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同時亦存在畏難情緒,認為文化建設不好搞,費錢費力不討好,而勉為其難、虛於應付。

3、鎮村文化建設引領作用不強,農民文化參與積極性不高。調查發現,大都農村文化生活單調貧乏,一些鄉鎮可謂“文權”旁落,鎮村領導幹部缺乏先進文化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而將引領、導向作用讓位與民間“會頭”,使得他們在農村“神氣活現”、“一呼百應”,建廟迎會請神,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賭博打麻將之風盛行。還出現不少假僧假道,擺“水陸道場”;偽裝“半仙”算命看病,騙取羣眾錢財。在這種情況下,先進文化如何能夠佔領農村陣地?不少幹羣對此十分憂心。如此現象,固然與大量青壯年且素質相對高些的農民外出打工,留守老少病弱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偏低、認識不到先進文化的重要性有關,但主要原因則是鎮村幹部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度不夠,工作方法不對路,缺乏相應的組織和因勢利導,以致不能調動農民羣眾參與先進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文化陣地建設滯後,村級文化設施奇缺。調查顯示:經努力,2022年全市有11個鄉鎮文化站建成達標,但目前尚有12個未建成鎮級文化站。而行政村一級的文化活動場地就更為奇缺,據統計,目前我市614個行政村無正規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的就佔 %,即使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文化設施也不齊全,圖書藏量很小,難以開展正常的文化活動,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5、農村文化人才隊伍缺失、老化,青黃不接且後繼乏力。我市農村因大量勞動力轉移,留在農村有文體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絕大部分鄉鎮沒有吹、拉、彈、唱和文學創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人才。鎮中國小亦幾乎沒有專業學校畢業的音、體、美教師。所有這些,對繁榮新農村文化造成很大阻礙。鄉鎮文化站幹部隊伍也令人堪憂:一是年齡偏大。因近幾年進入農村文化幹部隊伍的年輕人極少,多數人員是在“文革”期間由於宣傳需要而培養出的文藝人才,現在他們的平均年齡已在50歲左右。二是水平偏低。這些人的文藝專長大都是靠自悟自學形成的,沒有與文化對口的專業學習基礎,其專長往往僅停留在“會”的層面上,還談不上“精”、“專”、“博”。三是不夠平衡。全市鄉鎮的專業文化幹部佈局不合理,多的鄉鎮達5-6人,而少的鄉鎮沒有1名專職幹部。加之這些人員隸屬當地鄉鎮管理,不便於流動調劑,因各鄉鎮財力和重視程度差異,其人員工資待遇保障不夠,亦影響其工作積極性和這支文化幹部隊伍的穩定。

三、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一個重要而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迫切而長期的艱鉅任務。針對當前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推進。結合這次調查,我們特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1、加大資金投入,全面落實各項農村文化經濟政策。近年來,中央和省市政府頒發了一系列有利於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經濟政策,我們應不折不扣地執行和兑現。我們應制定新農村文化扶持政策,認真履行“文化事業資金投入率不低於同年當地財政收入增長率”這一政策,進一步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培育文化市場,扶植文化產業。市、鄉鎮、村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資金用於發展新農村文化設施的建設。各級財政部門應確保文化事業單位的辦公經費;相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因增加新農村文化服務項目和內容而需要增補經費的問題,保證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分佈,併為鄉鎮文化站、村文體活動室及室外健身場所等設施建設、運作提供一定的資金保障。市與文化工作相關的各部門如文化、教育、體育等主管局和新華書店應積極向上爭取文化政策性資金、設施、器材及書刊,用於扶持新農村文化事業,以確保新農村文化建設和各類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

2、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加強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新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幹部應強化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意識,進一步增強做好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自覺性,建立長效機制,積極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事業向前向深層次發展。要摒棄文化建設是“軟任務”,搞得好不好,與鎮、村工作業績考評關係不大的錯誤思想和做法。建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新農村的文化建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與農村經濟建設的總體佈局調整,真正做到合理、適度、同步發展

。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認識,把新農村文化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制定文化建設和文化事業發展的“十一五”規劃、年度工作目標和分類指導、實施意見,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推進、互促互動、共同發展。各鄉鎮、村要加強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健全文化機構,形成文化建設有專人管、專人抓的工作格局,並把新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工作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

3、培育引進人才,不斷強化新農村文化隊伍的建設。要搞好新農村文化建設,有一支較高素質的農村文化人才隊伍是關鍵。我們應儘快配齊鄉鎮文化站專業人員,理順體制,落實編制,妥善解決其歸屬、工資待遇等問題,以充分調動他們服務農村文化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市文化局、體委和文化館等文體主管部門要面向新農村,面向農民開展好服務工作,加強對新農村文化幹部、文體骨幹和文化專業户的培訓輔導,充分引領、指導農村文化能人開展文化活動並使其發揮輻射作用。我們從現在起要有意識地解決農村文化隊伍老齡化、人才斷層和青黃不接的問題。一是要善於發現人才,大膽使用新農村文體能人,不斷髮展專兼職結合的新農村文化隊伍,並通過精心培育、加強業務輔導,逐步提高新農村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二是積極扶持鎮村建立各類文體協會,並指導各類協會組織開展好文藝、棋類、球類等文體活動,激勵農民積極參與,引導廣大羣眾自覺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風尚。三是從源頭抓起,加強新農村藝術師資力量,農村各中國小要闢建好文體第二課堂,設全上滿教好音、體、美等藝術課。四是着意引進人才,建議用足並增加農村文化事業編制,在人力資源招聘時,可優先招收文化藝術專業人才和藝術體育類教師安排到鄉鎮文化站和農村學校。

4、加快陣地建設,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設施的作用。我們要充分運用省文化廳的相關扶持政策,積極行動,按達標要求迅速完成鄉鎮文化站的恢復、擴建和興建工作。我們應充分調動和發揮鄉鎮、行政村、企業、個體工商户和富裕農民的積極性,大力採取“投、引、捐、集、融”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文化體育事業,儘快構建出各個鄉鎮有文化站(文化活動中心)、各個行政村有文化(體育)活動室、自然村裏有文化活動户、農家書屋等多層次文體活動網絡。調查發現,由於農村教育佈局調整,國小撤併後不少行政村的國小校舍閒置,可通過整修開發成為當地村文化活動室。同時,應充分發揮這些文化陣地和文化設施的功能和作用,不得以任何藉口擠佔、挪用文化站房和文化設施,並加強管理,真正讓其用於文化,發展文化事業,開展文化活動,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各類文化需求。

5、發展文化產業,着力打造我市新農村特色文化。我市農村有着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藴,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必須繼承並弘揚我市農村的傳統文化,打造新農村的特色文化。如茅山鎮的“茅山號子”、“會船”民俗,周奮鄉的“西江月”曲牌等,屬頗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積極挖掘、整理,並加以繼承、弘揚。我們還應加以創新,讓其承載更多更豐富的新內容,變舊文化為新文化;結合具有鄉鎮地域特色的農民藝術、食品和農產品,以打造新農村的特色文化,並通過有效開發,實施特色文化品牌戰略,力爭培育出一大批文化名鎮、名村和名品。同時,我們也要引入市場機制,借鑑並推廣周莊文化站產業化辦文化的模式,以逐步實現“以文養文”,為新農村文化建設增添後勁。

6、整合文化資源,積極開創農村文化活動新路。當前隨着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加快,農村文化資源和文藝載體日趨豐富,電視、廣播、通信網絡等資源我們應予以充分開發和利用,農村廟會、會船節和農民自娛自樂的演出等我們要充分加以引領和疏導。我們應加強鄉鎮、村級組織的文化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要整合各類文化資源,創造條件、加強宣傳,進一步提高有線電視的入户率;有效恢復農村廣播網,利用好“大喇叭”;健康引領農民寬帶上網;並通過“農家書庫”、“農家書香”工程和“萬村體育工程”的實施和推進,學校文化資源與鎮村文化資源互補共享,使廣大農民瞭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進農業生產、豐富農民生活,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市文化、體育和教育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羣眾文化活動和體育運動會。讓新農村文藝調演和體育比賽等活動成為檢驗和促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平台,成為新農村廣大文體愛好者展示才能的舞台。各鄉鎮也要堅持組織開展好農民書畫展、文藝會演和農民體育比賽等活動,行政村還可結合文明創建工作搞些成才榜、功德榜和能人榜等文化宣傳,讓先進文化佔領、覆蓋廣大農村,有效抵制農村封建迷信、黃、賭等活動的蔓延,以科學發展觀引導和推動農民營造自演自賞、自娛自樂和強身健體,崇尚科學、文明的文化氛圍。我們要積極組織送文化下鄉活動。要不斷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文藝工作者要把新農村建設中的新人新事創作、編排成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深入鄉、村巡迴演出。要建立“常下鄉”規劃,不拘泥於形式,改進服務,變文化“下”鄉為文化“留”鄉,變“送”文化為“種”文化。要繼續抓好鄉村文化、家庭文化、農村校園文化,推進新農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農民羣眾文化活動質量。

目前,我市農村幅員廣闊,各鄉鎮之間經濟發展和文化基礎差異很大,為此,對於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目標和要求,不能“一刀切”、搞同一模式、定同一進度,應該結合各鄉鎮實際,制定不同的規劃,分類推進和實施;加之,繁榮和發展新農村文化事業,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我們建議,可本着先點後面、先試點實驗後普及推廣的原則,在全市率先選擇2到3個鄉鎮、10到20個不同類型的行政村作為試點,花6個月到1年的時間做好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推進試驗工作。通過實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並改進完善,然後逐步在其他鎮、村進行推廣,從而使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能夠更快推進,取得實效。

【第2篇】用科學發展觀創新國税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用科學發展觀創新國税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社會經濟建設的航燈,也是引導國税文化建設的方向盤。國税文化建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導向,結合國税當前工作實際情況,如何用科學發展觀來拓展國税文化建設新思路,在構建和諧國税文化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筆者試談以下看法:

一、文化與國税

文化究竟是什麼?梁啟超先生在《什麼是文化》中稱,“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這話雖然簡單,卻很到位。國税文化的目標就是要貫徹“科技加管理”思想,通過在國税工作引入“以人為本” 管理理念,建立起如東國税人共同信守的思想觀念體系,努力提高國税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隊伍的凝聚力、戰鬥力、向心力,塑造面向新時代的如東國税嶄新形象,促進如東地方經濟全面發展。

用先進文化引領和諧國税建設,致力國税文化載體創新,要在構建和諧國税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發揮文化的導向、凝聚、激勵、教育和輻射功能,實現觀念和諧、行為和諧、制度和諧、徵管關係和諧、人際關係和諧。

二、基層國税文化建設的現狀

文化建設是個全新的理念,是對行政管理方式的一次衝撞,必然會引起幹部職工在思想認同上程度不一。當前來説,在國税文化建設過程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國税文化作為一種組織文化,其顯著特徵是以物質為載體。但基層國税部門及其幹部職工的工作、生活條件也還比較艱苦。物質基礎不紮實、不平衡,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和諧國税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在長期的國税工作實踐中,有一種精神和信念始終支撐、推動着國税系統人員不斷克服困難,不斷將國税事業推向前進。但這種精神和信念還處於自發、局部、原始的階段,沒有得到深層次的挖掘和全面的總結、確立和宣揚,沒有轉化為全體國税人員共同的價值觀。一種具有號召力、凝聚力的價值體系尚沒未在國税部門真正建立。

不可否認,有些幹部在思想認識上對文化建設還存在誤區。有的認為文化建設是搞形式主義;有的把文化建設與文化活動簡單等同起來;有的認為文化建設是領導和文化辦的事,與己無關,所以漠然置之;有的認為文化建設是“花架子”作表面文章,有的認為“文化建設是虛的,組織收入才是實的”,文化建設的認同感和參與感不強。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一些單位的文化建設往往是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文化建設的連續性不強。

上述這些從幾個側面反映出國税文化對國税全面建設的“引擎”作用尚未形成,國税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三、創新國税文化建設的方法

國税文化,不僅僅是國税機關的文化,更是每一位國税幹職的文化。開展國税文化建設就是為了統一思想、規範行為,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激發廣大國税幹部情趣健康的精神追求和國税長足發展的原動力,逐步由文化育人、品質塑造、道德示範,走向科學管理和文化管理的軌道,推動國税事業的全面建設。

營造心靈文化

以開展一個課題調研為先導,“兼愛”、“尚賢”、“節儉”等積極思想;為人學儒,力求將儒家為人的優秀價值原則轉化為時代精神為國税幹部所繼承。在此基礎上,開展“全員通讀一本國學書”活動。還可邀請國學教授以“國學經典與和諧國税”為主題,開展一次結合實際、旨在普及、深入淺出的國學知識輔導講座,藉助國學加深國税幹部對構建和諧國税的文化自覺。為鞏固學習成果,結合各自工作、學習和生活實際,就個人學習重温國學的感悟和收穫,開展一次面對面現場書面交流,深化學習效果。以此來提升國税幹部應對工作生活學習壓力的人生智慧,形成全局共同價值理念和組織共同願景的全員價值認同和文化自覺。

點亮內部文化

舉辦每年一度的“如東國税文化節”活動,從不同側面反映和體現全省國税系統的文化底藴、幹部文化素質、藝術追求和獨特的文化品位。文化節的時間跨度可持續數月。

先以一場俗共賞、妙趣橫生的文藝晚會拉開第一屆如東國税文化節序幕,邀請如東四套班子領導、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行風監督員、納税人代表等社會各界觀摩演出。節目內容包括相聲、小品、歌曲、舞蹈、朗誦、樂器演奏等等。文化節期間,可以通過與兄弟單位舉辦籃球回訪賽和乒乓球對抗賽,達到了加強溝通,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還可以通過税收互動知識有獎競賽,增進徵納互動共贏。

此外,也可進行運動會、國税幹部書畫攝影作品展,也可進行國税徵文比賽、國税建設大家談、局長授課、專家講座、科所長論壇、標兵演講等一系列活動,多方面反映國税文化發展的喜人景象,構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點亮內部文化的關鍵是“以人為本”,以“人人蔘與”滿足歸宿感、激發凝聚力。 “人人蔘與”不僅可以拉近幹羣距離,融洽職工感情,增進相互友誼,而且可以激發內在活力,培養團隊精神,展示國税文化。以“人人展示”滿足榮譽感、激發向心力。

以各種活動為幹部職工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競技中展示健壯體能 ;在徵文中展示寫作技能;在攝影中展示藝術天賦;在演講和歌詠中展示表演才華;在“人才特長”中展示個人才能。“人人展示”在激發職工榮譽感和團隊向心力的同時,以“人人實現”滿足成就感、激發創造力。 “人人蔘與”既滿足了幹部職工的成就感,又激發全員自覺融入和諧國税建設。

融入家庭文化

突出家庭文化氛圍建設,每家設有書房、書櫥,有藏書,寬帶網線鋪進家,勵志楹聯貼上牆。幹部家中不設酒場、麻局。注重子女教育、家庭和睦、鄰里互助和家屬在其就職單位的爭先創優,定期舉辦的家庭才藝展示,每月設創新學習“紅花獎”,懸掛了學習成語典故畫匾,開展廉政文化進家庭、健康書報進家庭、知識信息進家庭、法律法規進家庭“四進”活動,把豐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有機的融入國税“大文化”建設中。

温暖徵納文化

把文化建設向納税户延伸,向企業拓展。可舉行税企籃球友誼賽,將税收宣傳帶進賽場,在緊張刺激的競技氛圍中,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加深税企友誼,增進徵納互信。還可以舉辦税收管理員知識競賽,邀請轄區納税人代表參加。通過各隊税收管理員嫻熟的業務技能 pk,讓台下納税人瞭解税收管理流程,熟悉納税申報知識。競賽還可特設納税人觀眾題,通過現場搶答形式實現徵納互動,使納税人在妙趣橫生的比賽中汲取税法知識。

延伸社會文化

通過税收宣傳隊巡迴宣傳,增進國税與社會和諧。可組織由國税幹部和社會文藝工作者組成的“國税之星青年志願者藝術團”,藝術團可不定期開展下工廠、赴村組、進社區巡迴演出活動,用大合唱、舞蹈、小品、詩朗誦等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税收政策,傳播國税文化,促進社會和諧。還可開展國税幹部情繫社會志願者服務隊服務納税人,幫扶弱勢羣體。

“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國税文化建設是一件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文化建設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創新體制機制,開拓發展思路,才能取得大發展大繁榮。要開創性地做好國税文化建設工作,需要上級部門的精心引導,需要廣大國税幹部職工的共同參與,更需要社會各方的關注和支持。當所有的雨露澆灌國税文化發展的土壤,藉助政策的春風,相信我們的國税事業一定會綻放文化的花蕾,迎來滿園的春色。

【第3篇】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在調研中,通過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走訪和現場視察等形式對新農村文化現狀進行了認真調查和剖析,並通過到姜堰市俞垛鎮考察和徵詢市相關部門意見,現歸納整理,形成調研報告,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一、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下,我市農村文化事業有了較快發展,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總體來看,基礎設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體現,民間文化有所弘揚,人才隊伍相對穩定,文化產業初見端睨,文化市場漸趨繁榮。通過對調研鄉鎮的走訪瞭解,具體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從我們調研的鄉鎮來看,除戴南鎮外,其他四鎮都建成了文化活動中心,闢有文化活動陣地。如大鄒鎮文化站分別闢有展覽、圖書、閲覽、健身、棋牌等文化活動廳室,配備有相應的活動器材,並正常開放;茅山鎮除興建了文化活動中心外,還新開闢兩處文化廣場,廣場上配備體育健身器材;周奮鄉利用文化活動中心舉辦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為整合文化資源開闢了一條創新之路。戴南鎮目前也已積極規劃投資XX萬元籌建將會成為“蘇中第一”的鎮文化活動中心。

2、鄉鎮、村領導文化意識有所增強。從走訪調查中,我們感受到鄉鎮、村的領導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識已逐漸增強。戴南鎮分管負責人對我們説:“當經濟建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農民的文化需求就更為迫切,文化建設也就顯得更為重要,經濟發展亟需先進文化來支撐。”為此,他們已開始將新農村文化建設擺上鄉鎮工作的議事日程。周奮是經濟薄弱鄉鎮,鄉負責人對文化建設工作十分重視,首期投資了45萬元,建成了集圖書閲覽、健身、活動、展覽和培訓於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大樓,並於今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3、部分民間文化得到傳承弘揚。每個鄉鎮廟會文化都較為發達,茅山鎮每年都搞一次頗具特色的會船節。部分鄉鎮能利用民俗和傳統文化開展民間文化活動。如茅山鎮利用曾唱響中南海的“茅山號子”填上新詞進行演唱,周奮鄉通過挖掘、整理出民間文化瑰寶“西江月”曲牌,並編排了《又唱西江月》節目參加市裏演出,獲得全市文藝調演一等獎。茅山鎮還通過蒐集整理,編寫了反映當地歷史和文化的《古鎮茅山》、《茅山烽火》和《茅山號子》等3本圖書。

4、送文化下鄉活動深受歡迎。市裏組織的送戲、送電影、送體育和送圖書下鄉活動,普遍受到廣大村民的歡迎。合陳鎮重新改組恢復了電影放映隊,創造條件,積極實施“送電影”下鄉活動,僅XX年就完成“送電影”下鄉495場次,較好地滿足了當地農民的這一文化需求。

5、村民自發性文化活動較為豐富。調研鄉鎮都能利用重大節日和配合中心工作,組織一些文體活動,如組織文娛演出、棋賽、球賽和聯歡會等。鄉鎮農民自娛自樂、自發性的文化活動較活躍,如組成腰鼓隊、舞龍、舞劍、打蓮槍、扭秧歌和小型民間樂隊等。近年來由鄉鎮文化站或當地學校牽頭組織的一些文藝節目參加本市和赴泰州大市演出,普遍受到好評,還獲得了不同的獎項。茅山鎮每個行政村常年活躍着一支宣傳隊,逢年過節均自發舉辦文藝演出活動。

二、目前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照國家、省市對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要求,差距很大,問題不少,現狀不容樂觀,乃至令人堪憂。經分析,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文化經濟政策落實不夠,文化事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中央和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經濟政策,並要求地方政府對當地文化事業的投入幅度應高於當地經濟增長的幅度,但不少鄉鎮並不能很好、全面地落實相關的文化經濟政策,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與經濟增長的幅度相比,嚴重失衡;文化建設不能與經濟建設同步,嚴重錯位。

2、文化建設的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少鄉鎮、村幹部對新農村文化建設意識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對新農村文化建設豐富內涵的整體把握。他們甚至不知道新農村文化建設應該抓什麼,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願抓。他們在思想認識上有偏差,認為新農村文化建設是“軟任務”,不如搞經濟建設,看得見,摸得着,體現政績明顯,長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同時亦存在畏難情緒,認為文化建設不好搞,費錢費力不討好,而勉為其難、虛於應付。

3、鎮村文化建設引領作用不強,農民文化參與積極性不高。調查發現,大都農村文化生活單調貧乏,一些鄉鎮可謂“文權”旁落,鎮村領導幹部缺乏先進文化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而將引領、導向作用讓位與民間“會頭”,使得他們在農村“神氣活現”、“一呼百應”,建廟迎會請神,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賭博打麻將之風盛行。還出現不少假僧假道,擺“水陸道場”;偽裝“半仙”算命看病,騙取羣眾錢財。在這種情況下,先進文化如何能夠佔領農村陣地?不少幹羣對此十分憂心。如此現象,固然與大量青壯年且素質相對高些的農民外出打工,留守老少病弱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偏低、認識不到先進文化的重要性有關,但主要原因則是鎮村幹部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度不夠,工作方法不對路,缺乏相應的組織和因勢利導,以致不能調動農民羣眾參與先進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文化陣地建設滯後,村級文化設施奇缺。調查顯示:經努力,XX年全市有11個鄉鎮文化站建成達標,但目前尚有12個未建成鎮級文化站。而行政村一級的文化活動場地就更為奇缺,據統計,目前我市614個行政村無正規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的就佔 %,即使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文化設施也不齊全,圖書藏量很小,難以開展正常的文化活動,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5、農村文化人才隊伍缺失、老化,青黃不接且後繼乏力。我市農村因大量勞動力轉移,留在農村有文體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絕大部分鄉鎮沒有吹、拉、彈、唱和文學創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人才。鎮中國小亦幾乎沒有專業學校畢業的音、體、美教師。所有這些,對繁榮新農村文化造成很大阻礙。鄉鎮文化站幹部隊伍也令人堪憂:一是年齡偏大。因近幾年進入農村文化幹部隊伍的年輕人極少,多數人員是在“文革”期間由於宣傳需要而培養出的文藝人才,現在他們的平均年齡已在50歲左右。二是水平偏低。這些人的文藝專長大都是靠自悟自學形成的,沒有與文化對口的專業學習基礎,其專長往往僅停留在“會”的層面上,還談不上“精”、“專”、“博”。三是不夠平衡。全市鄉鎮的專業文化幹部佈局不合理,多的鄉鎮達5-6人,而少的鄉鎮沒有1名專職幹部。加之這些人員隸屬當地鄉鎮管理,不便於流動調劑,因各鄉鎮財力和重視程度差異,其人員工資待遇保障不夠,亦影響其工作積極性和這支文化幹部隊伍的穩定。

三、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一個重要而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迫切而長期的艱鉅任務。針對當前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推進。結合這次調查,我們特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1、加大資金投入,全面落實各項農村文化經濟政策。近年來,中央和省市政府頒發了一系列有利於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經濟政策,我們應不折不扣地執行和兑現。我們應制定新農村文化扶持政策,認真履行“文化事業資金投入率不低於同年當地財政收入增長率”這一政策,進一步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培育文化市場,扶植文化產業。市、鄉鎮、村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資金用於發展新農村文化設施的建設。各級財政部門應確保文化事業單位的辦公經費;相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因增加新農村文化服務項目和內容而需要增補經費的問題,保證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分佈,併為鄉鎮文化站、村文體活動室及室外健身場所等設施建設、運作提供一定的資金保障。市與文化工作相關的各部門如文化、教育、體育等主管局和新華書店應積極向上爭取文化政策性資金、設施、器材及書刊,用於扶持新農村文化事業,以確保新農村文化建設和各類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

2、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加強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新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幹部應強化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意識,進一步增強做好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自覺性,建立長效機制,積極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事業向前向深層次發展。要摒棄文化建設是“軟任務”,搞得好不好,與鎮、村工作業績考評關係不大的錯誤思想和做法。建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新農村的文化建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與農村經濟建設的總體佈局調整,真正做到合理、適度、同步發展。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認識,把新農村文化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制定文化建設和文化事業發展的“xx”規劃、年度工作目標和分類指導、實施意見,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推進、互促互動、共同發展。各鄉鎮、村要加強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健全文化機構,形成文化建設有專人管、專人抓的工作格局,並把新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工作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

3、培育引進人才,不斷強化新農村文化隊伍的建設。要搞好新農村文化建設,有一支較高素質的農村文化人才隊伍是關鍵。我們應儘快配齊鄉鎮文化站專業人員,理順體制,落實編制,妥善解決其歸屬、工資待遇等問題,以充分調動他們服務農村文化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市文化局、體委和文化館等文體主管部門要面向新農村,面向農民開展好服務工作,加強對新農村文化幹部、文體骨幹和文化專業户的培訓輔導,充分引領、指導農村文化能人開展文化活動並使其發揮輻射作用。我們從現在起要有意識地解決農村文化隊伍老齡化、人才斷層和青黃不接的問題。一是要善於發現人才,大膽使用新農村文體能人,不斷髮展專兼職結合的新農村文化隊伍,並通過精心培育、加強業務輔導,逐步提高新農村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二是積極扶持鎮村建立各類文體協會,並指導各類協會組織開展好文藝、棋類、球類等文體活動,激勵農民積極參與,引導廣大羣眾自覺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風尚。三是從源頭抓起,加強新農村藝術師資力量,農村各中國小要闢建好文體第二課堂,設全上滿教好音、體、美等藝術課。四是着意引進人才,建議用足並增加農村文化事業編制,在人力資源招聘時,可優先招收文化藝術專業人才和藝術體育類教師安排到鄉鎮文化站和農村學校。

4、加快陣地建設,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設施的作用。我們要充分運用省文化廳的相關扶持政策,積極行動,按達標要求迅速完成鄉鎮文化站的恢復、擴建和興建工作。我們應充分調動和發揮鄉鎮、行政村、企業、個體工商户和富裕農民的積極性,大力採取“投、引、捐、集、融”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文化體育事業,儘快構建出各個鄉鎮有文化站(文化活動中心)、各個行政村有文化(體育)活動室、自然村裏有文化活動户、農家書屋等多層次文體活動網絡。調查發現,由於農村教育佈局調整,國小撤併後不少行政村的國小校舍閒置,可通過整修開發成為當地村文化活動室。同時,應充分發揮這些文化陣地和文化設施的功能和作用,不得以任何藉口擠佔、挪用文化站房和文化設施,並加強管理,真正讓其用於文化,發展文化事業,開展文化活動,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各類文化需求。

5、發展文化產業,着力打造我市新農村特色文化。我市農村有着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藴,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必須繼承並弘揚我市農村的傳統文化,打造新農村的特色文化。如茅山鎮的“茅山號子”、“會船”民俗,周奮鄉的“西江月”曲牌等,屬頗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積極挖掘、整理,並加以繼承、弘揚。我們還應加以創新,讓其承載更多更豐富的新內容,變舊文化為新文化;結合具有鄉鎮地域特色的農民藝術、食品和農產品,以打造新農村的特色文化,並通過有效開發,實施特色文化品牌戰略,力爭培育出一大批文化名鎮、名村和名品。同時,我們也要引入市場機制,借鑑並推廣周莊文化站產業化辦文化的模式,以逐步實現“以文養文”,為新農村文化建設增添後勁。

6、整合文化資源,積極開創農村文化活動新路。當前隨着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加快,農村文化資源和文藝載體日趨豐富,電視、廣播、通信網絡等資源我們應予以充分開發和利用,農村廟會、會船節和農民自娛自樂的演出等我們要充分加以引領和疏導。我們應加強鄉鎮、村級組織的文化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要整合各類文化資源,創造條件、加強宣傳,進一步提高有線電視的入户率;有效恢復農村廣播網,利用好“大喇叭”;健康引領農民寬帶上網;並通過“農家書庫”、“農家書香”工程和“萬村體育工程”的實施和推進,學校文化資源與鎮村文化資源互補共享,使廣大農民瞭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進農業生產、豐富農民生活,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市文化、體育和教育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羣眾文化活動和體育運動會。讓新農村文藝調演和體育比賽等活動成為檢驗和促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平台,成為新農村廣大文體愛好者展示才能的舞台。各鄉鎮也要堅持組織開展好農民書畫展、文藝會演和農民體育比賽等活動,行政村還可結合文明創建工作搞些成才榜、功德榜和能人榜等文化宣傳,讓先進文化佔領、覆蓋廣大農村,有效抵制農村封建迷信、黃、賭等活動的蔓延,以科學發展觀引導和推動農民營造自演自賞、自娛自樂和強身健體,崇尚科學、文明的文化氛圍。我們要積極組織送文化下鄉活動。要不斷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文藝工作者要把新農村建設中的新人新事創作、編排成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深入鄉、村巡迴演出。要建立“常下鄉”規劃,不拘泥於形式,改進服務,變文化“下”鄉為文化“留”鄉,變“送”文化為“種”文化。要繼續抓好鄉村文化、家庭文化、農村校園文化,推進新農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農民羣眾文化活動質量。

目前,我市農村幅員廣闊,各鄉鎮之間經濟發展和文化基礎差異很大,為此,對於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目標和要求,不能“一刀切”、搞同一模式、定同一進度,應該結合各鄉鎮實際,制定不同的規劃,分類推進和實施;加之,繁榮和發展新農村文化事業,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我們建議,可本着先點後面、先試點實驗後普及推廣的原則,在全市率先選擇2到3個鄉鎮、10到20個不同類型的行政村作為試點,花6個月到1年的時間做好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推進試驗工作。通過實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並改進完善,然後逐步在其他鎮、村進行推廣,從而使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能夠更快推進,取得實效。

區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2017

【第4篇】用科學發展觀創新國税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範文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社會經濟建設的航燈,也是引導國税文化建設的方向盤。國税文化建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導向,結合國税當前工作實際情況,如何用科學發展觀來拓展國税文化建設新思路,在構建和諧國税文化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筆者試談以下看法:

一、文化與國税

文化究竟是什麼?梁啟超先生在《什麼是文化》中稱,“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這話雖然簡單,卻很到位。國税文化的目標就是要貫徹“科技加管理”思想,通過在國税工作引入“以人為本” 管理理念,建立起如東國税人共同信守的思想觀念體系,努力提高國税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隊伍的凝聚力、戰鬥力、向心力,塑造面向新時代的如東國税嶄新形象,促進如東地方經濟全面發展。

用先進文化引領和諧國税建設,致力國税文化載體創新,要在構建和諧國税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發揮文化的導向、凝聚、激勵、教育和輻射功能,實現觀念和諧、行為和諧、制度和諧、徵管關係和諧、人際關係和諧。

二、基層國税文化建設的現狀

文化建設是個全新的理念,是對行政管理方式的一次衝撞,必然會引起幹部職工在思想認同上程度不一。當前來説,在國税文化建設過程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國税文化作為一種組織文化,其顯著特徵是以物質為載體。但基層國税部門及其幹部職工的工作、生活條件也還比較艱苦。物質基礎不紮實、不平衡,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和諧國税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在長期的國税工作實踐中,有一種精神和信念始終支撐、推動着國税系統人員不斷克服困難,不斷將國税事業推向前進。但這種精神和信念還處於自發、局部、原始的階段,沒有得到深層次的挖掘和全面的總結、確立和宣揚,沒有轉化為全體國税人員共同的價值觀。一種具有號召力、凝聚力的價值體系尚沒未在國税部門真正建立。

不可否認,有些幹部在思想認識上對文化建設還存在誤區。有的認為文化建設是搞形式主義;有的把文化建設與文化活動簡單等同起來;有的認為文化建設是領導和文化辦的事,與己無關,所以漠然置之;有的認為文化建設是“花架子”作表面文章,有的認為“文化建設是虛的,組織收入才是實的”,文化建設的認同感和參與感不強。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一些單位的文化建設往往是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文化建設的連續性不強。

上述這些從幾個側面反映出國税文化對國税全面建設的“引擎”作用尚未形成,國税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三、創新國税文化建設的方法

國税文化,不僅僅是國税機關的文化,更是每一位國税幹職的文化。開展國税文化建設就是為了統一思想、規範行為,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激發廣大國税幹部情趣健康的精神追求和國税長足發展的原動力,逐步由文化育人、品質塑造、道德示範,走向科學管理和文化管理的軌道,推動國税事業的全面建設。

營造心靈文化

以開展一個課題調研為先導,“兼愛”、“尚賢”、“節儉”等積極思想;為人學儒,力求將儒家為人的優秀價值原則轉化為時代精神為國税幹部所繼承。在此基礎上,開展“全員通讀一本國學書”活動。還可邀請國學教授以“國學經典與和諧國税”為主題,開展一次結合實際、旨在普及、深入淺出的國學知識輔導講座,藉助國學加深國税幹部對構建和諧國税的文化自覺。為鞏固學習成果,結合各自工作、學習和生活實際,就個人學習重温國學的感悟和收穫,開展一次面對面現場書面交流,深化學習效果。以此來提升國税幹部應對工作生活學習壓力的人生智慧,形成全局共同價值理念和組織共同願景的全員價值認同和文化自覺。

點亮內部文化

舉辦每年一度的“如東國税文化節”活動,從不同側面反映和體現全省國税系統的文化底藴、幹部文化素質、藝術追求和獨特的文化品位。文化節的時間跨度可持續數月。

先以一場俗共賞、妙趣橫生的文藝晚會拉開第一屆如東國税文化節序幕,邀請如東四套班子領導、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行風監督員、納税人代表等社會各界觀摩演出。節目內容包括相聲、小品、歌曲、舞蹈、朗誦、樂器演奏等等。文化節期間,可以通過與兄弟單位舉辦籃球回訪賽和乒乓球對抗賽,達到了加強溝通,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還可以通過税收互動知識有獎競賽,增進徵納互動共贏。

此外,也可進行運動會、國税幹部書畫攝影作品展,也可進行國税徵文比賽、國税建設大家談、局長授課、專家講座、科所長論壇、標兵演講等一系列活動,多方面反映國税文化發展的喜人景象,構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點亮內部文化的關鍵是“以人為本”,以“人人蔘與”滿足歸宿感、激發凝聚力。 “人人蔘與”不僅可以拉近幹羣距離,融洽職工感情,增進相互友誼,而且可以激發內在活力,培養團隊精神,展示國税文化。以“人人展示”滿足榮譽感、激發向心力。

以各種活動為幹部職工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競技中展示健壯體能;在徵文中展示寫作技能;在攝影中展示藝術天賦;在演講和歌詠中展示表演才華;在“人才特長”中展示個人才能。“人人展示”在激發職工榮譽感和團隊向心力的同時,以“人人實現”滿足成就感、激發創造力。 “人人蔘與”既滿足了幹部職工的成就感,又激發全員自覺融入和諧國税建設。

融入家庭文化

突出家庭文化氛圍建設,每家設有書房、書櫥,有藏書,寬帶網線鋪進家,勵志楹聯貼上牆。幹部家中不設酒場、麻局。注重子女教育、家庭和睦、鄰里互助和家屬在其就職單位的爭先創優,定期舉辦的家庭才藝展示,每月設創新學習“紅花獎”,懸掛了學習成語典故畫匾,開展廉政文化進家庭、健康書報進家庭、知識信息進家庭、法律法規進家庭“四進”活動,把豐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有機的融入國税“大文化”建設中。

温暖徵納文化

把文化建設向納税户延伸,向企業拓展。可舉行税企籃球友誼賽,將税收宣傳帶進賽場,在緊張刺激的競技氛圍中,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加深税企友誼,增進徵納互信。還可以舉辦税收管理員知識競賽,邀請轄區納税人代表參加。通過各隊税收管理員嫻熟的業務技能 pk,讓台下納税人瞭解税收管理流程,熟悉納税申報知識。競賽還可特設納税人觀眾題,通過現場搶答形式實現徵納互動,使納税人在妙趣橫生的比賽中汲取税法知識。

延伸社會文化

通過税收宣傳隊巡迴宣傳,增進國税與社會和諧。可組織由國税幹部和社會文藝工作者組成的“國税之星青年志願者藝術團”,藝術團可不定期開展下工廠、赴村組、進社區巡迴演出活動,用大合唱、舞蹈、小品、詩朗誦等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税收政策,傳播國税文化,促進社會和諧。還可開展國税幹部情繫社會志願者服務隊服務納税人,幫扶弱勢羣體。

“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國税文化建設是一件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文化建設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創新體制機制,開拓發展思路,才能取得大發展大繁榮。要開創性地做好國税文化建設工作,需要上級部門的精心引導,需要廣大國税幹部職工的共同參與,更需要社會各方的關注和支持。當所有的雨露澆灌國税文化發展的土壤,藉助政策的春風,相信我們的國税事業一定會綻放文化的花蕾,迎來滿園的春色。

【第5篇】公路養護行業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2018公路養護行業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行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和管理方式,是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隨着市場化、知識化、網絡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文化因素對經濟活動的滲透日益深入,現代經濟呈現出一個全新的趨向,即文化化。行業文化建設已成為企業思想政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行業文化建設,實質上就是要用先進的科學思想和經營理念武裝幹部職工頭腦,統一干部職工思想,規範幹部職工行為,塑造服務品牌和行業形象,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增強行業凝聚力和競爭力,是實現行業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迫切需要。

一、什麼是公路養護行業文化

公路養護行業文化是文化在公路領域的反映和體現,是隨着公路事業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鮮明行業特點的文化,是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概括地説,公路養護行業文化是公路養護職工在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等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交通部《交通文化建設實施綱要》對此這樣界定的:精神文化是交通行業的核心價值理念,是交通行業的核心文化;制度文化是體現交通行業價值理念、規範交通行業行為的規章制度;物質文化是體現交通行業價值理念、展現交通行業外在形象的環境和形象標識。因此,公路養護行業文化是公路事業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公路養護行業文化與公路事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繁榮。

二、雲南公路養護行業文化建設的問題

近年來,我省各級公路管理部門日益重視公路文化建設,把公路行業文化建設作為對內凝聚人心、激發活力,對外展示行業風貌、構建和諧公路的重要舉措,且取得了顯着成績。如:從xx年起,省管公路貫徹“12435”發展思路,促進了省管公路的機制改革,使公路行業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以受社會高度評價的.“三個工程”為例:

“321”工程即:三年時間,建設300個高標準的大管理所,200個設施完善的石料場,100個設備齊全的機械化站”。到xx年底,全局已建成大所275個、石料場156個、機化站108個,新改建職工宿舍8530套。基本解決了職工住房簡陋,材料靠外購,手業養護等歷史遺留問題。“321”工程不僅改變了我省公路養護的傳統組織結構形式、養護技術手段和職工生產生活環境,還扭轉了養路職工過去“技術素質低,養路機械化水平低,養護生產力低”的“三低”狀況。

“安保”工程。“安保”工程即:“以人為本,以車為本,消除隱患,珍視生命”為主題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截止xx年底,全局投入資金11503萬元。自實施安保工程後,在全省機動車猛增至600萬輛的情況下,xx年的交通事故比xx年下降39.8%,經濟損失減少32.6,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減少309人,這是我省20多年曆史上沒有過的。“安保”工程,受全社會歡迎,都稱這項工程為“救命工程”。

“人性化服務工程”。全局以為公路用户提供安全行車環境、為公路維護提供安全環境、為公路設施提供安全保障,的“三為”作為最高服務標準。圍繞'實施安保工程,增設服務設施、規範標誌設置;填築會“吞人”的深側溝;在主要交通路口、風景區設置人性化標誌標牌;實施環境生態綠化工程,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路政諮詢服務、温馨親情服務、公路通行信息、路況信息服務、暢通便捷服務,打造公路人性化服務的民本形象。樹立雲南公路路況好、路風正、行車暢、效益高,安全快捷的良好形象。

但在實踐中,仍然存在以下難點:

(一)、雲南公路職工文化素質普遍偏低。

公路行業是一個社會性、技術性、服務性、綜合性很強的部門,它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起着基礎性作用,這需要從事公路行業管理的人員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然而,當前公路行業職工文化素質偏低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十.五期末,我省省管公路在編人員20206人,專業技術人才僅為2993人,佔職工總人數的14.3,技術工人15443人中高級以上技工僅佔32.9,職工隊伍素質偏低,文化結構不合理,專業技術人員結構不合理、高素質高層次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缺乏。

(二)行業核心價值觀缺失。

行業核心價值觀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一是職工對行業性質的認識,即公路行業是幹什麼的;二是對行業使命的認識,即公路行業的存在是為了什麼;三是對行業現狀的認識,即公路行業現在如何;四是對行業前景的認識,即公路行業未來的發展如何。可以説當前絕大多數公路職工對上述四個問題的認識是模糊的,或者是不全面的。

(三)行業文化與行業脱節。

公路文化建設本質上是一種管理行為,目的在於規範管理行為,優化行業形象,增強品牌效應。當前的公路文化建設大都表現為提口號、拉標語、定製度,開展文藝體育活動,停留在公路文化建設的外延和表象上,與公路行業的建設、養護管理等實踐結合不夠,沒有把文化元素融入我們的行業。

(四)、對行業文化建設的問題認識欠缺,思路不清。

對公路行業文化建設的問題認識欠缺,思路不清。主要表現在,一是對公路行業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方向不明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形式和監督方法;二是對公路行業文化建設的思考和理解缺乏層次性、系統性、重要性的認識,對於滲透在公路行業職工內心世界中行業羣體合力挖掘不夠;三是對公路文化在生產經營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模糊認識,有着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只要有公路不怕沒路養”,“事業單位,不怕下崗”等傳統思維方式。

(五)、行業文化建設以偏概全,本末倒置。

以效果推斷程度、衡量水平。例如,一家單位路管好了養好了,經濟效益上去了,似乎一好百好,文化建設必定是高水平的,給幹部職工在認識上產生嚴重誤導。這種以為行業文化一學就會地簡單化認識是幼稚的與片面的。尤其是那種迎合政治需要,以偏概全的做法更是十分有害的。

【第6篇】校園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校園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校園文化是一種自覺地以文化為導向的現代教育管理模式。《中國教育改革和基礎綱要》明確指出:“要建設健康生動的校園文化,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使學校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作為一種育人環境和氛圍的創設,它在學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

一、目前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目前,很多學校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教學質量成為學校的生命線,許多學校將大量的精力投入教學質量而無暇他顧,學校逐漸失去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專業設置、課程開發、培養目標及常規管理等方面往往盲目隨大流。同時,學校領導和教職工缺乏對學校文化本質特徵、功能作用、表現形式及方法途徑等方面的認識,而將學校文化僅僅侷限於一般意義上的文體娛樂活動,加之學校文化建設無法在短期內見效,學校從實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重視。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

1.培養目標不正,思想認識不夠。

由於受“質量唯一論”等影響,眾多學校一味注重文化課教學,嚴重忽視學生的技能訓練和思想教育。學校領導層的思想認識未形成共識,多數領導認為應該以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質量高低的主要指標,所以在新形勢下對校園文化活動的特點、問題和做法等沒有積極進行研究與部署。

2.注重硬件設施的建設,忽略制度體系的改良。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和學校佈局的調整,原本薄弱的教學基礎設施越來越不適應發展要求,故學校加大經濟投入,重視硬件設施的建設,改善校容校貌,但是卻忽略了學校軟件設施的建設。部分學校沒有完整的辦學章程,在教學質量的考核中,缺乏科學考核學生全面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使學校的發展很不穩定,起伏跌宕,不能走上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3.格調上庸俗的社會文化衝擊着校園。

由於市場經濟促進文化市場的發展,許多格調上庸俗低下的社會文化衝擊着校園。學校附近的.一些不良網吧、錄像廳、卡拉ok廳、桌球室、電子遊戲室等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包圍着校園,課餘時間,學生們成羣結隊地湧向這些場所,打發着寂寞的時光,甚至通宵達旦,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校園學習生活。

伴隨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新課改的有效實施,校園文化建設在傳承的基礎上也面臨着挑戰,只有適應時代的需要,適應當今的教育背景,與時俱進,校園文化才能煥發出新的活力和魅力,這就要求我們對校園文化進行重新認識,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重建和發展。

我們認為校園文化應是一種基於學校的彰顯個性的文化。由於受特定的地理環境和區域文化的影響,學校要突出地方特色,立足本土,建設富有鄉土氣息的特色校園文化。基於以上思考,本人想結合當地、學校實際,開展《挖掘鄉土人文資源激發校園文化活力的實踐研究》一課題研究。

二、當地深厚的人文背景

學校座落在瀛山書院腳下,瀛溪畔,是南宋瀛山書院的延伸,歷史文化悠遠而濃厚。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曾多次來此書院講學著書,留下“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千古絕唱。在學校教學樓可以遠眺到瀛山書院遺址勝景——清風徐來,松柏蒼翠,歷代修葺過的八角涼亭依舊佇立在瀛山之巔。瀛山書院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史蹟眾多,文化底藴深厚,有着與眾不同的人文精神特點。學校將“瀛山書院”獨特的人文資源運用於校園文化建設中,創建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校園文化,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7篇】關於紮實推進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黨的十七大提出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20_____年我市成立中共_____市委新農村建設工作委員會,制定《_____市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五年規劃(2022—2022年)》,現在據規劃完成時間還有一年半。為進一步紮實推進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市政協主席_____、副主席_____帶領專題調研組,對我市農村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研並深入xx縣、鄉、村實地考察、座談,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概況

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五年規劃把“一鄉一站”、“一村一室”、“一村三户”的文化工作網絡格局作為全市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重點圍繞五項文化惠民工程紮實推進,即: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家書屋建設工程、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出台多項優惠政策予以支持,將閒置中國小校舍資源合理整合、新建鄉鎮文化站用地無償使用、資金和設備優先撥付等工作精神貫徹到了各縣(市)區,保證新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推進實施。縣、鄉、村各級黨政組織大力推進“文化下鄉、文化留鄉、文化興鄉”工程,市、縣專業劇團、圖書館、電影院、藝術館、文化館集中組織送戲、送電影、送圖書、送農業科技信息到鄉村。各縣(市)區普遍開展了以文藝演出、圖書閲覽、科技普及為主要內容的“七彩週末”和“金色田野”等活動,去年全市共組織開展各類羣眾性文化活動300餘場,極大地豐富和活躍了廣大農民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市政協調研組實地考察了xx縣生態展覽館、縣富強鎮綜合文化站、文化長廊,保富村文化活動室、休閒廣場,時中鄉共榮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

屋等文化惠民工程,聽取了縣文體局的彙報,對xx縣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取得的經驗給予充分肯定,尤其是在鄉鎮文化站建設上“五統一”,即:“統一樣式、統一面積、統一結構、統一預算、統一招標”值得推廣和借鑑。

調研組認為: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中,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高度重視,認識明確,規劃到位,措施得力,整體推進有力度,效果明顯。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發展不平衡。建設水準、質量進度高低快慢不一,而且都有薄弱環節;二是工作體系不健全。縣區級文化行政部門機構設置難點未突破,雖然大多數已獨立掛牌辦公,但編委並未正式下文,屬於非機構數之內的。特別是20_____年撤銷後的鄉鎮文化站絕大多數沒有得到及時恢復,日常工作長期缺位;三是資金匹配不足、到位遲緩,拖累建設工程進度;四是資源整合不夠。缺乏統籌規劃,聯手管理,使原本有限的資源難以發揮共建共享的作用;五是新的工作機制沒有形成,建、管、用脱節。

為紮實推進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完成我市規定的新農村文化建設五年規劃,現提出如下建議:

一、提高認識,統籌規劃,進一步明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統籌規劃、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實施,改善新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網絡。要提高公共文化產品生產供給能力,解決廣大農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文化權益問題。落實農民羣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視難、看電影難、獲取文化科技信息難的問題。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相適應,按照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則,以政府為主導、動員社會廣泛參與、羣眾共建共享,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構建以公共文化產品生產供給、設施網絡、資金人才技術保障、組織支撐和運行評估為基本框架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滿足城鄉羣眾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

二、整合資源,加快建設,全面推進新農村文化五項惠民工程建設

一是紮實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以“鞏固成果、擴大範圍、提高質量、改進服務”為目標,以消滅廣播電視覆蓋盲區和增強覆蓋效果為重點,建立以縣為中心、鄉鎮為依託、服務農户的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覆蓋網絡。完善農村廣播電 二是紮實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市建支中心,縣建分中心,重點延伸到鄉鎮、村屯。各地應採取有力措施,對已投資建設的縣、鄉加強管理和指導,保證儘快解決房舍,安裝設備,開展服務,發揮作用。結合“鄉鎮文化站建設項目”統籌安排基層服務點建設。通過與農村信息化綜合信息服務工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共建共享,完成村級基層服務點建設。繼續向上爭取資金,力爭2022年底實現所有縣(市)區都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分中心,並逐步向鄉鎮級擴展。要充實和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不斷豐富數字資源的內容,提高使用效率,使各級分中心、支中心和基層服務點互聯互通,更好地發揮現代數字資源的優勢。

三是紮實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設施建設工程。實行全額撥款,單獨建制,履行社會服務、指導基層、協助管理文化市場的職能,要儘快達到有場所、有設施、有隊伍、有內容、有活動、有經費。要儘管落實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員編制,充分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的作用,使其成為集書報刊閲讀、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普教育、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於一體的文化陣地。2022年底實現鄉鎮都有文化活動中心,建設規模300—500平米,並配備相應的圖書、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設施設備和文體娛樂設施設備,滿足開展基層文化活動的需要。

四是紮實推進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按照“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政府購買、農民受惠”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大力推廣普及農村數字化電影放映,建立新型農村電影放映機制。推動院線公司實施目標責任制管理,實行“五定四統”,即:定放映人員,定放映設備,定放映村點,定放映場次,定放映報酬;統一設備,統一供片,統一結算,統一管理。支持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電影發行放映、廣告宣傳、設備維護等領域。進一步建立完善的公益放映補貼新機制。全市每年落實農村電影放映場次補

三、加強引導,加大投入,為新農村文化建設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

加大對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投入。對於農村重點文化工程建設、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文化服務網絡建設、“三下鄉”文化活動等,各級財政要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不斷提高用於鄉鎮和村的比例。要切實保障五項文化惠民工程相關配套資金落實到位,提前將擬建項目列入下一年度財政預算。逐步加大對農村公益文化事業建設的投入,確保每年投入增幅不低於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

新建農村公益性文化設施,應在選址、立項、投入等方面給予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對因城鄉建設確需拆除或改變其功能、用途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批,並予以合理的安置、補償,做到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綜合利用。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充分調動積極性,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穩定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投入機制。

四、健全組織,整合力量,儘快建立健全縣區文化行政機構

縣(市)、區級文化行政機構要實現“三獨”:獨立機構、獨立辦公、獨立人員,編制按縣區中等部門配置。恢復全市的鄉鎮綜合文化站機構,實現“四有”:有編制、有經費、有人員、有活動。對鄉鎮綜合文化站機構設置,市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