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9.47K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一

當前正值城鎮化的關鍵時期,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規劃的作用,因此規劃本身的好壞已經成為影響城鎮化成敗的重要因素。

我們認為,推進城鎮化的各項改革,調整規劃利益機制,糾正規劃體制中的各種不正之風,已是當務之急。我們建議: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加強對規劃問題的研究和科學引導

樹立科學規劃理念

要重視調查研究,摸清地方發展情況,規劃既要符合地方發展實際又要體現地方特色。

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尊重經濟發展規律,多一點常規發展,少一點跨越式發展。

要扭轉計劃經濟思維模式,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規劃體制,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要根據地方的發展階段、發展條件等來制定規劃標準,避免搞“一刀切”。

樹立以人為本的規劃原則

規劃一定要重視弱勢羣體,保障農村居民、外來人口以及中低收入人羣的權益和發展機會;城市的規劃建設是要給人用,方便人用,而不僅是給人看的。

2、建立責任追究機制,調整利益結構和機制

建立規劃責任跟蹤追究機制

對編制超越發展階段,脱離城鎮發展實際,規劃目標與發展實際嚴重不符的規劃機構或個人要取消從業資質資格,依法承擔經濟賠償責任。建立規劃終身責任機制,對造成資源嚴重浪費的,要追究法律責任。

調整利益結構和機制

建立對規劃編制主體的利益約束機制。完善對規劃的科學評價體系,嘗試按照規劃編制質量和實施效果來確定收費標準,破除盲目按照人口、面積來確定規劃收費的既有規則。

3、建立健全多部門、多學科的規劃編制體系

打破規劃的部門壟斷,逐步取消各類規劃機構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強化個人專業資質和法律責任。

完善規劃體系,建立健全“多規融合”的體制機制,促進各類規劃在部門和機構上的融合。

在縣市及以上層面,鼓勵地方開展“多規融合”的實踐探索。

打破學科封閉,開門編規劃,促進多學科融合的規劃學科體系建設。

統籌運用經濟學、社會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等多學科的'方法,改變以工程技術學科為主的規劃編制模式。

4、完善規劃評審和審批制度

委託專業評審機構組織規劃評審會

建立獨立的第三方專家庫進行規劃評審。評審委員會成員由經濟、社會、環境、文化、規劃等領域專家按比例組成,採取迴避制,當隨機抽取的專家與被評審的規劃編制單位、地方有關時,應進行更換,更換的專家仍採取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

完善規劃審批制度

加強上級政府的制約作用。發揮本級人大的決策監督作用。完善規劃的公眾參與程序,要把公眾參與納入到規劃編制、審批、實施和評價的全過程。

5、推廣好的規劃經驗和典型案例

在規劃領域大力推廣一批好的經驗和典型案例。總結交流各地城鎮規劃實踐經驗,組織現場觀摩學習,加強宣傳推廣。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二

發展城鎮,積極推動城鎮建設,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項戰略性任務。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對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強農村消費能力,帶動服務業的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提高城鎮品位,帶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經濟,已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值得思考的課題。

一、我區城鎮化建設的基本情況

我區城鎮建設的基本情況是:城鎮總體規模較小,但城鎮分佈相對集中。經濟總量不大,但發展速度較快,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高。

1、城鎮規模:XX區幅員面積X平方公里,全區轄X個鎮、X個街道辦事處,全區共有X個行政村、X個居委會。城鎮建成區面積X平方公里。

2、城鎮經濟:20xx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X萬元,其中,工業增加值X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X元,比上年增加xx元,增長xx。區域經濟以工業尤其是汽車工業為支柱,汽車產業佔全區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xx。鄉鎮企業發展迅速,保持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發展。20xx年,實現總產值X萬元。

3、城鎮化水平:全區總人口X萬,其中城鎮人口X萬,城鎮化率為X。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鎮體系佈局不合理。城鎮功能混雜,鎮區用地佈局不合理,各類性質用地區別不明顯,工業用地偏少;鎮區現有商貿區、居民住宅錯綜複雜,建築物密度大,通風、採光、衞生等條件差;路邊市場仍存在。

(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差。目前鎮區排污能力弱,無大的河流排污,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設嚴重滯後;鎮區道路結構不合理,城鎮道路沒有形成環狀,道路多為丁字路,且部分道路路面狹窄,路況不佳;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不配套,功能不齊全,聚集效應不大,影響城鎮建設的進程。

(三)城鎮建設資金缺乏成為發展的瓶頸。城鎮建設資金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雖然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個人、集體及社會各方面參與城鎮建設、管理和經營,但沒有形成穩定的融資渠道,城鎮建設的資金來源十分有限,城鎮缺乏必要的資金政策支持,制約了城鎮的發展。

(四)城鎮職能雷同,缺乏合理分工。城鎮發展表現出城鎮間產業同構性顯著、職能單一的現象,沒有形成相互協作的合理分工,極大地制約了城鎮現代化的進程。

(五)城鎮規劃管理滯後。城鎮規劃缺乏科學性,城鎮化建設特色不明顯。由於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和思想認識的影響,在建設規劃上投入較少,規劃編制資金短缺,規範內容深度不夠,科學性不強,規劃實施缺乏連續性,沒有把城鎮規劃與區域規劃、產業規劃、經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造成管理不到位,鎮區功能繁雜,擴張無序,市場寄生於道路,沿主幹道線型排列,形成只見新街、不見新鎮的現象。在建設和發展中未突出自身特點,建設水平低,建築形體空間缺乏藝術效果,風貌趨同的問題比較突出。同時,城鎮文化氣息淡薄,特色不鮮明,城鎮應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輻射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三、建議和對策

(一)以科學規劃為龍頭,長遠佈局,實現城鎮的可持續發展。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優勢、滾動發展的思路,堅持高起點、高標準,搞好城鎮建設的規劃設計。科學的規劃要有利於發展本地優勢,有利於方便城鎮居民生產生活,有利於繁榮經濟保護環境,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

一是要抓好城鎮的總體規劃,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用地、教育用地、生態用地。要做好城鎮體系的佈局,注重城鎮風貌建設,採取“統建聯建、綜合開發、配套建設、打造亮點、突出特色”的措施,建設x—x個具有一定特色的農民新村,擴大城鎮容量,吸納人口,提高經濟集合度和積聚效應,引導城鎮的合理發展。

二是要科學制定城鎮發展規劃,編制兩鎮一街的城鎮建設及經濟發展規劃,統一安排供水、供電、通信、環衞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集中地安排工業區、商業區和生活區,預留教育衞生文化事業發展的空間和城鎮綠化及公共活動用地,改善城鎮的生活環境,保持可持續發展。

三是城鎮規劃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識,統一規劃,分期實施,要注意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降低城鎮發展成本,講究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引導合理流動。四是要強化城鎮規劃管理工作。加強對規劃實施過程中的法律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建立規劃實施責任追究機制,嚴肅查處違反城鎮規劃的行為。

(二)以產業為支撐,增強城鎮建設發展動力。

產業是城鎮發展的原動力,是城鎮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支撐點。要牢固樹立“經濟靠產業壯大,產業靠項目支撐,項目靠投資推動”的理念,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推進城鎮建設,加速經濟發展的“牛鼻子”來抓。

一是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實行城鄉互動,三次產業互動。要進一步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壯大重汽優勢產業,着力打造渝西重型汽車城。要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物流、房地產、旅遊、商貿等第三產業。加大商貿中心、專業市場和綜合市場的建設力度,構建完善的市場體系,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逐步建立起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的格局,形成與第一、第二產業相互支撐、充滿活力的新型產業體系。

二是圍繞優勢產業抓項目,加大城鎮建設力度。我們必須抓緊項目建設,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抓住西部開發戰略向縱深推進和市裏“退二進三”等重大機遇,依託現有的企業,圍繞優勢產業,主動策劃組織滾動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吸引外部資金,推進一些新產業技術升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和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重視發展就業容量大,吸納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項目,培育城鎮的產業優勢。

三是以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以工業化推進城鎮化。車城園區是推動城鎮化的載體,是重構產業和城市體系的着力點。工業園區可以把服務、土地、勞動力等優勢聚集在一起,形成規模效益,產生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成為城鎮經濟發展的帶動區。必須立足區位優勢和基礎優勢,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城鎮經濟上規模、上檔次的有效載體。我們應以重汽集團、正大飼料和新世紀化纖>公司為龍頭,吸引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入駐園區,同時引導區內中小加工企業與其實現配套生產,帶動中小企業實現專業化生產,通過羣體協同效應實現資源共享,獲得綜合成本,提高整體競爭力。同時要樹立和強化經營園區理論,不斷健全、創新園區管理機制,形成“以園養園、以園建園、以園興園”的經營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搞好配套服務,充分利用市級特色產業園區的有關政策措施,認真研究制定出台園區開發建設的各項優惠政策,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各類工業項目,充實園區經濟,增加城鎮經濟總量。

四是以培育龍頭企業為核心,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堅持用抓大工業的思路抓農業和農村工作,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有效利用各種農業資金和政策,培育發展一批農業專業大户和龍頭企業,逐步形成“公司 基地 農户”為模式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村各類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進一步提升農業競爭力。

(三)以拓寬融資渠道為基礎,加大城鎮建設投入力度。

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依靠社會力量搞開發,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把城鎮開發建設推向市場。

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搞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二是將城鎮建設與招商引資相結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政務公開,簡化審批手續等優質服務,吸引更多的外來資金來參與城鎮的開發建設。

三是土地開發融資。把土地開發資金回投到城鎮建設,實行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興業、以業活鎮、滾動開發。四是調動農民建設城鎮的積極性,鼓勵本地和外地的能工巧匠、先富起來的農民進鎮辦廠經商。

(四)以改革創新為導向,增加城鎮發展功能。

發展城鎮一定要重視聚集人氣,把着力點放在吸引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上來,大力吸引外地能人商賈在本地落户,提高非農業人口的數量,提高城鎮的質量。政策制度的改革創新,是聚集人氣,吸納能人,調動農民參與城鎮建設的積極性的前提,因此要對制約農民進城的土地制度、城鎮户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和政府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創新,降低“户口”門檻,打開鎮門吸納能人、聚集人氣。允許進鎮農民將承包地的經營權有償轉讓,實現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解決土地對農民的束縛,確保農民離地進城的自由。積極引導“富工又富鄉,進廠又進城”,調動農民參與城鎮建設的積極性,把城鎮建設作為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新增長點和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略。

(五)以塑造獨特的城市精神為載體,實現城鎮的協調發展。

我區是一個典型的城鄉結合部,一部分市民從農村轉移而來,提高市民的綜合素質成為促進城鎮發展的關鍵所在。要堅持城鎮文化與城市經濟同步發展,把育人作為推進城鎮建設的一條主線,積極開展以幹部為表率、城市為龍頭、農村為重點的富有時代特徵、體現xx特點的羣眾精神文明活動;積極推進以“誠信xx、文明市民”為主題的信用雙橋建設,引導市民強化誠信意識和城市意識,創造人人講素質、個個重修養的社會風氣;要圍繞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在城鎮中建設各類服務中心、文化中心、圖書館及管理中心,讓居民的生活質量有質的提高;要加強對農民進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形成與城鎮文明對接、體現xx特色的“誠信、開放、自強、奮進”的城市“氣”和“神”,實現城鎮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三

按照市委辦公室關於開展新型城鎮化調研通知的要求,鎮黨委、政府組織人員對我鎮新型城鎮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束城鎮位於xx市東北部35公里處,南鄰尊祖莊鄉,西鄰米各莊鎮,北鄰卧佛堂鎮,東與大城縣接壤,面積96平方公里,轄41個行政村,人口5萬,是我國北方重要的保温建材生產銷售基地。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加大城鎮建設力度,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將以鎮駐地建設為中心,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示範,以村容村貌綜合整治為抓手,由點及面、梯次推進,努力改善人居環境,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城鎮化發展現狀

一是鎮區建設主體框架結構不斷優化。2000年以來,我們本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科學管理的目標對鎮區規劃進行了重新修編,重修了寬6米、長1700米的鎮區主幹道和南環路、北環路建設工程,鎮區形成了“兩縱三橫”的主體框架,鎮區面積擴大到了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2萬人。同時,我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實施了亮化、美化、淨化工程。即將完成的主幹道邊道3700米的彩磚鋪設,開挖了下水道,安裝路燈,設置垃圾箱,弱電入地等工程,這些工程進一步提升束城鎮的整體形象,對全鎮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動作用。

二是農村人口向二、三產業轉移步伐不斷加快。近幾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了人口從農業生產中分離的步伐,“農民進城”數量不斷增加,把一部年輕農民從繁重的農業勞動中解脱出來從事二三產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農村富餘勞動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拓展農民致富空間。據統計,我鎮從事二三產業人數超過了1萬人,外來務工人員達到3000人,主要從事保温、密封、化工、服務等十幾個行業。

另外,農業生產勞動力的轉移推動農村土地流轉進程,有利於解決土地規模經營和耕地撂荒問題,使一部分土地集中到種養能手手中,不僅為集約經營、規模經營、推動農業產業化創造了條件,而且還有利於促進現代化農業機械的應用和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的水平,增強農業整體競爭力。

三是新型城鎮化建設改善了消費環境,改變了村鎮居民的消費觀念,提高了消費水平。新型城鎮化建設改變了傳統農業社會形態,小農消費觀念,被市場經濟沖淡,農民入住新型城鎮化後,消費觀念和水平向前邁了一大步,現代傢俱、電器、轎車走入尋常百姓之家,農民進城購買商品房需求逐步增大。2012年建設完成的居民住宅小區——束城佳苑,2013年投資3000萬元的糧站居住小區剛剛開工建設。

四是非公有制企業不斷向鎮區集中,拉動了經迅速增長。新型城鎮化建設使村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鄉鎮企業的二次創業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城鎮交通、通信、商貿、學校、文化娛樂等服務設施的逐步配套,城鎮功能的日趨完善,為鄉鎮企業提供了服務保障體系,促進了工業園區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科學規劃,先後完成了工業園區一、二、三期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興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吸引了50多家非公企業入駐,形成聚合優勢,集結髮展。目前,全鎮形成了保温建材、密封材料、砂輪磨具、化工等四大支柱產業,培植了60多家年產值過千萬元的企業,2013年利税達到1.25億元。

三、主要做法

一是把城鎮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隨着新一輪經濟浪潮的興起,環境的惡劣嚴重影響到經濟社會的發展步伐,雖然我們有着相對雄厚的工業基礎,但由於產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污染環境、產品能耗高、符加值低、產品檔次不高等,我們要面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換代。鑑於此,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決定要順應時勢,迎難而上,迅速把全鎮上下的思想統一到小城鎮建設工作上來,引導和組織羣眾致力於“大搞城鎮建設,共建美好家園”的行動上來。

二是全方位編制城鎮發展規劃。規劃是城鎮建設和發展的龍頭。束城鎮總體規劃於2006年11月委託xx市規劃設計院規劃編制完成。2006年初,束城鎮總體規劃課題小組正式成立,並進入束城工作現場。在近6個月的時間裏,小組成員通過現場踏勘、走訪、座談等多種形式,完成了現狀調查和資料收集等工作。調研工作完成後,設計單位認真分析研究了束城現狀,並組織院內專家審核,方案研討,於2006年10月份,完成《束城總體規劃》初稿,後經市委、市政府審批同意。《規劃》分為説明書、圖則、文本三個部分,規劃時間為2006—2020年。

另外,嚴格規劃實施。我們始終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的思想,不管什麼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是誰,都嚴格按規劃審批,同時聘請市工程監理部門進行質量監督,並注重發揮城建執法隊的作用,及時制止和拆除違規建築,使鎮區建築始終按照規劃依次有序推進。

三是進一步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按照xx市“一主三副”發展戰略,我們以“先主後副、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紮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先後對鎮區鎮區面貌進行了升級改造,先後投入100多萬元把束城鎮區路段作為改造整治亮點進行重點打造,通過完成垃圾清理、邊道硬化、路燈亮化、清理廣告牌匾,統一門牌、拆除殘垣斷壁及臨時建築、弱電入地等工程,打造束城樣板一條街。清理街道垃圾300多車,主街邊道進行麪包磚鋪設。鎮區廣告牌匾清理和統一牌匾安裝。粉刷完成了從沙束路至束城橋公路兩側所有牆體10000平米,對鎮區公路兩側的佔道經營進行了治理,所有商品入店,劃定了臨時攤點區域,有效淨化和美化了整體環境。弱電入地工程正在安裝分線箱和鋪設光纜,待整個工程安裝完成後地面線杆全部清除。同時,投資200多萬元進行了南大街翻修和東大街邊道硬化,更新路燈等。

另外,結合今年開展的“四清四化”活動為契機,對全鎮41個進行徹底治理,工作中,我們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狠抓落實,確定了“5+3+33”推進模式,即先從束城、南呈各莊、xx、劉九村、滿中良5個重點村抓起,同時鞏固第一批3個村重點,再帶動全鎮其它33個村的活動開展。在重點村建設過程中,堅持因村制宜,根據現有狀況,村集體財力物力,羣眾合理訴求,制定了行動規劃,鎮政府在人力、財力上給予傾斜,在街道衞生整治,邊道鋪設,街道綠化,美化,硬化上下功夫。分期分批進行,力爭農村面貌年內求突破、兩年上台階、三年大變樣。

四是多渠道為城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城鎮建設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沒有投入上的保障就難以取得較快的發展。在資金籌措上,我們積極創新思路,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方式,引入經營城市的理念,初步實現了城鎮建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一是財政投入。鎮財政每年都拿出不低於1/3的財力,主要用於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二是啟動法人及社會資金,盤活資產。通過制定土地出讓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讓利開發商,調動法人單位和社會資金參與小城鎮建設的積極性。目前,束城佳苑小區已建成入住,共有住宅樓12棟190多套住房,糧站小區的建設剛開始建設。三是積極與上級有關部門聯繫,爭取專項資金,加大新農村建設。四是鼓勵受益商户出資出力。我們本着“商户出一點,財政補一點”的方法,將道路兩側門店的標牌、門窗、立面統一標準,統一色彩進行了改造,雖然商户出資不多,但有效提高了參與意識和共建家園的責任意識。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保證了我鎮的城鎮建設項目的順利進行。

四、問題及建議

主要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結合不夠緊密,就新型城鎮化抓新型城鎮化的情況多。對新型城鎮化拉動經濟的作用認識不足,在經濟建設尤其是在推進鄉鎮企業二次創業、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發揮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載體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鎮化建設資金嚴重匱乏。在前一階段,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由於現在都是吃飯財政,財政缺乏調節手段,鎮本級財政拿不出更多的資金用於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阻礙了新型城鎮化的各項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提出三點建議:

一要統籌規劃,完善功能,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做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按照“束城鎮城鎮建設規劃”總體規劃,加速商貿住宅區、工業集中區和生態農業區建設步伐,優化功能佈局。搞好鎮區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徹底改變鎮區面貌和居住條件。

二要制定優惠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城鎮建設投入力度。用好用足國家支持小城鎮建設的各項政策,積極爭取資金。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商以多種方式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激活民資,放寬民間資本准入領域,凡是國家沒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許其參與與經營,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城鎮設施建設。

三要創新管理機制,加大管理力度,不斷提升城鎮品位。堅持建管並重,把管理放在與規劃、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創新管理機制,改改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消除管理死角,大搞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抓好“門前三包”制度的落實。加強對城鎮居民的社會公德教育,提高羣眾文明素質和自我管理能力。

城鎮化建設調查報告(通用 篇四

城鎮化水平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 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組織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新型城鎮化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一個農業大縣,如何走好新型城鎮化建設路子,是我縣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根據政協年度工作安排,縣政協組織專題調研組圍繞我縣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新型城鎮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中心、四組團、五支撐”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思路,逐步加大對城鎮建設的投入,城市框架不斷拉大,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城鎮吸納就業、聚集人口的能力不斷增強。目前,我縣縣城建成區面積23平方公里,城鎮人口30餘萬人,城鎮化率達33.86%,全縣城鎮化建設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1、城鎮規劃趨於精美。我縣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城鎮規劃體系逐步完善。按照以人為本、生態宜居、產城兼容、持續發展的理念,縣城擬規劃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縣城空間規模進一步擴大,空間結構趨向合理,已初步形成了北部教育園區、中部商業居住區、西部專業園區、南部行政新區、東部產業集聚區的五大功能佈局。與此同時,加快了中心鎮控規和農村新型社區規劃編制步伐,18個鄉鎮的總體規劃進行了重新修編、評審和報批。

2、城市建設快速發展。近年來,通過實施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改造,初步形成了“六縱八橫”城市路網格局,縣城建成區面積由原來的14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23平方公里。新修整修道路34條,總里程65公里;完成了l00條小街小巷改造;新鋪人行道28.46萬平方米,新安裝路燈l974盞,新植綠地l6.68萬平方米,新建垃圾中轉站l7個;實施了供水綜合改造和天然氣入户工程,新建了城市供水廠、天然氣供氣站等;新建污水處理中心和垃圾處理廠一座,新修整修排水管道l67.2公里;產業集聚建成區面積6.1平方公里,新修“五橫四縱”的園區道路35公里,新建標準化廠房30萬平米。綜合服務區、11萬平米職工宿舍、5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以及七路一橋、第二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正在緊張建設;城區內金融、保險、郵政、通訊、商貿、物流等發展迅猛、佈局合理,有力支撐了我縣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

3、公共服務水平提升。我縣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載能力過程中,始終秉持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理念,着力提高教育、文化、衞生、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建設了箕城高中、三高新校區、縣中醫院改造等民生工程;新規劃設計了教師進修學校、華夏職業技術學校、文化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女媧公園等惠民項目;大力推進廉租住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棚户區改造建設,通過保障房的建設解決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

4、村鎮建設穩步推進。我縣堅持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統籌“三化”協調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以“一鎮兩區兩路”為重點分類推進,初步規劃50個新型農村社區,每個社區規模在1萬人以上。各鄉鎮黨委、政府都加大了對鄉鎮駐地建設的投入,建設了高標準主幹道、汽車站、集貿市場、垃圾場,街道安裝了路燈,小城鎮綠化面積從無到有,公共設施逐步完善;加大學校、敬老院、休閒廣場、文化活動中心和市場建設力度,小城鎮綜合載體功能不斷提升;成立了衞生清潔隊,添置了垃圾清運車等衞生設施,鄉鎮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各種髒、亂、差現象得到了有效治理,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二、存在問題

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縣新型城鎮化建設穩妥推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作為傳統農業縣,由於起點低、底子薄,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着我縣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展。

1、產業支撐能力還不夠強。目前我縣企業多數規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不明顯,同構現象嚴重。產業的集聚度和關聯度不高,企業間上下游配套、一體化發展的產業鏈條還沒有形成,產業集聚區還沒有從企業的空間聚集轉變為真正的產業集羣。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在整個三產中所佔比重僅為29.7%,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由於二三產業大比重較低,導致中心城區對農村富餘勞動力大吸納能力不強,對周邊鄉鎮的輻射帶動能力較低。

2、城區基礎設施承載能力較低。在縣城城區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城市空間組織的優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城市功能不夠完善。如道路狹窄,交通不暢;缺乏公廁、廣場、公園等便民設施;垃圾中轉站分佈不合理;部分下水道網管不通或設計不合理,導致雨天城區積水等問題嚴重影響着城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時,城市管理機制有待完善,城市管理尚存在“一治就好、一停就亂”的現象,特別是基礎設施管理難以監管到位,損毀嚴重;綠化、美化、亮化標準還比較低,城區居民的城市意識和參與管理意識不強。

3、小城鎮建設緩慢。由於前期規劃滯後和管理力度不大,目前我縣的鄉鎮多為騎路建設的“馬路鎮區”,經濟實力不強,人口規模偏小,基礎設施落後,產業層次偏低,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偏弱,更是缺乏聚集和輻射帶動能力。我縣的一些鄉鎮鎮區常住人口在5000人以下,這些鄉鎮在結構、功能等方面與真正意義上的縣域次中心相比差距較大,難以擔當起應有的帶動和輻射周邊的重任。

4、規劃意識仍舊淡薄。各鄉鎮雖然都做了總體規劃,但規劃不科學和不按規劃執行現象仍然存在。個別在建社區,不靠鎮區、不臨幹道,缺乏配套的基礎設施,建成後也只是一個新的農村;有的社區在沒有得到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開工建設,由於受到市土地部門的處罰,建設成本增大,當地羣眾不願接受;更有直接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當做商品房開發現象存在。

5、資金、土地等要素制約嚴重。一是資金短缺。我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財政投入為主,力度較小,後續資金缺乏,資金短缺是影響和制約我縣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最大瓶頸。二是用地保障難度大。目前,城鄉之間增減掛鈎、土地置換等政策不完善,對失地農民補償標準低,相關保障跟進不到位,城鎮周邊村莊拆遷難,給建設用地帶來很大困難。三是户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相對滯後。户籍制度改革進展不快,限制了農村人口進城落户;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農民進城享受的社會保障與原有城鎮居民存在較大差異。

6、羣眾觀念轉變難。目前的新型農村社區從建築表像看起來是“城鎮化”了,但實質沒變,農民羣眾的生產、生活方式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土地為本、祖宅是根”的傳統觀念中根深蒂固,難以靠單純的宣傳教育加以改變。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五

加快城鎮化進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部署,是推進經濟大發展、城鄉大變樣、文明大提升的戰略舉措,對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帶動農業農村發展,全面建設小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帶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經濟,己成為我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近期,本人就我縣城鎮化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對××城鎮化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

一、我縣城鎮發展概況及特點

我縣現有城鎮21個城鎮建成總面積46平方公里,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建設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統籌城鄉、佈局合理,節約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發展原則,抓規劃鑄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經營保投入,抓產業強後勁,城鎮建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後獲得全國重點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全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呈現出速度快、特色顯、後勁足的良好態勢。

速度快。始終堅持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以城鎮化帶動非農化,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縣城鎮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增速比全省快0.27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9個百分點。特色顯。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彰顯個性,形成了以酒著稱的李渡、以筆揚名的文港等一批極具特色的名鎮後勁足。始終把發展經濟、增強實力,作為小城鎮建設的重中之重,去年全縣鄉鎮財政總收入1.6億元,是20**年的2.4倍,實現了鄉鎮經濟與城鎮建設的良性互動,為城鎮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我縣城鎮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鎮缺乏聚集力。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差,綠化覆蓋率較低;自來水普及率不高,斷頭路多;環衞及消防設施不足,城市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滯後,公共服務設施還不能滿足城市的需要。產業基礎總體薄弱,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能力低,南部鄉鎮和北部鄉鎮發展不平衡。城鎮文化氣息不濃,大多特色不鮮明,城鎮應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輻射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產業缺乏拉動力。近年來,在全縣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縣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七個一”支柱產業,但受科技創新能力低、產業鏈條短、品牌不響、實力不強、行業惡性競爭等因素影響,發展空間受到制約,無法形成真正特色工業主導產業,不能有效帶動相關一、三產業的發展,嚴重製約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同時,城鎮產業用地佈局分散,各類性質用地區別不明顯,工業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規模的服務需求,影響到第三產業發展。

3、規劃缺乏制約力。在建設規劃上投入較少,規劃編制資金短缺,規劃內容深度不夠,科學性不強,沒有把城鎮規劃與區域規劃、產業規劃、經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規劃建設只是對“自發無序”建設的改進,缺乏協調統一的區域性規劃指導和調控機制,城鎮間、城鄉間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結構趨同、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效應。一些城鎮規劃約束力弱,建設隨意性大,市場寄生於道路,沿主幹道線型排列,形成只見新街、不見新鎮的現象。建築形體空間缺乏藝術效果,風貌趨同的問題比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動力。一些制約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沒有及時加以調整,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政策規定沒能適時完善,制約了城鎮化的發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現象普遍。二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進城務工人員沒有享受到城鎮就業人員在就業、創業上的優惠政策,沒有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等。三是現行的土地制度制約,不少農民認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線”,不願放棄擁有的土地經營權,導致了徵地難,影響了城鎮建設。

三、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分析,經過深入思考,我認為,××城鎮化應遵循的總體思路是:發揮縣城和中心鎮的輻射帶動作用,以縣城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線組團、錯位發展”的原則,通過中心城市到重點鎮的聚集效應的逐級傳導,遞次推進,最終形成中心牽動、軸線輻射、城鄉一體的城鎮羣、產業帶、經濟圈,形成縣城、中心鎮、集鎮鏈接配套、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為加速××崛起構建重要載體,為突現追趕跨越提供發展動力。具體來説,就是要做到“四個堅持”:

1、堅持規劃先行,把城鎮起點做“高”

一要大氣做總規。高起點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態環境優、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現代氣息濃、帶動能力強”的要求,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動,深化規劃的統籌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編制出功能明確、錯位發展的縣城、重點鎮、一般鎮和集鎮總體規劃,合理佈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統籌解決資源重複和分散配置問題,實現城鄉在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同時,要倡導“陽光規劃”,擴大公眾參與範圍,接受羣眾監督,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

二要精細編詳規。抓緊制定產業佈局、交通路網、修編土地總體利用和基本農田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並搞好各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在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抓緊做好建設用地控制性詳規,着重加強對城鎮新區、重要地段、重點組團的詳細規劃和設計工作,把能看得準的先做了,看不準的先放着,給後人留下空間。同時,要做好水電氣、通訊、環保、防洪、綠化、防震減災、歷史文化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適應××大建設大發展的需要。

三要嚴格抓落實。規劃向來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的説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發揮規劃對城鎮發展的引領和調控作用,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堅決克服規劃與建設“兩張皮”的現象,決不能讓規劃成為“紙上畫畫、牆上掛掛”。必須維護規劃的法定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嚴格落實“一書兩證”制定,對未辦理“一書兩證”的違法建設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使規劃與建設無縫對接。建立城鎮規劃聯合執法機制,整合城建、城管、國土等部門的力量,成立規劃巡查大隊,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關口前移、源頭管理,分片包乾、每日上報,把各類違反城鎮規劃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2、堅持突出重點,把城鎮規模做“大”

一要鋪好路網拉框架。路網是城鎮的骨架與血脈,影響着城鎮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引領着城鎮發展的方向與框架。首先,要強攻主動脈。重點建好新區骨幹道路,暢通新老城區資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間距離,拉開城鎮發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斷頭路。結合組團開發與老城改造,打通斷頭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環,完善城區路網,使城區道路真正形成環狀循環、連貫順暢。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點。堅持做大城鎮規模與做強城鎮實力相結合,根據總體規劃,按照“規劃先行、產業支撐、設施配套、打造亮點”的要求,結合地方實際,加快推進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吸引農民進城務工,把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成城鎮的發展新區,農民進城的就業區。

三要統籌建設強承載。加快推進老城改造,依託現有建設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狀況,擴大綠地面積,改善人居環境,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統籌城鄉資源,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城鎮發展。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統籌城鎮供水、供電、供氣、污水管網等公共設施對接,加強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殯儀館等公共設施建設,儘快啟動“村村通公交”,加快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

3、堅持產業支撐,把城鎮實力做“強”

一要搞好產業佈局。根據區域經濟特色,突出城鎮產業功能,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產業體系建設。按照“統一佈局、分工協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錯位發展、集羣集聚,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指導思想,由有關部門啟動產業一體化編制工作,統籌制定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劃分各自重點發展產業,明確產業定位分工,實現優勢互補,儘量避免產業發展重複投資現象;各鄉鎮根據“三大圈層”發展規劃,加快修訂和完善本地的產業總體發展規劃和重點專項規劃。認真做好園區工業佈局規劃,加強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集羣發展規劃的銜接,項目向園區集聚,關聯產業向龍頭企業集聚,大項目、大企業向園區集結,走項目產業集聚之路,加快工業強縣進程,實現產業對城鎮發展的支撐。

二要培育優勢產業。按照產業集羣的發展模式,堅持招商引資與發揮能人優勢相結合、與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相結合、與培植新興產業相結合、與推進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推進重大基礎設施相結合、與爭資立項相結合,着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產業集聚發展,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三要壯大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達程度是城鎮功能完善與否的重要標誌。要根據國家《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精神,城鎮新區建設要充分考慮服務業發展的需要,規劃確定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出台具體配套政策,推動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強商業網點規劃管理,建設培育商品交易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貿業態、大型購物中心和電子商務。加快旅遊觀光、生態農業、休閒娛樂場所建設,進一步提高旅遊接待水平,加快旅遊業發展。

4、堅持改革創新,把城市機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資機制改革。資金匱乏是制約××建設的“瓶頸”,僅靠財政投入遠遠不夠,必須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融資力度。首先,實施多元化、多渠道戰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塊錢”:即招商引資、引進外面錢,爭取國債和省市項目資金、爭來上面錢,盤活資產、激活閒置錢,啟動民資、聚集零散錢。其次,按照“土地支撐融資、融資支撐建設、建設支撐發展”的原則,善於經營土地,建立有形市場,真正形成“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第三,按照“適度舉債,加快建設”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產,打捆包裝新項目,繼續爭取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同時按市場化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將供水、供氣、公交、污水處理、市政管網、城市路橋、公共廣場等項目建設推向市場,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民間資金及外資參與建設經營,形成多元化主體結構,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實行全縣城鄉户口管理一體化,在一定範圍內試點,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繼續放寬户口遷移限制,積極為城鄉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創造有利條件,鼓勵高素質人才進城鎮經商落户,共同繁榮城鄉經濟,推進城鎮發展。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政策、勞動力市場,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優化配置職業教育資源,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打造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基地。實行城鄉統一的勞動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和創業能力。對被徵地農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積極創造條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學、就業、參軍、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願、有償、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在經過批准以後進行出租、轉租、置換、作價入股(或出資)等形式有序流轉。按照“社會保障換承包地、住房補助換宅基地”的思路,採取置換或回購退出宅基地,實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購房補貼等辦法,鼓勵農民“自願退出宅基地、流轉承包地”,進入城鎮或農村新型社區居住。讓有能力、有知識、有頭腦、高素質的農民規模經營土地,使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實現農業規模經濟、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現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城鎮建設的高標準,來源於高起點的規劃建設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儘快建立健全城鎮的執法管理機構,充實管理隊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確鄉鎮政府的城鎮管理主體地位,儘快協調解決好“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問題,健全和完善與城鎮規模及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綜合管理機構,實施綜合管理、統一執法。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聘請經濟實力較強,管理經驗豐富的物業管理公司參與小城鎮的管理。總之,要按城鎮的標準,積極探索城鎮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強城鎮的淨化、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我縣城鎮化水平。

交通運輸行業精神文明建設調研報告 篇六

按照《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的通知》(交辦政研明點[2019]7號)和《xx省交通運輸廳關於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的通知》(x交辦便[2019]82號)要求,以及市交通局領導批示,結合我縣交通運輸行業實際,我局積極開展了全縣交通運輸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

全縣交通運輸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五大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大、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以及省委十屆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交通運輸行業工作大局,以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為重點,紮實開展“學先進、樹新風、創一流”活動,職工文明素質明顯增強,服務質量明顯提高,行業形象明顯改善,有力推動了全縣交通運輸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一、形勢需求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當前交通行業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着新形勢新任務新機遇新挑戰,交通行業發展對精神文明建設有着新需求新期待。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需要行業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堅強支撐。

應對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的歷史機遇和嚴峻挑戰,需要有一支大力弘揚行業核心價值體系,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具有強大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的幹部職工隊伍。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需求日益表現出多元、多變、多樣的複雜趨勢。如何在幹部職工中確立共同的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增強隊伍凝聚力和行業發展力,是一項需要認真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交通運輸既是一個工作門類多、從業人員數量大的基礎性產業,同時也是一個與人們羣眾接觸面廣、社會關聯度高的服務性行業,行業文化的軟實力建設尤其重要。踐行行業核心價值體系是提升幹部職工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強行業凝聚力戰鬥力的有效途徑,也是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首要內容,必須結合行業發展和隊伍建設的實際,把踐行行業核心價值體系擺在突出的位置,從根本上保障先進思想文化對職工隊伍建設的精神統領作用,切實提高職工隊伍素質、落實交通運輸業科學發展的重任。

(二)加強輿論引導,營造現代交通運輸業良好的發展環境,需要行業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內在活力。

交通運輸行業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社會輿論關注度較高。無論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還是交通運輸管理與服務都需要得到社會公眾的理解和支持。在營造內外部和諧發展環境上,新聞宣傳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時,新聞宣傳又是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的重要工作和重要手段。隨着互聯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的日益繁榮,新聞輿論對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加強和改進新聞宣傳工作,提升輿論引導能力和水平迫在眉睫。要充分發揮新聞輿論宣傳典型、弘揚正氣、解疑釋惑、正面引導的作用;也要發揮好媒體批評監督、鞭撻邪惡的作用;還要不斷提升應對突發交通公共事件的輿論引導能力,疏導矛盾,鼓舞士氣,促進發展。總之,要科學地運用和引導媒體輿論,最大限度地營造良好的交通運輸發展環境,贏得社會公眾的理解支持,激發廣大幹部職工的創新激情和發展活力。

二、現狀分析

時期特別是黨的xx大以來,我縣交通運輸行業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全行業文明程度持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行業凝聚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實現了精神文明建設的階段性目標。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幹部職工,科學發展觀在全行業深入人心,行業核心價值體系初步構建,幹部職工思想道德素質明顯提高;在面對特大雨雪冰凍災害、地震災害時刻,全員動員,迎難而上,主動應對,有效作為;羣眾性文明創建活動持續深入,政風行風有了新的轉變,社會公眾對交通運輸服務的滿意度明顯提高,“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宗旨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

三、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應該看到全縣交通系統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形勢是好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創新不夠、精品不多、特色不明顯;各單位之間發展不平衡,一些單位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重視不夠、要求不高、壓力不大、投入不足;少數基層單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未能做到常抓不懈,在工作方法上存在重硬件、輕軟件,重形式、輕實效,重檢查、輕長效的現象;交通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進一步完善文明創建活動的工作機制。

健全完善創建活動體制機制。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創建活動的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和物質保障機制,及時總結文明創建活動的新鮮經驗,以更加開放的視野,不斷完善文明創建的長效機制建設,使創建工作水平與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水平協調同步。

加強創建活動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局屬各部門及下屬各單位參與創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統籌安排創建活動,集聚創建合力,提升創建的整體水平。消除文明創建活動的盲點,使創建工作由點向線、向面延伸,從窗口單位向行業系統延伸最廣泛地發動和吸引職工羣眾參與,形成全行業齊創共建的生動局面。

科學規範創建活動內容。創建活動要與行業管理工作緊密結合,更加突出科學性規範性要求,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把創建活動納入到各部門各單位日常工作中去,和其他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考核。要系統總結創建活動與經濟工作和管理工作緊密結合的經驗,科學制定創建規劃,健全完善目標責任機制、檢查考評機制、表彰激勵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和物質保障機制,克服創建活動的隨意性和粗放性,使行業文明創建工作真正做到常創常新、永葆活力。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七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工業化的強大引擎和載體。我縣近年來牢牢把握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等重大歷史機遇,深化我縣新型城鎮化改革,千方百計把城鎮的綜合競爭力做強,科學合理地把城鎮規模做大,堅持不懈地把城鎮功能做全,精心細緻地把城鎮環境做美。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安排,我局組織專題調研組通過實際調查、查閲文獻、數據統計等方式,進一步摸清了我縣城鎮化的現狀,梳理了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如下。

一、當前現狀

我縣現有人口32萬人,城鎮人口15.11萬人(其中,縣城人口8.76萬人),轄7鎮8鄉。近年來,縣城區規模不斷擴大,建成區面積達10.0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5%,城鎮的聚焦、輻射、帶動功能顯著增強,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

1、規劃體系不斷健全。隨着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推進,我縣高起點完善各項規劃,先後聘請了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院、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等甲級規劃設計單位,編制了我縣總體規劃、近期規劃、城市設計、新東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綠地系統規劃、黃崗山公園規劃、蘇區振興土坯房規劃等,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城市佈局更加合理。同時,按照新東新區控制性詳規的標準和要求,科學設計造型、立面、色彩和天際線,通過不同的建築樣式和綠地景觀,充分體現出顯山露水、水天一色的山水園林城市特點。吉潭鎮已完成圩鎮總規修編和控規編制工作,南橋鎮總規編制已初步完成並上報評審,羅珊、水源、菖蒲已啟動總規修編工作。

2、城區建設初具規模。縣城區面積達10.04平方公里,城區人口8.76萬人,道路面積57.92萬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積6.61平方米,建成區綠地面積386.05公頃,城鎮化率達45%,城區建設初具規模。

3、城市功能不斷完善。近年來,相繼實施了高速公路連接線、城區排水管網工程、垃圾中轉站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工程等大批基礎設施項目。新區中學、體育中心、迎賓大道、濱河公園、城北出口路延伸改造等民生項目相繼竣工投入使用。新羅南路、青水山下沿河路、水角樓沿河路等一些節點路段全面打通。黃崗山公園、新區醫院、長舉大橋、文峯防洪工程等一批重點城建項目進展順利。統籌佈局教育、醫療、文化、衞生、辦公、購物、休閒娛樂等場所和設施,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4、管理水平明顯增強。縣城綠化、亮化、美化工作成效顯著,精心打造了“一河兩岸”、新東新區、新區路網等重點區域的園林景觀亮化提升工程,城市夜景更加靚麗。縣城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增強,完備了交通標識、標誌、標牌,設置了電子監控裝置。開展了違法建設和非法土地交易專項整治,縣城規劃區內亂搭亂建行為得到有效控制。城區市場管理、環境衞生整治取得良好的效果,城區環境衞生狀況得到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我縣的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但城鎮化水平仍低於全市平均水平,有些指標(如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縣城綠化覆蓋率、自來水廠生產供水量及人均生活用水量等)均低於省標要求。

1、規劃編制工作滯後。目前,我縣各項規劃雖在不斷完善中,在專項規劃中只編制完成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排水系統規劃和城市天燃氣規劃,仍有大量專項規劃沒有編制,比較迫切的有管線專項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綜合市政設施規劃、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户外廣告專項規劃、村莊布點規劃等。在鄉鎮規劃方面,除吉潭、南橋、羅珊、水源、菖蒲已完成或啟動總規修編外,大部分鄉鎮均沒有編制圩鎮控規和沒有對原有總體規劃進行修編,由於規劃滯後,加上管理缺失,城鎮佈局欠合理、建設較零亂,沒有特色、缺乏品味。

2、資金投入相對不足。儘管我縣城市建設投入不斷加大,但由於我縣財力有限,加上長期以來對城市建設的欠賬較多,對城鎮建設資金的投入還相對不足。小城鎮建設方面更為突出,由於當前鎮域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圩鎮產業過於單一,鄉鎮還屬於“吃飯財政”,很難拿出資金用於小城鎮建設,小城鎮建設更多的依賴上級財政的投入和補助。目前,不少鄉鎮缺乏相應的路燈、環衞等配套設施,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明顯滯後。

3、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比較突出的是自來水供水管道老化、滴漏嚴重,回收率只有60%左右,排污管網不全、環衞設施不達標、城市道路擁擠、公園綠地建設欠賬大、公共停車場缺乏、農貿市場不足等問題。在文教衞生方面,隨着縣城人口的增加,突出表現在縣城幼兒園緊缺,目前只有一所縣城公辦幼兒園;縣衞生院人滿為患,病牀經常供不應求。一些鄉鎮的道路、排水排污、垃圾處理等一些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綠化水平低,居住環境差。

4、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存在城市管理人員不足、裝備落後、經費不足、體制不順等問題。大部分鄉鎮沒有專門的城鎮建設管理隊伍和人員,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髒、亂、差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5、產業支撐能力不強。工業基礎薄弱,近幾年,我縣工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工業產業集聚程度不高,工業園區規模小、檔次較低,產品科技含量低,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缺乏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大型規模企業、新型支柱產業和知名產品品牌;服務業發展緩慢,我縣第三產業還侷限於傳統的交通運輸、商業和服務業,現代物流、科技教育、信息中介等服務業從業人員少,服務功能弱,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緩慢,由於第三產業發展相對緩慢,城鎮就業崗位不足,制約了城市化進程;農業產業單一,抗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隱患也日益凸顯,果業對農民的增收效應呈現出減慢的趨勢,也就打擊了農民進城的積極性,影響了城市化進程。

與此同時,還存在制約我縣城鎮化發展的四大瓶頸:一是理念瓶頸。主要體現在缺乏新型城鎮化理念,特別是有的鄉鎮沒有樹立科學經營城鎮的理念,不能辯證處理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沒有有效整合和利用本地資源,將之作為資產來經營。二是體制瓶頸。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協調配合管理機制、工作推進機制等,未形成新型城市化發展的強大合力。三是人才瓶頸。主要缺乏高素質的城建管理專業技術人才,註冊規劃師、建築師、結構師、監理工程師等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較為缺乏,使得我縣部分專業機構資質難以得到提升,影響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四是徵地拆遷瓶頸。由於徵地拆遷補償標準、失地農民保障及徵地拆遷管理機制不完善等,導致徵地拆遷難的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破解,影響了城市建設的推進。

三、意見和建議

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對增加投入、擴大消費、拉動內需具有重要意義。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抓住贛南蘇區振興發展重大歷史機遇,以規劃為引領,以項目為抓手,以產業為支撐,以創新為動力,以民生為根本,堅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城區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鄉互促共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一)完善城鎮規劃體系,進一步提升規劃水平。

1、堅持發展定位。我縣城市發展定位為贛粵閩三省邊界以果品、稀土資源加工產業為主導的邊貿山水城市,按照“合理佈局,有利發展,突出特色”的原則,以“北拓、南延、東進、中優”為總體思路,構築縣城未來發展的基本框架。形成“一軸、兩心、五區”的規劃區用地佈局。即:一軸是以河為中軸,形成貫穿城區南北的城市空間拓展軸,兩心是新城區形成教育、行政、衞生中心和健身、休閒、購物中心,五區為老城區、新東新區、向陽坪居住區、長舉居住區、黃坳工業小區。從具體實踐來看,該定位比較符合實際,應按該定位進行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紮實推進。

2、優化城鎮佈局。按照“一城兩鎮,強化中心,點軸帶動,城鄉一體”的發展戰略,引導城鎮分層次、有序發展,構建功能完善、佈局合理、結構協調、規模有序、職能明確的現代化城鎮體系。重點建設一箇中心城區長寧鎮(含文峯鄉)和兩個重點鎮(南橋鎮、澄江鎮),完善中心城區職能,打造縣域發展中心,向南北延伸,向東西拓展,集中培育城鎮發展帶,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

3、完善規劃體系。一是加快總規修編工作,目前已完成總規修編的初步方案,儘快完成總規修編的正式文本,做好評審及報批工作,構築縣城未來發展的基本框架。二是完善城市專項規劃,啟動管線專項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綜合市政設施規劃、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户外廣告專項規劃等,做到城市佈局合理。三是啟動各鄉鎮圩鎮總規修編和控規編制工作,編制村莊布點規劃,改變小城鎮規劃滯後,城鎮佈局欠合理、建設零亂,沒有特色、缺乏品味的現狀。同時,要加大規劃執行力度,全面整治違規違章建築確保規劃的全局性和權威性。

4、提高文化內涵。看一個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競爭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它的文化資源、文化氛圍和文化發展水平。要樹立以地方文化特色為依託實施城市建設規劃的理念,大膽採用新技術、新方法,應把具有我縣特色的紅色文化和客家特色作為城市文化主題,使文化元素有機地融入城市建設規劃中,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景觀及客家文化園。提升新區基礎設施的文化內涵和檔次,增強基礎設施的文化韻味。

(二)加大城市建設投入,進一步提升建設水平。

1、完善配套設施。完善城區道路、供水、環衞、排污、照明、停車、休閒娛樂等基礎設施,加快縣城規劃區的綠化美化亮化步伐,提升土地升值的潛在價值,營造一個設施齊全、服務配套、生態優美、適宜居住的良好環境。一是加快推進新城區路網建設。啟動城東xx年內完成繞城快速線路,改善出行條件,提升城市形象。

(三)加強建築業管理,進一步提升質量安全

1、促進建築市場健康發展

堅持以基本建設管理和質量安全生產管理為軸心,深化建設領域專項整治,提升建築工程監管水平,保持建築安全生產平穩態勢。在建築市場、建築工程和建築企業管理中,嚴格執行建設工程報建制度、施工許可制度和驗收備案制度,把好工程開工和交付使用兩道關。

2、全面落實五方主體項目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

一是明確項目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按住建部規定,建設單位項目責任人、施工單位項目經理和監理單位總監在工程設計使用年限內,承擔相應的質量終身責任。二是推行質量終身責任承諾和竣工後永久性標牌制度,增強相關人員的質量終身責任意識。三是建立項目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信息檔案,將五方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信息檔案納入城建檔案統一管理保存。

3、深入開展安全治理

一是經常性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提高防範工程安全事故的能力。針對我縣建築安全生產中的薄弱環節,嚴格執行建築工程質量安全制度,加強建築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突出開展對高墜、坍塌、垂直運輸、深基坑等專項治理工作。二是加大質量監督抽檢力度,實行嚴管重罰,使施工安全生產始終處於高壓態勢。要求所有施工單位嚴格按施工質量標準化工程管理進行施工。三是積極組織推薦工程評優工作,嚴格執行對安全生產、工程質量、建設手續方面存在問題的施工企業、工程建設管理人員進行停止投標資格和記不良行為的處罰。

(四)深入推進“三城同創”,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1、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開展“三城聯創”活動為契機,創新機制,規範管理。一是充實城管隊伍,招聘正式城市管理人員,切實解決城管隊伍人員少、年齡大的現狀,做到定人定崗定區域管理,確保管理效果。二是紮實開展“三治”活動,重點規範專業市場,切實解決建材銷售、汽車銷售、汽車維修、廢品收購以路為市,佔道經營等問題;三是建立社區城市管理網絡體系,充分發揮城區內村(居)委會作用,落實村(居)委會的城市管理職能和責任,把村(居)委會、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等納入到城市管理體系中來,劃分管理責任區,嚴格所屬管理責任。四是全面推行城區環衞保潔、園林綠化、廣告管理、市政設施維護、道路停車收費的市場化運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五是加強城市秩序管理。嚴厲整治店外經營、車輛亂停亂放等行為;加強户外廣告審批管理;規範建築工地管理,實施施工工地出入口硬化,狠抓運輸建築材料、餘土與拋灑滴漏行為;抓好公園、廣場等重點區域管理。

(五)加快培育優勢產業,進一步提升城市活力

1、着力發展果業產業。堅定信心,下定決心,切實做好柑橘黃龍病防控工作,着力扶持楊氏、源興、泓源達、桔都等現有果品企業,在鞏固發展果業產業的同時,充分利用我縣的現有資源,發展茶葉、油茶、毛竹、花生生產等產業,調優農業產業結構。

2、着力發展工業產業。把城鎮化與工業化、農業產業現代化相結合,立足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稀土精深加工、礦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提升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努力化解產業集聚過程中存在的資源、體制、管理障礙問題,將園區打造成縣域經濟的核心增長極,加快經濟社會結構的現代化轉型。

3、着力發展城市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積極構建集約發展的現代物流體系,重點實施好城南物流中心,啟動汽車站及物流中心項目等現代物流產業建設,啟動南橋物流園區建設,着力構築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方便羣眾生活的現代商貿、休閒觀光、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以及社區服務、家政服務、養老服務和市政公用事業,滿足人民羣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努力為人民羣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六)全面優化體制機制,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

1、創新投資融資渠道。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亟需化解資金瓶頸的制約,建立透明規範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擺脱過分依賴財政投入的習慣心理,樹立“經營城鎮”的理念,增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資金保障能力。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場作用的範圍和領域,對於公共服務領域,明確政府的投資主體地位,強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責任。對屬於市場運作的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明確民間資本投資主體的地位,對通過市場行為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應適當補貼以保障投資者的合理收益。

2、創新項目推進機制。建立健全重點工程項目目標責任機制、督查通報機制、動態管理機制、推進激勵機制,優化項目推進工作機構,對全縣重點工程根據項目性質進行科學分類,分別成立各類項目推進工作組。制定科學合理的重點項目考評辦法,通過獎優罰劣激發全縣上下克難攻堅,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的龍頭作用促進全縣經濟加快發展、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

3、創新示範鎮管理機制。建立示範鎮新型管理體制,改革並落實示範鎮用地保障、財政扶持、產業扶持等機制,打造南橋物流園區,加快啟動南橋示範鎮“擴權強鎮”改革試點,配齊配強示範鎮領導班子,堅持能放則放,賦予試點鎮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行政許可事項由縣級部門依法委託示範鎮行使職權,非行政許可事項由縣級部門直接交給示範鎮行使,強化鎮級管理職能,進一步優化管理機構,把南橋打造成為縣城副中心鎮。

(七)堅持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價值取向是以為人本,致力於實現城鄉居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的同等權利,為的是讓城鄉居民都能夠平等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在推進城鎮化的整個過程中,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科學搞好整體規劃的同時,從羣眾反映最迫切的地方入手,着力優化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改變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迴應幹羣期待。在實際操作中,努力做到“四個改變”:

1、改變“重面子、輕裏子”的觀念。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既要注重搞好“面子”,為居民提供一個舒心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更要注重“裏子”,完善提升城市的各項功能,堅決避免將城市的“面子”打造的光鮮漂亮,卻忽視了“裏子”建設的通病。

2、改變“重地上、輕地下”的觀念。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地面上的綠化、亮化、美化等看得見的“地上工程”,也要注重城市排水系統等看不見的“地下工程”,遵循“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統一規劃地下空間,高標準建設地下排水設施、燃氣管道、強電弱電工程,做到“雨污分離”。

3、改變“重硬件、輕軟件”的觀念。城市的發展不僅要有良好的“硬件”設施,更要有與之適應的“軟件”配套。硬件方面要致力於解決制約城區發展的環節、基礎設施、重點工程等。軟件方面要通過降低門檻、拓寬渠道,加快完善以人為本的勞動就業、教育、醫療衞生、社會保障等政策,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使農業轉移人口能夠享受子女教育、公共就業、基本養老、保障性住房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陽光”。

4、改變“重短期、輕長期”的觀念。城鎮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要從長遠發展推進城鎮建設,走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在規劃建設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城市今後的發展,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注意節約用地,凡是能夠保留的山體和水面,都儘量予以保留。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八

所謂城鎮化,就是指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從而使城鎮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其內涵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人口城鎮化,二是地域城鎮化,三是經濟活動的城鎮化,四是生活方式的城鎮化。一個地區的城鎮化水平通常用城鎮化率來表示,即該地方的城鎮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

我區現轄2個建制鎮和5個街道辦事處,共80個行政村,22個社區居委會。全區總面積244.4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24.68平方公里(含機場4平方公里)。全區總人口25.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8萬人,城鎮化率為41.7%。經過近幾年的規劃建設,我區已初步形成了以閻良城區為中心,關山、武屯兩個建制鎮為副中心、5個街道辦事處為支撐的城鎮建設體系。城鎮規劃日趨完善,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城鎮面貌發生較大改觀,產業聚集功能明顯提高,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關山鎮、武屯鎮入選“關中百鎮”建設。

一是城鎮化水平較低。西安市為68.8%,我區為41.7%。相比較而言,我區城鎮化水平較低。從兩個建制鎮來看,20xx年底,關山鎮常住人口1萬人,城鎮化率17.8%;武屯鎮關山鎮常住人口7000人,城鎮化率19.4%,城鎮化建設的差距還很大。 二是工業門類單一,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有限。城區工

業主要是以駐區航空工業為主,區屬工業基礎薄弱,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航空工業主要為高科技產業,就業門檻較高,很難吸納農村勞動力。兩鎮支柱產業薄弱,工業化水平不高,雖有多家農副產加工企業,但缺乏規模較大、輻射帶動作用較強的龍頭企業,形不成產業聚集和產業鏈條,對城鎮經濟拉動效益不明顯。

三是小城鎮基礎設施落後。小城鎮規劃水準不高,內部各功能區佈局不夠合理,基礎設施普遍不完善,服務功能不全。同時管理相對滯後,馬路市場和“髒亂差”現象普遍存在。

四是推進城鎮化的體制、制度跟不上發展需要。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進城農民在就業、社會保險等方面缺乏保障,加之由於現行的。土地制度和農村計劃生育管理政策,許多農民不願因身份轉變而放棄擁有的土地收益和生育政策上的優惠,有的甚至出現回遷現象,導致了農民進城的動力不足。

新型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九

從20**年9月份開始,筆者利用工作閒暇對全國各地城鎮化建設成效突出的地區進行過考察和研究,同時對晉、豫、陝周邊地區的城鎮化試點區域進行過調查和了解。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也對城鎮化做出了具體的戰略部署,為城鎮化指明瞭正確的發展方向。在大量的閲讀和學習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城鎮化理論與建設的論述後,我們深深地感到中國目前的城鎮化建設時機已成熟,而且意義重大,十分必要,同時也感到各地的城鎮化熱存在着很多問題和隱患,值得社會各界關注。 筆者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圍繞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的概念,提出了新型城鎮化的五個層面:一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城鄉一體化條件下的城鎮化,是以新型農村建設為前提和基礎的農村城鎮化,從而實現城市、城鎮、農村規模、功能互補、結構合理的新型城鎮化;二是新型城鎮化的重點是城鄉統籌,以工業化、信息化推動農業現代化,帶動城市與農村、工業與農業共同發展、互動發展,相得益彰;三是新型城鎮化的特徵是節約集約、生態宜居,要尊重農民羣眾的意願,依託農村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優勢,挖掘當地資源,發揮當地優勢,通過就地城鎮化、集中城鎮化、提升城鎮化(改造提升現有小城鎮)等多種方式,順潮流,應天時、用地利,建設舒心、自然、宜居、特色的新型城鎮;四是新型城鎮化的支撐在於產業,以訂單農業、家庭農場、農家旅遊、農業產業化經營等推動農業發展;五是新型城鎮化的目的是發展,通過新型城鎮化建設,充分挖掘土地流轉的優勢,實現農業得發展,農村有活力,農民得實惠的目的,真正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筆者通過梳理城鎮化的歷史軌跡,進一步揭示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和外延,提出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歷史演變的結果和時代的產物。本文提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的城鎮化建設經歷過四個發展階段:**年-**年,全國上下的城市化是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要動力來推動城市化進程;**-**年,以鄉鎮企業和城市改革等來推動城市化進程;**年—**年,城市化全面開展,以城市建設、小城鎮、開發區為動力來推進城市化進程;**年10月,***全會後,中央提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全國範圍內紮實推進,尤其後來出現的撤鄉並鎮,新型社區,新型城鎮化建設,農民拆房蓋樓,把城鎮化建設推向高潮,主要特點是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城鎮化。 筆者指出,之所以搞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因為過去的城鎮化建設存在不少問題:一是認識不到位,沒有做到以人為本,不徵求農民意見,不顧及農民需求,不考慮農民的富裕程度,不着眼方便農民生產生活的實際;二是地方、部門利益作祟,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盲目圈地擴城,倚靠土地拉動經濟的粗放增長,造成人為地製造城市化現象嚴重;三是形式主義嚴重,工作作風浮躁,土地城市化現象突出;四是農民被市民,農業正常生產經營受損,農民的土地被佔用,農村勞動力進城,農村沒有資金注入,農業生產力水平下降。 筆者指出,城鎮化的作用是無需置疑的,城鎮化建設的意義有目共睹,城鎮化建設中出現一些偏差也是正常的事情。但地方政府有責任把新型城鎮化建設引導到中央精神上,把它建設成有利於國家經濟發展、有利於農村可持續發展、惠及民生、讓老百姓擁護的軌道上來。這也是各級政府和廣大專家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要堅持以人為本,保護農民合法權益。新型城鎮化應該賦予“三農”以新的內涵,即農村環境的城市化、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和農民身份的城鎮化。既要讓農民們享受到城鎮化帶來的實惠,又要讓農民們有事幹,更應該讓他們的身份城鎮化,儘可能讓農民與市民享有同等的權利。要保證農民耕地承包權和宅基地的所有權,防止耕地減少後出現糧荒。 二要遵循客觀規律,統籌城鄉發展。要以發展中小城市為主就地、就近城鎮化,建設合乎農民心願,適合農民生存環境,便於生產和創業的城鎮化。要以“輸血為主,造血次之。政府主導,農民自發,全社會參與,治標與治本結合,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市民包容農民”的理念統攬整體工作,保證糧農增收,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增加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防災、減災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加農業補貼,使之成為發展農業的有效政策工具。 三要分享改革成果,配套體制機制保障。要讓城裏的資本、技術、人才、信息與農村的土地、勞動力以及自然山水有機地相互配置與整合。農民職業由農業向非農業轉移,儘快由農業社會向市民社會轉變,再向公民社會轉變。農民的收入由土地上的收入為主儘快向外出打工財產性收入以及第二、第三產業收入為主。要統籌城鄉發展,在税收、教育、衞生、養老、就業機會、公共財政、收入分配製度以及政治、經濟待遇等方面要公平、正義。要把農民組織起來,在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等方面要有所突破,要讓農民們以“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為主。 四要注重文化建設。要把適合人們需要的文化建設放到重要位置,防止破壞、毀掉傳統的農耕文化和文明,防止讓進城農民沒有心靈安放的家園,讓新城鎮留住他們的心和根。 五要注重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堅持黨在農村的基礎經濟制度和基本政策,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黨組織一項重大而又緊迫的任務來抓,着力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提高村級組織服務羣眾的能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鞏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根本保證。實踐告訴我們,凡是集體經濟發展比較好的村,村級組織經濟有實力,服務有手段,黨組織就能顯示出強大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絕大多數村幹羣關係融洽。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利於減輕農民負擔,鞏固税費改革成果。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更是實現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

新型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十

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同於一般的經濟形式,它對於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從立項、完工到產生社會效益,從而拉動經濟增長,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從20**年起開始擔任鄉鎮的主要領導,經歷了鎮區建設的全過程,鎮區從雜亂無章到現在的三縱四橫的基本格局,從沒計劃的建設到聘請省設計院設計中長遠規劃,從窄小的的街道到現在的寬20米的兩條共長5公里的主街道,從低矮瓦房到鱗次櫛比的商業服務區,處處凝聚了黨委政府的心血和汗水,但現在看到對全鎮經濟發展產生的巨大的拉動作用,從內心感到欣慰。下面我就近幾年關於鄉鎮新型城鎮化建設拉動鎮域經濟的增長談幾點體會。 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表現在投資和消費兩個方面。新型城鎮化建設首先具有投資功能,又能營造一種新的。消費環境,兩者交互作用,對經濟增長產生了巨大的拉力。 1、新型城鎮化建設作為一種投資行為來看,直接拉動建築、建材、裝潢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新型城鎮化的道路、橋樑、房屋建設,可創造建築工人的大量就業需求,進而拉動建材、冶金、機電等相關產品的需求。2000年以來,我們本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使用的目標對鎮區規劃進行了重新修編,打通了寬32米、共長4.5公里的南北和東西兩條主幹道,鎮區形成了“三縱四橫”的主體框架,鎮區面積擴大到了3.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萬多人。同時我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實施了南北大街亮化工程、XX莊的窗口工程、中心遊園工程、市場工程等四大工程,南北大街鋪設了25000平方米的彩磚,開挖了下水道,種植了大葉女貞,安裝了路燈和無線廣播,設置了垃圾箱,架起了過街彩虹,規劃了斑馬線。**村商業街拆舊建新,還修建了一大二小3個“綠島”。在鎮區中心位置投資135萬元建起了佔地1萬多平方米的中心遊園。建起了佔地1.5萬平方米的封閉農貿市場。這些工程需求共吸納2.8萬人從事建築業,消耗大量水泥、鋼材、磚等建築材料,直接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2、新型城鎮化建設改善了消費環境,改變了村鎮居民的消費觀念,提高了消費水平。新型城鎮化建設改變了傳統農業社會形態,自然村落被城鎮取代,小農消費觀念,被市場經濟沖淡,農民入住新型城鎮化後,消費觀念和水平向前邁了一大步,現代傢俱、電器、電話乃至汽車走入尋常百姓之家。20**年全鎮擁有各類市場5個,消費品銷售總額達5000多萬元,其中新型城鎮化居民消費1400萬元。新型城鎮化居民人均消費水平達4200元,電話、彩電、摩托車的普及率達35%、90%和26%。 3、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了人口從農業中分離的步伐,為實行農業產業化創造了條件。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僅轉移了大量的農村人口,而且為農業的規模經營、集約管理創造了條件,農業人口的減少,提高了農民人均土地佔有面積,相應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拉動了農民的消費。()“農民進城”數量的增加,使本地農民有條件、有可能擴大農業生產規模。 4、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了鄉鎮企業的集中,通過規模經營,招商引資等方式拉動了經濟增長。新型城鎮化建設使村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鄉鎮企業的二次創業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城鎮交通、通信、商貿、學校、文化娛樂等服務設施的逐步配套,城鎮功能的日趨完善,為鄉鎮企業提供了服務保障體系,促進了工業園區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科學規劃,興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業小區,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興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對企業實行專線供電,吸引了100多家非公企業和360多家個體私營企業,形成聚合優勢,集結髮展。目前區內形成了機械鑄造、刺繡、磨料、細木板加工等四大支柱產業,培植了10家年產值過千萬元的企業。此外,新型城鎮化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環境的優化,使之成為招商引資的聚寶盆,吸引了外部企業的青睞,紛紛洽談入駐。 5、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了現代文明。隨着物質條件的改善和現代文明之風的薰陶,人們不再侷限於培養普通的體力勞動者,而是着眼於長遠目標,迎接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因此文化教育發展資料的消費悄然膨脹。2010年底鎮區建有大型廣場、羣眾文藝宮、鎮辦圖書館、電子閲覽室等羣眾娛樂活動場所,全鎮自發組織文藝劇社30多家。羣眾對文化娛樂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加。 我鎮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歷程表明,新型城鎮化建設可拉動建築材料的消費需求,建築工人的生活消費;住宅建設可拉動裝飾裝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費;新型城鎮化建設本身還包括生產類投資,這些經濟支撐系統的正常運行又拉動大量生產資料的消費;新型城鎮化建設完善了市場體系,拉動商品交易量的擴大;新型城鎮化建設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其建設主體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動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費,可謂新型城鎮化建設牽一髮而動全身,關聯度高,影響面大,顯示了強大的經濟拉動力。 當前我鎮新型城鎮化建設面臨的機遇和存在的問題 當前,新型城鎮化建設面臨許多新的機遇。一是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廣大農民不僅解決了温飽問題,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質積累,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廣大農民的迫切要求,正確引導農民建房,搞好基礎設施建設,順民心,合民意,必將大大加快經濟增長的步伐。二是當前國家正在想方設法啟動消費,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啟動點之一,抓住機遇,完善政策,必將加快經濟的發展。三是XX鎮新型城鎮化建設起步早,基礎好,思路清,在全省有較大的影響,變壓力為動力,乘勢而上,必將推動新型城鎮化的經濟再上新台階。對於這些機遇,我們認識是清醒的,行動是及時的,但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結合不夠緊密,就新型城鎮化抓新型城鎮化的情況多。對新型城鎮化拉動經濟的作用認識不足,在經濟建設尤其是在推進鄉鎮企業二次創業、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發揮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載體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鎮化建設資金嚴重匱乏。在前一階段,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由於現在都是吃飯財政,財政缺乏調節手段,鎮本級財政拿不出更多的資金用於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阻礙了新型城鎮化的各項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深化改革,樹立產業觀念,加快實施以新型城鎮化拉動經濟增長的戰略 新型城鎮化不僅是生產力的載體,而且本身就是一種生產力。新型城鎮化建設就是產業建設。因此,必須轉變視新型城鎮化建設投入為非生產性投入的觀念,把新型城鎮化建設作為重要的產業來抓,象抓產業建設一樣搞城鎮建設。應當認識到:第一,城鎮建設對基礎設施所作的投入,帶動了建材業、建築業、運輸業、機電業、流通業等眾產業的大發展;第二,它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資源,並開發了閒置的土地,培植了新的財源;第三,它拓展了經濟發展空間和就業空間,開闢了發展經濟的新天地;第四,它的許多基礎設施投入本身也是經經濟發展的必須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