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城鎮化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5.13K

城鎮化調研報告多篇

城鎮化調研報告篇1

城鎮化,就是指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第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從而使城鎮數量增加,城鎮規模不斷擴大的一種歷史過程。加快城鎮化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是提高城鎮區域經濟增長質量,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經濟發展優勢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華陰市地處關中平原東部,位於秦晉豫三省交匯處,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是中原通往西北大地的必經之地。市境有聞名中外的西嶽華山,旅遊景點多達210處。特殊的區位優勢和優質的旅遊資源,對於華陰市加快城鎮化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華陰市城鎮化建設取得的成就

近年來,華陰市按照“依山興城、以城帶鄉”的發展思路,積極實施“旅遊興市、工業富市、開放開發、項目帶動”戰略,創新經營城市理念,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建設步伐,深化體制改革,強化管理體系,不斷壯大以華山旅遊為主的三產服務業。至2008年底,全市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明顯改善,城鎮服務功能有了顯著提高,集聚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發展成效顯著。

1、城市框架不斷擴大。先後改造了太華路、華嶽路、岳廟西街、老城街、環城西路等城市幹道,新建了府北路商業步行街,開工了長城路、楊震路等;至2008年底,城區建成區面積達11.53平方公里,比2005年新增2.53平方公里。後期,隨着華山安置小區、十冶住宅小區、華山北站廣場、實驗學校的建設,城區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城區道路面積達69.7萬平方米,比2005年新增14.9萬平方米;城鎮人口14.4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55.13%,比2005年提高了1.47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9.5個百分點,主要由於華陰市的廠礦企業多,城鎮人口比例高。

2、城市服務功能明顯增強。加快文化、衞生、教育等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了市醫院住院樓、中醫院,啟動了實驗學校建設;廣電通訊事業取得長足進步。至2008年底,廣播綜合覆蓋人口23萬人,覆蓋率達88.6%,比2005年增加1.5萬人,電視綜合覆蓋人口25.84萬人,覆蓋率達99.5%,比2005年增加0.34萬人;全市電話普及率為45部/百人,比2005年增加了5部,其中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29部/百人,比2005年增加了4部;商貿流通業更加繁榮。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8.37億元,比2005年增長1.13倍,年均增長28.6%。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7億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長26%。

3、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據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全年用於城市建設維護的資金達1.26億元,佔財政支出的32.98%,比2005年增長了6倍,佔財政支出的比例增加了19.4個百分點。加大“創衞”工作步伐,城市綠化、亮化、美化步伐不斷加快。新建了城北休閒公園,綠化了城市主幹道和城中村閒置土地,城區綠化覆蓋面積457公頃,綠化率39.6%,人均綠地面積1.76平方米,分別比2005年增加了109公頃、16.6個百分點和0.16平方米。建設了寶蓮燈雕塑,實施了政府廣場和太華路、華嶽路、環城西路等城區主幹道及主要建築的亮化工程,城區夜景更加亮麗;啟用了華嶽垃圾處理廠,健全了垃圾清運系統和城市衞生保潔體系,垃圾處理率達80%,城市“髒亂差”現象基本得到根除;加快污水處理產業化項目建設步伐,城區污水管網鋪設基本完成,排水管道鋪設長度達66.3公里,比2005年新增13.3公里。

4、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00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27.38億元,比2005年增長45.6%,年均增長13.35%。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11.61億元,比2005年增長47.2%,年均增長13.8%;地方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實現8608萬元,比2005年增長了1.16倍,年均增長29.3%。財政預算內支出3.82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1.92倍,年均增長42.9%;旅遊業健康發展。全年接待旅遊人數140.3萬人次,比2005年增長14.9%,年均增長4.7%。其中華山登山人數實現113.4萬人次,比2005年增長32%,年均增長9.7%。旅遊總收入6.4億元,比2005年增加48.8%,年均增長14.2%。

5、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收入大幅增長。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0968元,比2005年增長64.3%增加4293元,年均增長18%增加1431元;消費能力不斷擴張。人均消費性支出達7887元,比2005年增長40.9%增加2290元,年均增長12.1%增加763元;住房條件不斷改善。至2008年底,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28.73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7.1平方米,年均增加2.37平方米。

二、城鎮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城市硬件建設相對滯後。

近年來,華陰市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無法滿足當前人民羣眾正常生產、生活需求。如供氣工程正在做前期工作,集中供熱工程還未開展,城區路網建設緩慢,污水處理項目正在實施,蔬菜市場僅有一處,城區地熱資源開發還正在起步等,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華陰市城市的擴張。

2、城市服務功能還不夠完善。

華陰市作為一個新興的風景型旅遊城市,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構建山水綠色華陰和打造中國西部旅遊休閒之都的奮鬥目標,但由於種種原因,華陰市城市的服務功能還不完善。具體體現在:主要路段的環衞設施和公廁太少,城區沒有體育運動場所,城關中學和國小生源超飽和,教學壓力加大。勞動力市場處於自發狀態,文化活動、圖書館不能滿足人民羣眾的正常文化需求,人們休閒娛樂的公共設施較少,衞生服務能力不強,檔次高規模大的賓館和會場基本沒有等。

3、強大的旅遊優勢對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還不明顯。

華陰市一直以旅遊作為主導產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東擴南接”的城市發展思路,但城區與華山共享旅遊資源優勢,分享旅遊對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還不是十分明顯。重要原因:一方面是現代便利的交通優勢,另一方面是西嶽廟等城區旅遊景點的宣傳促銷力度還不到位,導致部分遊客短時間或僅在華山景區遊玩,而不到城區來或不在城區居住等。這樣,對城區的餐飲住宿、休閒娛樂、商品零售等勢必帶來不利的因素,不利於城區消費市場的發展繁榮。

4、城中村改造相對滯後。

隨着,城鎮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華陰市的城中村愈來愈多,已擴展到現在的城關、南寺、東宮、南寨等近20個村子。由於村集體經濟軟弱,致使村內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環境衞生狀況較差,村民住宅建築風格參差不齊,嚴重影響華陰市的對外形象。同時,各村都是獨門獨户,況且新規劃的莊基地越來越大,老村中土地閒置,嚴重浪費土地資源。華陰市要加快城鎮化步伐,必須首先解決“城中村”問題。

5、城鎮管理不夠規範,市民素質亟待提高。

城區的建築風格不一,在主要路段還存在着未經審批的違章建築,嚴重影響城市整體形象;受羣眾習慣影響,還存在着“馬路市場”,尤其是逢集,佔道經營非常嚴重,部分市民素質不高,還存在亂貼亂畫、亂倒垃圾等不良現象。

三、加快城鎮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當前,正處於國家擴大內需,東資西進、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全省加快“一線兩帶”建設和發展縣域經濟的關鍵時刻,華陰市應緊抓發展機遇,按照既定的城市“東擴南接”的發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創新經營城市理念,多方籌集建設資金,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努力提升城鎮化水平,為構建山水綠色華陰和打造中國西部旅遊休閒之都奠定堅實的基礎。

1、完善城市發展規劃。

規劃是城鎮化的指導藍圖,是建設龍頭。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直接影響着城鎮化發展的水平、速度和質量。目前,華陰市要在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礎上,堅持高起點、突特色,科學實用理念,制定詳細的建制鎮的發展規劃、城中村改造規劃、城市街景規劃等分項規劃,明確區域的功能,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繫協作,強化其優勢功能互補,擴充城鎮規模,增大容量,力爭在現有2個“關中百鎮”的基礎上,將剩餘的2個建制鎮納入省級重點支持範圍。同時,嚴格執行“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審批一支筆,管理一條龍”,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

2、創新城市經營理念。

城市建設必須走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相結合的路子,以經營的手段來加快城市建設。一是土地資源資產化。要加大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整合閒散土地,完善土地收購儲備制度,公開掛牌,競價拍賣,以地生財;二是基礎設施市場化。對可經營的基礎設施和市政公共設施實施市場化運作,如出售公共停車場、公廁經營權,拍賣公共場所和建築物上的廣告發布權等,將所得資金再投入城市建設,實現再投入,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益;三是建設項目社會化。按照“政府抓規劃,民力搞建設,社會出效益”的要求,變單純的依賴財政投入為政府投入為導向,開發商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相結合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機制;四是加快“華山城投公司”運作。城投公司作為政府的融資平台,要在開行融資完成太華路改造的基礎上,以供氣、供熱、道路、公園、學校、醫院、地熱開發等城市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產業類項目為重點,以開行和市轄各金融機構為融資對象,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形象;五是大力實施土地置換項目。即以閒置的土地資源為兑換條件,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可解決華陰市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加快開發了閒置土地,繁榮了華陰市經濟。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服務功能。

多方籌集資金,加快項目建設,改善人民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打造安全、舒適、便捷的宜居環境。一是有效開拓西嶽廟旅遊市場。聚集各類民俗文化,合理增加老腔等文化演出時間,加大宣傳促銷,打造民俗文化旅遊景點,吸引遊客,帶動城區經濟發展。二是拓展商業服務網點。以華嶽路、太華路和正在建設的長城路、楊震路及將要建設的華山北站廣場、杜峪河公園等為重點,統一規劃,加大政策引導,社會融資,建設特色商業街、步行街和地熱温泉養生等休閒娛樂項目,滿足遊客及市民的休閒娛樂需求,拉動城市經濟發展,使之真正成為華山旅遊消費的聚集區和承載區;三是健全文化休閒設施。加快建設杜峪河公園、城河公園、體育場,在寶蓮燈雕塑的基礎上,再在主要路段規劃建設“市樹”“市花”或楊震等歷史名人雕塑,同時規劃建設布點豐富的文化廣場和城市文化休閒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四是加快房地產市場建設。加大政策引導,進一步規範房地產開發行為,建設與華陰市文化相匹配的規模化住宅小區,不斷改善城市經濟發展環境、社區環境和人居環境,增強城市吸引力。同時以市場化運作模式,採用村民住宅小區的形式,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節約土地資源,全力改善城市面貌;五是完善便民設施。在城區各路段合理規劃設置垃圾箱,規劃建設公廁。同時根據城市發展需求,在華嶽路、太華路南段和岳廟街等主要路段規劃建設2個便民蔬菜市場、1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各類專業市場,為人民羣眾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務;六是加快教育、衞生、廣電等各項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設施檔次,完善服務項目,滿足人民羣眾的正常需求。

4、落實管理責任,健全管理體制。

城市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以創建省級衞生城市和國家級優秀旅遊城市為契機,一是強化城市管理。加大工作力度,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完善管理機制,以規範建設、交通秩序、市場管理、環境衞生綜合整治為重點,落實門前衞生“四包”責任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加強市場規化管理。加大城市綜合執法力度,划行歸市後,堅決取締馬路市場、明火亮灶、亂搭亂建和佔道經營行為;三是健全城市衞生保潔體系。加強垃圾處理廠後期運作,進一步完善垃圾清運系統,繼續實行分段包乾的衞生保潔制度,定期灑水,徹底改變城市“髒、亂、差”現象。

5、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居民素質的提高,要加強對羣眾城市意識和社會公德的宣傳教育,在電視台開闢《城市建設大家談》等欄目,引導培育市民參與城市建設、管理,為城市建設建言獻策,規範居民行為,提高羣眾文明素質和自我管理能力,從而促進城市文化與經濟建設的同步發展和共同進步。

城鎮化調研報告篇2

一、對巴中小城鎮建設的現狀分析

建區設市十六年來,由於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小城鎮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對經濟社會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小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到底,全市有123個鄉集鎮,61個建制鎮,其中重點鎮5個,省級試點鎮48個,縣城以下鄉鎮建成區面積達到198平方公里,鄉鎮平均建成區1.1平方公里、人口3000餘人,平均66平方公里分佈着一個小城鎮。恩陽鎮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4.5萬人,是全國重點小城鎮。清江鎮近幾年來城鎮房屋建築面積以每年5—10萬平方米,人口以年均500户、人的速度增長。

(二)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通過抓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功能完善,小城鎮成為人口、經濟、社會等資源的重要集聚點,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成為農村公共服務的重要輻射點,成為農村和城市的重要結合點。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形成起到了聚集作用,對產業發展起到了帶動作用,對農村人口的轉移起到了吸納作用。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全市小城鎮常住人口達到65萬人,城鎮化率達到27.1%。比如,樂壩鎮總人口7680人,城鎮人口達到6100人,城鎮化率達到80%。白衣鎮十年來鎮區面積擴大8倍,城鎮人口增加6倍,達到1.2萬人,佔總人口的35%。

(三)基礎和服務設施明顯改善。路、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市場等服務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到底,全市鄉鎮建成主要交通公路232條,里程1208公里;建成區道路硬化率達到70%;鄉鎮通電率100%;60個鄉鎮建有集中供水廠(站);所有建制鄉鎮開通固定電話、移動電話,60%的鄉鎮開通網絡;建成了一批綜合農貿市場、專業市場、經營超市,促進了物流的初步形成;恩陽、清江、樂壩、涪陽和興文實現天然氣管道集中供氣;地處深山的空山鄉實現了“五通”。

(四)鎮域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小城鎮的發展,促進了鎮域經濟的加快增長,特別是建制鎮經濟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其他鄉集鎮。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響的旅遊型、工貿型、商貿型、農產品加工型小城鎮。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小城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9.24億元,其中二產業6.47億元,三產業10.63億元。如,樂壩建鎮十五年來,堅持以工業、商貿為主導,去年底工業產值超過1億元,佔gdp的80%以上,三次產業比重為4:43:53,提供税收超過萬元。涪陽鎮興辦12家超市,新建1萬平方米綜合商品交易樓,吸引了一批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客商,個體户達到250户,帶動了以涪陽、陳河為中心的通江銀耳、食用菌特色產業發展。

(五)歷史文化底藴較為深厚。我市部分小城鎮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紅軍文化。長赤、毛浴、沙溪、光霧山(桃園)、得勝等鎮具有光榮的紅色歷史,深厚的紅色文化。白衣古鎮以上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著稱。恩陽古鎮以紅軍文化、特色民居遠近聞名,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四川省十大古鎮。水寧寺、白衣、毛浴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清江、曾口、涪陽、鐵佛等21個鎮被省政府命名為文明村鎮。

儘管小城鎮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建設中還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規劃明顯滯後。城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設規劃滯後於建設發展的需求。全市小城鎮總體規劃修編率僅為27%,絕大部分小城鎮沒有控制性詳規,更沒有小區規劃。已有的小城鎮規劃大多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總體佈局與發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小城鎮規模偏小,90%的建制鎮建成區面積不足3平方公里,其他鄉集鎮不足1平方公里,大多停留在農村居民點的層次上,輻射帶動能力弱。城鎮建設缺乏特色風貌,缺乏文化內涵,缺乏城鎮品味,基本上是一條水泥路、一排捲簾門,“千鎮一面”的火柴盒式建築,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

二是基礎設施不完善不配套。由於自身財力薄弱,多元投入機制尚未建立,相關配套政策不到位,投入明顯不足。一方面,鄉鎮政府性債務沉重。據對恩陽、清江、曾口、白衣、元山、駟馬、諾水河、廣納、涪陽、樂壩、大河、光霧山12個小城鎮的調查,除涪陽已消化全部債務外,其餘11個鎮政府性債務達到1.25億元,最少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上一頁[1][2]的樂壩鎮為140萬元,的駟馬、恩陽達到2200萬元,平均達到1000萬元以上。制約了城鎮規模的擴大,城鎮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路、水、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和公建設施不配套。沿公路建設的鄉鎮,公路與街道功能不清,以路代街、以街代市現象突出;多數鄉鎮未實現雨污分流,未集中進行污水處理和垃圾收集;管網建設嚴重滯後;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

缺乏;燃氣普及率僅為0.1%。

三是缺乏產業支撐。城鎮經濟總體效益不高,產業發展普遍存在產業規模小、鏈條短、水平低的狀況,產業支撐能力弱。不足以刺激基礎設施的快速改善和促進生產要素向城鎮的有效積聚,城鎮的輻射和帶動能力弱,二元結構特徵明顯。同時,由於自然和歷史的原因,對外交流合作有限,對外開放的水平低,仍處於封閉半封閉狀態,對生產要素的吸引力不強,借力、借勢、藉資金、借技術發展尚未真正起步。

四是集鎮管理水平不高。城鎮管理體制機制不適應發展的需求,政府主管部門調控能力較弱。規劃應有的指導性、性和強制性作用發揮得不夠,隨意性明顯,重建輕管的現象比較突出。小城鎮違法建設屢禁不止,髒、亂、差現象較為普遍,監督管理和執法力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準確把握小城鎮建設在城鄉統籌中的功能定位

城鎮化直接體現着一個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不可逾越的階段。發展小城鎮是統籌城鄉發展,解決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一體化的主要途徑。在推進農村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產業化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增強發展的緊迫感。

(一)發揮小城鎮的中心地位作用。小城鎮是一個行政區域的中心。位於農村之首,城市之尾,一頭連農村,一頭連城市,一頭連農户,一頭連市場。是城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農村有着千絲萬縷的必然聯繫。在該地域系統內發揮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中心地位作用。小城鎮的發育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為此,必須作為一件大事抓緊抓好。

(二)發揮小城鎮的聚集作用。城鎮化是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生產專業化的結果。當前,大中城市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產業升級等多方面的原因,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能力減弱。而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滿足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的低成本需要;有利於促進農村二、三產業的相對集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有利於解決農民離土不離鄉,起到維護社會穩定和擴大內需之功效。建設小城鎮,可以聚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可以發展一個地方的生產,繁榮一個地方的經濟,富裕一個地方的百姓。

(三)發揮小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小城鎮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載體。城市工業文明向農村擴散,離不開小城鎮,城市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以小城鎮為基地,才能儘快為分散的農民所掌握、所享受,先進的科學技術很多要通過小城鎮向農村傳播。在實踐中要充分發揮小城鎮對農業、農村、農民的帶動作用,對農村產業的輻射作用。

(四)發揮小城鎮促進對外開放的作用。擴大對外開放是農村進步的強大動力。小城鎮是農村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起步晚、起點低、積累少,招商引資難度大,更應該加快建設農村小城鎮,充分發揮其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用,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像樂壩鎮多年來重視抓小城鎮建設,促進開放開發,吸引了大量外地和當地人務工經商,興辦企業,鎮域經濟迅速發展壯大。

(五)發揮小城鎮促進科學發展的作用。要確立抓小城鎮建設就是抓發展的思想觀念。把小城鎮建設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略,作為體現以人為本、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舉措,作為統籌區域、城鄉發展的有效途徑,實現人口、經濟要素的合理分佈和自由流動,立足特色資源,打造產業集中區,增強小城鎮的經濟實力,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

三、加快農村小城鎮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堅持輿論導向。充分發揮輿論的引導作用,形成廣泛共識。加快小城鎮建設是落實市委重大發展戰略的需要,是推進農村城鎮化的需要,是推進“三農”問題解決的需要,是擴大內需、應對金融危機的需要,也是抓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需要。根據巴中實際,應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市、縣中心城市,完善功能,提升品味,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一手抓星羅棋佈的小城鎮,堅持城鄉統籌、合理佈局、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創新體制、突出特色,把城鎮化與農村工業化、產業化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社會、經濟結構轉型,增強小城鎮的發展活力、發展後勁。

(二)堅持規劃導向。小城鎮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規劃要具有科學性、前瞻性,按照起點要高、規模適度、分步實施的要求,提高規劃水平。明確小城鎮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有所為有所不為,因地制宜、節約資源、突出特色、個性發展,體現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生態特色,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相結合,切實避免“千鎮一面”的雷同。合理確定小城鎮建設的選址、規模、標準和設施配置,把小城鎮建設成為佈局合理、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管理有序的新型城鎮。一要搞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二要搞好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包括控制性詳規、小區規劃、管理建設規劃以及基礎設施配套的規劃;三要搞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將小城鎮規劃與產業佈局規劃、教育規劃、區域交通規劃、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基本農田保護規劃有機地銜接起來,更好地發揮小城鎮的基礎潛力、產業潛力。四要嚴格實行規劃控制,增強規劃的嚴肅性,保障規劃的連續性。

城鎮化調研報告篇3

一、基本情況、經驗與體會

自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城鄉建設、推進城市化進程若干意見》(粵發[xx]8號)和《關於推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意見》(粵發)[xx]10號)出台後,由於區委、區政府把推進城市化進程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來抓,經兩年多來努力,我區城鎮化建設工作明顯加快,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幾方面都得以較快速度的協調發展。

在規劃方面:

一是委託了中山大學如期完成了編制區城鎮體系規劃的任務,並分別印製了xx本《清城區城鎮體系與產業佈局規劃圖集》和1000本《清城區城鎮體系規劃綱要》,奠定了區未來20年的城鎮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計劃目標。

二是先後有源潭、石角、龍塘幾個鎮根據省兩個《意見》的要求,編制或修編了建制鎮的總體規劃,有些鎮在搞好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還編制了近期建設小區的修建性詳細規劃。使不少鎮解決了過去建設無規可依的老大難問題。

在建設方面:市舊城區先後有下廓、朝陽花苑、富利花園、名都、城市廣場等小區改造和a1x、新威龍花園、金碧灣花園、錦繡清城、傾城摩爾、海逸華庭等小區開發全面開工,從xx年至現在,共投入建設資金8.5億元,完成了151項,建築面積90㎡多萬的改造建設。這兩年多來,基礎設施建設亦有重大的改善:投入了1400多萬元完成了市區西出口道路的改造和環城二路的擴建;投資800萬元打通了先鋒路太陽島至麥圍大街的斷頭路;投資600多萬元把髒亂差十分嚴重的筆架河口改造成風景優美的人工湖;投資近700萬元完成了平安二路的首期工程建設;投資300多萬元改造了北門街;投資2400多萬元改造學宮街、大觀街、南門街、曙光路、先鋒路等五條街道改造。此外,還擴寬了下濠基閘口和對全段路面進行了改造,搞好了牛皇廟、鳳桂園等髒亂差突出地段的整治及新安裝了700盞路燈和搞了數萬平方米的綠化,使整個舊城區一天天變淨、變亮、變美。各建制鎮在這兩年多來,除了認真抓好工業園區的建設之外,同時,還十分注重抓好城鎮擴張和集鎮基礎設施的建設:源潭鎮以一河兩岸為軸心,先後完成了河東大型集貿市場的建設和鎮政府辦公大樓的建設,帶動了這些地方附近地區的發展;石角鎮建成大型集貿市場,搞好了環鎮公路和府前路小區的開發建設,還新建了一間達4星級標準的龍城大酒店;龍塘鎮完成了環鎮公路建設,新建了集貿市場、影劇院、小廣場等公建設施;橫荷完成了荷興集貿市場建設;附城亦完成了附城集貿市場的建設,洲心重點抓了金海灣、丁香兩小區的開發建設,各鎮城鎮擴張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這兩年較之過去明顯加快。

在管理方面:現全區7個集鎮,共有建設管理人員30人,城衞辦人員27人,城監人員40人,環衞工人131人,城鎮管理人員比較上兩年增加12%。有灑水車2輛,垃圾運輸車32輛(其中汽車6輛、手拖26輛),城監執勤用車30輛(其中汽車4輛、摩托車26輛)機械設備配置比上兩年有所改善。在垃圾清運處理方面,除原來附城已達到全天保潔的垃圾處理標準外,在近兩年先後有石角、洲心、橫荷與市環衞處簽訂了集鎮垃圾代管協議,使集鎮達到了全天保潔的標準。由於集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鎮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各建制鎮的城鎮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我區近兩年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各方面得以快速推進,我們認為主要經驗與體會有五點:

一、領導重視是關鍵。自xx年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城鎮建設的兩份文先後出台後,區委、區政府把城鎮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區的主要領導親自部署並親自抓,並親自主持召開規模較大的城鎮建設工作會議。各鎮能按區委、區政府的要求,把領導精力從過去抓具體經濟項目為主逐步轉移到以改善環境為主的城鎮規劃建設管理上來,如源潭和石角兩鎮,拿出過百萬元來搞創省衞生鎮達標,實踐證明,只要領導重視,即使更大的困難都能克服解決;

二、搞好規劃是前提。如果沒有規劃,就成了無序的建設。城鎮建設必須首先編制出既科學合理又適度超前的規劃,並且要嚴格按規劃實施建設,這樣,才能有序地推進城鎮的健康發展。

三、搞好配套設施建設是基礎。朝陽花園小區的改造,使該小區成為舊城區最繁華的小區。石角鎮開通了鎮政府通往清三公路的府前路,不到兩年,就使道路兩旁和龍城大灑店一帶拔地而起。龍塘搞好了環鎮公路和新集貿市場、小廣場及影劇院等配套建設,帶動了附近周圍商品房的開發。橫荷建成了荷興市場之後,很快就在附近形成了一個分散性的小區。實踐證明,搞好了城鎮配套設施的建設,必然會推動城鎮建設的發展。

四、解決建設資金問題是根本。城鎮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政府投入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政府必須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吸收更多外資投入城鎮的開發建設,這樣,城鎮才能得以快速發展。

五、以創優達標為動力是促使當地政府提高城鎮水平的有效途經。我區近年有幾個鎮成為省衞生先進鎮,甚至有些很快就成為省衞生鎮,他們主要是通過根據各鎮的不同情況,制定一年一度的城鎮創優達標計劃來促使政府有計劃有目標地認真抓好城鎮管理工作,不斷地提高城鎮管理水平。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調動基層政府搞好城鎮管理工作的有效途經。

二、主要存在問題和原因

(一)舊城區的存在問題及原因

1、城鎮交通道路窄,路況差,斷頭路多、交通網絡不完善。舊城區現往東的出口只有先鋒路,主路面寬為13m,南北貫通的只有橋北路,主路面寬為19m,西出口只有環城路,主路面寬為12m。主街共有曙光路、環城路、鬆崗路、先鋒街、南門街、北門街、學宮街、大觀街及下濠基、城北路、松鶴街等幾條又窄路面又爛的街道。其中最寬的先鋒路和環城路是19m,最窄的學宮街只有13.4m,北門街主路面只有10m。因北環路未建成,城北路目前還是一條斷頭路,建築密度大,居住人口多的上廓街、下廓街等江北一帶,目前能夠通車的只有南門街和下濠基,交通非常不便。橋北路是舊城的主要交通幹線,但,能夠與這條路接通的只有曙光東、先鋒中和鬆崗路3個進出口,且全城交通都是平面交叉,所以這些進出口經常出現交通阻塞的現象。現在舊城確實存在難進難出的問題,嚴重製約着市區人流物流的發展,這是推進城鎮化建設首要解決的問題。

2、停車場少,車輛亂停亂放嚴重。雖然停車場有51個之多,但沒有一個上規模的,整個舊城區可供停車的面積只有2.46萬㎡,且分佈很不合理。在車流人流密集的學宮街、大觀街、上廓街、下廓街和南門街、北門街一帶,可供停車的面積只有6200㎡。由於缺少停放和保管車輛的地方,導致開汽車的人怕到這些地方,騎自行車、開摩托車的只有把車放在人行道和甚至停在機動車道。車輛的亂停亂放,一是造成交通受阻,二是影響市容街貌,這是舊城配套設施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

3、其他配套設施亦不夠完善。除了道路和停車場嚴重不配套之外,舊城區內的下水道、集貿市場、遊樂活動場館、園林綠化等亦很不配套。下水道大部分沒有達到雨污分流的標準,且有不少渠道是堵塞非常嚴重的,造成遇大雨暴雨不少地方受浸。集貿市場總體容量不足且還分佈不合理,導致不少地方經常出現以街代市和以路代市的現象。建築密度大,居住人口多,但活動空間小,公建設施不配套,整個舊城區只有一個小小的中山公園是可供市民休閒遊樂的地方,沒有一個象樣的體育場館,綠化率也嚴重偏低,主街兩旁相當部分建築物檔次不高,亂搭建亦非常多,這些都是造成城市品位不高的重要因素。

4、市政建設資金緊缺。本來高基裏一帶的因雨污積聚造成大量蚊蠅滋生和不少房屋遇下大雨受浸、牛巷和下廓二街一帶無路燈等嚴重的市政問題必須儘快解決。但,由於我區自xx年5月開始接管舊城市政建設管理以來,舊城有5億多元的工程辦理了開工報建,按正常收費,應有2500萬元的市政建設配套費收入,但,由於上、下廓改造、小區連片改造和很多項目以老企業改造等名義減收或免收,實際只收到557萬元,而市政建設改造項目投入1100多萬元,致使現在還有500多萬元的市政建設工程款應付未付,所以造成很多應及時解決的市政問題未能得以解決,且給今後市政建設管理造成較大的經濟壓力。

5、佔道經營和亂張貼嚴重。由於一貫以來養成的習慣和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加上執法不嚴,所以造成市區內商店佔道經營和到處亂張貼的現象相當嚴重,這是導致城市品位不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關於推進城鎮化進程和提升城鎮品位的意見

(一)關於搞好舊城區建設改造和提升城市品位的實施意見

1、對先鋒路、曙光路、環城路、南門街、北門街、大觀街、學宮街、鬆崗路、松鶴街、城北路、下濠基等主街道的機動道路面和人行道進行全面改造。已經改造和正在改造的有北門街、南門街、大觀街、學宮街、曙光路、先鋒路。一是把以上街道的機動車道路面全部改造成鋪進口瀝青或花崗巖石的標準,將可限制大型貨車行使的南門街、大觀街、學宮街幾條機動車道鋪花崗巖石,其餘街道全部鋪進口瀝青;二是把兩旁的人行道全部鋪花崗巖石和鑲花崗巖路沿石,為解決摩托車、自行車無處停放的問題,人行道能擴寬的則儘量擴寬。建議除橋北路兩旁人行道為8m、鬆崗路為2m、下濠基為3m之外,其餘主街道兩旁人行道的寬度均為5m。機動車道改窄後,將某些街道由現在的雙行線改為單行線,以解決機動車道改窄後造成的交通堵塞問題。

2、搞好主街道兩旁的綠化和路燈的建設改造。在進行主街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改造的時候,同時抓好各條主街的綠化和路燈的建設改造,建議:一是除保留大觀街、學宮街、曙光一、環城二、橋北路、北門街、松鶴街幾條主街的綠化樹之外,其餘主街兩旁的綠化樹進行重新規劃種植,實行一街一樹、大小一樣、間距統一的綠化佈局;二是對城北路、環城一路、大觀街、學宮街的路燈進行建設改造,把現還是單邊路燈的建成雙邊路燈,將現還是水泥杆柱的路燈改成品位較高的路燈,根據大觀街、學宮街綠化樹比較高大的特點,在這兩條街重新安裝上燈杆高度在5m左右的庭院式路燈。

3、搞好主街道的兩旁美化。一是把兩旁的架空線全部改為地埋線;二是清理所有亂搭建的騎樓、雨蓬、廣告牌等違建物;三是拆除臨街所有防盜網或將外網改為不超出窗台的內網;四是委託裝飾公司實行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施工,按現代化城市標準搞好街道兩旁建築物的“穿衣戴帽”工作;五是成立專業隊伍,採取得力措施,對亂張貼者進行懲罰,從源頭上解決市區內特別主街兩旁的“牛皮癬”問題。

4、搞好停車場的建設。重點解決大觀街、學宮街、南門街、北門街、上、下廓一帶無處停車的問題:一要做好新建停車場的規劃,今後,這一帶改造,凡大型的建築羣體,都應考慮要有地下停車場的設計;二把清師附小和大觀國小合併,待下廓到新北江橋的防洪堤全段建成取消城內堤圍之後,原下濠基堤圍佔地留空改路,利用大觀國小的地方改建多層的大型停車場。

5、搞好交通路網的建設。一是建成北江河邊新橋至三橋的全線通道;二是搞好鬆崗加油站至新北江橋路段的北環路建設;三是以麥圍大街為軸線打通橋北路至城北路的通道。通過搞好以上幾條主幹道的建設,把舊城區現在環狀的交通網絡改為網狀的交通網絡。

6、搞好下水道和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一是針對原舊區一帶未實行下水道雨污分流的存在問題,在進行主街路面改造施工的同時,重新按新的規劃要求先搞好下水管道的建設再進行地面施工,以免在今後完成了路面改造後再搞下水道改造而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浪費;二是對東風主幹渠、下廓街、西門塘小區等下水管道堵塞的問題進行徹底的治理;三是在德興渠附近設立抽水站,解決今後錦繡清城項目建成後集雨面積減少,市區泄洪能力弱,容易造成市人醫和天湖塘一帶受浸的問題;四是搞好高基裏及古城、清郊一帶城中村的排雨排污管網的建設改造,完善城中村的排雨排污網絡。

7、抓好廣場、綠化、體育場館等公建設施的建設。綠化和燈飾等對提高城市品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們應高度重視綠化和燈飾的建設改造問題。今後,舊城改造:一要進一步降低建築密度,多留空間,利用空間建設廣場、綠地;二要規劃好文化體育場館建設,使市民有較多休閒娛樂和體育活動的去處;三要解決好因開發商資金不足而造成的“爛尾樓”問題。

(二)關於修正舊城區建設管理政策措施的意見

要加快舊城區建設改造速度和提升舊城區城市品位,應對現行的城市建設管理政策措施作相應的調整:

1、提高舊城改造准入的門檻。今後凡負責舊城改造的開發商,

必須向政府部門預交一定數額的保證金,待搞好全部回遷安置補償和工程竣工之後才予以退回,以減少因拆遷改造造成的社會矛盾和出現“爛尾樓”現狀。

2、儘量限制單體開發改造,積極鼓勵小區式連片開發,以此來促進提高建設改造後的環境綜合質量。

3、取消老企業改造、小區連片開發等減免市政建設配套費的優惠待遇和城市建設維護税實行專款專用。

4、由政府壟斷城市土地的經營開發權。政府成立一個具有法人資格和獨立經濟能力的專門機構,並撥給一定數額的啟動資金,具體負責舊城動遷、拆遷、安置、補償、回遷、土地拍賣轉讓等工作,代理政府直接承擔起徵用土地和安置補償的經濟責任。今後,舊城的建設改造,先由該機構經調查制訂出認為有開發改造價值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計劃方案,經政府審批後統一由該機構組織實施。該機構把經批准的開發改造計劃方案通過宣傳媒體向社會公佈,待地塊全部完成動遷拆遷工作之後向社會公開招標拍賣。由政府壟斷土地開發權,直接經營土地,將經營收入投入到舊城公建設施建設。

5、繼續抓好“兩違”查處。重新組建查處市區範圍內的違法違章建設專門機構,把補辦證和違法建設的罰沒收入用於舊城公建設施建設。據粗略調查統計,1998年的市區查處“兩違”,只是重點查處了鬆崗的古城、清郊兩地,且這兩地還有相當部分當時沒有補辦手續,加上其他地方的“兩違”,大部分業主都願意補辦手續,估計繼續查處舊城“兩違”,可以收到1200一1500萬元。此外,新市區範圍內的小市、洲心、橫荷三個地方,在1988年至1994年間的搶建的,就有5600多座,佔地44萬㎡,建築面積達289萬㎡的“兩違”未查處,估計查處收入會超過5000萬元。

6、推行公建設施“誰投資,誰收益”的政策,積極鼓勵開發商投資大搞停車場、體育活動場館、文化娛樂設施等公建項目的建設。

四、推進我省城市化進程的建議

推進城市化進程與發展工業是相輔相成的,城市的發展要以發展工業為基礎,推進城市化進程亦會帶動工企業的發展。因此,為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的步伐,我們認為,省在制定政策措施時應重點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各項政策措施要有利於民營經濟的發展,以民營經濟的發

展帶動城鎮的發展。

(二)要積極鼓勵農村的集約化經營,使農民從耕地中解放出來,同時,對農民進城貿工經商等要給予以各方面的政策優惠。

(三)政策措施上要支持發達地區勞動密集形的企業大量向欠發達地區的城鎮轉移。

(四)在經濟上省政府要大力支持欠發達地區搞好城鎮的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五)給予欠發達地區政府有更大的經營城市自主權和更加開放靈活的政策。

城鎮化調研報告篇4

按照市委辦公室關於開展新型城鎮化調研通知的要求,鎮黨委、政府組織人員對我鎮新型城鎮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束城鎮位於xx市東北部35公里處,南鄰尊祖莊鄉,西鄰米各莊鎮,北鄰卧佛堂鎮,東與大城縣接壤,面積96平方公里,轄41個行政村,人口5萬,是我國北方重要的保温建材生產銷售基地。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加大城鎮建設力度,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將以鎮駐地建設為中心,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示範,以村容村貌綜合整治為抓手,由點及面、梯次推進,努力改善人居環境,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城鎮化發展現狀

一是鎮區建設主體框架結構不斷優化。20xx年以來,我們本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科學管理的目標對鎮區規劃進行了重新修編,重修了寬6米、長1700米的鎮區主幹道和南環路、北環路建設工程,鎮區形成了“兩縱三橫”的主體框架,鎮區面積擴大到了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2萬人。同時,我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實施了亮化、美化、淨化工程。即將完成的主幹道邊道3700米的彩磚鋪設,開挖了下水道,安裝路燈,設置垃圾箱,弱電入地等工程,這些工程進一步提升束城鎮的整體形象,對全鎮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動作用。

二是農村人口向二、三產業轉移步伐不斷加快。近幾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了人口從農業生產中分離的步伐,“農民進城”數量不斷增加,把一部年輕農民從繁重的農業勞動中解脱出來從事二三產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農村富餘勞動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拓展農民致富空間。據統計,我鎮從事二三產業人數超過了1萬人,外來務工人員達到3000人,主要從事保温、密封、化工、服務等十幾個行業。

另外,農業生產勞動力的轉移推動農村土地流轉進程,有利於解決土地規模經營和耕地撂荒問題,使一部分土地集中到種養能手手中,不僅為集約經營、規模經營、推動農業產業化創造了條件,而且還有利於促進現代化農業機械的應用和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的水平,增強農業整體競爭力。

三是新型城鎮化建設改善了消費環境,改變了村鎮居民的消費觀念,提高了消費水平。新型城鎮化建設改變了傳統農業社會形態,小農消費觀念,被市場經濟沖淡,農民入住新型城鎮化後,消費觀念和水平向前邁了一大步,現代傢俱、電器、轎車走入尋常百姓之家,農民進城購買商品房需求逐步增大。20xx年建設完成的居民住宅小區——束城佳苑,20xx年投資3000萬元的糧站居住小區剛剛開工建設。

四是非公有制企業不斷向鎮區集中,拉動了經迅速增長。新型城鎮化建設使村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鄉鎮企業的二次創業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城鎮交通、通信、商貿、學校、文化娛樂等服務設施的逐步配套,城鎮功能的日趨完善,為鄉鎮企業提供了服務保障體系,促進了工業園區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科學規劃,先後完成了工業園區一、二、三期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興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吸引了50多家非公企業入駐,形成聚合優勢,集結髮展。目前,全鎮形成了保温建材、密封材料、砂輪磨具、化工等四大支柱產業,培植了60多家年產值過千萬元的企業,20xx年利税達到1。25億元。

三、主要做法

一是把城鎮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隨着新一輪經濟浪潮的興起,環境的惡劣嚴重影響到經濟社會的發展步伐,雖然我們有着相對雄厚的工業基礎,但由於產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污染環境、產品能耗高、符加值低、產品檔次不高等,我們要面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換代。鑑於此,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決定要順應時勢,迎難而上,迅速把全鎮上下的思想統一到小城鎮建設工作上來,引導和組織羣眾致力於“大搞城鎮建設,共建美好家園”的行動上來。

二是全方位編制城鎮發展規劃。規劃是城鎮建設和發展的龍頭。束城鎮總體規劃於20xx年11月委託xx市規劃設計院規劃編制完成。20xx年初,束城鎮總體規劃課題小組正式成立,並進入束城工作現場。在近6個月的時間裏,小組成員通過現場踏勘、走訪、座談等多種形式,完成了現狀調查和資料收集等工作。調研工作完成後,設計單位認真分析研究了束城現狀,並組織院內專家審核,方案研討,於20xx年10月份,完成《束城總體規劃》初稿,後經市委、市政府審批同意。《規劃》分為説明書、圖則、文本三個部分,規劃時間為20xx—20xx年。

另外,嚴格規劃實施。我們始終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的思想,不管什麼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是誰,都嚴格按規劃審批,同時聘請市工程監理部門進行質量監督,並注重發揮城建執法隊的作用,及時制止和拆除違規建築,使鎮區建築始終按照規劃依次有序推進。

三是進一步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按照xx市“一主三副”發展戰略,我們以“先主後副、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紮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先後對鎮區鎮區面貌進行了升級改造,先後投入100多萬元把束城鎮區路段作為改造整治亮點進行重點打造,通過完成垃圾清理、邊道硬化、路燈亮化、清理廣告牌匾,統一門牌、拆除殘垣斷壁及臨時建築、弱電入地等工程,打造束城樣板一條街。清理街道垃圾300多車,主街邊道進行麪包磚鋪設。鎮區廣告牌匾清理和統一牌匾安裝。粉刷完成了從沙束路至束城橋公路兩側所有牆體10000平米,對鎮區公路兩側的佔道經營進行了治理,所有商品入店,劃定了臨時攤點區域,有效淨化和美化了整體環境。弱電入地工程正在安裝分線箱和鋪設光纜,待整個工程安裝完成後地面線杆全部清除。同時,投資200多萬元進行了南大街翻修和東大街邊道硬化,更新路燈等。

另外,結合今年開展的“四清四化”活動為契機,對全鎮41個進行徹底治理,工作中,我們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狠抓落實,確定了“5+3+33”推進模式,即先從束城、南呈各莊、xx、劉九村、滿中良5個重點村抓起,同時鞏固第一批3個村重點,再帶動全鎮其它33個村的活動開展。在重點村建設過程中,堅持因村制宜,根據現有狀況,村集體財力物力,羣眾合理訴求,制定了行動規劃,鎮政府在人力、財力上給予傾斜,在街道衞生整治,邊道鋪設,街道綠化,美化,硬化上下功夫。分期分批進行,力爭農村面貌年內求突破、兩年上台階、三年大變樣。

四是多渠道為城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城鎮建設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沒有投入上的保障就難以取得較快的發展。在資金籌措上,我們積極創新思路,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方式,引入經營城市的理念,初步實現了城鎮建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一是財政投入。鎮財政每年都拿出不低於1/3的財力,主要用於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二是啟動法人及社會資金,盤活資產。通過制定土地出讓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讓利開發商,調動法人單位和社會資金參與小城鎮建設的積極性。目前,束城佳苑小區已建成入住,共有住宅樓12棟190多套住房,糧站小區的建設剛開始建設。三是積極與上級有關部門聯繫,爭取專項資金,加大新農村建設。四是鼓勵受益商户出資出力。我們本着“商户出一點,財政補一點”的方法,將道路兩側門店的標牌、門窗、立面統一標準,統一色彩進行了改造,雖然商户出資不多,但有效提高了參與意識和共建家園的責任意識。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保證了我鎮的城鎮建設項目的順利進行。

四、問題及建議

主要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結合不夠緊密,就新型城鎮化抓新型城鎮化的情況多。對新型城鎮化拉動經濟的作用認識不足,在經濟建設尤其是在推進鄉鎮企業二次創業、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發揮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載體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鎮化建設資金嚴重匱乏。在前一階段,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由於現在都是吃飯財政,財政缺乏調節手段,鎮本級財政拿不出更多的資金用於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阻礙了新型城鎮化的各項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提出三點建議:

一要統籌規劃,完善功能,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做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按照“束城鎮城鎮建設規劃”總體規劃,加速商貿住宅區、工業集中區和生態農業區建設步伐,優化功能佈局。搞好鎮區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徹底改變鎮區面貌和居住條件。

二要制定優惠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城鎮建設投入力度。用好用足國家支持小城鎮建設的各項政策,積極爭取資金。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商以多種方式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激活民資,放寬民間資本准入領域,凡是國家沒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許其參與與經營,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城鎮設施建設。

三要創新管理機制,加大管理力度,不斷提升城鎮品位。堅持建管並重,把管理放在與規劃、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創新管理機制,改改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消除管理死角,大搞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抓好“門前三包”制度的落實。加強對城鎮居民的社會公德教育,提高羣眾文明素質和自我管理能力。

城鎮化調研報告篇5

加快城鎮化進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部署,是推進經濟大發展、城鄉大變樣、文明大提升的戰略舉措,對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帶動農業農村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帶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經濟,己成為我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近期,本人就我縣城鎮化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對××城鎮化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

一、我縣城鎮發展概況及特點

我縣現有城鎮21個城鎮建成總面積46平方公里,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建設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統籌城鄉、佈局合理,節約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發展原則,抓規劃鑄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經營保投入,抓產業強後勁,城鎮建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後獲得全國重點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全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呈現出速度快、特色顯、後勁足的良好態勢。速度快。始終堅持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以城鎮化帶動非農化,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縣城鎮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增速比全省快0.27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9個百分點。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彰顯個性,形成了以酒著稱的.李渡、以筆揚名的文港等一批極具特色的名鎮。

二、我縣城鎮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鎮缺乏聚集力。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差,綠化覆蓋率較低;自來水普及率不高,斷頭路多;環衞及消防設施不足,城市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滯後,公共服務設施還不能滿足城市的需要。產業基礎總體薄弱,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能力低,南部鄉鎮和北部鄉鎮發展不平衡。城鎮文化氣息不濃,大多特色不鮮明,城鎮應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輻射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產業缺乏拉動力。

近年來,在全縣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縣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七個一”支柱產業,但受科技創新能力低、產業鏈條短、品牌不響、實力不強、行業惡性競爭等因素影響,發展空間受到制約,無法形成真正特色工業主導產業,不能有效帶動相關一、三產業的發展,嚴重製約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同時,城鎮產業用地佈局分散,各類性質用地區別不明顯,工業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規模的服務需求,影響到第三產業發展。

3、規劃缺乏制約力。

在建設規劃上投入較少,規劃編制資金短缺,規劃內容深度不夠,科學性不強,沒有把城鎮規劃與區域規劃、產業規劃、經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規劃建設只是對“自發無序”建設的改進,缺乏協調統一的區域性規劃指導和調控機制,城鎮間、城鄉間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結構趨同、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發展整體效應。一些城鎮規劃約束力弱,建設隨意性大,市場寄生於道路,沿主幹道線型排列,形成只見新街、不見新鎮的現象。建築形體空間缺乏藝術效果,風貌趨同的問題比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動力。

一些制約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沒有及時加以調整,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政策規定沒能適時完善,制約了城鎮化的發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現象普遍。二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進城務工人員沒有享受到城鎮就業人員在就業、創業上的優惠政策,沒有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等。三是現行的土地制度制約,不少農民認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線”,不願放棄擁有的土地經營權,導致了徵地難,影響了城鎮建設。

三、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分析,經過深入思考,我認為,××城鎮化應遵循的總體思路是:發揮縣城和中心鎮的輻射帶動作用,以縣城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線組團、錯位發展”的原則,通過中心城市到重點鎮的聚集效應的逐級傳導,遞次推進,最終形成中心牽動、軸線輻射、城鄉一體的城鎮羣、產業帶、經濟圈,形成縣城、中心鎮、集鎮鏈接配套、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為加速××崛起構建重要載體,為突現追趕跨越提供發展動力。具體來説,就是要做到“四個堅持”:

1、堅持規劃先行,把城鎮起點做“高”

一要大氣做總規。高起點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態環境優、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現代氣息濃、帶動能力強”的要求,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動,深化規劃的統籌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編制出功能明確、錯位發展的縣城、重點鎮、一般鎮和集鎮總體規劃,合理佈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統籌解決資源重複和分散配置問題,實現城鄉在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同時,要倡導“陽光規劃”,擴大公眾參與範圍,接受羣眾監督,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

二要精細編詳規。抓緊制定產業佈局、交通路網、修編土地總體利用和基本農田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並搞好各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在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抓緊做好建設用地控制性詳規,着重加強對城鎮新區、重要地段、重點組團的詳細規劃和設計工作,把能看得準的先做了,看不準的先放着,給後人留下空間。同時,要做好水電氣、通訊、環保、防洪、綠化、防震減災、歷史文化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適應××大建設大發展的需要。

三要嚴格抓落實。規劃向來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的説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發揮規劃對城鎮發展的引領和調控作用,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堅決克服規劃與建設“兩張皮”的現象,決不能讓規劃成為“紙上畫畫、牆上掛掛”。必須維護規劃的法定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嚴格落實“一書兩證”制定,對未辦理“一書兩證”的違法建設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使規劃與建設無縫對接。建立城鎮規劃聯合執法機制,整合城建、城管、國土等部門的力量,成立規劃巡查大隊,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關口前移、源頭管理,分片包乾、每日上報,把各類違反城鎮規劃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2、堅持突出重點,把城鎮規模做“大”

一要鋪好路網拉框架。路網是城鎮的骨架與血脈,影響着城鎮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引領着城鎮發展的方向與框架。首先,要強攻主動脈。重點建好新區骨幹道路,暢通新老城區資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間距離,拉開城鎮發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斷頭路。結合組團開發與老城改造,打通斷頭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環,完善城區路網,使城區道路真正形成環狀循環、連貫順暢。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點。堅持做大城鎮規模與做強城鎮實力相結合,根據總體規劃,按照“規劃先行、產業支撐、設施配套、打造亮點”的要求,結合地方實際,加快推進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吸引農民進城務工,把農民創業示範基地建成城鎮的發展新區,農民進城的就業區。

三要統籌建設強承載。加快推進老城改造,依託現有建設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狀況,擴大綠地面積,改善人居環境,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統籌城鄉資源,盤活存量資產,推動城鎮發展。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統籌城鎮供水、供電、供氣、污水管網等公共設施對接,加強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殯儀館等公共設施建設,儘快啟動“村村通公交”,加快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

3、堅持產業支撐,把城鎮實力做“強”

一要搞好產業佈局。根據區域經濟特色,突出城鎮產業功能,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產業體系建設。按照“統一佈局、分工協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錯位發展、集羣集聚,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指導思想,由有關部門啟動產業一體化編制工作,統籌制定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劃分各自重點發展產業,明確產業定位分工,實現優勢互補,儘量避免產業發展重複投資現象;各鄉鎮根據“三大圈層”發展規劃,加快修訂和完善本地的產業總體發展規劃和重點專項規劃。認真做好園區工業佈局規劃,加強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集羣發展規劃的銜接,項目向園區集聚,關聯產業向龍頭企業集聚,大項目、大企業向園區集結,走項目產業集聚之路,加快工業強縣進程,實現產業對城鎮發展的支撐。

二要培育優勢產業。按照產業集羣的發展模式,堅持招商引資與發揮能人優勢相結合、與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相結合、與培植新興產業相結合、與推進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推進重大基礎設施相結合、與爭資立項相結合,着力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產業集聚發展,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三要壯大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達程度是城鎮功能完善與否的重要標誌。要根據國家《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精神,城鎮新區建設要充分考慮服務業發展的需要,規劃確定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出台具體配套政策,推動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強商業網點規劃管理,建設培育商品交易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貿業態、大型購物中心和電子商務。加快旅遊觀光、生態農業、休閒娛樂場所建設,進一步提高旅遊接待水平,加快旅遊業發展。

4、堅持改革創新,把城市機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資機制改革。資金匱乏是制約××建設的“瓶頸”,僅靠財政投入遠遠不夠,必須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融資力度。首先,實施多元化、多渠道戰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塊錢”:即招商引資、引進外面錢,爭取國債和省市項目資金、爭來上面錢,盤活資產、激活閒置錢,啟動民資、聚集零散錢。其次,按照“土地支撐融資、融資支撐建設、建設支撐發展”的原則,善於經營土地,建立有形市場,真正形成“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第三,按照“適度舉債,加快建設”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產,打捆包裝新項目,繼續爭取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同時按市場化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將供水、供氣、公交、污水處理、市政管網、城市路橋、公共廣場等項目建設推向市場,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民間資金及外資參與建設經營,形成多元化主體結構,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體制的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實行全縣城鄉户口管理一體化,在一定範圍內試點,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繼續放寬户口遷移限制,積極為城鄉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創造有利條件,鼓勵高素質人才進城鎮經商落户,共同繁榮城鄉經濟,推進城鎮發展。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政策、勞動力市場,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優化配置職業教育資源,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打造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基地。實行城鄉統一的勞動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和創業能力。對被徵地農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積極創造條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學、就業、參軍、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願、有償、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在經過批准以後進行出租、轉租、置換、作價入股(或出資)等形式有序流轉。按照“社會保障換承包地、住房補助換宅基地”的思路,採取置換或回購退出宅基地,實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購房補貼等辦法,鼓勵農民“自願退出宅基地、流轉承包地”,進入城鎮或農村新型社區居住。讓有能力、有知識、有頭腦、高素質的農民規模經營土地,使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實現農業規模經濟、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現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城鎮建設的高標準,來源於高起點的規劃建設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儘快建立健全城鎮的執法管理機構,充實管理隊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確鄉鎮政府的城鎮管理主體地位,儘快協調解決好“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問題,健全和完善與城鎮規模及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綜合管理機構,實施綜合管理、統一執法。用市場經濟的手段,聘請經濟實力較強,管理經驗豐富的物業管理公司參與小城鎮的管理。總之,要按城鎮的標準,積極探索城鎮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強城鎮的淨化、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不斷提高我縣城鎮化水平。

城鎮化調研報告篇6

城鎮是人類文明的標誌,是人們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中心。城鎮化的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組織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和省委、省政府今年目標任務的落實,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戰略部署,我局圍繞加快推進陽谷縣城鎮化進程進行專題調研。我局在深入實地考察、查閲有關資料、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對我縣目前城鎮化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總結了發展現狀和經驗,分析查找了存在的問題和有利條件,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縣城鎮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及推進措施等。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城鎮化的'發展現狀

推進新型城鎮化,就要不斷加大投入,加快城鄉建設步伐,增強城鎮功能,改善人民羣眾居住環境,不斷提高城鎮輻射帶動能力。據統計,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縣經濟社會發生了顯著變化,縣城區面積擴大了7倍,人口增加了5倍,城鎮化水平由改革開放之初的不足10%提高到2010年的38%,城鄉建設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城鄉建設與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全力打造“東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鄉”特色城市品牌,制訂了“工業強縣、農業穩縣、三產興縣、城建靚縣”的發展思路和目標,在工作中,堅持用工業化提升城鎮化,帶動農業產業化,目前,我縣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城鄉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初步形成了以縣城市規劃區為中心、壽張鎮、阿城鎮兩個中心鎮為次中心、13個鄉鎮、中心村4個層次的城鎮體系。

我縣現轄12鎮3鄉3個街道辦事處,縣域面積1064平方公里,縣規劃區面積64.7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8.39平方公里。2010年底全縣總人口80.43萬人,其中城區人口15.12萬人,建制鎮駐地非農人口18.44萬人。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71.4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3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投入89.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7.6億元,三次產業比為18.13∶57.56∶24.3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1486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517元。2010年累計完成城建投資4.25億元,佔gdp2.48%。

(一)城市定位和功能分區特色顯著。

2004年,我縣在聊城各縣市第一個修編完成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將城市性質定位為聊城南部以發展工業為重點、以旅遊為特色的生態型園林城市,提出了“東擴北展”的城市發展方向。

“東擴”是跨越京九鐵路向東依託鳳祥工業園發展新工業園區;“北展”是跨越黃河路依託谷山路向北發展新的行政文化生活區。我縣城市規劃區的範圍是:東到閆樓鎮東界,西至金線河,南到南外環南1公里,北到鳳祥路北1公里,縣域範圍內的城市水源保護區、景陽岡景區、祝家莊景區、海會寺景區、古阿井景區和古東阿古城遺址等風景名勝區為規劃區。目前,我縣城區基本形成了古城區、老城區、新城區、開發區4個佈局板塊。

在縣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控下,近年來,我縣相繼編制完成北部中心區、老城區、工業園區、西部工業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目前,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92.9%。同時先後編制完成了城市綠地、熱力工程、防洪排澇、排水等專業規劃。城區水系、燃氣專項規劃正在編制當中。

(二)城市建設突飛猛進。

2006年以來,以谷山路的綜合改造為起點,拉開了我縣城市基礎設施大建設、大完善、大發展的序幕。縣委、縣政府在縣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始終保持城建投入,每年都拿出相當資金實施城建重點工程建設,一系列涉及民生的道路建設、園林綠化、溝渠治理、排水管網、美化亮化、小區開發等工程相繼實施並竣工。按照“先地下、後地上、一步到位、一勞永逸”的原則,埋設了各種管線,城市基礎設施實現了歷史性、飛躍式發展,實現了集中供水、集中供熱、集中供氣、垃圾和污水集中處理。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高層、小高層建築不斷湧現。改造開發了6條宋式古街,建設了3座宋式牌坊,1平方公里具有濃郁宋代風格的古城核心區初步形成。

截至2010年底,我縣城市道路總長度為131.2公里,總面積為370.6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24.17平方米;設供水企業1個,日均供水能力2萬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長度101公里,供水普及率99.15%;共有排水管道144公里,服務面積18.39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7.83公里/平方公里;路燈共計6156盞,種類分為高壓納燈和節能燈兩種,亮度達到200流明,年度耗電量120萬度,電費總計80萬元;現有3個公園、8個廣場,總佔地面積26.7萬平方米;道路綠化覆蓋率達到40%,城市綠化面積為775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6.22平方米,現有園林綠化水車3輛,機械化修剪率40%;現有2座熱力發電廠,供熱管道總長度45公里,集中供熱面積為93萬平方米,至今縣內無生物發電廠;城區燃氣由陽谷三山天然氣公司供給,供氣管網總長度為70公里,總用氣户數為14040户,供氣普及率為98.63%;城區建有1座污

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為4萬立方米,污水處理率達100%;城區設有2處垃圾處理廠,其中1處無害化垃圾處理廠正在建設中,目前日處理能力200噸,垃圾處理率為100%。城區共有垃圾清運車28台,機械化清掃95萬平方米,公廁16座,環衞工人257名;城區共設置公交線路11條,公交汽車113輛,日運送能力1321人;城區建有10萬平方米以上的小區5個,人均住房面積34.95平方米;建有體育館1處,總建築面積10600平方米,能容納觀眾8000人;建有影劇院1處,總建築面積1156平方米,能容納觀眾數940人。目前我縣城市會展中心還未建設,還沒有購買除雪機械。

(三)城市管理高效有序。

縣委、縣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重點實施了以“綠化、亮化、淨化”為主要內容的“三化靚城”工程,狠抓市容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做好市政公用設施日常修復,初步形成了規範化、精細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機制。亮化方面,城區80個主要臨街單位的辦公樓體全部安裝了燈亮設施。大力開展了門牌廣告亮化整治,統一設置標準,對不符合標準的堅決予以拆除;綠化方面,積極拆牆透綠、見縫插綠,基本形成了“一街一景、一路一品,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綠化格局;淨化方面,堅持“清掃工人年輕化、着裝規範化、車輛統一化、值班輪流化”,主城區街道晚10點前基本實現了無亂倒垃圾現象,生活垃圾基本實現了日產日清。

目前,住建局下屬市政工程管理處、市容環境衞生管理處、園林管理處和城市公用事業管理處,具體負責城區各項管理工作。城區市政設施、園林綠化、衞生保潔均實行了“建管分離,管養分離”。

(四)村鎮建設穩步推進。

近年來,各鄉鎮黨委、政府都加大對鄉鎮駐地建設的投入,鎮容鎮貌有了較大改觀,增強了聚集和輻射功能。各鄉鎮都加大規劃編制力度,目前15個鄉鎮全部重新修編完成駐地總體規劃,全縣876個行政村擬合併為112個農村社區。啟動了農村新居建設與危房改造工作,目前已啟動整村遷建50多個村,建設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