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如何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3W

如何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

如何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

一、調研背景及發現的共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世界各國經驗表明,在工業化初期,農村生產要素流入城市是基本規律,但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城鄉生產要素雙向流動將成為常態。

過去幾十年,伴隨着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我國人均GDP已超過9000美元,正進入工業化中後期;2017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58.52%,但同時我國一些地方的農村出現了不少問題,本人也對本鄉鎮所駐村新居村蔬菜大棚種養户以及農業產業示範基地江西萬尚會農業示範園基地進行了實地調查,發現並總結了我縣農村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例如:

1、鄉村景象凋敝,大部分青壯年都出去打工;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老齡化、空心村、留守婦女兒童等問題。

2、原有的鄉鎮集體企業因經營不善而倒閉,同時又缺乏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能夠引領當地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

3、農業產業化還處於初創期,但產業化經營需要的技術支持和市場經營理念還亟待提高。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了農業、農村在建設現代經濟體系中的基礎地位,體現了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國家自身狀況的深刻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正是對當前農村社會現實問題的有效應對,更是我們黨不忘初心和使命,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具體體現。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農業產業化則是產業興旺的核心。如何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進而推動農業產業化,不僅是擺在時代的課題,更是消除農村貧困、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堅實基礎。

二、影響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制約因素

農田基礎設施薄弱,有待提升。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農業發展一直走的是傳統農業的老路子,農田基礎設施比較薄弱,一遇到洪澇和乾旱等極端自然天氣,農作物收成就只能靠天吃飯,再加上糧食統一收購價的上漲幅度不及化肥、農藥等農業支出的上漲幅度,因此近幾年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一直不高。當前,全省都在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但在施工過程中存在按部就班、農田高標建設支出超出項目資金預算的情況,導致很多高標農田建設存在缺工少料的“豆腐渣工程”現象。

農業結構性矛盾凸顯,亟待改革。經過30多年的轉型發展,我國農業在結構優化和效率提高等方面都有進步。但也要看到,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在不斷積累。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的覺醒、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融合程度的加深,我國農業發展方式中不健康、不可持續、缺乏競爭力的問題日益突出。一是國際競爭力下降。我國農產品成本高,根子在於人多地少水缺的資源稟賦。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程度提高,人工和土地成本快速增長,我國農業缺乏國際競爭力的問題日益凸顯。二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下降。與傳統工業面臨產能過剩現象不同,農業面臨較為嚴重的產能透支。現在我國達到的農業產能中,相當部分是通過透支資源和生態環境獲得的。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長期超采地下水,侵佔濕地造田種糧、造池養魚等生產行為增加了當前產量,但農業產能透支帶來的後果在逐步顯現,導致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下降。三是供需匹配能力下降。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農產品供需會自發對接,形成相對穩定的匹配關係。受農業生產特徵等因素影響,我國農產品供需失衡問題較為嚴重。由於缺乏市場的有效信息供給,供需失衡的背後是資源錯配,這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四是增收支撐能力下降。農民收入的四大來源增長乏力:受農民工人數和工資水平增速下降影響,工資性收入增長不容樂觀;受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低迷等的影響,家庭經營收入很難快速增長;受國家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影響,農民通過農業補貼和社會保障獲得的轉移性收入增速也會放緩;受釋放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紅利需要時間的影響,財產性收入目前很難成為大多數農村地區增收的推動力量。這四大增收動力的衰減,苗頭已經出現,今後一個時期甚至可能加劇。農業發展面臨的上述突出矛盾和問題,只有通過深化改革來化解。

資源環境問題突出。我國鄉村地區的農業基礎資源緊缺,人均佔有量少,例如耕地面積只佔世界的百分之七。淡水資源的佔比就更低,再除以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我國的人均資源佔有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與此同時,農業基礎資源浪費嚴重、利用效率低下問題卻一直存在。例如,在灌溉水資源方面,由於農田基礎設施薄弱,長久以來的積弊導致我國農田灌溉水利用係數平均遠低於發達國家。另外,我國平均每畝地施用的化肥農藥量是發達國家的幾十倍,利用效率卻只有發達國家的一半。由於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和環境保護意識薄弱,我國的農產品生產在浪費寶貴資源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也構成了嚴重威脅。

產業科技化程度嚴重不足。根據調研結果顯示,我鎮農業產業化基地江西萬尚會農業示範園基地建設週期較長,目前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即農旅結合的產業一體化經營,一方面是因為農業前期固定投資比重較大,經營週期性比較漫長的緣故,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們缺乏科技的有力支持,導致在市場推廣和產業發展方面比較緩慢。總體而言,我國農業科技專業人員總量不足、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低下已經日益成為我國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瓶頸。據統計,目前我國每萬名農民中僅擁有2.81人農業專業技術人員,遠低於其他發達國家水平;另外,我國農業現代化物質裝備與發達國家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據調查顯示,目前我縣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較低,農業產業化在科技應用方面嚴重不足,更不用説農業智能化應用。

制度支撐力度不夠。農村有效制度供給不足是限制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例如,目前多數地區農業宏觀管理體制改革滯後,缺乏農業統籌發展規劃,農業市場化推廣和品牌化戰略滯後,嚴重妨礙了農業競爭力和農業效益的提高。另外,農村財政、金融體制配套滯後,各級政府為了自身利益往往儘可能上收財權、下放事權,由此加劇了農民、農業帶頭企業和基層政府的負擔和困難。特別是農村金融抑制現象長期存在,導致農業融資困難較為突出,多數農業產業項目難以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

三、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今後較長時期我國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緊緊圍繞人的需求和市場導向進行生產,實現農產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找準產業發展方向,堅持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推動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農業綜合效益和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

加快培育壯大農業農村優勢特色產業。一是基於農業優勢產區的現有資源優勢條件,從發展特色產業和產品入手,選擇特色資源作為重點開發和培育對象,將發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與優勢產業帶建設結合起來。二是進一步依託城市的經濟集聚牽引作用,着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瞄準現代都市型農業精品點位,發展低耗低排高就業高效益的特色涉農產業。

大力拓展農村產業鏈發展空間。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以種養業為基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商貿物流服務業,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重塑價值鏈,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圍繞拓展農業多功能性,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依託互聯網等新技術,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眾籌農業、品牌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大力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鼓勵利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新渠道開發農業農村資源,發展優勢特色產業,開展生產生活服務,不斷拓展農村創業空間。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調整優化農業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加快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構建結構合理、技術先進、質量優異、效益良好、競爭力強、協調發展、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用現代科學技術驅動農業、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生產方式改造農業,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農業科技和裝備水平,構建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農業生產體系。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經營的組織化、專業化、集約化、社會化水平,構建與現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農業經營體系。

切實增加農村有效制度供給。通過改革創新打破城鄉人才資源雙向流動的制度障礙,解除要素下鄉的制度限制,最大限度地激發鄉村的各種資源要素活力。深化農業農村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對農業實施一體化的管理服務水平。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重點推動土地“三權分置”和集體資產權能改革。繼續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在確保政策性金融供給的同時,積極開展金融制度創新,提高村鎮銀行的小額信貸覆蓋面。拓展商業銀行對農村信貸業務範圍,支持新型農村金融合作組織健康發展。

加快培養高素質涉農人才隊伍。大力培養複合型高素質農業人才,鼓勵更多的高學歷青年加入到農業產業的創業大軍中來,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的人才動力。規範農業產業管理者的經營行為,培養一大批具有健康、先進理念的農業產業經營者。同時,積極定期開展技能培訓,針對農業產業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培訓,提升農業產業人員的技能水平。最後,通過富有激勵性的薪酬制度和人才安置計劃,吸引國內外人才加入到鄉村振興的產業化大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