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時代我國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趨勢研判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85K

以前瞻性研究引領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我國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趨勢研判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作為重要的基礎性產業,我國電力工業快速發展,發電裝機、電網規模等多項指標已穩居世界首位,支撐了國民經濟的加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電力行業應肩負起應有責任,在努力確保“十三五”規劃各項任務全面實現的同時,加強系統性、前瞻性研究,儘早謀劃“十四五”及中長期電力發展一系列重大問題,找準行業發展方向,着力推動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

近期,國家電力規劃研究中心從規劃和發展的角度開展了深入研究,初步形成以下四個對新時代我國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趨勢研判:

趨勢一:電力在能源的中心地位不斷提升,促使保障電力安全成為能源安全新戰略的核心要素,是電力行業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迫切需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條件和環境已經或即將發生諸多重大轉變,同時,我國用電量已居世界首位、體量巨大,年淨增量十分可觀,必須辨證地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對我國電力需求增長的深刻影響:一方面,隨着新常態下經濟增長模式逐步發生歷史性轉變、向後工業化階段不斷邁進,我國用電增長將不會再出現前一階段長期兩位數高速增長的現象,2025年、2035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預計分別為9.4萬億千瓦時、12.2萬億千瓦時左右;另一方面,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以高端製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用電、以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用電,以及新型城鎮化的居民生活用電將逐漸取代高耗能行業用電,成為拉動我國用電需求增長的新動力。預計到2035年,我國三產及居民用電量佔比將上升至40%左右,二產用電比重仍將保持在接近60%的高位。

面對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電力工業保障平穩供應的任務仍然繁重,電能在消費側的比重也將逐步提高,推動電力在能源領域的中心地位逐步提升,電力安全保障也逐漸成為能源安全新戰略的核心要素之一:一方面我國可再生能源十分豐富,發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對於補充我國油氣短板具有重大意義,電力工業責無旁貸。2018年,我國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4%左右;另一方面,在能源的終端消費環節,如汽車、採暖、港口岸電等,因地制宜的用電能替代油、氣、煤炭消費,不僅可以改善環境,更能進一步補充油氣供應缺口,也是新時代電力發展的重要任務。隨着電動汽車、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我國將步入更高水平電氣化時代。預計到2035年,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將提高到35%左右。

趨勢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引領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是電力行業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據統計,我國90%左右的非化石能源須先轉換為電能方可開發利用,因此,電力工業成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產業結構、空間結構、能源結構、消費方式綠色轉型,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的主戰場,客觀上起到了引領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電源結構不斷優化,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穩步提升,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踐行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成果。未來,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仍將是電力行業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預計2025年,我國電力總裝機達到28億千瓦,2035年達到38億千瓦。其中,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裝機未來增量較大,預計2025年可達到7億千瓦以上,佔比達到27%左右。2035年達到12億千瓦左右,佔比32%左右,但目前受制於技術等諸多因素,新能源因其間歇性、隨機性及能量密度低等性質,還不足以作為基礎能源支撐我國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電。所以,從國家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戰略角度出發,客觀上還需要發展一批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的支撐性、基礎性電源。2020年、2025年、2035年,水電開發規模預計將分別達到3.4億千瓦、3.9億千瓦、4.2億千瓦左右;核電裝機規模將分別達到0.52億千瓦、0.8億千瓦、1.3億千瓦;煤電裝機規模將分別達到11億千瓦、13.5億千瓦、14億千瓦左右。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較高,且價格機制尚不完善,天然氣發電存在較大不確定因素。

趨勢三: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創新與前沿技術深度融合,是電力行業貫徹落實科技強國重大戰略的重要任務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興起,此次革命基於新一代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及新能源等科學和技術的進步,是全方位、全面的革新,正在深刻影響世界發展格局,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我國要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必須在這一輪科技革命中搶佔領先地位。電力行業作為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天然享有和承擔着超前規劃發展的義務和責任,必須搶佔鰲頭,依託電力系統固有技術基礎,加強與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動電力創新發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大放異彩,切實貫徹落實科技強國重大戰略。

近年來,隨着清潔、低碳的新型能源體系發展,具有地理位置分散、隨機性強、波動性大、弱可觀性和可控性的各類分佈式電源接入電網總體規模不斷擴大,電網的安全、可靠、經濟運行面臨諸多新的挑戰。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依託傳統電網物理架構,將分散在電網的各類資源相聚合,實現動態優化組合、保證供需的實時平衡,最大限度地接納分佈式電源。電力需求側管理也正逐步向需求側響應、虛擬電廠方向轉變。未來一段時期,“雲大物移智”等前沿科技,與能源電力系統深度融合後可顯著提高電力系統運行質量和效率,催生電力智能化、電力物聯網等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湧現,為電力系統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潛力。

趨勢四:探索全球能源治理新模式,加強國際合作,是電力行業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舉措

當今世界,國際格局深度調整,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處在歷史轉折點上。我國擁有世界領先的完整的電力工業體系,應堅持開放包容、分類施策、合作共贏原則,在新時代始終高舉改革開放大旗,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助推我國電力“走出去”,將能源電力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先導產業和明星領域。

近年來,我國對外核電、火電、水電、新能源發電及輸變電合作不斷加強,投資形式日趨多樣,帶動了我國標準、技術、裝備、金融“走出去”。當前,我國已經與30多個國家成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係,與有關國家、國際和地區組織建立能源合作機制近40項,簽署能源合作文件100餘份。

未來,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推行,在諮詢、項目建設、投資、裝備製造、科技研發等方面,電力國際合作均具有廣闊的合作前景,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領域。經測算,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均用電水平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帶來新增裝機的潛力接近10億千瓦;若達到我國人均用電水平,帶來新增裝機的潛力約18億千瓦,相當於我國全國的裝機規模;若達到發達國家(以德國為例)的人均用電水平,帶來新增裝機的潛力可高達48億千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