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如何推動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W

緊抓發展優勢 堅持探索創新

淺談如何推動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支撐我縣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資源環境、產業結構、發展動力等,都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面對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勢和新變化,如果發展理念還停留在過去的老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錯失良機。因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實轉變發展理念,加快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

推動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在實體經濟上做文章。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根深葉方茂,本固枝乃榮”。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興業態集聚壯大,全力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是要加快結構轉型升級,催生傳統產業增長的新動能。隨着發展環境的不斷變化,傳統產業舊有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只有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結構轉型升級,才能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使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使傳統企業真正由大轉強、變優。二是要啟動創新這個新引擎,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改善營商環境、加大人才引進、吸收先進技術等,大力發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遊、大數據等新興產業,不斷培育經濟新的增長動能。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綠色經濟,實現新型城鎮化與生態農業、綠色工業、文化旅遊的良性互動,加速形成城市、商業、文化、旅遊、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業態。

從宏觀環境來看,我縣還存在以下幾點優勢。一是新一輪產業轉移將加快工業化發展。在東部沿海地區面臨土地、環境、勞動力、商務成本等系列約束情況下,我縣如果能發揮土地、水、礦產、農副產品、勞動力等資源豐富,以及生態環境優越的後發優勢,利用產業落差加快承接國際勞動密集型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和國內東部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資源密集代工類產業轉移,跨越式推進我縣的工業化進程。二是城鎮化建設將為我縣注入長期發展動力。在國家城鎮化戰略的推動下,隨着我縣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縣城鎮化必將步入快速推進階段,這不僅可以加快我縣發展,優化整個城鎮空間格局,而且進一步推動道路、橋樑、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從而帶動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三是泛長三角同城化將推動我縣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泛長三角區域的交通實現網絡化、公交化、共享化,勢必推動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亦將成為必然。為我縣外向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為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着力推動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要把經濟結構調整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業調整,要按照“區域調特、規模調大、品種調優、效益調高”的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抓龍頭帶農,抓科技興農,抓基地扶農,抓市場活農,促進傳統農業的優化升級,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工業調整,要加快機制轉換和體制創新,要以技術改造、產品創新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導產業,抓大扶強。第三產業要以市場建設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保險業,以及信息諮詢、中介服務等新興產業,構築以縣城為中心的區域購物中心、鄉鎮級的商業服務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級服務體系。

(二)要把壯大民營經濟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民營經濟產權清晰、主體明確、機制靈活,越來越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強的吸引力和極大的競爭力,針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在組織引導上按照“抓大促小帶中間”的思路和方法,促進民營經濟的整體提升和羣體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導規模企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強強聯合,以龍頭優勢輻射帶動民營經濟整體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過採取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結對聯誼、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勵支持更多的農户介入務工經商,壯大民營經濟羣體規模,擴大富裕面,“帶中間”就是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小業户羣體的發展,促進中小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在某產品、某一環節上做優做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三)要把抓好項目建設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支撐。我縣目前城鎮化、工業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前乃至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投資將是拉動經濟増長的主要支撐力量。一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在交通、水利、城市建設、教育、衞生、養老等方面加大政府投資,同時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入;着力推進縣經開區和東北新城兩大重點區域項目進展,將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穩定器”。二要引導企業加大工業項目投資,激活民間力量,聚集有限的資金,集中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空間大的優勢項目;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強化科技創新,加快設備更新,加速產品研發作為投入重點;通過增加投入、擴大生產規模,培育龍頭企業,三要提前做好謀劃工作,立足基礎設施和產業現狀,科學謀劃,形成項目儲備、推進、建設的良性循環,深入分析國家和省政策動向,搶抓擴內需、補短板的政策調整機遇,重點在事關宿松長遠發展的領域,抓緊編制和完善一批產業轉型升級、重大基礎設施、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等領域戰略性項目,充實縣級重點項目儲備庫,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四)要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競爭點。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創新服務思路,拓寬服務領城,創造寬鬆的宏觀社會環境、平等競爭的體制環境、加快發展的政策環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務環境,形成“磁場效應”,贏得發展主動權,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優化環境要通過積極創建“服務型”政府,切實從“管理企業、管理百姓”向“服務企業、服務民眾”轉變,最大限度地實現行政提速、審批暢通和辦事高效;在服務領城上,要從適應企業和民眾的實際需求出發,由單一辦好審批辦手續,向做好產業指導、信息諮詢和市場體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斷健全政府部門行政效能評估監督制度,從源頭治理,從機制入手,清除一切不利於環境發展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