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大關於公共文化事業發展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情況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5W

【概述】

人大關於公共文化事業發展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情況的調研報告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boheisaizu”為你整理了這篇人大關於公共文化事業發展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情況的調研報告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人大關於公共文化事業發展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情況的調研報告

陳呂贛

永修縣自2016年啟動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來,公共文化事業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下有了較好的改觀,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及文化陣地服務效能等方面得到了較大提升, 進一步豐富了人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永修全民文化素質,構建了和諧文明、健康向上的城市風貌。

一、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情況

(一)加大文化投入,夯實基礎設施

1、縣鄉基礎設施。2016年以來,永修縣以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契機,除上級專項創建經費外,縣本級累計投入近500萬元,採取強基礎、抓重點、促硬件的辦法,重點提升縣兩館(文化館、圖書館)各項文化服務功能建設,其中圖書館22萬元用於購置藏書和盲人讀本及數字閲讀設施;文化館20萬元用於購買樂器和錄音棚建設。同時,採取以獎代補方式,打造2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其中8個示範站每個補助10萬元,普通站每個補助5萬元)、22個示範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各補助5萬元)、70%村級文化服務中心(每個配送2台電腦、19個貧困村每個配送4台電腦)。20個(包括雲山經開區管委會)鄉鎮綜合文化站均設置了圖書閲覽室(配有3000冊圖書、20人以上閲讀桌椅)、電子閲覽室(配有10台電腦)、文化培訓教室(配有電視機)、多功能活動室(配有音響、投影機)、管理用房;示範站還增設了民俗展示館;22個示範村設置了圖書閲覽室(配有1500冊圖書,10人以上閲讀桌椅)、電子閲覽室(配有4台電腦)、多功能活動室(配有文房四寶、樂器及棋牌)、鄉情記憶館;2018年,以農家書屋為基礎按照“六個一”標準打造完成了70%村級文化服務中心。永修縣通過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湧現出了一批富於特色、顯見亮點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級文化服務中心。雲山、恆豐、立新、艾城、吳城、八角嶺等鄉鎮站和立新北徐、三溪橋楊壟、雲山大源、恆豐紅旗、八角嶺沙豐、永豐下泥、虯津虹橋、灘溪甘棠等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均打造各具地方特色的羣眾文化活動場所,業已成為永修縣鄉村文化亮麗風景線。

2、文體中心建設。2017年政府投入4.5億元建設縣文化藝術體育中心,新建了集圖書閲覽、羣文活動、文博陳展、藝術培訓、書畫交流、電影放映、文藝演出、非遺展示、會議報告等功能為一體的具有永修文化標誌性的建築羣落。目前主體工程業已竣工,進入內外裝修布展階段,預計年底可投入使用。

(二)創新職能機制,注重隊伍建設

永修縣在公共文化事業發展工作中,採取整合文化資源的辦法,嘗試破解文藝人才奇缺、文藝隊伍力量不足的基層普遍難題。一是針對縣文化館、圖書館嚴重缺編缺額問題,縣政府按照示範區創建要求,將工作職能與文化館重疊的縣非遺中心併入文化館,剩餘編制分轉到圖書館,使“兩館”達到了15個規定編制要求,從而解決了編制不足問題。二是全面整合文化、文聯人才資源,在縣委宣傳部領導和協調下,根據文聯各協會專業特點與文化單位工作職能,將文學、戲曲、音樂、舞蹈劃歸文化館協調管理,合署辦公;將書法、美術、攝影、詩詞等協會劃歸美術館協調管理,合署辦公。三是積極培育發展文化志願者隊伍,全縣文學、戲曲、音樂、舞蹈、書法、美術、攝影、詩詞以及旗袍等各類文化志願者已達到1500多人。文化隊伍建設的加強,盤活了文藝人才資源, 增強了藝術創作活力,有效增加了文化文藝產品的供給。

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情況

2018年以來,永修縣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主陣地的職能作用,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項目,延長服務時間,為城鄉居民羣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從而使全縣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有力,效能建設提升明顯。

(一)強化服務保障,做到“文化為民”

一是強化制度保障。制定出台了《永修縣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工作方案》《永修縣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永修縣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永修縣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一覽表》等文件。二是明確服務標準。縣兩館(文化館、圖書館)免費開放時間和服務項目按照國家標準執行,鄉、村根據不同的服務人羣,因地制宜、因事而設,制訂了免費開放時間和具體服務項目及公開文化管理員手機號,並上牆公示,所有文化服務活動接受羣眾監督。三是提供財力支撐。為促使農村基層文化活動常態化,第一批創建的全縣70%行政村(社區)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專設了文化管理員崗位,由縣財政和鄉鎮每人每月各配套400元發放工資,有條件的村每月補助200元,專職文化管理員和人員工資的配套到位,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村級文化服務場所“鐵將軍把門”的尷尬局面,做到了有人開門、有人管理,有人活動。

(二)豐富服務內容,達到“文化樂民”

我們始終堅持文化為民思想,自覺圍繞全縣工作大局,弘揚主旋律,守好主陣地,不斷豐富城鄉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提升節慶文化。每年舉辦春晚、元宵、七一、八一、國慶等重要節慶文藝演出。二是做強“旅遊+”文化。每年舉辦鳳凰山桃花節、易家河採橘節、吳城國際觀鳥節、江上雲居山度假山莊登山賞花季、虯津荷花節、艾城艾草節等文藝演出,讓“詩和遠方”緊密融合。三是傳承紅色文化。組織文藝輕騎兵在全縣19個鄉鎮(場)學校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紅色接班人”主題教育文藝巡演,開展“永修縣2019禮讚新中國、奮進新時代”文藝演出活動。同時,積極聯合縣委政法委、縣扶貧辦等部門開展“掃黑除惡、脱貧攻堅”專題宣傳文藝活動。四是弘揚特色文化。聯合江西電視台拍攝馬口鎮“小港李板凳龍”活動;舉辦了“讓文物活起來——主題宣傳詩歌朗誦會”;每年舉辦一場穀雨詩會,以及“書香永修”全民閲讀講座等羣眾文化活動。五是培育休閒文化。每年開展廣場市民消暑晚會、廣場中秋晚會等文藝活動。六是壯大數字文化。幫助山水國際影城、越幕、樂視等單位啟動疫後數字影院放映,為市民提供喜聞樂見的影片。在不斷拓展服務內容的同時,堅持抓好“文化三下鄉”活動,每年送電影下鄉3430場。每年送戲下鄉150餘場,指導鄉鎮開展各類自辦文體活動近百場。

(三)創新服務特色,實現“文化益民”

我們扣緊公共文化服務主業,創新服務,深挖特色,起到了文化惠民文化益民的作用。一是“以演代培”“種文化”。利用“魅力新永修,百姓大舞台”品牌活動,與各鄉鎮農村文藝團體同台互動、現場輔導,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農村文藝骨幹,有力帶動了基層文化活動開展。二是深挖特色展文化。大力打造縣圖書館“館中館”閲讀廳,包括樣式雷建築文化、磨刀李文化、“國學經典”線裝書、禪文化主題圖書館,永修籍作家作品陳列室等。三是見縫插針送文化。設立了縣武警中隊等圖書流動點;購置電子閲讀機分放到縣圖書館、行政審批大廳、銅鑼灣大型超市、湖東社區等人流聚集的大型公共場所,給讀者提供了一個快速便捷的閲讀平台。四是興起公益辦文化。堅持每年舉辦一期“堯昌書法講壇”——永修縣政府公益書法培訓班,對前來報名參加培訓的學員免費分發筆、墨、紙、硯及臨帖。這些活動的開展,進一步鞏固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成果,不斷豐富了人民羣眾文化生活。五是爭資爭項建文化。2017年,積極爭取到文化和旅遊部配送價值為38萬元的流動舞台車1輛,為送戲下鄉帶來了便利;2018年,克服困難,順利完成投資134萬元的國家廣電總局無線覆蓋項目“永修無線轉播台”建設。2019年,積極向上級爭取50萬元資金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城吉安會館進行維修,使古老的文化建築重又向遊人開放。同時,爭取中央資金100萬元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雲居山塔林進行保護規劃設計,目前規劃文本已報上級文物部門審批。六是文旅融合傳文化。2019年,成立了文旅融合採編組,對永修縣吳城、雲居山、龍源峽、樣式雷祖屋、修江書院等主要旅遊景點編寫了導遊詞;編纂了《永修旅遊故事》,並將國家級丫丫戲、省級吳城排工號子等非遺項目進入景區進行展演,大力宣傳推介永修縣優秀傳統文化。七是“掃黃打非”淨化文化。每年開展出版物“掃黃打非”、文化市場專項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整治、非法文化經營清理等行政執法活動,不斷淨化永修縣社會文化環境。

三、存在的問題

(一)投入相對不足。除上級部門每年固定下撥的“文化三下鄉”和免費開放經費外,縣本級安排的可用於開展文化文藝活動的經費嚴重不足。一是非遺保護投入不足,如,非遺經費10年前是5萬元,10年後還是5萬元,由於沒有采錄、培訓經費,致使一些珍貴傳統文化,如吳城排工號子,可能因經費不足而永遠消失。二是購書經費投入不足。縣圖書館每年財政預算購書經費不到3萬元,遠遠滿足不了讀者需求,按照人口折算分配,年購書經費須達到20萬元。

(二)基層基礎仍較薄弱。雖然所有鄉鎮、大多數村(社區)按照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標準,建設了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服務中心,但少數鄉鎮文化站和一定數量的村級文化服務中心活動面積過小,服務功能無法展開,設備擠佔挪用嚴重,缺乏更新資金和文藝人才,加之“空心村”和農村人口結構的變化,服務效能明顯不足。

(三)人才隊伍缺乏。一是文化系統人才隊伍青黃不接,一些關鍵崗位,只能退休返聘。二是人才流失嚴重,近幾年來,縣文化館招聘7人,流失5人;縣圖書館招聘7人,流失5人;縣博物館招聘2人,流失2人,出現了文化單位“有空編,招不到人;招到人,又留不住人”的尷尬局面。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強化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大文藝人才引進力度,搭建綠色通道,降低進入門檻,建立定向招聘文藝人才機制。為減少人才流失,簡化用人程序,設立公益崗位,對本縣特殊文化人才,由用人單位根據崗位需要,自主招聘。

(二)謀劃文體中心運行管理。縣文體藝術中心即將竣工投入使用要加快推進文體藝術中心遷入的前期準備和後續運行管理工作,加強軟硬件建設,充分發揮文體藝術中心公益性作用,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讓縣文化四館成為名副其實的新館。

(三)補齊村級文化陣地短板。按照省市要求,到2020年底,實現全縣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全覆蓋。

全縣村級文化服務中心由於免費開放經費不足、管理人員待遇低、崗位不穩、羣眾需求不大,經常“鐵將軍把門”。為避免公共文化資源浪費,豐富農村羣眾文化生活、發揮村級文化陣地作用,要配強村級村級文化專管員、完善制度建設、提升文化服務能力,管理員工資財政補助部分納入縣財政年度預算,並每村每年安排適量免費開放經費。

(四)強化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重點提高縣兩館(文化館、圖書館)免費開放水平,充分發揮文聯各協會作用,擴大文化志願者隊伍,抓好文化三下鄉活動,利用“魅力新永修,百姓大舞台”品牌活動,培養農村文藝骨幹,帶動基層文化活動開展,提高基層文化站所服務效能。

(五)加強文化市場監管。突出抓好校園周邊文化環境的治理,嚴厲查處網吧接納未成年人行為。在活躍文化市場的同時,減少噪聲擾民現象的發生,整頓清理證照不全文化娛樂經營場所。嚴格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加強“掃黃打非”工作,杜絕各類非法出版物和非法衞星地面接收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