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工作報告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35W

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工作報告1

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工作報告

自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實施以來,在省市文化行政部門的總體部署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迎江區積極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豐富人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本着“實際、實用、有形、創新”的宗旨, 彰顯特色,以點帶面,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並創建成功“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及榮獲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現將主要做法總結報告如下:

一、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支撐體系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落實工作,對標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標準,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區委、人大、政府、政協班子分管領導及區直有關部門和所有鄉街主要負責人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將創建工作納入《迎江區政府重點工作及任務分解》,制定了《迎江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實施方案》,將公共文化服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預算、政府考核目標。各鄉街也相應成立專門機構,做到有人抓,有人幹,有計劃,有措施。

二、建成三級文化設施網絡,全面推進落實工作

通過資源整合,即新建、改造、置換的方式,加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硬件建設,區、鄉(街道)、村(社區)文化服務設施全覆蓋。

區級:圖書館現為國家三級圖書館,購置圖書4萬餘冊、公共電子閲覽室配備電腦30餘台,並與安慶市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同時積極開展總分館建設,目前共建立炮營山社區等12個社區圖書分館,以及33個社區(村)農家書屋。

文化館現為文化部評定三級館,購置樂器、服裝、電腦、音響、圖書、健身器等,設有多功能廳(排練廳)、公共電子閲覽室(圖書室)、書畫室、、戲曲排練室、音樂室等,結構合理,功能齊全。目前開設廣場舞、聲樂等培訓項目,每年接納來館免費活動的民間文藝團隊及羣眾達數萬人次。

鄉街:文化站改造與新建結合,全面提升。3個鄉6個街道均已建成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級,全區已建成農家(社區)書屋33個,長風、新洲都建有廣播電視村村通網絡和機房,實現行政村全覆蓋。鄉、街道辦事處相繼開展羣眾文化活動。村(居)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不少村(居)都創造條件,圍繞創建標準開展工作。城鄉基層羣眾看書、看電視、參加文化活動的基本平台得到了有效保障。

社區(村):在市文廣新局大力支持下,共建成24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含一個省級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4個農民文化樂園(含兩個省級農民文化樂園),為其配備了總價值近200萬元的電腦、樂器、服裝等文化設備,指導其打造了一批文化志願者隊伍,開展了一系列羣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社區、鄉村文體活動,滿足了居民羣眾的服務需求,受到了廣泛歡迎。

三、加大文化場館開放力度,夯實公共文化服務陣地

積極實施區圖書館、文化館和鄉、街道文化站免費開放。。圖書館年流通10餘萬人次;文化館(站)年流通10萬餘人次,其中區圖書館每年組織開展閲讀推廣活動80場,參與人數達3萬餘人次,文化館、鄉街綜合文化站在提升自身免費開放能力的基礎上,在村、社區開展活動,舉辦了多期道德講堂、普法講座、戲迷聯誼會、科普培訓班等,組織了留守兒童讀書日、體育趣味比賽、綠色上網、電影放映, 每年開展各類文藝、健身、政策宣傳、講座等各種形式活動200餘次,為基層羣眾提供文體輔導上萬人次,豐富了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服務在身邊

在做好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的同時,積極開展送文化下基層活動。我區每年組織開展“送戲進萬村”、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文化進社區等活動400多場。把精彩黃梅戲、優秀影片、實用圖書、文藝輔導等服務送到老百姓身邊。

我們組織人員編排一批精品文藝節目,如黃梅歌《電商文化園之歌》、大型歌舞《風鈴搖醒中國夢》,現代黃梅小戲《思鄉夢已圓》等節目參加各級展演,並在基層演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每年組織書畫名家深入鄉村、社區開展筆會,義務為老百姓創作。書畫家在身邊,書畫作品在身邊。同時在春節前夕,組織書法家義務寫春聯。深受羣眾喜愛。

各鄉、街道都有積極舉措,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如新洲鄉積極打造永存村紅旗中心村為農民文化樂園,並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新建了文化廣場、文化小舞台、宣傳牌、展覽牆、電影放映室等設施,並利用新建的文化體育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並開展鄉村大舞台文藝演出,扶持農民業餘戲曲團隊,使使農民文化樂園真正成為農民羣眾文化休閒的好去處;長風鄉、龍獅橋鄉依託文化站、農家書屋開展留守兒童讀書、羣眾業餘休閒健身等活動。各街道、社區也紛紛開展各種形式的羣眾文體活動。營造了較好的惠民樂民文化氛圍,我區已連續多年文化民生工程考評在宜城板塊名列前茅。

五、開展“四進四服務”,提升公共文化供給

2017年開始,目標“國內先進,全省領先”,爭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一馬當先,積極開展文化“四進四服務”活動,注重質量上提升、數量上增多、特色上扮靚、影響上擴大,堅持“服務中心、服務發展、服務重點、服務一線“,全區每年開展“送文化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活動約400場。共完成各類文化活動400場。

(一)全區大型文化活動有聲有色

注重開展特色文化活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舉辦大型活動有:2017年“築夢迎江”書畫攝影展、全民健身職工運動會、2018 春節聯歡晚會暨首屆感動地方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以及剛剛舉行的“不忘初心吾悦杯廣場舞大賽”等。

(二)基層特色文化品牌異彩紛呈

各鄉街都開展一批特色品牌活動,鄉農民文化節暨廣場舞大賽、鄉生態文化旅遊節、鄰里節、民族團結大舞台、趣緣民俗文化節、濱江生態環保宣傳演出,以及人民的“社區情·中國夢”文藝舞台、傳承歷史文化 建設書香錢牌”世界讀書日活動等,都各具特色,並堅持連年舉辦,提升品牌效應,寓教於樂、深入民心,豐富了羣眾文化生活,提升了羣眾文明素質。

此外,每年還開展民生工程,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採購整台黃梅戲16場、體育活動16場、電影放映192場、圖書近千冊送到鄉村。

六、文藝創作精品迭出,展現迎江新時代風采

近兩年來,積極開展文藝創作,精品不斷湧現。創作黃梅戲《棚改情緣》獲全市小戲小品展演一等獎,《情暖康熙河》獲得“黃梅戲原創網絡視聽節目評選”三等獎;今年創作完成以十九大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黃梅戲作品《情繫桃花村》並參加了我區生態環保社區巡演,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創作理念和貼近生活的精湛演繹獲得羣眾一致點贊,在剛剛結束的代表全省羣眾藝術最高水平的第十一屆皖江八市羣藝(小戲)大賽上,《情繫桃花村》榮獲金獎。以上三部作品以“情”相連,“情繫迎江,情暖迎江”,反映了我區濱江現代化城區建設成果和蓬勃向上,情繫民生的工作激情。

我區高度重視以藝術化形式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創作了黃梅戲藝術宣講作品《我們是宣講隊員》、《共圓中國夢·邁進新時代》分獲全市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藝術化宣講比賽第一名。

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工作報告2

自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實施以來,在省市文化行政部門的總體部署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迎江區積極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豐富人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本着“實際、實用、有形、創新”的宗旨, 彰顯特色,以點帶面,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並創建成功“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以及榮獲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現將主要做法總結報告如下:

一、 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支撐體系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落實工作,對標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標準,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區委、人大、政府、政協班子分管領導及區直有關部門和所有鄉街主要負責人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將創建工作納入《迎江區政府重點工作及任務分解》,制定了《迎江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實施方案》,將公共文化服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預算、政府考核目標。各鄉街也相應成立專門機構,做到有人抓,有人幹,有計劃,有措施。

二、建成三級文化設施網絡,全面推進落實工作

通過資源整合,即新建、改造、置換的方式,加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硬件建設,區、鄉(街道)、村(社區)文化服務設施全覆蓋。

區級:迎江區圖書館現為國家三級圖書館,購置圖書4萬餘冊、公共電子閲覽室配備電腦30餘台,並與安慶市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同時積極開展總分館建設,目前共建立炮營山社區等12個社區圖書分館,以及33個社區(村)農家書屋。

迎江區文化館現為文化部評定三級館,購置樂器、服裝、電腦、音響、圖書、健身器等,設有多功能廳(排練廳)、公共電子閲覽室(圖書室)、書畫室、、戲曲排練室、音樂室等,結構合理,功能齊全。目前開設廣場舞、聲樂等培訓項目,每年接納來館免費活動的民間文藝團隊及羣眾達數萬人次。

鄉街:文化站改造與新建結合,全面提升。3個鄉6個街道均已建成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級,全區已建成農家(社區)書屋33個,長風、新洲都建有廣播電視村村通網絡和機房,實現行政村全覆蓋。鄉、街道辦事處相繼開展羣眾文化活動。村(居)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不少村(居)都創造條件,圍繞創建標準開展工作。城鄉基層羣眾看書、看電視、參加文化活動的基本平台得到了有效保障。

社區(村):在市文廣新局大力支持下,共建成24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含一個省級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4個農民文化樂園(含兩個省級農民文化樂園),為其配備了總價值近200萬元的電腦、樂器、服裝等文化設備,指導其打造了一批文化志願者隊伍,開展了一系列羣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社區、鄉村文體活動,滿足了居民羣眾的服務需求,受到了廣泛歡迎。

三、加大文化場館開放力度,夯實公共文化服務陣地

積極實施區圖書館、文化館和鄉、街道文化站免費開放。。圖書館年流通10餘萬人次;文化館(站)年流通10萬餘人次,其中區圖書館每年組織開展閲讀推廣活動80場,參與人數達3萬餘人次,文化館、鄉街綜合文化站在提升自身免費開放能力的基礎上,在村、社區開展活動,舉辦了多期道德講堂、普法講座、戲迷聯誼會、科普培訓班等,組織了留守兒童讀書日、體育趣味比賽、綠色上網、電影放映, 每年開展各類文藝、健身、政策宣傳、講座等各種形式活動200餘次,為基層羣眾提供文體輔導上萬人次,豐富了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服務在身邊

在做好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的同時,積極開展送文化下基層活動。我區每年組織開展“送戲進萬村”、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文化進社區等活動400多場。把精彩黃梅戲、優秀影片、實用圖書、文藝輔導等服務送到老百姓身邊。

我們組織人員編排一批精品文藝節目,如黃梅歌《電商文化園之歌》、大型歌舞《風鈴搖醒中國夢》,現代黃梅小戲《思鄉夢已圓》等節目參加各級展演,並在基層演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每年組織書畫名家深入鄉村、社區開展筆會,義務為老百姓創作。書畫家在身邊,書畫作品在身邊。同時在春節前夕,組織書法家義務寫春聯。深受羣眾喜愛。

各鄉、街道都有積極舉措,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如新洲鄉積極打造永存村紅旗中心村為農民文化樂園,並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新建了文化廣場、文化小舞台、宣傳牌、展覽牆、電影放映室等設施,並利用新建的文化體育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並開展鄉村大舞台文藝演出,扶持農民業餘戲曲團隊,使使農民文化樂園真正成為農民羣眾文化休閒的好去處;長風鄉、龍獅橋鄉依託文化站、農家書屋開展留守兒童讀書、羣眾業餘休閒健身等活動。各街道、社區也紛紛開展各種形式的羣眾文體活動。營造了較好的惠民樂民文化氛圍,我區已連續多年文化民生工程考評在宜城板塊名列前茅。

 五、開展“四進四服務”,提升公共文化供給

2017年開始,迎江區目標“國內先進,全省領先”,爭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一馬當先,積極開展文化“四進四服務”活動,注重質量上提升、數量上增多、特色上扮靚、影響上擴大,堅持“服務中心、服務發展、服務重點、服務一線“,全區每年開展“送文化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活動約400場。共完成各類文化活動400場。

(一)全區大型文化活動有聲有色

注重開展特色文化活動,打造迎江文化品牌,區級舉辦大型活動有:2017年“築夢迎江”書畫攝影展、全民健身職工運動會、2018 春節聯歡晚會暨首屆“感動迎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以及剛剛舉行的“築夢迎江·不忘初心吾悦杯迎江區廣場舞大賽”等。

(二)基層特色文化品牌異彩紛呈

各鄉街都開展一批特色品牌活動,長風鄉的農民文化節暨廣場舞大賽、新洲鄉生態文化旅遊節、孝肅鄰里節、宜城民族團結大舞台、新河趣緣民俗文化節、濱江生態環保宣傳演出,以及人民的“社區情·中國夢”文藝舞台、錢牌社區的傳承歷史文化 建設書香錢牌”世界讀書日活動等,都各具特色,並堅持連年舉辦,提升品牌效應,寓教於樂、深入民心,豐富了羣眾文化生活,提升了羣眾文明素質。

此外,每年還開展民生工程,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採購整台黃梅戲16場、體育活動16場、電影放映192場、圖書近千冊送到鄉村。

六、文藝創作精品迭出,展現迎江新時代風采

近兩年來,迎江區積極開展文藝創作,精品不斷湧現。創作黃梅戲《棚改情緣》獲全市小戲小品展演一等獎,《情暖康熙河》獲得“安慶市黃梅戲原創網絡視聽節目評選”三等獎;今年創作完成以十九大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黃梅戲作品《情繫桃花村》並參加了我區生態環保社區巡演,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創作理念和貼近生活的精湛演繹獲得羣眾一致點贊,在剛剛結束的代表全省羣眾藝術最高水平的第十一屆皖江八市羣藝(小戲)大賽上,《情繫桃花村》榮獲金獎。以上三部作品以“情”相連,“情繫迎江,情暖迎江”,反映了我區濱江現代化城區建設成果和蓬勃向上,情繫民生的工作激情。

我區高度重視以藝術化形式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創作了黃梅戲藝術宣講作品《我們是宣講隊員》、《共圓中國夢·邁進新時代》分獲全市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藝術化宣講比賽第一名。

迎江區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九月

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工作報告3

為進一步完善湘潭高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轄區廣大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區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工作,以嚴格貫徹《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為重點加快推進更加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體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高度重視,認真學習《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充分認識《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出台的時機和重大意義,對照《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全面認識全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以《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宣傳和貫徹落實為抓手,強力推進全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區組宣部第一時間組織部內文化體育線相關工作人員認真學習《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同時將學習材料印發至各街道,要求街道文體負責同志、文化站站長、村社區文體專幹集體學習。

(二)夯實基礎,加強基層公共文體設施建設與管理

1.村社區文體健身設施全覆蓋。目前在轄區內18個村場社區全部配備室內室外體育健身設施,共619件。其中上級撥付器材491件,商業住宅小區自行配備128件。各健身點均有專人負責管理和維護,確保使用安全。制定出台了《湘潭高新區向社會力量購買健身設施管理服務實施辦法》,採取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健身器材的定期巡檢、日常管理、維修維護等事項外包給專業公司實施,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體育產品及服務的供給能力。

2.提質文化站和文化服務中心。去年以來,重點打造了吉安路、新電、新塘裏、新站、橋灣等5個社區文體廣場,強化基礎建設,濃厚文化氛圍。根據湘潭市2017年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要求,結合連心惠民工程關於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要求,重點打造雲和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經市文體廣新局認定,2個街道文化站均上等級,10個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部合格。轄區內的文化站和文化服務中心全部免費開放。

3.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公開公平。一直以來,對公共文化設施的選址、配備及建設情況充分徵求街道、村社區以及羣眾意見,均按流程在網上進行了區街村三級公示。今年我區申報的12處(吉安路社區、新塘里社區、華金社區、新站社區、新電社區、象形社區、法華村、月華村、雲和村、橋灣社區、農聯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設施的選點工作已完成。對安裝點進行了現場勘查,已經完成網上公示工作。

(三)創新形式,開展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

1.持續開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動。近三年共在轄區內各村、社區開展文化志願服務活動60餘次,送書下基層4.5萬餘冊,送電影下鄉進千場,開展社區文化節、文明大舞台等基層文藝活動40餘次,廣受羣眾稱讚。今年,聯合湘潭市藝術劇院有限公司在街道開展了“送戲曲進萬村,送書畫進萬家”2場,組織開展社區文化節5場,開展“倡導移風易俗,樹立良好風尚”文化惠民活動,活動發放了“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倡議書300餘份,有效促進了轄區鄉風文明建設的進一步開展。鼓勵羣眾自創文藝節目,推薦參加市區街文藝演出,充分調動人民羣眾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如去年,轄區羣眾文藝愛好者精心組織編排了説唱快板節目“黨風系民心”參加全市“好聲音講壇”微宣講大賽獲得優勝獎,並在社區文化節、文明大舞台等多種基層文化活動中展示,用朗朗上口的快板詞和清爽明快的節奏,潛移默化地向百姓傳遞黨的正能量,深受百姓喜愛。2017年11月8日,央視《朝聞天下》“聚焦十九大”欄目播出該節目片段。

2.積極開展全民文體比賽活動。今年,我區舉辦了首屆“健康湖南”全民運動會五個項目海選賽,包括廣場舞、登山、象棋、圍棋、乒乓球比賽。此次比賽,參與人數多,影響力大,極大地帶動了高新區廣大居民的健身熱情。舉辦了以“發展高新產業 聚力項目建設”為主題的“唱響高新”歌唱比賽,豐富了廣大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開展了“歡樂瀟湘·大美湘潭”羣眾美術、書法、攝影初賽活動,廣泛動員轄區羣眾積極參與創作,共收集書法作品42件,美術作品23件,攝影作品80件,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3.深化傳統節日文化活動。今年,結合春節、婦女節、清明、植樹節等節日,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 如雙馬街道的“踐行十九大,奔向新生活”迎新春羣眾文藝匯演、“關愛留守兒童、困難學生家庭”為主題的新春觀影活動、“巾幗心向黨,健康三八行”拓展活動、“綠色清明、文明祭祀活動”、植樹節之“攜手同心創森,共築美麗高新”活動、“快樂六一·愛在高新”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禁毒宣傳社區文化節活動等等,

4.充分用好農家書屋、綠色網吧。為在全區範圍內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氛圍,高新區組織街道幹部職工、各村社區羣眾,依託圖書電子閲覽室、綠色網吧、農家書屋積極開展“書香社區、全民閲讀”等主題活動,在全區營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如板塘街道開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型讀書活動,並廣泛徵集轄區羣眾的優秀讀書心得。雙馬街道開展讀書論壇系列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幹部職工切實感興趣的知識講座,以豐富全民閲讀活動的內涵。橋灣社區給轄區小朋友讀勵志書籍,鼓勵小朋友好好學習,鼓勵孩子們多看書,書本隨借隨還;西塘村開展了“我的書屋.我的夢”農村少年兒童閲讀實踐活動等等。我區有9個農家書屋,出版物涉及農業科技類、生活類、政經類、文化類、綜合類等多方面的圖書,採取了靈活多樣的開放時間,主要是通過閲讀、借閲的方式,也有針對性地對多個村民進行專業的技術指導。農家書屋活躍和豐富了農村文化知識生活,為廣大農民朋友的“精神樂園”和“致富加油站”。

(四)穩步推進,積極發展文化產業。

1.狠抓落實,穩推指標。2017年新增規上文化企業3家,全區共有規上文化企業14家,規上文化企業總產出27億元。其中工業企業7家、批零貿易業企業1家、服務業企業6家。

2.深度挖掘,項目引領。通過“港洽周”高新專場成功簽約文化創意項目“獅子來了”旅遊科技,依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其主營業務為以非洲、中東旅遊行程服務。並與湘潭大學旅遊學院共建互聯網+非洲旅遊項目研發中心,項目建設投資約1.5億元。引入由瀋陽新鬆機器人牽頭建設的湘潭機器人小鎮項目,創造性的將機器人產業、金融產業、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等功能有機結合,打造生態型職能智造特色小鎮。項目總投資120億元,已於2017年11月15日開工啟動一期建設。

3.搭建平台,聚集發展。與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合作建設力合長株潭創新中心,以蜂巢大樓為載體,打造眾創空間。集開放式創業辦公區、文化主題創客吧、項目路演和展示廳等功能於一體,還為企業提供技術、專家、政策諮詢方面的支持,為文創企業提供良好的氛圍和環境。目前已吸引影視製作、傳播傳媒、品牌設計、教育科技等20多家文化企業入駐。

(五)強化保障,加強基層文體隊伍建設

1.強化經費保障。高新區每年都將文體經費納入財政預算,2018年共預算55萬,包含文體活動、公共文化設施管理等方面。區級每年向街道文化站撥付運轉經費,街道相應配套經費。今年新增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運轉經費撥付。街道文化站2.5萬元/個,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5000元/個,2018年區級共撥付運轉經費14萬元。

2.強化隊伍建設。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指導各村、社區建立廣場舞隊、腰鼓隊、舞龍舞獅隊、健身氣功隊等業餘文化隊伍,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組織專業培訓,提升隊伍素質。如湘潭高新健身氣功隊參加湖南省第八屆全民健身節暨健身氣功站點聯賽,獲得了團體第六名(共71支隊伍),兩個單項分獲一等獎、二等獎。

二、存在問題

1.基層文藝人才匱乏。隨着文化生活方式的日益更新,基層羣眾對文化的需求不斷提高,文化事業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匹配、不協調的問題。其中,鄉村文藝人才隊伍缺乏是一個突出的問題,沒有文化方面專業人才,不能很好帶動農村文化發展。

2.部分設施利用率不高。街道目前的公共文化設施中,綠色網吧利用率不高,設備更新不及時,無法滿足青少年的上網需求。建議在配置基層文化設施時,要建立健全羣眾文化需求跟蹤反饋機制,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提供更多羣眾需求量大的優秀文化服務,讓羣眾真正喜歡並參與。

三、相關建議

1.增加投入力度。建議要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在大型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方面,市裏要統籌安排,合理建設公共設施。積極探索創新建設、管理的新路子,引入市場化、社會化的機制,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投入到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將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落細落實。

2.加強基層各類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一是扶持農村藝術隊。積極培養農民文化骨幹、民間藝人、鄉土藝術家,充分發揮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二是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對文化能人進行扶持,組織開展民間文藝工作評選表彰活動,總結經驗,表彰先進,鼓勵農村民間藝人、文化能人開展文化活動。同時,要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創作和活動經費,讓他們深入基層,創作出體現時代精神、反映羣眾生活、充滿鄉土風情的文藝作品。三是建立基層文化人才資源信息庫。將農村文化人才按照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分級,針對各自特點,開展不同內容的培訓。在培訓方式上,除知識講座、工作交流外,要注重觀摩培訓、網絡交流、外出參觀等培訓方式。定期組織省市級文藝教學專家隊伍到鄉鎮村社開展農村文化人才的培訓。到農村指導諸如鼓樂隊、舞蹈隊等農村文藝隊伍的活動開展,提升農村文化活動水平。

3.建立城市文化反哺農村文化機制。可以建立省市級文藝團體與鄉鎮街文化站結對幫扶工作,有效整合城市和鄉村文化資源,不斷提升文藝作品內涵,培養壯大鄉村文藝骨幹隊伍,輻射帶動全省鄉鎮街文化建設的良性發展。

4.創新文化服務方式。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應着眼於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探索推廣數字化傳播方式,要讓遠程移動數字文化服務普及到鄉村。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網、廣播電視網等,實施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社區等,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引導和鼓勵科技企業與社會力量開設數字體驗館,促進線上線下互動,讓更多羣眾零距離、無障礙地享受現代公共文化服務。

5.基層文化活動與文化傳承有效結合。應以農村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農村文化活動,在紅白喜事、結婚彩禮這些“關鍵小事”上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防止厚葬薄養、鋪張攀比、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的蔓延,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