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小論文【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02W

教學小論文【多篇】

教學小論文 篇一

在本期校本教研探索實踐中,我校教師以飽滿的熱忱和前所未有的創新精神,對待課程改革的新要求,尋求教學的新策略、新途徑、新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領悟知識,掌握技能,學會本領,使學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從實踐探索中我們感悟到:如何把握作文教研方向,切實培養學生作文能力,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一、明確國小生作文的性質。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生作文是“寫話”和“習作”的性質。這既符合國小作文教學的實際,又符合國小生學習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認識規律,國小生的作文實質是練習用筆來説話。在學生已經學會或基本學會了用口語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學會用筆來説話,實現口頭到筆頭的轉化,把寫變成了一種由內到外的自由傾吐,使學生對於寫話有興趣,樂於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毫無拘束地寫下來,從而形成一種寫作主體,寫自己的自得之見,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筆,寫自己的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這樣就從心底裏排除了“作文難”的障礙,減輕了學生心靈的壓力,有利於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益。

二、作文要強調與生活實際相溶恰。

新標準指出: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説真話吐真情,不説空話、假話,作文和生活是緊密聯繫的,作文要靠生活積累,作文是現實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麼我們的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做到教學生學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訓練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善於發現的本領。鼓勵學生勤動筆、多積累,學會了積累,學生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學生寫起來就有話可説,有真情可吐。單教會學生觀察還不夠,還必須打破封閉式的課堂教學為開放的活動教學,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要求。引導學生到野外散步、旅行,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誘導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對景、事、物、遣詞造句,讓學生把所見、所聞、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動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數地寫出來,這樣就能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

三、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激發表達願望。

新課標指出:習作指導要有利於學生開闊思路,自由表達,這是對習作指導的重大改進,是充分發揮學生在習作中主體性的重要舉措。自由表達應有兩層含義:一是讓學生自由選擇表達內容、寫真話、説實話、説心裏話,抒發真情實感。寫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習作言之有物。二是讓學生自由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讓學生無拘束地寫,我想寫什麼,想什麼寫,就寫什麼,想怎麼説就怎麼説,造成學生輕鬆和諧的良好氛圍。減輕學生對寫話習作的心理壓力。

在現實作文教學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卻不是這樣,而是教師給學生提供材料,提供範文,讓學生“照葫蘆畫瓢”寫葫蘆文。提供提綱,紮起框架,讓學生填“框架文”,像這樣指導學生作文,忽視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忽視了訓練過程,忽視了學生習作中的主體性,使學生陷於被動學習的局面。因此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是鸚鵡學舌、假話空話連篇,千篇一律,很難寫出內容具體、生動、説真話、吐真情,有創意的作文,這不僅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影響了學生的思想健康發展。

在當前課改的洪流中,要切實做好師資培訓工作,加大探研力度,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習作熱情,使學寫話,習作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自覺需要,切實培養、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教學小論文 篇二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這話不假,一提起三年級作文,作為剛接手三年級語文教學的我叫苦不迭。同學們覺得白紙一張,茫茫然無從下手。我通過近一年執教三年級語文,倒覺得白紙一張好比劃,要使同學不怕作文,不為作文頭疼,在作文教學中是有一些門道的。

一、培養同學習作興趣,這是寫作之根本。

孩子們經過國小兩年的學習,觀察,腦子裏積累了不少的材料、優美詞句。可是由於剛進入三年級,習作要求由一、二年級時問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適應,對作文感到頭疼,無所適從。因此作文教學時挖掘同學頭腦中的材料,對同學作文相當重要。在三年級的第一次作文教學時,我就規定了孩子們習作內容,全班同學都寫同一個內容和主題,我帶領着孩子們一段一段的寫作,最後把各部分連起來,就組成了第一次同學作文。通過這次作文後孩子們對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時也覺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覺得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逐漸改變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樣的作文,變為同學有獨特感受的作文。

二、積累寫作材料,是寫作之源。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文章源於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湧,筆下生花。否則心中縱有萬般思緒,筆下也難有片言隻語。修訂版《小語教學大綱》十分強調豐富同學的語言積累,並明確規定:國小階段同學背誦優秀詩文不少於150篇,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課外閲讀量比原來增加了1/3左右。這項規定,體現了近年來國小語文教學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徹底改變作文教學現狀的一把金鑰匙。我用科學的方法激勵,指導同學積累生活經驗,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積極參與生活實踐,切實體驗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寫作開啟鮮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學之前我都會讓孩子們去觀察體驗與這次作文相關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時我會親自給孩子們找材料。如第六冊第一單元作文就是寫花,可是在我們這裏那時很多話都沒開放,於是我通過網絡蒐集圖片介紹有關知識,讓孩子們對這些花有感性認識,這樣一來孩子就有材料可寫了。再如“動物小檔案”教學,我想讓孩子回家觀察家裏的動物羊、狗、雞、鴨之類,瞭解他們的外形和生活習性,以及自己和他的之間的故事。這樣一來作文就不難了。同學的頭腦當中只有了這些豐富的生活積累,才能寫出這樣情真意切的文章。同時,我讓同學開闢廣闊的課外閲讀天地。採取多種形式激勵同學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廣泛涉及各種題材,各種體裁的課外讀物,充分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習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

三、觀察、説話、思維、表達同步發展,這是寫作之法。

三年級同學年齡小,生活閲歷少,加上平時沒有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或是觀察不得法,在寫作中普遍存在“無話可説”的現象。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選擇同學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給觀察方法,我先讓同學觀察靜物為主,注意觀察順序和觀察重點,培養同學的想象力。如文具盒、枱燈、教室、自己的房間等。接着,擴大觀察範圍,從室內到室外,由靜到動,從顏色、形狀、大小到發展變化,從看、聽、想等方面寫動態片斷。如指導寫“我們學校的花壇真美”片斷,我讓同學利用課餘時間觀察,並要求按一定的順序,如有個同學這樣寫:“這個花壇座落在一年級教學樓的前面,一條馬賽克鋪成的小路直通一年級教室,把花壇分成大小不等的兩邊。春天,萬物復甦,小草兒探出了嫩黃的腦袋,圓球型的小榕樹伸展着腰枝,假檳榔露出春的笑臉,好像在和教室比高低。花草們有的圍成圓形,有的圍成稜形,有的手拉着手頭挨着頭,在竊竊私語。只要你細細一瞧,還有蝴蝶和蜻蜓在翩翩起舞呢!”同學觀察清楚了,就得讓同學觀察到的東西説出來,這常常是容易被忽視的環節。葉聖陶先生認為:“作文是寫話,把要説的寫下來就是文章。”因此,把觀察到的事情説出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我經常讓同學把觀察到的按要求説一、二段話,同桌互説互評或通過口頭作文比賽,賽後評議。同學説的,其實也是形象畫面的觀察在頭腦中建立之後如何用語言文字表述的問題,這就是同學的思維。同學的思維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過來解決同學觀察時因受時間、地點、角度的限制而產生的困難,可應用思維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過程,豐富寫作內容,使表達更完整。

四、教師下水作文,是同學習作之藍本。

三年級的同學剛接觸寫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沒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們學習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時,我都會寫或選擇相關文章,讓孩子們學習,找出那裏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並要求孩子學習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之中,畢竟是三年級初始作文,孩子的創新根本沒有,能夠仿寫,並達到一定的要求就相當不錯了。

五、看準作文類型,在選擇題材上注意寫具體,這是寫作之巧。

雖然三年級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種類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導上很注意從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想象文等五種形態入手,抓住它們最普遍的規律進行歸類指導,在選題上注意專一性訓練。如我讓同學用總述句寫一段話或一件事,先總後分,讓同學圍繞一箇中心把事情寫具體。又如,用總結句“媽媽真是個勤勞善良的人”在一段話或一篇文章的最後一句,讓同學根據總結句從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條理地抒發自己的感受。在關心與被關心,愛與被愛中找到媽媽的可親之處。想象是同學創新的靈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極有潛力的作文流派。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這類作文的指導。如編寫童話故事,展開想象續寫結尾等。我抓住少年兒童喜歡幻想的特點,引導他們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從生活實際中捕捉材料,運用誇張、擬人手法來編寫童話,同時,也可以幫助同學分辨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讓他們在童話中受到教育。

總之,三年級的作文還剛剛是個起步,有時確實是使人感到無頭無序,無從下手,但只要我們當老師的多一份心,講究一下方法,相信會給同學帶來一片芳草地。

教學小論文 篇三

一、拓展寫的思路

和所有從事三年級語文教學的老師一樣,剛剛接觸到作文,我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不知從何着手。經過一番培訓,我發現新課程特別重視學生“勤練筆”,把寫作與閲讀教學、綜合性活動,以及生活結合起來,所以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我總是細緻地做好備課工作,備教材,備學生,特別是一個單元之間的聯繫,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以拓展寫的思路。

在第三單元語文天地的筆下生花部分,習作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根據教材擬的題目寫,二是圍繞“初顯身手”的內容展開。其中有一條特別引人注目:學困生可記錄“暢所欲言”的內容,學習語言表達。這充分顯示了新課程的人性化、個性化設計。在這一單元的習作要求裏,還是堅持同樣的原則性:儘可能開拓思路,使學生願意寫,有得寫。習作與閲讀結合,與生活結合,與活動結合。二是具有選擇性,所以在我教完《國徵》這一課之後,就着重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做什麼事能為國徵增添光彩?先讓學生思考,然後進行全班交流,最後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在有感而發的基礎上,結合旁邊的吐白,指導學生進行落筆。

二、我手寫我口

國小教材裏有許多優美的課文,不僅詞句優美,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強的思想教育力,這不僅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文字美,更讓學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我手寫我口”,強調的是學生的有感而發;應該説,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在於教師的勢時引導。在教授第一單元的《愛什麼顏色》之時,我通過讀、感受、聯想激發學生的情感,再引入課後習題二:你愛什麼顏色?由於學生的情緒已經到了一個高潮,所以這個時候,他們也渴望自己像個小詩人一樣,能寫出優美的詩句。我抓住時機,先引導學生説,再讓學生寫,然後朗誦自己的作品,讓學生進行評價,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從而在開始之初就激起了他們的創作慾望,打下良好開端。

《七色花》是一篇童話故事,學生深深地陶醉於這美好的童話故事,多麼希望自己也能有一朵七色花呀!在我拋出了“假如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會用來做什麼?”這個問題之後,課堂上頓時像開了鍋一樣,學生饒有興趣地與同學們交流了起來。看到他們交流得差不多了了,我讓他們寫下了名為《如果我有一朵七色花》的作文,同時強調要用七色花來做有意義的事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練習落筆

有的學生會説,説得活靈活現,但是讓他寫的時候,卻不知道要怎麼樣寫出來。新教材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在教材編排上也突出了這個特色,在相關的語文天地中穿插了對作文落筆的指導。在第四單元的筆下生花部分,我們可以發現有三個小朋友的吐白,這就是關於如何開頭的提示。

第一個小朋友説“看看課文是怎麼樣開頭的。”提示學生要從閲讀中學習寫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有特別引導學生比較各種課文的開頭方法。《你一定會聽見的》就採用了反問的形式,《葡萄溝》開門見山……我例舉了幾種開頭方法,然後學生自己看書討論,進行總結。

第二個小朋友説:“我模仿《葡萄溝》的開頭寫。”在上面的講述整理之後,我鼓勵學生大膽地運用從課文中學過的東西。其實我從來都不反對學生模仿課文;在學生對作文還不是瞭解的情況之下,這樣子反而讓他們心中有底,更何況隨着年級的增長,他們也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所以在開始模仿之初,教師不要操之過急,循序漸進,讓學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儘可能地鼓勵學生模仿,模仿出自己的特色。

第三個小朋友説:“我覺得怎麼開頭都可以。”寫無定法,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當學生能寫出與眾不同的開頭時,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落筆,寫出自己的特色,形成個人風格。

這樣的編排在文中隨處可見,只要教師善加應用,就可以發現一番新天地。

關於作文教學,每個老師都有每個老師的方法,這也僅是個人的一點心得。教學之路,漫長而上下求索。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必然不斷地加以精進,確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使學生不再望文生畏,真正“我手寫我口”。

教學小論文 篇四

一、抓住習作優點,評語激勵評價

作文評語要抓住閃光點,放大點評,多用賞識眼光去看學生習作。這在教學中必不可少。習作後的信息反饋,能讓學生及時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學習情況後,可以進一步產生努力學習,改正不足的願望。評語的描述是一種積極的強化,教師給學生一些激勵性的書面語言,能像催化劑一樣,促其成而不促其敗。教師寫評語時要注意:不印象主意、不情緒化、不只挑毛病、要看其進步與否、要講好話。教師多幫學生寫幾句表揚的話,多幫孩子找回自信,效果是不會低估的。除了綜合性的習作評語之外,教師要多采用眉批,一條波浪線,一個詞語,一個感歎號,都能更好激發學生的習作熱情。評定的級別也可以用激勵性短語來體現。

二、同桌互評習作,動態評價方式

現代教育評價理論強調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互動,關注如何使評價對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而不是結果本身。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評價的主人。學生自評是對自我發展的一種內在性評價,目的在於形成學生的自學能力、參與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可以説,自我評價是一種最常見、最重要的評價手段,它可以實現自比和自控,可以激發自尊和自信。作文是培養學生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是培養學生“以我手寫我口,以我口寫我心”的情感訓練。學生對自己的情感態度如何,習作的材料從哪裏來,習作的行為怎樣,惟獨自己最清楚。要使評價趨於公平合理,評價的內容可以多元化,評價主體可以互動化,評價方式可以動態化,可以由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老師評和家長評相結合。

三、體現個體差異,促進個性發展

評價要尊重學生,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構建個體的發展。評價要尊重和體現個體差異,激發個體的主體精神,以促使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價值,促進他們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1、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習作評價也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你認為你的命題很新穎,或事例很有説服力,或行文十分流暢,或讀者意識很強,或修辭很有新意,可以説出來讓大家分享,由你自己來定個標準,然後由大家來評説。

2、嚴格要求自我

傳統的習作評價標準過於強調“全員參照”,往往以班級的尖子生為參照標準,嚴重挫傷了絕大多數學生習作的積極性,不利於全體學生的發展。因此,在作文評價的標準上,要軟化“班級參照”,強化“自我參照”,給自己定個標準,以個體的實現基礎和條件為依據,確立適應個體發展需要的內差性評價標準。

3、思維要標新立異

“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習作要鼓勵學生在思維的形式上由“求同”趨於“發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視點,不同層面去思考同一個問題,使學生生命深處的創新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其次,要啟發聯想,放飛想象,培養思維的變通性。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換角度”思考,運用“批判性”思考,讓學生充分展示個性,培養他們思維的獨特性。習作評價要激發創新動機,鼓勵和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

四、重視材料準備,多元習作評價

經過習作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深刻地領悟到了習作教學的多元性,較一年前對習作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把握要深刻的多,要廣闊的多,要深厚的多,習作課堂教學評價是一個多元的系統。在習作準備上,要重視寫作材料的充分準備,讓學生有話説,有感發,有情抒。

在習作內容上,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走進學生五彩繽紛的生活,讓學生説真話抒真情。在習作知識上,要淡化寫作技法,深入淺出打寫作比方,興趣盎然講寫作故事。在習作態度上,要學生説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不寫空洞無味的口號套話,少用成人的語言。在習作創新上,要鼓勵學生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大膽地想象,自由地聯想。在習作講評上,要少找不足多看優點,用放大鏡找出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習作的修改上,要樹立精講評細修改的意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生是有獨特個性的鮮活生命,我們教師要引領學生構建生活習作教學的大課堂,讓學生參與生活、體驗生活、表達生活,彰顯個性。我們教師要運用多元的評價方式,全過程地關注學生的習作,多元化地評價學生的習作,全方位地關注學生習作的情感和態度。在多元的評價中,我們才能真正克服習作教學中的諸多問題,學生才能寫出有靈性、有個性、有真彩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