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語文教學課改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64K

國中語文教學課改論文【通用多篇】

國中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一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儘管主要任務是要頑強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是課改是一項綜合性改革。因此,在語文學科實施新課標,進行課改中,不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具體操作層面上都發生巨大轉變。大致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服務意識。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變一言堂為羣言堂,不少時候會把教師請下講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與此同時,還要接受學生對教師服務質量的評判這種角色意識和授課方式的轉變是實施新課標的基礎。

二、圍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

堅持實踐性教學原則,着重培養學生8種習慣:

1、默讀和“速讀”習慣;

2、點批註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3、置疑和發問習慣;

4、使用工具書和看書下注釋的習慣;

5、按照先指明X頁X段X行再回答問題的習慣;

6、分析字結構記憶生字的習慣;

7、寫完作文先讀一遍和修改文章的習慣;

8、集體討論的習慣。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閲讀、探索、思考、質疑等過程。

三、走出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堅持多元化教學形式。

“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將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外出參觀、考察、實地測量、現場製作模擬面試、辯論會、排練節目、座談會、賽詩會和”上網”蒐集有關資料等都將成為語文教學的形式。

四、教師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談創作過程和站在讀者角度談學習過程和學習體會,給學生以示範。

新課標要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説出自己的體驗這將使教師再不能以學生大腦為容器一味地灌輸知識,一味地把學生的認識和體驗歸攏到教學參考書的答案上,甚至強迫學生背答案;而應該以教師自己學習的過程為示範,使學生通過一次次模仿形成學習能力。

五、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場提出的問題轉變。

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現場發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講讀和閲讀教學以課文為單位和與教學單元”為單位相結合。新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間有較明顯的內在聯繫,可按照教學單元組織學生進求“同與求異”的合作、探究式學習。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第一決不能削弱基礎知識教學、否定接受學習。第二不論是對教師和是學生的要求都更高了。作為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生時代是班裏學習比較優秀的學生,面對“就近入學”的羣體,不少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教師從未體驗和感受到的,“沒有相同的經歷,不可能有相近的感受,更很難有相互的理解”。因此教師在實施新課標過程中一定要更加深地研究學生,必須站到學生的立場設計、實施教學工作。否則,欲速則不達。

國中語文複習課論文 篇二

所謂多維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維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中教師多角度、多系統地激勵、開拓學生思維,着重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判斷和遷移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採用多維教學法,可以突破定向、單向思維式,使學生思維的角度靈活多變,思維的效度深刻鞏固。為現代化思維方式的發展創造極好條件。採用多維教學法,可以突破學生機械接受的思維模式而形成一種積極主動、具有獨創精神的創造性思維模式。

因為它一反傳統知識傳授的注入式、平面式,而改為啟發式、主體式,思維完全置於開放有序的系列之中。

採用多維教學法教師應做到:

一、善於保護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保護學生顯露出來的創造意識,做到善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驅使學生認真觀察周圍世界,注意學生的新鮮直接感受,即靈感爆發式的領悟和理解,積極肯定學生不拘一格的創新見解,讓他們燃燒起創造思維的熊熊烈焰。

二、善於生疑激趣,組織爭辨。在組織爭辨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有分歧問題的爭辨,要引而不發。引,是為了打開思路;不發,是不過早地下結論。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有利於思維的深化周密,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對帶有推測性問題的爭辨,應引導學生抓住實質。

3、對反常性問題的爭辨,要引導求“常”。

4、對疑竇較深的問題,要適當暗示。暗示的目的是啟發學生去進行創造性思維。暗示的方法有多種:①“邊緣”暗示。即圍繞疑難問題,教師提出一些有關的“邊緣”問題作設問啟發,逐步導入並接近問題的核心。②“原型”觸發。即拎出一般人頭腦裏常有的原始想法,再把它推到眼下新問題、新現象的特定場合下加以審視,就容易發現思原型維的缺漏的荒繆。③設疑暗示。即教師有意識地設疑問難,打開通的真理的閘門。

三、善於抓住時機,點撥指導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應善於抓裝憤”、“悱”之時,巧妙點撥,使學生思路豁然開朗,頓開茅塞。常見的點撥有:

1、直觀性點撥。即教師提供與學生思考的問題在某點上有近似或間接聯繫的直觀演示,促使學生思維暢通。

2、情境性點撥。即教師利用一切條件,為學生創造出一種有新感的境界,讓學生張開智慧的雙翅,去探求解決問題。

3、聯想式點撥。即從學生已知的問題,引導他們向縱深發展,連續考慮,由此及彼,探本求源。就象牛頓因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弗來明從葡萄菌突然死亡而發明青黴素那樣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4、遷移式點撥。這是啟發學生從已知問題去思考與之相關的新問題的一種方式,卻所謂“舉一隅而以三隅反”,經常引導學生求同或求異。

5、誦讀式點撥。即在朗讀中對學生指導,以此增強記憶,培養思維能力。

國中語文教學論文 篇三

對於“逆境”話題,我們的學生耳熟能詳,但是要寫出感動點,選擇材料和選擇恰當的切入點就成了行文的關鍵。

首先,選擇材料一定要新穎。別具一格,另闢蹊徑,讓人耳目一新,這樣的材料才能夠實現最大的衝擊力。

其次,就是在立意上的創新。在逆境中成長,這是最基本的立意,但是,如何來體現這個主題,如何把這個主題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揭示出來,這是本文的'關鍵。

像《醜小鴨》、《送東陽馬生序》等課文就是“逆境”話題的題材。如:我們可以巧用《醜小鴨》中的實例,發揮想象,合理構思。醜小鴨對生活不斷的追求和渴望,不斷的努力和追求。醜小鴨正是因為勇於面對挫折和逆境,最終變成了一隻令人羨慕的美麗的白天鵝……但是建議指導學生最好寫成記敍文。因為記敍文最容易寫,也最容易出彩,最容易成功。只要能選定一個恰當的切入點,寫清楚發生的故事以及主人公在故事中是如何勇敢的面對逆境,做到行文峯迴路轉、跌宕起伏,尤其是在最後如果能畫龍點睛寫主人公走出了逆境,這就是一篇非常優美的記敍文。

新課改下如何進行合作學習論文 篇四

新課改下如何進行合作學習論文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理念下能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新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法之一。它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五步教學法”。在課堂教學改革大潮的推動下,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已進行了好幾年。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呢?在推行新課程改革的這幾年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如何讓學生合作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得以運用

1、建立合作學習小組與教師的作用。

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應體現“生生互動”的精神,那麼每個小組成員在性格、性別、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上存在着差異,這就要求教師應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合理的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每個組儘量均衡(優等生2人,中等生4人,學困生2人),每隔一段時間,小組要重新調整。儘可能處於同一個水平,具有同樣的競爭力。我將全班分成6組(每組8人),每個組內設立組長,記錄員等各一名,組內每位組員都是發言人,每位組員明確各自職責,保證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採取組長負責制,記錄員負責記錄每節課本組的意見和組員的學習情況,記錄每節課每位組員的表現及發言情況。在每週五下午週會時,由各組組長彙報小組合作學習時表現好的組員,班長彙總每週的優秀小組(前兩名),學校每週出光榮榜進行表揚,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合作學習小組的基礎與教師的點撥

在合作學習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動是以教師的啟動為基礎。教師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容易達到的教學目標,然後向學生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由學生個人自學,自己去發現問題合作學習小組研究問題,探尋知識,為小組討論做好準備。

3、合作學習小組的討論與教師的監控

在預習新知識之後,開展小組討論,討論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然後由各組成員彙報自己的預習情況,小組長把組員在合作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總結後讓其他組員一起思考、討論;最後各小組長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以便在組際交流時解決這些問題。在學生合作學習討論時,教師對小組學習討論的內容要有明確要求,並進行方法的指導,防止學生不知道怎樣討論,藉機閒聊、幹別的事情,完不成學習任務。

4、合作學習小組的交流與教師的角色

在合作學習小組交流中,教師的主要角色是一步步的引導學生達到活動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及時更換自己的角色,(導演、聽眾、演員)以適應學習小組的變化。 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後,要進行交流,也是全班同學一起交流,教師先讓討論的比較成熟的小組代表發言,彙報本組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組作出補充、質疑和評價,再由各組提出本組的疑難問題,組與組之間進行討論、解答。經過激烈的討論後,學生對課本的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好引導,讓學生的討論始終圍繞本課時的目標,突出關鍵問題、重點、難點,師生共同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並形成一致意見。這樣,不僅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大膽地、盡情地交換各自的看法,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判斷、推理等多種思維能力;而且也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語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學習潛能和創造力得到了發揮;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為中心、膽怯等不良心理品質。

5、合作學習小組練習與教師的評價

課內反饋檢測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必要環節,也是檢測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師及時用預先在學案上設計好的練習題,從習題的難易層次,從不同側面讓學生練習測試,在學生自練的基礎上再板書出自己的答案,生生互評、互議、互批、互改,對其中出現的代表性問題不急於講解,而是採取全班講解的形式,通過生生互講,師生互講等手段來解決。

二、合作學習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1、追求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合作學習的主陣地是課堂,突出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組交流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究知識,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數學課堂中從基礎知識學習和基礎練習等方面加強和充實了各種類型的訓練。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注意知識的遷移,提高解題能力、在學會使用某個知識點後,可以練習一些拓展、變式題。通過這些練習題,可以對所學的知識及時理解,使認識範圍更廣,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2、加強團結互動,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

由於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強調了小組討論和組組交流,評價學生行為時,不只是依據個體的進步程度,而是注重一組整體進步,每個小組獲得的成功都依賴於小組中各位組員的共同努力,由此在學生中要形成互助、互勉、互愛、互尊的良好人際氛圍,這也助於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在知識、態度、情感等方面進行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學習質量。

國中語文複習課論文 篇五

如何上好複習課,使學生既儲備了知識去“應試”,又能提高其他應運能力,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化,這是每位教師都需面對的一個課題。語文複習課當然也不列外。如何進行語文階段性複習以促進學生知識的鞏固和昇華,以利於學生在階段性考試會考出好成績呢?就國中語文教學來説,我們認為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教師精心備好每一節綜合複習課是前提

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説過,所謂控制就是“根據過去操作情況去調整未來的行為”。控制論的核心是反饋原理,“任何系統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控制”。根據反饋原理,要實現複習過程的最優化,就必須對複習信息實現目標控制、結構控制和質量控制,即定向、定序、定質。

教師備課這一環節就是一種定向控制。所謂定向控制,就是指每一階段的教學都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授課前先設計好教學目標。在45分鐘內完成這三維目標,要以知識目標為中心,並要在此基礎上完成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目標宜少而精,因為在45分鐘既掌握知識,又形成能力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絕不是簡單機械的知識再現,而是要利用這一節課真正實現掌握重點知識,形成能力的這一目標。我們認為,階段性考試前每一單元只需要一節課複習就夠了,而不是用時間去磨練,去夯實。例如複習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可設計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字詞目標,可篩選第一單元中重點掌握的字詞,投影出示,讓學生有目標、有重點地進行識記。(2)仿句。

情感目標:對《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生命》、《生命的意義》、《童趣》的主旨把握,要求用完整的話回答每篇文章的主旨,並出示主旨樣板,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印象。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這過程中要注重提高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能力目標:(1)學會感情投入與作品產生共鳴,自覺提高思想素質。(2)語言表達,學會仿句。

這種三維目標設計的課,我們稱之為綜合複習課,考試前有幾單元的範圍就要有幾節這樣的複習課。將仿句練習作為課本文字遷移,運用到生活中的一項必備練習,貫穿在每一節綜合複習課之中。

二、教師巧妙導演好每一節綜合複習課是關鍵

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在“開拍”之前,導演的工作是設計好一堂課的整個流程。在設計好教學目標後,安排好前後過程,可稱之為定序控制。所謂定序控制,就是指對進入流動過程的信息在程序上進行科學組合,它是優化學生思維流程的重要手段。一節課的綜合複習按先後可以從下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不惜時,打好字詞基礎,減輕學生課下複習負擔。綜合複習課的三維目標以知識目標為中心,知識目標的時間要充足,知識內容要豐富。例如:字詞複習,要預先出示要掌握的字詞。這一階段,不需要情感教育,只培養學生靜靜地去默唸、靜記的學習品質。這一階段設計20-2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但不急於測試,課下讓學生再寫兩遍,下節課利用5分鐘時間小測。這樣可以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字詞,最可貴的是讓學困生跟上了複習的步伐。

第二階段:陳述一單元課文的內容、主旨,適時進行情感教育。這一階段的時間不宜過長,5分鐘左右即可。因為學生的注意力經過了25分鐘左右的識記過程已有些疲倦。而這一階段的開展可使學生精神振奮。教師提出要求後,讓學生靜思2分鐘,然後才去搶答或以抽籤的形式,讓學生陳述課文內容及思想主旨,回答完畢後,教師要及時出示語言樣板給學生補充、示範。根據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傳輸的要求,教師都要給學生以思想上的啟迪和收穫。我們的看法是,不需要教學生怎樣概括,只要多給他們形象化的語言,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模仿,久而久之就會水到渠成。

第三階段:仿句聯繫常抓不懈,提高學生思維及表達能力。仿句在語文教學中屬於語言運用題,它不僅可鍛鍊思維能力,而且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體現了語言的工具性能。安排在第三階段,時間為15分鐘左右,可設計兩個仿句,鍛鍊學生迅速組織語言的能力。仿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常抓不懈,每一節綜合複習課都應留15分鐘左右的複習時間做這樣的練習。

三、上好三個專題複習課,讓學生信息倍增

階段性複習過程中,要使學生成績提高,還要安排三個專題複習課,可稱之為定質控制,所謂定質控制,指在鞏固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增加深度,提高複習質量。

1.病句修改課。預先選取不同類型的病句,逐一歸類,製成投影卡片或多媒體課件,以便節省時間,更直觀地讓學生認識病因。然後,留更多的時間進行聯繫修改。

2.閲讀理解課。儘量選一篇完整文章進行閲讀訓練,保證學習閲讀時間,在45分鐘內完成閲讀、討論、回答、質疑、解決問題等全過程,並教給學生解決方法。

3.作文課。複習時講評不宜太多,讓學生課上閲讀報紙、雜誌、作文書等優秀文章,感受語言魅力,情感的表現及作文的形式等,可彌補學生課下一味做作業,沒有時間閲讀的缺陷。

四、學生學會複習是目的

對學生來説,複習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老師教學內容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學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少給學生灌輸一些死知識,多教學生一些方法,多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上好一節複習課,無疑就是交給學生一把開箱的鑰匙,交給他們一點複習的方法。按照綜合複習課的模式,教師帶領學生複習兩個單元,學生就會自動把握下一個單元將要做什麼,怎樣做,解決什麼問題,學生學會複習是目的。

國中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六

我省明年即將全面推開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本學期教研組多次組織學習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引發了自己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由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進行學習而導致課堂教學進度放慢,但是,我認為表面上看上去進度慢了,教學任務似乎沒有很好地按時完成,但從學生的學習的實際效果來看,這種“慢”還是有效果的。除了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之外,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愛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強。以前那種老師只顧講解,不管學生有沒有自己的體會和感悟,有沒有學習的興趣和進取心,教學進度雖然掌握得很好,但教學的實際效果是可以想見的。

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由過去那種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的時間和進度確實不像由老師“滿堂灌”那麼好控制,因為學生的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是動態多變的。但畢竟課堂教學是應該有一個時間觀念和安排的。過去那種完全由老師牽着學生走的教學方式在許多教師的頭腦裏還是比較根深蒂固的。所以,一當學生放開了思維,而又沒有很好地控制好時間,教學進度較為緩慢的時候,這種“積習”就不免抬起頭來。老師並不是不能“講”,關鍵是要講得精彩,講得恰是時候。那種以犧牲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代價的“講”是不合乎新課改精神的。

現在有很多教師還是經常採取老師先設計好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分小組去討論這種方法。雖然這樣可以使得學生直奔教材的重難點而去,既解決了主要問題,又節省了許多時間。我認為老用這種方法用新課標的精神去衡量有些不妥。人們常説:能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還重要。如果長期都是老師先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去展開討論,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一種惰性和依賴性,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就得不到培養。老師在備課時可以從課文本身和學生的理解出發設計好若干問題。但不要急於在學生整體感知教材之前就把問題塞給學生,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是被剝奪了。老師所設計的問題的提出要等到學生充分感知教材並有了心得體會之後才提出來,而且最好是等學生自己先提出問題,如果有必要的話再進行討論以解決問題,然後老師再根據學生提問情況把學生沒有提到的問題而教師認為是比較重要的再向學生提出。如果學生已經提到的問題就沒有必要再重複了。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精神和能力,又可以解決老師認為比較重要的問題。

現在“語文新課標”十分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現在凡是進行語文課改的課堂教學學生熱烈討論的場面比比皆是。課堂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和合作研究的習慣。在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之後,課堂上每每閃現出富有精彩見地的思想火花。我以為,課堂上主要時間應該要留給學生自主閲讀思考,當學生有問題而自己不能解決的時候,再讓學生討論解決,老師也應是參與討論與解決問題成員之一。只有在學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後再進行的討論才是有效果的。而且,進行討論老師還要注意對時間和內容進行合理恰當的安排和調控。因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再者,毫無邊際的課堂討論是沒有休止,也是很難有結果的。當然,通過大家的討論,能得出一個相對較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什麼問題都要有個結果,存疑也可以,過程有時比結果更重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是對以前那種課堂教學只唯老師(《教參》)的理解為上,不考慮學生自己的領會如何的做法的反動。尊重學生自己獨特體驗,讓學生髮表自己的不同見解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肯定和強化學生有時並不那麼正確的“獨特體驗”和看法,而是要讓學生對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領悟,養成自己獨立思考並能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提出自己看法和見解的習慣。因為每一個人的生活閲歷和認知水平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學生,我們不能苛求他們的見解要如何高明和正確。更何況對於中國語言的理解見仁見智的情況是經常有的,就正如人們常説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賈寶玉”。新課標就提到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閲讀的評價。”所以,當學生的見解未必盡然甚至謬誤的時候,我們還是首先要保護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權利和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或老師自己平等地(不是居高臨下)發表自己的看法並説明他們見解不夠合理的理由。這樣做,是允許的也是必須的。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該讓學生多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多接觸語文材料”就是要學生自己去多讀書,多背書。讀多了背多了語感就有了,書面語言的譴詞造句,謀篇佈局的規律也就逐漸熟悉和掌握了。寫出的文字就能像韓愈説的那樣“文從字順各識職”了。現在許多老先生,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在內,他們一談起自己具有紮實的文字功底,無不回想起當年孩提時代讀書背書的經歷來。總之,要使得學生像會説那樣會寫,就要讓他們多讀書,多背書,多寫作。這就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和正道。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要綜合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考試只是評價方式之一。”按照新課標精神,既要符合新課標課標精神,又要切實可行。下面我談談幾種具體的做法。

一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

目的是為了全面考查學生的能力。筆試主要考查學生在閲讀和方面的能力。閲讀和寫作採取開卷的做法,試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能力的遷移。口試主要考查學生的朗讀、背誦和口語表達、交際能力。

二結合:自評與互評相結合,讓學生對自己的語文能力情況

(包括課內外聽説讀寫等方面)作一個基本評價,等第分“A、B、C、D”四級。互評是讓學生做“考官”,通過公佈條件、自報申請、考查通過等程序確定“考官”人選和資格。然後授予他們以職權,對學生的背誦、朗讀及口語表達等進行“考試”。內容採取臨時抽籤辦法確定。

三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

我們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語文過程的評價。對於學生的平時的課外閲讀、綜合性學習等語文實踐活動情況,要記載下來,作為同學的學習情況的記錄。這些記錄在期末評價當中要在學生的成績報告單上由具體描述。

四結合:描述和成績相結合。

以前學生學習的結果只是單一的考試成績,現在,我們要把學生平時的學習語文的情感、態度和過程等情況作出描述,同考試成績一道,記入學生的學習情況檔案。

五結合:學校與家長相結合。家長對孩子在家的學習和表現應該是有所瞭解的。讓家長參與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也是一個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