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研究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4W

國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研究論文(多篇)

國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研究論文 篇一

國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研究論文

摘要: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的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形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變成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合作與交流,以人為本的理念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依據。在數學教學中,必須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拉近師生之間的關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交流,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關鍵詞:國中數學;新課程改革;更新觀念;教學方法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由原來被動接受知識講解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全新的教學理念為依據,數學教材也進行了適當的改編,使其更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人人都能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教師必須勇敢地迎接這個嚴峻的挑戰,根據自己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認識,努力踐行新課程改革,下面我談自己的幾點拙見。

一、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認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

在長期的國中數學教學實踐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都受到了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在教學過程中過分重視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數學技能的訓練,但是對於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精神、對於數學學習的基本態度和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往往會被忽視,而實際上這些數學能力的培養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基本要求。傳統的數學教學內容往往是枯燥無味的,課程教學結構單一,學生的學習環境相對封閉。即使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可是培養出來的也是一些高分低能、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教師教育觀念的落後,直接導致了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與時代發展需求之間的不相符,難以適應社會發展就違背了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我們對於事物的不同看法,直接決定了我們對於同一事物的不同態度。如果教師對於新課程改革缺乏足夠的信心,不注重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不願意探索和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那麼新課程改革就只能是一句空話,費勁不小收效卻不理想。因此,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中數學教師,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努力將這些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滲透到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時刻謹記新課程改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充分信任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索。在佈置相關練習和課後作業時,教師要避免不必要的提示,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以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未來社會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人才。

二、教師要明確自己的主導地位

新課程改革對我們的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教師必須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對傳統教學進行重新的審視,不斷改進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在整個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好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定位,由原來傳統教學中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靈活多變地運用各種創新的教學方法來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社會發展到當今時代,原來那種單向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已經過於落後,除了課堂教學,學生還可以從很多渠道來獲取知識與信息,甚至有些學生比教師知道得還多,教師不再是絕對的權威,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也不再是單純的教與學的關係,教師的角色變得多元化了。在現代教育中,教師仍然還是知識與文化的傳播者,但是教師不能再以權威者的身份面對自己的學生,一味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並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要通過精心設計各種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進行自覺主動地探究與學習,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學習過程的指導者等等,教師要在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

三、讓學生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會合作交流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也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特點。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形式就是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能夠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自主合作與交流獲得數學知識。傳統數學教學中,學生始終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得不到體現,學生也明顯缺乏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識。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數學課堂呈現出一派勃勃的生機。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解除自己的困惑,達成學習目標。在自主探索、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在合作交流、分享收穫中學會傾聽、質疑、討論直至解決問題時的豁然開朗。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就是學生的認知完善提高的過程,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中學會了交往、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參與、學會了尊重和理解。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組織學生就課堂所學進行合作交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熱情,讓學生能夠主動探究、樂於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和諧、平等、寬鬆的教學氛圍中大膽發言,勇於展現自我,體會到更多成功的樂趣。同時,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以更好的自己面對未來的每一次挑戰。總之,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是每一個時代的教師都要面對的一項嚴峻挑戰。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國中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認真學習、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為國中數學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成燕舞。正確認識新課改,推進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J].語數外學習(國中版中旬刊),(11):9.

[2]楊豔。有效教學精於“思”———淺議國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素養的培養[J].文理導航(中旬),(11):29.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中作文教學創新研究論文 篇二

為了提高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水平,近年來,我國教育主管部門正積極推進素質化教育的教育目標。素質教育能有效彌補傳統的應試教育弊端,對學生的個性展現和個人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中作文的教學是具有一定的教學規律的。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積極探索和創新作文教學方式,通過科學運用國中作文的教學新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國中作文的教學質量。

一、實施國中作文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中學生的國中作文的水平不夠理想,存在國中作文教學效果不顯著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學國中階段的作文教學之所以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學生正處於青少年時期,由於年齡較小以及生活半徑的限制,他們的人生經驗和社會閲歷普遍不足。體現就他們寫出來的作文上,就難免缺乏真情實感的流露和難以打動人心的描寫了。二是學生普遍沒有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良好閲讀習慣,閲讀量的不足使得學生的素材積累少,以至於在寫作時缺乏好的素材和多元的表達方式。三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制約,學生難以展現其創造力和個性。學生在寫作文時生怕過於獨特、大膽、天馬行空的表達難以獲得評分老師的青睞,導致作文的分數起伏較大。那麼為了考試取得高分,他們就會傾向於參考高分的優秀作文,作文中充滿着套話和空話,最後使得作文雖然結構清晰,卻失去了創造性、獨特性以及打動人心的情感流露。

因此,針對國中作文教學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教育工作者十分有必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國中作文的教學進行創新,提高我國中學生的作文水平。

二、實施國中作文教學創新的具體措施

(一)尊重學生個性,實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實現素質化教育目標的一個重要教育原則,是尊重學生性格差異,注重學生張揚個性的現代教育理念。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具有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在青少年階段表現得更為明顯,若能在這一階段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引導,對中學生今後的進一步學習及其個性化發展都是有重要意義的。每一箇中學生都有其獨特的一面,他們的個性是不同的。在國中作文的教學上,教師應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同時要鼓勵學生將這種獨特的個性積極地體現在他們的作文上,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另一方面能促進他們個性化發展。

(二)藉助網絡技術,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隨着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網絡的普及,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們的學習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互聯網的一大功能就是能資源共享,互聯網就是一座巨大的圖書館和資料庫。同時,利用互聯網進行交際和學習是現代青少年的普遍採用的人際溝通和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上,可以適當藉助互聯網這一個強大的工具。引導學生通過正確地利用網絡來積累作文素材、蒐集資料等,以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三)觀察生活,把生活帶進作文中去

作文源於生活。我們的現實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庫,同時生活能教會學生如何真實地表達情感,這一點是傳統的。作文課堂訓練所難以做到的。所以,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多體驗生活温度和厚度,然後在觀察和體驗的基礎上思考生活,把他們所見所聞所感受得到的生活寫進他們的作文中去。例如:學生可以把和朋友相處的友情體驗以及和家人相處的親情體驗,或是針對在網絡或者報紙電視上看見的社會事件的個人觀點和思考以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體驗和感悟等,帶進他們的作文中去。這樣的作文是真實的,是能用其滲透進字裏行間的情感打動讀者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見通過開展國中作文的創新教學,能有效地解決傳統國中作文教學方式存在的短板。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一線教師在國中語文課堂上的作文教學要創新教學方式,通過採用創新的教學方式進行科學的習作訓練,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彰顯其獨特的個性,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創新性的國中作文的教學方式,符合教育主管部門實施素質化教育的要求,同時能有效地提高國中作文的教學效果,是國中作文教學改革的新路子,也符合了現代教育對素質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耀庭。中學寫作教學中學生讀者意識培養研究[D];廣西師範學院;2010

[2]魏慶豔。讀中學作文,改中提高水平——國中作文教學的探索[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10)

[3]劉希翔。從立標、建模到自覺運用——談國中作文教學方法[J]。語文天地。2016(05)

淺談數學新課程能力研究論文 篇三

淺談數學新課程能力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形成新技能,實現教學方式更新,倡導全新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注重:重體驗,創設情景,做引導者;重探究,主動學習,做研究者;重過程,優化環節,做創新者;重總結,厚積薄發,做實踐者。發揚合作的精神。

關鍵詞:實施新課程能力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必須及時形成新的技能,即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開發與整合的能力、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廣泛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等。

一、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儘快實現教學方式的更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於數學課程改革來説,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體驗,創設情景,做引導者。

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唱獨角戲的做法,把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感受學習過程,感悟思想、體驗情感。同時教師要樹立為學生創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情景的意識,引導學生充分體驗。善於激發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分——學習興趣,科學地處理教材,善於發現突破口,找準聚焦點,捕捉契機,靈活地變換角度,把學生引入情境,使學生進入一個其樂融融的境界。

(二)重探究,主動學習,做研究者。

數學課堂上,應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要允許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的理解,要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努力做到:

1、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進行自學;

2、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出問題;

3、學生主動參與小組討論;

4、學生大膽質疑;

5、學生積極發言。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應和學生對話交流、雙向溝通,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三)重過程,優化環節,做創新者。

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優化教學環節,加強指導,創新教學方法。

1、課堂教學:為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活動時間,講授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其餘時間來引導學生思考交流、自由練習、總結規律,動腦、動口、動眼、動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課堂練習:數學課堂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經。練習必須精心設計與安排。應由淺入深、難易適當、逐步提高、突出重點、注意題形搭配,加強趣味性與開放性問題的設計,能深化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的主動性,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利用學生從模仿走向創新;

3、課外作業:教師要精心設計能體現學習的探索性、開放性的問題,要讓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昇華、技能在作業中掌握、能力在作業中形成、思維在作業中發展。

(四)重總結,厚積薄發,做實踐者。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經常總結的習慣,倡導學生製作“總結簿”,隨時記錄感受體會,刻畫綱目網絡,留言點滴靈感,以形成數學知識技能的結構,併為今後的系統鞏固系統提供資源支持。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社會,走入生活,擴大視野,豐富閲歷,用所學習的理論,聯繫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及時調節教學,彌補不足,提高教學質量。

二、結合數學學科教學特點,總結出了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四個階段:

(一)創設情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初始階段

青少年學生天性對周圍環境好奇。給他們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用培養興趣來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提高學習積極性是完全符合學生心理髮展的水平和特點的。在學生的心靈中,總是渴望着認識生活、認識世界。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外走一走,學生常會提出好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學生對各種不同的問題,也許會產生疑問,出現各種幻想、假設。這時我們的教師任務是增進學生的這種興趣和求知慾,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動機。滿足學生的要求,給他們創造條件,讓學生去觀察、實驗、探究。在實踐中驗證自己的假設,認識事物的發展。培養學生興趣,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然會產生一種探究心理,思維狀態變得積極,就會自覺地、孜孜不倦地去研究。

(二)實驗檢驗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的開發階段

實驗檢驗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使學生能在沒有問題的地方產生問題,在沒有現成答案的地方尋找答案。在實驗檢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出示掛圖、實物等,讓學生進行觀察、提出問題、設計實驗、進行研究、探索事物的發展,尋找問題的答案。引導學生仿照科學家的研究方法,學習和嘗試完整的實驗探究過程,使他們親自體驗探索事物的快樂,逐步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三)實地考察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提高階段

學校的教學是相對封閉的,與實際生活有很大距離,而我們教育的目的是既讓學生學習現代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又讓學生掌握各種技能技巧,若完全離開實際生活很難完成。因此,讓學生適時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實際參與、實地考察切時可行。教師可以針對實際情況實施。

活動可以使學生從中領悟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如何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學習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以及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

(四)課題研究讓學生自己開展活動的昇華階段

在進行完上述三個階段的訓練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全面鋪開研究性學習活動。

1、確定研究課題。分析學校特色和傳統優勢,結合本地自然條件與人文資源,結合本校學生特點,提出問題,確定研究主題。

2、課題的實施。分為準備階段、選題階段、課題評審、研究實施階段、總結與展示、評價階段。

三、課程改革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理解、溝通、融合的過程。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發揚合作的精神,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平等的方式進行合作。所以,數學教師要儘快走進新課程,就必須改變傳統的“單打一”工作方式,發揚合作的精神:

(一)是教師之間及教師與課程專家之間的合作。

新課程的綜合化要求教師必須學會合作,依靠教師團體的力量來對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商討、研究,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與途徑。常見的合作形式有:教師之間的相互觀摩和評價、教師之間的經驗分享和交流、教師與課程專家之間的合作等。

(二)是與家長及社區的合作。

教師有責任對家長解釋新的課程理念,以便學生在新的理念指導下學習時,家長不會感到困惑和陌生。新課程中,教科書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不僅需要通過實驗室、圖書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挖掘校內教育資源,而且需要通過圖書館、科技館、工廠、農村、部隊等尋求廣泛的社會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此,教師必須創造性地與社區展開廣泛的合作。

(三)是與教育管理者的合作。

新課改中,新舊觀念都會存在,教師必須與教育管理者討論、合作,創造一種協商的氣氛,而不是對新課程中出現的問題武斷地下結論。教師要善於、勇於闡述自己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得到教育管理者的支持。

參考文獻:

《教師報》5月

《走進新課程》4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207月三聯書店

國小數學新課程改革措施論文 篇四

國小數學新課程改革措施論文

古話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幾千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青年時光是學習的黃金時間。國小教育,作為十幾年教育的開端,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學生養好學習習慣和打好學習最基礎學識的根本。而作為國小教育的重要課程,數學的地位幾乎無人撼動。數學的使用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從日常的買菜結賬,到工作後的工程運算,數學的身影隨處可見。可想而知,數學的地位極其重要。所以,我們要加大對國小數學教學的管理和創新。以下筆者就國小數學新課程改革應對措施進行具體探析。

一、我國國小數學新課程教育的。現狀

我國數學發展歷史悠久,中間幾經磕磕碰碰,雖然在改革開放後開始了新課程教學教育,數學教學煥發了勃勃生機,但是仍舊面臨非常實際的問題和挑戰,下面就這些問題進行具體討論。

1.對於國家,我國現處於發展中國家,科學技術發展不發達和地域發展不平衡是不可忽視和小視的問題,科技的發展代表着一個國家對於基礎學習的紮實和雄厚程度,而地域差異導致教學水平和教學模式的差異,這些現象都使得國小數學新課程教育發展緩慢。

2.對於教學設備和模式,不管是書本、練習冊、黑板三點一線的教學設備,還是老師為主的教學主體,使得國小數學的教育枯燥又乏味,而那些不得不死記硬背的公式和理論,和老師強制學生聽課的被迫模式,對於正處於逆反期和調皮期的國小生來説又加大了學習的難度,加之新課程的開設難以讓老師掌控教學紀律,學生的自律能力低下給老師們增添了教育的難度。國小生正處於學習的預知階段,多元化的教學設備可以提高國小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慾望。但是,多數地區的國小數學新課程教育仍是低水平。

二、面對國小數學新課程改革的應對措施

為了在國小中落實新課程的改革,實現現在以學生為本、全面發展為主題的新興教育模式,必須深刻反思和探討國小數學新課程改革面對的問題和應對措施。下面就此做一些簡析。

1.作為國家,要大力提倡和開展國小數學新課程教育,把教育放到優先發展的第一位,改變原有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改革的相違背部分。把原來的強制教育改成以提高能力素養為核心的教育體系,放開國小生的天性,在探索中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對於教育環境和老師,學校要開設多媒體教學設備,使得課堂可以生動、多樣化,同時可以將課程內容加到遊戲與視頻動畫中,以動畫的形式講給小朋友們聽,我想對於孩子們來説,會比強制的學習有更好的效果。老師要引導學生我要學,而不是必須學,如此帶動學生的學習慾望,讓國小的學習更為輕鬆、簡單、紮實、積極。

3.對於家長和學生,家長要酌情減輕孩子們的學習負擔,太重的負擔會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得不償失。所以,家長要引導學生的主課業學習,減輕課外班的負擔。作為國小生,要深記“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典故,在簡單放鬆童心的基礎上還是要以學習為重,課堂上積極動腦配合老師的教學,為自己以後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做鋪墊。21世紀後的今天,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對高科技的創新更依賴於對基礎的學習和鞏固。國小教育是九年義務制教育的基礎,是國中、高中、大學乃至研究生進步的領頭羊,對後面的學習起着鋪墊和引領的作用。好的開始才能有好的結局,所以要重視對國小生新課程的改革,帶動國家發展。

新課程改革國中美術教學論文 篇五

新課程改革下國中美術教學研究

文/尹 祥

摘 要:美術是九年義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新課程改革下的美術教學不是要培養出偉大的畫家,而是要通過美術教學,在初級階段引導學生髮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增強學生的審美感受力,並用這種獨特的審美情感去審視生活,在生活中尋找美的存在,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新的時代裏,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模式,使美術教學成為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潛在指導意義的課程。面對現今學生比較發散、活躍的思維現狀,美術教師應該多角度審視學生的美術作品,更關注學生心靈的變化和成長,使美術教育成為文化教育的重要補充。

國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篇六

國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國中課程改革是一場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變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結合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課程發展基本理念。我校七年級教師將盡一切力量做好教材的實驗工作。為了積極開展新課程改革工作,推動我校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結合我校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結合我校基礎教育發展的特點,高質量、高品位、富有特色地開展課程改革實驗,全面推進我校的教育現代化和素質教育,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打好基礎。

二、具體目標

1、幫助教師樹立現代課程意識,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

2、優化課程的實施過程,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改革評價機制,探索發展性評價,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4、加強課程管理和教師培訓,改革教師評價機制,培養一支高水平、高素質、多能型的現代教師隊伍,把我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推向新的高度。

三、組織機構

成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教導處、政教處、辦公室、總務處等有關部門人員任組員,負責決策、組織、協調、保障等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財力、宣傳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為課程改革實驗營造良好的環境。

四、實驗措施

1、強化師資培訓

七年級教師參加市、縣組織的“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基礎上,繼續選派教師參加縣各類課程培訓、課改研討會,邀請市、縣教研室的領導來學校進行專題講座。努力營造校本培訓的氛圍,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通過對各學科課程標準與解讀的學習,觀看課改實驗區的教學實錄,外出參觀學習,積極組織探討深入理解理論和有效應用理論於實踐的模式,逐步掌握課改的“真諦”,逾越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把所瞭解的知識與技能運用於課堂。

2、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

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新課程、新教材為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台,同時又對教學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課程的實施,關鍵在課堂教學方式的真正改變。理想的課堂應該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蹟、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時空,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温情雙手的懷抱,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認真制定《新豐三中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要求》,改變教師傳統備課方式,加強鑽研教材、瞭解學情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強調師生交往、積極互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為了構建這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我們我們準備從一下方面着手。

(1)拓寬課程資源。

(2)改變教學行為。

(3)改變學習方式。

(4)開展“上好一堂課”的活動。

3、完善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制度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標準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的、恰當的評價將對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對傳統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和新教材理念下的認識探討,試從二個方面進行闡述:第一,課堂評價的特點和原則;第二,從遵循原則下,探討課堂教育評價從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表現、教師的基本素質三個方面進行科學的、發展的評價。

4、認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加大校本課程建設

我校作為一所年輕而又充滿活力的實驗學校,我們在辦學中結合時代需要,根據校情,加強圖、音、體教學,使之成為我校鮮明的辦學特色。

開展七年級書法課、合唱隊、舞蹈隊、美術班,演播小組以及籃球隊、乒乓球隊、田徑隊等活動。

5、認真做好新課程的宣傳工作。

以各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板報、主題班會、講座等進行校園宣傳。通過召開家長會,加大家社的宣傳。

6、落實管理制度

(1) 由學校、教研組長、備課組長 定時間、定地點採用專題講座、集體研討等方式,組織教師學習、領會新課程理念;討論、學習成功的案例和教學設計;學習最新教育理論和學科前沿知識;學習、借鑑新課程經驗等,引導教師逐步將新課程理念演變為個體的個性化理念。

(2)修訂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建立與實施新課程相適應的備課制度、備課組管理制度。堅持以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效果等六個方面評價課堂教學,注意教師的教學策略與學生的學習狀態。建立主要從職業道德水平、瞭解學生、尊重學生情況、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教育科研水平等四方面進行評價教師的教師評價機制。

(3)教師的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同樣執行考勤制度,考勤方法與上課一樣。

(4)教師每月要有一次備課組內的小結;每學期要有兩次書面形式的經驗總結上交教導處,要有1—2個優秀課例上交教導處。

國中新課程數學教學論文 篇七

國中新課程數學教學論文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抽象程度高,具有嚴密系統性的演繹科學,客觀上要求按教學規律辦事,即結合學生實際,遵循循序漸進和可接受原則.然而,我國目前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班級授課制.這種組織形式雖然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於統一要求,發揮羣體的教育功能,但是,它也存在着弊端,因為班級授課的高度集中統一,教學要求標準化,教學進度同步化,教學對象集體化.既不利於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也不利於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尤其是國中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後,全體國小畢業生都就近入學,農村學生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他們的邏輯性和空間思維能力的發展更是差距很大,並且,這些有差異的學生都編入了同一班級.教學中,若按同一要求,同一尺度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統一的數學教學,而不充分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就會使後進生因跟不上教學進度而喪失學習信心,產生厭學情緒;優秀生則因學習過於輕鬆而放鬆了學習,抑制了個性發展.這與我國當前的新課程改革“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的主旨不相符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面對現實,數學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激發創新思維,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學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終取得預期的效果,從而很好體現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

什麼是因材施教?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體差異,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的放矢地對不同的學生實施與他們的學習可能性相適應的、着眼於促進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不斷提高的教學策略,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和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發揮.那麼,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呢?

由於因材施教是學生之“材”和教材之“材”的高度統一,因此,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兩“材”之間的內存聯繫.既然學生之間存在着差異、層次之分,那麼,對這些不同層次的學生就有必要進行分層要求,分層教學,分層練習、分層測試等.這樣都會教有所成,學有所得,大面積提高數學學習質量.

研究學生是進行因材施教的基礎.由於一個班級有五、六十名學生,他們不但存在差異,而且在不同時期存在差異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班級學生羣體的差異不盡一致.因此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瞭解他們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態度等方面的一般特點,又要了解每個學生在興趣、愛好、注意力、記憶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具體情況,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學習水平的高低和學習成績的優劣都是可以轉化的,不能對某些學生報成見或偏見,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因此,教師對班上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必須作系統、深入的瞭解,用發展的觀點作出全面、科學的分析.

一、學生分層

學生分層是班內分層教學的前提.在對全班學生深入瞭解的前提下,教師要給學生講清楚分層的目的、意義和做法.讓學生明白:通過分層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目標邁進,實現自己的預期目標,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這樣就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了各層次學生的自信心,充分實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然後,採用學生自報為主的方法進行層次劃分,先由學生依據自己數學學科的基礎和接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層次;教師根據學生的自願,再結合他們的實際作出最後的決定.對個別低層高報或高層低報較為明顯的學生可作適當的調整.力求做到讓學生沒有顧慮,沒有心理負擔,舒心樂意地到相應的層次裏.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且要在學完一個單元之後,根據學生學習成績的升降進行動態調整.

分層時,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劃分為後進生(A層)、中等生(B層)、優秀生(C層)三個層次(此層次是動態的),然後把三個層次的學生再劃分為幾個小組.按自由組合的方式,將優秀生一名、中等生二名、後進生一名混編成四人學習小組(人數不均勻的,可作適當的調整),分別座相鄰的前後兩排.並讓優秀生擔任組長,以便組織開展互幫互學,創造適合於學生個性特點的學習氛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學分層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指向和歸宿,也是評價、衡量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是實現分層教學的保證.根據教材、課標的一般要求和各層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制定出分層次的教學目標,使目標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相適應,既可以實現又不是輕而易舉.可分為所有學生都能達到的最基本的目標,多數學生經過努力後可以達到的中層目標和少數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達到的高層目標.

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強化目標意識,做到課前提示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課後檢查是否達標,一堂課多數時間要用在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上,做到對C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對B層學生,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的處理,着重在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上下功夫,對A層學生放低要求,淺講多練,查缺補漏,弄懂基本概念,發揮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另外,要全面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把教學過程設計為若干個由易到難的小問題,由淺入深地啟發學生回答問題,鼓勵學生髮揮求異思維,深入探討.要把容易的問題留給後進生解答,把有難度的問題讓給中等生去思考,把高難度的問題交給優秀生去突破.通過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強化他們的求知慾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爭取新的成功的內驅力.

三、訓練分層

分層訓練是分層施教的重要環節之一.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教師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由於教學過程一般都是始於課內,終於課外,特別是數學教學必須通過做練習來鞏固、提高,因此,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教師向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讓後進生能夠做,“吃得了”;讓中等生喜歡做,“吃得好”;讓優秀生有興趣做,“吃得飽”.儘量滿足學生的求成心理,使學生樂於進行練習,使全體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在學生做練習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做完本層次題的基礎上積極向上一層次試做力所能及的題.收作業時,每個四人小組中,A層交B層驗收,B層交C層驗收.在驗收的過程中,不但要檢查完成的數量和質量,還須對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立即指出,當場改正,最後交教師批閲.這樣,作業中出現的不懂問題,可在互助小組中及時得到幫助和解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獲,練有所得.

四、輔導分層

分層教學中使各類學生都有所提高,但並不是使每個學生的潛力都得到了充分“挖掘”,因此,分層輔導在分層教學中顯得必不可少,特別是一些A層學生,不僅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還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更缺乏學習的信心,認為“努力了也學不會”,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對這些學生要個別輔導,及時發現其閃光點和進步,並給予表揚與鼓勵,增強其學習的信心.對於一些C層學生,要引導他們在牢固掌握“雙基”的基礎上閲讀一些課外雜誌和書籍,積極組織開展知識競賽,講座等第二課堂活動,把課堂教學內容加深拓寬,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通過分層輔導使每類學生都體會到教師喜歡他們,對他們寄予了厚望,使他們有積極的情緒,自覺地在數學學習上下功夫.

五、評價分層

評價分層也是分層施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考試仍是檢測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作為教師,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制定評價方案.筆者的具體做法是:每學完一章後,讓每個學生各出一份試卷,或者讓A層學生出填空題和判斷題,B層學生出選擇題,C層學生出解答題,然後在同層次學生間進行交叉測試,以優、良、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作出鑑定,教師負責檢查總體情況,並讓學生自己找差距,相互鼓勵,互相促進,期中或期末,則由教師根據A、B、C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出題,試卷均由共同題、A層題、B層題、C層題和附加題五個部分組成.考試時,A層學生只要求在完成共同題的基礎上,再完成A層題;B層學生要求完成共同題,A層題和B層題;C層學生則要求把共同題、A層題、B層題、C層題全部做完.其中A層學生可選做B、C層題,B層學生可選做C層題,C層學生則可選做附加題.教師根據學生選做較高層次題的實際情況來評價學生.這種做法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向上一層次遞進的可能性,有利於學生自信心的培養,促使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的目標努力,效果是明顯的.這種“低起點、多層次”的教學法我已經實踐了三年,所實驗的班級已經於畢業,從會考的情況看,實驗班的成績是令人滿意的,“分層教學,分類推進”教學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附:所任班級七年級入學及九年級會考的教學成績對比

實踐證明,分層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了各層次學生的自信心,充分實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教學中,由於教師把學生之“材”和教材之材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目標上有不同的層次,內容上有不同的要求,方法上有不同選擇,輔導上有不同形式,評價上有不同尺度,從而充分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結果是優秀生得到了發展,中等生得到提高,後進生有所收穫,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了,這也是落實“減負提質”的有效途徑之一.這些做法,學生的課業負擔相應減輕了,學習質量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工作量更大,更難,因此,如何有效地減輕教師的勞動強度等問題,還有待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與思考.

新課程改革國中美術教學論文 篇八

新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傳統教育中對美術教育的偏見以及美術教育中的弊端,要將美術教育的重點進行調整,重塑美術教育的作用和意義。新課程改革下,國中美術教育的重點不是培養專業的美術人才,而是更具普遍性、廣泛性、開放性的惠及全體國中生的課程。學生在美術教育中應該獲得更多思考、想象的機會,並用語言、文字之外的繪畫形式表現出自己對事物的情感、感悟,達到鍛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和表現力的教學目的。美術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情商和審美能力,特別是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引導學生建立審美情感

傳統的美術教育一般被認為是培養學生的一種特長,為想從事美術專業的學生提供一種基礎教育,而普通的學生一般忽略美術學習,更注重文化課的學習,以應對升學考試。另外,教師也不重視對普通非藝術學生的美術教育,這使國中的美術教育幾乎形同虛設。但是,在新課程改革的條件下,特別是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下,面向全體國中學生的美術教育才是符合時代歷史潮流和現實教學需要的。國中階段的美術教育不是為了培養高等專業人才,而是引導學生建立一種審美情感,()生出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靈。例如,在美術教學中,學生會欣賞一些世界名畫,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可謂是永恆的經典。學生不是要臨摹畫作,而是心懷敬畏,以一種審美視角來體味畫作本身的美,以及畫作背後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對時代變革的一種態度。畫作的色調,明暗過渡自然和諧,體現出畫家精湛的繪畫技巧,特別是對畫家內心世界的`剖析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在美術教學中不僅可以欣賞美、創造美,更能獲得許多心靈、情感的交融,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更健康的發展。美術教學是引導學生建立審美情感的尚佳途徑。

二、創新教學模式

現代的國中教育應該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育不應該再是傳統的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但是學習的主體,也應該是發現問題的主體,還應該是創造問題的主體。現代教育中,教師應該更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並依據國中學生的這種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有針對性、有特色的教學模式的嘗試,以促進學生身心更健康的發展和新時期課程改革的推進。例如,在欣賞畫作《靜物》時,霍達按照科學而精確的結構與透視規律,藉助細膩豐富的色調轉換,塑造出質感強烈、若可觸摸的、逼真的靜物形象。在欣賞畫作時,學生看到的還是平面的圖畫,教師可以對應畫作找到相似的靜物,按照畫作呈現出的角度和光線將靜物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可以進行對比觀察,

更直觀、更具觸動性地領略畫家獨到的畫功。美術不僅是理論和創作,更重要的是觀察,通過觀察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縝密,使學生能夠將感性與理性相結合地思考問題,感知生活。創新教學模式是對學生和美術教育事業都有積極意義的教學實踐活動。

成長於新時代的國中學生,其接受更多元、更開放、更新鮮的元素。在國中生的思想中,有許多具有先見性、創新性的元素需要表達和表現。但是一些長期工作於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美術教師還依然秉持着傳統觀念,依據傳統的理論來評價學生的美術作品。

每個學生都有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思想情感的權利,所以教師應該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學生對美術的理解和興趣進行教育教學。繪畫技巧的熟練程度是評價學生作品優劣的標準之一,但是作品中表達出的情緒、情感是否充分、明確,也應該成為評價畫作是否成功的一個標準。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多角度分析、審視學生的美術作品變得更重要、更必要,學生的藝術能力應該得到更多富於感性的肯定。

新課程改革下,學校和教師都應該做出更多的努力,完善教育體制,改進教育方法,創新教學模式,以適應時代發展對教育的更多、更高的要求。國中美術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導,使學生更全面、健康地發展,為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建立堅實的基礎和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參考文獻:

[1]楊清。芻議當前國中美術教學工作中的困境及對策[J]。科教導刊:中旬,(06)。

[2]馮雯婧。新課改下教學評價在國中美術教學中應用探析[J]。學生之友:國中版,2011(08)。

[3]楊永強。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國中美術的創新教學模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6)。

(作者單位 重慶市江津第六中學校)

新課程下國中數學作業的改革 篇九

關於新課程下國中數學作業的改革

作業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作業把課堂上獲得的教學信息內化並生成能力,教師則通過批改作業檢查教學效果。

作 者:王廷畢  作者單位:貴州省惠水縣羨塘中學,貴州,惠水,550600 刊 名: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 年,卷(期): “”(12) 分類號:G63 關鍵詞:新課程   國中數學   作業   改革[1]全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網。第1頁[2]國中數學作業批改的幾點嘗試。摘自《數學專頁》[3]關於數學作業分層批閲的一點嘗試。摘自《教育手拉手論壇》[4]新課標下數學作業改革嘗試。摘自《成都市學道街中學》.

淺談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研究論文 篇十

淺談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數學教學;學生個性;自信心;創新精神;意志品質

論文摘要:數學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要善於發現,精於點撥,使學生從中領悟、探索,提高認識,獲取最佳的思維方式。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從對未來人才素質培養着眼,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現代數學知識,還要使他們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解決問題。這對於個人乃至整個民族、整個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從現代學習的基本方式看:“現代學習方式是以弘揚人的主體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而新教材的數學知識與數學能力、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就是基於此的。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實施素質教育時,教師要抓住契機,通過各種渠道,把握好數學知識教學與學生個性培養之間的聯繫,發揮數學課堂教學的功能,從而形成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提高學生的素質。

一、及時表揚,培養自信心

老師都喜歡聰明的學生,但在任何班級中都有幾個“怕學數學、學不好數學”的孩子,教師要善於及時幫助他們消除失望的心理,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對他們適當降低要求,加強個別輔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採用正面激勵,及時表揚的方法。當學生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看到紅紅的“優”,或得到簡短的批註“真聰明”、“方法好”、“計算巧妙”等,學生品嚐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到成功的歡樂時,喜悦的心情難於言表,學習數學的興趣也不斷增強。

在課堂評價時,我更多的是強調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只要他做出努力嘗試,有些稍微出眾的表現,就能獲得我的讚賞和表揚的機會,即使水平偏下的,仍然給以肯定。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如果學生不僅僅知道而且體會到教師和集體對他們的優點既注意到了,又很讚賞的話,那麼,他就會盡一切努力變得更好。”

另外,我在引導學生自我評價的時候,既要看到進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做到揚長避短。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進行正確的評價,能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

二、鼓勵探究、合作學習,培養自主、創新精神

自主創新與合作學習並不矛盾。創新需要合作,合作是為了更好的創新。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體,教師要着力於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學習。我在數學教學中借鑑山東杜郎口中學的教學理念,分組學習,六人一組,個人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建立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結構,正確引導,巧妙疏導,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的全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在思考問題的角度等方面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的去做,學生的目標明確了,參與度深了,才有充分的機會來表現和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種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的成功體驗,正是學生個性、自主性形成的基礎。

比如:在教學“合併同類項”的過程中,首先我設計了學生非常熟悉的—個生活場景:桌面上非常凌亂的課桌,問學生如何整理。學生很容易答出:將文具放入文具盒裏,書整理成一摞,作業本放在—起,分別擺放整齊。我問學生,為什麼這樣做,逐步引導學生意識到“歸類”的重要作用,即它不僅使生活有條理,更可以在數學運算中達到化簡的目的。其次,我又讓他們運用歸類的思想進行速算競賽:求代數式的值。有了第一步中總結出的生活經驗,一部分學生會聯想到把代數式中的常數項先結合,然後再合併計算,這時教師可引導探索,能否把代數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數也分別相等的項也合併呢?我們以前沒有學過,這樣做可以嗎?於是,我安排了—個分組討論活動。論題是:這樣做可以嗎?根據是什麼?哪些項可以這樣結合在一起?學生充分討論,自由發表見解,互相協作,最後得出“可以結合在一起的每一項所包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數也分別相等(這樣的'項叫同類項);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合併同類項)是根據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為了鞏固學生的探究成果,我安排了兩個遊戲:一個是同類項速配,另—個是“找朋友”。正當學生沉浸在遊戲的歡樂和喜悦時,我又提出了本節的第二個知識點:怎樣合併同類項?玩興正濃的學生顯然覺得這個問題很突兀,於是我設置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4m+3m等於多少?學生齊聲答出7m。我又問,你們是怎麼做的?學生答:4m+3m=(4+3)m=7m(根據乘法分配律),學生又接連做了幾組這樣的習題後,我再讓學生總結法則。學生中無一人回答,於是我又引導學生從單項式的結構考慮,學生想到單項式由數字和字母兩部分構成,馬上就豁然開朗,總結出“係數相加,作為結果的係數,字母及字母的指數不變”的法則。

可見,教師只要設計好教學環節,這樣教師則真正從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設計者,而學生也就由觀眾變成了演員。

總之,基礎教育階段要着眼於人的一生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重視並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中學生雖然遠沒有形成完善、成熟的個性,但培養中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對他們終身的發展將產生久遠的影響,這是一個人成才的重要基礎。因此,在新時期利用數學課堂教學,培養中學生良好的個性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