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故都的秋公開課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22W

故都的秋公開課教案【精品多篇】

教學難點: 篇一

1、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讚美之情和悲涼、傷感之音。

2、引導學生理解此文的豐富內涵。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作業佈置 篇二

1、將本文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比較閲讀。

2、蒐集整理關於秋的名句及古今詩文,並寫幾句話表達自己對秋的感悟。

3、背誦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試着仿其格式把故都的秋景連綴成詩,並表達作者的情感。

教學反思與評價:

1、多媒體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設了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

3、教給了學生一些鑑賞散文的方法,使學生學有所獲。

4、作業設計比較合理,有針對性。

5、不足之處:時間安排太緊湊,沒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一些問題只能點到為止。

賞析景物描寫,把握文章的神 篇三

1、欣賞第一幅畫

(1)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畫面內容。

學生交流後屏幕示例:

碧綠的天底下,五顏六色的牽牛花薈萃成流光溢彩的野花圃,天地之間,偶爾出現一兩隻白色或灰色的馴鴿,坐在院子裏的人,手捧茶碗,舉頭望碧空,俯身擷牽牛,耳邊不時傳來馴鴿聲。

提示:畫面有動有靜,繪聲繪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就在這藍天白花中。

(2)畫面中是如何體現“清、靜、悲涼”的特點的?

冷色:青、藍、灰、白

破敗景象:破屋、破壁腰

以動襯靜:馴鴿的飛聲

(3)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4)教師小結:

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境是清閒淡泊的,作者的審美情趣是高雅恬淡的。通過對本段的賞析,我們也明確了寫景散文要通過文字展開聯想進入意境,把握景與情的內在聯繫。

2、自由賞析另外四幅畫,品味故都的秋。

(1)小組討論

提示:用“我從……的描寫中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點”的形式表述。

(2)交流彙報(結合幻燈片點撥)

示例:我從秋槐的落蕊中品出了秋的悽清;

我從秋蟬的殘鳴聲中品出了秋的寂靜;

我從秋雨的忽來忽去中品出了秋的淒涼;

我從都市閒人的互答中品出了秋的清閒;

(3)教師小結:

在作者筆下,故都的秋就在故都的民宅內外、衚衕兩旁、槐樹前後,就在天上,枝頭,嘴邊……從這些存在於天空地面,千家萬户的秋姿秋態秋色秋聲秋實秋意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具有濃厚的北國地方特色的人情風物的熱愛讚美,對故都的秋的神往、眷戀,可以看出作者藉此流露出的真切深沉的民族感情和追求淡泊恬靜、悠閒的生活情趣,也可以看出作者流露出的深沉的苦悶、憂思和落寞之情。

導入 篇四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篇情深意濃的散文。在進入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前,讓我們先來看一幅畫,這是我請我們學校的一位美術老師根據大家國中學過的一首詞描寫的景象所畫的:

展示畫面一

出示《天淨沙·秋思》(個別背誦與師生背誦相結合)

思考:這首詞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麼體會到這種感情的?(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大家理解得非常好!天涯淪落,秋日思歸,情與景在這首詞裏得到了完美的結合。的確,讀一首詩, 看一幅畫,常常是通過眼前的有限的形象去捕捉和領會到某種更深遠的東西,而獲得美的享受。這種更深遠的東西 ,就是我們常常所説的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對於寫景抒情散文來説,作家筆下絕沒有單純的風景,往往是情寄寓於景中,我們閲讀這類散文的時候,要從具體的形象入手,抓住景物的特點,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出示思維方向  借景抒情

這種方法,大家在國中已很熟悉,高中閲讀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深入其中的對景物進行細緻的揣摩和體會,從而更好的理解與把握作者的感情。今天,我們就要在學習這篇課文基礎上掌握這種閲讀方法。

五、細節分析 篇五

課文的主體部分已經學習完了,希望大家對 “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手法有更深的理解。最後,由大家來問問題。

預設問題1、作者既是描寫故都之秋,為何還要寫南國之秋?用三個字來概括南國之秋的特點?

明確:全文既直接描寫故都的秋景,又通過寫南國之秋來間接寫故都之秋。直接寫從故都的秋景的聲色着手,抓住特點,突出了故都秋景的“清、靜 悲涼”,間接寫通過二者的對比,也反襯出故都秋景的特點。“慢”“潤”“淡”。

預設問題2、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到底是頌秋,還是悲秋?

明確:讓學生各抒已見,言之有理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