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教案 《觀察物體》【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84W

數學教案 《觀察物體》【新版多篇】

教學重點: 篇一

1、使學生了解對稱對稱軸等概念,並能識別對稱圖形,會畫對稱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陶冶情操。

觀察物體 篇二

1.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3.藉助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

5.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6.對學生進行保護珍稀動物、關心集體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自己製作的課件、玩具恐龍5只、雕塑照片20張,數碼照相機一台。學生8人一組圍桌而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1、課件出示一幅“盲人摸象”的畫,配上故事。

聽完故事問學生髮笑的原因。

小結:在生活中,要想了解一個物體的全貌,我們要學會仔細、全面的觀察物體,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揭題。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談話:(出示玩具恐龍)這是什麼?大家看,老師手裏的這隻恐龍是什麼樣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鋒利的牙齒,白白的肚皮,手細細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翹起來的,樣子很兇猛。

要求: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隻恐龍,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隻恐龍的哪一面,是什麼樣子?(課件出示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拍攝的恐龍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看到了側面,它有粗壯的腿。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計一下人數,請看到恐龍正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側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要求: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在看到的恐龍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在看到了恐龍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側面,剛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剛才看到了側面。

質疑:為什麼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這是怎麼回事?(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們繞了一圈。

生2: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一大組的同學位置都改變了。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龍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全面觀察:

談話: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找一個位置觀察恐龍?好,那你們想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去觀察吧!(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位置去觀察。)

提問:你到哪個位置去觀察的?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4)課件出示拍下來的照片。

問:這張是站在恐龍有哪裏看到的?這張呢?

三、鞏固新知。

(1)做一做

談話:(課件同步)這時,開來了一輛汽車,恐龍們都很好奇,圍着這輛汽車,想看個究竟。(課件出示恐龍圍着汽車圖)這是汽車的哪一面?(逐一設問)這四隻恐龍分別看到了汽車的哪一面?同座兩人相互説一説。(注意左側面和右側面的區別。)

(2)連一連

教師: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説:書、書包、鉛筆盒……你觀察過嗎?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老師同時出示圖片請學生判斷。

連線遊戲。教科書第70頁第一題,請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車形狀。

……

(3)想象:下圖是一個從上往下看的物體的形狀,根據你的經驗,你能想象它是什麼物體嗎?

學生思考片刻後,舉出:井沿、洗衣機、飲水機等等。

硯台、各種產品、月餅、裝有袋子的vcd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有關觀察物體(推薦 篇三

幼兒姓名:周芯蕊

性別:女

幼兒基本狀況:喜歡打小朋友

觀察時間:xxxx年x月x日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目的及由來: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後,比原先活躍了許多,再加上搬入新教室後,活動空間也大了,孩子們在班裏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着玩。

周芯蕊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她喜歡和教師在一齊,可是她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我告狀,説周芯蕊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觀察實錄:

在我觀察了周芯蕊之後發現,其實並不是她愛打人,而是她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排隊時芯蕊是排在第一個的,她很高興,而這時劉妍小朋友站到了芯蕊的前面,於是芯蕊就推了她一把,結果手重了,妍妍哭着向我告狀説芯蕊推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於是我走過去把芯蕊叫了過來,對她説:“芯蕊,你為什麼推妍妍啊”芯蕊説:“我沒推她,她不排隊就跑到我前面來了。”我又問她:“你是不是想讓劉妍讓開一些啊”芯蕊點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妍妍,還能怎樣告訴她啊”芯蕊想了想,對我説:“小便要排隊,我站前面了你就要往後”我笑了,摸着芯蕊的頭説:“對啊!你要是這麼對劉妍説,她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芯蕊點點頭,對我説:“教師,我改了。”

措施:芯蕊是個聰明的小女孩,教師説的都會聽,告訴她遇到事情不能夠打小朋友,能夠過來告訴教師。教師必須要發現幼兒的問題。

教學難點: 篇四

感知對稱,識別對稱圖形。

《觀察物體》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並能描述看到的形狀。

2、能辨認從同一方向觀察不同的物體得到的形狀。

教學重點:

認識到從不同位置觀察拼擺的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能辨認從前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正方體木塊、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遷移,預習新課。(課件出示)

1、由兩個小正方體組成以下圖形,畫出從前面、上面、左面所看到的圖形。

第二單元 第1課時 觀察物體(一)導學案

問,從這三面看到的圖形的形狀一樣嗎?也就是説從不同的方面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引入課題,這節課學習觀察物體。

2、課堂預習。

請同學們仔細看課本13頁,請你拿出自帶的4個小正方體木塊,進行拼組,然後帶着以下問題進行觀察學習。

1、我們要從多角度觀察物體,通常我們從幾個方向觀察物體?

2、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每個面的形狀一樣嗎?

3、請你把能觀察到的面的形狀畫在格子圖上,並註明看的位置。

4、我們分別不同的位置觀察了拼成的立體圖形,對於你畫出的觀察結果,你有什麼發現嗎?

二、自我檢測。(課件出示)

1、填一填。

從前面、左面和上面觀察由小正方體組成的不同的圖形,結果可能( ),也可能( )。

2、連一連。

三、預估問題。

1、觀察我們擺放的組合立體圖形,從不同的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一樣嗎?分別是什麼圖形?

2、同樣都是用相同的4塊小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圖形,為什麼你們從前面、上面、側面畫出的形狀不同呢?

3、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怎麼樣?

四、預設解惑。

請同學們拿出在預習的過程中,通過擺立體圖形畫出的格子圖,我們共同交流。

1、同學們在實物圖影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並出示從前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圖形,

2、師把同學們的作品進行總結:(課件演示)

3、通過剛才同學們的作品,我們是如何畫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圖形呢?有什麼方法嗎?同桌討論一下。

(1)集體交流

(2)方法提煉

先確定集合體的長、寬、高,

從正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高這兩個要素;

從上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寬這兩個要素;

從左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寬和高這兩個要素。

五、引導小結。

1、同學們,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什麼收穫嗎?

2、師:宋代大詩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你會背嗎?

3、師:這首詩是什麼意思你能解釋一下嗎?

4、問:請你結合這首詩,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內容,有什麼想法?

六、針對性作業。

1、課本13頁做一做,練習四1至3題。

2、《配練》上的1至3題。

有關觀察物體(推薦 篇六

小班自主遊戲觀察記錄

遊戲區名稱:户外活動

幼兒人數:4人

遊戲實況記錄

户外時間到了,孩子們都進取參加遊戲,這次遊戲的目的主要是鍛鍊幼兒的雙腳、單腳交替連續跳躍的本領。當每一個小朋友練習跳躍的時候,我發現快輪到薛楨楨跳的時候,他就會悄悄的跑到隊尾躲起來,就這樣有兩三次。“楨楨過來你試一試吧,”我拉着他來到了隊伍前面,在這時有小朋友説“教師他不會跳,他害怕。”楨楨聽了小朋友的話,用力掙開我的手又跑到了隊尾了。我在叫他時他就有意的躲開我或裝作沒有聽見的樣貌。遊戲結束後,我來到楨楨跟前説“楨楨咱們倆一齊跳好嗎”楨楨聽了我的話,沒有做出反應。於是我就主動的拉着楨楨的手跳了起來。雖然跳的動作很笨拙,但在我的幫忙下努力地在練習跳,我就大聲的鼓勵他説,楨楨你很棒,你跳得很好,加油!楨楨聽我的表揚他了就更賣勁了連續練了多次。

教師指導策略

1、作為教師要用孩子的視角想問題看問題,瞭解孩子的內心感受,清楚了孩子在想什麼的同時與孩子共同承擔不愉快的事情,讓孩子歡樂參加活動,讓孩子獲得自信。

2、多給膽小孩子的表現鍛鍊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分析與評價

楨楨在班上是屬於膽小,不太合羣的孩子。雖然膽子小,但他的自尊心異常強,當聽到小朋友否定他或説他不會的時候他就會迴避問題甚至出現牴觸的情緒。

觀察物體 篇七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67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十五的第1題。

教材簡析:

《觀察物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獨立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後、左右等位置關係的知識後來學習的,要求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只有把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並讓學生能判斷出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得到的形狀,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後學習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圖形等知識打好基礎,作好準備。

教學對象分析:

低年級學生活潑愛動,求知慾強,樂於表現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現在的思維中具體形象思維成份比較多,教學中要加強直觀教學,並使學生通過看一看、説一説、擺一擺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習興趣,理解掌握知識,建立空間觀念,使所學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1)使學生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要全面地瞭解一個物體各個面的特徵,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2)使學生能正確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確定看到某一形狀所處的位置和角度。(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過程,體驗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1)對看到的物體相似的面形狀的不同特徵的認識和區分。(2)使學生明確要全面地瞭解一個物體各個面的特徵,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關鍵:使學生通過觀察實踐活動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並能在頭腦中進行“虛擬的移位”,即假設自己站在某一位置,會看到什麼形狀。

策略與方法

引導學生運用觀察——思維——表達為一體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現規律,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處在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中。

課前準備:課件 、投影,茶壺、玩具小汽車等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知

師:“同學們照過相嗎?”“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幾張照片,想看看是什麼嗎?”(想)

教師用課件出示本校校園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

學生看了將會很快説出是我們的校園。

師:這些照片相同嗎?(不相同)

師:拍攝的都是我們的校園,怎麼看到的照片會不一樣呢?

學生可能説出:(1)因為拍攝的地方不一樣。(2)因為拍攝時站的地方不一樣。(3)因為看校園的角度不一樣。……

師小結並板書課題:對,因為是從不同的角度拍到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師板書課題: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看校園的照片,利用了學生好奇心理,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其生機盎然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看到的樣子不一樣,並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二、觀察實踐,探究體驗,理解掌握

1. 本位觀察。

讓各小組把茶壺放在課桌上,(茶壺的正面、側面、背面分別對着前、後、左、右四面的同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你看到了這個茶壺的哪一面,是什麼樣子?和小組同學説一説”(課件出示茶壺正面、側面、背面圖)

讓學生全班交流,師:“你們看到了什麼?和屏幕上哪幅圖是一樣的。”學生可能説出:

(1)我看到了正面的壺嘴,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2)我看到了側面,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3)我看到了背面,是壺把兒,和第三幅圖是一樣的。

(4)我也看到了側面,不過和剛才那個同學看到的側面不一樣,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

師問:“剛才有同學説看到的兩個側面不一樣,這兩個側面哪裏不一樣了。”

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後,可能説出:壺嘴和壺把兒的方向不一樣,剛好相反。(設計意圖:通過教師提問和學生討論交流,使他們注意觀察到的容易混淆的兩個側面形狀的不同,即壺嘴和壺把兒方向不同。這樣就幫助學生克服了認知上的困難,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請看到茶壺正面的同學舉手。看到這個側面(指圖)的舉手,看到那個側面(指圖)的舉手。沒有舉手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設計意圖:在以上過程中,通過本位觀察、表述看到的物體的樣子等活動,讓學生體驗觀察物體的方法。

2、換位觀察。

讓學生按順時針方向分別轉動到另外三個位置進行觀察,直到回到原位為止。説説每次看到的形狀和剛才看到的是否一樣?(分組交流)

教師適時讓學生全班交流,學生可能説出:

(1)不一樣,我剛才看到了茶壺的側面,現在看到了正面,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2)我剛才看到了茶壺的後面,現在看到了茶壺的側面。

……

師:“為什麼大家後來看到的和開始不一樣呢?”“這説明了什麼呢?”

學生可能説出:(1)因為坐的位置不一樣。(2)因為我們看的面跟開始時不同了。(3)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同了,所以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不同了。……

每個同學説完後,教師都要問問其他同學:“剛才同學説得對不對,好不好?”(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不單獨是老師説了算,體現了評價的民主性,達到激勵學生創新進取的目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説出不同的想法,説得不對也沒有關係。(古語云:“親其師,則信其道。”這樣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才能讓學生在身心高度放鬆的狀態下,自由地發表見解,展開討論。)

通過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小結,使學生明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通過換位觀察,加深了學生自身的感受,使他們親身體驗到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辨析觀察。

找觀察位置。教師指着某一幅圖,讓學生説説在什麼位置可以看到這一個面。並請坐在這個位置的同學站起來,説説是不是可以看到這個面。誰説對了,其他同學為他鼓掌。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確定看到某一形狀所處的位置和角度。

4、觀察要全面。

電腦顯示筆記本電腦的背面,師説:“請你猜一猜,這是什麼物體?”

學生可能舉手回答:

(1)洗衣機。(2)冰箱。(3)筆記本電腦。(4)化粧盒。

……

學生積極舉手,充分發言後,師説:“這只是一個物體,可你們卻猜了那麼多,誰能想一個好方法,讓我們知道它究竟是什麼物體呢?”

學生思考後,可能和小組同學討論,並説出:

(1)讓我們看看它別的面。

(2)老師,你能把它轉動一下嗎?

師説:“好,就按同學們説的,把它轉動一下。(電腦顯示動畫)現在請你説説這是什麼物體?”

學生又可能説出:(1)鏡子。(2)化粧盒。(9)筆記本電腦。

……

師:“意見還是不一致,怎麼辦?”

學生可能會説出:再轉動一下。

電腦顯示動畫,轉到正面時,有的學生可能就會很高興地説:筆記本電腦。

師:“猜對的同學呀很高興,沒有猜對的也沒關係,因為你們已經動腦去想了,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注意什麼?”

學生可能説出:

(1)觀察物體時要全面地看。

(2)要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

(3)要仔細、認真地觀察。

……

師:“同學剛才説的都很好,我們要正確、完全地瞭解一個物體的特徵,就要從不同角度、認真、仔細地去觀察。”

設計意圖:設置懸念,讓學生猜一猜,緊緊抓住了學生好奇的特點,學生在猜測的過程中思維異常活躍,從而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看問題要全面”。在學生知道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基礎上,又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要全面地瞭解一個物體各個面的特徵,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

三、實踐應用,鞏固深化,創新發展

1. 教科書第67頁的例1

投影出示例1的情景圖,請學生仔細觀察,想一想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是誰看到的就在下面標出誰的名字。之後,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2. 引導學生完成第67頁的“做一做”。

這摞數學課本的側面、正面、背面分別是哪個小朋友看到的?讓學生連一連。

意圖:通過這些學生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基本練習,使學生提高練習興趣,並紮實鞏固所學知識,做到寓教於樂。

3、拓展練習。

師拿出一輛玩具小汽車,放在桌子上,問:“老師想看到你們看到的那一面,你有什麼好方法嗎?”

學生可能説出:

(1)把小汽車轉動一下就可以看到?

(2)老師,你到我們這邊的位置就可以了。

(3)老師,你把頭伸到這邊不就可以了嗎?

(4)看到你看到的面,想一想我們看到的面,因為它們基本是一樣的,只是兩個側面的方向不一樣。

師:同學們的方法都好,可現在老師要看到你們那一面,哪一種方法更好些?

學生可能説出:把小汽車轉動一下這種方法就好。

師:有不同的意見嗎?(學生可能沒有)

師:那如果這是一輛真正的汽車,哪一種方法更好些?

學生可能説出:換個位置觀察。

其餘的同學可能都點頭説同意。

師:那我們在生活中觀察物體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觀察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需要一個長期培養訓練的過程。這裏教師通過選擇典型的題例,創設情境,激活思維,既誘導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發展了空間觀念。

4、作業:教科書練習十五的第1題。

四、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意圖:引導學生自己整理總結所學知識,形成清晰系統的認識。

板書設計:

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

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要全面地瞭解一個物體各個面的特徵,要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

教學設計中體現的主要的教學思想:

1. 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巧妙設計,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2. 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 努力實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採取觀察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正確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4. 設計了不同層次、形式多樣的練習,既有利於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練習興趣,拓展其思維,並提高其綜合應用能力。

有關觀察物體(推薦 篇八

天天

3歲

幼兒表現:天天是小班的孩子,看起來聰明可愛,感覺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孩子。可是他媽媽卻告訴我,天天是一個異常內向的孩子,平時在家話不算多,出去玩都只跟家裏人玩,只要有別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會退讓,寧可不玩。他是一個行為表現比較特殊的孩子,表現如下:

1.性格內向,不喜歡和別人接觸,更不願主動交流。

2.話語少,和教師交流少,不和小朋友交流。即使偶爾和教師講話,也總喜歡把手指含在嘴裏,顯得異常緊張。在區域活動時,所有的小朋友都進了自我喜歡的區域,天天卻不會參與任何活動,一個任坐在自我的位置上拿着區域卡,看着其他小朋友玩。

天天剛上幼兒園,難免會有入園焦慮,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很正常。但時間久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慢慢熟悉起來,都能開開心心來上幼兒園,天天還是這樣,早上緊緊抱着媽媽的脖子不放開。據瞭解,天天多數時間都是在家裏玩玩具度過,遇到幼兒園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他更加沉默,缺乏自信。

有一天孩子們午睡時,我特意坐到天天的牀邊,等他脱下鞋子後,大聲的表揚她:“哇,天天太厲害了,會自我脱鞋了,來,讓教師抱一抱。”我温柔的抱起她,第一個給他蓋被子,微笑的看着他入睡,這時,他説話了,雖然很輕,可我欣喜的聽見了:“我在家媽媽教過我的。”我又俯下身來,用手摸了摸她的頭:“你真是個能幹的孩子,教師真喜歡你,教師陪你睡覺好嗎?”他含羞的點點頭聽話的閉上了小眼睛。

利用家長接送幼兒時間與家長交流教育觀點及方法,反饋孩子在園表現,提議家長多騰出時間親近孩子,固定時間與孩子進行交談,引導孩子説出自我身上發生了什麼趣味的事,有沒有認識新朋友等等。日常生活中多創造他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機會,晚飯後或者節假日帶孩子出去玩耍,供給交往鍛鍊的機會,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

為了讓孩子儘快熟悉新的生活環境,異常組織了語言教學活動,讓孩子對團體進行了解和接納,鼓勵天天接觸新朋友,把自我介紹給大家認識,主動與小夥伴兒打招呼,並且鼓勵他,表揚他,幫他逐步建立自信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關注,天天有了很大的轉變,由原先不喜歡説話的小朋友變得願意參與同伴遊戲,體驗到了同伴、教師、父母的關愛,體驗到了與同伴交往的樂趣。天天變得開朗多了,偶爾也會過來抱抱教師,看着他一點一點提高,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數學教案 《觀察物體》 篇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並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初步滲透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並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工具:

三個玩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物體。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看個故事。(電腦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節)你們知道路旁的人為什麼笑嗎?

生:盲人摸到的分別是大象的牙齒、耳朵、腿和尾巴。(他們摸到的是大象的一個部分。)

師:對,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個部位,所以都説不準大象的全貌。

二、觀察實物,傳授新知

師:瞭解一個物體的全貌,除了用摸,還有什麼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觀察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桌面上的小汽車,然後説一説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

(生通過觀察,在小組內自由述説自己看到的小汽車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車頭。(該生拿起小汽車指着説)

師:其餘小組也是看到小汽車車頭的同學請站起來。(生一一站起來)

生:我看到的是車尾。

生:我看到的是車的左側面。

生:我看到的是車門。……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屏幕顯示三個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觀察小汽車的情境,並給出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小剛他們也在觀察小汽車,他們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是第幾幅圖呢?

生:(充分討論交流後)小剛在車的前面看到車頭,是第一幅圖;小紅看到的是車的側面,是第三幅圖;小強在車的後面,看到的是車尾,是第二幅圖。

師:這幾個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嗎?看到小汽車的形狀一樣嗎?

生:他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師:小紅想到高處去看看小汽車,於是她乘熱氣球飛上天空。(屏幕顯示小紅乘熱氣球飛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狀的圖形)她現在是從什麼位置觀察小汽車的?

生:小紅是從上面觀察小汽車的。

師:她看到的是什麼形狀呢?請選擇正確的圖形。

生:(獨立思考後,全體學生舉手示意)小紅看到的是第二幅圖。

師:第二幅圖中的大、小長方形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

生:(通過觀察汽車實物)小長方形是車頂,大長方形是車的身子。

師:除了從上面觀察小汽車,還可以從什麼位置去觀察呢?

生:可以從下面觀察小汽車。

師:請拿起小汽車,從下面觀察,説説你看到了什麼。(生自由活動觀察)

生:我看到了車輪。

生:我看到了車底。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誰來説説我們怎樣去觀察一個物體。

生:從物體的前、後、左、右、上、下面去觀察。

生:可以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物體。

師: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狀是怎麼樣的?

生: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大家都知道了怎樣去觀察物體,那麼請你們來認一認(屏幕顯示物體其中的一個側面),這是什麼物體?生:這是一架飛機。

師:同學們判斷得真準確。你們看到的是飛機的什麼面?

生:是飛機的前面。

師:(將飛機轉動一個角度)這又是飛機的哪個面?

生:這是飛機的後面。

師:那你們知道飛機的左翼和右翼在哪裏嗎?請你們用小手來表示。(生把左、右手舉起來表示飛機的左翼和右翼)

師:同學們都知道飛機的左右翼了,那你們來觀察(繼續轉動飛機),這又是飛機的哪個面?

生:這是飛機的右面。

師:對。那這是飛機的哪個面(繼續轉動飛機)?

生:(全體回答)這是飛機的左面。

師:同學們都説對了。(屏幕顯示另一個物體的側面)這又是什麼物體?

生:這是洗衣機。師:你們都同意嗎?(全體學生點頭示意)

師:這又是什麼物體呢?(屏幕裏顯示一個動物的背面圖)生:這是一隻鴨子。

生:是一隻鵝。

師:我們來認一認,這到底是什麼動物。(把動物換個角度)

生:(觀察後)原來是一隻鴨子。

師:我們再來猜一猜,這是什麼呢?(屏幕顯示手提電腦的背面圖)請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

生:這是沙發。

生:這是黑板。……

師:大家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但意見不太一致。你們能想出什麼好方法,讓大家知道這究竟是什麼物體嗎?

生:(沉默一會兒)轉轉物體。

師:就按你們説的方法。(轉動物體,出現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電腦。

師:在觀察物體時,要注意什麼?

生:不能只看一個面。

生:要從不同位置去觀察。

師:同學們説得非常準確,觀察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不然就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下面,請同學們用剛剛説的觀察方法從不同的位置觀察桌面上的茶壺,把看到的形狀用動作表示出來。

(生分小組進行活動,從不同位置觀察的學生用不同的動作演示給小組的其他同學看,教師巡視,組織、指導學生)

師:有4個小朋友也在觀察茶壺。(屏幕出現4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茶壺,並在旁邊畫有4幅不同形狀的圖形)他們看到的是哪幅圖,請同學們邊小組討論邊連線。

生:戴頭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圖。

生:短頭髮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圖。

生:穿綠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圖。

師:還可以怎樣觀察?

生:從上面和下面觀察。

師:看到的又是什麼形狀?

生:(分小組觀察)從上面看到的是茶壺蓋、茶壺嘴和壺把,從下面看到的是壺底。

師:大家觀察得都很仔細。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出示一座小房子實物)請大家觀察這座小房子,把從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狀畫下來。

(生分小組離開位置進行繪畫活動。活動結束後,教師展示學生畫得好的作品)

四、佈置作業:隨堂練習

數學教案 《觀察物體》 篇十

資源簡介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會觀察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右面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對觀察物體已有相對豐富的經驗。本節課主要觀察由4—6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辨認從不同面看到的形狀,體會所觀察到的對象的空間特徵。通過學習,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體會物體形狀與平面視圖之間的轉換,發展直覺形象思維與空間觀念。

總體設計意圖:

空間觀念的形成,離不開動手操作的過程。動手操作的過程,不僅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更是嘗試、想象、推理和反思的過程。本節課我按照“導入——探索——遷移——應用”的順序進行設計。根據本課的特點,採用了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活動方式,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以靈活多樣的問題方式,啟發不同層次的數學思考。着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以探索的方式學習觀察物體,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目標:

1、通過從正面、上面、右面觀察由幾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讓學生積累辨認物體視圖的經驗,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狀。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進一步積累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形狀的經驗,能聯繫看到的形狀進行直觀的有條理的思考,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

3、在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加強與同伴的交流與合作。

教學重點:學生經歷觀察、操作、交流和想象的活動過程,探尋不同的擺法,獲得親身體驗。

教學難點:體會立體圖形與它相應的平面視圖的轉換與聯繫,能聯繫實物或看到的形狀進行直觀有條理的思考。

教學設計:

一、舊知鋪墊,揭示課題。

出示3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敍述:你能動手擺出這個圖形嗎?

學生動手擺出圖形。

敍述:請同學説説怎樣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的物體。(學生演示,板書:正對平視)

敍述:我們已經會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簡單的物體,今天,我們繼續觀察物體,看看今天我們要觀察的物體有了怎樣的變化。(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激活學生已有的觀察物體的經驗,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下一環節的觀察學習活動作好鋪墊。】

二、仔細觀察,探索規律。

1、教學例題

自學指導

(1)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擺成如右圖的物體。

(2)從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你看到了什麼形狀?先和同桌説説,再在方格紙上畫出來。

(3)如果再添一個小正方體,放在什麼位置不影響前面看到的形狀?

學生動手操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提問:誰來説説看,你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擺法,(適時表揚表現特出的學生。)

提問: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你能發現其中的規律嗎,

藉助教具、學具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髮現:只要對着原來的物體的前面或後面任意添加一個正方體,從正面看到的形狀就都不變。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通過動手觀察、操作、交流想法,親身經歷探究規律的過程,使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經驗,體驗學習的興趣,不斷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積累了空間轉換的經驗,發展了形象思維的能力。】

2、教學“試一試”。

敍述:如果從上面看到的是,,這4個正方體應該怎樣擺?先擺一擺,再看一看。

學生操作後觀察,在方格紙上畫出從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圖形。

提問:添一個正方體,從上面看到的形狀不變,有幾種不同的擺法?

學生操作後交流彙報,引導學生髮現:只要對着原來的物體的上面任意添加一個正方體,從上面看到的形狀就都不變。

交流:通過剛才的觀察與拼擺,你知道了什麼,

小結:在同一個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視圖可能有不同的擺法,也就是擺成了不同的物體;從不同的物體中也能看到相同的視圖。

【設計意圖:積累辨認物體平面視圖的經驗是本課時的教學難點。使學生充分感受物體與平面視圖之間的轉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活動中教師主動參與操作、研討活動中去,不但營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而且引領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

三、操作練習,鞏固深化

1、先擺一擺,再畫一畫。

組織學生擺一擺、畫一畫、比一比,同時要求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用5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按要求擺一擺。

從前面看到的是

從右面看到的是

從上面看到的是

3、觀察下面三個物體,想一想從前面看到的形狀相同嗎?右面和上面呢?

4、添一個正方體,使下面的物體從上面看形狀不變,有____種擺放的方法。

【設計意圖: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有助於促進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有助於學生形成技能技巧。所以有層次、針對地安排學生練習,體現的尤為重要。】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習了什麼內容,通過對物體的觀察,有什麼收穫,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敍述:最後,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在生活中,不僅要愛觀察,還要會觀察。

【課堂總結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主動思考、回顧探索規律的過程、認清規律的本質、理清所學規律的脈絡,使知識系統化,更有助於學生課後主動學習】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正對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