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5W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篇一

第三單元“觀察物體”是在一年級下冊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的物體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的基礎上,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夠理解從一個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物體的三個面;並能夠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為了達到上面所述的目標,課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準備,找到了各種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及正方體形狀的物體,以便讓學生在課堂上觀察發現。

但是,教學效果較好,但在做題時並沒有達到我所預料的結果。反思教學覺得有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觀察體驗還是不夠。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要讓學生體驗: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隻能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物體的三個面。由於學生多不好組織,我就只好採取把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物體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變換角度進行觀察。結果沒有實現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的觀察體驗,尤其是對“最多隻能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三個面”體驗不深刻。如果採取小組觀察,效果會好一些。

二、在觀察用幾個正方體組成的圖形時,學生觀察的少體驗也不夠深刻。我讓學生在課下去實踐,可多數學生沒有去實踐。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篇二

《觀察物體》是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體驗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幾個小正方形組成)的形狀是不同的,並能辨認從不同的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拿到這個課題的時候,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如何創造符合學生實際的觀察環境?如何把握學生觀察物體的層次?又如何設計觀察操作活動呢?鑑於自己這三點思考,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要全面瞭解物體的特徵,多角度觀察,並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

3.培養學生初步的傾聽習慣。為實現教學目標,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我在教學中突出了以下幾點:

一。創設活動情境

為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我出示課件情境圖:兩個小朋友在擺4塊小正方形積木。擺好後提出要求:再添上一個,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應怎樣擺?同學們躍躍欲試,爭着來擺,一下子引起了同學們表現欲。實踐表明,學生對創設的情境很感興趣,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二。小組合作學習

新教材強調“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採取了4人為一組的合作學習方式,給每個小組準備5-6塊積木,然後讓學生分幾個層次進行觀察:①從前面觀察形狀不變;②從上面觀察形狀不變;③從側面觀察形狀不變。始終圍繞“讓學生自主參與,深刻體驗”這一宗旨,將學生單獨學習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經歷新知探索的全過程。

三.拓展應用新知

數學是抽象的,生活是現實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本節課我大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活動中,如一會兒站在房子的前面看、一會兒站在房子的側面看、一會兒站在天橋往下看,。還設計遊戲進行眼力大比拼等等,既延伸了數學知識,也讓孩子們深切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悟出了“數學確實就在我的身邊”這樣的道理。

四.優化教學媒體

我注重採取多種教學媒體進行優化組合,在選擇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課件和實物投影相結合,創設一些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具選擇上,我選擇了學生幼兒園玩過的小正方形積木為小組學習的工具,引導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搭圖形,並進行觀察,還通過實物投影讓學生演示來進行眼力大比拼,鞏固新知。我驚喜的發現:正是這些媒體有機的結合和恰當的選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空前高漲,創新的火花也時時迸發。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篇三

《觀察物體》是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體驗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幾個正方體組成)的形狀是不同的,並能辨認從不同的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拿到這個課題的時候,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如何創造符合學生實際的觀察環境?如何把握學生觀察物體的層次?又如何設計觀察操作活動呢?

鑑於自己這三點思考,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要全面瞭解物體的特徵,多角度觀察,並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

3.培養學生初步的傾聽習慣。

為實現教學目標,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我在教學中突出了以下幾點:

1。小組合作學習

新教材強調“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採取了4人為一組的合作學習方式,給每個小組準備5—6塊積木,然後讓學生分幾個層次進行觀察:①從前面觀察形狀不變;②從上面觀察形狀不變;③從側面觀察形狀不變。始終圍繞“讓學生自主參與,深刻體驗”這一宗旨,將學生單獨學習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經歷新知探索的全過程。

2.優化教學媒體

我注重採取多種教學媒體進行優化組合,在選擇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課件和實物投影相結合,創設一些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具選擇上,我選擇了學生幼兒園玩過的小正方形積木為小組學習的工具,引導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搭圖形,並進行觀察,還通過實物投影讓學生演示來進行眼力大比拼,鞏固新知。我發現:正是這些媒體有機的結合和恰當的選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高漲,創新的火花也時時迸發。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篇四

這一課學生在“拼擺”和“觀察”中探討從正面、側面、上頭看到的是什麼圖形。要讓學生能經過想象,從實物中抽象出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在拼擺的過程中體會多種擺法,但不要求學生個個都要擺出不一樣的擺法。

教學時經過小遊戲因如要學的資料進行新授教學。新課教學時,先讓學生收集信息,瞭解信息窗中的活動場景,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氛圍。緊之後根據所給信息提出響應的問題“他們分別從不一樣的面看到了什麼形狀?”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藉助學具動手擺一擺,從不一樣的位置去觀察、去發現。小組成員在合作的過程中分別從正面、側面、上頭去觀察物體,並將觀察到的形狀互相交流,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教學思維模式與學習習慣。在此環節中,對於學具的使用教師交代得不清楚。學生在觀察時的方法指導還不夠確切和詳細,並且由於學具太小,不利於學生觀察,觀察的實效性降低。

在觀察了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後之後又讓學生觀察“再加一個正方體,從不一樣的方向看會是什麼形狀呢?”本環節讓學生與同伴充分説明自我的想法,並傾聽他人的看法,從而進一步與親身實踐結合起來,跟上步伐,作驗證。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前面是對所給的物體進行觀察,在前面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如果從正面看,還是這個形狀,再增加一個正方體能夠怎樣擺呢?”這一問題,使學生的逆向思維得到訓練。在問題的交代過程中,我沒有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比較膚淺地指導學生拼擺的過程。這個環節經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個組員的想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拼擺的過程中體驗同一個形狀拜訪物體的多樣化。

教完這堂課,我覺得,雖然這節課的操作性很強,可是由於學具太小,四人小組觀察的時候學生觀察得不明顯,最好小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體,這樣便於操作和觀察,使學生的觀察具有實效性。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篇五

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充分宣傳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思維的火花和温暖的氛圍有利於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具體內容如下。

首先,努力體現;課堂中的三種性質

I、主觀性

宣傳和培養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應是現代教育的目標。培養和發展人的主體性既是教育改革的主題,也是深化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基於這一指導思想,本課程的設計始終圍繞“自主參與、自主學習、深度體驗”的學習活動展開,使學生在活動中增強自主意識,從而主動獲取和理解感性材料中的簡單數學問題。例如,用柔和宜人的音樂創造一個熟悉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可以不由自主地進入學習活動,然後讓學生沉浸在豐富的學習材料中,包括玩具和日用品。鼓勵學生選擇觀察的方向,畫另一幅畫,然後讓他們離開座位,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畫的物體。最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和相互啟發,我們認識到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所有的物體都是三維的,我們看到的形狀因觀察方向不同而不同。

II、探索性

本課程主要為學生創造探索條件。一方面,讓學生自己帶東西到教室,包括玩具汽車、飛機、水壺、鐘錶、塑料椅、毛絨玩具等,然後選擇信息探索新知識。另一方面,我還參與學生的探索活動,如應用開發實踐“square&rdquo,看着組合圖形的三個視圖並把它們放出來,這樣的操作活動不僅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還可以通過他們對需要老師指導的學生的'探索,逐漸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III、實用性

數學是一種工具,一種規範和簡化自然和社會運動現象的工具。數學學習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學會建立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課程創造了許多條件,使學生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應用他們學到的知識”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如課初猜冰箱、課堂觀察玩具和用品、拍攝熊貓照片等,都使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聯繫生活,開闊視野,拓展學習,使學生從看到的物體的一側聯想到整個物體的形狀,培養他們觀察三維物體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概念,發展形象思維。本課程的所有教學環節都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知識載體,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

Iv、有待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觀察對象的數據主要是觀察簡單對象的正面、側面和上部形狀。因此,本課程選擇了許多真實的生活物體供學生觀察,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但同時,生活中的一些圓柱體在幾個方面沒有明顯的區別。如何將這些對象的觀察與本課的學習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如何把握它們的尺度,都是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本課程結束時的擴展練習涉及在觀察三個視圖後展示組合圖形。這一要求有必要的難度,但對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極為有效。經過課堂討論和反思,四人小組可以展示正確的結果。可見,一年級學生基本上達到了這一要求。在未來的學習中,“理解圖形”應該如何安排?如何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這也需要教師進一步思考。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篇六

《觀察物體》是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的內容,在教學本課時,為實現教學標,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我在教學中突出了以下幾方面:

1、拓展應用新知

數學是抽象的,生活是現實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本節課我大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如猜動物等等,既延伸了數學知識,也讓孩子們深切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繫,悟出了“數學確實就在我的身邊”這樣的道理。

2、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

我通過孩子們喜愛的“猜動物”這個活動導入,實踐表明,學生對創設的情境很感興趣,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這樣也為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3、小組合作學習

新教學理念強調“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採取了4人為一組的合作學習方式,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上觀察恐龍這一例題,給每個小組準備一隻玩具狗,然後讓學生分3個層次進行觀察:

①本位觀察;

②換位觀察;

③全面觀察。

始終圍繞“讓學生自主參與,深刻體驗”這一宗旨,將學生單獨學習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經歷新知探索的全過程。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篇七

在這次鎮小班化數學賽課中,我選擇了第八單元《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進行參賽。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有:1、通過實際觀察、比較,能正確指出被觀察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是不同的。2、在觀察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在判斷、辨認活動中,發展數學思考。3、在活動中培養學習數學的熱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習慣。現在賽課活動結束了,結合專家的點評,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首先覺得自己的課堂還是少了一些小班味。這次賽課是以小班化為主題的賽課,因此課前我對照小班化教學規程就已經進行了一些思考:如何進行小組活動?小組活動中如何體現分工明確?原本我是想在“拍照”環節設置一個四人小組的`活動,分工合作,三個人每人完成一項拍照任務,最後一個人在反饋時總結髮言。可是我又覺得我這是一節觀察活動課,小組圍坐不利於指導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最重要的是我覺得每個同學都應該親自去觀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索來獲得直接經驗,而這種分工似乎會減少觀察機會。於是這次活動被我改成了同桌合作。其實現在想來兩人合作也存在很多劣勢,如合作的優勢發揮不了,發現的信息較為單一;兩個人不存在明顯的分工,只注意説自己的,忽視了聽等等。看來小班的路還很長啊!

其次我覺得上課要注意細節。本節課中,多次小結都是我自己進行的小結,就像專家講的較為粗糙,以至於全課小結時,學生説的不深入,不完整。以後的課堂上要多引導孩子們自己小結,要讓孩子不光懂,還很會説。

比賽結束了,但每一次上課都是一種積累,我會繼續加油!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篇八

《觀察物體三》是進一步學習根據從一個或多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拼搭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

教學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必須師生準備好教具學具,然後讓學生經歷大量的觀察和拼搭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經歷觀察、想象、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到鍛鍊,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教學中我創設出了學生樂學的氛圍。學生學習情緒高,個個搶着發言,搶着上台來演示,甚至有的同學一邊舉手一邊都想下位子,每個學生都有着強烈的學習慾望。遊戲法是學生十分喜愛的一種活動,教師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用遊戲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通過小組合作,經歷“研究視圖───構思擺法───擺出物體──觀察驗證”,不僅找到了擺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為學生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多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為學生親自經歷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供了良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