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晏子使楚的課堂實錄【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64K

晏子使楚的課堂實錄【多篇】

《晏子使楚》語文課課堂實錄 篇一

上課時間:20xx年9月25日

上課地點:常州市實驗國小

記錄:倪雪蓮老師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您好!

師:剛才我們彼此的問候,從我們的表情和我們的狀態,送大家三個字:“精、氣、神”。我們彼此做一個鼓勵,讓我們在這一堂課裏互相地鼓勵自己,為我們自己送上這樣一句牌匾上的話。該從哪讀起?自己大聲地讀一讀,開始——

生:規圓矩方。

師:如果能像剛才問好一樣,富有節奏地讀,那就更好啦,讀——規圓鉅方。

可以用北方人的發音讀——規圓鉅方。就是這個“鉅”字,我特意用了三聲來強調,你發現這個字上多了什麼?

生:這個字上面多了一點。

師:這個書法家寫這個字肯定不是錯字,他為什麼要在這個字上加一點?大膽地想——

我來説説試試行不行?比如:古人有説一句話,叫做“外圓內方”,外圓——規圓,內方——矩方。那就是説,“矩方”指的是規矩對自己多一點,要強調自己真才實學,對自己更加要嚴格要求,對外要尊重禮節,所以堪稱這個人做人能做到規圓矩方。不信,來看這個人,他叫晏子。他原名叫晏嬰,在這裏為什麼稱他為晏子呢?

生:因為他是齊國的大夫,對齊國有功,他厚愛百姓,所以百姓尊稱他為晏子。

師:但竇老師還要強調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個時代,要注意我的性別,我可能也會對國家做出了貢獻,他們怎麼不叫我“竇子”啊?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個人認為,“子”是對有貢獻的男人的尊稱。

師:比如説“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後人也叫他“晏子”。説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學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這節課,我們走進他一個故事,叫《晏子使楚》。

這個“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國。那晏子出使楚國那就是使節,到別的國家去訪問,理應受到尊重,但是這楚王第一次就讓晏子受到難堪。怎麼難堪的?

生:鑽狗洞。

師:第二次説這個國家沒人,瞧不起他,説怎麼讓你這種人來了。第三次呢?

生:説齊國人沒出息。

師:把教材拿在手裏,看我們就這樣聊一聊,把課文內容都瞭解了,楚王就這樣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終的結果是:從這以後,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終結局了,再大聲地讀一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快把這句話劃下來,再齊讀一遍。(師寫板書)孩子們,“尊敬”換個詞可以説是?

生:敬重、敬佩、瞧不起……

師:“不敢不”可以換什麼詞?——可以換成不能不尊重。還可以怎麼説?

生:不得不尊重。

師:真好,你能把這句話完整地説一遍嗎?(生讀)你讀得還字正腔圓。還有可以這麼説——楚王必須尊重晏子了。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

謝謝大家!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麼呢?一起説——

生:口才。

師:在三個故事裏晏子都説了什麼?你可以隨便選擇,哪句話都行。放開聲音讀一讀,然後講一講,晏子的口才你評價一下給你什麼樣的印象?(生默讀)

生:在第二個故事中,晏子跟楚王對話,晏子拱拱手説:“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説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國小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實錄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楚王用什麼辦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麼辦法反駁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2、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學習簡單的推理。

3、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主要內容,排演課本劇。

教學重、難點:

瞭解晏子出使楚國時,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課前準備:

蒐集圖片和文字資料,瞭解時代背景及人物關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尊嚴。

(出示圖片)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維護了自己國家的尊嚴,他就是——(板書:晏子)

2、學生介紹蒐集到的有關晏子的資料和故事。

3、補充板書:使楚。讓學生講講“使楚”的意思。

4、師:晏子出使楚國時發生了什麼事呢?跟老師一起走進課文了解一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練習讀課文。

(1)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順。

(2)邊讀邊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生接着讀課文,集體評議。

3、簡短概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板書:侮辱。

[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是有感情朗讀的基礎。在進行朗讀指導前,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讀。]

三、精讀課文

1、問:楚王為什麼要侮辱晏子?課文中幾次寫到他侮辱晏子?

2、師敍述: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駁的?請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課文。(課件出示自學要求)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想一想:在這個故事中,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駁的?

3、生彙報自學情況。師板書:鑽狗洞笑無才押齊盜。

[課文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

三個小故事的記敍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寫晏子智鬥楚王,最後寫楚王只好認輸。對於這樣一篇故事性極強的課文來説,該怎樣處理教材呢?思考之後,教師摒棄了對課文內容的分析,淡化了情節教學,採用板塊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讓學生有選擇的權力。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挑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自學,瞭解楚王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進行反駁的,對課文中人物的性格及語言有個大致的瞭解,為進一步的朗讀訓練作鋪墊。]

4、師小結:剛開始,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讓他鑽洞進城,對晏子的人格進行侮辱;在晏子見到楚王時,楚王諷刺晏子無能,侮辱齊國沒有人才;接着楚王借一個囚犯,把偷的罪名安在齊國人身上,侮辱齊國的分量一次比一次更重了。面對這些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一一反駁。

5、課件出示晏子的話。

(1)你覺得此時晏子的心情怎麼樣?他是用什麼語氣説這些話的?

(2)試着模仿晏子的語氣來讀讀晏子的話。在讀中體會:晏子對楚王的反駁妙嗎?妙在哪裏?

6、生回答,朗讀。師板書:狗國最下等國強盜國。

7、這真是“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師生讀文,再次體會晏子語言的精妙。

[學生對歷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還是比較有興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節,而忽略對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教師要循循善誘,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詞語。]

8、在晏子妙語連珠的反駁下,故事最後的結果怎麼樣?(板書:尊重)

9、學到這裏,你覺得楚王是個什麼樣的人?晏子是個什麼樣的人?(生自由説)

四、拓展。表演課本劇

1、師敍述:這三個故事主要由對話組成,大家想要演好,先得過台詞這一關,根據人物的性格特點,有感情地讀好他們之間的對話。

2、出示課件:排演要求。選擇故事中的一個人物,推想該人物説話時應帶的語氣。

師敍述:你想扮演機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還是故事中的配角——士兵呢?趕快行動起來。

3、展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一味枯燥地讀背,學生就會喪失興趣。表演是學生喜歡的項目,學生為了演好角色,就要認真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語氣。通過這一環節,學生進一步瞭解了人物,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4、佈置作業。小組內的同學排練課本劇《晏子使楚》。

國小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實錄 篇三

教材分析:《晏子使楚》是山東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年代已有歷史,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能給我們以親切自然的感覺。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依仗着國勢強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了針鋒相對、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駁,維護了個人和齊國的尊嚴。

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生字,會認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侮辱、威風、矮小、冷笑、為難、規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盜賊、取笑、笑嘻嘻、賠不是、實話實説、面不改色、安居樂業”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是通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並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準備:

學生:充分預習,收效有關資料。

教師:製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讀課題,初步感知

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走進2500年前春秋時期的一個歷史故事——《晏子使楚》。

1、板書、解讀課題。

晏子,晏,姓;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子的尊稱。(扳書:晏子)

同學們課前進行了資料收集,誰來談談你對晏子的瞭解。(晏子,春秋後期齊國的國相,是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身高五尺,身材不高,其貌不揚,但他博聞強識,善於辭令,敢於直諫。)

使:出使,奉命去國外辦事。楚:楚國。

談談對課題的理解。(晏子奉齊王之命出使楚國,拜見楚王。板書:楚王)

2、簡介時代背景,導入整體感知。

春秋時期,當時的諸侯國眾多,紛爭不止,楚國,國力日強,楚王更是野心勃勃,想稱霸諸侯。經常派兵攻打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國家,(副板書:仗勢欺人)齊國為了擺脱楚國的威脅,加強兩國的關係,齊王派遣晏子到楚國做友好訪問。

二、彙報預習,整體感知。

1、同學們課前都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誰來説説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機智地反擊。板書:侮辱)

故事的結果:“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是個雙重否定句是説——楚王尊重晏子了。(板書:尊重)

2、給課文中的三個故事加個小標題。

讓鑽狗洞——齊國無人——齊人盜賊

三、細讀課文,感悟晏子

讀讀議議,批批註注: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看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應對的?把晏子説的話多讀幾遍,體會他每次説的話妙在哪裏?

師生彙報交流:

(一)讓鑽狗洞。

1、誰來説一説楚王第一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反擊的。

2、談談你對晏子所説話的理解。

投影出示:晏子: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説:“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引導學生談理解:

正常情況訪問國家——走城門訪問狗國——鑽狗洞

我訪問的國家——楚國楚國——狗國楚王——狗王

3、評價理解,你聽出了什麼?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説楚國是狗國、楚王是狗王,文中有明確的説法嗎?(看課文)

其實,這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副板書: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評價晏子的話妙在哪裏?體會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不費吹灰之力,委婉地還擊了楚王。晏子沉着冷靜,機智反擊,不失禮節。

5、帶着你的理解和體會再讀晏子説的話。(練讀、指名讀)

小結過渡:楚王以貌取人,想借故羞辱晏子,晏子憑着他的沉着冷靜,機智反擊而又不失禮節,楚王只好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楚王侮辱晏子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楚王第二次又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擊的,誰來彙報。

(二)齊國無人

1、學生彙報:

2、談談你對晏子話的理解:

A、投影出示: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説齊國沒有人呢?

(1)説説理解與感受。(人多)

(2)出示原文: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為無人!”

理解積累成語:張袂成陰——聯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接踵——摩肩接踵

(3)原文對照,指導朗讀。

啟發思考:共同的理解是人多,文中是怎樣説人多的?

生談,小結:這説明同學們讀出了晏子話語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從中我們感受到了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B、投影出示:晏子拱了拱手,説:“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1)説説理解與感受。

(2)教師引導,理解感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最不中用”是什麼意思?

上等國家——上等人去下等國家——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下等人我去的國家—楚國——下等國

(3)帶着你的理解和體會再讀晏子説的話。

3、這次對戰的焦點是“齊國無人”,楚王是步步緊逼,晏子是巧妙迴旋,擊敗了楚王,從中你體會到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接着楚王的話題將計就計、順水推舟,把無人才、甚至不會用人之辱又回敬給了楚王。

4、這段精彩的對話讓我們猶如身臨其境,練讀,分角色朗讀體會。

(三)齊人盜賊

過渡語:一次次交鋒,一次次失敗,楚王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但楚王實在不甘心,又生一計: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當他們吃得高興的時候,有兩個武士押着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楚王看見了,問他們:“那個囚犯犯的什麼罪?他是哪裏人?”武士回答説:“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説:“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兒?”

楚王這些話的言外之意:齊國人是盜賊。大臣們聽了,都得意揚揚地笑起來。面對此情此境,晏子又是怎麼説的怎麼做的呢?

1、指名讀相關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2、師生解讀晏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投影出示: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説:“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3、“水土不同”指的是什麼?晏子在説什麼意思?體會晏子的話妙在哪裏?

晏子的話不但點出了齊國人在楚國為盜的原因,而且又一次回敬了楚王:楚王治國無方,造成楚國社會風氣不好,使良民變成盜賊。楚王不但沒有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4、從晏子的應對中我們感受到晏子是個怎樣的人?帶着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練讀這段文字。

四、評價晏子,昇華主題

1、歸納三個小故事,體會晏子形象。

讓鑽狗洞——楚國狗國——只好……

齊國無人——楚下等國——只好……

齊人盜賊——“水土不同”——只好……

2全面評價晏子,感受課文中心。

晏子是個怎樣的人?(教師引導結合相關內容、資料談)

臨陣不亂、不懼大國、不畏強暴、機智過人、善於辭令、博學多才

強烈的愛國心、以國家利益為重

3、正是晏子巧妙的智慧、善辯辭令、以國家利益為重的言辭讓楚王不得不折服,故事最後的結果是: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投影出示,齊讀。板書:不得不)

“不得不”是什麼意思?可以換成什麼?不能不、必須、只能、只好……

(4、楚王僅僅是“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嗎?結合“使”、背景資料“結交”感受理解,楚王尊重的還有齊國人民、齊國國家,因為晏子的背後是一個有力的團隊。)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縱觀全文,晏子在遭到不禮貌的侵犯後,並沒有表現出常人的激憤,而是站在國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辭令回擊楚王的侮辱,從而維護了齊國的形象與尊嚴,不辱使命!晏子的話句句千金,字字在心。話不多,傳神則靈;人不在高,愛國則名垂青史。

2、要想更多地瞭解難晏子,老師推薦課外閲讀《晏子春秋》。

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_晏子

不敢不尊重

《晏子使楚》語文課課堂實錄 篇四

一、抓課題,隱含主題

師:“不要花開好顏色,只要清氣滿乾坤。”看你們,坐得大大方方,規規矩矩,説得更是字正腔圓。我呢,也是這樣精精神神、大大方方地站在同學們面前。這樣吧,彼此之間鼓勵一下自己,送給自己牌匾上的一句話。(出示:規圓矩方。學生齊讀。)

[看似簡單地交流,其間,教師那充滿深情的語言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喚起了他們探究的慾望,正所謂“入境始與親”。]

師:注意觀察“矩”字,和你平時寫的有什麼不同?

生:“矩”的筆畫都是橫平豎直的。右邊的“巨”裏多了一點。

師:想像一下,為什麼要在“矩”裏多加一點?

生:是不是要強調自己規矩多一點?

生:是要告訴自己一定嚴格要求吧。

師:這個“點”正如同學們説的一樣要規矩多一“點”兒。對外呢,要更要講規矩,懂禮節。比如對這個人(晏子)——本來他叫晏嬰,為什麼稱“晏子”?

生:古代有貢獻的人的尊稱。

師:我是女性,假如竇老師是古代值得尊重的人,那就叫我“竇子”?(笑)

生:啊,我明白了,是指對古代有貢獻的男人的尊稱。

[牌匾的解讀既營造了寬鬆、愉悦的課堂氣氛,又巧妙地組織了教學,引出了本課教學的課題。]

師:晏子的故事很多。

生:我知道《二桃殺三士》,《越石父》。

師:還有《金壺箴言》等。同學們可以讀讀《晏子春秋》,你會知道得更多。今天,我們就走進晏子的一個故事——“晏子使楚”。(題目出示,學生讀出)

[介紹晏子的同時也介紹相關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課外讀物引入課堂,把小課堂置於一個大的語言環境之中,大氣。這跟竇老師的主題教學是一脈相承的。]

師:“使”是——(生答“出使”);“楚”指——(生答:楚國)。讓我們讀讀課文。

生: “春秋末期……顯顯楚國的威風。” (讀一二自然段,內容略)

師:自評一下自己讀得如何?

生:還不錯。(學生表情得意)

師:的確不錯,比如“大夫”,現在我們讀dàifu,過去我們讀dàfu。你讀得很準。

生:“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師:誰來評價一下讀得如何?

生:“我在這兒等一會兒”。這句有兩個“兒”,兒化音,你讀得也不錯(該生對着剛才朗讀的同學説)。

生:“晏子見了楚王……楚王只好陪着笑。”

生:剛才讀的時候“臨淄”的發音要準一些;“晏子拱了拱手”,不是“拱拱手”。

師:大家很注意聽。讀人家的書一定要讀正確,不能丟字落字。我理解剛才這位同學,她在創造性朗讀呢。請你再規範讀一次,以後表演或複述的時候你就可以盡情創造啦。(該生又讀,讀正確了)。

生:“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學生評議,讀得很流利。)

師:注意,這裏出現了兩個成語,是哪兩個?

生:“面不改色”和“得意洋洋”。(要求學生把這兩個成語畫下來。)

師:通過全篇朗讀,我們發現,第一次,楚王讓晏子鑽狗洞。第二次呢?

生:楚王瞅了晏子一眼,冷笑齊國沒人了;第三次,楚王諷刺齊國人在楚國偷盜。

師:晏子作為使節出使楚國,按理,雙方一定要做到講規矩,各方都要規矩多一點。然而卻沒有得到尊重。

師:但,不管怎麼樣,最後的結果呢?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讓學生再齊讀課文的最後這句話,並板書。)

師:尊重的意思就是——(生依次説出“敬重”、“佩服”之意。)

師:那“不尊重”呢?

生:尊重。(同學們啊了一聲,該生一下子明白了)是瞧不起的意思。

生:侮辱,蔑視。

師:“不敢不尊重”呢?

生:尊重晏子了。

師:那就直接寫了唄,為什麼還要用上“不敢不”。

生:不能不尊重。(教師讓學生把“不能不”送進句子中變成“楚王不能不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必須尊重晏子了。

[在教師的牽引和巧妙地點撥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不但理清了文章的脈絡,而且牢牢地把握了文本的重點,緊扣“不尊重”和“不敢不”通過換詞訓練,加強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語文味極濃。]

師:那楚王佩服晏子的什麼呢?

生:讀了這篇課文,我認為楚王是不得不尊重晏子的才華。

師:晏子靠什麼來表現他的才華?

生:表現在晏子説的那些話,也就是説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能言善辯的口才。

二、依文字,鋪墊主題

師:那好,三個故事中,任選一個,找出晏子的話,給大家讀讀,看看晏子的話給你什麼印象。(學生自由讀。而後發言)

生:我説説第二個故事中晏子的這句話:“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雲;人們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説沒有人了呢?”甩一把汗,真的就下一陣雨?袖子舉起來,真的就一片雲?用誇張手法啊。楚王不是説我們國家沒人嗎,這樣一來,楚王沒話説了。

師:晏子的語文修辭手法用得真好(笑)。這是古文中晏子的話“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為無人。”後人從中概括了三個成語,結合課文,看看是哪三個。

生:有“張袂成陰”,意思是“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雲。”有“揮汗成雨”,意思是人們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

師:快把這兩條成語寫在課文相應的意思下面。一邊寫一邊記在心裏。還有呢,誰再説。

生:“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這句話的就是“摩肩接踵”。還可以説成“比肩繼踵”(另一個學生脱口而出)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我讀別的書讀到的,我平時看書看得多。

師:唉喲,你真用心。謝謝你給同學們提的醒兒,要多看書,注意積累。同學們趕快把這同一意思的兩個成語寫下來。也要工工整整地寫,一邊寫就一邊記在心裏啊。

[既有詞語的積累,又有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一舉多得。]

生:第二個故事中晏子還説了這句話:“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晏子的理由真充分,你想啊,先説我們國家的規矩,然後再説我最不中用,最後呢,就得出結論——“楚國是最下等的國家”所以只好我就來了。

師:晏子的話裏有“所以”,既然有“所以”,那就必然有——

生:“因為”。

師:用上“因為”説説這句話。

生:因為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師:這個“因為”還可以放在哪裏説?

生:“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因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生:晏子説話真有藝術,避免了“因為”重複使用,語言不羅嗦,理由還充分。

生:我説第一個故事中晏子説的話:“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晏子綿裏藏針,他的言外之意是既然給我開了一個小門,像狗洞一樣,那我就將計就計,把它説成狗洞,推理出楚國是狗國。這樣聽着好像很有根據。

師:那就請你給同學推理一下:(課件打出)“訪問正常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鑽(狗洞),楚國讓我鑽狗洞。所以楚國是(狗國)。”(學生填出,大笑)

生:我説第三個故事中晏子的話:“大王難道不知道嗎?橘樹種在淮南,結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楚國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盜賊吧!”晏子用生活中的現象説明環境水土不同,植物生長就不同的道理,人呢,也是這個道理。我覺得晏子的知識真豐富,拿這個比喻反駁楚王,挺好。

生:晏子的意思是楚國的風氣不好才使人變成盜賊。他沒明着説,而是做了個比較,不能説是比喻。

師:這叫類比推理。後人把晏子的話當作典故。老師給同學配的補充教材中就有這句話。

生:我知道了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教師讓學生把這句背下來,提示今後可以適當用上。)

師:請總評晏子的語言。

生:晏子口才非常厲害,口齒伶俐、能説會道。

生:晏子運用誇張、類比,打比方、推理等方法,讓自己的語言有理有據。

生:晏子驗證了一句話: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師:你可真會運用語言,讀到補充教材上的這句話,在這裏評價晏子,就不僅僅是積累這句話了,而是運用語言,表達你的觀點。(學生回過頭來讀“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時語氣很堅定。)

三、品文學,深化主題

師:不過,請同學們再看看晏子的有些話,難道都是事實?他説的這些都是真的嗎?

生:也是。他從牆角挖的洞,就説是狗洞,然後推理出,既然是狗洞就是狗國,的確有一些狡辯的意思。

生:另外,晏子説自己國家上等人訪問上等國家,下等人訪問下等國家,也不一定有這個規矩。

師:謝謝同學們的思考。今天的一位外交官卻這樣認為(課件打出):

晏子的語言,雖給人的感覺是有理有據,但感覺是在做語言遊戲。逞口舌之能進行外交對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智慧,也獲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 某外交官。

師:對此,你怎麼看?請自己默讀,靜靜思考一下,發表如下觀點:(板書以下)

(贊成/ 不贊成/ 説不準)

生:我説不清。這位外交官考慮外交的含義,晏子如果得罪了楚王,楚國和齊國之間就會有矛盾,所以,晏子必須“繞口令”。不過外交官的話也有道理,晏子有點逞口舌之能。

生:我懷疑這位外交官有些忌妒晏子的才能。(眾笑)

師:有意思,我相信,你理解的妒忌是説晏子在你的心中——

生:神聖不可侵犯的。

師:人家有不同的意見,你就説是忌妒,是嗎?(教師表情帶有不同意該生意見)

生:……是。(學生撓頭,不好意思了)

師:我尊重你的意見,但,我更相信你的觀點不一定代表最後的觀點。

[正是課堂的民主平等,才會得以支撐學生袒露真實的心路歷程。老師巧妙的引導正是教師育人的高妙之處。]

生:我覺得每個人説話是通過大腦來思考的。在那種情況下,他有智慧,才能説出一番話,我認為晏子的口才也是智慧。晏子能隨機應變,把楚王説得啞口無言,最後不得不佩服晏子。

生:我贊成。晏子有做語言遊戲的感覺,你想啊,真正的外交對話能那樣嗎?就是楚王逼的,要是我的話,我就保持一份沉默。

生:我不贊成。晏子不是在耍嘴皮子,他既為自己的祖國贏得尊嚴又不傷害對楚王的尊重,他的做法令我佩服。要是我的話,我説不出來。那位外交官司怎麼能這樣説呢?

生:我説不清楚。晏子説的的確是有依據的顯示出了自己的智慧,但外交官説“晏子是在做語言遊戲,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智慧”,什麼是“真正的智慧”?也許外交官説的也是對的,所以我説不清楚。

師: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權利。我們尊重你們的意見。有的同學不贊成,有的贊成,有的説不清。我們的確要思考:越説不清就越需要我們去説説看。如果説晏子的話感覺是語言遊戲,那麼,晏子的智慧肯定不僅僅停留在語言的技巧上,那麼,晏子的真正智慧在哪?

師:好,讓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晏子説的這些話。我們先看這句話:“這是個狗洞……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晏子是怎麼説那番話的?(學生説,教師加上“晏子看了看,説”。)

師:注意這個“看了看”,為什麼不説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生:這能表現晏子思維敏捷,隨機應變能力強,壓根兒就不用太長的時間想招兒。

生:不用想了想,只是看一下,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生:其實,“看了看”説明晏子是親眼所見事實之後才説的話,如果用“想了想”,就不知是不是“看了看”才説的。其實,這個“看了看”也包括“想了想”。

師:原來這“看了看”藏着這麼多意思啊。同學們再拿出《胯下受辱》。當無賴叉開雙腿,讓韓信從他褲襠下鑽過去的時候,也是——

生:韓信也是“看了看”。

師:那麼,晏子的“看了看”和韓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麼不同?

生:晏子“看了看”是想辦法,韓信“看了看”也是考慮鑽過去還是不鑽過去?這受辱是對晏子和韓信都是一種考驗。不過,韓信看到的是無賴欺負他一個人,而晏子不僅看到楚王侮辱自己,還看到了楚王侮辱他的齊國。

師:你有多高?

生:1米40。

師:看課文,課文寫晏子身高五尺。古代一尺相當於八寸。估算一下晏子多高?

生:一米四幾左右。

師:“左右”用得好。(和該生的個頭比較一下),也就這麼高。

生:晏子是矮了一點(笑)。

生:矮是爹媽給的,模樣不好是天生的。你説我沒學問,我可以學,但這樣侮辱我,還藉着我的個頭侮辱我的國家,要是我會很憤怒。

師:可課文卻是“晏子看了看”,沒寫出晏子的憤怒。

生:韓信雖然看了看,但他沒像晏子那樣去反駁。因為韓信是一個忍辱負重、大智若愚,有非凡氣度的人,他可能是把這件事當作自己的一個鍛鍊。所以韓信能成為一個將領。(教師順勢和學生讀《胯下受辱》最後一段話。)

生:無賴在韓信心裏,根本不算回事。因為韓信有自己的志向,無賴只是針對韓信個人,所以憑韓信的性格,韓信忍受了侮辱。晏子呢,如果楚王侮辱是針對晏子個人的話,説不定晏子也會像韓信一樣做,可是,晏子清楚自己的身份是使節,所以,晏子不能像韓信那樣忍氣吞聲,他選擇了馬上反駁。

師:好啊,從晏子的“看了看”,你看到了晏子的什麼呢?

生:晏子真了不起,太有智慧了!

生:我覺得晏子的智慧是很冷靜,而且也勇敢。你看,他受到楚王侮辱後,鎮定自若,看了看,就想出這麼好的辦法。

師:是啊,沉着是睿智的保證,勇敢是贏得尊重的前提。看似簡單的“看了看”,讓我們看到了小個子晏子的大智慧。也就是從這“看了看”,才使晏子的話有了底氣,這是超越了晏子脾氣和性格的勇氣!回過頭來讀這句話。(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師:先看下面的兩個故事中,晏子的語言背後,體現的智慧究竟在哪?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聯繫上下文讀讀晏子的話,看看這語言的背後究竟藏着什麼力量,下節課我們接續學習。

國小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實錄 篇五

【教材簡析】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讚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本文寫作突出特點是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開頭寫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寫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機智對答;最後寫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應,思路清晰,行文緊湊,結構嚴謹。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生動的故事中,體會晏子高超的語言藝術,感受晏子語言中透出的大義凜然和愛國精神;二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瞭解作者通過人物對話來刻畫人物特點的表達方式。

【設計理念】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課教學圍繞“晏子的話到底有什麼樣的威力,能化楚王對他的侮辱為尊重嗎?”這一主問題,引導學生置身於與文本、與作者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經歷思考、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從而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不斷感受到晏子機智巧妙的應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面不改色、安居樂業”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4、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係,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重點】

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並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查詢、學習晏子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二千多年前,我國曆曾出現過一個羣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説到齊國就會讓人想起一個人,他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嬰”,人們都尊稱他為“晏子”。

(説明“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你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嗎?

3、“使”是什麼意思?課題又是什麼意思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

⑴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⑵想想課文講了什麼事?

2、檢查自學情況:

⑴生字新詞:

(注意“大夫”的讀音,現在讀“dàifu”,是“醫生”的意思,過去讀“dàfū”,是官職的稱呼。)

⑵請同學讀讀難讀的段落,檢查課文讀通情況。

⑶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三、研讀楚王,感受前後變化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呢?請畫出有關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説:“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既然有這麼多人,為什麼打發你來呢?”

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説:“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

2、(屏幕出示這幾句話)我們來讀讀這幾句話,説説你體會到了什麼。

楚王對晏子侮辱到了極點。挖狗洞讓晏子鑽,諷刺他身材矮小。説齊國沒有人,就是説晏子無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審問盜賊,嘲笑齊國人沒出息。而且從“瞅”、“冷笑”、“笑嘻嘻”等詞也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及齊國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顯,侮辱晏子,侮辱齊國,以達到長楚國威風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讀。

4、他的目的達到了嗎?請瀏覽課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結果畫出來。

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説:“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5、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三句話中都有“只好”一詞,説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風。)

6、最後的結果是──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句話。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樣達到反侮辱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研究晏子語言,體會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後都反被晏子侮辱。那麼晏子是怎樣實現反侮辱的呢?讓我們跟隨着這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走近這個歷熠熠生輝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語言藝術,去體會他的錚錚鐵骨!

1、從三個故事中任選一個,找出晏子的話,想想晏子的話到底有什麼樣的威力,能化楚王對他的侮辱為尊重嗎?

2、學生自由讀課文,自主探究。

3、彙報交流:

第一個故事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⑴學生通過推理得出這句話的意思是“楚國是狗國”。楚王不想當“狗王”,自然就大開城門,迎接晏子進來了。

這裏應放手讓學生自主交流,因為這幾句話包含的意思不難理解。

⑵晏子這句話發揮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認為晏子聰明在哪裏?

(晏子將計就計,將五尺來高的洞定位為“狗洞”。有了“狗洞”一説,自然就引出了“狗國”之説。)

⑶感情朗讀:晏子説這句話的時候,會是怎樣的語氣呢?(不卑不亢、綿裏藏針)

第二個故事

句一:

“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説齊國沒有人了呢?”

⑴引導學生抓住“住滿”、“就是一片雲”、“就是一陣雨”、“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等理解“齊國人多”。

⑵“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雲;人們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這三個分句分別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你知道是什麼嗎?

(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

⑶晏子的這一説法又巧妙在哪裏呢?

(採用誇張説法,説明齊國人多,反駁了楚王“齊國沒有人”一説。)

⑷感情朗讀。

句二:

“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⑴學生通過推理得出這句話的意思是“楚國是最下等國家”。

⑵在這裏晏子能實現反侮辱,有何祕訣?

(晏子先編出一個“規矩”,然後順着楚王的意思,説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貶低自己,從而達到貶低楚國的目的。)

⑶有感情朗讀。

第三個故事

“大王怎麼不知道哇?……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⑴學生通過推理得出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

這句話對於學生來説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可先引導學生理解兩個“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為氣候、土壤等條件好,淮北的橘樹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因為氣候、土壤等條件不好,從而理解第一個“水土”是指“氣候、土壤等條件”。同樣道理得出,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説明齊國社會環境、社會風氣好,齊國人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説明楚國社會環境、社會風氣不好,從而理解第二個“水土”是“社會環境、社會風氣”的意思。

⑵有感情地朗讀。

4、小結:

晏子運用誇張等修辭及類比推理等方法,讓自己的語言有理有據,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駁了楚王的侮辱,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齊國的尊嚴。所以到最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研究晏子神情,體會智慧

1、從晏子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辯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們還能從哪裏看出他的智慧嗎?請再讀讀課文,找找寫晏子的句子,細細品味一下。

2、學生自學後交流:

⑴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説……

可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不説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只是看了看,就想出對策來了,説明晏子智慧超羣。)

⑵晏子嚴肅地回答……晏子裝作很為難的樣子説……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説這一段話時為什麼要嚴肅呢?

②後來為什麼要裝作很為難的樣子呢?

⑶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説……

①從“面不改色”中讀懂了什麼?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麼?(超人的智慧和愛國的情懷。)

三、角色朗讀,課堂表演

1、分角色朗讀三個故事。

2、學生選擇其中一個故事,分組討論,組織表演,教師提醒注意語言、神態、動作等幾方面的表演。

3、評價。

四、佈置作業

1、複述課文。

2、讀《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語言藝術。

國小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實錄 篇六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讀通全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聰明才智和善辯的口才。

3、瞭解文章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難點:

瞭解全文的主要的內容。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師:我國曆的春秋時期,有一位能言善辯的政治家,他就是晏子。

學生介紹晏子。

師:晏子真名叫晏嬰,那麼為什麼人們叫他晏子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找到有關故事起因、經過、結果的段落。

2、檢查生字學習情況,指導“敝、臣”的書寫順序;“橘”的筆畫較多,指導學生寫好右邊部分。

3、出示詞語,強調讀好“敝國、大夫”。

4、再讀課文,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每部分內容,體會課文首尾照應的寫法

(三)大膽質疑

通讀課文,瞭解故事的起因和結果,學生提出問題。

預設: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楚王的?楚王為什麼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晏子的語言,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讀懂晏子的語言,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

1、找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學習作者描寫人物語言神態的寫作方法,並用簡短的語言概括。(鑽狗洞、沒人才、沒出息。)

2、細讀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結果,從三個“只好”體會楚王的毫無辦法。提出合作討論的問題:晏子反駁楚王的哪些話最精彩?

(二)品讀晏子

1、出示合作提示。

(1)默讀課文,找出晏子三次有力反擊楚王的話,用( )表示。

(2)從晏子精彩的語言中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

2、彙報交流。

第一回合

(1)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説:“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2)得出結論:訪問正常的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才( )。楚國讓我鑽狗洞,所以楚國是( )。

(3)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説這段話呢?(怒氣衝衝地、不卑不亢地、冷靜地。)

第二回合

(1)讀懂“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摩肩接踵、舉袖成雲、揮汗如雨。)

(2)晏子拱了拱手,説:“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説着他故意笑了笑。

得出結論:上等人訪問上等國家,下等人訪問( )。我最不中用,訪問楚國,所以楚國是( )。

(3)晏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能言善辯。)

第三回合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説:“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1)這段話中出現了兩個“水土”,意思分別是什麼?

(2)得出結論: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變成了( ),所以淮北的自然條件( )。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可一到楚國,( ),所以楚國是( )。

(三)課堂小結

晏子為什麼能最終獲得楚王的尊重?

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 反駁 結果

鑽狗洞 是狗國 只好大開城門

沒人才 下等國 只好賠着笑臉

沒出息 強盜國營農場 只好賠不是

《晏子使楚》語文課課堂實錄 篇七

【教學目標】

1、思想目標:

讓學生認識到晏子出使楚國時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情懷,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知識目標:

瞭解文言詞句方面的一些特點,識記一些重要的文言詞語。

3、能力目標:

能夠感悟人物形象的特點:晏子的不卑不亢、機智沉着,楚王的自作聰明、傲慢無禮。引導學生體會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重點】

1、瞭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和機智善辯的才能。

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點,體會個性化的語言。

3、理解文言句式方面的一些特點。

【教學難點】

感悟人物形象的特點,體會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點撥、自學、討論。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1、俗話説: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就是這麼奇妙,機智巧妙的語言,會幫助我們擺脱困境,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晏子使楚》,共同來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板書課題)看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這個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國。

2、對於這種名家名篇,對人物的瞭解也非常重要,我讀,你聽,聽也是一種學習方法,看看你都記住了什麼信息?晏子原名叫晏嬰,字平仲,夷維人(今山東高密),春秋時齊國大夫。公元前556年,開始輔佐齊靈公,後又輔佐莊公、景公。在我國勞動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謀和能言善辯為世人所稱道。戰國時,有人將他的言行編成《晏子春秋》一書,本篇課文選自其中。

生:交流聽到的信息。

3、晏子,他原名叫晏嬰,在這裏為什麼稱他為晏子呢?

生:因為他是齊國的大夫,對齊國有功,他厚愛百姓,所以百姓尊稱他為晏子。

師:中國古代還有哪些人擁有這樣的尊稱?生: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後人也叫他晏子。

4、晏嬰被稱為晏子,也肯定是有其過人之處的,讓我們隨晏子一同出使楚國,領略齊國大夫的風采。下面同學們自由的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一會兒我們來交流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生:交流剛才讀書的情況。幾次受辱?受到哪些侮辱?

那晏子出使楚國那就是使節,到別的國家去訪問,理應受到尊重,但是這楚王幾次讓晏子難堪?(三次)第一次就讓晏子受到難堪。怎麼難堪的?

生:鑽狗洞。

師:第二次説這個國家沒人,瞧不起他,説怎麼讓你這種人來了。第三次呢?

生:説齊國人沒出息。

板書:

鑽狗洞 沒人才 沒出息

師:好同學們,看我們就這樣聊一聊,把課文內容都瞭解了,楚王就這樣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終的結果是: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出示)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終結局了,再大聲地讀一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快把這句話劃下來,再齊讀一遍。孩子們,尊重換個詞可以説是?

生:尊敬、敬重、敬佩、瞧不起

師:不敢不可以換什麼詞?──可以換成不能不尊重。還可以怎麼説?

生:不得不尊重。

師:真好,你能把這句話完整地説一遍嗎?(生讀)你讀得還字正腔圓。還有可以這麼説──楚王必須尊重晏子了。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謝謝大家!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麼呢?一起説──

生:口才。

二、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我們再來讀書,這回專讀人物對話,因為以人物對話塑造形象,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突出特點。下面我們變個閲讀方式改為默讀,請你把晏子的話用波浪線畫下來,然後想一想:從晏子的話中你讀出了什麼?在書的空白簡單的寫一寫。好開始。

1、第一次交鋒: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部分。

生:讀第一段。

師:從晏子的話中你讀出了什麼?

生:我感覺晏子不太服氣,因為去拜訪別人,別人應該親自去迎接,而楚王不但不讓他進去,還要讓他去鑽狗洞,所以晏子就説了這段話來讓楚王知道他不是好欺負的。

師:聽了他的解讀,我們一起來看。

大屏幕:

訪問正常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鑽( ),楚國讓我鑽狗洞,所以楚國是( )。

那為什麼晏子不直接説楚國是狗國?這段話好在哪裏?

師:你看這晏子多會説話啊,你不是讓我鑽狗洞嗎?那楚國就是狗國。用推理的方式進行了有力地回擊。晏子可真會回答。

師:大家再注意看。晏子是在怎麼説的這句話?

出示。生讀: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説: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

師:注意,晏子是怎麼説的?

生:是看了看。

那如果把看了看説換成想了想説行嗎?(不行)為什麼呢?

生:晏子看了看,就説明晏子的思維敏捷,如果想想了説,那需要一些時間,而看了看就説,説明晏子非常有智慧,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下面該怎麼説了。

師: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計上心頭,説出下面的話──讀。

生讀: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師:而結果呢?

生:而晏子沒有鑽狗洞。楚王只好打開城門。

板書:

只好打開城門

那麼楚王根據晏子的什麼特點,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狗洞(身材矮小)

師:(請一生站起來)孩子,你現在多高?

生:一米五幾。

師:書上説晏子身高5尺,古代,一尺8寸,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幾?

生:有一米四幾。

師:對,還可以説成一米四左右,還沒有他高呢。晏子可是一個成人,他還是個孩子啊。這晏子一看楚王這樣對他,肯定會想:你就是看我長這樣才故意讓我鑽狗洞啊。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大家都聽説了吧。如果晏子能不能也像韓信那樣忍辱負重去把狗洞鑽。有沒有可能?

生:沒有。

師:為什麼?

生:因為兩個人的身份不同,晏子是作為一個外交官,他身份是要代表一個國家的尊嚴,如果他真的鑽過去,楚王就會認為齊國人非常懦弱,可以侵犯。

師:掌聲──你看看,就這樣一個看看,晏子發現,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侮辱,那是對我國家的侮辱。所以有可能我在心態上也像韓信一樣,但對於這種情況晏子是不可能只考慮自己的身份和尊嚴,最重要的是我代表的是齊國,所以這個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麼?

生:我看出了晏子的愛國精神。

師:看了看這體現了什麼?

生:冷靜。

師:你説得太好了,孩子。如韓信一樣冷靜,但又與韓信不同,他必須要這樣,還能看出晏子什麼?

生:為了國家的尊嚴,不顧個人生死。

師:非常有膽識。還能換個詞──

生:叫有勇氣。

師:還理直氣壯。你看,就是這個看了看,我們忽然發現,剛才你説的冷靜,那是睿智的標誌;勇氣那是獲得勝利的前提。就是這個看了看,讓我們看到小個子晏子背後藏着的是大智慧。就是這個看了看,讓我們看見晏子的發言和表現那是超越了他的脾氣,超越了他的性格,是真正的智者。所以從這看了看之後他説的這句話,我們才能感覺到這句話的分量和底氣。不信,你讀讀看──

生:(放開聲音,自己讀自己的)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謝謝這位同學給我們的啟發,我們繼續談第二部分──,還有哪裏有晏子説的話。

2、第二次交鋒:

生: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説: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説齊國沒有人呢?

師:談談你的理解。

生:晏子用簡短的語言,直接就把齊國的人多勢眾表現出來了,楚王看晏子身材矮小,來諷刺齊國沒有人了,但是晏子如此一説,讓楚王大吃一驚。晏子的話柔中帶剛,刺中楚王的要害,讓楚王無言以對。

大屏幕:這段話原話是這樣的,請看大屏幕:

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為無人。

後人在晏子説的這個簡短的一句話裏面找出了三個成語──

生:揮汗成雨,摩肩接踵,張袂成陰。

師:我們來對號入座,張袂成陰的意思是?

生:張袂成陰的意思是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比肩繼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揮汗成雨就是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

師:把這三個成語趕緊寫下來,看誰一邊寫一邊記在心裏。(待學生寫完。)來一起讀一遍──

生讀: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

師:大家説得好。他不光是語言簡練,還用了什麼方法説出來的?

生:用了比喻。

師:僅僅是比喻?

生:還用了誇張的手法。

師:和你一樣,晏子的語文學得真好。用了誇張的方法,你説這個國家,哪裏袖子舉起來就能成一片雲?但晏子就用這個方法一説,就讓楚王感到什麼?

生:晏子這麼一説,就讓楚王覺得晏子他們國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繼續談,誰來讀?

生:在第二個故事中,晏子跟楚王對話,晏子拱拱手説: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説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師:你講一講吧。

生:一開始,楚王先侮辱晏子的國家,楚王問他:為什麼要派你來呢?晏子用那種有點貶低自己的話語來回答楚王,來諷刺他。晏子用了他巧妙的口才來維護了自己國家的尊嚴,還抨擊了楚王的傲然之氣。

師:你講得太好了,我們仔細看,在這段話中,用了一個詞語──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會有因為。請你把因為送進去,再來讀讀這句話。

生: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因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師:你這樣一説我們聽出這晏子可真會説話,還可以把這個因為放在哪啊?

生:因為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因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師:行不行?這樣一説我們就明白了,這晏子可真會説話,用了兩個前提,最後結尾,所以就派我到這來了。你瞧瞧這個晏子,如果用了兩個因為,就重複了,於是就乾脆不用了。

師:大家看!

出示:

上等人訪問上等國,下等人訪問下等國。我是下等人,訪問楚國,所以楚國是──

師:晏子説完這句話後,還故意笑了笑,你認為他是一種什麼樣的笑?

師:老師現在就是晏子。我吧是這樣的,我們國家有個規矩,就派我這樣的到這樣的國家來的,所以我就故意笑了笑,我就這樣,怎麼着?這種笑是一種什麼樣的笑。

生:自嘲的笑。

師:自嘲,呵呵,就這樣,對不對?我承認我,個子矮,我承認我,形象不成,只是因為我們國家的規矩讓我到這兒來的。所以,親愛的同學們,這個笑了笑大膽地想象,你見不到晏子,晏子的表情會是什麼樣的笑?

生:(模仿笑。)

師:你想想,晏子的笑會是種怎樣的笑。

生:從他的話語可以看出他有點自嘲。他是種無奈的苦笑。

師:無奈,對誰無奈?

生:楚王。

師:楚王阿,你咋説出那種話啊,你還一國之君哪!無奈,是種苦笑,是真正的苦笑還是裝出來的?

生:裝出來的。

師:掌聲!你苦笑一下哪?

生:敝國,哎嗨嗨

師生:哈哈哈哈哈。

師:謝謝哦,這種苦笑裝得真不容易哦。再來!還有怎麼笑?

生:晏子這個笑指的是得意的笑。(得意地讀):敝國。

師:還有嗎?

生:有點譏笑、嘲笑,(嘲笑地讀):敝國。嘿嘿嘿

師:親愛的同學們啊,這故意的笑一笑那叫一笑解千愁。用現在的時髦詞那叫笑傲──

生:江湖!

師:我覺得,楚王那個冷笑,那裏面可以説是藏了刀,是他無賴之意。晏子,他笑裏究竟是藏的是什麼!

生:智慧

師:那叫智慧。哎!就是這故意地笑一笑,如同學們所説的那樣: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瀟灑。

生:(笑)

師:所以這樣的笑還讓那楚王只好

生:只好陪着笑。(板書)

3、第三次交鋒:

好!下面同學們快速的瀏覽第三部分,完成屏幕上的練習。(學生看書,教師出示內容)交流練習,(板書:強盜國)師:誰來讀讀晏子説的話,其實,在原文裏頭,晏子説了一句很簡單的古文。

生: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出示)

師:這是句典故,孩子們快快背進腦瓜裏,看看誰將來也能用上這句話,這句話可大有説法。快快背一下。

生:背。

4、討論:

師:所以説這晏子的語文學得真是太好了。剛才我們讀了這麼多晏子的話,請同學們總評晏子的口才給了你們什麼樣的印象?

生1:通過讀晏子的對話,我知道了晏子的口才特厲害,他足智多謀,能以口舌之戰打敗對手,是一個人才。

生2:我認為晏子的口才絕了,他很輕易的就反駁了楚王,還讓楚王覺得自己很沒面子。

師:老師也想來誇誇晏子的口才,那真叫──

生齊:一人之辨,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出示)

師:所以課文的結尾才肯定地説: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正如你們所説的不得不不能不尊重晏子的口才。

師:是啊晏子,至始至終都沒有改,晏子還是原來的晏子,還是那小個子的他,誰改了?

生:楚王。

師:第一次楚王讓人鑽狗洞,最後只好──

生: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師:第二次楚王説怎麼齊國拿不出人才,只讓你這個小個子來,最後只好──

生:陪着笑。

師:第三次説那國家人有問題,犯罪偷盜,最後只好──

生:只好賠不是。(完成板書)

師:你瞧瞧這楚王,唉送幾句歇後語吧──

出示: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啞巴吃黃連──( )。

生:(讀)

師:自己創造一個,積累的也行。我可不給出引子了。

生:丁香葉子捆着黃連,一味比一味苦。

師:可以,這我還沒聽過。你再説一遍。

生:丁香葉子捆着黃連,一味比一味苦。

師:這晏子可不苦,只是楚王一次比一次苦。

師:其實你們的積累呀,説不定什麼時候,開動你的小腦瓜就用上咧。

這楚王最後的結局是,讀吧。(出示原文)

生: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説: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師:試試看,想象楚王當時的表情,他是怎樣説話的。

生:楚王歎了口氣,唉,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師:楚王難為情地説: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配以誇張的表情)當然你比我想象得更豐富,誰再來試試。

生:楚王一邊搖頭一邊歎氣説:唉,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師:唉呀,那是從骨子到外哦,沒辦法的辦法,最後就是──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生(齊):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師: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再讀。

生齊讀、自由讀。

師:你説這課文的最後一句話真奇怪,明明晏子不是代表齊國去了嗎?按理應該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齊國了。怎麼,人家楚王説的是尊重晏子的這個人呢?你就是楚王,現在你是誰?

生:楚王。

師:楚王啊,我要現場採訪你啊!我可要採訪你了。你可以結合歷史學家的話,當然也可以用你自己的觀點,你怎麼説你尊重晏子這個人呢?楚王,請講!

生:我認為一個人,就比如説我們班,我們國家,有的人笨,也有的人聰明,也就是説,齊國的人有的人笨,也有的人聰明,所以我認為我尊重晏子,卻不尊重齊國。

師:語言真是一門藝術,晏子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最終不辱使命,完成了出使的任務。所以同學們也要像晏子那樣學好語文吧!

【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侮辱)──(反擊)──結果

鑽狗洞 是狗國 只好打開城門

沒人才 下等國 只好陪着笑

沒出息 強盜國 只好賠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