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體育鉛球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5W

體育鉛球教案(精品多篇)

體育鉛球教案 篇一

教研課題:從分層次教學入手,提高體育較好生的專項能力。

寓德於教內容要點:培養學生勇敢、頑強、互助友愛的精神。

設想:

高中階段學生均具備了一定的體育素質與能力,在學習本年級教綱內容時,相當一些學生都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課的任務,針對這一特點,本課從分層教學入手,讓一些教材掌握快的學生,在剩餘的時間裏任意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球類項目作為自身的長項,並靠自己的能力自行練習。這樣高中三年裏,大部分學生都能有自己的善長項目,而許多事例證明,只有具備一定的專項能力的人,才會終身引發運動的愛好,這種教學思路迎合了時代的要求與發展,為終身體育教育打下基礎。同時,球類興趣項目的練習,完全靠學生自身的能力,這種教學也符合國家教委關於高中體育教學改革重在培養學生學會自學、自練、自撿、自測、自我調節和自找控制能力的目標。

本課既立足於教師的主導作用,又依靠學生的主體發揮,整節課教與學雙邊和諧進行。使學生上完體育課能有較大的滿足感和快樂感。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教材: 1、技巧 2、耐久跑 3、球類項目

任務:

1、學習掌握頭手倒立(男)和肩肘倒立(女)發展靈敏、協調及有關的肌肉力量。

2、複習改進耐久跑技術,提高耐力素質。

3、進行興趣項目的選擇練習,發展專長項目能力。

4、通過以上教學、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吃苦互助的良好品質。

課的目標:(一)

1、課堂常規(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宣佈課內容)

2、慢跑400m(熱身運動、慢速前進)

3、徒手操七節(聽口令、合拍、動作整齊、有力)

課的目標(二)

教材(1) 頭手倒立(男生)

要求: 改進提高頭手倒立

重點:雙足蹬地舉腿調節重心。

教法:①有人幫助下的頭手倒立

②獨立完成頭手倒立

③慢起的頭手倒立。

教材(2) 肩肘倒立(女生)

要求: 複習改進肩肘倒立

重點: 舉臀、撐腰、展髖

教法:①前後滾動

②肩肘倒立,後滾翻

課的目標(三) 球類項目

要求:能較好地完成技巧規定動作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項目練習,進一步發展專長項目,學會自學、自練、自撿、自測、自我調節和控制的能力,提高自身的體育意識與運動能力,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課的目標(四)耐久跑(定時跑)

要求:改進提高耐久跑技術,控制跑速,合理分配體力。

重點:呼吸與腳步的配合,克服極點現象,增強信念。

教法:①8分鐘耐久跑過程可跑400m後走50米或100米。

課的目標(五)

1、放鬆運動 2×8拍

2、講評本課上課情況

3、分配值日生

4、師生道別

《赤壁賦》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赤壁賦》是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到黃州後,處在事業和人生的低谷,閒暇與朋友月夜泛舟遊赤壁,藉以排遣內心苦悶憂憤而寫的一篇遊記。文章雖然採用賦體的形式,但文中對景物的描寫,及由景物引發思想情感的複雜變化和最後作者曠達人生境界的呈現,使文章具有了獨特的審美價值。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2、學習體會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3、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現出來的曠達胸懷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體會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2、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現出來的曠達胸懷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設想:立足文本以朗讀為依託,抓住關鍵問題師生研究探討。

教學法:朗讀法,研討法,圈點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讀到“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時,我們看到了一位享受閒適的蘇軾;讀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時,我們認識了一位充滿理趣的蘇軾;讀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時,我們讀出了重情而傷痛的蘇軾;而讀到“大江東去,浪淘盡”時,我們更能感受到一位豪邁而曠達的蘇軾。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人生經歷,同一個創作個體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不同的生命特質,那麼通過《赤壁賦》的學習,我們從中又能品出一個什麼樣的蘇軾呢?(板書課題)

文體介紹:“賦”以楚辭為源頭,到了荀況才有定名。它出現在戰國後期,到了漢代才形成確定的體制。這種文體一般描繪客觀事物,極盡誇張鋪排之能事,形象絢麗,規模壯闊動人,多采用主客問答的方式行文。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説:“賦者,鋪也;鋪採摛(chī)文,體物寫志也。”體物寫志,指賦的內容;鋪採摛文,指賦的形貌。賦在藝術表現上注重鋪陳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內理。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泛讀課文,解決句讀。

2、設置問題,學生參照課文註釋自由朗讀課文。

圈點法勾畫文中寫景、議論和抒情的語句;文章寫作的主要內容;文章感情變化的脈絡,梳理文章結構。

明確:文章採用明暗線結合的方式,即明寫泛舟宴樂,暗寫自己心境由“樂-悲-喜-笑”的變化過程。通過夜遊時的所見所感來抒發人生的感慨。按照這樣的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月下泛舟(1),憑弔古今(2-3),闡述哲理(4-5)。

3、提示重要的文言知識

(1)通假字:①舉酒屬客 (屬-囑)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憑)③山川相繆(繆-繚)④舉匏樽以相屬(屬-囑)

(2)活用詞:①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舞、泣:使……跳舞,使……哭泣(使動用法)②順流而東也 東:東去(名作動)③侶魚蝦而友麋鹿 侶、友:以……為伴侶,以……為朋友(意動用法)

(3)特殊句式:①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後置)②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

③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④寄(如)蜉蝣於天地,渺(如)滄海之一粟。(謂語省略,省略句)⑤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⑥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説明:文言文的學習重點在於積累,以此儲備一定的知識,藉以提高文言文閲讀的能力。當然一篇文章中的知識點很多,這裏提列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知識點,對學生起到一種學習引領的作用。)

三、品味課文,突破重難點 品味景色之美,體味景中之情:

1、齊讀第一段,畫出寫景的句子。

2、研討:作者筆下的月夜赤壁景色如何?試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表現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月夜泛舟赤壁,一襲月光瀉在這萬頃碧水之上,如煙霧般籠罩在江面,清風徐徐吹來,波光粼粼。茫茫月色,茫茫江水,境界開闊而空明,意境澄沏而朦朧,如夢似幻,真可謂清風與明月交織,露珠與水色輝映,幽雅而寧靜,蒼茫而朦朧,真是風月無邊,秋景如畫。

王國維先生説:“一切景語皆情語,詩情畫意總關情”。在這清幽朦朧的景色中,主人公可以“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從而表現出作者泛舟秋江欣賞美景的愉悦心情;作者在遼闊江面上泛舟,彷彿凌空乘風而行,簡直就要脱離人世,升入仙境。如此之美景令人心曠神怡,而在這良辰美景中又可以飲酒賦詩,真是“除卻詩酒何所癖,獨于山水不能廉”。美景、美事,帶來美的感受,此乃“山水之樂、詩酒之樂”。

3、學生自由朗讀第二段,品讀情感的變化,研討以下問題:

(1)主客各自是怎樣表現的?

(2)作者對主客的思想傾向如何?

明確:面對良辰美景主人是“飲酒樂甚,扣弦而歌”且美夢隨之而至;而客人似有不解風情之味,在良辰美景之中,他卻以哀婉的嘯聲傳達出悲涼和悽清之音。而文章的感情正是由此發生逆轉,由樂過渡到下文的悲。

4、個人朗讀第三段,品味文中之“悲”。

(1)指導學生朗讀本段,注意情感的把握。

(2)介紹文章寫作的背景,為品味文中之“悲”做準備。

(3)結合文章具體語句看看作者在悲歎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悲情?

明確:從文章的內容看,作者之“悲”由三個方面的感觸引發:

江山風物觸發蘇軾聯想到歷史人物——曹操——當年何等英雄,而一句“今安在哉?”筆鋒陡然一轉,就是這麼個一世之雄,隨大江東去而銷聲匿跡,情感跌入谷底,此一悲也――英雄安在;英雄人物尚且如此,那麼被貶謫黃州的蘇軾情況又是怎樣呢?“漁樵江渚,侶魚蝦友麇鹿;駕扁舟,舉匏樽以相屬”,而“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以蜉蝣與天地,滄海與一粟對比,説明人的渺小;“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以吾生之須臾和長江之無窮對比,説明人生短暫。作為有着獨步古今才華、遠大抱負和政治才幹的蘇軾,卻報國無門,又怎能不悲,怎能不哀,此二悲也――人生短暫,事業無成;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現實的無奈,他是多麼想使自己同大自然融為一體,讓人生永駐,歲月常在,甚至獲得永恆:“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然而,“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這是理想與現實衝突的悲哀,此三悲也。(此處結合當時背景來談作者何以會產生這種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的悲哀之歎。)

《赤壁賦》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

1.瞭解“賦”這種文體的特徵,鑑賞音韻美和意境美。

2.培養學生鑑賞古代散文的能力,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

3.結合作者的處境,體 本站…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感悟作者的情感變化,品味語言之美。

2.體會景、情、理的交融,品鑑技巧之美。

教學方法:

誦讀和鑑賞運用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語設計

在日本的千葉,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立着這樣一塊石碑,上面寫着這樣兩個字:蟲二。許多人到此不解其意,後郭沫若作了妙解,他説這兩個字應分別加上兩個邊框,讀為“風月無邊”,是盛讚此地之美的。

而我們今天要鑑賞的《赤壁賦》,就是借詠無邊風月而抒懷的。文章的作者是蘇軾。

二、展示賞析重點

1.感悟作者的情感變化,品味語言之美;

2.體會景、情、理的交融,品鑑技巧之美。

三、教師範讀課文

目標:訂正字、詞的讀音

關注作者感情的變化

四、師生共同解讀賞析(重點、難點)

·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全文,藉助課下注釋,琢磨段與段之間的關係,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理清本文的線索。

·解讀賞析(重點:第一、三、四段)

第一段:景(以學生的活動為主)

逐層設疑:

第一段作者寫的是什麼內容?

是什麼樣的景?

看到這樣的景會有什麼樣的心情?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景月出東山徘徊鬥牛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教師點撥:

寫得真美!清風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幽雅而寧靜,蒼茫而朦朧,果然秋景如畫,風月無邊,一路樂景。看了這樣的文字,我們真的很佩服蘇軾:“除卻詩酒何所癖,獨于山水不能廉。”

正是這美景激發了作者的心曠神怡之情。此一樂也:山水之樂,詩酒之樂。再來欣賞一遍。(全體女生讀)

·知人論世

以第二段(過渡段)為契機介紹蘇軾的人生經歷,重點是政治上的坎坷遭遇,為三、四段的情理理解作必要的鋪墊。

第三段:情

·歌聲和簫聲引發了悲情悲意。悲什麼呢?悲的內容是什麼呢?

·學生齊讀、體會

·學生自己看書思考、分類

·相互借鑑、爭辯、質疑

·教師點撥、師生共同總結。

無枝可依

情英雄安在悲

人生無常

第四段:理(在誦讀中理解、品味語言)

·他怎樣來排遣這種悲苦鬱悶之情呢?

盈虛有數物我無盡理

清風明月與子共適

·這樣深奧的道理,遠隔千年的描述,今天我們讀來並不感到晦澀難懂,為什麼?(引導學生品味語言)

補充《定**》幫助理解。

·你認為當時真的有這樣一場主客答問嗎?

·學生暢談感受、認知,教師明確:

主客答問是賦的傳統手法;

蘇軾藉此抒懷,有無並不重要。

教師強調:

正是用這種觀點看待萬事萬物,作者的悲怨也就得到了思想上的解脱。迴歸自然,融於自然,在恬淡幽靜、氣氛清新的清風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託。可以説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隨遇而安的慰藉,但又何嘗不是一種苦難後深悟的曠達。思想矛盾解決了,心胸也隨之曠達超脱起來。因此,客喜而笑,感情也一掃悲傷而變得開朗樂觀----主客暢飲,酣睡達旦。

·總評蘇軾:展現其人格魅力,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五、賞析構思選材技巧

重點:景、情、理的關係

教師明確:

常言説: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作者先寫月夜泛舟大江,飲酒賦詩,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景物之中而忘懷了世俗的歡樂心情;再從憑弔歷史人物的興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現實的苦悶;最後闡發變與不變的哲理,申述人類和萬物同樣是永久地存在,表達了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那麼,前後兩“樂”相同嗎?為什麼?

學生回答。

如下圖:

景(樂—山水之樂)理(樂—達觀之樂)

情(悲)

情因景生景以情顯移情於理

風月不老先生未亡

教師強調:

全文融景、情、理於一爐。景則水月流光,情則哀樂相生,理則物我相適。其間雜以嗚嗚簫音,悠悠古事。體物寫志,不離眼前景;議論、抒情又不囿於眼前景。真的是:

情因景生,景以情顯,移情於理。

今天我們重讀此篇佳作,無論是作者的文學才華,還是他的人格品質,都讓我們感到:

風月不老,先生未亡。

六、研究性學習

比較閲讀;

蘇軾《後赤壁賦》

《念奴嬌·赤壁懷古》

《記承天寺夜遊》

參考篇目:

林語堂《蘇東坡傳》

餘秋雨《蘇東坡突圍》

(板書設計)

赤壁賦

蘇軾

景(樂—山水之樂)理(樂—達觀之樂)

情(悲)

情因景生景以情顯移情於理

風月不老先生未亡

《赤壁賦》教案 篇四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品“以文為賦”,駢散結合的形式特點,鑑賞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

2、瞭解作者運用的主客問答這一賦體的傳統手法,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3、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瞭解其宇宙觀、人生觀中辯證、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通過誦讀體悟和鑑賞優美、形象語言的能力。

2、培養對精晶詩文的整體把握能力,能知人論世領悟文旨,理通思路,賞析表現手法,辨別高下優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勇於面對坎坷,笑對苦難的樂觀主義精神。

四、對象特徵

高一的學生,經過多年的文言文學習,積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礎知識,能夠基本閲讀淺顯的文言文,初步掌握了鑑賞古代散文的一般方法。但以往強調文言基礎知識的內容較多,對文言文整體閲讀和感悟的較少,學生把文言文看成枯燥語言知識的積累,缺乏對文言文,尤其是優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認知和情感體悟,因而對文言文的學習,顯得興趣不濃或學習效果不佳。

五、教學重難點

1、學習和積累有關文言實詞、虛詞及句式的知識。

2、把握文中蘇軾情感變化的過程,清行文思路。

3、感受蘇軾樂觀曠達的情懷以及在曠達的風貌之下寄寓的悲憤苦悶的複雜情感;理解作者宇宙觀、人生觀中辯證、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

4、培養學生勇於面對人生坎坷、笑對苦難的樂觀主義精神。

六、教學課時: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學生思考:蘇軾在遊赤壁時心情是如何變化的?(請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找出表現情感變化的相關詞語。)

板書:飲酒樂甚→愀然→喜而笑

(樂 )—→(悲)—→(樂)

2、理清思路,請同學試概括本文行文內容。(投影)

1段:寫赤壁夜遊之樂。

2段:寫飲酒放歌之樂引出客人悲涼的簫聲。

3段:主客回答引出人生短暫之感。

4段:蘇子超然於世的情懷。

5段:客轉悲為喜,主客暢飲。

二、指導誦讀:

1、這篇課文體裁為文賦,既保留了傳統賦體的特質與情韻,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的對偶等方面的束縛,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闢理念。宜於誦讀,極富聲韻之美。誦讀時,要特別注意文章中的押韻和形式中的對偶句。

先請同學們聽示範朗讀,對照以下押韻字和換韻情況,自己跟着低聲吟誦。

第一段 間,天,然,仙

第二段 槳,光,方; 慕,訴,縷,婦

第三段 稀,飛,詩;昌,蒼,郎;東,空,雄;鹿,屬,慄;窮,終,風

第四段 往,長; 瞬,盡; 主,取;月,色,竭,適

第五段 酌,藉,白

我們會發現,有些字聽起來並不押韻,這是由於語音隨着語言的發展演變而發生變化的緣故,在蘇軾創作的北宋時期,它們都是押韻的。

(説明:通過聽示範誦讀,自己自由誦讀,初步疏通字詞,掃清字詞障礙;同時通過用韻情況的瞭解,初步瞭解了文賦的一般特點;在瞭解文賦的特點基礎上,有助於把握誦讀過程中的快慢停頓等節奏,有助於進一步體會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通過幾次誦讀,學生基本被文本體現的美妙情境所吸引,進入文本營造的特定語境。進入文本,才能進一步賞析和感悟文本。)

2、初步明確朗讀的情感基調

“樂”的部分要讀得輕鬆愉悦;

“悲”的部分要讀得悲涼激昂;

“喜”的部分要讀得曠達灑脱。

3、聽錄音朗讀或教師範讀。生齊讀。

三、賞析評價

1、學生齊讀第一段,教師提問,學生思考。

(1)本段蘇子的心情怎麼樣?

明確:樂甚

(2)為何而樂呢?

明確:美景、暢飲、友情……

(3)本段景物描寫勝似仙境,請同學們試描述一下月夜秋景圖,並思考有何作用?

學生描述……

總結:月夜秋景圖:蘇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輪皓月,下面是萬頃碧水,月光如煙霧般籠罩着江面,清風徐徐吹拂着,一葉扁舟如一片葦葉,輕浮在水面,任意左右東西。景象澄沏,又似朦朧,如夢境一般。

作用:蘇軾這寥寥幾筆,描述出了秋夜赤壁的美麗、靜謐以及與客人夜遊的逸興。突出了月出前的“清風”、“水波”和月出後的“白露”、“水光”,既烘托了遊人自由愉悦的心緒,又為後文對“水”、“月 ”的變與不變的議論作了鋪墊。

(4)詩人在欣賞月夜美景中情不自已,朗誦起詩詞來。為什麼蘇軾在船中朗誦“明月之詩”裏的“窈窕之章”?

教師補充(幻燈片投影)《詩經·陳風·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① 註釋:

皎:皎潔光明。 佼(jiǎo):姣之借。 佼人:美人。 僚:美麗。

舒:舒緩輕盈的樣子。 窈糾(jiǎo):形容女子的體態窈窕的樣子。

勞心:思念。懰(liǔ):音劉,嫵媚。

慅(sao):音騷,心神不安。

燎:此形容女子光彩照人。

夭紹:形容女子風姿綽絕。

② 譯文:

多麼皎潔的月光,照見你嬌美的臉龐,你嫻雅苗條的倩影,牽動我深情的愁腸!

多麼素淨的月光,照見你嫵媚的臉龐。你嫻雅婀娜的倩影,牽動我紛亂的愁腸!

多麼明朗的月光,照見你亮麗的臉龐,你嫻雅輕盈的倩影,牽動我焦盼的愁腸!

③內容賞析:《月出》是陳國的民歌,是一首情詩。詩人在月下遇到一個美麗的女子,因為愛她,於是就悄然心憂了。此詩共三章,每章第一句以月起興,第二、三句寫美人,末句寫詩人自己不寧靜的心情。

“月出皎兮”,天上一輪圓月灑着皎潔的銀輝,這夜色顯得格外的美麗。這是寫景,也是寫情。因為自古以來,人們就把月光作為美好願望的象徵,無數次地讚美她,謳歌她,並給她編造了許多美好的神話故事,花嬋娟,月嬋娟,都是人們對所愛景物的美稱。這句交待了詩人活動的背景,是在一個月光明麗的夜晚,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誘惑力,容易使人對景生情,生髮出許多美好的聯想。同時,結合下句,這句又有着比興的作用,以月光的美來比喻所愛人的美,是很恰貼的。“佼人僚兮”,“佼”,猶姣,美好之意。“佼人”,美人。“僚”,猶嫽,嬌美貌。這時,在詩人的眼前,出現了一個嬌美的女子,引起他無限的愛慕和情思。天上有着皎潔的月光,地上有着嬌美的女子,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圓,天愜人意,怎能不令這多情的詩人蕩起春心呢?他不由得隨口讚道:真美啊,這月光下的女子。“舒窈糾兮”,“舒”本作遲緩、徐徐解,此處則指女子舉止的舒緩安閒。“窈糾”,與第二間的“憂受”,第三章的“夭紹”,都是形容女子行步時身材的曲線美,寫女子的舉止從容,體態苗條。這句寫詩人仔細端詳女子時的感覺。在月光下,她不但顯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麼苗條、秀美,真讓人神顛魄蕩。這只是寫女子的外表美,而更吸引人的,是她還有一種氣質美,她舉止舒緩,雍容大方,性情安靜,而這氣比外表更富有魅力。中國傳統的審美標準反映在外層,總是以曲線的細長為美,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等,就足以説明這點。而在內質上,則注重靜穆和閒緩,所謂“淑女”,就包括她的舉止在內。這首詩刻劃的這位女子,説明了詩人也是以此為審美標準的。“勞心悄兮”,“勞心”即憂心。“悄”,與第二章的“慅”,第三章的“慘”,都是形容憂愁不安的樣子。此句是詩人自言其心情的煩悶。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舉止,使得詩人一見鍾情,而又無從表白,因而生髮出無限的憂愁和感慨。愛美是人的天性,儘管那女子沒有絲毫的覺察和反應,但詩人已經為之傾倒了,而這正説明了詩人的痴情和愛的深沉。《關雎》裏所寫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與此時此刻詩人心情是一樣的。

這首詩的景色描寫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無限的情意,而讓它作為背景來襯托,則女子的倩影愈發顯得秀美。同時,月光朦朧下,一個線條優美的女子在緩緩起步,更增添了幾分神祕的色彩,有一種朦朧美的韻味。所以,這一景色很富有畫意,而畫意又滲透了無限的詩情,把寫景和抒情水乳交融在了一起。另外,人物形象只有兩個,詩人愈揚婦子,則愈抑自己。把女子寫得愈姣美,則自己愈覺得求之不得,難以攀比,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憂心愈重。這也是一種比照的手法。通過刻劃“佼人”的美比照出詩人自己的痴情心理,讓人覺得情之所發,合乎自然之理。

學生作答……

明確:時間上:七月即望,正好是七月十六日,月圓之夜,吟明月之詩為了召喚月亮出現,而月亮似乎聽到蘇子的呼喚聲:“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一輪明月冉冉升起了。 內容上:《月出》詩寫出了在明亮月光下美人的嬌好容貌和幽閒體態,引起感情上愛慕和煩悶不安。這與下文的扣舷而歌的內容是有聯繫的,所以吟此詩也有引出下文作者自歌“望美人”的作用 。

(5)作者緊接着描繪“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徘徊”一詞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作用何在?請同學們談談。

學生思考作答……

明確:月亮從東山後面露出了臉,到鬥宿和牛宿之間就徘徊不前了,一“出”,一“徘徊”,寫出月亮不易察覺的緩緩移動,以及對遊人的依依眷戀和脈脈含情。也反映出作者看月亮時愉悦的感受。

(6)在這個月光如水、氣候宜人的夜晚,作者泛舟於浩瀚無邊的江上,用了哪兩個字表現泛舟時的情景?品味這兩個字,作者的感受是怎樣的?

學生分組討論……

明確:“縱”、“凌”。作者丟掉了平日的顧慮重重,任由小船在江上漂泊,也是隨自己心靈壓力的一種釋放。“縱”,把一葉扁舟在長江上順流而下,自由自在地隨江勢漂流的情景描繪得生動、逼真,同時也寫出了作者在船上隨江而行的激動和輕鬆的心情。 “凌”,既是客觀的描述,寫出了小船在萬頃無邊的水面上騰越前進,也寫出了作者當時激越壯美的心情。

2、學生讀第二段並思考:

(1)客由樂而悲,悲又從何而來呢?

明確:主要由客人的洞簫聲引發的。聯繫二三段內容及創作背景體會,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從歌聲中來 (政治失意)

從簫聲中來 (簫聲幽怨)

體育鉛球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推鉛球中投擲是一項發展力量的體育運動,在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紀律性和頑強拼搏的精神。

學情分析

由於教學對象是高年級學生,他們大部分同學或多或少的接觸過鉛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在複習鞏固他們原有知識的同時,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側向滑步推鉛球的最後用力上,把滑步和最後用力的結合確定為本次課的難點。但技術上的重點和難點對學生來説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以及學習階段的不同,要因人而異,因時而變。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和掌握側向滑步推鉛球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

2、發展學生腰腹力量及上、下肢協調能力,提高投擲能力。

3、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及安全第一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滑步與最後用力的銜接和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共同錯誤動作,有效地糾正錯誤。

教學過程

一、側向滑步推鉛球的技術結構、動作要領

1、預備姿勢:強調指出兩腳站位位置、重心位置及上體姿勢。

2、滑步動作:擺動腿積極下壓,支撐腿主動後撤,降低身體重心,兩腿幾乎同時着地。

3、最後用力:技術關鍵強調用力順序從下至上,右腿蹬伸、上體轉動,左腿支撐,抬頭挺胸,以胸帶肩,球出手時,手腕用力手指撥球。

4、維持平衡:出球瞬間後,右腿和左腿交換,左腿後舉,降低重心,緩衝向前力量,使身體維持平衡。

二、側向滑步推鉛球的教學步驟和手段:

(一)教學步驟:

1、先完整示範動作,再邊講解邊示範。

2、徒手模仿體會動作。

3、側向滑步推鉛球分解練習。

4、側向滑步推鉛球完整技術練習。

5、評價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完成動作質量。

(二)教學手段:

1、講解動作要領和注意事項,分解動作,邊講解邊示範。

2、徒手握持球練習方法:

①兩手交換拋接球。

②原地向地迅速用力推球。

3、徒手模仿預備姿勢練習。

4、滑步練習:

a擺動腿預擺練習。

b支撐腿主動後撤練習。

c預擺滑步練習。

5、最後用力模仿練習(體會蹬、轉、挺、推、撥、送的。用力順序)。

6、滑步動作完整練習。

7、學生普遍存在的錯誤動作進行指導糾正。

三、易犯錯誤:

1、鉛球出手角度太小。

2、預備姿勢緊張。

3、滑步過程中身體過早抬起和身體重心過早前移。

4、最後用力身體重心不能充分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