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28W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教案設計

設計説明

1.創設和諧氛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展開思考與交流。

課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於發言,樂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在理解題意後,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説一説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有利於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互相學習,積累經驗。對學生個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應加以鼓勵。

2.結合排除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動強調“步驟完整,理由充足”。考慮到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對於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導學生採取表述、書寫、圖示、畫流程圖等多種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達清楚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及結論即可。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在特定的時間裏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這樣一組鐘面(課件出示四個鐘面,四個鐘面上的時間分別是7:30

8:35 10:05 12:30)。請大家讀出這些鐘面上的時間。

師:這些時間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

生: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的。

師:在這4個連續的時間裏大家平時會做些什麼事情呢?

(學生自由交流並彙報)

師:通過同學們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時間觀念,都很會安排時間。你還能舉例説一説你是怎樣安排事情的先後順序的嗎?

生:早上我先起牀後上學;下午我先做作業後看電視……

師:還會做些什麼呢?(讓學生補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議不超過4個)

生:早上,我先起牀,再吃飯,然後上學。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嘗試用“先……再……然後……最後……”這樣的句式表述,體現通過語言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過程。

設計意圖: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離不開情境的支撐,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由鞏固舊知入手,再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過選取時間説一説和結合生活經驗説一説兩個層次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為教師深入瞭解學生的思路和生活經驗作鋪墊,為新知的學習做準備。

⊙呈現主題圖,嘗試解決問題

師: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他們的時間安排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課件出示例3的情境圖)觀察圖片,你們獲取了什麼信息?

預設

生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鍛鍊身體,明明今天要做3件事:做作業、踢球、看木偶劇。

生2:要從7:45、9:15、10:50這3個時間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時間。(注意:對鐘面上顯示時間的正確認讀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前提)

師:這裏的“可能”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能夠去踢球的時間。

師:你們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生:明明7:15在鍛鍊身體,9:00完成作業,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劇。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呀!下面哪位同學能將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説一説?

生:明明7:15在鍛鍊身體,9:00做完作業後要去踢球,10:30還要去看木偶劇,要求圈出鐘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時間。

師:根據這些信息,我們怎樣確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時間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並試着解決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並解決問題)

師:説一説你的答案和理由。

預設

生1:先排出3件事的時間先後順序。踢球在做作業之後,看木偶劇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時間應在9:00之後,10:30之前,答案中只有9:15符合要求,所以第二個時間9:15可能是明明去踢球的時間。

生2:明明9:00做完作業,10:30要去看木偶劇,做完作業才能去踢球,7:45在做作業之前,不可能去踢球,10:50在看木偶劇之後,也不可能去踢球。所以可以確定9:15是明明去踢球的時間。

師:請大家驗證一下你的答案是否正確。

師:誰來説一説你是怎麼驗證的?有什麼不一樣的方法嗎?

預設

生:我是將時間和他所做的事對應起來,再回到情境圖中看看是否合理。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學會建立規範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規範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設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表格的設計和文字格式的設置。

教法闡述: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為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比賽法,並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化。

學法指導: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們什麼時候到校呀?為什麼你們會按時下課,按時來上信息技術課呢?什麼時候你們回家呀?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出學校運轉是有規律的,同學們按時上下課,按時放學回家。引導同學們找出學校是怎樣有規律的運轉的。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任務一:創建表格

老師出示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電子版和打印版),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看看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有幾行幾列。老師提問同學回答,一致通過後,由同學們自己來製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師巡視指導。

任務二:在表格中輸入文字

請同學們參照老師給出的學校作息時間表填寫表格。

任務三:設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問:同學們注意到沒有,老師製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學們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樣哦?同學們覺得哪一種更漂亮一些呢?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單元格”對齊命令。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提示,讓同學們通過觀察找出不明顯的差異,以此來鍛鍊同學們的觀察力並且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同學們既然會製作作息時間表了。那麼同學們能不能製作出你們班的課程表呢?希望同學們課下的時候證明給我看,下節課的時候展示給老師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識鞏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同一班的同學做出好的作品,對全班同學都是一種激勵,老師就是要以此來激發所有同學的學習熱情,認真的製作表格,向好的同學看起。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製作規範表格的方法,但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你們製作的表格相比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展示給同學們的還不太一樣,是哪不一樣呢?這個問題留作課下討論,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自己動手解決一下,看能不能達到老師的水平。

五、設計理念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3、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p8~p9

教學目標:

1、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培養數學問題的意識與應用數學的意識。

2、會應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乘法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義,能夠列出乘法版式進行計算,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體驗、比較和區分似“3個6”和“6個3”的不同含義。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的第4節課(第8頁至第9頁),結合“動物聚會”的童話情境,發展學生提出並解決生活中乘法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會應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大森林裏住着很多可愛的小動物,這一天,它們舉行了一次盛大的聚會,小動物們帶來許多好吃的。同時它們還想用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小朋友們願意參加嗎?(課題)

二、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師:説一説你都看到了什麼?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圖上有幾隻小鳥前來參加聚會?師: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圖上有9只小鳥。我是用加法計算的,3+3+3=9(只)。

生:我是用乘法計算的,3×3=9(只)。每根樹枝上有3只小鳥,有3根樹枝,求一共有幾隻小鳥,也就是求3個3只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計算。

師:猴子一共端來多少個桃子?

6+6+6=18(個) 6×3=18(個)

生:圖上一共有多少個胡蘿蔔?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生:一共有12個胡蘿蔔,15個松果。

師: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看了一幅圖發現了這麼多的數學問題,而且解決了。誰能説説乘法和加法的關係是什麼?

師: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三、鞏固應用。

1.連一連。(理解6個3和3個6所表示意義的不同,干擾信息:6+3,強調3個6和6個3)

注意:弄清題意,再連線。

2.説一説。

結合不同的情境,解釋同一個算式2×3的意義。(2個3和3個2的意義,在不同情境中表示的意義不同。)

3.擺一擺。(一個算是可表示兩種意義。)

教師先出示乘法算式3×2,讓學生説一説它表示幾個幾。

3×2表示2個3或 3個2。

(○○○ ○○○)(○○ ○○ ○○)

4.每樣東西各買多少個:(提出問題——列式——含義)

生: 16個胡蘿蔔,因為4+4+4+4=16或4×4=16(個)。

生: 12根香蕉,因為5+7=12(個)。

作業:p9實踐活動: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

板書設計:

動物聚會

一共有多少隻小鳥?

3×3=9(只)

教學反思:

1、學習內容的選擇上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出發,選擇一些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素材,有意識地讓學生將現實問題數學化,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深深地體驗到學好數學的應用價值,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動腦去想,動手去做,動口去説,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學生還通過擺一擺、畫一畫等動手活動積累直接經驗,並在操作中思考,在動手中創新,在活動中體驗獲得知識的喜悦。

案例點評:

1、呈現“動物聚會”的主題情境後,首先要重視培養學生認真觀察、選擇信息、提出並能完整地描述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提出數學問題是解決數學問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問題有自己的結構,它是由已知條件與求解目標兩個部分組成的,如“圖上有3根樹枝,每根樹枝上都停着3只小鳥,一共有幾隻小鳥來參加聚會”才是對“動物聚會”情境中隱含的一個數學問題的完整描述。本節課教師與學生在提出數學問題時,都忽視了描述數學問題的重要部分――已知條件。也許他們以為在描述情境問題時,已知條件可以省略,因為它在圖中是明擺着的。其實,提出數學問題的本質就是建立具體情境中一些已知數學信息與一個未知(可知)數學信息之間的對應關係,描述數學問題是揭示這個關係的必要手段,也是培養數學問題意識的重要過程。

2、本節課在解決問題的教學環節中,還帶有“集體作業”的傾向,即一個學生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後,老師就問“誰能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一個學生站起來接受挑戰,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補充,他們順利地把問題解決了,就以為全班同學都會了。蘇霍姆林斯基尖鋭地提出,這種“集體作業”的教學方式容易造成課堂教學表面順利的假象,其實對於多數學生來説並沒有獲得獨立解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比較好的做法是,對學生相繼提出的每一個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都讓其他學生接受挑戰,在草稿本上各自嘗試列式解答;最後再組織小組討論、交流、反饋、訂正。

3.實踐活動是國小數學新課程的一個亮點,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得到了較好的落實,學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並與同伴説一説”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這個實踐活動如果提前佈置,讓學生課前做些小調查,寫成一篇數學日記,再到課堂上進行彙報交流,可能學生受益的面會更大些,體會將更深刻些。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四

一、教學內容:

54——55頁

二、教學目標:

1、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除法的意義,瞭解有關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有關0的除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仔細觀察畫面,説説從圖中都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每隻猴子平均可以分幾個月亮?”

(二)、學習0的除法

問題:把幾個月亮平均分?分給幾個猴子呢?

方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想法表達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個)

引導:分給6個猴子呢?0÷6=0(個)

分給7個猴子呢?0÷7=0(個)

得出結論: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小練習:0÷3=0÷8=0÷9=6×0=0×8=

(三)、鞏固練習

做自主練習1和2

(四)、拓展練習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教學反思:

大部分同學內容能夠掌握有關0的除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很熟練,必須多做練習。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結合情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同數位對齊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口算:

50-20= 85-40= 79-6=

2、36+23的豎式算法 ,寫出來,算一算,説一説要注意什麼?舉個數位不對齊的反例,講清數位對齊,其實就是隻有計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即 個位加個,十位加十…… 指着正確的式子講解,一定要讓學生徹底明白 。

二、情景導入,合作探究

1、師:哪位同學知道2008年的奧運會在哪個城市舉辦的嗎?(北京)

哪個國家贏了呢?(出示主題圖,生:中國。)

2、彙報: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贏了?(生:根據獲得獎牌的數量)

3、根據圖中美國和俄羅斯的金牌數量,你能提出一個關於減法數學問題嗎?然後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解答,(呈現美國和俄羅斯金牌數量表格)

生:美國比俄羅斯多多少枚金牌?或俄羅斯比美國少多少枚金牌。

列式:36-23=?這個減法算式怎麼計算呢?開動腦筋,看誰能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收集學生做法,鼓勵算法多樣化,在黑板或多媒體上展示。

預設:有的同學把它變成咱們過去學過的知識去算:36-20-3;30-20+6-3;36-3-20……

有的同學利用了豎式加法的方法,讓學生展示,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注意什麼?

老師給大家提一個問題好嗎?為什麼要數位對齊,不對齊可以嗎?比如36-3(錯誤寫法)。此處重點處理,讓學生理解相同數位對齊的算理就是隻有計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個位減個,十減十,百位減百……

最後揭示課題,這就是今天咱們學習的新知識——不退位減!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學生髮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興趣。體現算法的多樣化。讓學生在嘗試、思考和交流合作中掌握計算方法和算理。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完成第18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選擇一道題與同桌交流算法。彙報結果及算法。

2、數學小診所:(這樣計算正確嗎?)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麼?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學生先互相説説再回答: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開始減,個位減個位,十位減十位。

四、佈置作業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教科書P20—P21“填一填”、“説一説”及“練一練”第1-4題,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小熊請客》。

教學目的:

1、在學習2、3、5乘法口訣的基本上引導學生學習4的乘法口訣,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訣,能運用4的乘法口訣正確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開火車口算卡片:5×8 5×5 5×3 6×2 9×5

3×4 2×8 4×5 7×2 3×6

(個別説説應用哪句乘法口訣)

二、學習新課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請客”圖。

師:今天小熊家來了許多客人,小熊採了許多紅果,要把它們串成糖葫蘆請客人{}們吃,我們一起來算一算小熊準備了多少紅果吧。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貼出一串糖葫蘆圖和表格。

師:小熊想把4個紅果串成一串,那麼2串有多少個紅果呢?3串、4串……9串分別有多少個呢?你能用所學的方法列式解答,並編出乘法算式嗎?

(可先請一名基礎較好的學生説出4×2=8或2×4=8,再編出口訣。)

(1)獨立思考,填寫表格。

(2)小組交流填表結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組派代表彙報結果,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小熊請客》》。

板書算式和口訣。

(學生通過前面5、2、3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已對此類新知的學習過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瞭解,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填表,寫乘法算式和編口訣的工作。)

(4)學生齊讀口訣。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記憶口訣。

獨立背誦4的乘法口訣;同桌互背;師生對口令;小組選代表比賽對口令,看誰説得又對又快。

2、説一説。

可採用小組接龍遊戲,引導學生用數桌腿來記憶口訣。

3、“練一練”第1題“連一連”。

學生理解題意,再獨立完成,指名説説自己的想法。

4、“練一練”第3題。

此題也應先讓學生弄懂圖意,再獨立填寫算式,説説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義。

5、“數學遊戲”

先算出每個算式的結果,小組合作找出複數的規律,按規律走出迷宮。

四、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

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小熊請客》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時分秒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一分能幹什麼的時間活動,體驗1分的長短。

2 知道1分等於60秒。

3 培養時間觀念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充分感受1分的長短,建立1分概念。

教學難點:

估計1分有多長。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老師特意給你們帶來了一段,想看嗎?(想)

學生觀看一分《貓和老鼠》動畫片

2.師:你來猜一猜這段動畫片大約有多長時間呢?(學生自由猜)你想知道到底是多長時間嗎?(想)就是一分。

3.那這節課咱們就一起來和一分交朋友,好嗎?(好)(板書課題)

二、實踐感知。

1.師:請大家閉上眼睛,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分的時間有多長?

(聽一分鐘表聲)

你對一分又有什麼感受了呢?(感覺時間太長了)

2.(出示鐘錶)那你對鐘錶有多少了解呢?(學生自由説)

師:那一根針是秒針?你覺得秒針有什麼特點呢?(最細最長走得最快的)

對鐘錶你還知道些什麼?

3.師:仔細觀察,看鐘面發生了什麼變化?(秒針走一個小格)

再來觀察,秒針又走過了幾秒呢?(3秒,5秒)為什麼呢?(因為秒針走了3個小格)

4.師:可以拍一次手記住一秒(拍一聲),跟老師一起來一次(一起拍一聲).

你還能想出什麼好的辦法記住一秒?(學生介紹,全班體驗)

5.分與秒有沒有關係呢?就請小朋友跟着鐘面上秒針的走動一起來數一數,看看你會發現些什麼?(課件演示秒針轉一圈)

你發現什麼了嗎?(找2-3名學生説,教師演示課件)(板書:1分=60秒)

三、活動體驗.

1.師:1分的時間究竟能幹些什麼呢?(板書:能幹什麼)

你來猜一猜1分的時間能幹些什麼呢?跟你小組的同學交流討論吧.(學生小組討論)

誰願意跟大家説一説呢?(學生彙報試猜)

2.給你1分的時間你想做點什麼呢?(學生自由談)

其他同學把你的學具袋拿出來,選擇一件你自己喜歡做的事,看誰的動作快.

給你們1分的時間,看看你們在1分的時間裏做一件事能完成多少?(學生動手做,教師記時)

3.時間到了,給你的朋友説一説你在1分裏做了什麼?做了多少?(同學之間交流)

誰願意給大家説説?(學生彙報,4-5名)

4.你現在對1分又有什麼新的體會了呢?(感到一分能做的事很多)

四、實踐拓展.

1.估一分.

師:如果我們沒有鐘錶,你想用什麼方法來估計1分有多長呢?(指名3-4名學生)

屏幕上有一個計時器,一會你趴在桌子上,用你的方法估計到了1分,就抬起頭來,看誰估計的最接近1分.(課件計時,學生估計)

師:誰來説一説,你睜開眼睛時,計時器上顯示的時間是多少?

2.估兩分.

師:來聽一段音樂,請你邊聽邊估計這段音樂大約有幾分?(放音樂學生估計)

想好了嗎?大約有幾分呢?(指名3-4名學生彙報)

其他同學呢?想説得就大聲地把自己的答案説出來吧!

實際上就是兩分。

3.師:你們知道嗎?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1分還能做許多許多的事,老師課前收集了一些資料。(課件播放資料,師介紹)

4.師:這節課就只剩下最後的1分了, 劉 老師要送給你們一份關於時間的禮物,你想得到它嗎?(師讀時間名言)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 通過回答與“可愛的小青蛙”有關的三個問題,掌握已學過的口訣,進一步熟悉3的乘法口訣。

2. 能利用口訣正確、熟練地計算。

3. 滲透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熟練地運用乘法口訣準確地計算。

教學難點:

學會看圖提出問題,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故事導入)

池塘裏有一羣可愛的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想快快長大,它們每天都學習文化知識,希望早點找到媽媽,回到媽媽的身邊……

二、利用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一羣小蝌蚪離開媽媽太久了,心裏非常想念自己的媽媽,它們在池塘裏四處尋找,可是忘記了媽媽的模樣,怎麼也找不到。請小朋友幫忙把小蝌蚪送回媽媽的身邊,好嗎?

1. 連一連

彙報交流,説一説是怎麼想的,集體訂正。

你們真了不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青蛙媽媽帶着小蝌蚪在岸邊向我們招手,表示謝意呢!

2. 比一比(滲透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德育教育)

(1) 談話:請觀察教材中的圖,兩隻青蛙要過河,他們要比一比誰先到達對岸。同桌之間各代表一隻青蛙比一比。

(同桌之間互相比賽,優勝者得到一個學習小五星,彙報結果,説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訣。)

(2) 學生做,教師巡視

(3) 彙報訂正

3. 算一算

(1)讀題:每隻青蛙吃9只害蟲,3只青蛙吃幾隻害蟲?

(2)請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允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

(3)彙報訂正

進行環保教育: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三、提高練習

1. 完成第1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 把口訣補充完整。

二三( ) 三九( ) 五八( ) ( )八二十四

( )五一十 ( )七三十五 ( )七二十一 二( )十六

3. 想一想,填一填,能填幾個就填幾個。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4. 完成第3、4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關於2、3、5的乘法口訣的練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作業

練習有關練習。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2、3、5乘法口訣的鞏固課,教材通過與小青蛙有關的三個問題進行已學過的乘法口訣的鞏固練習,大部分學生都能熟背下來口訣,並運用到式子中,課堂氣氛活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九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頁、47頁例1及課堂活動第1題,練習九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4個方向,並能運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2、經歷辨別方向的過程,初步體驗方向的相對性,發展學生的方位感和空間觀念。

3、明確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單元主題圖、例1圖、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一、拍手活動,引入課題

師生邊拍邊説: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後拍拍。 教師:我們剛才拍手時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詞語?

學生:上下、左右、前後。

教師:你知道還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詞嗎?

學生:東南西北。

教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利用這幾個方向來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課件出示單元主題圖,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應用)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4個方向。

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一)。

[點評:讓學生在拍手活動中複習已學過的方向,促進了學生認知的發展,為後面的探索活動做好準備。通過課件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地圖上的東、南、西、北

(1)出示書中第50頁中國地圖。

教師:在地圖上怎樣辨認東南西北呢?誰會看地圖?(會看地圖的學生舉手) (課件中“內蒙古自治區”整塊閃動)

教師:內蒙古自治區在我國的哪一方?誰知道?

學生:內蒙古自治區在我國北方。

教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我是看了電視後知道的。

教師:你的知識可真豐富,在內蒙古自治區有美麗的大草原(課件出示)。我們再來看看地圖下方的海南吧!(課件出示美麗的大海圖片)這裏有藍色的大海,氣候温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兒去過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麼方向嗎?

學生:南方。

教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1:“海南”有個“南”字。

教師: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中國的許多地方在命名的時候確實考慮到了方向這個問題。

學生2:南和北是相對的。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從這裏可以看出,地圖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書:南、北)想一想,地圖的左邊、右邊是什麼方向呢?

學生:左西右東。

教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1:我從書上看到過,況且我爸爸也告訴過我。

學生2:因為西藏在我國的西方,西藏在地圖的左邊,所以我想地圖上是左西右東。

學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國的東方,被稱為東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圖上是左西右東。

教師:同學們真能幹,能夠從生活中積累知識。人們規定,繪製地圖時,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邊表示西方,右邊表示東方,簡單地説,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今後同學們就可以根據這句話來判斷地圖上的方向了。(板書:東、西)

(2)介紹十字形方向標。

教師將黑板上的東西相連,南北相連,做成十字形方向標,學生快速記憶地圖上的方向。

(3)在課間活動中體驗東南西北。

①徒手操:全體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説:面向地圖,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②遊戲:小小機器人,面向地圖指方向!(教師説地圖方向,學生用小手指出這個方向)

[點評: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使用課堂活動的中國地圖,抓住內蒙古、海南、上海和西藏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及其美麗的風景圖片,讓學生輕鬆地學會了怎樣在地圖上辨認方向,並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方位的體驗。]

2.理解運用

(1)教師:請孩子們看書中47頁圖,這張圖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繪製的嗎?你是怎樣發現的?

學生:地圖的右上角有一個箭頭和一個“北”字。

教師:這個叫做方向標,猜一猜它表示什麼意思?(學生:地圖的上方就是北方)你還能聯想到其他幾個方向嗎?(學生: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同學們在面向地圖,看地圖的時候,只要看見方向標,然後就可以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句話來判斷方向了。

(2)教師:請大家在書中的圖上標出“東”、“南”、“西”、“北”。

(3)説一説:以崗亭為中心,東、南、西、北各有什麼?然後和自己的小夥伴相互説一説。

教師:如果站在草坪、新華書店、紅光路轉盤、少年宮看,崗亭的方向又該怎樣説呢?(學生分別回答)

教師:崗亭沒動,為什麼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南、一會兒北呢? (小組討論,彙報)

學生:因為觀察地點不同,以草坪為觀察點,崗亭在草坪的東面;以新華書店為觀察點,崗亭在新華書店的北面„„

教師:物體所在的方位是相對的,觀察的地點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

(4)指導學生完成書中例1第(2)小題,然後再集體訂正。如果學生有難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標。

[點評:學生根據自己介紹、發現、總結的知識來解決自己身邊的實際問題,使知識得到了遷移和實踐運用,並採用互相説一説的方式滿足了學生表達的需要,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解決簡單問題

出示課堂活動第1題的中國地圖。

教師:同學們,我們生活在重慶市,看一看,找一找,我們的家鄉重慶的東、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後集體彙報。

四、聯繫生活,拓展提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九第1題。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九第2題。(可以用學具擺一擺,代替軍艦,更形象直觀。)

五、反思小結,自我評價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十

教學內容:課本第36-37頁例題,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2.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探索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口算。

4+650+9060+90

8+370+803+7

問:這幾題都是什麼加法?每題的和最高位都是幾?為什麼都是1?

2.筆算。37+2564+8

問:這兩題在筆算時分別是怎樣加的?

4.導入新課:筆算百以內進位加法時,要先把相同的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這節課我們將利用這些知識,學習萬以內筆算進位加法。

(板書課題:進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題圖,學習例題。

1.出示問題1:一年級和二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43=

2)學生嘗試筆算。

3)指名説計算辦法。

問:從哪位算起?説説個位上相加的過程。

問: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滿了十怎麼辦?十位上的和怎樣寫?

問:百位上相加是多少?為什麼得2?

4)指名學生完整的口述筆算過程。

5)請學生在書上進行驗算,再填寫橫式得數。

2.出示問題2:一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26=

2)請學生獨立探索解決,指名板演。

3)集體核對,説説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4)學生獨立驗算,橫式上寫得數。

3.歸納

1)請你想一想,筆算萬以內的加法要怎樣算?

(組織學生討論)

2)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3):做筆算加法要將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一。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1)在書上算一算。

2)彙報。你是怎樣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題

1)先找出錯在哪裏,再改正過來。

6576334

+243+646+569

208712893

2)彙報。

3.想想做做第4題

1)説圖意。

2)怎樣列式?

3)獨立計算。

4)彙報。

4.想想做做第2題

1)獨立計算。注意對齊數位。

2)你是怎樣驗算的?

四.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三位數加法筆算要怎樣算?

板書設計:

進位加

85+143=85+126=

8585

+143+126

208211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