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6W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兩數的進位加的筆算方法》是在學生會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以及會算倆位數加兩位數不 加法基礎上的教學,本節課在例題的選取上,取材於現實,來源生活,貼近於生活實際,這一課題要解決兩個問題:1、個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如何向十位進位的問題、為什麼進位?2、筆算兩位數加法進位符號的'創立和書寫。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拓展到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為進一步學習多位數加法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筆算加法,懂得了計數單位相同的數相加、減,知道了相鄰數位的十進關係,以及一個十數是10個一、10個一是一個十的轉化關係。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筆算加法既可以從個位加起又可以從十位加起,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先算十位有矛盾衝突,學生要在解決矛盾衝突的過程中生成新的知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明白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道理。

2、通過擺學具,説算理,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3、讓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加兩數的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難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加兩數的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教學具準備】

彩色吸鐵石若干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算一算:65+32= 34+12=(指名兩位學生板演)

學生評價兩位學生的計算結果。

提問:用豎式計算加法時要注意些什麼?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板書課題: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探索算法,理解算理

1、創設情境

(出示例3情景圖)

提問:説説從圖中你瞭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道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指名生提問)

追問:要求兩人一共有多少張郵票,該怎樣列式?(指名學生説)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4+16=

啟發:思考35+37等於多少呢?可以在你的作業本上畫計數器或擺小棒算一算,再把你的方法説給同桌小朋友聽一聽。

2、組織交流

提問:你是用什麼方法計算的?

預設1:擺小棒

請同學到實物投影擺出畫法,並説説為什麼這樣擺?

0 0 0 11111

0 0 0 1111111

追問:又是怎樣算的?

板書:先算5+7=13,滿十圈一圈,捆一捆

再算30+30+10=70

同桌互相説説擺小棒是怎樣算的?

預設2:畫計數器

在黑板上畫一個計數器,用彩色吸鐵石表示算珠

提問:先在計數器上擺幾?(34用紅色吸鐵石表示)

再在計數器上加幾(16用黃色吸鐵石表示)

追問:又是怎樣算的呢?

板書:先算個位5+7=13

設疑:好,那老師在個位上寫好13,這擠一擠,行嗎?為什麼?

引導説出:10個一就是1個十。(去掉個位上的彩色吸鐵石,在十位上添上一顆藍色的)

再算十位 3+1+3=5。

同桌互相説説畫計算器是怎樣算的?

預設3:列豎式計算

提問:除了剛才的兩種方法算35+37,你還有其它辦法算嗎?

生:列豎式計算。

師:好,自己動手試試用列豎式的方法算!

組織交流:

提問:列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相同數位對齊)

引導: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列豎式的時候兩個數位稍微空開一些。在第一行寫第一個加數34,第二行寫加號和第二個加數16,再畫上橫線表示等號。(邊説邊板書)

十 個

3 5

+ 3 7

啟發:計算的時候要從個位算起。先算個位5+7=10,我能在這邊擠一擠嗎?那我們得想個辦法,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1,個位寫0。為了不忘記向十位進1,我們可以在十位的右下靠近橫線的地方寫一個小“1”,表示進上來的1個十。再算十位3+1+3=7。

讓我們再來看看我們是怎樣列豎式計算34+16等於幾的?

先指名學生説再全班齊説。

3、試一試

談話:剛才我們用三種方法都算出了兩班一共有73人。(板書 73人),並學會了用豎式計算,下面這道兩位數加兩位數,你也會用豎式計算嗎?

4 6

+ 2 4

□ □

組織交流:

提問:你是怎樣計算的?

先算個位6+4=10,怎麼寫?(滿十向十位進1,個位寫3.)

再算4+2+1=7.

再指名説説是怎樣算的?

追問:如果從十位加起,先把十位的計算結果寫出來,你覺得會怎麼樣?

4、比較

談話:剛才我們用三種方法都算出了35+37=73(人),如果現在要你再算這道題,你覺得你會用那種方法來計算?為什麼?

比較:觀察今天我們學的兩位數加兩位數豎式計算和以前學兩位數加兩位數豎式計算有什麼不同?

板書:(進位)

5、小結

提問:現在你能再來説説列豎式計算加法時要注意些什麼嗎?

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個位相加滿10要向十位進1。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談話:剛才小朋友們學得非常用心,現在老師想來考考大家,有信心嗎?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指名板演後集體交流,指名説説你是怎樣算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在計算時,你要提醒同學注意些什麼?

2、談話:你能説説下面這些算式的得數是幾十多?(估算)

指名説,並説説是怎樣想的?

3、談話: 數學書15頁5題,你要提醒同學們以後做這樣的題要注意什麼?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在筆算加法要注意些什麼?

五、佈置作業

16頁:第7題

【板書】

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

35+37=73人)

十 個

3 5

+ 3 7

7 3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二

計量單位的教學從長度單位開始,釐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長度單位,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過接觸。本單元要初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能用這兩個單位計量物體的長度。教學內容分四段編排,先是有關線段的知識,然後教學釐米,接着認識米,最後是實踐活動《量一量》。這樣編排出於以下三點考慮。

第一,線段是測量長度的對象,它的有限長度是可以量的,線段的直使測量長度比較容易。因此,本單元的教學從認識線段開始。另外,一年級(上冊)認識體,一年級(下冊)認識形,二年級(上冊)教學線,也體現圖形知識的發展。

第二,學生使用的直尺上都有釐米,接觸釐米的機會較多,形成1釐米的觀念,掌握以釐米為單位測量長度或畫線段的方法都比較容易。先認識釐米,然後教學米,便教利學。

第三,教學釐米和米,要用它們計量物體的長度。編排實踐活動《量一量》,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發展動手實踐的能力。

1. 認識線段要體會它的特點。

直是線段的特徵之一。第48頁例題中一根線放在桌上是彎曲的,用手捏住線的兩端拉緊,它就直了。聯繫這些現象與活動,教材指出: 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在首次引出線段的時候,就讓學生清楚地知道線段是直的,也感受線段是有端點的,長度是有限的。接着畫出線段的圖形,形象地表示出線段是直的,是有端點的。由於線段具有直的特點,所以畫線段要沿直尺的邊,或者用有直邊的其他工具。想想做做第1題在四個圖形中看出哪些是線段,要根據直的特徵作出判斷,從而加強對這個特徵的認識。

每條線段都有確定的長度,是可以比較或度量的。教材先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摺,摺痕是一段直的線,可以看成一條線段。再要求學生分別折出比這條摺痕長些的和短些的摺痕。通過折和比,體會每條線段都有長度,而且長短不同,可以比較。

許多物體的邊、許多圖形的邊都是直的,都有兩個端點,有確定的長度。把這些邊抽象地看成線段,是數學化的表現。

想想做做第3~5題都是在兩點之間畫線段。第3題只給出兩個點,只能畫一條線段。第4題給出三個點,每兩點之間都能畫一條線段,一共能畫出3條。第5題給出四個點,每兩點之間都能畫一條線段,一共可以畫出6條。這些題一方面能進一步體會線段的特點,掌握畫線段的方法,另一方面為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長度最短等知識作了滲透。另外,從第3題到第5題,問題的挑戰性逐漸增加,能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2. 教學釐米,要通過多種活動建立清晰的1釐米的長度觀念,並應用到具體的測量中去。

第50頁例題量課桌的長,這時還沒有教學長度單位,還不會用尺量長度。因此,鼓勵學生選用文具盒、鉛筆等工具進行度量。由於各人選擇的工具長短不一,導致度量結果的表達不一致。設計這項活動有兩個目的: 一是體驗線段的長度是可以度量的;二是需要用相同的測量工具,才能得到確定的、一致的結果,從而導出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尺。

認識釐米在直尺上進行,因為直尺是每個學生都有的學習用具,上面有釐米。通過看尺上的1釐米,知道它是多長;用手指在尺上比畫1釐米,體會它的長度;聯想長大約1釐米的物體,把1釐米的長度保存在記憶中。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反覆感受1釐米的實際長度,並逐步深入,初步形成1釐米的長度觀念。

在直尺上看2釐米和5釐米的長度,能增強1釐米的觀念,也為量長度和畫線段作準備。因為2釐米(或5釐米)是2個(或5個)1釐米連起來的長度,量物體的長是看這個長度裏面有幾個1釐米,畫若干釐米長的線段是連續畫出若干個1釐米長。這樣,在認識幾釐米的過程中,加強了對1釐米的體驗。估計長度的時候,如果估計它裏面大約有多少個1釐米,不僅易於操作,而且能得到比較理想的結果。

3. 教學米,要通過多條渠道建立1米的表象。

第52頁例題教學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作單位,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活動體會1米。第一個層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長度是1米。再通過操作體會1米的長度,如1米大約有5枝鉛筆那麼長、大約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長度、大約是一張課桌的長這些操作,有時把米尺橫放着體會,有時豎直着體會,都有利於感受1米的實際長度。第二個層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於100釐米,不僅教學了兩個單位間的進率,還通過100個1釐米的長是1米,間接地體驗1米的長度。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裏的8米○8釐米的時候,由於認數範圍還在100以內,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釐米與8釐米比長短,應該從1米比1釐米長得多得到8米比8釐米長得多。第三個層次是用雙臂比畫1米大約有多長,通過動作把對1米的感受表達出來;尋找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體,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應用於日常生活,進一步認識米。

能不能在簡單的情境中正確使用米或釐米,反映出這兩個長度單位的觀念是不是清楚和牢固。第53頁第3題在量出身高中1米長的那段以後,剩下的部分不夠1米,可以用釐米作單位,能進一步體會米和釐米在實際測量中的應用。在此基礎上,第4題為4個物體的長度選擇適宜的單位,如牀長2()。可以先想一想家裏的牀,由此選擇米作單位。還要想一想如果用釐米作單位,那麼長2釐米的牀還能讓人睡覺嗎?引導學生開展這些形象思維,使米與釐米的長度觀念得到鞏固。

4. 掌握長度單位,要用於實際測量。

在認識釐米的教材裏,教學用尺量長度的方法,第51頁第一道例題用圖畫作出示範。還設計了想想做做第1題,只有中間那幅圖的量法是對的,另兩幅圖裏的量法都不正確。通過辨別與判斷,進一步明白用尺量長度的時候,應該把尺的邊和物體的邊靠近着平行擺放,而且尺的0刻度線要對齊物體邊的一端。接着通過第2題量線段長度和第6題畫7釐米長的線段,學會正確地使用直尺。在認識米的教材裏,安排了用米尺量黑板的長、量教室門的高,掌握使用尺的方法。

實踐活動《量一量》重點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長度觀念,培養測量技能,在編排上有四個特點: 一是認識捲尺和選擇測量工具。在量相當長的距離的時候,如量籃球場的邊長,用米尺也是不方便的,這就需要捲尺。在量1拃、1步、1庹的長,以及量肩寬、腰圍、褲長、袖長的時候,提出各用什麼尺比較合適的問題,引導從實際出發選用測量工具,並通過測量獲得體驗。二是培養量長度的技能。用學生尺分別量一張長方形紙的四條邊的長度,把上、下,左、右各邊的長度填在教材指定的地方,初步體會長方形邊的特點。用適當的尺量1拃、1步、1庹以及肩寬、腰圍等,解決了簡單的實際問題。三是繼續開展以前進行的活動,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認識線段時,學生曾經摺過長方形紙,把摺痕看成線段,並直觀比較幾條摺痕的長短。現在再折長方形紙,還要折出最長的摺痕,量出長度,從而體會線段的長短不僅可以通過觀察,還可以通過測量進行比較。四是滲透步測。步測是估計長度的一種方法,在不要求精確結果的時候經常使用。先走10步,量量大約是幾米。再從籃球場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數數步數,量量長度。在數出從一端到另一端走的步數以後,如果根據10步走的米數,估計籃球場邊的長度,就有了步測的意思。這裏主要是讓學生用捲尺量長度,步測僅是滲透。

估計較短線段或較短物體的長度是一種能力,教材十分重視這種能力的培養,在第51~52頁想想做做裏有細緻的安排。第3題在看出直尺上面的紅色線段長8釐米多一些、藍色線段長8釐米少一些以後,指出它們都是大約長8釐米,初步體會大約的含義。第4題用直尺量自己的手掌寬和食指長,往往得不到整釐米數,需要説成大約多少釐米,從而瞭解這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第5題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量出實際長度進行對照,這裏並不要求學生估計得怎麼準確,而是體驗估計長度的方法。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材依據】

《進位加法》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

【設計思想】

教材從回顧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及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開始,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利用比較、推理、總結等方法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這樣,使學生既能熟練舊知識,又能懂得已有知識及新知識之間的聯繫,從而達到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目的。

【教學目標】

情感:利用原有的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及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知識,通過觀察情境圖,適時動手擺小棒,使學生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算理,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計算方法;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結合進位加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態度: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的能力,從小養成仔細計算、認真書寫的好習慣;教育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熱愛國家。

價值觀:領會事物之間是聯繫和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提高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思維能力,學會合作學習,樂於與別人交流。

【教學重點】

1、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的意義。

2、掌握進位加的豎式寫法

【教學難點】

掌握進位加的豎式寫法。

【教法選擇】

以活動為主,適當伴有講解,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瞭解、對比、學習、總結、積累經驗

【學法指導

讓學生在活動中瞭解、比較、學習、總結、積累經驗。

【教學準備】

教科書第11頁情景圖、第14頁例3圖、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口算,説一説你是怎樣算的?

26+6= 18+7= 39+5= 47+6=

55+5= 64+9= 52+8= 33+9=

【師指導學生總結: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口算時可以先把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先把一位數相加,也就是先算個位上的數。】

例如:26+6=32,先算6+6=12

再算20+12=32

2、用豎式計算

22+45 36+51 43+15 21+56 54+23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導入新課(出示第11頁情景圖)

師談話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

2、學習例3(出示第14頁例3圖)

35+37=

①、先用小棒擺一擺,想:先加什麼?

a、指導學生分別拿出3捆零5根及3捆零7根小棒。

b、教學生自主擺小棒。

c、同學交流擺放結果。

【方法一】:先加單根的,5根加7根是12根,夠10根捆成1捆。再加整捆的,3捆加3捆再加上1捆是7捆,7捆和2根是72。

【方法二】:先加整捆的,3捆加3捆是6捆。再加單根的,5根加7根是12根,夠10根捆成1捆。再加整捆的,6捆加1捆是7捆,7捆和2根是72。

e、師總結一、二方法的相同點:先加單根的或先加整捆的都可以。這兩種方法的相同之處是把單根的相加,滿十後捆成1捆。然後整捆的相加,再把單根的和整捆的加起來。

②、小組討論,用豎式計算,怎樣寫?怎樣算?

彙報交流:

a、寫豎式時相同數位對齊。 35

b、計算時從個位加起。 + 37

c、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72

d、我想從十位加起。

3、比一比

學會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和以前學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及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比一比,想一想哪兒相同,哪兒不同。

4、通報學生總結結果

個位相加滿10,要向十位進1。

5、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像這樣的兩位數加兩位數,寫豎式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四)、課堂作業設計

1、做一做

56+37= 46+24=

56 46

+37先算()+()=()+ 24個位是()+()=()

()再算()+()=()十位上是()+()=()

2、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7+29= 26+38= 33+48= 36+39=

3、教科書練習二第4~7題。

【教學反思】

為了使學生在對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及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以充分的理解,並能在熟練計算的基礎上,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比較、推理、總結的方法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為此我設計了兩個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的學習環節。這樣,使學生既能熟練舊知識,又能懂得已有知識及新知識之間的聯繫,很快學會新知識,從而達到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目的。

1、動手實踐。學生通過擺小棒活動,誘導學生把單根相加,夠10根的要捆成1捆。再把整捆的相加,從而暗示: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10向十位進1。

2、在探究能否從十位加起時,我故意讓學生試一試,不強調“計算時應從個位加起”、“個位和個位相加的和應如何在豎式中寫”,進而造成學生在後面的練習中,有從十位加起的,也有不進位的,或是進位後忘記加上進上來的1。最後告誡學生這種方法很麻煩,不可取。在這個活動中,讓學生按合作學習的要求,以個人或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進行探究,樂於交流。

總之,在教學計算時,既需要讓學生在直觀中理解,也需要讓學生掌握抽象的法則,更需要學生充分體驗由算理直觀化到抽象化的過渡和演變過程,從而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對算法的切實把握。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

2、學生會用多種方法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和求知慾。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嗎?今天,草原上要舉行運動會,第一項田徑項目是競走,參賽運動員是喜羊羊與懶羊羊,懶羊羊走長方形的路線,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線。都走一圈,看誰走的快?懶羊羊説:“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

(大家看圖,出示多媒體課件)

同學們,你們來當評委,看看懶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嗎?

引導:喜羊羊和懶羊羊可不是光憑你們的猜想就能説服的,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讓他們心服口服。你覺得喜羊羊和懶羊羊走的路線與我們所學的哪一個數學知識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揭題:你們真聰明!老師非常欣賞你們對數學的敏感。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問題。提問:他倆所走的路程到底怎麼算呢?

板書課題: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

二、探索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長方形,動手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長邊,再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短邊。長方形較長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請同學們動手量出所需的數據,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

2、引導: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出你們肯定有成果了,誰願意給大家展示一下。(學生説教師板書。要求説清這樣做的道理。)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有這三種:

(板書)

(1)6+4+6+4=20(釐米)周長=長+寬+長+寬

(2)6×2+4×2=20(釐米)周長=長×2+寬×2

(3)(6+4)×2=20(釐)周長=(長+寬)×2

3、提問: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説説你的想法。

4、請同學們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練習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有這兩種:(板書)

(1)5+5+5+5=20(釐米)

邊長+邊長+邊長+邊長=周長

(2)5×4=20(釐米)邊長×4=周長

提問: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説説你的想法。

提問:要求正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什麼條件(邊長)。

5、提問:懶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長方形草坪的長是12米,寬是6米,請你們幫它來算一算這個草坪的周長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寫出計算過程。

6、解決了懶羊羊的問題,那我們就來幫助喜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邊長是9米。請你算出它的周長。

7、同學們比較一下誰走的路長?(一樣長)

8、談話:原來,他們倆走得一樣多,經過科學地計算,懶羊羊心服口服了,他們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賽中。

三、鞏固練習

1、請你量出需要的數據,並計算它的周長。

2、如果繞籃球場走一圈,要走多少米?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

3、試一試:正方形的手帕的邊長使25釐米,他的周長是多少?

它的周長是100釐米。

4、想想做做。

能拼成不同的長方形嗎?它們的周長相等嗎?

四、拓展延伸:

課下練習:

一根長24米的繩子

(1)圍成一個正方形。圍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米?

(2)圍成一個長方形,如果長方形的長是9米,寬是幾米?

想一想:如果長不是9米,還能圍成哪些長是整數米的長方形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再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圍成的圖形)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

2、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在生活中有許多關於周長的有趣的問題,只要我們去認真觀察,去仔細發現,就會發現其中的奧妙。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總複習教案2021最新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會用分析法或綜合法分析所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並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解答。

2、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正確分析各類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並熟練地解答。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1、練習第8、9題題組練習。(觀察比較得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強調解題時認真審題)。

2、練習10、11、12題,獨立完成,逐題講出思考過程,講評。

3、練習第13題,明確題意,用移多補少的方法解答。

4、第14題是移多補少的逆向應用題。

師生共同探討完成。

5、小結:今天我們複習了什麼內容?應注意什麼?

6、作業《作業本》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5的乘法口訣,會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編制5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媽媽來到了森林裏採集松果,

準備過冬,它們採了很多的松果,可是不知道到底採了多少?我知道咱們班的同學是最聰明能幹的,你能幫助他們數一數嗎?

二、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1.你打算怎樣數,才能又對又快呢?

師:大家的數法真多,你喜歡哪一種數法?為什麼?

生:我喜歡5個5個地數,這樣簡便。

2.五個五個的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3.提問:指着第一堆松果提問,這堆松果有五個,是1個5,一共是5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4.提問: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問,這兩堆松果有兩個五個松果,是2個5,一共是10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5.談話: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個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小組交流)

三、體驗感悟

1.組織學生彙報,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這樣看來簡單多了,可是還是不能很好的記住它,有什麼能記住這些算式的好辦法嗎?

3.引導學生整理口訣。

當然是乘法口訣了,它可是專門用來記這些算式的,小朋友,你能編出這些口訣嗎?

(有的學生會想,1個5是5,2個5是10,3個5是15,4個5是20......這樣記住的)

師:這是根據乘法的意義來記的

(有的學生會説出乘法口訣來)

師:利用口訣來記又順嘴,又方便。剛才有同學説1個5是5,如果把“個”字去掉,變成“一五得五”,把2個5是10變成二五一十就順口了。

師:哪一組的同學能把編制好的口訣讀給大家聽。

熟記口決。(給2分鐘時間看誰讀得次數多。)

師:同學們想不想和老師玩個對口令的遊戲呢?我讀上句,你接下句,看哪個同學接的快!

師:現在和你的同桌來玩這個遊戲,男生先説,女生對。然後女生先説,男生對

(生生互動)

四、鞏固應用。

練習一:

對口令

1.老師説“四五”,同學説“二十”

2.老師説“四五二十”同學説“4×5”或“5×4”

3.同桌對口令,男生女生選代表對口令

完成第2、3、4題和數學遊戲

練習二:

師:老師想和大家玩個遊戲,我説一隻手,你來告訴老師用哪句口訣知道一隻手有幾個手指?那兩隻手呢?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説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訣)

五、拓展練習。

師:有一天,學校樂隊的同學準備到廣場演出,一共有19個人,他們打算乘出租車去,每輛出租車能坐4個人,5輛車夠嗎?為什麼?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找出最簡單的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有3張數字卡片,5、7、9,用它們組成不同的兩位數,能組成多少個兩位數?

二、學習新知綠色圃中國小教育網

1、出示例題

如果用着3張數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兩張求它們的和,得數有多少種可能呢?

2、解決問題

請學生嘗試解決後全班交流

1)用填表的方法

2)用連線的方法

3)隨便寫

3、思考

只有3種結果,為什麼擺兩位數卻有6種結果呢?

擺兩位數跟卡片的位置有關,加法算式的結果和卡片的位置無關

4、觀察

上面的幾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隨便寫,容易漏掉或重複。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上得真愉快,你們都學會了什麼?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三課時(第69、7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 知道鏡像對稱圖形的特點。

2. 通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

鏡子、教科書第71頁的開放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鏡子,創設情境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每人一面小鏡子)

師:你在鏡子裏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書;我看到了黑板……

師:這是怎麼回事?

二、引導探索,體驗鏡像對稱的特點

1. 出示教科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這幅圖畫中,怎麼會出現兩棟房子、六隻天鵝?怎麼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生:下面的房子、天鵝、樹是水裏的影子。

師:(放大房子圖)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嗎?它們的方向怎樣?

生:樣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師:其實這也是數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2. 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遊戲。

(1)發給學生只有半邊圖象的卡片,請他們想辦法猜出另半邊圖象是什麼?(小組活動)

小組彙報:用鏡子照;把卡片對摺……

(2)用鏡子照自己的臉並做各種面部表情,同時觀察鏡子裏的你面部表情的變化。

(3)出示教科書中第69頁的小朋友照鏡子圖(例3)

師:這位小朋友在幹什麼?鏡子裏面的小朋友又在幹什麼?

3.師説:“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出示三面穿衣鏡,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説出鏡子裏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鏡子裏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鏡子裏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我往左走,走鏡子裏的我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三、運用拓展

1. 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裏看到的樣子?圈出來。(教科書第71頁第5題)

2. 找朋友。

3. 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

(2)看鏡子寫時間

四、小結評價

師: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學知識,你知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