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88W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的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方法,能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多形式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

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總結並熟練掌握和運用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名山大川更是讓世人心馳神往。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走近幾個美麗的風景區,在領略美麗風光的同時學到一些數學知識。

二、(出示情景圖)。

1、觀察情境圖,尋找數學信息。

2、根據情境圖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1)誰?誰最低?

(2)比較黃山和泰山誰高?

(3)恆山和華山比較,哪座山比較高呢?

三、自主學習

根據提出問題選擇一到二個問題,小組討論學習。

四、彙報學習情況

位數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填一填嗎?

()

六、提高訓練

我們都是兩個數兩個數地比較,你們敢不敢一次比較6個數,把6個數從小到大的排列?

1、(課件演示題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獨立思考解決,思考用什麼符號連接排序。

3、小組討論:這麼多數,怎樣能很快從小到大排列呢?

4、彙報討論結論。

生可能會把這些數分成了兩位數、三位數和四位數三類。指導學生一起用這個方法來試一試。

七、鞏固練習

完成課後練習1、收玉米。2、比較大小

八、課堂總結

學生説一説這節課的收穫,老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萬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裏的數學事實。

3、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估測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品質。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學生尺、課件。

學具:學生尺一把,小方塊一個,三角形學具一個、方格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小朋友,我們又見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學習數學知識,老師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高興嗎?咱們接觸時間不多,彼此還不太瞭解。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和大家有什麼不同?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數學故事,想聽嗎?

(播放小裁縫的故事)

咦,怎麼回事?衣服怎麼做小了?(裝做不知道)

2、噢,原來是這麼回事啊,老裁縫的一拃和小裁縫的一拃是不一樣的,量出的結果也不同。看來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有統一的工具。現在我們一般用什麼來量長度?

三、探索實踐,建構新知

1.認識尺。

小朋友都有學生尺,(指着尺)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觀察一下,尺上都有什麼?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發現了什麼?

(生:有數)有哪些數?讀一讀。

還有呢?

(生:有線)這些線都一樣長嗎?有的——長,有的——短,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

每條長刻度下面都對着一個數。刻度0表示起點。(這是刻度1,這是刻度5)

細心的小朋友還發現了什麼?

(生:字母)(板書: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釐米,(板書:釐米)釐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咱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認識)

2.認識釐米。

(1)看這把放大的尺,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的長度是1釐米。

瞧,(課件演示1釐米長度)這就是1釐米。

真正的1釐米有多長?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嗎?

自己説説是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是1釐米。

還有誰找得不同,但也是1釐米?

(3—4人)指名説一説。(師注意糾正第一個學生: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是幾釐米。)學生説的同時,教師在投影上指出來。

(停一會兒)你們有沒有發現,每相鄰兩個數之間的長度都是1釐米。(指着課件)

(2)1釐米到底有多長,咱們用小手來比劃比劃?

這個小正方體每條邊的長正好都是1釐米,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拿住它,手指不能動,哦,輕輕抽開它,瞧,兩個手指之間的距離就是1釐米。自己試一試。

把你比劃出的1釐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動,再拿一看。

(3)好,放下手,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再用手比劃比劃,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劃得準不準。

(4)小朋友都能比劃出1釐米了,找找咱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的?(學生説到的第一第二個教師拿出尺幫他量一量。)

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有沒有留意到,咱們手指的寬度大約也是——1釐米。(拿出尺放到手指上)

3、認識幾釐米。

我們知道1釐米有多長了,2釐米呢?到尺上找一找。

你為什麼認為它是2釐米?(如果學生説不出來,師自己説。)

有2個1釐米,就是2釐米。

還有誰也找到2釐米了?(指名學生回答,2個)

伸出小手比劃出2釐米。

小朋友比劃得挺準確的,你還能找到幾釐米?指着尺子説給同桌聽聽。

(學生説了3釐米)你怎麼找到的?有3個1釐米是3釐米。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①(都從0開始)你們為什麼都從刻度0開始?

②(不是從0開始的)你數得真仔細,從刻度8到刻度15是7釐米。(數一數)還有誰也找到8釐米了?哪種方法更好?

③(找的短的)還有誰找得長一些?

看來,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我們一般都從刻度0開始看起,這樣非常方便!

(6)看,這枝鉛筆長几釐米?你是怎麼看的?線段呢?

(7)剛才小朋友認識了1釐米,還知道看幾釐米時一般從尺的刻度0開始。現在釐米和尺是咱們的好朋友了嗎?和咱們的好朋友唱首歌,怎麼樣?請出咱們的好朋友。(師也拿出尺和cm卡片)

4、課間活動:唱《找朋友》

(師舉起cm卡片)還把它送回去。(示意學生放回抽屜)

咱們認識了直尺、釐米,現在和好朋友玩個闖關遊戲好嗎?

5、第一關:量一量。(課件出示)

(1)準備好了嗎?(停一下)

(出示學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這條最長的邊是幾釐米。把你的方法和同桌小朋友説説。

誰想上來量。

(沒有對準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這樣量,你有什麼意見?

(一般把刻度0對準線段的一個端,看另一個端對準幾就是幾釐米。)

(2)(師舉起紙)再量一量方格紙的長邊是幾釐米,比比看,誰量得又快又準。

(放歪,師隨意把尺往方格紙上一放。)尺子這樣擺行不行?尺要放平

小朋友覺得在量長度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板書:量:對準放平。)

(3)再來量一量手掌寬和一拃長。(出示:手掌,一拃)量手掌寬時要五指併攏,從最寬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這個手掌寬大約是幾釐米?説説你的想法。正好6釐米嗎?(更接近幾釐米?)可以説大約6釐米。

如果比6釐米多一點點呢?接近幾釐米可以説大約幾釐米。

(4)你能像圖上這樣量自己手掌和一拃大約是幾釐米嗎?

自己量一量,寫下來。(師下去指導學生量)

這就是咱們身上的尺,每個小朋友手不一樣,量出的結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縫和小裁縫,他們的一拃也不同,咱們要記住自己身上的尺。讀一讀,記一記。

真棒,恭喜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課件演示)(耶!)下面進入第二關。

6、第二關,畫一畫。

(1)畫一條長4釐米的線段。(切換視頻)

畫完後,自己量一量,檢查一下是不是4釐米。

誰想畫看?一邊畫一邊説。

這是放大的4釐米,真正的4釐米只有這麼長。(指着學生作業)

(2)再畫一條比它長3釐米的線段。你畫了多長?

同桌交換,互相量量,畫對的,給他畫一個五角星,誇誇他。

7、第三關估一估。

小朋友真能幹,順利闖過第二關,放個鞭炮慶祝一下。(耶)有沒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戰?

(1)小朋友還記得第一關量的身上的尺了嗎?有哪些身上的尺?(手掌寬、一拃長、食指寬)記住身上的尺了嗎?

咱們來做個遊戲好嗎?比眼力。

先把尺藏好,放到抽屜裏。

(等學生收拾好,注意力都集中後,再開始)

估一估這塊橡皮大約有多長?

説説你是怎麼估計的。(指名回答)(板書學生答案)

小朋友,你們看他會用自己身上的尺或剛才量過的東西幫自己估計,真會動腦筋。

(也可以藉助對1釐米或2釐米的認識進行估計。)

老師幫小朋友量一量?(板書正確答案:6釐米)(指名學生回答)

一般前後相差不超過2釐米的,比較接近的都稱得上是估計高手。是估計高手的請舉手,真棒。

(2)小朋友們,你們都會估計了嗎?沒有尺,可以怎麼辦?用這樣的方法自己試一試,好嗎?

咱們估計2個,(出示課件表格)估計自己的中指長和數學術封面短邊的長,把估計的結果填在這2個括號裏。

小朋友估計得怎麼樣呢?拿出尺來量一量。

(把學生作業放到投影上)看他估計得怎麼樣?(如果相差遠:沒關係,咱們剛估計了2個,以後多觀察,估計能力會越來越強。

這次估計得比較接近,是估計高手的站起來,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

小朋友,咱們第三關也過了,(課件演示放禮花)耶!

四、全課,拓展延伸

今天咱們和誰交了朋友?這個新朋友能幫我們幹什麼?(量物體長度)

小朋友都量了什麼的長度?你還想量什麼?自己量一量。

給老師幫幫忙,量量教室的長好不好?怎麼了?

看來,用釐米做單位是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

量比較長的物體還要用到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想再繼續研究嗎?

課後: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2、通過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進學生對數學的親近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直角,會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難點: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你還記得角的各部分名稱嗎?

生;頂點,邊,邊。

師:同學們學得真不錯。

二、合作探索,學習新知

1、認識直角

課件出示:國旗、椅子、單槓,找出以上實物中共同具有的角。

師:之前我們去了小精靈的操場認識了角,現在老師又從小精靈的操場上請來了一些朋友,你看看,這些圖形裏有角嗎?

請同學上來指一指。

師:這些角有什麼特點呢?

師:老師今天又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數學當中的新朋友了,我們叫這種兩條邊都是直直的角為直角,今天我們的學習任務就是來認識直角,判斷直角並且會畫一個直角。

出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板,不同方向的直角,都是直角。

師:請同學在三角板上指出一個“直角”。

學生試着指出“直角”,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完整地指。

2、師:下面哪些角是直角呢?

生:不好判斷。

師:那我們先排除幾個肯定不是直角的角。

師:這兩個角很明顯不是直角可以直接判斷。

師:那剩下的兩個角我們如何判斷他是不是直角呢?給你一個小提示,我們可以藉助什麼工具呢?

生:三角板。

師:三角板可以幫助我們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那怎麼幫助我們呢?

師:老師把第二個角帶到了黑板上,請同學想想如何用三角板進行判斷。

師:先將頂點對齊,再對齊其中一條邊,看另一條邊是否對齊。

師:那我們現在一起看看這兩個角到底是不是直角。

3、現在用你手中的三角尺,判斷一下你的數學書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師:剛才我們認識了直角,我這裏有一張紙,大家想一想,用這張紙能不能製作出一個直角?

成果展示。

小結:介紹用一張紙折出一個直角:先將這張紙上下對摺,再沿着摺痕對摺就可以得到一個直角。

師:你有沒有驗證一下,你折的這個角是不是直角呢?

5、師:跟你的同桌説一説,你還在哪裏找到直角了?

出示幻燈片,欣賞直角。

6、畫直角

師:回憶一下上節課我們是如何畫角的。

生:先畫一個頂點,再畫兩條從頂點出發的邊。

板演畫直角並説説畫法。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直角的畫法。

學生用三角尺畫一個直角,教師巡視。

三、鞏固練習

1、第一關、下面哪幾個圖形是直角?

指名學生回顧判斷方法,學生獨立完成。

2、第二關。數一數有幾個直角

學生獨立完成。

3、第三關。在方格紙上畫直角(從給出的點畫起)。

學生獨立完成。

4、把下圖中的長方形去掉一個角,還剩下幾個直角?

小組討論

四、回顧小結

説一説,假如你是直角,你要交給大傢什麼知識,怎樣介紹你自己呢?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本冊教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和上一冊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每一格代表2個單位或者多個單位。內容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

學情分析

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於模仿,身心可塑性強。由於年齡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多組織活動,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將所學到了理論進一步在生活中應用,從而達學以致用。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 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並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 使學生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積極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三、聯繫生活實際應用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

人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單元“方向與位置”是在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的基礎上,來學習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了開放性、趣味性很強的實踐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增加探索體驗的機會。因此,這部分內容不能作為知識點去講授,而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體驗,形成方向感。

學情分析:

學生雖然已經學會辨認自己的前、後、左、右、上、下等相對位置。但要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帶領學生親自到操場去觀察、辨認,讓學生在活動中,具體感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體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向。

2.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能根據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方向感,發展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合作,交流與反思。

教學重點:

在實踐活動中,感受方位。

教學難點:

在實景中辨別方向。

教學關鍵:

讓學生學會如何辨認東、南、西、北。

導學策略:

小組合作、實踐探究。

教具準備:

練一練第3題的算式卡片、透明膠。

學具準備:

剪下教材第105頁的記錄紙。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板書:東南西北)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東南西北”。咱們先一起到操場上去看一看,認一認方向,好嗎?別急,請大家帶上筆和老師讓你們準備的記錄紙,按照小組排隊,小組長帶隊。(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排好隊到操場去。)

二、實踐活動,探究新知。

(一)室外觀察與記錄。

1.找一找。

同學們,你們知道太陽每天早上是從哪個方向升起來的嗎?(東)

你能用手指一指東方嗎?(學生用手指向東,眼睛看着東方。)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學校操場的`東邊有什麼呀?

大家真能幹,通過找一找太陽升起的方向,很快找到了東邊,而且觀察得非常認真,找到了操場東邊的許多景物,真了不起!那麼傍晚的時候,太陽又是從哪個方向落下去的呢?(西)

你能用手指一指西方嗎?(學生用手指向西,眼睛看着西方。)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學校操場的西邊有什麼呀?

好,除了東和西,你還聽説過哪些方向呢?(南、北)

你們知道中午的時候,太陽是在我們的哪一邊呢?(南邊)

你能用手指一指南方嗎?(學生用手指向南,眼睛看着南方。)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學校操場的南邊有什麼呀?

那麼南邊的對面又是什麼方向呢?(北)

你能用手指一指北方嗎?(學生用手指向北,眼睛看着北方。)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學校操場的北邊有什麼呀?

2.記一記。

請小組長組織自己組的同學,把剛才看到的景物按照各自的方位記在帶來的記錄紙上,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注意,一定要標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學生分工完成,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集合回教室。)

(二)室內整理與辨別。

1.看一看。

請每個組的小組長把觀察記錄紙貼在黑板上,互相看一看有什麼不同。(小組長依次貼記錄紙。)

指導學生觀察,每張記錄紙上所標的地方位置一樣嗎?(學生觀察,發現圖上標註的位置不同。)

提問:請大家想一想,我們記的地方是一樣的,為什麼看起來位置不一樣呢?(我們組是把“北”記在上面,我們組是在上面記“東”……)

看起來很亂,為了大家記的圖能統一些,我們規定:把“北”記在上面。 “北”沒有記在上面的小組,請小組長上來調整一下。(小組長上前調整。)

再指導觀察:現在這四個地方的位置一樣了嗎?看來我們班的同學記錄得都不錯。圖的上方都是“北”,那麼圖的下方、左方和右方分別畫的是什麼方向呢?(學生觀察並回答。)

請大家翻開書本第58頁,聽聽智慧老爺爺是怎麼説的?

(學生齊讀智慧老人的話:地圖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

現在你們知道,剛才老師為什麼要規定把“北”記在上面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