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56W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一

一、教師在前——作為引領者

這裏的教師在前,我覺得指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教師都要經過精心鑽研教材,精心準備,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還有每一個教學環節的預設是為了達到什麼目標,教師都要心中有數。

課堂中用背景資料的介紹作為情景導入,是課前設計好的,可以讓學生了解背景,同時引領學生談談看到了什麼,想説什麼,這樣初步 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誼。

在感悟重點句的時候,設計中也明確哪幾句是要“咬文嚼字”感悟的,那麼在課堂中,就要時刻關注學生動態,引領抓字詞感悟,在我的課堂在中,學生説到“冒着”體現大娘不顧生命危險,而我沒有順勢讓他們找找還有那些動詞也體現了這個。師傅的課堂在中,抓住一系列的動詞“帶着、頂着、冒着、穿過、送”感悟到危險,並以悟促讀,更加體會到大娘不顧生命危險為志願軍送來打糕的精神。

學習送打糕的時候,師傅設計大娘送去的僅僅是打糕嗎 學生回答很精彩,有“還有一份心”、“一份温暖,一份真情”、“一種精神的慰藉”、“是精神上的幫助”。而我沒有在研讀部分挖深,只是浮在表面上,所以學生也遊離在文本之外,遊離在課堂之外,更不能很好地朗讀了。

二、教師在旁——作為合作者

教師作為語文教學的引領者,但決不是牽引着學生走進課堂,進行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在旁,是指面對課堂的生成,怎樣進行有效的應對,怎樣與學生真正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學設計的目標。

在初讀課題“再見了,親人”的時候,一學生“親人”讀得特別重,於是老師反問,你為什麼這樣讀,學生回答因為這裏要突出親人,老師又機智地告訴學生這個課題順序倒了,本來應該是“親人,再見了”,那是為了突出重點,接着又讓學生讀了課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在説到大娘為了救傷員而失去了唯一的親人的時候,學生説傷員可能很重,而大娘年齡大,身體瘦弱,志願軍背大娘還差不多,現在大娘背,而且背到很遠的防空洞,一定很艱難。這是老師沒有想到的,在放手讓學生讀的時候,相信學生是聰明的,等待他們把精彩的答案呈現出來。學生還講到丟下自己的小孫孫,背進防空洞可以看出,大娘想都沒有想,老師馬上講到,是啊,一背一丟是多麼鮮明的對比啊,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在一齊朗讀志願軍回憶大娘所做的事情的時候,學生無意地將“三天三夜”讀得特別重,於是師傅馬上抓住這點,反問學生為什麼讀那麼響亮,學生又開始聯繫上下文,説到:

“説明打得困難。”

“跟後面頂着打糕,冒着炮火,送食物聯繫起來,更能體現雪中送炭。”

“志願軍空着肚子拼了三天三夜,很辛苦。”

“一般空着肚子餓一頓就不行了,他們還三天三夜不吃,很困難。”

教師從生成的地方,與學生合作,一起關注語言文字,讓學習不露痕跡,不覺得生硬。

三、教師在後——作為鞭策者

這裏的教師在後指面對目標的初步達成,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升,讓教師作為鞭策者,在學生的後面輕輕一揮鞭,讓學生更快、更深地領悟到文本思想。

當學生講到從“丟下自己的小孫孫,背進防空洞”可以看出,大娘想都沒有想就丟下小孫孫,把傷員看得比小孫孫還重要,老師馬上講到:“是啊,一背一丟是多麼鮮明的對比啊,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

當一學生讀得很有感情,都快流淚的時候,教師表揚到:“老師似乎真的看到志願軍流下了眼淚。”這一表揚,讀的學生倍加有信心,聽的學生有了試一試以及想挑戰的慾望,讓朗讀更加有感情,讓感悟更加深刻了。

要上好一堂課,教師必須把握好自身的角色,真正把學生裝在內心,隨時改變引領、合作、鞭策的角色。我知道,教學這條路還很漫長,我只是剛剛起跑線上,還需要全力地研究與實踐,不應該氣餒,不應該灰心。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隱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瞭解王安石的生平。

2.瞭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遊介紹,激趣導入

(出示地圖,標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當導遊,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鎮頭。”這首傳唱了千年的歌謠向俺們介紹的是瓜洲。瓜洲位於江蘇省揚州南面,長江北岸。絡繹不絕的長江水見證了瓜洲的興衰,瓜洲曾經是“江北重鎮、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東漢吳國第一古都,更是文氣洋溢的靈秀之地。許多詩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絕唱的詩句: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蘇東坡的“但願人持久,千里共嬋娟”,(if-件展示詩句。)還有一首廣為傳誦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書詩題,讀題。

3.過渡:為什麼人們喜歡這首詩呢?先去讀一讀吧。

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1.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間、數重山、照俺還”。

3.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俺覺得詩寫得很關,寫出了詩人想念家鄉的感情。)

5.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句呢?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剛同學説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詩,(課件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俺還”。)俺們一起來讀一讀吧。(生齊讀。)

2.能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句詩嗎?(指名答。)

3.有同學説,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説一説: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麼説什麼。

4.同桌之間互讀、練説。

5.指數名同學説。

6.小結: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麼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象。

7.那就用朗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俺彷彿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綺麗風光。

種“綠”色呢?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協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見了——

練習題: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綠色的詞嗎?

近處( )的小草( )的柳樹,遠處( )的樹林( )高山。(同學口述)

11.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綠色,讓作者明顯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它僅僅是告訴你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你感受到什麼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裏的“綠”有着層次關,遠近各不相同;“綠”還寫出了春天景物的變化……)

14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5.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引導閲讀“資料袋”,介紹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6.聽完“綠”字的故事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指名答。)

17.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了一個字修改十多次,難道俺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8.這首詩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讚賞。那就讓俺們一起讀出你的讚歎吧。

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1.過渡:這麼美的綠,這麼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俺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2.詩人想回哪裏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兒?引導從課題“泊船瓜洲”和詩句“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置解。

3.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嗎?先好好讀讀古詩。

4.同學上台指明。(老師點擊課件,顯示“鐘山”的位置。)

簡介: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為官,王安石是在那裏長大的,對鐘山即現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説那裏是他的第二故鄉。

5.你從哪裏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呢?

6.引導同學從“一水間”“只隔數重山”“又”“何時照俺還”這些詞句理解。(指名答。)

7.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1.這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漂泊在外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牽腸掛肚呀!讓俺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練習背誦。

3.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政治家,立志於國家改革。這首詩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經瓜洲時所寫。短短28個字,展現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綠,抒發了久思故鄉的一寸衷腸,更暗示了他對自身前途的擔憂。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圖嗎?千頭萬緒湧上心頭……更讓俺們驚歎的還是他對文字的講究,一個“綠”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風範!

第二課時

1.播放歌曲《故鄉的雲》.

2.聽!來自遠離家鄉遊子們的聲聲吶喊。故鄉的雲總是那樣的白,故鄉的人總是無比的親!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幹榮歸故里?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滿溢的情懷呢?

讀入情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讀準、讀通,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同學讀,正音。(注意讀準“意萬重”“聒”。)

3.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麼?(指名答。)

4.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夥伴一起反覆讀上三遍之後,再好好想想。

5.讀了這麼多遍,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説。(指數名答。)

品悟情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鄉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默讀,畫出來。

2.指名答。

3.“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4.同學同桌互相説一説;指名説。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難過、心事重重的感覺。

6.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話説説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小組內交流。

8.引讀“復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9.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俺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

10.就讓俺們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齊讀。)

11.王安石見明月而難過,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巧妙的藏與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議深情

1.同學任選一首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指名答。)

3.總結: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俺們不可能到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俺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得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括着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俺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感人的詩詞吧。

記生字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説説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3.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4.同學練寫。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認知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掌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4。欣賞課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

課前準備

1。同學預習課文,遇到不理解的詞查字典理解。

2。同學蒐集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句。

3。老師準備古詩文《天淨沙》。

教學過程

讀詩,瞭解課題出處

談話:(板書課題:小橋流水人家)讀一讀課題,説一説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法?(或想説點什麼?)

出示古詩文《天淨沙》,全班齊讀。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請讀過這首詩的同學試着説説對這首詩的理解。

導題:這篇以古詩句為題的文章寫的是什麼呢?讓俺們一起翻開書讀一讀。

初讀,掌握課文主旨

自主學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輪讀課文,相互正音,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一起正音。

b.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説説課文表達的情感。

交流。探究表達方式

默讀課文,想象文章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邊讀邊在句段旁作批註。

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學習的效果。以小組為單位派出中心發言人彙報探究學習中的發現和體會。

根據同學發言,老師相機點撥,引導同學體會作者表達思鄉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麼美,那麼自然……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着,發出悦耳的聲音。”(運用擬人的手法,描繪溪邊飄動的柳枝、小鳥的叫聲、溪水流動的聲音,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景物的喜愛與讚美。)

b.“一條小小的木橋,橫跨在溪上。俺喜歡過橋,更高興把採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先寫了橋的樣子,再描繪在小橋上丟花的情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俺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俺出生的那間卧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那是一座空氣流通、陽光充分、有東南兩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對比的方法寫出了農家卧室與書房的不同特點,讓人感到家的親切,引發美好回憶。)

d.“大家過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俺的腦海中。”(用三個成語概括了農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點,“深深地印在’’表達了作者對它的留戀和熱愛。)

賞讀,積累優美句段

配樂朗讀: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向俺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鄉村畫卷,讓俺們一起隨着音樂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選擇自身喜歡的句段讀幾遍,熟讀成誦。

摘抄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句?讀一讀,説一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