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土地的誓言》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7W

《土地的誓言》教案(精品多篇)

《土地的誓言》優秀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受文中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

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歌曲播放,激情引讀

1、歌曲播放:

教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歌中的悲壯情感。

2、激情引讀:

“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着富饒的關東平原,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四處流浪。他們不知何時才能回到自己可愛的故鄉,才能與家人歡聚一堂。事隔十年,作為東北作家羣中的一員,作者懷着難以遏制的思鄉之情,面對故鄉的土地發出了壯懷激越的誓言。

二、有情朗誦,整體感知

1、有情朗誦:

①教師配樂範讀課文。要求:

a注意把握教師的語氣語調重音;

b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能夠説明喜歡的理由;

c感受文中的情感。

②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要求:

a流暢、準確,並儘量讀出自己所體悟到的情感。

b讀後能夠談出自己的感受。

2、整體感知:

面對故土,作者發出了怎樣的誓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①作者運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對國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試舉例説明。

討論明確:a運用了大量富於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b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衝擊力。

c人稱的恰當運用。

②課文分為兩段,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麼異同?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明確:

結構相同:先抒情後回憶最後再直接抒情。

內容相同:都有對故土的回憶和描繪。

內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所選取的景物不同。

③所選景物有什麼特點?為何選取不同的景物?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明確:

前者選取東北所特有的物產,採用景物的疊加,展現,表達作者的讚美和懷念之情,運用排比,則加強了情感的衝擊力。

後者選取了春、秋兩季的景物,同樣表現了東北的豐饒美麗,但沒有排比,情感沒有前者來得熾烈,但也表達了對老鄉的懷念之情,在懷念中又暗含着憂傷與憤怒,最後噴發,面對土地發出自己堅強的誓言。

2、品讀賞析:

文中那些句子和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並談談你理解和體會。(可從思想內容、修辭表達以及詞語內涵等多角度去發現、品味)

例:

①“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着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突出“氾濫”)

②“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着我的手印。”作者為什麼不用“飄蕩着我的歡笑,迴響着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突出“埋葬”)

③為什麼説“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變得平靜”,為什麼説“我是土地的族系”?

3、學法指導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聯繫上下文,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四、回味賽讀,互動釋疑

1、回味賽讀:回味文章情感、語言特色等,進行朗讀比賽。再度感受課文洋溢的情感,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五、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同學們,“九·一八”已成過去,它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我們年輕一代是祖國的未來,我們絕不允許歷史重演,“少年偉大則國偉大”請大家起立,一起誦讀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説》中的一段: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2、拓展延伸:

①課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兩遍。

②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③描繪一下你的家鄉,表達出你情感,寫一篇小短文。

④“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土地的誓言》教學設計 篇二

【學習目標】

1、紮實字詞,增加詞彙積累。

2、品味文章藴藏的複雜情感。

3、揣摩、品味文章具有激情的語言。

4、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學習重點】

作者情感的把握。

【學習難點】

揣摩、品味文章具有激情的語言。

【課前準備】

發放預習任務單,學生在此指導下進行預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師: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感受着腔腔愛國心。其實,記住每一個國恥日也是我們愛國的表現。在我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日子。(幻燈片投示)

2、投示:1931、9、18

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歷史上的九·一八事變、

1931年9 月18日,日本侵略者炸燬南滿鐵路,挑起事端,並於當晚10點20分突襲東北軍北營駐軍,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

3、(播放圖片)

師:“九一八事變”, 使東北遼闊美麗的江山沃土盡陷日軍鐵蹄之下,一時民生凋蔽,四野荒蕪,淪亡是他們唯一的選擇,無數百姓為免遭日軍的蹂躪而逃離家園。十年之後的1941年,也就是“九一八事變”過去整整十週年之際,當時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外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家端木蕻良懷着痛失家園,渴念故土的強烈感情寫下了這篇激情澎湃、感人肺腑的文章。

板書: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二、預習交流,自學生疑

1、作者簡介

學生交流,教師歸納: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漢文,遼寧省昌圖縣人,現代作家,先後畢業於南開和清華,學生時代即開始創作,是東北流亡作家羣中的代表人物。

補充筆名由來。

三、整體感知,師生釋疑

聽讀課文,思考感知:

1、關注重點字詞。

2、認真體會,你發現文中都藴涵着哪些情感?

(注意教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把握和處理。)

學生聽錄音感知,之後進行交流。

1、字詞檢測

字詞檢查

A讀準字音

1)對於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裏懷着熾痛的熱愛。

2)在那亙古的地層裏,有着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噴湧着血液一樣。……它們從來沒有停息,它們的熱血一直在流,在熱情的默契裏它們彼此呼喚着,終有一天它們要匯合在一起。

3)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

B寫對字形

4)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羣,深夜( háo míng )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裏的脆響;……我想起悠遠的車鈴,晴天裏馬兒戴着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 lán yǔ ),原野上( guài dàn )的狂風。

C選好詞語

5)在那田壟裏( )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着我的手印。A 迴響 B 飄蕩 C埋葬

6)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着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 )着一種熱情。A澎湃 B 湧動C氾濫

2、懷念、讚美、憂傷、憤怒等

四、問題引領,合作探究

1、主問題研討

文章中哪些語言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請勾畫出相關詞句並賞析。

1)學生研讀文章,之後交流。

重點語句賞析示例:

A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着一種紅熟的漿液,這聲音便是從那裏來的。在那亙古的地層裏,有着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噴湧着血液一樣。這個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會感到她在跳躍,和我的心的跳躍是一樣的。它們從來沒有停息,它們的熱血一直在流,在熱情的默契裏它們彼此呼喚着,終有一天它們要匯合在一起。

(這塊廣大的'關東大地'因為這些擬人化的描寫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於是可以像母親一樣召喚着我、激勵着我為之奮鬥、為之犧牲!→擬人手法——失去土地的痛苦 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B 在那田壟裏( )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着我的手印。A迴響 B 飄蕩 C埋葬

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着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 )着一種熱情。A澎湃B 湧動C 氾濫

(充滿感情色彩的詞語→喪失土地的悲憤、屈辱和仇恨。富有情感表現力。)

C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羣,深夜嗥鳴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裏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羣,帶着松香氣味的煤塊,帶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遠的車鈴,晴天裏馬兒戴着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這時我聽到故鄉在召喚我,故鄉有一種聲音在召喚着我。

(這些形象都是關東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關東大地的特徵,它可以使讀者充分了解關東大地的美麗富饒,也可以喚起讀者的想象。更能體現作者對故土家園的深深眷戀之情。→形象的疊加——對土地深情的讚美,深切的懷戀 排比——連貫的逐漸增強的語勢,加強情感表達)

……

2)教師點撥,歸納文中表達感情的手段

A超常規的詞語運用。

B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衝擊力。

C選取有特徵,有意味的景物,通過景物的密集疊加,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

2、質疑交流

學貴質疑 善於提出問題的孩子才是最聰明的!

問題示例:

A你怎樣理解本文標題——“土地的誓言”?

B文章前後人稱的不一致,你是怎樣看待的?(為什麼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後面時卻又改口説“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用“你”來稱呼呢? )

五、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背景介紹:《我愛這土地》作於1938年11月,其時正值國難當頭,飽經滄桑的祖國又一次遭受日寇鐵蹄的踐踏。作為詩人的艾青,堅定地匯入民族解放鬥爭的洪流中,併成為時代的“吹號者”。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温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六、課堂總結,收穫盤點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學生聽歌,進一步體會文章中藴涵的思想感情。

教師激情結束語——不管是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還是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永遠昭示我們:對國家、民族深沉強烈的愛以及廣博的襟懷、火熱的心腸,才是作為一箇中國人的根本!

附板書設計: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熱愛 懷想 眷戀 憤恨

《土地的誓言》優秀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語句。

3、培養並提升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新課

1、播放音樂《松花江上》,多媒體展示“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

2、導語

同學們,“九一八”事變已過去了整整十年,而關東的東北人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作家端木蕻良再也遏制不住強烈的心情,寫下了《土地的誓言》。

二、初讀,感知誓言

1、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掃除閲讀障礙。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作者對家鄉的土地發出了怎樣的誓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教師歸納:作者發出了“我必定為她而戰鬥到底”的誓言,表達了作者誓死保衞家鄉的決心。

3、指導學生朗讀“誓言”部分。可採取指名讀,小組讀、齊讀等形式,初步感受作者誓死保衞家鄉的決心。

三、細讀,品味情感

1、品讀一

1)作者面對家鄉的土地為什麼會發出誓言?請閲讀課文第一段,邊讀邊思考,補充下面的句子。

(屏幕出示問題:作者之所以面對家鄉的土地發出鏗鏘誓言,是因為。)

2)師生交流。

教師歸納:家鄉的土地是如此的美麗、豐饒、神祕,作者的內心對她充滿了讚美和依戀之情。

3)教師請一名朗讀能力強的學生朗讀第一段中的精彩片段(或者播放朗讀錄音),討論:這位同學為什麼讀得如此動人?

教師歸納:抓住“我想起……我看見……我聽見……我想起……”“我總是……不管……即使……都會……”這些句子,讀出自豪、喜悦、激昂的語氣,描寫神祕的地方要用深沉、舒緩的語氣來讀。)

4)學生再次品讀第一段中的精彩片段。

2、品讀二

1)再讀課文,尋摘最能體現作者強烈情感的語句。

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

②“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

③“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着一種紅熟的漿液,……像我的心噴湧着血液一樣。”

④“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

師生交流。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品味這些句子,體會作者思念家鄉,熱愛家鄉,讚美家鄉,對家鄉慘遭蹂躪的悲痛,對侵略者的罪惡行經的'憎恨的複雜情感。)

2)思考:“氾濫熱情”和“埋葬歡笑”兩個詞語之間有什麼關係?

教師歸納:表現了作者決然不同的情感。

追問:課文一、二兩段在寫作內容和表達情感上有什麼異同?

引導品析、歸納:第一段寫作者常常想起關東遠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內心為此熱血沸騰!第二段寫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誓要為故鄉母親而戰鬥而犧牲。

3)深情朗讀課文。可採取教師範讀,學生賽讀,評讀等形式進行,讓學生讀出激情,讀出高潮。

4)朗讀小結:

教師歸納:朗讀這兩段文字要讀出不同的語氣,或舒緩或急促,或低沉或激昂、或讚美或悲憤。

四、感悟、延伸情感

1、多媒體展示中國十大未收回的寶貴領土。

2、教師:同學們,這些領土屬於中國無可爭議!可是到現在,有的可能永遠收不回來了。外蒙古,1949年被劃出;唐努烏梁海,已被劃入俄羅斯;帕米爾地區,2000年被劃入塔吉克斯坦。還有的領土沒有實際所有權,藏南地區9.3萬平方公里,至今被印度佔領;南沙羣島,共56個島礁,中國現在只控制8個,釣魚島6.3平方公里,至今被日本控制……同學們,我們的教科書説我們的祖國有960萬平方公里領土,300多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而實際擁有的只有9,326,41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70,550平方公里,這就是事實!

此刻,我們的心情能平靜下來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愛國學生心中就沒有錚錚誓言嗎?

學生寫誓言。

3、學生讀誓言。

4、老師評價。

5、多媒體配樂、師生齊聲朗讀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作結。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識字認詞,積累好詞好句,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語言。

2、通過朗讀了解文章內容,結合時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題。

3、學習用排比的句式進行寫作。

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師生主體與主體間對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強化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了解文章內容,結合時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題。

教學難點: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語言。

突破方法:學生合作交流共同解疑,教師適當點撥。

教學方法:讀——悟——賞——拓

教學媒體:多媒體電腦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積累字詞。

2、查找有關“九·一八”事變及作者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熱愛你足下的這片土地嗎?那麼就請你用最深情的語言來形容它吧!(設計意圖:讓學生先對文章所描繪的對象有自己的感受,用恰當的詞語準確表達自自己的感受。)(學生活動:學生用所給句式説話。)

同學們的語言是那樣的優美和深情!是啊,當我們面對着如此美麗而廣博的土地時,怎能不生髮感慨。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曾深情地謳歌過我們足下這片多情的土地,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端木蕻良的筆共同去領略我們足下這片黑土地的魅力!(設計意圖:激情激趣,讓學生帶着熱情走進文章。)

(串聯詞:首先我們來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

二、明確學習目標。(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習目的性更強,學生可以做到有針對性地學習。)

(串聯詞:文章是我們語文學習的依託,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老師所給出的微型詞典走進文章,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閲讀文章。)

三、讀一讀知內容

自由快速朗讀。(設計意圖:讓學生熟悉文章。)(學生活動: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文章。)

共讀文章,先指名朗讀、再教師範讀、最後全體齊讀。(設計意圖: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把讀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瞭解文章內容。)(學生活動:學生邊讀文章邊思考下列問題。)

(串聯詞:前面兩位同學讀得都非常棒,連我也禁不住要一試身手了,下面由老師來給大家朗讀好不好?)

(串聯詞:還剩下最後一部分,把讀的機會留給大家,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朗讀。)

思考:文中描繪了哪些故鄉的事物?作者記憶中的故鄉是怎樣的?

是誰在對土地發出誓言?發出了哪些誓言?

(友情提示:同學們可以結合文中具體的詞句回答。)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勾畫的習慣;瞭解文章的具體內容。)

四、悟一悟探主題

(串聯詞:文章的內容是為主題服務的,下面我們來共同分析文章的主題。)

思考: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友情提示:你可以結合時代背景及作者經歷思考。)(設計意圖: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讓學生掌握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主題的學習方法。)

五、品一品賞特色

(串聯詞:內容和主題固然重要,但形式也文章的必要組成部分,下面我們來賞析本文的語言。)

思考:你認為文中哪些詞句寫得精彩?為什麼?(友情提示:你可以從修辭、句式、表達情感的方式等多個角度去分析。)

(設計意圖: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後合作交流,從而培養學生分析文學語言的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學生活動:學生先自主分析,然後合作解疑。)

六、寫一寫創佳作

(串聯詞:通過分析,我們瞭解了端木蕻良的作品之所以那麼富有氣勢和感染力,是因為他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他能寫出那麼秀麗的詞句,你們能不能?既然如此有自信,那就快點動起你手中的筆吧,我期待着欣賞你筆下綻放的美麗花朵。)

請同學們結合所給出的句式寫話。

句式一:“當我……,當我……,我想起……,我看見……,我聽見……。)

句式二:“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句式三:“在春天……;在盛夏……;在秋日……;在嚴冬……。)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運用所學自創佳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活動:學生先自己寫,然後小組評議,選出優秀作品展示,然後全體同學共評。)

七、想一想展視野

(串聯詞:你們的作品寫得都那麼富有詩意,真讓老師對你們刮目相看。那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寫思鄉和愛國之情的詩句嗎?)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寫思鄉或愛國之情的詩句?説出來我們大家一起積累。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的積累意識,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八、提供資源平台:

(設計意圖:將課內所學延伸到課外,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九、教師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領略了我們足下這遼闊而富饒的黑土地的神奇,欣賞了端木蕻良匠心獨運的作品,瞭解了那斷永不能忘了的辛酸歷史,同學們創作了那麼多令人稱道的作品……如果你還覺得意猶未盡的話,請你動起你的手完成今天的作業。

十、佈置作業:

1、請你將你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積累在積累本上。

2、請同學們在課外收集一些與“九一八”事件相關的資料,編一份小報,來加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設計意圖:延伸拓展課內知識,同時加深對本文主題的理解。)

附:結束寄語“學海無涯,願每一位同學都能做博擊知識長空的雄鷹,經歷風雨,享受成功!)

十一、板書設計: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物產豐饒思戀家鄉

關東沃野

景色美麗熱愛祖國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材與學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東北作家端木蕻良寫於1941年九一八事變十週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作者對淪亡國土的強烈思念之情。調子是悲愴的。

學生由於年齡的限制,根本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歷和體驗,但他們有着樸素的情感,也有豐富敏感的心靈。教學中應努力喚起其內心的情感,進入情境學習。

對於文章的創作背景和作者,通常由教師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在21世紀的信息社會,網絡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我們教學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本課將實驗由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當堂檢索。

教學創意:

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由教師指導,自主獲取知識,擴展課堂教學;配以音樂感染學生。

教學結構:

情境導入

整體感知品味精彩語句擴展思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2、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投影儀、計算機lanstar教學軟件、錄音機等。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導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範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並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着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為什麼不用飄蕩着我的歡笑,迴響着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後學法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於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後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佈置作業

(播放《松花江上》)

《土地的誓言》優秀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熾痛、嗥鳴、斑斕、怪誕、亙古”等詞的讀音、詞義,學會運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層體味作者的家園請、故園情。

3.揣摩本文優美而富有激情的語句,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力。同時對學生進行仿句訓練,逐步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誦讀,品味優美而富有激情的語言,感知作者深沉的故鄉情、愛國心。

2.理解作者的家國之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激情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國有那麼一片美麗的土地,那裏出產著名的東北三寶:人蔘、鹿茸和貂皮;那裏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裏還有碧綠參天的白樺林;肥碩的小鹿、彪悍的馬羣。大家知道這是哪裏嗎?(生齊答:東北)。

對,這裏就是東北(邊説邊展示課件)。

可是當時間的指針指向1931年9月18日的時候,日本侵略者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踐踏了這片美麗的土地,許多東北人民被迫背井離鄉、四處流浪。1941年的9月18日,時值九一八事變十週年之際,正是日寇全面侵華最瘋狂的時候,也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刻。就在這個時候,著名的進步作家端木蕻良為了紀念九一八事變十週年,也為了激發全國人民奮起抗日、保衞家鄉的熱情,寫下了散文《土地的誓言》。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聆聽作者的錚錚誓言。

二、初讀感知,知情

1.學生朗讀課文。要求:流暢、準確、並儘量讀出自己所體悟到的情感。(多媒體展示字詞)

(1)學生注意朗讀的節奏、字音等。

(2)感知情感,勾畫“誓言”。

2.學生交流初讀感受。

(1)知情感。學生自由發言。(如:熱愛、讚美、思念、悲憤、渴盼、決心、犧牲等)

(2)知誓言。學生自由發言,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誓言。

三、細讀品味,共情

1.作者的家鄉究竟是怎樣的一片土地呢?為什麼能讓他如此眷戀?

細讀第1自然段,勾畫相關句子。

2.品讀“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原野上怪誕的狂風”,討論交流:作者在這一段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色、物產?哪些詞語能引起你哪些豐富的聯想?關東沃野是一片怎樣的土地?

(1)學生自主品讀,用“這是一片的土地,因為這裏有”的句式作批註。

(2)交流:採取多種形式的朗讀,邊讀邊交流,讀出層次、讀出美感。

品出作者對土地的深情。(如:美麗、豐饒、淳樸、神祕等)

(3)請學生仿照“當我……”的句式口頭説話,豐富作品內容。

3.作者在第2自然段是如何描繪自己的家鄉的呢?

(1)引導學生用學習第1自然段的方法合作學習第2自然段,如談理解、説體會、品語句,並深情的朗讀(懷念中有憂傷)。

(2)比較:這兩段文字對土地的描繪有什麼不同?

學生互議,老師點撥。為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奠基。

教師儲備:景物不同。前取東北特有的物產,並採用景物的疊加,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作者對故鄉的讚美和懷念;後取春秋景物和生活,抒情較舒緩,在深情的懷念中暗含憂傷、憤怒。

四、合作探究、入情

1.(回看圖景)師:這樣美麗富饒的土地被日本人佔領長達十多年,作為一箇中國人,一個青年作家,作者發出了血淚的控訴,面對土地立下了錚錚誓言。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朗讀誓言?

(1)學生自主放聲誦讀,合作朗讀。(第二自然段)

(2)點名讀,教師點撥,指導學生讀出激越的情感。

(3)表演範讀。

(4)全體齊讀。

2.師:作者面對自己的故土,發出急切的近乎吶喊的誓言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請用第一自然段的句子作答。

(第一自然段首句)作者為什麼這麼摯愛自己的故鄉?故鄉的什麼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交流討論,以“我熾愛我的故鄉,因為”這個句式深情表白。

可能出現的答案:

我熾愛我的故鄉,因為這裏有勤勞善良的父母。

我熾愛我的故鄉,因為在故鄉的土地上,印下了我無數的腳印。

我熾愛我的故鄉,因為在故鄉的土地上,我留下了無數銀鈴般的笑聲,田壟裏珍藏着我無數的純真回憶……

3.品味文中人稱變化的好處。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變化的結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但隨着作者情緒的激動,他有一種傾吐的慾望,對土地以“你”相稱,使抒情顯得更加直接而迫切。這在修辭上叫“呼告”,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

五、展讀昇華,融情

綜觀全文,有憂傷、舒緩的回憶,有強烈急切近乎吶喊的誓願,含淚的敍述中湧動着作者對家的渴望和無盡的憂傷;肆意的感情宣泄中,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有家不能回的悽苦、哀愁和悲憤。細細品讀,重重波瀾,萬千感慨,那應是華夏兒女在民族危亡之時,奔走呼告,是對祖國發自肺腑的赤膽忠誠,是飽含熱淚捧出的一顆熾熱的心。因此,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發揚作者這種愛國情懷,因為我們都有一顆中國心。

引導學生大膽地説出自己的發現和疑問,互相討論解決。

(如:人稱的變化、詞語運用超長化、抒情的方式等)

小結

其實在那個一寸土地一寸金、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時代,又何止是東北大地慘遭蹂躪,烽火燃遍了赤縣神州啊!面對破碎的山河、便也的哀鴻,發出吟唱和吶喊的又豈止端木蕻良一人?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詩人艾青寫於1938年的名詩《我愛這土地》。(多媒體出示,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落後就要捱打!歷史雖然翻開了新的一頁,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依然任重而道遠,享受這和平安寧生活的同學們,祖國的騰飛需要你們的努力和拼搏。期待在明天中國的脊樑中看到你們!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使學生領悟作者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通過品味欣賞精彩的語句和段落描寫,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運用自己的語言歌頌家鄉。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通過品味欣賞精彩的語句和段落,把握作者的愛國之情。

2. 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運用自己的語言歌頌家鄉。

教學時間:一課時

學法指導:欣賞景物,體會感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活情感

課前播放歌曲《生我養我的土地》

激情導引:

“生我是這塊土地,養我是這塊土地……”一聲聲歌唱,凝聚了人們對土地的多少深情厚意!土地,母親般親切的名字,每每喚起你,就像母親用那温柔的雙手撫摸着我們,用那甘甜的乳汁滋潤着我們一樣;土地,你用你寬闊的胸懷養育着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

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勞動、奮鬥,對土地有着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感。人們不會忘記,當年走投無路漂泊謀生的農人身懷的“家鄉土”;人們不會忘記,蟄居海外的僑裔牀頭上珍藏的“鄉井土”;人們不會忘記,“寸金橋”上的民眾抱着“寸土當金與伊打,誓與國土一起存亡”的信念……歲月悠悠,能沖淡許多記憶,卻帶不走那一串串的深沉與悲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土地的誓言》,她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震撼?

二、整體感知體驗情感

1、播放視頻:《土地的誓言》視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思考:面對故土,作者發出了怎樣的誓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學生交流:作者情感(懷念、讚美、憂傷、憤怒。.。.。.)

4、學生朗讀:進一步感受文中的感情,畫出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和段落。

5、學生活動:你覺得文中那些地方最能打動你?用波浪線畫出來。

6、學生討論: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説一説?(學生朗讀自己找到的句子或語段,要讀出自己所領悟到的情感)

7、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找句子談感受,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8、學生交流:“我心裏懷着熾痛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

9、教師提問:

(1)作者在文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色物產?為什麼這樣描繪?

學生討論後明確:作者列舉了白樺林、紅高粱、馬羣、黑土地等。為了展示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激情讚美和深切懷念。

(2)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學生討論後回答:

這一標題是比較獨特的,其要點在於“誓言”。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着土地發出的,這一標題應該理解“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的誓言”。

三、欣賞品析學生探究

學生找出關鍵詞語、句子或段落,師生共同欣賞

教師示例:

1、怎樣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中的“氾濫”、“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這兩個詞語的確切含義?

“氾濫”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沒土地”,又引申為“思想、事到處擴散”。細細品味這一詞語會覺得十分貼切:作者的心情正如決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氾濫奔流,作者那激憤狂放的心情用了“氾濫”來形容,更多了幾分野性和難以駕馭的力量。至於“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要知道,埋葬只用於已經死去的事物,那麼,我的歡笑已經死去了嗎?是的,昔日在田壟間留下的歡笑曾經是晶瑩如露珠般點綴在龔上,散發着迷人的光澤。這樣想來,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呢?

2、如何理解第一段最後幾句話?

教師點撥明確:

他用詩人般的語言塑造了兩個顫慄着、憤怒着並且不可阻擋地將要爆發出來的意象一個是大地之心,一個是作者之心。這塊廣大的“關東大地”因為這些擬人化的描寫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於是可以像人一樣召喚着我、激勵着我為之奮鬥、為之犧牲!

學生活動學生找出詞語、句子或段落師生共同賞析

四、質疑研討教師點撥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篩選後在班上研討:

1、為什麼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後面時卻又改口説“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教師點撥: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做母親的意思,隨着情感的越趨激盪,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2、運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方法有什麼好處?

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衝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噴湧着血液一樣。”

五、拓展延伸創新寫作

1、學生交流學完本文你有什麼感想?你是怎樣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的?

2、學生活動寫一篇歌頌家鄉的詩歌或短文,鼓勵學生對家鄉描寫讚美。(播放艾青的《我愛的土地》配樂朗誦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再次感悟熱愛之情,激發創作靈感)

3、課下蒐集有關土地的詩歌或歌曲

六、師生反思課堂小結

1、學生反思學習本課過程中自己的情感體驗

2、學生口頭交流自己寫作體會

3、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土地的誓言》,我們要熱愛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因為土地以寬厚似海的胸懷哺養着華夏兒女,土地以豐腴肥厚的身軀滋養着炎黃子孫!我要為土地吟一首詩,那就是土地之詩;我要為土地譜一曲歌,那就是土地之歌。請允許我輕輕地撥動琴絃,為你歌唱“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勞動,為她打扮,為她梳粧……”(在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背景音樂中結束)

《土地的誓言》句子賞析

1、運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對着土地傾訴自己的熱愛、懷想、眷念,並且將傾訴對象擬人化,以“ 她”而不是“它”相稱,隱含將土地比做“母親”的意思。比如:“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喚着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這種感情經過多次反覆,像音樂的主旋律一樣得到加強,自然會在讀者心裏掀起重重波瀾,激起強烈的共鳴。

2、選擇有特徵、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比如“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白樺林、蒙古狗、奔馬羣、紅高粱、黑土地等東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對讀者的衝擊力。

3、大量運用排比造成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例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處。

4、課文中有憂傷、舒緩的回憶,有強烈急切近乎吶喊的誓願,敍述的方式和內在感情的起伏表裏相應,形成文章的波瀾與節奏。以“土地是我的母親,我的每一寸皮膚,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變得平靜……我必定為她而戰鬥到底”一段為例,先是以平靜的敍述,一組對句強調“我”與土地不可分離的關係。接着,是一個總結性的語句:“我不能離開她”。從“在故鄉的土地上”到“多麼豐饒”,這一段話回憶“我”在故鄉成長的足跡,用詩一般的語言抒發思鄉之情。感情舒緩,境界優美,幾乎令人忘卻了現實的傷痛。由衷的沉醉之後,卻以一句“沒有人能夠忘記她”急收,思想跳回到現實當中,發出堅強的誓言:“我必定為她而戰鬥到底。”至此,情緒漸強,達到高潮:“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這些藝術特點都要結合語言揣摩才能更細緻地體會得到。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課前三分鐘

二、導入新課

1、有一部電影叫《未來水世界》,主要情節是陸地被海水淹沒後人們為尋找陸地而展開的鬥爭。影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對陸地的嚮往。是啊,面對生我們養我們的故土,我們怎能不為之動容。然而,九一八事變之後,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着祖國東北大地的時候,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遠離故土家園。試想,他們是懷着怎樣的家仇國恨與思念之情思?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東北同胞當時的心情。

2、教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讓學生 感受歌中的情感,説説自己的感受,創設情境。

三、配樂範讀,學生朗讀

1、(要求)a.感受作者所藴涵的情感

b注意教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把握和處理。

c畫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

2、學生交流各自的聽讀感受,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懷念、讚美、憂傷、憤怒等)

3、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要求:流暢、準確、並儘量讀出剛才自己所體悟到的情感。然後教師正音並進行肯定評價。

四、自主研讀與賞析

1、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及瞭解的東北信息,自由交流“東北印象”,然後教師課件展示以“東北印象”為主題的圖片。藉此進一步把握作者對故土的激情所產生的基礎,同時為自主學習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與氣氛。

2,教師拋出兩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慾望與熱情:

問題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並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問題二:作者是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對故鄉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的?請舉例説明。

3,學生精讀課文,進行語言品味,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明確:

A、運用大量富於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B、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衝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想起故鄉的時候,……噴湧着血液一樣”;在春天,……多麼豐饒”等句子。)

C、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隨着情感的越趨激盪,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4。在研讀賞析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運用朗讀的技巧來表達自己對課文情感的把握。

五、探究與反思

1、教師拋出一個問題;課文總共只有兩段,請大家想一想,這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何異同?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

2、學生小組充分探討交流後,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引導:

結果相同:都是先直接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然後回憶,最後在直接抒情。

內容上的相同點:都有對故鄉的回憶和描述。(第一段:“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第而段:“在故鄉的土地上,……多麼豐饒”。)

內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選取的景物不同。

教師引導:所選景物各有什麼特點?為何選取不同景物?

學生討論明確:前者選取東北所特有的物產,並採用景物的疊加,是為了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作者對故鄉的激情讚美和深情懷念,應用排比,則加強了對讀者的情感衝擊力。

後者選取了春,秋兩季的景物,同樣表現了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但沒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沒有前者來得。它也表達可作者對故鄉的深切懷念,但懷念中卻暗含着憂傷與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後半段得以最強烈的噴發,面對土地發出自己堅強的誓言。

3、學生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進行質疑研討。

4、學生反思本課的學習過程以及自己的情感體驗。

六、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詞。

2、你的家鄉留給你這樣的印象?寫一篇隨筆,描繪一下你印象中的。故鄉,表達你對它的情感。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