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牧童》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9W

國小語文《牧童》教案精品多篇

《牧童》教案 篇一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古詩《牧童》。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學習古詩,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發展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今天我將以淺薄而又真誠的見解,談談我對《牧童》這一課的教學構想。我將從“説教材”、“説教學目的”、“説教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來説。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第五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詩。本組教材是以童年為專題來編排教學內容的。《牧童》是唐代詩人呂巖所作,呂巖也就是民間傳説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整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兒童晚歸休憩圖:草場、月夜、笛聲、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全詩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的表現了牧童悠閒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2、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但有時,則對詩歌背後藴含的詩人情感不能深刻的體會到。

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結合本單元教材分析、教學要求和本課教學要求,依據課程標準中的“三個維度”,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一下的教學目標。

二、説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古詩,感知古詩大意。

2、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美意境,並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閒自在、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感受中華語言的精妙。

並以此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美意境,並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閒自在、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同時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三、説教學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首詩,我重點運用“情景教學法”、“設景想象教學法”,藉助多媒體課件與音樂來創設學生樂於接受,能走進其間的意境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閲讀、感悟、表達與創新。

此外,我還採用了“誦讀法”、“重點字詞剖析教學法”進行教學

四、説教學過程

我將從以下五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以明快的音樂入手,走進《牧童》

課前,我先播放了一首歡快的樂曲《田園之歌》,讓學生聽。隨後問學生:歡快的音樂帶給你什麼樣的心情?然後順勢引導:其實,能帶給人快樂的事有很多,比如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就很快樂。見到久別的朋友,會很快樂。認識一位新朋友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現在,就讓我們帶着一顆快樂的心跟隨詩人呂巖去結識一位新朋友。由此導入古詩《牧童》,並板書:牧童

這樣的安排,我旨在“快樂”二字上展開教學,不但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又讓學生以快樂的心情走進課堂。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基調,課堂教學也因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二)、三讀古詩,品味意境

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詩只有用心朗誦,才能彰顯它獨特的韻味。在此,我採用了“誦讀法”,設計了三“讀”環節:

1、一讀字正腔圓

學生初讀本首詩時,我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重點認讀“鋪”、“蓑”、“卧”。

2、二讀抑揚頓挫

在學生讀準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我告訴學生:詩歌更講究節奏,讀詩要讀出它的抑揚頓挫,讀出它的變化,才能讀出它的美。

3、三讀詩中意境

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練讀,學生大多已能熟讀古詩,並初步感知古詩大意。此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讀——品讀古詩。我鼓勵學生,會讀詩的孩子一定能讀懂古詩,請你在心裏品一品每一句詩,你從中讀出了什麼?

(1)讀出詩中所藴含的畫面

此環節我會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意境,讓學生用一個合適的詞形容一下這景、這人、這物。此時出示課件:你會填嗎?

的草的笛聲的牧童地躺着

的草場的月光的的晚風的月夜

如此,學生從單個詞語入手,經過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使詩中的景、人、物變得鮮明生動起來,併為下面的古詩理解降低了難度,體現了學習的階梯。

(2)、讀出牧童愉快的心情

王國維説:“一切景語皆情語。”本首詩的特點是敍事抒情,情景交融。為了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我從詩中人物“牧童”切入,讓學生邊讀邊悟。要求學生把所填的詞語放到詩中去讀一讀,並猜一猜這是位什麼樣的的牧童?大多學生通過反覆的讀能感受到牧童的快樂心情。在和學生的交流中,我相機板書:快樂、悠閒。

“三”讀古詩環節,我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的主體地位。用不同形式的讀,調動了學生學習古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讀出層次,讀出詩韻,讀出詩情。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思維。充分體現了“快樂讀美文,輕鬆學古詩”的理念。

(三)、入詩境,悟詩情

在熟讀古詩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學們,你們發現沒有?這首詩的題目為《牧童》,可整首詩並沒有出現“牧童”二字,你是從詩的什麼地方看到了這樣快樂悠閒的牧童?並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機教學。

預設一:抓住“鋪”想象畫面,品味“弄”感受情趣

當學生回答從“笛弄晚風三四聲”中看到了一個快樂的牧童時,我接着引導:誰在吹笛子?在什麼地方吹?這個問題旨在引出第一句古詩。接着,運用畫面再現情境,讓學生感受牧場的遼闊,並對學生進行語言概括能力的訓練:説説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從詩中的的哪一個詞看到了青草的繁茂,草場的遼闊?引導學生領悟了“鋪”字的精妙後,我話鋒一轉:這麼大這麼美的草場,你喜歡嗎?誰更喜歡?什麼原因是他如此喜歡?

這一教學設計為牧童的出場做好了鋪墊。這最後一問必會引起學生積極地思維,他們會給出牧童喜歡草場的種種原因,可能會説:快樂地做遊戲、翻跟頭、打滾、捉蛐蛐、吹笛子等等。我適時播放樂曲《牧笛笛子》,用音樂來渲染情景。在美妙的音樂中學生彷彿走進了這美麗的原野,和這位快樂的牧童一起嬉戲。鼓勵學生也用自己優美的語言把剛才的所見所聞描述出來,實際上也是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情況。

“只有入境,才能悟神。”本環節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先運用畫面與音樂再現情境,後用語言描述情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美的畫面,美的音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

預設二:想象“卧月明”,感悟詩中情

有的學生會指出從“不脱蓑衣卧月明”中感悟到了牧童的快樂與悠閒。我出示課件:《牧童休憩圖》給學生以感官上的體驗,再領引學生回到文本中,讓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覺得詩句中的那個詞更能體現牧童的無拘無束?

在班級交流中,根據學生的不同見解,我分別預設了以下問題引起學生的思維與想象:

(1)不脱蓑衣:為什麼不脱蓑衣?是累了,想躺下來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歡月夜裏的草地,想好好的欣賞一下?

(2)“卧”什麼是“卧”?卧在怎樣的地方?怎樣的時間?怎樣卧?把卧換成“坐”或者“立”,放到詩句中讀一讀,感覺如何?

這樣的教學設計,避免了古詩教學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串講串問,而是抓住重點字詞的剖析,品味其精妙之處,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紮紮實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妙,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

接着,我採用“設境想象教學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音樂漸起)躺在柔柔的草地上,聞着青草的芳香,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風的撫摸。此時此刻,假如你是這位躺在草地上的牧童,你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

也許他睡着了,又會夢見什麼呢?讓我們輕輕地背一背這首詩,送給他一首催眠曲吧。

這樣,讓學生進入詩境,走進牧童的內心世界,抒發情懷,發表見解。此時,學生化牧童為自己,化自己為牧童,與詩中人產生了情感的共鳴。

(四)、探作者,體會別樣情。

讀詩,不僅要讀出詩中畫,還要讀出詩中人——即詩人的思想體現。這對孩子們而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很好的導向,是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的深入。自然,也是這也是學習詩詞的難點之處。為了很好的解決這一教學難點,我這樣引入:快樂的心情是相通的。眼前的一切不僅令牧童陶醉,令我們大家陶醉,也令詩人呂巖陶醉。其實,呂巖喜歡喜歡牧童,還有另外的原因呢。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呂巖的資料,快速讀一讀,看你捕捉到了什麼信息?(同時出示課件。)

這樣的引入,我旨在讓學生帶着好奇心與探究的慾望走進詩人的內心,用自己敏鋭的目光去發現,去窺探詩人內心的情感。學生通過自己的發現獲取信息,得出結論,增強了他學習的信心,使他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把“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

通過這個教學環節,使學生透過詩,看到了詩人心靈深處的一種追求。瞭解到了詩人嚮往遠離喧囂、悠閒自樂生活的原因後,我再次引領學生誦讀古詩。這不僅使教學回歸到古詩的本體上來,更是學生的情感在迴歸和昇華,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拓展閲讀,體會詩作美

學習古詩,就是要讓學生在欣賞古詩詞的同時愛上古詩,所以在學生“意猶未盡情猶未止”時,我出示了一組以“兒童生活”為體裁的詩句賞析

牧童

盧肇

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

時復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桑茶坑道中

楊萬里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蔭眠正着,一牛吃過柳陰西。

同時出示的還有袁枚的《所見》和其它的詩句,並要求學生課外積累和背誦此類古詩。將本課的古詩輻射到其餘相關詩句,真正做到課內外的有機融合,從而讓學生愛上古詩詞,愛上中華傳統文化,感受其中的博大精深。

自此,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我努力尋找人文精神與語言訓練的契合點,通過各種形式的閲讀訓練,將學生帶到情境中去感悟、去體驗、去主動探究。使學生在輕鬆快樂的語文課堂中進行學習,這也體現了我“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五、説板書設計

最後,我説一下板書。我的板書簡潔明快,一目瞭然。“快樂、悠閒”二字彰顯了詩人的內心情感。是教學內容的精華體現,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點睛之筆。(附板書)

牧童

呂巖 鋪

快樂 悠閒 卧

牧童優秀教案 篇二

一、設疑導入

先板書好畫家寫得大一些,牧童寫的小一些,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畫家和牧童》,誰來把課題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是啊,一個是有名的畫家,一個是小小的牧童,那麼畫家和牧童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

二,指名初讀課文

1、下面讓我們自由朗讀課文,一起到課文中去看看吧。如果要想把課文讀好,首先要把每個字讀對,每個句子讀通順,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請教同學。

同學們讀得很投入,相信一定能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老師想聽聽你們美妙的讀書聲,願意展示一下自己嗎?

指名請同學朗讀

三、初步感知課文

1、同學們,在你們讀和聽的過程中,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些什麼?

(學生自由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2、那你喜歡文中的誰?

你們再好好的把課文讀一讀,並説説你是從課文哪些句子的描寫上喜歡上他的?並説説自己為什麼喜歡?(學生再次讀課文)

3、學生讀句子,問:這句話寫了他的什麼?

四、朗讀感悟課文,培養語感

1、指導學生讀第一段

學生説

當有同學説我喜歡畫家戴嵩時,因為他非常有名,畫也畫的好,

此時,進行引導

是嗎?從哪句可以看出來,引導學生讀: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這説明了什麼?

説明他的畫很受大家的喜歡,畫的非常好,板書畫的好一下子就把人們吸引住了。

出示課件,讓學生讀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並試着用上一。就。進行説話訓練,

(引導學生讀第一句)而且沒有不點頭稱讚的,有錢的人還爭着花大價錢購買,多厲害呀,教師都有點佩服他了,那麼請同學讀出佩服的語氣。

2、指導讀第三段

戴嵩的畫不僅畫的好,還畫的快?你發現了嗎?

學生找句子沉思片刻時,還有一會兒,一會兒

板書畫得快

出示課件,可聯繫插圖理解,濃墨塗抹和輕筆細描,讓學生讀句子,你能否也能用一會兒,一會兒説話

引導學生朗讀第二段,讀出胸有成竹,自信的語氣

3、指導學生讀3-4段

是啊,戴嵩的'畫畫的這麼快,這麼好,怪不得圍觀的人紛紛誇讚,我們一起去讀一讀吧!

同桌互相讀一讀3-4段,一人做商人,一人做教書先生,還可加上動作,互相演一演。

引導學生讀出誇讚的語氣

如果你在場,你會怎樣誇讚戴嵩呢?

可同桌互相讀,再進行展示讀,評價

4、指導學生讀5-6段

就在大家讚不絕口,不停誇讚的時候,這時誰來了?

生答:小牧童

是啊,小牧童來了,有喜歡小牧童的嗎?

此時板書,在板書時,故意把牧字寫成牡字

可能會有學生指出,

師:非常抱歉,不好意思,我馬上改正,謝謝你的指正。這位同學很大膽,觀察也很仔細

現在請同學把5-6段讀一讀看看小牧童説了什麼?應該怎樣讀?應讀出怎樣的語氣?(剛才你們是怎麼説的,你會説嗎?誰來讀讀小牧童的話

可見牧童非常膽大,那麼看畫的人心裏是怎樣的?在他們看來,小牧童的話就像炸雷一樣,

(體會炸雷,和大家都呆住了)

(2)大家一聽牧童這樣説,會想些什麼,又會説些什麼?(引導)

(3)戴嵩聽了是怎麼説的,怎麼做的呢?説明戴嵩怎樣?

(説明戴嵩很虛心,很能接受別人的見意,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指導讀出畫家和藹的語氣

(4)牧童又是怎樣解釋的?小牧童為什麼敢指出?(因為他經常放牛,平時注意觀察,對鬥牛的情形記得清清楚楚)就像剛才指出了老師錯誤的同學。要想發現不足,必需建立在認真觀察,認真思考的基礎上,才能發現

指導學生練讀牧童的話,讀出對話的語氣,讀出小牧童那種直率,勇敢的語氣

(5)如果是你發現了大畫家的錯誤,你會指出嗎?為什麼?認識牧童的膽量,敢於向權威挑戰。

(6)戴嵩的致謝,(讀出慚愧,不好意思的語氣)

學生自由讀,並啟發學生説説為什麼這樣讀?

你大聲讀,説説你的原因,小聲讀也説説你的原因

戴嵩虛心,牧童膽大,他們都非常的了不起,板書了不起

帶着你的理解把課文讀一坊,再四人小組表演讀

(師生合作讀)

(分角色讀)

(表演讀)

總結兩人的品質。

你分別想對他們説些什麼?

五、課外拓展

收集有關中外名人虛心改錯的故事或敢於向他人提出意見的故事。

六、板書

畫家和牧童

著名

和藹、慚愧

了不起

《牧童》教案 篇三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閲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閲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閲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學生講述空泛的道理,而是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出發,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加深體會。

在處理教材時,我抓住課文中人物的不同語言為重點訓練點,指導朗讀,通過對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的表現,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採取激勵讀、評價讀、分角色等形式多樣的閲讀實踐,使學生自悟自得。利用課本教材、插圖及多媒體教具調動學生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使其發揮想像和創造,真正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參與思考、交流和討論的整個過程,朗讀感悟獲得各自獨特的感受。學生在體會主人公優秀品質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和啟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2、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3、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初步培養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收集信息的習慣。

教學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

課前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小組認讀生字詞:上節課的生字朋友你們還認識嗎?(小組開火車認讀生字)火車在大家的幫助下,順利開走了!

2、教師隨機導入新課。

二、讀文品悟

1、默讀課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寫出了戴嵩是一個著名的畫家?畫下來。

2、學生彙報。

3、隨機理解句子。

a、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1)體會“一……就”的意思並進行説話練習。

(2)學生讀句子。(個別讀,齊讀)

b、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讚的,有錢的人還爭着花大價錢購買。

體會:沒有不、爭着、花大價錢。

(1)學生再讀句子。(個別讀,齊讀)

(2)帶着體會齊讀第一自然段。

2、過渡:這麼棒的畫家,他是怎樣畫畫的呢?(引出句子)

戴鬆沉思片刻,決定畫一幅<<鬥牛圖>>。

(1)“沉思片刻”是什麼意思?

(2)戴嵩為什麼要沉思片刻?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好了。

(1)指導朗讀:男女比賽讀,互相評價。(師:只要讀出了你喜歡的方式就好了。)

(2)看圖理解詞語:(多媒體出示圖畫)

你覺得畫中哪些地方是“濃墨塗抹”,哪些地方是“輕筆細描”?

(3)用“一會兒。一會兒。”説話。

3.過渡:如果是你,會怎樣誇讚他呢?(引出句子)

“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

(1)指導朗讀:男女比賽讀、代入角色讀。讀出稱讚的語氣。

(2)師評價:這樣讀才是稱讚別人,誇讚別人!把這兩個詞畫下來。(學生標畫“稱讚”、“讚揚”)

師:你從畫下來的這兩個詞中發現了什麼?請學生在課文中找和這兩個詞意思一樣的另外一個詞。(誇讚)

(3)理解“紛紛誇讚”:

想象説話:可能還會有什麼人在稱讚他呢?(小孩、牧童、村民、秀才、過路人、大官等)

(4)師:原來這麼多人在誇讚才叫“紛紛誇讚”啊。(認讀詞語。)

(5)小結:看來這個畫家真了不起!真是一個著名的畫家!

(二)體會戴嵩是一個虛心的畫家。

1、過渡:就在人人都誇讚他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1)隨機指導朗讀牧童的話,體會句子“這聲音好象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個別讀、賽讀、齊讀)

(2)提問:為什麼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呢?

2、過渡:這時,戴嵩卻做出了出人意料的舉動——

(1)默讀課文5、6自然段,畫出戴嵩是怎樣做的句子。

彙報:

這時,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藹地説:“小兄弟,我很願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説説什麼地方畫錯了?”

(2)請你用這種表情讀讀句子。(生自由讀)

(3)指名對比讀,引導學生評價。

(4)師:原來這樣讀就叫“和藹”。(認讀詞語)

3、過渡:畫家到底錯在哪裏呢?讀讀牧童的話吧。

4、學生自由站起來讀牧童的話。指導語氣朗讀。(個別讀、齊讀)

5、師:原來真的畫錯了,畫家後來是怎麼做的呢?齊讀第6自然段,邊讀邊做動作。(理解詞語“拱手”)

6、你覺得這個畫家怎麼樣?(體會他的虛心、勇於承認錯誤。)

(三)體會牧童的品質

1、剛才,牧童指出畫家畫錯了,圍觀的人紛紛指責牧童,你認為牧童這樣做對嗎?

2、學生討論作答。

3、小結:牧童觀察得多仔細呀,面對大畫家,也大膽地指出錯誤,小牧童和畫家一樣了不起!

三、分角色朗讀,感受人物品質。

1、小組分配角色讀,體會人物品質,老師巡視指導。

2、選出代表,向全班彙報表演讀。

3、引導學生評價。

四、拓展延伸

學了這篇課文後,我們對畫家和牧童都非常瞭解了,我們一起來誇誇他們吧!

我想對畫家説:

我想對牧童説:

(1)分組討論。

(2)彙報。

板書設計:

畫家和牧童

著名紛紛稱讚擠喊

叫和藹指説

慚愧拱手

虛心請教勇於批評

教案古詩牧童 篇四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體會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熟讀成誦。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説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説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並質疑。(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2、反饋:你讀懂了什麼?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裏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説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嚮往寧靜淡泊,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