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9W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它包含了一切,推動着進步,是人類進化的源泉。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1

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

1、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2、台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3、台灣島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佈在台灣島的西部平原。

4、地形:多山,山地、丘陵佔2/3,台灣山脈縱貫南北,其中,玉山為最高峯。

平原主要分佈在西部。

5、氣候:台灣島屬(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風和暴雨。

6、河流:台灣島島上河流短急,水能豐富。

7、台灣島也是一個富饒的寶島,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水產等)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8、台灣島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產(稻米、甘蔗、茶葉和熱帶、亞熱帶水果)。

(森林)面積廣闊,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

9、(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紅檜是特有的樹種。

10、此外台灣島還有(海上米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森林之海、東南鹽庫)的美譽。

11、外向型經濟

(1)20世紀50年代,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腦。屬於初級產品。

(2)20世紀60~90年代,以(出口加工工業)為主,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主要出口紡織服飾,玩具和日用電子消費品,屬於普通工業製成品。

(3)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以電子工業為主導的高薪技術產業,主要出口軟件、晶圓、集成電路板,屬於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業製成品。

2)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①大量受過教育和培訓的勞動力;②海島多港口;③吸收外資;④大力建設出口加工區。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2

“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匯之地

1.地理位置和範圍

(1)位置: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範圍: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濕潤。

2.“魚米之鄉”

大部分地區地勢低平,河網密佈,湖泊星羅,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3.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沿江沿海港口眾多。依託長江干支流發達的水運,可以聯繫廣大的內陸地區;同時又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中樞,並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獨厚的江海之利,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二、我國最大的城市羣

1、古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揚州等。

2、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綜合型工業城市。

該城市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且隨着浦東的開放開發,該作用進一步增強。

3、城市羣不同城市間的“同城效應”

(1)依據條件:交通的發展,主要指發達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們往返於不同城市之間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樣。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3

自然特徵與農業

1、位置:西北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崑崙山—阿爾金山以北。

2、地形: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主要是內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間分佈。

3、氣候和河流:由於距海遙遠和山嶺阻隔,西北地區氣候乾旱,河流稀少,且多為季節性河流,是我國內流河的主要分佈區。

4、自然景觀:西北地區荒漠和草原廣佈,東部高原以草原為主,向西逐漸過渡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佈。

5、牧區和灌溉農業區

(1)賀蘭山以東地區降水較多,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賀蘭山以西地區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較多,分佈有高山草場。

(2)優良畜種有三河牛、三河馬和新疆細毛羊等,草原上可移動的房子叫蒙古包。

6、灌溉農業

(1)西北地區天然降水較少,難以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只有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區,才能發展農業,形成灌溉農業區。

(2)由於縣級氣温高,光照強,晝夜温差大,這裏的農產品品質優良,尤以瓜果聞名國內外。

(3)夏季氣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於棉花的生長和採摘。新疆的長絨棉享譽全國。

(4)引水工程—坎兒井:利用山麓地帶的坡度開發利用地下水的古老的水利工程。它的暗渠是為了減少水分蒸發,以適應當地乾旱的環境。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4

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

1、位置:三江源地區位於青海省南部,是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瀾滄江源區的總稱。

2、中華水塔: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均來源於三江源地區。

3、江河的水源來源:雪山和冰川融水。

4、河流的天然調蓄器:湖泊和沼澤。

5、三江源地區的保護

(1)生態意義: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2)生態環境問題:

A,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逐年萎縮,導致湖泊、濕地面積不斷縮小甚至乾涸。

B,由於過度放牧、亂採濫挖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水土流失加劇,草地沙化嚴重、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鋭減,加速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

(3)保護措施:

A設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B採取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採砂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措施。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5

自然特徵與農業

1.範圍:青藏地區位於我國西南部、橫斷山脈以西、崑崙山-祁連山以南,南至國界。

2.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

“遠看是山 ,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顯著特徵。

3、由於海拔高,許多山峯終年積雪,冰川廣佈,青藏高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等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4、氣候:青藏高原具有獨特的高寒氣候,冬寒夏涼、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藏族的傳統服裝 藏袍 主要是為了適應青藏高原地區的氣温日較差大而設計的。

4.自然保護區: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受人類活動干擾少大部分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態,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5.湖泊:全國最大的鹹水湖是青海湖

6.高原之舟

:高原之舟指的是犛牛,它的毛長 皮 厚 可以保持體温,預防寒冷、體矮 身 健 ,可以載負重物。

7.牧區:在獨特的高寒條件下,青藏地區耐寒的高山草甸分佈廣泛,生長着能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等特殊高原環境的牲畜——犛牛、藏綿羊、臧山羊。

8.河谷農業區:青藏地區發展農業的不利的氣候條件是氣温較

低 ,有利氣候條件是日照 充足 。主要的農業區有南部的 雅魯藏布江 谷地,東部的 湟水谷地,這些地區發展農業的好處是:氣温較 温涼 ,土質較肥沃。適合喜温涼的 青稞、小麥 生長。

9.生活習慣:青藏地區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為了抵禦嚴寒。

人們都愛喝青稞酒。因為青藏高原土層淺薄,林木稀少當地人建造房屋時,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塊為原料房屋牆體平頂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