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行道樹》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5W

《行道樹》教案(精品多篇)

《行道樹》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學習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

2、在朗讀中學會抓住文眼,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和主旨。

3、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瞭解文章的寫法。

學習重難點:

1、學習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

2、在朗讀中學會抓住文眼,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和主旨。

學法指導

這是兩篇散文,散文的學習宜採用朗讀的方法——在朗讀中把握課文的內容,在朗讀中理解課文的主旨,在朗讀中體味文本的語言,在朗讀中瞭解文章的寫法。

學習課時:2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行道樹》)

學習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和主旨。

2、學會抓住文眼,感受行道樹所象徵的奉獻者形象,樹立正確而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課前熱身

1、請給下列加點的生字詞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落()煙cōng()點zhuì()繁急管()

()牙yín()冉()貪lán()污濁()

2、自由朗讀課文後思考:

(1)、課文是用第幾人稱寫成的?

(2)、課文通篇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來表現內容與主題的?

二、學習研討

(一)、導入,交流預習1

(二)、聽讀或朗讀課文,並交流預習2

(三)、悟讀,理解內容

1、通過朗讀,你感悟到了什麼?請你結合文中的語句回答下面的問題。

這是一列的行道樹,我是從課文的

看出來的。

2、通過理解,你認為行道樹是一種怎樣的形象?

3、請你試着用一句話來概括文章的主旨。

(三)、疑讀,品味語言

這篇課文雖短,但有些句子的含義深刻,難於理解。請你從文中找出這些難於理解的句子,我們一起來探討。

(四)、拓展閲讀

行道樹

陳潤曦

國中時學過張曉風的《行道樹》。

沒想到這時會想起它,因為它的渺小。

我們學校大門外的兩旁都是樹。很是茂盛。這些樹一直貫穿地包圍着整個科技園。不知不覺便形成了科技園裏一道特殊的風景。

我不敢説它們給我帶來了什麼東西,但我卻總是感受到了它們用力的呼吸,即使它們不曾引起人的注意。

第一次感受它們的存在,是在領通知書的那天。天氣格外炎熱,彷彿太陽只管它不顧死活地放射性“大笑”,把所有的“笑聲”散發出來似的。於是,人們變得黝黑。於是,人們變得浮躁。於是,人們懶得不想睜開眼睛……

所有的一切都那麼懶懶散散,惟有樹,努力地張開它們的“三頭六臂”,努力地與太陽比着“胸懷”的寬廣。只是,終究是比不過的。

但是,即便如此,因為有了樹的偉大,才能滲析出太陽的斑斑點點,不能不説,在這個時候,人們應該多麼感謝它。

我總是坐在窗邊。我也喜歡窗打開後,躥進來的新鮮的氣息。即使夾雜着許許多多城市中的塵土,但始終不能拂滅那新生嫩芽的生機,高大樹木的涼意……這些,總在炎熱夏天的午後,為你的心靈帶來一次洗禮。

燈火霓虹的城市,改不了的喧囂,換不了的顏面。只有那些樹讓你感受到了時間在變,季節在變,雖然很不明顯。但即使是嗅覺不靈敏的我也能從中嗅出點什麼。

我不知道如果沒有了這些樹,路燈會不會孤獨;

我不知道如果沒有了這些樹,人們會不會感到缺少了什麼。

我只知道雖然這些樹都在,但誰也沒有很細心地每天觀察它們。它們只是城市的陪襯,可有可無。但它們真的消失的時候,你才覺得生命中真的缺少了、失去了什麼。

是的,這人來人往的城市,總是有些東西在用力地呼吸着,比如行道樹。這些東西在默默地創造着屬於它們自己的奇蹟。

第二課時(《第一次真好》)

學習目標:

1、默讀課文,整體瞭解課文內容。

2、通過對文中事件的概括,瞭解詳略得當的寫法。

3、結合自身的經歷,感悟並學會珍惜人生“第一次”的體驗。

一、課前熱身

1、請給下列加點的字詞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柚子樹()碩大()shà時間()zǐ妹()

玲瓏剔透()()()fū小鳥()雛形()

2、默讀課文,思考:

⑴、全文一共記敍了哪些“第一次”?

⑵、作者對“第一次”有怎樣的感受?

二、學習研討

(一)、導入,檢查交流預習1

(二)、自由讀課文後,交流預習2

(三)、仔細讀課文,並思考:

1、文中主要寫了哪兩件“第一次”,請簡要概括。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裏?

3、請試着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並談談你對它的理解。

(四)、賞析讀課文,回答:

1、課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麼特點?

2、作者為什麼選取這兩個“第一次”詳寫?

(五)、體驗讀課文,想一想:

1、作者既然説“第一次真好”,為什麼又説“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這不矛盾嗎?

2、既然第一次真好,那麼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去嘗試?試舉例説明。

3、請講述你生命中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

4、學完了本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觸,思考一下:此刻,你最想嘗試的“第一次”是什麼?

三、課堂小結

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願同學們努力去嘗試給我們生命中帶來寶貴經驗的有益的第一次,開拓暫新的生活領域,增加自己的人生閲歷,使有限的生命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行道樹》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識記生字、新詞,提高閲讀能力

2、理解行道樹的形象

3、揣摩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4、認同自我犧牲精神的崇高,立志做一名奉獻者

教學重點:

行道樹的象徵意義

教學難點:

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以“假如我是一棵樹,我願意站在 ,因為 ”的句式説一句話。

二、簡介作者

張曉風,1941年出生,台灣著名女作家,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77年輩台灣地區的評論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散文《愁鄉石》《地毯的那一端》《再生緣》等

三、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墮落 點綴 牙齦 冉冉 貪婪 繁弦急管 紅燈綠酒

四、指導朗讀

1、聽讀課文。

2、自讀課文。

3、小組為單位,組織朗讀比賽。

五、整體感知課文

生齊讀課文,思考:

1、行道樹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明確: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本文其實借行道樹讚揚一種人,讚頌一種精神。。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讚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六、合作探究

1、第二段,為什麼説是一種墮落?

明確:“墮落”一詞在字典裏的解釋是淪落,流落。在文中的含義是流落到惡劣的環境裏。行道樹離開了家,離開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飛塵裏,生活條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墮落是從這個意義上説的。

2、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這一句中哪三個詞最關鍵?

明確:“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1為什麼行道樹認為自己的事業是神聖的?什麼樣的事業是神聖的?

明確:行道樹認識到社會需要、人們需要的事業就是神聖的事業。居民需要新鮮空氣,行人需要綠陰,城市需要迎接太陽,行道樹甘願立在城市的飛塵裏,從事神聖的事業。

○2“神聖的事業”為什麼是“痛苦”的?“痛苦”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們拋棄了優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它們寂寞、孤獨、苦熬。它們還時時為城市的污濁而憂愁。

○3怎樣理解“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明確:一切神聖的事業總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承受犧牲,但是隻有這樣的代價才能為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如行道樹承受痛苦,為城市和行人帶來“清新”“濃陰”這種犧牲體現的是奉獻精神,這種為人民的幸福而犧牲個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3、為什麼説行道樹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明確:這一句前面説“充滿車輛與煙囱的城市”,車輛、煙囱不斷製造煙塵,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習慣於污濁了,他們並不珍惜清新。樹木的感覺是非常鮮明的,在他們看來,城市充滿煙塵,實在令人悲涼,一行綠樹只是點綴,改變不了悲涼的局面,所以説“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4、末句説“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為什麼憂愁?憂愁什麼?最後一段話在文章結構上有何作用

明確:上文説,“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於污濁了,但我們仍然固執地製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濁嚴重損害着市民的健康,遺憾的是,人們竟然習慣了,麻木不仁了,不想辦法治理污染。行道樹儘管盡力製造清新,但是畢竟有限,改變不了大局,他們為城市空氣污染而憂愁,為市民健康而憂愁。(快樂的是,自己能為城市制造新鮮空氣,製造清新,夏日能獻出濃陰,黎明時能迎接太陽,迎來光明。)與開頭照應,是文章結構完整,同時起到深化中心的作用。

5、文中有兩處對比,請找出來,説明它們的作用

行 道 樹 繁華熱鬧的城市

(對比)

原始森林 孤獨寂寞的行道樹

作用:突出表現行道樹的奉獻精神

六、作業設計

1、抄寫“墮落 點綴 苦熬 冉冉 貪婪 繁弦急管 紅燈綠酒”

2、完成“研討與練習”一。1和二。1

《行道樹》教案 篇三

一、導言

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更多的是從原來的傳授知識、技能轉變為教會學生一種甚至是幾種學習方法。教師要從單純的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這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點,一個難點,更是一個亮點。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探究文章的內容,如何培養學生的積極的思維方式,筆者在教學《行道樹》的時候作了一點嘗試。

二、課堂實錄片段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幾張行道樹的圖片,並出示一個問題,即( )的行道樹,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填空。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行道樹》這篇文章,請大家結合文章的內容做好這一道填空題,並大膽輸出你的理由。(給學生五分鐘左右的時間閲讀文章)

(給學生閲讀的時間,是要學生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達到整體把握的效果)

生1:我認為可以用“痛苦”這一個詞語來填空。

師:請説説你的理由。

生1:文章寫到了行道樹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感到孤獨,同時自己製造清新,卻不被人們珍惜,所以我覺得是痛苦的。

師:有道理,你很好的抓住了文章的一些內容,確實證明了行道樹的痛苦。

生2:我覺得可以填“奉獻”這個詞語。我的理由是行道樹雖然痛苦,孤獨,但仍然在固執的製造清新,製造清新是為了人們,自己卻得不到好處,所以行道樹是在奉獻。同時我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在這裏為什麼要用“固執”這個貶義詞,而不是用執着這些褒義詞。

師:你的理由很充分,而且提出了一個很深刻的問題,説明你在閲讀的時候對課文是有一定的研究的。你是一個善於發現問題的好學生,不知道哪位同學願意來幫忙解決這個問題。

生3:我以為“固執”用在這裏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它就是執着的意思,但我覺得要對自己表達執着這一個意思,用固執比較好,如果是對他人的評價,則用執着比較好。可見,對象不同,就要用不同的詞語。

生4:對,而且這也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謙虛嘛。(眾生笑)

師:這兩位同學的分析很有見地,還涉及到了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個人在補充一點,我覺得用固執更能體現行道樹的奉獻精神,所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

生5:我覺得我們沒有必要到外面去找詞語,其實文章最後一句就是我們這道題目的最好答案。那就是憂愁而快樂的行道樹。

師:那你為什麼要説它是最好的答案呢?

生5:我覺得“憂愁而快樂”這個短語很好的體現了前面兩個同學所説的兩個方面。行道樹離開家鄉,忍受孤獨,製造清新卻不被珍惜説明很痛苦,很憂愁。但文章或作者的用意應該是側重在快樂的,所以用了一個“而”字,行道樹快樂的原因就在於奉獻。在文章中説事業是神聖的,我們有最自豪的時刻,我們固執的製造清新,都表明了快樂。所以我認為是最好的,如果我是行道樹,我就要大聲的説,“我奉獻,所以我快樂”。

師:非常精彩的發言呀,文章把握的很到位。

三、後記

這一課堂實錄片段的精彩在於教師很好的引導學生自主的探究文章的內容以及文章所藴涵的問題。之所以達到了這樣的效果,筆者以為在於設計了一個主問題,它就好象是一個串珍珠的絲線,只要把這根線抓住了,那麼珍珠也就到手了。在這一個片段中,學生真正做到了自主的去學,快樂的去探究。可以説,教師教得輕鬆,學生也學的輕鬆。真正達到了新課標的理念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學生之間的合作幾乎沒有,這個有待加強。

《行道樹》教案 篇四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墮落、點綴、冉冉、雛形、繁弦急管、紅燈綠酒、”等詞語。

2.辯證地理解行道樹的“憂愁和快樂”。

3.背誦奧斯特洛夫斯基關於生命的名言。

能力目標

1.抓住議論性的文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培養獨立質疑和探究的能力,培養合作研討的習慣。

德育目標

體會、拓展短文表達的人生哲理,獲得教益,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語句。探究、把握課文主旨,領會寫作意圖。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體驗,辯證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

●教學方法

1.朗讀法。通過朗讀,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閲讀過程中指導學生抓住文眼為品味思考定向,整體感悟中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2.研討點撥法。《行道樹》借行道樹的形象表達無私奉獻的人生信念;課文有敍有議。引導學生探究文中的精闢議論,調動積極思維,並適時適當地點撥指導,使學生深入全面地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把握短文點睛之筆、扣題抓尾,引導探究,理解篇目主旨。聯繫人生體驗,融會貫通,獲取生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