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語文《失街亭》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38W

高中語文《失街亭》教案精品多篇

高中語文《失街亭》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順故事情節,瞭解作者構思。

2、分析人物形象,品評人物,從而引發學生思考。

【教學設想】:

1、課時安排:一課時。

2、重點難點:文章重點在於分析故事情節和品評人物,難點在於如何在情節中抓人物及如何正確的看待人物形象。

【教學媒體】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幻燈〕《三國演義》開篇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這些英雄中有一位多智的耀眼,誰?諸葛亮!話説諸葛亮一生歷經百餘戰,可謂用兵如神,在刀光劍影、鼓角爭鳴中鮮有敗績,然而他也不是沒敗過,其中最典型的也是最為我們所熟知的一戰是——街亭一役失了街亭。〔幻燈〕

二、簡介街亭戰略地位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此次一出祁山以失敗而告終。街亭失守則戰敗,街亭何以如此重要呢?〔提問〕它是漢中的咽喉。我們來看這幅圖〔出示街亭戰略簡圖並分析〕諸葛亮由漢中奔斜谷打算攻取郿城從而直逼長安;而司馬懿則由長安攻取街亭,打算攻打陽平關從而繞道蜀軍背後斷其糧草,蜀軍自然不戰自亂。所以諸葛亮説:“街亭雖小,干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休矣!”可以説街亭關係到北伐的成敗。

三、理清情節

這麼重要的街亭卻失守了,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它是怎麼失的。課前已經佈置大家用簡潔精煉的語言,也模仿《三國演義》章回體回目的樣式給我們總結概括一下課文的四大部分,每一小組完成一部分。看看大家完成的怎麼樣了〔提問:一學生主答,請一二學生補充修改〕:

第一部分:拒司馬孔明遣將,守街亭馬謖請纓(學生:“請命”,哪個更好?我們講對聯時強調除了要對仗還要講究平仄,要“仄起平落”,所以用“請纓”更好。)

第二部分:失街亭馬謖逃跑,中埋伏諸將突圍(學生:丟列柳三將中伏)

哪三將呢?王平、魏延、高翔,他們在這裏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爭奪戰,我們看他們是怎麼你來我往的〔提問〕:先是馬謖被圍王平來救,被打回;再是魏延來援,奪回街亭,但中了埋伏;最後是王魏二人共投列柳城,與高翔三人一起又來奪街亭,最後被郭淮偷襲丟了列柳城。一來一往共三次,可謂“街亭三奪”〔板書〕。

這是一處場面描寫,在這個場面描寫中涉及到千軍萬馬,可謂一波三折、一唱三歎,可卻只用了短短的兩節文字,可見作者用筆之精妙,清代毛宗崗品評説有“斗轉星移、雲翻雨覆之妙”。這種手法頗有我國史傳文學的特色,這也是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歷史小説的共同特點。

第三部分:觀圖本諸葛換將,聞敗訊孔明退軍

第四部分:賞趙雲諸葛稱敬,斬馬謖孔明揮淚(學生:賞趙雲丞相致敬)

四、分析人物形象

唉,街亭無可挽回的失守了,那麼誰要對失街亭負主要責任呢?〔幻燈〕〔討論並提問〕學生分為兩派:孔明用人不當或是馬謖傲慢輕狂。

那誰更有理呢?其實這裏都涉及到馬謖,那麼我們首先要看馬謖是個怎樣的人。 馬謖

請剛剛説馬謖傲慢輕狂的學生:你説馬謖傲慢不能空口説白話啊,能不能從文中找出依據呢?

1、戰前的驕傲情緒(可留後講或簡單帶過)

2、三笑:馬謖在街亭時有一個表情:笑。

(1)笑諸葛:

馬謖先笑誰?笑丞相,笑他多心〔幻燈〕,孔明多的什麼心啊?〔提問〕諸葛亮得知孟達被殺司馬懿兼程而來後認為魏軍必取街亭;馬謖則認為街亭為山僻之所,一定不來。然而頃刻之後事實便證明他的目光之短淺,而孔明料事如神。

(2)笑王平

接着他大笑王平,不聽王平的建議,王平的建議是什麼?屯兵當道。王平的主張實際上是誰的主意?孔明的。為什麼這麼説?〔提問〕諸葛亮即吩咐曰:“下寨必當要道之處,使賊兵急切不能偷過。”囑咐他們要謹慎小心。然而馬謖置若罔聞,他用以反駁王平的依據是什麼?兵法!兵法雲、孫子云,但事實證明他的兵法有沒有起到作用?沒有,“置之死地而後死了”,活脱脱一個趙括!所以説啊同學們,教條主義、本本主義要不得,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

他笑王平無能。〔幻燈〕

(3)笑司馬:

他還笑了誰?笑司馬。他笑司馬懿膽怯,〔幻燈〕他根本沒有將司馬懿放在心上。而孔明是怎麼囑咐他的?〔提問〕司馬懿非等閒之輩,豈可小覷!不能知己知彼。

馬謖三笑,一笑孔明,二笑王平,三笑司馬,共三笑。而諸葛亮在他出發前叮囑了他幾次?分別是什麼?〔提問〕〔幻燈〕一囑地形,守之極難;二囑對手,並非等閒;三囑戰略,紮營要道。而馬謖三笑將這三囑一一地給推翻了。他不聽將令所以戰敗!!

總結:所以馬謖是個怎樣的。人?〔提問並幻燈〕狂妄自大、剛愎自用、紙上談兵、麻痺輕敵。 諸葛亮

哦,既然如此,那麼錯在馬謖咯?請先前認為諸葛錯的學生:你怎麼看?

你還是認為孔明用人不當!但在這之前馬謖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他獻“攻心計”七擒孟獲平定南方,又獻“反間計”離間魏國君臣除去勁敵,為北伐奠定了良好的形勢。你認為他用人不當,那麼你能不能從文中找出依據説明呢?〔提問〕

1、錯誤依據:

(1)馬謖戰前的驕傲情緒和錯誤判斷,諸葛未能注意。

(2)戰前的佈置

諸葛亮對馬謖是不是完全放心呢?不是,表現在哪裏?〔提問〕戰前的一系列安排:派高翔駐守列柳城,命魏延把守陽平關關口要道,命趙雲鄧芝箕谷出疑兵。這説明他對馬謖並不完全放心,但他仍用,所謂用人不疑啊,同志們!

(3)他也未能明白一個優秀的運籌帷幄的參軍不一定是一個傑出的領兵打仗的能手。

所以儘管他進行了細緻的安排還是出差錯了,真是百密而一疏啊。

如果他這一疏遇到的是個等閒之輩也就罷了,可偏偏他遇上的是誰啊?司馬懿--一個老奸巨猾老謀深算的老頭,也是位多智之士,他抓住這一疏將其他百密都給化解了。

總評:那麼到底是誰的錯呢?其實這是一個千古以來都在爭論的話題,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能有個定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你能自圓其説就可以。我認為:正如毛主席所説領導主要是出主意用幹部,諸葛亮在這場戰爭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此觀點只是我個人的意見,僅供參考。

2、戰後措施

當諸葛亮發現他這一疏時是在什麼時候?〔提問〕看到王平送過來的圖本時,他拍案大驚;當得知街亭失守後他跌足長歎。當然作為一個優秀的軍事領導者,他立刻作出了補救措施,都有哪些安排?〔提問〕派關張二人援救陽平關守住門户;派張翼修理劍閣準備歸路;令大軍撤退馬姜斷後;撤退三軍軍民,派誰去的?心腹人,説明很重視,他為什麼這麼做,這不是累贅嗎?〔提問〕愛民如子,一個真正仁愛的集團,也是羅貫中“尊劉”思想的體現;後派心腹人搬取姜維老母。

那你們知道他自己幹什麼去了嗎?到西城搬糧耍空城計去了。

這一系列措施使得他能夠從容不迫的回到漢中。

3、三哭

他回到漢中之後主要做了兩件事:賞趙雲、斬馬謖。為何賞趙雲?敗軍中立功。為何斬馬謖?失守街亭。可見他什麼品質?賞罰分明。

他斬馬謖時也有一個面部動作--哭。他哭了幾次,三次,馬謖笑過了他哭,真是“花花世界原來像夢一樣,有人哭有人笑”啊!

(1)一哭:

他為什麼哭呢?〔提問〕馬謖的話讓他想起了往日情同父子的深厚情義,在個人感情上同情不捨。用“揮淚”而不用“抹淚”可見痛苦深、決心大〔幻燈〕:這種痛苦是用人不當、北伐失敗,一招不慎、滿盤皆輸的深深的自責。

(2)二哭:

此次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哭的?〔提問〕當蔣琬勸阻他時,他動了不殺之念,但馬謖又立了軍令狀,所謂軍中無戲言,言必行行必果,為治軍嚴明不得不殺,是情與法的矛盾〔幻燈〕。

(3)三哭:

當武士獻頭於階下時,他大哭不已,悲痛之情無法控制了,為什麼?〔提問〕他覺得自己有負先帝之託,愧對先帝〔幻燈〕。

總結:孔明是什麼樣的人呢?〔提問並幻燈〕機智多謀、小心謹慎、賞罰分明、勇於自責、有情有義。不愧千古奇相第一人的稱號。

五、總評

那我們不是説他此次失敗中要負起一定的責任嗎,怎麼還是英雄呢?你怎麼理解?〔提問〕

(1)失敗不影響他的出色表現:街亭佈防可見其精心謹慎,初見圖本可見其料事如神,回軍漢中可見其從容不迫,斬將賞將可見其賞罰分明。眾將就如眾星捧月一般襯托的他更加高大。

(2)而且我還説他的敗敗得好,為什麼?〔提問〕

魯迅曾經説諸葛“多智而近妖”,這個失敗使他由妖昇華為人了,失敗的悲愴感將諸葛亮從神壇上請了下來,使他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也有感情也會悲傷的人,這才是一個真實的人。我們平常看到的是一個神,但我們説那個神遠不如這個人來得真切可感。

六、總結

所以説並不像開篇詞裏所説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至少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鮮活的面孔,而這些面孔也不是毫無現實意義的,至少它能給我們一些思考與啟迪,你能得到怎樣的啟示呢?

七、佈置作業

高中語文優秀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在景物描寫中用兩相對應的方法表現景物特點。

2、瞭解“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景物描寫中兩相對應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教學難點

本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去參觀一座山間小屋,去欣賞李樂薇筆下“陋室”的意境

二、作者簡介

李樂薇,江蘇人,現代作家。早年肄業於上海大夏大學,後一直在台灣從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見長,文筆清麗脱俗,語言優美動人,風格柔和温婉而富於感情。

三、解題

文章題目一語雙關: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於山上,在煙霧迷朦中,猶如聳入天際的樓閣,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樓閣”,理想中“獨立”、“安靜”的生活環境。從全文看,這小屋應是虛構的。作者特意讓小屋踞於“高高的山坡”上,強調“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車”,暗含遠離“人境”,“不聞車馬暄”之意;文章的最後,作者又特意強調“這空中樓閣佔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許多室內設計和其他裝飾”,不必養鳥,無需掛畫總之,不要人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對超然物外的“獨立的、安靜的”生活的嚮往。

四、理清結構

第一部分:≤≥(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圍環境的關係。

1、(1--3自然段)寫小屋和山的關係。小屋“點破了山的寂寞”,給山川美景增添了“一點生氣,一點情調”。這是立足於山外,是遠觀,看全景。

2、(4--7自然段)寫小屋和樹的關係。樹為小屋“佈置了一個美妙的綠的背景”,使小屋更顯得“含蓄而有風度”。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繼續寫小屋和樹的關係。立足點又移到遠遠的山下,仰望遠觀,“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彷彿“凌空而起”,更加“姿態翩然”了。

第二部分:(9--18自然段)立足於小屋,看周圍環境和小屋的關係。

1、(9--10自然段)寫小屋的花園和山上的雲霞。花園極小,“領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領空”卻是無限的;花園裏繁花絢爛,天上的雲霞也如花一樣絢爛。

2、(11--12自然段)寫小屋的空氣和光線。因為在山上,空氣特別清新,而光線則富於變化,富於“浪漫的文學性”。

3、(13--14自然段)寫小屋和外界的交通。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條山路和外界交通,環境是“獨立的、安靜的”。

4、(15--18自然段)寫夜晚小屋“迷於霧失樓台”的情景。縹緲若“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點明瞭題意。

五、寫作特點: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點撥、明確:

虛實結合,由實到虛。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實描寫,儘管有着豐富的聯想、想象,但寫的是確確實實的山、樹、房屋的形勢、情姿。後一部分則重在人對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極小的“袖珍型”花園,有限的圍牆,而“我”卻因有無限的“領空”可供“遊目騁懷”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懷抱中”,晨暮昏曉光線變化,“我”則以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會“綻開”,也會“收攏”;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嶇的“山路”,“我”卻叫它“幸福的階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卻覺得它彷彿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文章就這樣由實入虛,將現實的自然景觀,融進迷離朦朧的詩一般的意境,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六、小結

一篇優秀的散文,是一個美的綜合體。我們鑑賞了課文的語言美、畫面美、情趣美,即感受到了形式外在的美,又領略到了內在的意藴美。

高中語文《失街亭》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理清小説的情節

2、分析諸葛亮和馬謖這兩個人物的形象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分析

教學難點:人物語言分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也是小説的卷首詞。歌聲高亢渾厚,意境深邃悠遠,歌詞裏卻包含着筆墨難盡的歷史滄桑。每當這首歌迴響在耳畔,我們的思緒都會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那動人的畫面,引向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那動人心絃的爭霸故事。節選自第95回和96回的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早已膾炙人口,京劇裏就有《失空斬》(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孔明揮淚斬馬謖)的經典曲目。

二、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快速閲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瞭解《三國演義》第95回和第96回梗概。

1、需重點注意下列字詞。

謖睿偏裨 椅角垓心文幾殛鯀干係疑兵須哨見鼓譟

2、弄清眾多出場人物

列出蜀、魏雙方出場人物,弄清相互間的關係。

3、指明學生翻譯課後練習二中出自《三國志》中的兩則史料。

明確:譯文1.諸葛亮出兵祈山。魏主曹睿加封張郃特進的官職,派他統領各路軍馬,到街亭抵禦諸葛亮的將領馬謖。馬謖依仗南山的險要,不到山下據守城寨。切斷了馬謖部隊的取水道路,發動進攻,將馬謖打得大敗。

2、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攻打祈山,軍隊陣容整齊,賞罰嚴肅,號令明確,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離曹魏而響應諸葛亮,關中一帶,訇然震動。魏明帝親自西臨長安督戰,命令張郃抵禦諸葛亮,諸葛亮派馬謖率領軍隊為前鋒,與張郃在街亭交戰。馬謖違背諸葛亮的部署,措施行動不當,被張郃打得大敗。諸葛亮遷移西縣百姓千餘户,回到漢中,斬馬謖而向大眾謝罪。

4、討論:課文與史料相比,有何區別?

明確:史料所記只是一個梗概,而小説則進行了虛構和加工,加進了一些虛構的細節,如: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員,將魏軍主將設為司馬懿,添進了許多符合人物性格的對話(馬謖拒諫),對人物的神態動作做了細緻描繪(揮淚斬馬謖)等。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導入:小説不同與史事,藝術的虛構正是小説的魅力所在。作為“七分事實,三分虛構”的《三國演義》,一些情節、故事乃至人物與史實有出入,或者全系文學虛構,並不影響其文學、歷史價值。唯其形象、生動,人物的性格更鮮明,一些故事情節才深入人心,為人們津津樂道,使三國往事家喻户曉。

2、分組討論:小説中虛構的 “妙處”?

3、虛構一、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員

明確:諸葛亮為了確保街亭的安全,派王平協助馬謖,再派高翔、魏延屯兵列柳城和街亭之右,作為援軍。突出孔明善於分析形勢、小心謹慎的特徵,烘托出街亭在戰略上對於蜀軍的重要性,反襯出下文馬謖的狂妄、輕率。

4、虛構二、將魏軍主將設為司馬懿

提問:史料可證,街亭之戰,魏軍主將是張邰,司馬懿與此戰無關。那麼,小説為什麼要將諸葛亮的對手改作司馬懿?

明確:小説中的司馬懿,既精通兵法又有實戰經驗,絕非等閒之輩。派子偵察、親自巡哨、摸清守將的謹慎、知己知彼,斷絕水道、圍而不攻、放火燒山、多次設伏的善於用兵,反襯出馬謖的狂妄輕敵、紙上談兵。

多謀善斷的司馬懿確誠心地讚歎諸葛亮 (司馬懿歎曰:“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還從側面襯托了諸葛亮的指揮若定、用兵如神。

5、虛構三、符合人物性格的對話——馬謖拒諫

提問:賞析馬謖的語言,找出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的語言描寫,概括人物的性格

明確:一笑:“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 (一意孤行,公然違令,目無“丞相”)

二笑:“汝真女子之見!……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汝莫亂道!……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於我,汝奈何相阻耶?”( 死守“兵法”,剛愎自用,看輕同僚)

三笑(大笑司馬懿):“彼若有命,不來圍山!”(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小覷勁敵)

小結:王平的謹慎謙恭反襯馬謖的驕傲蠻橫,對馬謖語言的直接描寫,充分展示出一個自視甚高、輕敵麻痺、誇誇其談、目中無人的謀士形象。

6、虛構四、人物細緻的神態——諸葛亮“三哭”

明確:諸葛亮在斬馬謖前後,感情錯綜複雜。作者寫他“揮淚”、“流涕”、“大哭不已”三次哭態,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他當時豐富的內心世界。諸葛亮涕淚縱橫,一為北伐失敗痛惜,一為馬謖違令遺憾,一為識人不深悔恨。種種情感,積累良久。斬將之時,難以自抑,猛然噴發。

第一次,想起馬謖亦為人才,相處日久,“義同兄弟”,為嚴明軍紀,不能不殺,有情而不枉法,執法又不忘情,諸葛亮淚如泉湧,其情至真。不用“揩”、“抹”、“拭”等常用字,著一“揮”字,一見諸葛亮痛苦之深,一見諸葛亮決心之大。

第二次,當蔣琬勸阻他時,打動了他的心,但馬謖既立了軍令狀,“軍中無戲言”,所以忍心“流涕”説:“合當斬之。”“流涕”比“揮淚”悲傷程度又深一層,可見諸葛亮內心的矛盾,既愛惜馬謖,又不得不處治馬謖。

第三次,當“武士獻馬謖首級於階下”的時候,諸葛亮又“大哭不已”。想到有負先帝重託、未聽先帝遺囑,痛恨、悔恨、內疚、自責,各種感情交織在一起。諸葛亮是個大智者,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大哭不已”淋漓盡致地刻畫出諸葛亮此時真實情態。

小結:諸葛亮的"三哭",揭示出諸葛亮的複雜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他執法嚴明、忠於蜀漢、嚴於自責、有情有義等多方面的性格。

7、總結小説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

A.運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表現人物性格。 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對比,用次要襯托主要是本文描寫人物的一個重要手法。如將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謹慎,同馬謖的紙上談兵、狂妄自大對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確建議,襯托主要人物諸葛亮部署的正確。(間接描寫)

B.通過生動的情節和人物的語言、情態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性格(馬謖“三笑”、諸葛亮“三哭”)。(直接描寫)

四、探討:街亭之失,誰之過?

第一種觀點,街亭之敗,馬謖應負主要責任。馬謖狂妄自大公然違令,蜀軍咽喉之地迅速丟失,造成全局被動。諸葛亮對馬的缺點並非全無認識,對街亭佈防十分細緻周密,如馬謖屯兵當道抵擋司馬懿大軍,戰局會朝着有利於蜀方的方向發展。

第二種觀點,街亭之敗,諸葛亮應負主要責任。諸葛亮識人不深用人不當,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動。司馬懿評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誤事?"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見諸葛亮用人不當是失敗主要原因。

第三種觀點,關鍵並不在失街亭,而在諸葛亮此次北伐的戰略錯誤。蜀漢勢弱,曹魏勢強,諸葛亮戰略上處於劣勢,非用奇謀不能取勢。如從魏延之議,以奇兵經子午谷突襲長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都城,二地守將夏侯、曹真(二人此次皆為諸葛亮戰敗)絕非諸葛亮對手(時司馬懿賦閒苑城),則長安指日可下。司馬懿的評論可證這一觀點:"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二出祁山的失敗也證明此路不通(後北伐即不再走此道)。"諸葛一生惟謹慎",不使險招坐失良機,也只有"長使英雄淚滿襟"了。

五、佈置作業

小作文:結合史事、人物性格、心理,分析諸葛亮一生謹慎,為什麼會任用馬謖為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