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醉翁亭記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5W

醉翁亭記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文言文《醉翁亭記》教案 篇一

知識與能力

1、瞭解結構,把握中心,掌握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法,積累名言和議論文素材,熟讀成誦。

2、學會將寫景、敍事、抒情相結合的寫法;提高語言鑑賞能力。

3、體會作者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情懷。

過程與方法

1、藉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2、抓住“醉”與“樂”的關係,把握主旨。

3、反覆誦讀,品味語言,體會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寫景抒情的作用,背誦全文,掌握名句。

難點:理解本文從“樂”和“醉”所抒發的政治理想。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范仲淹在被貶謫鄧州的第二年,也就是慶曆六年,寫下了《岳陽樓記》,寄託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歐陽修參與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同一年也被貶在滁州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

二、簡介作者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四歲喪父,家境貧困,母親用荻稈畫地教他識字讀書。後來他考取進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參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樣。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範被罷官,歐陽修不顧個人利害,憤然上書斥責有關的權臣,他因此也遭到貶謫。《醉翁亭記>就是他被貶到滁州(今安徽滁縣)當太守時寫的。

三、初步感知

1、教師範讀(或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要求學生:聽清字音,必要時在書上注音。

2、學生試讀課文。

3、學生互讀課文。

方法:二人小組,一人讀一人聽,糾正讀音錯誤;各讀一遍。

4、請四位學生,每人讀一段。集體糾正讀音。

(從正音入手,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要讀得流暢,重音、停頓、速度、節奏得當。)

四、疏通全文大意

1、通讀全文。

要求先不看課文註解,把不懂的字、詞、句標出。然後對照註解再讀全文,仍有不懂的就做上記號。還可查古漢語詞典,自己解決問題。

(教師在巡視中發觀較普遍的問題作篩選,尋求教學的針砷窪。)

2、集體解決疑難。

方法:教師對在巡視中發現的較普遍的問題進行點撥或給予解答。

3、學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方法:把課文的意思用白話説一遍,要讀出聲。

五、再讀課文,分析討論

要求:各自放聲讀。注意找出表達全文主旨的—個字,畫出來。

全文是圍繞哪個字展開的?

明確:樂。

1、全文寫了哪幾方面的樂?

明確:山水之樂、宴酣之樂、滁人之樂。

2、請同學們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這幾種樂趣。

3、這幾種樂中有沒有太守之樂在裏邊?

明確: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滁人遊”寫得有聲有色——有歌聲和呼應聲,有負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興高采烈出遊,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這又跟太守勵精圖治有關。太守為此而樂,也為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理想。

六、課內小結。

文中描寫滁州山間的美景以及他和老百姓一起遊樂的情景,展現了一幅“與民同樂”的圖畫。

板書設計:

醉翁亭記

歐陽修

山水之樂引出

脈絡樂

歸結“醉能同其樂”(主旨)

醉翁亭記教案 篇二

一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難詞難句,掌握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體會部分虛詞的一詞多義。

2.理清本文的段落層次,體會語句的形式特點及其與表意的關係。

3.理解本文寫景敍事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4.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學時數:2課時

三 導入

1.指名度閲讀提示,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

2.畫書下註解①瞭解歐陽修。

四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一) 第一段釋義講解

1.學生逐句翻譯,從“環滁皆山也——醉翁亭也”,教師點撥。

2.提問:這一部分寫的是什麼?

明確:寫醉翁亭的周圍環境,引入醉翁亭。

3.周圍環境是怎樣的?映入我們眼簾的第一個鏡頭的角度是什麼?

明確:鳥瞰鏡頭,從上空看到的滁州城全景——四面環山。環滁皆山

4.接着鏡頭還是全景嗎?(否,移向局部)寫什麼?

明確:西南諸峯 尤其指出琅玡山

5.接下來又寫什麼?最後寫什麼?還是鳥瞰嗎?為什麼?

明確:釀泉 醉翁亭 作者與亭周環境的相對位置是身在山中。 “瀉” “臨於泉上”角度應該是仰望。

6.這些景觀中誰是主景?

明確:醉翁亭

7.作者怎樣引出主角醉翁亭的??

明確:“環滁皆山也”先寫大環境,凝鍊概括地寫出滁州的地理特徵;接着以視覺角度:俯——仰 和空間角度:遠——近外——內 的變換層層推進

通過周圍環境我們得知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樹木茂盛,深幽秀麗的琅琊山間釀泉邊上

8.學生逐句翻譯後半部分,教師點撥。

9.提問:這一部分交待了什麼?

明確:亭的來歷

10.如何交待的?先?後?

明確:作亭者 名之者 醉翁雅號的由來(命名之意)

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如何理解?此句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因為飲酒只是內心快樂的一種外在表現,不是因為飲酒而快樂,而是因為內心領會到山水的樂趣要通過飲酒的活動表現出來。所以醉翁的情趣在於山水之樂。從這句話中脱化出一個常用的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現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或別有用心。前半句是全文中心主旨。全文的文眼就在這句話中那就是“樂”。這兩句將景與情直接聯繫在一起。

小結:本段主要寫醉翁亭秀麗的自然環境和它的得名,並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二) 第二段釋義講解

1. 學生默讀

2. 提問:學生邊回答邊翻譯

①朝暮之景的特點?

“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

②四時之景的特點?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見3

③“樂亦無窮”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

3.作者在寫朝暮圖及四時之景時抓住什麼來寫?

明確:寫早晚抓住“明”“晦”的特點,寫四季抓住春花、夏木、秋風霜、冬水石等景物來寫,更富表現力。

4.找出本段的對偶句和散句。體會偶散結合的抑揚頓挫之美。

5.本段寫的是什麼?

明確:山間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2課時

(三) 第三段釋義講解

1. 學生逐句翻譯,教師點撥。

2. 本段共四句話,一句話是一幅圖畫,給每幅圖起名字。

明確:滁人遊圖 太守宴圖 眾賓歡圖 太守醉圖

3. 滁人遊圖中共寫了哪幾種人?太守宴圖中有哪些佳餚?眾賓靠什麼歡?太守醉圖中,太

守的神態怎樣?

4.本段寫的什麼?

明確:滁人、賓客、太守遊山飲宴場景

前呼後應: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後面的人在應答。現多用來比喻寫文章首尾呼應。

觥籌交錯:本意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現在多形容許多人相聚飲酒的熱鬧情景(常含貶義)。

(四) 第四段釋義講解

1. 學生逐句翻譯,教師點撥。

2. 宴飲結束就要“歸”

3. 本段點出了三種“樂”,分別是什麼? 這些樂中誰的樂境界最高?為什麼?

明確:禽鳥之樂——遊人之樂——太守之樂 禽鳥只知道自然的樂趣卻不知道遊人的樂趣,在人去山空後才樂;遊人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是以他們的快樂作為自己的快樂。太守既能與民同醉同樂,又能在醉後體察萬物反思人情,寫文章來記述這些人和事。此句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襯托:用禽鳥之樂襯托遊人之樂,用遊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

4. 太守一詞全文出現了九次,直到最後才道出它是誰,揭開謎底。

5. 縱觀全文作者到底在“樂”些什麼?包含哪些方面?

明確:一是“山水之樂”,並因“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寄情山水排遣鬱悶的歡樂;二是“宴酣之樂”,就地取材“山餚野蔌”,佐酒“非絲非竹”,眾人“起坐喧譁”,太守“頹然其間”;三是“樂其樂”,自己雖被貶滁州,但經過自己的努力,使滁州百姓安居樂業,縱情山水,作者為他們的安樂而感到快樂,為經過自己的勵精圖治達到政通人和的地步而感到快樂。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一種“與民同樂”的理想境界。

本文中心思想把握兩點:①作者借山水之樂派遣內心的鬱悶 ②表現“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五 學後總結

1.古今異義詞

2.詞類活用

山行六七裏 在山上,名詞作狀語。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像鳥兒的翅膀,名詞作狀語。

名之者誰 命名,名詞用作動詞。

自號曰醉翁也 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前樂)以……為樂,動詞。(後樂)樂趣,名詞。

3.“而”的一詞多義,見課後練習二

4.判斷句 “……者……也”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本,梳理出文段層次。

2、作者遊覽山水的樂趣及與民同樂的情懷。

3、能合作探究出太守醉的本質。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作者遊覽山水的樂趣及與民同樂的情懷。

2、能合作探究出太守醉的本質。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點撥式

四、教學過程

導語: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了岳陽樓;催生了《岳陽樓記》,慶曆五年秋,歐陽修謫守滁州城,開發了醉翁亭,寫作了《醉翁亭記》;兩個人都受人愛戴,兩篇文章都堪稱經典;不同的是,滕子京在重修岳陽樓竣工之後,扶着欄杆慟哭數十聲,心境慘淡;而歐陽修卻在人民豐衣足食的時候,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遊山玩水,樂在其中。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醉翁亭記》,欣賞滁州城的美景,領會歐陽修的情懷。

課前複習

一、聽,整體感知

配樂輪讀。用一個字概括對文本的感受,説説理由。

二、寫,文本品讀

1、齊讀第三段,將所描寫的四副畫面找出來。

2、把畫面改寫成現代文。

3、小組合作交流。

三、悟,文載情懷

1、自由朗讀,畫出含有“醉”和“樂”字的句子。

2、思考太守因何而“醉”,“醉”的本質是什麼?

3、合作探究,各抒己見。

四、論,叩擊心靈

醉與醒樂與憂

五、作業

請同學們以《醉與醒》或《樂與憂》為題,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觀點。

結束語:醉不是真醉,是世人皆醉我獨醒,通過自己滁州城的實踐更加清醒的明白,改革的必要性,只有改革能讓天下的百姓都和樂。樂不是真樂,是處江湖之遠的憂,是另一種形勢的反抗。

醉翁亭記教案 篇四

醉翁亭記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這副對聯,據説是清代人所題,當時歐陽修已去世八百多年,“醉鄉猶在”“亭影不孤”是後人對歐陽修的深深感念。醉翁亭就是以歐陽修寫的一篇文章——《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這篇美文,感受它的魅力!

1.積累文言詞語,掌握一些常用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文章把敍事、寫景、抒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4.理解作者在文中抒發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複雜情感。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古往今來,多少人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於其中。那麼人們為何而沉醉?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美文吧!(板書文題、作者)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朗讀課文,找出文中生字詞,並注音。

環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 yá)

飲少輒醉(zhé)巖穴暝(míng)傴僂(yǔ lǚ)

酒洌(liè)山餚(yáo)野蔌(sù)觥籌(gōng chóu)

射者中(zhòng)弈者勝(yì)頹然(tuí)

陰翳(yì)潺(chán)

2.積累文言詞彙。

(1)重點實詞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

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臨於泉上者:居高面下。

林霏開:霏,瀰漫的雲氣;開,消散,散開。

野芳發而幽香:芳,花;發,開放。

雲歸而巖穴暝:歸,聚攏;暝,昏暗。

泉香而酒洌:清。

雜然而前陳者:陳列,擺開。

觥籌交錯:交互錯雜。

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蔭。翳,遮蓋。

宴酣之樂:盡興地喝酒。

頹然:倒下的樣子。

(2)一詞多義

歸:雲歸而巖穴暝(聚攏)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回家)

樂:山水之樂(名詞,樂趣)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動詞,歡樂)

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前為“以……為樂”;後為“快樂”)

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麗)

佳木秀而繁陰(茂盛)

謂:太守自謂(稱謂,命名)

太守謂誰(是,為)

而: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連詞,表示遞進關係,而且)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連詞,表示承接關係,可不譯)

朝而往,暮而歸(連詞,表示修飾關係,可不譯)

溪深而魚肥(連詞,表示並列關係,可不譯)

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連詞,表示轉折關係,卻)

(3)詞類活用

名之者誰(名詞作動詞,命名)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

(4)古今異義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義:意趣,情趣。今義:意思或願望)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古義:離開。今義:到、往)

頹然乎其間者(古義:倒下的樣子。今義:頹廢的樣子)

野芳發而幽香(古義:花。今義:芳香)

(5)成語積累

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現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觥籌交錯:本意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現在多形容許多人相聚飲酒的熱鬧情景(常含貶義)。

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現在多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

山餚野蔌: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峯迴路轉:山勢迴環,路也跟着轉彎。形容山水名勝路徑曲折複雜。比喻事情經歷挫折失敗後,出現新的轉機。

3.作者鏈接。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文忠是他的諡號。主張文章“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合撰《新唐書》,獨撰《新五代史》。

4.背景鏈接。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四歲喪父,家境貧困,母親用荻稈畫地教他識字讀書。後來他考取進士,在朝廷做官後,位居參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樣。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範被罷官後,歐陽修不顧個人利害,憤然上書斥責有關的權臣,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歐陽修也被貶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事簡,又值年歲豐稔,作者為政以寬,遂放情山水之間,本文為次年所作。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讀懂文義

1.自由朗讀課文。

2.掌握翻譯文言文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義,並將不懂之處畫出來。

3.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4.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二)整體感知

1.朗讀指導。

(1)21個“也”大致表達了以下幾種語氣:

①表判斷,如:“環滁皆山也”“琅琊也”。②肯定或陳述,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謂也”。③感歎(用於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間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朗讀時,應通過上述語氣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到“也”字後面應有較長的停頓。

(2)25個“而”字。

泉香而酒洌:連詞,表並列(輕讀)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連詞,表承接(輕讀)

雜然而前陳者:連詞,表修飾(輕讀)

朝而往,暮而歸:連詞,表修飾(輕讀)

而不知人之樂:連詞,錶轉折(重讀)

而年又最高:連詞,表遞進(重讀)

而樂亦無窮也:連詞,表因果。

(3)此外,還要注意駢散結合的句式,朗讀時節奏要富於變化,悦耳動聽。

如: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巖穴暝(míng),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2.理清思路。

本文按怎樣的順序寫了哪些內容?

【交流點撥】滁州—琅琊山—泉水—亭—人—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朝暮景色——四季景色——(樂)

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百姓安居樂業,與民同樂)(沉醉)

(三)文本探究

第1段——尋找醉翁亭

1.劃分第1段內部層次,理清文脈。

【交流點撥】第1段總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和它的得名。分兩層:第一層寫環境並點題:環滁皆山→西南諸峯→琅琊山(鳥瞰)→釀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點題);第二層寫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樂(題眼,主線)。

2.滁州的地理特點是什麼?

【交流點撥】“環滁皆山也”。

3.“西南諸峯”的特點是什麼?

【交流點撥】“林壑尤美”。

4.琅琊山的特點是什麼?

【交流點撥】“蔚然而深秀”。

5.亭的位置在哪裏?

【交流點撥】“臨於泉上”。

6.“來飲於此”中“此”指什麼?

【交流點撥】醉翁亭。

7.自號醉翁的原因是什麼?

【交流點撥】“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8.小結。

【交流點撥】總寫醉翁亭秀麗的自然環境和它的得名,並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四、板書設計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滁皆山→西南諸峯→琅琊(遙望)→釀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點題);

建亭者→名亭者→樂(題眼,主線)。

五、拓展延伸

尋找四大名亭。

醉翁亭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醉翁亭居“四大名亭”之首。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複習第1段內容,引入下文學習。

二、自學指導——合作與探究

(一)文本探究

1.第2段——風景畫

(1)朝暮景色有何特點?

【交流點撥】“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

(2)春夏秋冬景色有何特點?

【交流點撥】“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3)“樂亦無窮”的原因是什麼?

【交流點撥】“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

2.第3段——風俗畫

(1)為什麼在寫“太守宴”前要先寫“滁人遊”?

【交流點撥】為了給“太守宴”創設一個歡樂的氛圍,並藴含着作者與民同樂的旨趣。

(2)這段的結構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交流點撥】用三個並列的層次來突出最後一個層次。在大小環境和眾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3)文中是怎樣寫出滁州百姓出遊之樂的?

【交流點撥】“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

(4)滁人的歡樂情狀全是從太守眼中反映出來的。從寫滁州百姓之樂中,可以體會出什麼內涵?有沒有太守之樂在裏邊?

【交流點撥】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滁人遊”寫得有聲有色——有歌聲和呼應聲,有負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此時興高采烈地出遊,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這又跟太守的勵精圖治有關。太守為此而樂,也為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理想。

(5)描寫“宴酣之樂”的句子有哪些?

【交流點撥】“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

(6)描寫太守形象的句子有哪些?

【交流點撥】“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

(7)如何劃分第3段層次?

【交流點撥】滁人遊山之樂(……滁人遊也)

眾賓宴飲之樂(……眾賓歡也)

太守宴醉之樂(……太守醉也)

3.第4段——眾人歸

(1)本段寫了哪些樂?

【交流點撥】三種樂:禽鳥之樂、太守之樂、眾賓之樂。

(2)太守、眾賓為何而“樂”?

【交流點撥】太守:山水之樂,宴酣之樂,與民同樂。

眾賓:從太守遊而樂。

(3)如何理解“太守之樂其樂”?

【交流點撥】“太守之樂其樂”是點睛之筆。作者在這裏含蓄地抒發了自己複雜的感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遣鬱悶的歡樂,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績——政通人和後的欣慰。

“太守之樂其樂”是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4)寫醉與樂統一、點明主旨的是哪一句?

【交流點撥】“醉能同其樂”。

(二)語言賞析

本文韻律獨特,迴環往復。全文共用了21個“也”字,產生了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使行文顯得瀟灑自如,增強了語調的節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氣氛,也使作者怡然自樂的情致得以盡情地抒發。

“也”字用法可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

(1)表示判斷語氣,多用於描述景物,可譯為“……是……”的。句式。

(2)表示肯定語氣。

(3)表示感歎語氣,多用於直抒胸臆,可譯為語氣詞“啊”。

請在文中找出這21個“也”字,並歸納其用法。

【交流點撥】(1)表示判斷語氣,多用於描述景物,可譯為“……是……”的句式。如:

①環滁皆山也。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③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

④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⑤山間之朝暮也。

⑥山間之四時也。

⑦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⑧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⑨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

⑩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2)表示肯定語氣。如:

①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②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③故自號曰醉翁也。

④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3)表示感歎語氣,多用於直抒胸臆,可譯為語氣詞“啊”。如:

①在乎山水之間也。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而樂亦無窮也。

④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⑤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三)寫法探究

1.本文寫景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交流點撥】(1)寫亭的環境:從遠到近。

(2)寫山間之朝暮:從早到晚。

(3)寫山間之四時:從春到冬。

(4)寫宴飲場面:從外到內。

2.本文在寫景上有什麼特色?

【交流點撥】寫景與抒情相結合。寫亭的環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現亭賞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聲潺潺”“峯迴路轉”表現亭幽清的環境;接着寫亭的近景,用鳥翼作比,有凌空欲飛之意;然後借解釋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寫景抒情的基調。

三、板書設計

四、拓展延伸

1.從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來看,兩人的思想有什麼共同之處?

【交流】兩人雖都有被貶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憂民”及“與民同樂”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精神。

2.聯繫本文談談為官者怎樣才能做到“與民同樂”。

【交流】為官者要樹立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像歐陽修那樣,拋棄個人榮辱,胸襟豁達,時刻以人民疾苦為念,“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滿意作為衡量自己業績的標準,以高尚的人格和行為解決人民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人民謀福利,創造出人民滿意的業績。

文言文《醉翁亭記》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2、注重對景物的細緻描寫

3、。寫作訓練

重難點: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及。寫作

教具:投影儀、圖片、錄音機、磁帶、送話器

教學程序:

一、內引鋪墊

北宋時期,曾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在今宜昌擔任過縣令,你知道他是誰嗎?指名學生回答:歐陽修

板書並介紹: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

慶曆六年也即公元1046年,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主張,被貶到今安徽省滁縣做了一名“遷客”,那時期,他遊覽了風景秀美的“醉翁亭”,並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斗轉星移,幾千年後,現在的醉翁亭還“健在”嗎?它的面容又如何呢?

今天,我們終於同“夢幻旅遊公司”聯繫好了,在公司導遊先生和導遊小姐的帶領下,一同去欣賞“醉翁亭”的美麗風光。在以上板書“醉翁亭”前加“夢遊”二字,構成本文的教學主題:“夢遊醉翁亭”。

二、導學品讀

1、播放伴音:火車進站的聲音,由弱到強。

2、指名一學生當導遊並拿着送話器解説:各位旅客請注意,開往安徽方向的

次列車到站了,請去滁州醉翁亭風景區的旅客,帶好自已的行禮,檢票下車。(重複一遍)

3、指名另一名女同學當導遊小姐,在各位旅客下火車後去醉翁亭的車上,接待旅客:

各位旅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乘座我們“夢幻旅遊公司”的大巴,再過幾分鐘,我們就要到醉翁亭風景區了,我們已經為大家做好了遊覽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為了不耽誤大家的時間,我們直接在導遊小姐的帶領下去領略醉翁亭的風光。我們公司全體人員將熱情為您提供周到地服務。如果您在旅途中有什麼困難,請隨時與我們聯繫,聯繫電話是:xx,謝謝您的合作!

4、教師簡單旁白,然後由另外幾名導遊按課文內容依次進行景點介紹。

5、景點之一:醉翁亭景點介紹。導遊在介紹此景點時可讓學生都把眼睛閉上,體現“夢遊”。隨着導遊細緻入微地講解(學生可在原文的基礎上,對其景色進行細緻描繪),進而完成對課文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6、景點之二:醉翁亭早晚及一年四季景色介紹。亦可讓學生閉上眼睛。

7、景點之三:醉翁亭風俗人情介紹。導遊在介紹此景點時,可讓有特長的學生進行特長展示:“山歌對唱”,“滁人遊情境模擬”,“眾賓歡情境模擬”,“太守宴特色菜介紹”……在此讓學生充分表現自我,在眾多學生參與之下完成對課文的學習。

三、外聯對比(教師接住學生傳來的“接力棒”)

醉翁亭的景色怎麼樣?我們非常感謝“夢幻旅遊公司”的導遊為我們介紹瞭如此優美的景觀,以及他們精彩的講解。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這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如果要你把今天參觀的內容寫出來,你準備怎麼寫?

路線:車站——環滁——琅琊山——釀泉——醉翁亭

風景:朝暮之景——四時之景

風俗: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四、延伸運用:

運用本課所學,向大家介紹一處旅遊景點。要求能寫出景點的特色來。

板書設計:

夢遊醉翁亭

歐陽修

醉翁亭記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檢查背誦

2、體會本文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3、學習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1、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2、學習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1、理解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是一種讀書方法,即讀書不死摳字句,而要求真諦。

2、“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的含義。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二、分析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1、第一句話講了什麼?

——講述了“五柳先生”這個名號的來歷。“不知何許人”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隨便起了一個字號,與當時講究門第的世風背道而馳,表現了他卓爾不羣、不隨世俗的品性。

2、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性格:“閒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志趣:一是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展現了一個在讀書中的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三是寫文章,“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描述了一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描繪了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通過種種敍述,把一個雖處於貧困之中卻悠閒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讚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3、怎樣理解“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

——這是一種讀書方法,即讀書不死摳字句,而要求真諦。也説明陶淵明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怎樣理解“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的含義?

——不僅寫出陶淵明安於貧困,而且含蓄地説明作者以古賢顏回自況,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謂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5、“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於富貴”。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6、“贊”語與前文有什麼聯繫?

——文後的“讚語”是作者仿照史學筆法加的品論性的文字。讚語的實質是兩句話:“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加鮮明。

三、。總結全文

1、歸納中心

本文借五柳先生給自己寫自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讚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2、。寫作特點

①語言樸素洗練,內容看似平淡卻寓意深刻。

②多用否定句。

思考: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麼作用?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求甚解”,“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正因為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歎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③體會課文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四、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並默

2、口頭作文: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性格特點。

醉翁亭記教案 篇七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文言語感能力。

2、掌握文中的實詞及“也”“於(乎)”“之”“而”等虛詞的意義及用法;積累文言知識。

3、理清文章脈絡,學習寫景、敍事、抒情相結合的寫法;感受文章意境美。

4、瞭解作者生平及其文學成就;學習作者身處逆境仍積極有為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過程

1、由小組彙報預習情況,展示交流預習成果;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並加以明確。可根據預習反饋情況,適當修訂學習目標。

2、採用多種方式誦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3、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解決詞句疑難的基礎上疏通文意。可按照讀—譯—講的步驟進行,小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可提交班內集體解決,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

4、複述課文,注意把握文章重點。學生評價。

5、合作探究

⑴亭名是怎樣得來的?太守為什麼自號曰“醉翁”?

⑵第一、二段中,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哪幾幅圖畫?再讀寫景文字,體會太守“山水之樂”。

⑶第三段寫遊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試為每幅畫面擬個標題;朗讀並體會太守之“樂其樂”。

⑷文中怎樣寫滁州百姓之樂?

⑸為什麼在寫“太守宴”前要先寫“滁人遊”?

⑹探究太守醉的原因。

⑺作者被貶滁州知州而自號“醉翁”。細讀文章,説説作者寫作本文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6、精講點撥:

小組提交前面環節中遇到的疑難,教師精講點撥,注意歸納、總結,以昇華提高。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