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濟南的冬天》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4.8K

《濟南的冬天》教案精品多篇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在反覆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能説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發現它獨特的美。

3、欣賞並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

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温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濟南位於山東省內,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這些山形成了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氣候截然不同。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注意誦讀,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情趣和豐富的情感,增強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成良好的語感。

教學設想: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我認為本文的教學切入點應該是要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領會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學重點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處就是能夠把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的寫法上。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盼望萬紫千紅的春,我們迷戀果實飄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飛的冬,雖然寒風凜冽,可那樹尖上頂着一朵白花的美麗又怎麼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就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它給人留下的不再是蕭瑟,不再是寒氣襲人,它那裏充滿了温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學生介紹他們瞭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語言風格。

老舍,現代小説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小説《駱駝祥子》、戲劇《龍鬚溝》《春華秋實》《茶館》等。被譽為“人名藝術家”。

2、教師結合學生介紹作適當補充,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國後最早創作和發表的作品之一。從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隨寫隨發表,全文共一萬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課文

1、藉助於《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清楚字詞障礙,熟悉課文內容。

2、領會本文應該怎樣朗讀。

歸納:要讀出喜愛的感情,語速較慢,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

3、聽名家朗讀課文。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用温和、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朗讀。

四、按描寫的不同景物,給文章分段,歸納大意。

(一)(1)寫濟南的冬天的天氣特點。

(二)(2-4)寫濟南冬天的山景。

陽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

城外遠山

(三)(5)寫濟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業

1、抄寫詞語

2、多音字注音組詞:得、着、薄、和

第二課時

一、投影兩段有關北方冬天的描述,讓學生讀一讀,説説北方冬天給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課文分析。濟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嗎?

二、齊讀全文,思考問題

1.濟南冬天有什麼特點?作者是如何突出這一特點的?

2.濟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點?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濟南

北平(有大風)無風聲

倫敦(有濃霧)響晴“寶地”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獨特:温晴

熱帶(日光毒)温晴

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繫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倫敦、熱帶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係,老舍25歲錢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應邀去英國任教,在倫敦生活了6年,在離英國回途中又在地處熱帶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而一回國便到了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沐浴在濟南温情宜人的冬天裏,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禁發自肺腑地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從中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二)針對第二段提問:濟南的小山有什麼地理特徵?

作者怎樣寫出陽光下的小山特別可愛?人們的感受如何?

(三)研讀第三段

請同學們仔細讀一遍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説説理由。

1.哪句話直接抒發作者對雪後美景的喜愛和讚美?

2.作者寫景的空間順序是怎樣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採用那些修辭手法來寫景的?

體會比喻、擬人對寫景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寫出景物的特點,寄寓作者的讚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這句話含有兩個比喻,一是將“”比作“白花”;

二是將“”比作“日本看護婦”。

(2)指出本體和喻體的相似之處:

(3)若將“頂着白雪的矮鬆”比作“守衞邊關的戰士”,行嗎?

(4)引用幾句學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讓同學們討論比喻是否恰當。

明確:比喻一定要貼切。

擬人

比較下列兩句話,看看錶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明確:擬人手法賦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態,寫出雪的嬌羞美麗。

4.看看作者寫景的句子中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作者採用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發了作者對這美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們要根據此段文字畫一幅畫,畫上應該畫些什麼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讀背誦

(四)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五)水的特點——綠、暖、清亮

四、再讀全文,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讀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1、直接抒發感情。

如“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氣。”

2、通過創設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如“請閉上眼睛,……這是不是一個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適温暖的意境,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五、創設情境,仿作練習。

當你被濟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時候,也許你沉睡的關於冬天的記憶在被喚醒,也許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話般浮現在你的腦海裏,那麼就讓我們也拿起筆,抓住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景象,運用你剛剛學到的語言技巧,寫下你心中最美的一處冬天。

教師結束語: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説,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説是無處不在。它不同於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於繞樑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現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學們熱心的觀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徵,選準角度,在描繪時用一些修辭方法,並將自己的感情融會其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美妙的文字來。

六、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

2、課後練習二

板書設計

濟南

北平(有大風)無風聲

倫敦(有濃霧)響晴“寶地”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獨特:温晴

熱帶(日光毒)温晴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適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綠暖清亮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展開描寫,並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鮮明的印象及感受的寫法。

2.體會文中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學習形象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並引導他們培養審美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1.引入新課。

2.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和脈絡。

3.細讀,分析課文。

第二課時

1.繼續細讀,分析課文。

2.小結課文的寫作藝術。

3.反覆朗讀課文。

4.指導學生作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引入新課。

作者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被譽為語言藝術大師。他所寫的小説《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等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壇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其散文也寫得清新優美,《濟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 本站…和時令。濟南位於山東省內,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撥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氣侯截然不同。

那麼,作者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邊學習邊領略。

二 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課文,同時自己、詞典弄清生字、生詞的音和義。

三 初步領會課文的大概內容和脈絡。

1.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出示自學提綱,要求學生重點思考下面三個問題:

① 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麼?

② 文中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

③ 作者怎樣展開對景物的描寫?

2.組織學生就上面三個問題展開討論,明確:

全文圍繞濟南的冬天温晴這個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括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然後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三幅畫圖:陽光下濟南全景、雪後山景的秀美、濟南冬天的水。

四 細讀、分析課文。

引導學生逐段細讀課文,要求他們在自讀的同時提出問題,展開討論,並指導他們就文章各段的內容、描述方法和語言,在課文一旁的空白處寫些簡要的批註。

各段問題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 課文從什麼角度寫出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這段與下文有什麼關係?

明確:課文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作者把濟南與住慣了的北平比較,又與他剛剛離開的倫敦比較,再與熱帶比較,突出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很自然地發出濟南真的算個寶地的由衷讚歎。所以,可以從全文最後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看到作者寫本文的目的,就在於對濟南的讚美。這段的對比方式,是一種曲折行文的手法。

這段課文總寫了濟南的冬天温晴的特點,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了鋪墊。因此,這段與下文是總分關係。

② 課文中的響亮是什麼意思?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一句,如果把聲字去掉,可不可以?為什麼?

明確:響亮一詞,一般用來指聲音宏大。但根據上下文意思來判斷,在這裏是指晴朗得刺眼。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是説濟南冬天的風並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聲字去掉,就説成了沒有風,不切合實際。

第二課時

(繼續細讀、分析課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樣描寫濟南古城的地理環境?作者是從什麼角度來寫濟南的可愛的?

明確:小山把濟南圍了個圈兒,這是濟南地理環境的特徵,也是濟南温晴的原因。作者從人的感受和對人的心理描寫,來表現濟南的可愛。作者把濟南比作嬰兒,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搖籃,用擬人的方法寫城:在天底下曬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寫山: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明靜、温暖和舒適的特點。

濟南人由於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對温暖的春天的聯想,但眼前春天並未到來,他們卻又並不着急,而且臉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表現了濟南人對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戀,也洋溢着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

3.第3自然段

這段也是寫山,是小雪點染了山之後的景色。那麼,作者從什麼角度描寫了哪些景物?議論後在全班交流。

明確: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鬆、黃草和薄雪等景色。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的看護婦,是對小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鬆寫出雪的形態。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到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是小雪後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的方法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作者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方法,再現了冬天濟南周圍的小山,在白雪與藍天的相映中的雪色與草色、雪光與日光交融的情態。

4.第4自然段

① 作者在寫了冬天濟南温晴、秀氣之後,把視線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內的狹窄與城外的寬敞對照,用小村莊來點綴出山坡,以小雪點染屋頂,這樣,讀者就看到了濟南的全貌。

② 在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這裏為什麼用一個卧字,和文章的什麼地方相呼應?

明確:卧字用得很貼切。濟南城外的小村莊被作者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地睡着,盡情享受這温晴的天賜。這卧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5.第5自然段

① 作者是怎樣寫水的温晴的?

明確:課文緊扣暖字,寫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寫水中的水藻把終年貯藏的綠色全拿出來,所以它不忍得凍上。水還多情地讓長枝的垂柳在水裏照個影兒。讀到這裏,讓我們感受到濟南的冬天真是風情萬種,使人留戀不捨。

② 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緊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從河水的清亮引出整個空間的清亮,並把紅屋頂、黃草山、灰樹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廣闊背景下,描繪了冬天濟南瑰麗的色彩。在此鋪墊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滿激情的句子這就是冬天的濟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 引導學生小結課文的寫作藝術。

1.讓學生再將課文默讀一遍,要求邊讀邊找出作者的各個觀察點。

明確:作者在不同的觀察點上,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濟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從俯視的角度寫陽光下的濟南;第三段從仰視的角度,寫小雪點染後的山景;第四段從城內往城外,寫雪後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視到仰視,寫出整個濟南的形象。作者正是從多個不同的角度的觀察,才生動形象地寫出冬天濟南温晴的這個特點。

2.學生再議論,歸納課文的各種表現手法。

明確:

① 用自己以前生活過的地方(北京、倫敦),與濟南對比,從而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温晴,使人們確實感到它是寶地。

② 作者不僅細緻觀察和描寫冬天濟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告訴讀者,以此來感染讀者,使讀者有如臨其境的感受。

③ 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把冬天的濟南寫得脈脈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對景物的描寫之中。

六 反覆朗讀課文。

朗讀前要指導學生怎樣讀出感情來,如朗讀課文時可根據文中描寫景物展開想象,腦海中映現作者描繪的畫面。

七 指導學生作文。

可帶領學生外出,實地觀察某處的景物特徵,仿照課文,寫一篇題為《××的冬(春天)》的短文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三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濟南冬天“温情”的主要特徵,描繪了陽光朗照下的山的温暖安適,薄雪覆蓋下的山的秀氣美麗的及綠萍浮動下的水的清透空靈的景象,賦予了濟南的山山水水以感情和生命。文章文質兼美,適合朗讀,因此本課設計了齊讀、自讀、小組讀、默讀等方式,採用以讀帶講的教學方法。

從教學目標上看,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設置知識、能力、感情目標、循序漸進易於實施。從教學流程上來看,用第一課時所學內容及本課將學內容作温故而知新,導入語言富有詩意和內涵,極具感召力。研讀賞析,問題設計由淺入深。

《濟南的冬天》給我們展示了四幅畫面:三幅山景圖和一幅水景圖。第一幅為我們展現的是“小山搖籃圖”;第二幅為我們展現的是“雪霽晴巒圖”;第三幅為我們展現的是“城外遠山圖”;第四幅為我們展現的是“空靈水晶圖”。作者通過這四幅優美的圖畫,再讓我們通過優美的語言的啟示,使優美的感情與文中的景物和語言之美獲得充分的交流,從中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得到精神愉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讓學生欣賞到畫面美,還要品味到語言美,感受到情感美,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審美,這才是語文教“美”的意義所在。

在本課教學中,沒有機械,繁瑣地逐一分析四幅畫面,而是以薄雪覆蓋下的下山圖為例,交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自己論述學習其他畫面;並設計了三幅山景圖之間的比較閲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主體的目的。,這裏也體現了教學過程中“活”的特點。

本課教學將品味鑑賞優美的語言作為本課的學習重點。老舍的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不是言語講究,而是對所寫對象極為熟悉,並有深切獨到的體會,它是帶着一般發自內心的真實的喜歡勁兒向人們述説的。《濟南的冬天》一文,正表現出作者對濟南氣候的瞭解,對濟南景物的熟悉。“濟南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捕捉得十分準確,也十分生動。他寫山、寫水、寫雪、寫陽光、寫各色人等舒適而又快活。他的心情正是這樣,他的喜悦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同身受”,用讀一讀、找一找、議一議、説一説的方式,讓學生對語言真切的體會,體會字裏行間藴含的作者的喜愛之情。

在品讀鑑賞優美的語言這一環節中,初次設計由學生自己品讀、鑑賞。本以為這樣設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發現沒有預先考慮到學生的語文水平,作為七年級剛入校新生,學生還沒有自我學習的能力,沒有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因此在課堂中茫然無所知。在第二次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教師引導、講解、分析、鑑賞的方式,但發覺本來是課堂引導者的我變成了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沒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幾經修改,由教師引導、學生主導來品讀、鑑賞這篇文章的語言。

拓展延伸部分,安排欣賞美景,借鑑本文寫作方法,當堂作文的練習,注重鍛鍊學生抓住景物特徵描寫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用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啟迪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薰陶。

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本課安排學生課前摘抄描繪冬天景色的優美語段,就是啟發學生多讀書,養成積累詞句的學習習慣,為今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齊讀、自讀、小組讀、默讀等多種、多次朗讀的設想,則是對語文學習的延展,深化語文學習成果。無論是課堂寫作訓練還是課前資料積累,其最後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牢牢掌握住學習語文的方法,教“實”不是讓學生牢牢記住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讓學生牢牢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才是教“實”的目的及意義所在。

最後,不足之處也是明顯的:(1)由於目前網絡的限制,教師製作的課件過於單調、枯燥,缺少與本文相關的圖片、資料的展示;(2)對於學生的發言,缺少適當的激勵性評價。把課文教“美”,教“活”,教“實”,這才是《濟南的冬天》一文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