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濟南的冬天説課稿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7W

濟南的冬天説課稿精品多篇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並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美的方法。

3、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朗讀、品讀課文,發現並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教學難點]:

借鑑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意會導入。

1、欣賞狗尾巴草的圖片,請教學生一個問題:你關注過路邊的狗尾巴草嗎?你對它們有怎樣的感覺?

2、學生自由抒發感想,老師引導學生認識:平凡亦出神奇,美在於發現。引用:“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3、冬天萬物蕭條,風雪凜冽,沒有其他季節那種勃發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的,可愛的!在中國文學史上,人們曾經對中國現當代的一些著名作家進行排位,用六個字來概括:魯郭茅,巴老曹,(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當然,這種排名並不是絕對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不是等閒之輩,在藝術上各有千秋。老舍曾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一往情深。下面,請隨着老舍一起去發現洋溢着的特殊的美麗。看看他是怎樣發現美,又是怎樣來表現美的。(出示“發現美表現”)

二、整體感知,集體賞析。

1、思考:濟南的冬天最特別之處在於什麼?參考:温晴。

2、聽課文錄音,學生在語言的薰陶中(可閉眼傾聽)感受一下温晴的濟南的美麗景色。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們平時對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筆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筆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設問並引出品讀第三節:薄雪覆蓋下的山景。

(過渡: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老舍是從什麼角度來發現美、表現美的)

4、配樂(班瑞德的《初雪》)朗讀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採用讀、品、議相結合的方法來賞析第三節。

預設:

(1)請同學來朗讀這一段。

(2)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參考:秀氣。

(3)作者如何表現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這一過程中學生或許會質疑,可以穿插在品讀中。)

(4)從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可以感覺出作者對於濟南的山水有什麼的感情?從哪些語言可以看出來?它們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5)再次配樂齊讀第三節。

三、適度模仿,自由點評。

1、下了小雪的濟南的山無比美妙,濟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過渡到最後一節的自由品析階段。

2、要求模仿第三節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在書的邊上作好點評,自由談最後一節的學習體驗。

四、方法借鑑,學會發現。

1、文章把冬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活力與温晴的冬天的濟南,寫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A、融情於景B、展開聯想C、巧用修辭

2、投影一組不起眼的花草圖片,要求學生根據圖片想象並發現美,用幾句話來描寫,表現美;至少運用一種修辭。

3、用名家之言作結,如“情動而辭發”等,以求對學生閲讀與寫作美文有所啟迪。

五、佈置作業,由此延伸。

觀看美麗的畫面,想別人之未想,發別人之未發,把你眼中的美景用恰當的語言表現出來吧。播放《錢塘潮大潮》的視頻圖像,在錢塘潮壯闊的景象和雄壯的聲音中發現美,並運用今天學過的方法表現美。

六、結語。

願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用你熱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你的慧眼去觀察生活,願你發現生活中的美,願你的生活如花一樣燦爛。

2、作者通過這些對比,目的是為了什麼?

(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突出濟南獨有的“温晴”美景,賞它是個“寶地”。)

3、濟南的冬天是“温晴”是個“寶地”,作者在文中是通過什麼來具體描述這一內容的?(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四、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生誦讀課文

2、作者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然後分寫濟南冬天的山,請學生能根據文中的描述,給每幅畫面起一個合適的名字。(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水清綠)

3、作者在寫這些景物時,是突出它們的什麼特點?

4、文中是如何來寫這些景物的特點的?

陽光朗照下的山:温睛小搖籃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山上(矮松青黑)山尖(全白)

山坡(白暗黃)山腰(粉色)比喻、擬人

城外遠山:美水墨畫比喻

水:澄清暖藍水晶冒熱氣比喻

5、文章的結尾直到什麼作用?(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照應標題寫出濟南冬天的美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讚美與喜愛)

五、課堂總結

六、佈置作業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養寫景抒情散文的自讀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如何自學寫景抒情的散文。

2.難點: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寫景文章,要學會分析寫的是什麼景,是怎樣寫景的,為什麼要這樣寫,這樣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對自己今後。寫作也會有收益。

三、學習新課

1.朗讀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提問:濟南的這些小山有什麼地理特徵?’

討論並歸納: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寫出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3.提問: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1)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温暖的環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4.朗讀或背誦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後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討論並歸納: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智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6.提問;這段文字用什麼修辭手法寫雪後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

(1)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動人的雪態。

7.朗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討論並歸納:用城內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卧”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8.朗讀第5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

(1)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9.提問:這段文字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討論並歸納: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徵。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徵。

9.提問: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1)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協…··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會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四、小結

本文佈局謀篇層次井然、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時間、地點的範圍,接着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三組對比,讚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再接着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其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從語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

五、堂上練習:

寫一段描寫校園景色的文字,要求運用上面學到的觀察方法。

寫完交流。

六、作業

1.課後練習第一、2題,第二大題。A類

2.完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三

老舍的這篇散文,可謂是寫景的經典之作。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美美地讀,發現其韻律美;讓學生細細地品,體味其語言美;讓學生靜靜地寫,模仿其寫景美。

我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①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並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②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美的方法。

③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達成目標,其分析如下:

一、在新課程大談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

“獨學抓特點”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分析“寶地”、“温晴”、“奇蹟”、“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這幾個詞,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從而讓學生明白對比的寫作手法。在教學中,因為這個題設計簡單,學生通過預習之後,無需討論,就能直接完成,佔用時間不多,完成情況較好。

二、因材施教,分層設題。

在“對學品美句”環節中,我為了做到因材施教,進行了分層設題,分別對ABC三個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層學生能在A1地帶領下,通過對學,能運用老師我教的賞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兩個句子賞析;C層學生能在A2地帶領下,通過對學,能出一兩個句子賞析題給其他組;A層學生能針對C層出的句子賞析題,能即興進行賞析。因為是公開課,所以學生有點緊張,特別是即興賞析的時候,表達的語言不夠凝鍊。同時因為每組對ABC三層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於各組需要三層同學都舉手參與,以致於有點組不敢積極參與其中。

三、難點突破,通過小組羣學的方式來達成。

通過“羣學理方法”環節,讓學生髮揮小組力量,來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由於前面第二環節佔用的時間過多,導致這部分過於倉促,學生討論不夠充分。

四、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讓我明白了兩點:

1、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給更多孩子展示和説話的機會。在以前的教學中,每個小組的發言人幾乎是固定的,導致許多學生沒有機會發言,也不能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該給這些孩子發言的機會。

2、在公開課教學引入之前,應該激發學生的激情。一節課的成敗在於學生的表現,學生的表現完成在於教師的引導。在教學前,教師應該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確保公開課的成功。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四

設計理念

《濟南的冬天》是語文版課標教材七年級上冊的一篇寫景散文。

課文抓住“温晴”這一文眼來構思,角度獨特,思路清晰,語言準確生動,描繪出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熱愛之情。

依據課標精神,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體驗,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設計本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適當引導。整節課採用對話形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欣賞,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學會運用。

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理清課文思路,瞭解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特徵描寫景物的。

3、仔細揣摩文章語言,體會作者生動準確、清新自然的語言特點。

4、學習文章寫法,進行片段寫作練習。

教學流程

一、情境激趣,談話導入

課件出示幾幅照片,讓學生欣賞。

談話:同學們,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幅照片,請仔細觀賞。看完了告訴老師,你從照片中看到了什麼,最想説句什麼。

從學生的多數回答中教師及時提取信息並適時導入課題。

談話:這些照片是昨天老師備課的時候在網上看到的,照片拍攝的是20xx年濟南冬天的景象。在愛好攝影的人眼中濟南的冬天是這樣的,那麼在著名作家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又是什麼樣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老舍的一篇著名的散文《濟南的冬天》。出示課題,請學生們齊讀課題。

二、交流作者情況

談話:課前老師讓大家查找作家老舍的資料,現在請大家把你查到的資料跟同學們交流一下。

學生交流後,教師出示作者簡介課件,以示重點和補充。

三、談話歸納學習要求

告訴學生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讓學生先結合自己平時的語文學習,談談應該怎樣閲讀一篇文章。

談話:同學們,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既然是“自讀”,就要求自己“會學”並且“學會”。回憶一下,我們應該怎樣讀懂一篇文章?

學生可能會説要讀會每一句話,知道文章寫了什麼,怎麼寫的等等。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要告訴學生做到了以上這些還只是“基本讀懂”,要想“真正讀懂”,還必須“讀出自己,讀出問題,讀到會用”。“讀出自己”就是讓自己走進文本,和作者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是理解,是欣賞,是聯想,是想象。“讀出問題”就是帶着一種研究的眼光去發現,去推敲,去質疑,去批判。“讀到會用”就是把從文中學到的遣詞造句的方法用到自己的説話和寫作當中去。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可以默讀、小聲讀、大聲讀等。教師提醒學生用工具書查自己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如果還不能解決問題,可以問同學或老師。

2、説理解的話。教師問:讀完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可能會説:知道了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晴天時的小山像個小搖籃,整個老城是那麼温暖安靜;雪後的小山是那麼秀氣;城外遠山又是那麼淡雅;濟南冬天的水不但不結冰,而且那麼碧綠、澄清等等。

總之,通過這樣的環節和問題設計,學生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整體感知。

五、再讀課文,品詞析句

1、展示朗讀。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非常適合有感情的朗讀。此環節指名讓學生朗讀,教師適時的加入其中以示範讀。同時讓其他同學注意傾聽,作出評價。

2、思考朗讀。學生在聽完指名讀、範讀後,誦讀的興趣勢必大增,這時讓學生帶着感情再讀課文,同時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詞語、句子或段落,説一説為什麼喜歡,從中收穫了什麼。

此環節是最重要的對話、分享環節,“讀出自己,讀出問題”的核心思想貫穿其中。教師要根據學情,隨機進行相關引導。理想的境界是學生和教師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互相促進,同時又不知不覺地引導着學生。教師要善於捕捉契機——敏鋭地發現學生髮言中和文本重點的結合點和鄰近點(李鎮西語)。

本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經典散文,在佈局謀篇時思路清晰,有條有理;景物描寫中流露真情實感;語言準確生動、自然樸實。在引導學生感悟、品析時,一定要注意根據課堂氣氛與對話的進展情況及時調整內容和進度,要從學生可能雜亂無章的問題和回答中理出線索,篩選有價值的回答,因而使課堂對話或討論收放自如,趨於高效。

(同學們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感受,或者:這篇文章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特點值得欣賞借鑑?)

六、三讀課文,昇華感情

此次朗讀實屬餘映潮先生的“演讀”,所謂“演讀”就是要有表情的讀,聲音也要傳達出感情。學生在整體感知、品詞析句後,再次整體回讀,情感得到深化,領悟會更加深刻。

談話:聽着同學們的侃侃而談和美味朗讀,我彷彿看到大家和老舍先生一起來到了冬天的濟【】南,欣賞和熱愛着“濟南的冬天”(雙關語),讓我們帶着這種欣賞和熱愛之情再把課文美美的讀一遍吧。

七、經典析讀,仿寫創造

反覆朗讀、回味第三自然段,體會作者抓住景物特徵、運用生動準確、清新自然的語言描寫景物的寫作特色。用“最妙的是……”開頭,發揮聯想和想象,用上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寫一段寫景的文字。

八、作業超市

教師談話:學完了這課,你想給自己留點什麼作業?

教師推薦:

1、閲讀老舍的《一點印象》。首推其中的《濟南的秋天》。

2、蒐集一些關於如何寫好景物的文章。讀一讀,試着寫一篇寫景散文。

3、背誦喜歡的段落。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體會文中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學習形象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體會文中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學習形象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優美的語言,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一、教學時數與方法

課時:兩課時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二、教學用具與課件

多媒體投影儀《濟南的冬天》的錄音帶收集的冬天的圖片

三、教學設想

從收集的冬天的圖片入手,引出文章作者一開始就拿北平、倫敦冬天的特點與濟南對比,引出濟南的冬天“温晴”的特點,在許多人眼中冬天就是冷的、枯燥的代名詞,為什麼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呢?引起同學們的思考後,接下來就來體會作家老舍眼中濟南的冬天,體會他筆下的一幅冬天的水墨畫。

四、預習設計

1.認為課文中的哪一個詞最能體現濟南冬天的特點,為什麼濟南是個寶地?

2.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點

1.整體感知,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濟南的冬之美

2.瞭解濟南的冬天的最重要特點

二、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用多媒體投影儀把一些收集的不同地方冬天的圖片展示出來,讓大家説説對每個地方冬天的感覺。(找一兩位同學説一下)然後引出濟南這個地方。

2.濟南很早就有“齊多甘泉,甲於天下”的美譽,古人曾經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那麼濟南的冬天究竟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

(二)作者簡介

用多媒體投影儀投出老舍先生的相片,讓一兩個同學講一下對作者的認識,然後歸納重要的作者信息(老舍,原名舒慶春,著名作家,代表作品《駱駝祥子》)

(三)整體感知

1.放課文錄音,指導學生朗讀,注意生詞的讀音,停頓以及感情

2.找出最能表現濟南的冬天的特點的詞語(參考:温晴)

(四)分析課文

1.閲讀第一自然段,請同學們思考文章怎樣引出濟南的冬天的特點的的?(與北平、倫敦相比)

2.快速閲讀下面幾段,找出作者主要抓住了濟南的冬天的什麼景物來寫?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山和水;①山矮小,環城,山上窩着小村莊山秀麗;山上有雪,雪俏麗;②水綠,水清,水暖,水清麗③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慈善的,是一個寶地)

(五)步置作業

1.認真朗讀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2.完成練習一

3.找出你認為好的句子,好在哪裏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點

1主要學習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側重在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2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復舊學新

1、檢查作業,叫一兩名同學起來回答

2、叫同學彙報上節課的疑難問題,一起解決

(二)學習新課,讓同學們仔細閲讀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1.朗讀第三段,要求:

①找出本段所運用的三個方位名詞和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説説這一段主要寫什麼。

通過討論辨析明確:三個方位名詞是“山上”、“山尖”、“山坡”,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日落”;這一段主要寫濟南雪後山上的景色。

②找出本段用得最生動的三個帶有比喻意義的動詞和擬人句,説説所起的作用。

明確:三個動詞是“頂”、“鑲”、“穿”,擬人句是“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表現濟南小山“秀氣”的特徵。

2、朗讀第五段,要求:

①畫出文中運用了擬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詞句,描寫藍水晶的形容詞,説明本段寫什麼,寫出什麼特徵?

明確:詞句是“貯蓄”、“全拿出來”、“精神”、“不忍得”、“照個影兒”、“藍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團花”;本段寫濟南的水,寫出其“不結冰”、“冒熱氣”、“水藻綠”、“澄清”、“水天一色”的特點。

②揣摩結尾一句:“這”所指代的內容是什麼

明確:“這”是指濟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氣”、“像水墨畫”、“水色澄清”等;藴含着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三)你能感受到作者對濟南怎樣的情感?從那些詞句感受到的?

明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感情是喜愛和讚美。從“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些小山冬天特別可愛”、“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等詞句可以看出來。

(四)總結課文

總結:作者的情感,融會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以美好的事物作喻體,表現景物特點,用擬人修辭句式,賦予景物美好情感。情景交融正是本文的突出特色。

(五)對比閲讀,把《春》和《濟南的冬天》作比較,體會兩篇文章的語言美

(六)佈置作業

結合課後第三道練習題,寫自己家鄉的冬天,字數不限。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本文是語言大師老舍的一篇寫景散文。文章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使筆下的山、水、城、人跟這“温晴”天氣緊密聯繫在一起,構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

學習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語言,以達到提高語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薰陶的目的。掌握寫景狀物的一般方法,並進行片段描寫。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反覆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優美的語言。

學情分析:

前一課學習了《春》,學生對描寫景物運用生動詞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有所體會,閲讀這篇課文,宜引導學生自己理解。

課前準備:

① 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②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課前佈置學生去查閲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瞭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閲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入瞭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夏天是熱情奔放的,秋天是收穫幸福的,談到冬天,大家常會聯想到那凜冽的北風、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肅殺的氣象;又會想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遠,想起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會令習慣於温暖的南方的人們望而卻步,然而北中國的濟南,由於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到是那麼的“慈善”可親、笑容可掬。今天,就讓我們追隨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感受一下濟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濟南那秀氣的山、澄綠的水。……

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是一個温暖的寶地。那麼,今天我們就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感知濟南冬天的温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好嗎?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簡介作者、作品

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等。本文寫於1931年春。

2、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問題:

學生朗讀全文,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寫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徵”的方法閲讀課文。請你運用這種方法自讀課文,找出濟南冬天的總的特徵是什麼?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述。(温晴)

(2)文中選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來描寫濟南的冬天?分別突出了這些景物的什麼特點?(山景、水色)

三、板書:

濟南的冬天

(1)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温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聲

與倫敦相比——無重霧 (響晴) 寶地

與熱帶相比——無毒日 (温晴)

(2)景物:

陽光朗照下的山——温靜

山景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城外的遠山——淡雅;

水色 綠、清、亮

3、課堂小結:

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温晴”的總特點;然後具體描繪濟南的冬天特有的景緻,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

4、作業佈置:

(1)認真,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

(2)複習這篇課文的生字詞,下一堂課準備聽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鞏固詞語。

二、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1、重點研讀:薄雪覆蓋下的山景圖和水色圖,品味語言。

[問題]:

(1)第3小節和第5小節寫景順序有什麼不同之處?

(2)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麼相同之處?

(3)找出你認為寫得美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想想為什麼寫得好?

[明確]:

(1)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都是對冬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

(3)比喻、擬人句。(美句賞析,着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過渡):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如此嬌媚動人,是因為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的修辭。文中還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説説好在哪兒?

[討論明確]

(1)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2)全在天底下曬着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

2、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儘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撥、補充。

——你喜歡文中哪些優美的語句?為什麼喜歡?用簡潔的語言來分析。 ——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並模仿舉例。

——你認為好的語言應當具備哪些特點?應當如何品位語言的精妙之處?在文字表達上應注意些什麼?

三、體驗反思。

[提問]為什麼濟南的冬天的景色會如此動人?

[明確]a.細緻觀察b.抓住特徵c.安排順序(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四、比較閲讀,拓展延伸。

想一想,為什麼作者能描繪出這麼精彩的畫面,為什麼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麼相同之處?

明確:都能抓住特徵;安排順序(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採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色彩絢麗。《春》還從多種感官角度來描寫。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從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麼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五、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裏,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六、佈置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鑑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七

教學目的:

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手法。

教學重點:

教學中要體現抓住景物特徵和景的變化進行描寫這個重點,同時也要注意有關詞語,特別是形容詞的學習;模仿本文寫法,練寫短文《家鄉的冬天》。

課型:自讀課。啟發式,講練結合。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板書:濟南的冬天(寫景散文)老舍

2.簡介作者。

(二)學生默讀課文,同時板書重點詞。

(三)學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學上黑板注音。

(四)講析第1自然段。採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問方式。

1.你對冬天的景色進行過觀察嗎?冬天的氣候特點有哪些?

2.濟南冬天的氣候有什麼特點?

3.寫濟南的冬天為什麼要講到北平、倫敦的冬天和熱帶地方呢?

教師小結:經過一番比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個結論。點出“氣候温晴”這一特點。板書:氣候温晴

(五)講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問題。

(1)濟南的冬天為什麼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這一特點,並板書。)

(2)為什麼要寫濟南人的感覺:“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温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使學生理解作者通過比較映襯來突出濟南冬天的暖和)

2.學生齊讀一、二自然段。

(六)佈置課外作業。

1.背誦1、2啟然段。

2.寫出“慈善”“寬敞”“澄清”三個詞的反義詞,並造句。

3.預習第3自然段,畫出你認為用得貼切的形容詞。

第二課時

(一)檢查課外作業。

(二)講析3、4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3、4自然段。

2.提問:濟南的冬天除了天氣温晴、有山有水這兩個特點外,作者説,這還算不上濟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總結出這個特色嗎?(小雪勝景)板書。這個勝景的獨特之處表現在哪些方面?(幻燈打出表格,學生可在書中找答案。答案寫於另片上,或把答案蓋住。待學生回答後再亮出答案。)

描寫對象

特徵

是否用了修辭格

靜態寫動

抒情句及表達的感情

矮鬆

越發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濟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氣。

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小山的關愛,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樹尖上

頂着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

比喻

山尖

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風吹動,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膚

山腰

日落時,微黃的陽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點粉色

擬人

3.講述答案時應側重意境的領會,讓學生彷彿看見那種美景,不要止於文字上的答案。

4.學生朗讀第3、4自然段。

(三)講析第5自然段。

1.教師朗讀第5自然段。

2.提問:濟南有山有水,上面寫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用四個字概括這裏水的特點。(水藻真綠)板書。綠到什麼程度?(“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這裏用了“拿”和“不忍”,你認為有什麼妙處?(使物都帶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擬人修辭格)。以上作者寫出濟南冬天的四個特點,把他對濟南冬天的愛傳遞給了我們。

3.接話競賽:合上課本,請接話,看誰接得最快、最準。

①濟南的冬天四大特點是——②強調氣候温晴用的方法是——③濟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勝景像——⑤水藻真綠,綠的程度——

4.結語:作者寫盡濟南冬天的特點之後,由分到合,發揮奇特想象,將冬天的濟南包在空靈的藍水晶裏,構成一個美的整體。文章到此收筆,讓讀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

(四)課堂練習。

1.板書習作題:家鄉的冬天。

2.教師引導:老舍先生寫濟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點,你寫《家鄉的冬天》準備抓住什麼特點?

3.學生寫簡要發言提綱,然後口述。

4.教師作綜合評價。

(五)佈置課外作業:背誦3、4、5自然段,完成習作《家鄉的冬天》。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八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濟南冬天“温情”的主要特徵,描繪了陽光朗照下的山的温暖安適,薄雪覆蓋下的山的秀氣美麗的及綠萍浮動下的水的清透空靈的景象,賦予了濟南的山山水水以感情和生命。文章文質兼美,適合朗讀,因此本課設計了齊讀、自讀、小組讀、默讀等方式,採用以讀帶講的教學方法。

從教學目標上看,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設置知識、能力、感情目標、循序漸進易於實施。從教學流程上來看,用第一課時所學內容及本課將學內容作温故而知新,導入語言富有詩意和內涵,極具感召力。研讀賞析,問題設計由淺入深。

《濟南的冬天》給我們展示了四幅畫面:三幅山景圖和一幅水景圖。第一幅為我們展現的是“小山搖籃圖”;第二幅為我們展現的是“雪霽晴巒圖”;第三幅為我們展現的是“城外遠山圖”;第四幅為我們展現的是“空靈水晶圖”。作者通過這四幅優美的圖畫,再讓我們通過優美的語言的啟示,使優美的感情與文中的景物和語言之美獲得充分的交流,從中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得到精神愉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讓學生欣賞到畫面美,還要品味到語言美,感受到情感美,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審美,這才是語文教“美”的意義所在。

在本課教學中,沒有機械,繁瑣地逐一分析四幅畫面,而是以薄雪覆蓋下的下山圖為例,交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自己論述學習其他畫面;並設計了三幅山景圖之間的比較閲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主體的目的。,這裏也體現了教學過程中“活”的特點。

本課教學將品味鑑賞優美的語言作為本課的學習重點。老舍的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不是言語講究,而是對所寫對象極為熟悉,並有深切獨到的體會,它是帶着一般發自內心的真實的喜歡勁兒向人們述説的。《濟南的冬天》一文,正表現出作者對濟南氣候的瞭解,對濟南景物的熟悉。“濟南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捕捉得十分準確,也十分生動。他寫山、寫水、寫雪、寫陽光、寫各色人等舒適而又快活。他的心情正是這樣,他的喜悦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同身受”,用讀一讀、找一找、議一議、説一説的方式,讓學生對語言真切的體會,體會字裏行間藴含的作者的喜愛之情。

在品讀鑑賞優美的語言這一環節中,初次設計由學生自己品讀、鑑賞。本以為這樣設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發現沒有預先考慮到學生的語文水平,作為七年級剛入校新生,學生還沒有自我學習的能力,沒有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因此在課堂中茫然無所知。在第二次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教師引導、講解、分析、鑑賞的方式,但發覺本來是課堂引導者的我變成了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沒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幾經修改,由教師引導、學生主導來品讀、鑑賞這篇文章的語言。

拓展延伸部分,安排欣賞美景,借鑑本文寫作方法,當堂作文的練習,注重鍛鍊學生抓住景物特徵描寫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用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啟迪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薰陶。

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本課安排學生課前摘抄描繪冬天景色的優美語段,就是啟發學生多讀書,養成積累詞句的學習習慣,為今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齊讀、自讀、小組讀、默讀等多種、多次朗讀的設想,則是對語文學習的延展,深化語文學習成果。無論是課堂寫作訓練還是課前資料積累,其最後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牢牢掌握住學習語文的方法,教“實”不是讓學生牢牢記住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讓學生牢牢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才是教“實”的目的及意義所在。

最後,不足之處也是明顯的:(1)由於目前網絡的限制,教師製作的課件過於單調、枯燥,缺少與本文相關的圖片、資料的展示;(2)對於學生的發言,缺少適當的激勵性評價。把課文教“美”,教“活”,教“實”,這才是《濟南的冬天》一文的教育價值。

《濟南的冬天》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生字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標: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品味本文的語言美。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細膩傳神的景物描寫,掌握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體會其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

教法:講授法、點撥法、問題引導法

學法:勾畫圈點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呀?(學生回答:冬季)不錯,那麼我們一年中有幾個季節啊?(四個,春夏秋冬),很好。那有沒有誰願意告訴老師,你們喜歡哪個季節啊?(學生舉手發言)不錯,大家回答的都很好,其實,時序更替,四季輪迴,春夏秋冬都是美不勝收的。老舍先生曾經在《濟南的秋天》中寫道:“上帝把春天的藝術賜給了西湖,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秋天和冬天全賜給了濟南。”在他的眼裏,濟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他的筆下,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詩如畫,別具風韻。今天,就讓我們隨着老舍先生一起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吧。(板書課題和作者:濟南的冬天——老舍)

二、檢查預習,落實基礎。

1、簡介作者和創作背景:

多媒體出示課件,指名朗讀。

2、檢查字詞:

多媒體出示課件,先指名朗讀,後學生齊讀兩遍加深印象。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作者情感

1、朗讀音頻播放:

(1)播放音頻朗讀文件,讓學生注意其中的語氣、語速、語調和重音的把握。

(2)讓學生帶着問題聽課文,邊動筆在書上圈畫出重點詞句。(用PPT出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出示的問題:

1、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麼?

2、再瀏覽課文,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温晴這一特點的?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歸納:

1、濟南冬天的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温晴、寶地。

總結為兩字:温晴(貫穿全文的線索)

2、是從山、水兩個方面來表現温晴這一特點的。

3、作者的思想感情:

對濟南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板書:熱愛、讚美之情)

四、再讀課文,內容探究

1、文章開頭,作者採用什麼手法來突出表現濟南冬天温晴這一特點的?

學生討論、明確:把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地方進行了對比的方法:北平的颳大風,濟南的無風聲;倫敦的重霧,濟南的響晴;熱帶的毒日,濟南的温晴;經過一番比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個結論。點出“氣候温晴”這一特點。

2、指名朗讀2-6段,每段分別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然後從中找出一些能夠表現山、水特點的詞語。

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水,(暖、綠、清)。

城外的遠山(淡雅)。

五、品讀賞析

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散文,好的文章就是三分賞析七分讀,只讀了一遍,同學們就發現了這麼多濟南冬天的特點和美景,下面我們就逐步賞析這篇課文。

老師先舉個例子,給你們做個示範,然後你們自己從文章中找出句子賞析。(ppt展示例子)

舉例: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句話怎樣描寫小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這個句子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具體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四面環山的地形特點,同時,將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温存、可愛、慈善,生動具體地表現出了陽光朗照下的小山“可愛”的這一特點。

學生可能找到下列句子:

1、“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動寫靜,形象地描繪了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

2、“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寫出了雪後小山的嬌氣的情態。

3、“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矮鬆比喻成看護婦,形象生動寫出了小山下雪後矮鬆的柔美。

我們剛剛賞析了文中許多優美的句子,作者通過這些句子賦予了濟南山水無窮的魅力,抒發了他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同時也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的愛。

六、課堂小結: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通過細膩傳神的描寫,抓住温晴這一線索,繪山景描水色,角度獨特,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描繪出濟南冬天的魅力,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七、佈置作業

大自然一年四季風景都有各自獨特的美,請同學們以《校園的冬天》為題寫一篇文章,合理安排寫景的順序,恰當地使用修辭方法,將校園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不少於400字。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十

閲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為憑藉,因此讀書是閲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閲讀能力的培養來説,學生反覆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閲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濟南的總特點是什麼?”“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閲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基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因此,語文課也少了很多的語文味。於是,對於如何品味語言,如何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將是我今後教學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