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濟南的冬天》精品説課稿【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8W

《濟南的冬天》精品説課稿【多篇】

語文《濟南的冬天》説課稿 篇一

一説教學理念

新課標中提出學生能“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所以我將本着“生先於師”“先生後師”的教育理念,用各種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並讓學生通過朗讀去發現感受本文的語言美、情感美,提高他們的感受力。

二、説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要求是能品味和賞析優美的語言,能欣賞和積累精彩的語段。《濟南的冬天》老舍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本文特別值得學生學習的內容有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和特別親切自然富有情趣的語言,如本文中多次用到“小”字,“小山”“小雪”“小山村”等。

三、説學情

下面我來説一説我的學生。七年級的學生這時已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國中生活,適應了國中的學習方式,具備了一定的體悟和感受力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散文的鑑賞分析的方法,這對本文的學習很有幫助,但是領會本文中情景交融的寫法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老師加以引導。

基於以上的教材和學情分析,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四、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a、學生能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的方法;

b、學生能掌握和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a、學生能通過朗讀法、評點法、合作研究法掌握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a、學生能體味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冬天的熱愛之情;

b、學生能樹立起對自己的家鄉的熱愛之情。

針對學情,在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以下的重點、難點

五、説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則是掌握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六、説教學過程。

對於這堂課的導入我先以簡潔的話語提起北國的冬天,北國之冬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卻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是哪那?它的景色到底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一起來看一看吧。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採用這樣的導入比較能夠激起學生對本文的興趣,能更快的進入到本文的學習中。

(1)第一個環節:初讀感知

初讀課文,限定時間,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隨機點兩三名學生進行回答,然後教師指正補充。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整體感知文本,初步瞭解文章內容。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原因,以提升學生的概括和總結能力。

(2)第二環節接下來就是透過對精彩語段的精讀,來使學生能掌握本文的重點突破本文的難點。主要採用朗讀法、評點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先讓學生朗讀課文評點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語段,分析其妙處。而後小組間可就生成的意見進行交流討論,在整合後發言。

比如就文中的“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這樣親切字眼的選用也體現了老舍的喜愛之情。

設題意圖:讓學生先讀,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就能使學生體會作者感情,又能夠使學生生成自己的體驗,提高學生的鑑賞與感受力。這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

(3)透過對精彩語段的賞析,學生理解了老舍的一些寫作手法和技巧,我將安排學生進行寫作練習。要求是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寫一下身邊的校園和家鄉。

設題意圖:這樣既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是對寫作能力的一種訓練,又能以寫促情,抒發學生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

(4)歸納小結

讓學生説這節課學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老師對學生的見解都要積極的評價,,這一環節可以很好的瞭解學生的學習結果為下一課時做準備。)

語文《濟南的冬天》説課稿 篇二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濟南的冬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是以反映自然為主題。《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寫的一篇的寫景散文。學習這一單元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2、説教學目標(三維目標預設)

新課程強調,教學預設與生成是相輔相成的。根據教材定位,單元要求、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考慮,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會讀會寫課後讀一讀,寫一寫詞語,(新課標認為,語文的基本素養要通過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

2、積累文中優美語句。

3、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能力目標:

1、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感情情景融合。

2、培養學生自讀寫景散文的能力。

3、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感情。

2、激發學生對家鄉景物,對祖國河山一草一木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預設:

1、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把握閲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課文只是例子,教是為了不教。

(2)理解多種修辭手法綜合運用及表達效果。

2、教學難點:

(1)寫景方法的分析

(2)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3)情景交融的寫法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二、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

“教無定法而又有法。”教學方法的設計應面向全體而又注意個體差異,應以滿足學生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説“先生的職責主要在於教學生學。”同時《課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融洽交流互動合作。為此,教讀本文時採用如下的方法:

1、朗讀法:“教學幹法讀為本”。本文文質兼美,適於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通過朗讀,整體感知理解內容。

2、點拔法:運用點拔法以突出重點,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特徵。同時點拔法能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

3、合作探究法: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符合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

4、比較閲讀法:通過前一篇《春》的比較,進一步掌握寫景抒情散文的閲讀法。

5、採用課件進行教學(幻燈片)

三、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二節課的時間。

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並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

本説案只説明第一課時的內容,目的是通過了解一篇,品析一節,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四、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屏幕出示濟南的風景圖片

(二)檢查預習:檢查預習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情,以便更好的安排教學環節。

(三)聽錄音朗讀、分組朗讀:

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然後思考。要求學生動筆圈點勾畫最能表現濟南冬天特點的句子和優美語句。(我們知道,“教學之法讀為本”,通過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內容,欣賞美景。

(四)感知一篇(感知主要內容)

1、學生速讀並討論:要求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培養概括能力)

濟南的冬天美在

(用一句話概括)

濟南冬天的特點是

(用一個詞表達)

以上答案不唯一,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2、小組合作探討並歸納點結,理清思路

預設:濟南的冬天美在哪幾方面?

(屏幕出示)

生成:

陽光朗照下的山景——温靜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景——秀氣

温晴

城外山景——淡雅

水:藍色、清亮

景美、情美

(五)品析一節(第3段)

藝術美

1、學法指導

(1)回憶複習《春》分析寫景抒情文章方法(四問)

①寫什麼景?抒什麼情?

②景物特點

③怎樣寫景抒情

(2)預設問題:請找出本文中你認為描寫最精彩的片段。(第三段。目的是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2、屏幕出示閲讀要求:

(1)找出中心句

(2)劃分層次

(3)理清寫景順序

(4)體會動詞的表達效果

(5)理解修辭手法的運用

(6)畫出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

3、給學生5分鐘時間進行小組討論,任選以上內容中一至二項從段中找出答案,準備發言。(合作、探究)

4、教師要求學生依次解答問題,教師的點拔,小結、同學們的誦讀穿插其間。學生解答後經老師訂正後在屏幕上修正內容。這一環節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動動。

小結: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有層次地分析理解課文,進行語言分析,語感體驗,將特有的知識密度充分於一個精段小小的空間。

(六)佈置作業:

1、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麼寫得好?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美句賞析,着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着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並訓練學生的複述能力。)

五、總結

新課程強調教師授課要“用教材教”,一篇課文,僅僅只是一個例子,教學過程關鍵是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探究美、創造美”。學完一篇課文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濟南的冬天》優秀説課稿 篇三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板書:濟南的冬天+老舍),下面我將從教材和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程和板書設計等六個方面闡述我的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編寫人員安排這篇作文,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色的美,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

2、課文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閲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範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色描寫得細緻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閲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色,抒發感情的作用。文章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寫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特點;接着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最後寫冬天的水色。

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緻,不是採取直抒胸臆,而是通過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如這樣一句話,“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作者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色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色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能力目標:

a、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色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讚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和第5段,讓學生在反覆的讀的過程中,領會要旨。

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我準備用讀寫説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出美的句子中,説出獨特的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後,用寫來昇華。

二、説教法

1、尊重學生個性,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研究新課標時,我體會到“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於是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2、讀、寫、説相結合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結合課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課時,注重了構築讀的平台,創設説的動機,讓學生通過摹寫,做到學以致用,加強了與文本的對話。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讀説寫都到位,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這就堅定了我課改的決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於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應堅定的引入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最終領會文章所藴涵的豐富情感。

三、説學法

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進行拓展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色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第二課時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説課教案只説明第一課時。

五、説教程

(一)、課前準備:

主要分為學生準備和教師準備,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多種渠道,蒐集有關作者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還可閲讀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濟南的秋天》,拓寬學生的閲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有意識的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所帶來的困難。在課前,我精心準備了電教平台、錄音等輔助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二)、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反饋練習”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

我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氣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2、講授新課:

(1)初讀課文,採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不回讀,全神貫注的讀,並且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

題目的: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整體感知文本,初步瞭解文章內容。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找出能夠支撐作者説法的地方,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2)精讀關鍵段落(3-5段)

老師可適時發問:你最喜歡那一句,為什麼?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體會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

解題思路:讓學生先讀再説,甚至用多種形式去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句的妙處。

(3)使用探究法,老師展示四幅圖片,讓學生再讀課文,並評價老師所展示的圖片,哪些地方與課文內容相對應,哪些不相符。

設題目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更為主動的去探究知識。

這種方式將一改以往的老師把學生的思維給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來,以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4)以寫促情

要求: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一寫我們孝感的冬天。

設題目的: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

寫完後讓學生交流,老師予以鼓勵,達到本課高潮。

3、歸納小結

讓學生説這節課學到了什麼?(老師對學生的每一點見解都予以肯定)

4、反饋練習

讓學生討論: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設題目的:讓學生領悟散文的特點、結構及抒發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課時。

六、説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總特點:無風、響晴、温晴

山: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蓋下的山——秀氣景中有情熱愛、讚美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温暖、清亮、透明

語文《濟南的冬天》説課稿 篇四

一、依託單元説教材

人文主題:《濟南的冬天》是部編教材七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單元主題是“四季美景”,由一組描寫景物的優美詩文組成,學生在美景、美情、美言中,感受課文中豐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發對大自然、對人生的熱愛。《濟南的冬天》抓住“温晴”的特點,用温婉的語言,融情於景的寫法,給讀者“温情”的感覺,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語文要素之一:朗讀。學習本單元,要重視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領略景物之美。本課的重點是把握好重音和停連,感受漢語聲韻之美。

語文要素之二:賞景。閲讀本單元的課文,要發揮聯想和想象,再現情景,獲得情感體驗。還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語言,體會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濟南的冬天》要品味細膩、生動的景物描寫,喚起對事物的細微感覺。

二、植根課標説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提高思想文化修養。”同時要求:“有自己的心得和體會,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既要指導學生通過“朗讀”和“品讀”來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體會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基於以上的思考,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創意。

【教學目標】

1.朗讀,掌握重音和停連的要領,賞析文中之景。

2.品讀,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學習比喻、比擬的修辭方法,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融入的感情。

【教學創意】

本文的教學切入點: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領會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因此,本課的主要教學板塊:抓住“温晴”,整體感知課文,賞析文中之景;抓住“温情”,品味精美語言,體會筆下之情。

三、立足學情説過程

對於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説,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根據本課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將融合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誦讀欣賞法。本文文質兼美,適於朗讀,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

2、關鍵詞教學法。圍繞“温晴”和“温情”兩個關鍵詞,引導學生感受、品味濟南冬天之美,使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立足學生的學情及選用的教學方法,下面我來説説主要的教學步驟及策略意圖。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老舍説:“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那麼,“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在冬天又是怎樣的勝景呢?這節課,我們一塊來欣賞《濟南的冬天》。

(策略意圖:用老舍先生的話及描寫濟南的詩句導入新課,意圖將厚實的知識儲備用精當的語言傳達給學生,開課直奔正題,初步感知老舍對濟南的讚美之情)

二、初讀,賞析文中之景。(鋪墊一)

師:默讀全篇,圈點勾畫,邊讀邊思考問題:

1、作者所寫的濟南的冬天有着怎樣的特點?(詞語提示:寶地、理想的境界、温晴、慈善、有山有水)

2、他是通過哪些景物呈現這一特點的?濟南的冬天像小山搖籃圖(暖城)、雪後初晴圖、淡雅水墨畫(暖山)、空靈水晶圖(冒熱氣的水)(屏幕)

小結:從全文看,作者的筆觸由暖陽、暖城、暖山,到不結冰的水,所表現的都是温暖晴和。

(策略意圖:讓學生活動方式具體:默讀全篇,圈點勾畫;讓活動內容明確:圍繞“温晴”一詞整體感知冬天的特點;讓活動難度適中:用濟南的冬天像……,來欣賞景物之美。這一板塊的設計,為下一個教學環節做好了內容上的鋪墊。)

過渡語:以上我們欣賞了濟南“温晴”的冬景,“一切景語皆情語”,下面老師來介紹老舍與濟南的情緣。(鋪墊二)

師:1930年7月,老舍受邀來濟南齊魯大學任教,在濟南生活的四年多時間裏,他陶醉於濟南秀美安適的風光山水,傾情於博大精深的齊魯文化,他用温情詩意的筆觸描寫濟南獨一無二的山水景緻……。

鏈接材料:

“從民國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濟南住過四載。在那裏,我有了第一個小孩,即起名為“濟”(舒濟)。在那裏,我交下不少的朋友:無論☆☆什麼時候我從那裏過,總有人笑臉地招呼我;無論我到何處去,那裏總有人惦念着我。在那裏,我寫成了《大明湖》、《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和收在《趕集》裏的那十幾個短篇。在那裏,我努力地創作,快活地休息……四年雖短,但是一氣住下來,於是事與事的聯繫,人與人的交往,快樂與悲苦的代換,便顯明地在這一生裏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劃在心中;時短情長,濟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鄉。”《吊濟南》

(策略意圖:用老舍與濟南的情緣介紹,使學生體會到“一切景語皆情語”,為下一下教學環節做好了情感上的鋪墊。)

三、品讀,體會筆下之情

師:找出語句、做好批註、標出重音和停連、動情朗讀,你從哪些句中讀出了老舍對濟南的喜愛讚美之情?老舍是怎樣做到融情於景的呢?

批註示例: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作者直抒胸臆,表達了對濟南城小山的喜愛之情。“小搖籃”“安靜不動地低聲説”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展開想象,飽含喜愛之情。

重音、停連示例: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重音,是對一句話中需要強調的詞語加以重讀,以引起聽者的注意。停連,朗讀語流的停頓和連接。

(策略意圖:示例就是“授之於漁”。用具體的示例,教學生做批註的角度和方法,朗讀中重音和停連的規律和方法。師生的合作,讓後面的小組合作有章可循。)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後三幅圖的批註和朗讀。

學生找到的“温情”語句可能有: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擬人手法賦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態,寫出雪的嬌羞美麗。

“濟南真得算個寶地。”一個“真”字,一個“算”字,直接讚美濟南。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個“妙”字,再加上用“最”字修飾,喜愛之情顯露至極。

“那些小山太秀氣了!”一個“秀氣”,再加上“太”,我讀出了老舍先生的憐愛之情。

“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小”字體現出了愛惜,“名手”再次讚美。

(策略意圖:品讀是本課的重頭戲。批註指導,讓學生學會品味精妙的語言,體會作者融情於景的寫作技巧;朗讀指導,讓學生誦讀含情的語句,體會作者直抒胸臆或筆下有情的寫作風格。)

老舍自從踏上濟南這塊土地,就深深地愛上了這座中古老城。正如他自己所述:“濟南的每一角落,似乎都存着一些生命的痕跡;每一小小的變遷,都引起一些感觸;就是一風一雨也彷彿含着無限的情意似的。”

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感受了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的美,同學們還學了抓住關鍵語句,用重音和停連的朗讀方法去欣賞美。現在,我們全班同學一起以讚美與喜愛之情,朗讀課文的部分美句,再次感受濟南的“温晴”與老舍的“温情”吧。

齊頌:

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策略意圖:提取文中的精妙語句,組成一篇精美的小短文,在誦讀中感受濟南的“温晴”與老舍的“温情”,可謂餘味猶存。)

四、基於課堂説反思

這是一節精心設計、精彩迭出的展示課。它將朗讀與欣賞巧妙結合,做到了在讀賞美景、品美言的活動中體悟美情。

練習朗讀,美在情感。

餘映潮老師説:朗讀是品味感受的閲讀活動,是充滿詩意的文學活動,也是豐富細膩的情感活動。老師的指導“手法精美,過程生動”。聽,“特別”一詞重音突現,情感凸顯,讀出濟南城內的温暖、温柔。老師的指導“有引有讀,形式活波”。聽,教師在指導比較停頓與不停頓的區別;學生試讀,再齊讀。老師的指導“小步輕邁,層次細膩”。聽,先讀好重音,再練習停連,讀出了節奏變化之美,讀出了旋律起伏之美,讀出了情感豐富之美。

文句擷英,妙在創意。

創意一:老師設計了“濟南的冬天像……”的活動,切入點的選擇巧妙。這個活動是對文章整體意境的把握。學生很容易地找出了“搖籃”“畫”“藍水晶”三個比喻,為他們進一步品讀的做好了鋪墊。

創意二:語言賞析先引後放。老師的批註指導給學生指明瞭角度和方法,主問題設計的話題寬泛。學生能夠充分的發揮他們的學習能力,細細品味這些優美的句子。如擬人句、比喻句的品析;重點字詞“頂”“鑲”等的品析。這一創意設計,層層深入,學生拾級而上,步步登高,學生的思維在激動中亢奮,巧掀高潮。

創意三:結束時,老師擷取文中詞句,組合成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這一活動,妙在“一箭雙鵰”,既回顧課文內容的重點,又昇華了對文本情感的體驗,切實地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這節課既有知識的儲備,又有動情的指導;既有詩意的講析,又有微文的呈現;既有“直奔正題”的開課,又有“餘味猶存”的收束。使人欣賞到了《濟南的冬天》一文中景物的“温晴”美和作者的“温情”美。

當然,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語文的閲讀就在於挖掘,對文本的挖掘,對作者的挖掘,對時代背景的挖掘,對生活的挖掘,對自我體驗的挖掘。還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新課改提高語文素養,豐富人文內涵所要求的,更是我今後不斷思考,不斷實踐的方向。

語文《濟南的冬天》説課稿 篇五

一、説教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編者安排這篇作文,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

2、課文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閲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範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且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緻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閲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文章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寫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特點;接着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最後寫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緻,不是採取直抒胸臆,而是通過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如這樣一句話,“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作者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的

1) 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 能力目標:

a、讓學生學會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讚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和第5段,讓學生在反覆的讀的過程中,領會要旨。

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我準備用讀寫説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出美的句子中,説出獨特的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後,用寫來昇華。

二、説教法

1、尊重學生個性,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研究新課標時,我體會到“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於是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

2、讀、寫、説相結合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結合課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課時,注重了構築讀的平台,創設説的動機,讓學生通過摹寫,做到學以致用,加強了與文本的對話。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讀説寫都到位,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這就堅定了我課改的決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合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應堅定的引入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最終領會文章所藴涵的豐富情感。

三、説學法

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進行拓展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第二課時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説課教案只説明第一課時。

五、説教程

(一)、課前準備:主要分為學生準備和教師準備。

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多種渠道,蒐集有關作者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還可閲讀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濟南的秋天》,拓寬學生的閲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有意識的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所帶來的困難。

在課前,我精心準備了電教的平台、錄音等輔助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二)、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反饋練習”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氣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2、講授新課:

(1)初讀課文,採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不回讀,全神貫注的讀,並且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整體感知文本,初步瞭解文章內容。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找出能夠支撐作者説法的地方,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2)精讀關鍵段落(3-5段)

老師可適時發問:你最喜歡那一句,為什麼?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的語句,體會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

解題思路:讓學生先讀再説,甚至用多種形式去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句的妙處。

(3)使用探究法,老師展示四幅圖片,讓學生再讀課文,並評價老師所展示的圖片,哪些地方與課文內容相對應,哪些不相符。

設題目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更為主動的去探究知識。

這種方式將一改以往的老師把學生的思維給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來,以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4)以寫促情

要求: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一寫我們孝感的冬天。

設題目的: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

寫完後讓學生交流,老師予以鼓勵,達到本課高潮。

3、歸納小結

讓學生説這節課學到了什麼?(老師對學生的每一點見解都予以肯定)

4、反饋練習

讓學生討論: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設題目的:讓學生領悟散文的特點、結構及抒發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課時。

六、説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總特點:無風、響晴、温晴

山: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景中有情 熱愛、讚美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温暖、清亮、透明

語文《濟南的冬天》説課稿 篇六

一、説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國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緻,非同一般,不是採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採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的認識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

教學難點: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説教學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2、採用電教平台、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3、本文文質兼美,適於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

三。説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五、四、説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c、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d、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教儀:課件

教學步驟: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佈置的預習作業進行抽查並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後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着問題 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a、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抓關鍵詞概括)?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c、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

d、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朗讀課文後,圍繞以上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我把問題與課文結構的分析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先閲讀1——2節,並討論解答兩個問題:1、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是怎樣表達的?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於什麼樣的地形特點?(明確:1、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温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聲

與倫敦相比——無重霧(響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無毒日(温晴)

2、濟南的地形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 只是北邊缺着點口兒。”,決定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讓學生試着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接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3——5節,並作重點分析(1、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寫景順序有什麼不同之處?2、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麼相同之處?)。在分析中除了使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緻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對課文內容有更深一層的瞭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手法,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學生 討論後明確:

1、陽光朗照下的山——温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節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和第5小節對水色的描寫中都體現了對冬天的喜愛、讚美之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後用自己的話語解答課後練習題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 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寫北國的冬天,不着眼於“寒”而着眼於“暖”,不着眼於“壯”而在於“ 秀”,是本文的一大特點。並與學生共同解答 :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 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解答中使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處處滲透着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抒發了讚美之情。標題不可以換。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 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於讚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進行最後的課文鞏固。

5、佈置作業:

1、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麼寫得好?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美句賞析,着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假 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着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並訓練學生的複述能力。)

3、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説説你家鄉的冬天是什麼樣子,再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不限。(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提示學生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目的是將閲讀之所得轉化為寫作之所能,是閲讀的遷移與深化。)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與北平比——無風聲 與倫敦比——無重霧

與熱帶比——無毒日

陽光朗照下的山——温靜;

薄雪覆蓋下的山 秀氣

城外的遠山

水色——綠。

作者借景抒發了讚美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深摯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