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41W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案(多篇)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國小語文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迴盪、滋潤、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盤點”中列出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聯繫生活,導入“神聖”

1、説説在周圍生活中,神聖一般多用來形容什麼?

在印第安人的眼裏,他們生活的那方看起來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聖的。他們會自豪地告訴每一個光臨那片土地的人──

2、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感受“神聖”

1、土地可以用肥沃、貧瘠來形容,還可以用寬廣來形容,卻很少有人用神聖來讚美。那麼印第安人為什麼這樣稱呼它呢?讓我們走進這片神聖的土地。

2、介紹文章背景知識。(印第安人首領西雅圖寫給白人領袖的一封信)

3、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讀給全班同學聽。教師隨機糾正字音

1、再讀課文,説説文章主要介紹了什麼內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體現了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研讀語句,理解“神聖”

1、自由讀文章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這片神聖的土地上呈現怎樣的畫面?

(1)理解內容。(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任何東西,不會破壞、傷害它們)

(2)感情朗讀,讀出自己的想象。

2、如此神聖的一片土地,對於我們來説,對於我們這個民族來説,為什麼就顯得如此珍貴,如此重要?

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1)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大地和我們的關係。(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等)

(2)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共同屬於哪一個家園?

小結:

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於我們是如此重要,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這片家園的家園。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案 篇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駿馬、雄鷹、潺潺、迴盪、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案教學設計精品

3、理清文脈。

教學重點

通過初讀,理解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

理清文脈。

教學準備

投影儀,收集關於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瞭解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發表演講的時代背景。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在黑板上出一道詞語填空題:請在括號裏填上一個合適的詞語,使得詞語間能搭配起來:這片土地是()的。(堅硬、黑色、充滿希望、純淨等)

那麼,我們的課題是──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板書)

“神聖”什麼意思?為什麼説是“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僅留作懸念,不必回答)

二、交流信息,瞭解背景

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關於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教師作簡要介紹,為感知全文作鋪墊。

三、感情朗讀,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各自放聲把課文讀一遍,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四、自告奮勇,分段試讀。

1、教師隨機指導易讀錯的字詞的讀音。

2、同桌對讀,互相指正糾錯,互相指導。

五、默讀思考,理清文脈

1、默讀課文,想一想西雅圖的信中都講了哪些內容?(土地是聖潔的──大地和人的關係──善待河水──保護空氣──照顧動物──熱愛大地)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什麼地方讀明白了,什麼地方還沒讀明白,做好標記。

教學後記

本課,我感受到了學生通過收集資料信息,瞭解了課文的背景、印第安人的民族習性等,有效地加強了對文本的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2、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3、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1、默讀全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師生共同解決問題。(與後面學習內容重複的,可留等後面解決)

二、走進文本,研讀課文

教師範讀第1自然段。

1、提出問題:“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課文的哪些段落講到了“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2、3自然段)

2、學生讀2、3自然段。

3、共同交流難理解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讀第2、3自然段。學有餘力的可以背誦下來。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案教學設計精品,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駿馬、雄鷹、潺潺、迴盪、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

投影儀,收集關於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瞭解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發表演講的時代背景。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引入新課

1、完成填空練習:____的土地。

學生口頭填空,教師板書詞語。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將來到這樣一片土地上──《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理解“神聖”的意思(原指極其崇高而莊嚴,不可褻瀆)。

過渡:“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為什麼用“神聖”來形容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

評:通過填空,突出“神聖”這一題眼,中心十分明確。

二、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2、交流主要內容,瞭解“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補充介紹文章背景。

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本文是根據當時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回信編譯的。西雅圖對白人很友好,為了紀念他,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為西雅圖。白人居民還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紀念碑。

評:對寫作背景的瞭解有助學生理解課文。

3、圍繞“神聖”,理清文章脈絡:

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神聖”講了哪些內容?

1~3自然段: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聖的。

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9~11自然段: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係,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於大地,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三、研讀課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聖”

1、正像同學們剛開始上課時所説的,我們常用廣闊、肥沃(列舉學生填空時用的詞語)等詞語來形容土地,而作者卻選擇了“神聖”這個詞語。那麼1、2、3自然段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邊讀邊想邊勾畫,並批註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現“神聖”的詞句:

重點理解以下語句,並相機指導朗讀:

⑴“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説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

“我們這個民族”──印第安人,演講的原文中自稱為紅人。

⑵“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這句話充分地表明瞭人類與大地不可分割的關係,也預示着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於我們有多麼重要。

⑶“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這句話再一次表明了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關係,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

3、師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就在這每一部分都那麼神聖的土地上,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自由閲讀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小結: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那樣聖潔。

4、引讀2、3自然段:

學生理解的能力有高有低,因此對課文的理解深淺不一。預設理解的要點便於把握教學的“度”,使教學儘可能地面向全體。

四、小結

這就是我們的家園,這就是我們神聖的土地。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於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這份神聖呢?同學們課後自主閲讀課文,找找答案。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感知“神聖”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紹西雅圖這個城市:

資料:西雅圖被稱為常青城,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卻有古老的冰川,活躍的火山和終年積雪的山峯。西雅圖又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城市,它擁有青山、湖泊,擁有港灣河道,擁有温潤的氣候,如春的四季。無論是在美國本土,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城市能像西雅圖那樣,山巒、平地都被密密的、幾近原始的森林所覆蓋。市區內外皆襯飾着幽靜的港灣、河流、綠樹,掩映着色彩豐富的街市。而在環繞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錯落地隱藏着幾十個大小不等的湖泊。樹木葱鬱,草地青葱,甚至飄來飄去的雨,輕輕掠過的風,都帶着青綠的顏色。

過渡: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對我們來説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麼怎樣才能保存這份神聖,留住這片聖潔呢?

評:資料的補充讓學生對“西雅圖”這個城市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從而更加理解印第安人對這片神聖的土地的眷戀之情。

二、研讀課文,理解”神聖”

1、學生自由讀四至八自然段,從文章中找出體現“神聖”的相關語句,並做好旁批,寫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出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瞭解“你們”是誰?(白人)

2、抓住關鍵語句進行交流,並指導朗讀:

“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⑴學生交流感受。(河水對我們很重要。)

⑵為什麼作者説要像善待兄弟一樣善待河水?請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⑶感情朗讀4、5自然段:

“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嚐風景過草地後的甜美味道。”

⑷“它”是誰?為什麼要照管好它?

重點理解“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後一聲歎息。”

⑸有感情地朗讀6、7自然段:

“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

⑹引導學生舉例理解”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⑺自由讀第八自然段,説説我們怎樣熱愛、照管這片神聖的土地的?

3、默讀9、10自然段,思考:我們為什麼要這樣熱愛、照管這片神聖的土地。

重點理解:“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小結:人類屬於大地,因為大地擁有着生命成長的物質,使人類的生命不斷得以繁衍、延續。只有愛護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確保人類生命成長需要的各種自然條件,從而保持生命的延續。

評:緊抓題眼“神聖”組織教學,化繁為簡,長文短教,中心更加明確。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聖”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後,出示“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補充課文以外的自然物。

2、獨立思考,補充,並交流。

評:拓展訓練將課堂向課外延伸,引導學生把課外蒐集的資料用到課堂上來。這一訓練需要學生模仿課文對語言進行再加工,將語言詩化,因此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發展。

四、課後練習,積累語言

練習:前3題為必做,第4題為選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語段背下來。

2、勾畫好詞佳句並摘抄。

3、閲讀西雅圖酋長演講原文。

4、小練筆:聯繫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是否得到了保護,寫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評:練習有層次,設計選做題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善待河水

神聖的土地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

【總評】

本文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説,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只有在誦讀中才能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閲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薰陶。設計者指導關鍵語句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神聖”,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閲讀,又引導學生體會了語言文字的美與震撼力。本文的背景與學生生活有一定距離,課外資料的收集與運用對文章本身是有利的充實,促進了學生對文章的領悟,更激發了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情感。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駿馬、雄鷹、潺潺、迴盪、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

收集關於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瞭解印第安酋長西雅圖寫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指導朗讀

1、出示艾青的《我愛這片土地》一詩,請學生讀,這樣就能對這個班級孩子的朗讀情況有個初步的瞭解

《我愛這片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温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寫於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

2、適時地進行一些有關朗讀技巧方面的指導,為後面的學文做好鋪墊。

二、導入新課,解疑設疑

1、導語:這首詩寫於1938年的11月17日,也就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的第二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佔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燒殺搶奪……我國著名詩人艾青就是在這個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滿懷着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樣一首慷慨激昂的詩。

同樣的,讓我們放眼世界,去到160多年前的美國,那時候居住在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也遭遇到了和我們類似的危險,只不過那時的他們受到的是他們自己國土上的白人們的侵犯,這應該是比我們的國家,比我們的民族幸運多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段歷史。

2、哪些同學已對這段歷史有所知,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嗎?(瞭解孩子們的預習情況)

3、那就讓我們走進這篇課文,一起來了解印第安人,瞭解當年的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瞭解這個神奇的民族。(齊讀課題--《這片土地是神聖的》,理解“神聖”一詞的意思:極為崇高、莊嚴,不可褻瀆、不可侵犯的。)

4、讀了這個課題,你腦海中產生了哪些疑問?

三、圍繞“神聖”,讀文悟情

1、是呀,那為什麼説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又是一片怎樣的土地呢?作者在文中又是幾次寫到“這片土地是神聖的”?下面就請同學們帶着這三個問題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想邊勾畫,最好能在書上做好批註,也就是簡單地寫下自己的感受。(靜心讀書思考)

2、交流閲讀感受,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並隨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方面的指導(這是本堂課的關鍵,也是重點和難點落實處)

課文共有四處寫到“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學生可能會説三處,因為在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和第七、八自然段開頭都有這麼一句相同的話,就是“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那就先順着學生的思路這樣一次一次地出示這句話,在朗讀中感悟這三句話在讀的時候感情的不同,先就這樣一筆帶過,告訴學生這些課文內容我們下堂課再學習。然後再引導學生找到課文開頭寫到的這一處:

“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説,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

(我想如果真正會找的話,首先應該找到的是課文開頭的這第一處,但孩子們的思維可沒那麼嚴密。所以有時候我們必須站在孩子們的立場上來研讀課文。)

展開: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課文中到底寫到了哪些部分?(從而自然而然地導入到下面兩段課文的學習。)

“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每一根閃閃發光的松針,每一隻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雲,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聖潔的。”

“每一處,每一片,每一座,每一條,每一根,每一隻”還能説“每一什麼”嗎?

“聖潔”與“神聖”的比較:“聖潔”是神聖而純真、潔淨的意思。相比“神聖”一詞,更進一步。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青草、綠葉、花朵是我們的姐妹,麋鹿、駿馬、雄鷹是我們的兄弟。樹汁流經樹幹,就像血液流經我們的`血管一樣。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這段課文中着重理解以下兩句話:

第一句是“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第二句是“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四、拓展延伸,激發情感(看時間決定是否安排)

五、課後練習,積累語言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語段摘錄下來並背誦。

板書設計: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印第安人酋長

西雅圖

民族

聖潔

我們人類

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大地上的萬物

附有關課文的資料:

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當時印第安人的酋長西雅圖為了避免衝突與流血,將那片土地轉讓給美國人的同時寫了一封語重心長的信。為了紀念西雅圖對白人的友好,美國將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為西雅圖,並對它進行了很好的保護。

西雅圖被稱為常青城,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卻有古老的冰川,活躍的火山和終年積雪的山峯。西雅圖又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城市,它擁有青山、湖泊,擁有港灣河道,擁有温潤的氣候,如春的四季。無論是在美國本土,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城市能像西雅圖那樣,山巒、平地都被密密的、幾近原始的森林所覆蓋。市區內外皆襯飾着幽靜的港灣、河流、綠樹,掩映着色彩豐富的街市。而在環繞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錯落地隱藏着幾十個大小不等的湖泊。樹木葱鬱,草地青葱,甚至飄來飄去的雨,輕輕掠過的風,都帶着青綠的顏色。

我的理解:

西雅圖,最早記住這個名字我記得是在一次看電視的時候,那時我只知道西雅圖是美國西北部的一個著名城市,並與我們中國的重慶市結為了友好城市。至於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城市,還有關於這個城市的歷史等等我一概不知。而第一次走近西雅圖這個城市,則是在去年我上六年級的這篇課文時,還有我也是在那一次,知道了西雅圖這個人,這個當年印第安人的酋長。

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當時的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為了避免衝突與流血,將那片土地轉讓給美國人的同時寫了一封語重心長的信,也就有了我們今天讀到的《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樣一篇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的課文。當然我們所讀到的這篇課文在選入我們的國小語文課本時是被改動過了的。

本文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説,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係,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

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點。一方面,課文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裏行間處處充滿着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表達出對它們無比眷戀的感情,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體現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反覆出現,產生一詠三歎的表達效果,不僅使主題深化,而且強化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閲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薰陶。只有在誦讀中才能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我認為這樣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片土地的“神聖”,既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又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美與震撼力。還有本文的時代背景與孩子們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所以課外資料的收集與運用對學習課文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除了瞭解土地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係和對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言有更深的理解外,我想必定能促進孩子們對自己所生存的土地、家園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激發孩子們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情感,並懂得我們也必須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自己的家園。如果學完了這篇課文,能達成這樣的一些目標,我想應該算是學好了的。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自學“嗡、鹿、駿、鷹、潺、脂、嬰、眷”這八個生字,並正確讀寫“潺潺、嗡嗡、松脂、麋鹿、駿馬、雄鷹、嬰兒、眷戀”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理解“神聖”,體會人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體會人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背景簡介

西雅圖被稱為常青城,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卻有古老的冰川,活躍的火山和終年積雪的山峯。西雅圖又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城市,它擁有青山、湖泊,擁有港灣、河道,擁有温潤的氣候,如春的四季。無論是在美國本土,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幾乎找不到第二個城市能像西雅圖那樣。

在1854年之前,這座城市是屬於崇敬自然地印第安人的,他們世代居住在這裏,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都抱着敬畏的態度。到了19世紀50年代,美國的州政府想用15萬美元買下這200萬英畝原本屬於印第安部落的土地。

此時此刻,作為印第安人的一份子,你想對購買這塊土地的白人説些什麼?當時的印第安酋長西雅圖,他在離開這塊與他共同生活的土地前,發表了一場著名的動人心絃的演説!

二、揭示課題

1、西雅圖演説的題目是——《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請同學齊讀課題

西雅圖酋長在描繪他所居住的土地時用了一個詞——“神聖”,神聖的意思是什麼?(極為崇高、莊嚴)我們把這個詞的意思代入課題中,課題就變成了以你的經驗,你會用什麼詞來形容土地?(肥沃、美麗、壯觀)

我們一般會用肥沃、美麗等詞語來修飾,西雅圖為什麼用“神聖”來形容土地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2、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三、檢查字詞

1、學習字詞

第一組:潺潺、嗡嗡。

生讀,注意糾正“嗡嗡”的讀音。讀了這兩個詞,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美麗的景象?第二組:松脂、麋鹿、駿馬、雄鷹。

生讀。讀了這四個詞,你彷彿又聞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第三組:嬰兒、眷戀。

你能説説“眷戀”的意思嗎?“嬰兒“通常會“眷戀”誰?在文中找到這句話,一起讀。

印第安人把誰比作母親?(大地,板書)

印第安人熱愛土地就像嬰兒眷戀母親的懷抱一樣,都是出自一種本能。從中你可以感受到什麼?(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之情,板書)

(印第安人對這片神聖,板書的土地是如此熱愛,下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圍繞“神聖”,寫了哪些內容?)

2、默讀課文,圍繞“神聖”,你瞭解到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土地是聖潔的—大地和人的關係—善待河水—保護空氣—照顧動物—熱愛大地,板書)

(在這片神聖的土地上,一切是怎麼樣的呢?)

四、研讀語句,理解“神聖”

1、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這片神聖的土地上呈現怎樣的畫面?(自由朗讀第二段,邊讀邊想,你覺得這裏的一切是怎麼樣的?)這裏的沙灘:海岸線優美,海水澄澈潔淨

這裏的耕地:縱橫交錯,植物吮吸着土地的營養,快速地成長,遠遠望去,彷彿一片綠色的海洋

這裏的山脈:連綿起伏、羣山環繞,山上的樹木鬱鬱葱葱,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寶庫

這裏的河流:清澈見底、映出藍天的影子、映出白雲的影子、還映出了山上樹木的影子,好像一面五彩的鏡子。

這裏還有閃閃發光的松針、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藍天上悠悠的白雲,這裏的一切是那麼新鮮、那麼純潔,沒有被污染、沒有被破壞,彷彿置身於仙境。)(讓我們帶着這種理解一起朗讀這段話)

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每一根閃閃發光的松針,每一隻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雲,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聖潔的。

(同學們,我們來觀察這段話,它採用了什麼修辭?——我們帶着這種強烈而又優美的語氣再讀這段話)

(然而,這美麗柔軟的沙灘、這高聳的山脈、這綠油油的耕地、這閃閃的松針,這印第安土地上一切的一切,都將不再屬於我們,同學們,此時你的心情怎麼樣?

(我們傷心,我們難過,我們戀戀不捨,都是我們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啊,讓我們帶着這種眷戀之情再讀課文)

(同學們,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熱愛土地的這種本能,只是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這種本能,但是印第安人卻不一樣,他們把青草、綠葉、花朵當做——?,把麋鹿、駿馬、雄鷹當做———?)(兄弟姐妹之間產生的感情叫———?)

(是親情讓印第安人與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聽到家園這個詞?你心中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温馨、幸福、和諧的感覺)(多麼温馨、幸福的場面啊!這片神聖的土地對印第安民族來説真是太珍貴、太重要了,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三節,從這段中找出句子來回答,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説,為什麼如此珍貴、如此重要?)

2、讀課文第三節,説説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説,為什麼如此珍貴、如此重要?

理解: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同屬於一個家園(同學們,讓我們用誦讀來讚美一下這片神聖的土地吧)

五、小結:

這就是我們的家園,這就是我們神聖的土地。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於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這份神聖呢?同學們課後自主閲讀課文,找找答案。

國小四年級蘇教版下冊語文教案 篇六

《一路花香》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瞭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澆灌路邊花草的事,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故事中所藴含的深刻寓意,體會借事述理的特點。

三、教學評價設計:

1、在檢查學生預習環節,通過查看預習單、自由讀、同位輪讀及指名讀等多種方式瞭解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識、寫生字及正確、流利讀書情況。

2、在精讀感悟環節,採取默讀、圈畫、討論、交流、分角色讀、感情朗讀等方式推進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寓意。

3、藉助概括課文大意、複述課文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

第一課時

環節一、整體感知——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一)情境導入,走近花香

1、出示多媒體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萬物復甦,柳枝吐綠、百花齊放)

2、是啊,春回大地,世間充滿了勃勃的生機。有這麼一條小路,它的一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讓踏上小路的人們滿懷欣喜地感受到這撲面而來的一路花香。

板書:一路花香

一起美美地讀課題,讓花香溢滿我們的課堂。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藉助預習單,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識、寫。

(1)出示學生預習單,組織學生看看寫得是否正確、規範。

(2)學生練寫自己寫錯的和寫得不滿意的生字。

2、檢查朗讀課文。

指讀,開火車讀,一邊聽讀,一邊看書,想一想在這條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發生過一件什麼事?(解決剛才的問題)師隨機正音。

板書:完好的水罐 破損的水罐 挑水工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簡單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挑水工兩隻水罐中有裂縫的水罐能澆灌出一路花香)

(2)這隻有裂縫的水罐能澆灌出一路花香,它可真了不起!可是讀了課文,我們知道它自己卻不這麼認為,它的情感在不斷地發生着變化,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變化的詞語嗎?(快速瀏覽全文,並圈出來)

(相機板書:十分慚愧、一絲快樂、仍然傷心)

第二課時

環節二、部分理解——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三)全心品讀,尋探花香

1、體會“十分慚愧”

(1)導入:那隻完好的'水罐總能把水滿滿地送到主人的家,每天如此,因而它不禁——(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而那只有裂縫的水罐卻感到——(十分慚愧)

(2)體會:我們來體會破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十分慚愧)

①“慚愧”是什麼意思?

②(出示)填空練習説話:破水罐因為而慚愧。

③“十分慚愧”可見程度更深。於是他們之間有了第一次對話。誰來讀讀這第一次對話。(分角色讀,老師讀旁白)

“你盡了自己的全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④“盡了自己的全力”具體是指什麼?

(這説明挑水工挑水的路程遠,任務重。)

⑤“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具體是指什麼?

(因為破損的水罐每次只能運半罐水給挑水工增加了工作量)

(3)指導朗讀:

①文中破水罐與挑水工有兩次對話,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來用“——“畫出來細細小組合作體會他們的心情。(指讀第一次對話)

②是啊,跟完好的水罐比起來,破水罐怎能不感到自卑呢?日復一日,兩年後的一天,破水罐終於忍不住內心的愧疚,向挑水工道歉,讓我們再去聆聽破水罐與挑水工的第一次對話,出示破水罐與挑水工的對話(男女生分角色讀讀出破損的水罐的自責與歉意)

2、體會“一絲快樂”

(1)導入:聽了挑水工的話,破水罐看到了什麼景象?破水罐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指名讀當他們上山時——–一絲快樂)

(2)讓我們也一起來欣賞這路旁美好的景象。出示圖片。“太陽正照着路旁美麗的鮮花”如果你就是路人,看到了這樣的景色你會有什麼感受,會説什麼呢?

(3)多美的花兒呀,然而破水罐看了它們僅僅帶來了(一絲快樂),你感受到了什麼?(因為破水罐之前十分慚愧、自責,一直沉浸於之前的情緒中。)

(4)輕輕地讀讀第一句話,誰能讀出這一路鮮花的美和破損水罐的一絲快樂來?

3、體會“仍然傷心”

(1)(出示)“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絲快樂。但到了小路的盡頭,它仍然感到傷心,因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於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它為什麼仍然傷心呢?

(引導學生體會,這美麗的景色只是給破損的水罐帶來一絲快樂,它沉浸在深深的自責與傷心之中,只顧盯着自己的缺陷,沒有理解挑水工的良苦用心,難以發現自己的價值所在。)

(2)總結:它的快樂是那麼少,是那麼短暫,因為它還在為自己的裂縫而自卑,為自己不能盡到責任而自責難過。誰來讀好這段話?(當他們上山時—–向挑水工道歉)(指導讀好“仍然”“又”“再一次”,把破水罐沒有從內疚慚愧的情緒中擺脱出來的這種心情讀出來。)

(這次他的內疚程度更深了,歉意更重了。指導讀)

4、體會“欣慰”

(1)是啊,破水罐的慚愧沒有因為路邊美景而消減,它仍然十分傷心。破水罐的心情僅僅只有這三次變化嗎?老師也和你們一樣認為破水罐的心情一定會發生第四次變化。默讀課文,想一想,還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幫老師完成這個填空。

(2)你們為什麼認為它會有這樣的心情。結合跳水工説的話説一説。

(3)請你再次讀讀挑水工的話,從哪些詞中體現出了他的智慧?指名讀完後,小組內交流討論。(“早”“利用”“撒下了花種”“插在我主人的花瓶裏”)

(4)挑水工的話説的多好啊,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價值。請有感情朗讀。

(5)小結:是啊,獨具慧眼的挑水工明知道這隻水罐有缺陷,但並沒有嫌棄它,而是妙用了它的缺陷,這才造就了這“一路花香。”

(四)以讀促讀,收穫花香

1、指導分角色朗讀表演。

(1)讓我們再一次的欣賞這美麗的收穫,讓學生自選自己喜歡的角色,三人一組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再分組彙報朗讀表演。

(2)你覺得帶來一路花香的僅僅是破水罐嗎?(不是)那你認為還有誰?為什麼?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挑水工?(智慧)多麼智慧的挑水工呀,面對破損的水罐不離不棄,恰到好處地合理運用,還教給了破水罐一個道理,真是慧眼識人,循循善誘(板書)真了不起,讓我們再次朗讀他説的話。(出示)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案 篇七

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迴盪、滋潤、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盤點中列出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課前準備

瞭解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的狀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聯繫生活,導入神聖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感受神聖

土地可以用肥沃、貧瘠來形容,還可以用寬廣來形容,卻很少有人用神聖來讚美。那麼印第安人為什麼這樣稱呼它呢?讓我們走進這片神聖的土地。

自由讀課文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讀給全班同學聽。教師隨機糾正字音。

梳理內容,定位神聖

1、再讀課文,説説文章主要介紹了什麼內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體現了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研讀語句,理解神聖

1、自由讀文章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這片神聖的土地上呈現怎樣的畫面?

(1)抓住聖潔,理解內容。(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任何東西,不會破壞、傷害它們)

(2)感情朗讀,讀出自己的想象。

(3)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第1、2自然段。

2、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1)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②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大地和我們的關係。(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等)

(2)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①共同屬於哪一個家園?

②交流朗讀的感受。

投入感情,誦讀神聖

第二課時

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1、默讀全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師生共同解決問題。(與後面學習內容重複的,可留等後面解決)

走進文本,研讀課文

教師範讀第1自然段。

1、提出問題:“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課文的哪些段落講到了“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2、3自然段)

2、學生讀2、3自然段。

3、共同交流難理解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讀第2、3自然段。學有餘力的可以背誦下來。

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這一片美麗聖潔的土地,這一片滿載希望的土地,這一片印第安人美好的家園,如果被轉讓出去,西雅圖和他的同胞們是多麼的眷戀和不捨呀!西雅圖將這份感情轉化為對白人的諄諄告誡,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思考?在文中畫下來。再想一想,他重點是從哪幾個方面告誡他們的?(善待河水、保護空氣、照顧動物、熱愛大地)

5、課文哪幾個段落強調了要善待河水?(4、5自然段)

(1)解決不懂的問題。

(2)有感情的朗讀第4、5自然段。

★課文哪幾個段落強調了要保護空氣?(教學過程同“善待河水”)

★課文哪幾個段落強調了要照顧動物?(教學過程同“善待河水”)

★課文哪幾個段落強調了要熱愛大地?(教學過程同“善待河水”)

迴應課題,再讀全文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這一片土地是神聖的”這句話的含義。

2、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誦。

聯繫課文,拓展延伸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就這個問題,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和發現。

國小四年級蘇教版下冊語文教案 篇八

《青山不老》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課“盤踞、治理、歸宿、如臂如股、勁挺、盪漾、領悟、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風雨同舟”等詞語的意思,並讀讀記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這位老人創造了什麼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特別感悟“青山是不會老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

從重點句段中,領受老人以老弱之軀在這窮山惡溝裏創造奇蹟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窮山溝信念之真、決心之大、意志之堅、品格之高。

教學準備:

教學PPT

課前學生預_:

1、按課文前面的“連接語”預_課文,思考問題。

2、查找資料,蒐集圖片:“晉西北”、“晉西北老人”、“晉西北風沙防治”、“晉西北綠色生態治理工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學_課文

一、教學引入,初讀課文

1、教師導語:同學們,我們剛剛學_了15課《這片土地是神聖的》,美國的印第安人對他們美麗的故土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今天我們要學_的16課《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們中國晉西北的一位老人對自己的故土——家鄉的大山的熱愛。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説説課文主要寫了誰,什麼地方,什麼事?

(1)分組讀詞語:△肆虐、盤踞、險惡、

△綠洲、治理、勁挺、盪漾、領悟、如臂如股、宏偉、

△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與山川共存 、與日月同輝

説説老師為什麼如此分類出示本課詞語?

(2)説説課文主要內容。

二、再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用“()”找句子,並用“? ”打出重點詞語。

(1)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人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

(2)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現她已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

(3)他已經81歲,知道終有一天自己也會爬不起來。

(4)老人拄着枴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盪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後就再也出不來了。

(4)老人拄着枴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盪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後就再也出不來了。

三、讀課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卻創造了什麼奇蹟。用“【 】”找句子,並用“△ ”打出重點詞語。

(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 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户村民買了一台電視機。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湧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麼?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説嗎?

四、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

1、“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

_先感受老人在家鄉的大山上植樹造林的大背景

(1)晉西北在我國的什麼地方?這裏的環境有什麼特點?交流資料、圖片。

(2)課文哪個自然段對這裏惡劣的自然條件作了生動的描寫?

(3)學生自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這裏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的重點句子,並有“△”打出句子內的重點詞語,旁註自己的感受。

交流:A、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

B、“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煙袋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我句話有哪幾個明顯對比的地方?(如此險惡的地方——瘦小老頭)

(如此險惡的地方——創造綠洲)

(瘦小老頭——創造綠洲)

_再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説一説。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裏的小環境??????”根據第三自然段,想象:説説老人在這樣小環境中植樹了一天疲憊不堪回到這個院子裏時的事情。

五、尋找老人創造奇蹟的力量源泉

是什麼力量驅使着、支撐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軀,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嶺中,選擇青山作為生命的歸宿呢?用“~”劃出重點句子,用“△”打出重點詞語,旁註自己的感受。

1、“老人説:“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2、“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1) 對這句話,你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

預設:△“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麼意思?

△“另一種東西”指什麼?

△“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老家是怎樣實現自己的價值的?

插入“晉西北風沙防治”、“晉西北綠色生態治理工程”情況的資料。

(2)從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領悟到什麼? 青山是不會老的。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案 篇九

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迴盪、滋潤、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盤點”中列出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課前準備

瞭解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的狀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聯繫生活,導入“神聖”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感受“神聖”

土地可以用肥沃、貧瘠來形容,還可以用寬廣來形容,卻很少有人用神聖來讚美。那麼印第安人為什麼這樣稱呼它呢?讓我們走進這片神聖的土地。

自由讀課文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讀給全班同學聽。教師隨機糾正字音。

梳理內容,定位“神聖”

1、再讀課文,説説文章主要介紹了什麼內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體現了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研讀語句,理解“神聖”

1、自由讀文章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這片神聖的土地上呈現怎樣的畫面?

(1)抓住“聖潔”,理解內容。(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任何東西,不會破壞、傷害它們)

(2)感情朗讀,讀出自己的想象。

(3)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第1、2自然段。

2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1)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②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大地和我們的關係。(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等)

(2)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①共同屬於哪一個家園?

②交流朗讀的感受。

投入感情,誦讀“神聖”

第二課時

(1)讀“神聖”,回想畫面

引讀第1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第2、3自然段。

(2)悟“神聖”,探究段落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對我們來説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麼怎樣才能保存這份神聖,留住這片聖潔呢?多讀讀這些句子,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感受和體會。

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們非常熱愛自己的土地)

感情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3)讀全文,背誦語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4)巧拓展,提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