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8.34K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學設計【多篇】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學設計 篇一

最近上了一堂亮相課,上完後,老師們為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發。構建綠色的語文課堂,促進語文課堂和諧、高效、可持續的發展,是學校提出的目標。我們都追求綠色的語文課堂,但怎麼樣才能做到呢?很容易就想到以前對“怎樣才是一堂好的語文課”的爭論。最後還是沒有定論,而我們爭論出的種種情況,別人已經見書的見書,見報的見報了。於是自覺索然無味,便不去想他了。

很長時間只是在欣賞課,沒有真正地去作課,便彷彿真的不知課怎樣才算是綠色的了。但當老師的建議在我腦中不斷回放,與我的課堂不斷交融的時候,我好像又感覺到一些綠色的生機了。將自己的教學行為進一步優化,應該是在向綠色課堂逐步接近吧。看來綠色課堂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不斷錘鍊,不斷進步的結果。那麼如何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呢?結合這堂課,我是這樣想的。

1、讓學生產生共鳴是第一需要:

評課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指出教師在上面激情澎湃,而學生卻麻木不仁,教師和學生不在一個空間裏,豈不如對牛彈琴。這是一個惡果,我本人也深惡痛絕,這次卻獨自生吞,而且苦了這麼多的求知的雙眸。為什麼不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設計自己的課程?為什麼不讓學生對課文背景做更深入更細緻的瞭解?為什麼在很多細節的處理上是一帶而過?而這些都是能讓人猛然驚醒的東西我們怎能忽略呀。

2、結合語言文字去訓練才是語文教學追求的本真:

真是沒有想到,崔校長只聽了一節課就把課文鑽得這麼深,第四自然段居然背下來了。當他問我第四自然段有幾句話的時候,我卻木納支吾了半天。而他濕紅着眼對我説這堂課上得好能讓學生都感動得哭泣的時候,我更是茫茫然不知所措,窘得滿臉通紅。是呀,如果第四自然段抓住那些關鍵的詞句去體會,去讀中理解、感悟,學生又怎麼會不懂?再以這一點擊破,發散開去,課堂不就綠色了嗎?少一些呼號,雷主任給我説的將結尾改成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説話,既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讓學生對全文有一個系統的提升,不是一箭雙鵰嗎?

3、讓學生把文章讀通、讀懂、讀好,仍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對於讀,我以前聽到只有一種聲音,剛來到南山,聽到石錦章老師發出了另一種聲音。老人家已經六十歲了,依然豪情萬丈,而且講的似乎也頗有道理。當時只感覺天要塌陷的感覺,很想站起來與老先生對質一番。幸好鄭主任立刻公開點化了。不過,我也經過仔細斟酌,覺得讀不但必要,還仍是我們不懈的追求。但要讓學生把文章讀通、讀懂、讀好,卻是很難做到的。我的這堂課,學生把文章讀通了,但沒有讀懂,自然也就讀不好了。如何把文章讀通、讀懂、讀好?還是要多讀,抓住語言文字去讀,訓練學生的語感,應該會有進步的。

課已上完,別人的思早“反”了,而我對自己的思的“革命”才剛出爐,已經落伍了。幸好還能隨上大流,慢慢地走,一步一步地踩出腳印來,也算是一種成功罷。(見笑!)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學設計 篇二

一、説教學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人教課本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五課《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主題闡述:以讀導學,以讀促悟。

精讀課文教學的目的及任務是進行以讀為主的語文綜合訓練,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讓學生掌握良好的閲讀方法及習慣,,強化學生積極參與、認真探索的主體意識 ,對所學課文達到熟讀精思、充分理解、積累知識、掌握方法 ,最終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應用及創新的語文能力。這篇文章被譽為有史以來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説,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物等的血肉關係,強烈地表達了印地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根據我校創設的新型的“以讀導學,以讀促悟”的精讀課文的教學模式,即巧創情境,引疑激趣——以讀促學,滲法感悟——積累語言,嘗試運用展開設計。

1、讓學生讀中感悟,充分地讀,不同層次地讀,在讀中讓學生不知不覺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培養閲讀和朗誦的興趣。

2、滲透閲讀方法,讓學生學會平時積累方法,學會靈活運用,養成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指導關鍵語句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神聖”,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美與震撼力,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潛能。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閲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對精讀課文的閲讀教學,更是要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精讀課文教學的目的及任務是進行以讀為主的語文綜合訓練,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讓學生掌握良好的閲讀方法及習慣,,強化學生積極參與、認真探索的主體意識 ,對所學課文達到熟讀精思、充分理解、積累知識、掌握方法 ,還要認真落實在閲讀中識字的任務,最終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應用及創新的語文能力。充分發揮精讀課作用 ,取得“精讀帶略讀 ,課內帶課外 ;課內打基礎 ,課外求擴展”的實效。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應該體現一種三維性。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種目標的確立是為了更好的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根據國小課程標準對國小5-6年級的階段目標的要求,結合本組的訓練重點以及本課的寫作特點,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目標: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一是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二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説教材分析與 學生分析

説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的河流、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係,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熱愛和眷戀的真摯情感,因此這篇文章也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説。本篇課文雖是本組課文中的第三篇,但它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將人類由保護地球,維護生態平衡升到了保護環境,愛我家園這樣一個角度,更加有力地向學生們滲透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文章的語言優美,感悟文章的語言魅力也是前兩篇文章所不能及的。從結構上説,這篇文章屬於總分總的結構。第1~3自然段用跳躍式的筆觸描述了充滿靈性的萬物,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聖的。第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部分又分別從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三個層面來寫;第9~11自然段則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係,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於大地,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説學生分析

在以前的閲讀基礎上,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閲讀方法,在閲讀中懂得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

四、説教材處理:

5-6年段的閲讀課文,篇幅較長,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本篇文章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所以教學中,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從略讀,教學時,從文章的主題入手,抓中心句,直奔主題。品讀重點句、優美的段落和含義深刻的語言。

五、説教學方式分析、學習方式、評價方式及教學手段

教學方式分析

1、樹立學生主體觀,設立主體性目標。

以讀為本,充分發揮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作用,堅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自覺地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 ,擴大知識面 ,發展語言和思維 ,進行思想品德和審美教育。

2、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點燃學生的求知慾望。

在教學活動中,採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措施,創造吸引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及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動機、興趣、態度、求知慾,讓學生“願學”、“想學”,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3、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自能學習。

教學過程不僅是學生社會化的過程,更是學生個性發展,提高能力的過程。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通過誘導、啟發、輔導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有效地利用學習的媒質主動、自能地獲取知識,內化為個人的能力。

4、以讀導學,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精讀課文的教學活動以“讀”為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始終貫穿“讀”:以讀導學,並在讀中滲透學法,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通過讀,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認知,培養能力。讓學生運用問、劃、讀、議等方法,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多種感官參與獲取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學習方式

老師指導學生運用“讀讀、想想、議議”的學習方法學習,通過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聯繫現實生活,藉助生活事例和經驗進行語言表達,提高思維、朗讀的能力,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評價方式

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六、説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我的課堂結構是:品讀課題,感悟神聖——讀中感悟,理解神聖—— 解讀神聖,感受留戀和眷顧—— 迴歸整體,深化神聖。 —— 拓展延伸,追尋神聖。 —— 總結寫法,佈置作業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第二課時)

“以讀導學”是精讀課文教學的重要一環。教師在教學中要落實“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掌握,在讀中感悟。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讀”,導出解詞造句、歸納概括、聽説讀寫等學習方法,以讀激學;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導出多種形式的“學”,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讓學生學會“學”,最終提高自能學習的能力。

(一)、品讀課題,感悟神聖

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活動中,採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措施,創造吸引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及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動機、興趣、態度、求知慾,讓學生“願學”、“想學”,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上課伊始,品讀課題,感悟“神聖”一詞。開篇為學生創設出崇高、莊嚴的學習心境,感受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求知慾望,引導學生自能探究課文的知識。通過品讀,激發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文本學習,為這節課的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讀中感悟,理解神聖。

課程標準指出:閲讀課文要以“讀”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學習。把學生髮動起來,使學生饒有興趣地讀課文;通過讀,學生畫一畫,圈一圈,議一議。找出最能體現印第安人熱愛土地的句子,理解“我們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温暖的懷抱。”其二,要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而不是隻得到點滴的觀感。反覆品讀、吟誦最能體現印第安人熱愛土地的句子,感受土地的神聖,直接切入文章中心,理解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和眷戀。

(三)、解讀神聖,感受留戀和眷顧。

以讀導學,教會學習方法。通過語言對比,感悟語言的優美,通過不同層次的讀,感受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和眷戀。通過學生交流你聽了這一段,你覺得這裏的一切怎樣?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語言的表達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抓住關鍵語句進行交流感受,並進行指導朗讀。在交流、朗讀中深入感受土地的神聖,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和熱愛。首先讓學生自己學,通過默讀,畫出最能體現西雅圖心聲聲的重點語句“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一、這樣培養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審美能力, 二是針對具體要求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朗讀、體會、再朗讀這樣一個過程使學生明確西雅圖的囑託,同時也讓學生品味到這片土地的神聖,印第安人對於這片土地的珍視。其次,再談西雅圖還讓白人知道什麼?放手讓學生自己讀,畫句子、説感受,學生的發言中要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談出理解,談出感受。實現了讀中思、讀中感、讀中悟。課堂上學生的讀訓練要到位,同時,順勢總結方法,説一説我們是怎樣學習的。先是讓學生讀一讀:聯繫上下文反覆閲讀,二是找一找。找到文中最能體會西雅圖心聲的重點句子。三是議一議。抓住重點詞句之後進行分析、展開討論,交流。“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在交流、朗讀中深入感受土地的神聖,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和熱愛。“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的理解,強化人類與大地的關係,深化這片土地對於印第安人的神聖,保使學生們樹立保護環境,熱愛家園的環保意識。

(四)、迴歸整體,深化神聖。(深度研讀、深層體悟)

為使學生能夠從直觀上了解這片土地,進一步領悟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演示“西雅圖”如今的美麗景象,通過這一演示可以不知不覺地在學生的頭腦中樹立起原來的這片土地的景象,同時也讓學生感知不僅僅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地球當中的每一片土地都是神聖的,進而樹立起學生熱愛家園,建設家園的思想,昇華“神聖”的內涵。

(五)、拓展延伸,追尋神聖。

“我深情的愛着這片土地,無想對您説----”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達到語文課堂中聽、説、讀、寫的和諧統一,

六、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熱愛 眷戀

善待和水、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這一板書方式在於突出本課中心思想,教學重點,讓學生領悟到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和眷戀,我們應如何對待這片神聖的土地,這種板書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點。

七、總結寫法,佈置作業

本文的寫作特點:一、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增強了文章感染力。

二,反覆吟詠,增強表達效果;

作業設計:

1、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的想到了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他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就這個問題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寫一些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2、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一、使學生們樹立保護環境,熱愛家園的環保意識。二、提高寫作能力。三是為強化學生對文章寫作方法的理解,運用。

七教學效果預測:

如果本課能夠順利的完成,學生能夠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對所學課文基本達到熟讀精思、充分理解、積累知識、掌握方法 的效果。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組第15課《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教學目標】

1、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與共的關係,增強環保意識。

2、體悟課文的表達祕妙,感受演説語言的獨特魅力,嘗試運用排比、反覆等手法仿説、仿寫演説辭片段。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體悟表達祕妙,運用排比、反覆等手法仿説、仿寫演説辭片段。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激疑定標,鎖定演説祕妙

1、回顧舊知,引入新課。(略)

2、聽寫詞語:每次聽寫3個詞,只讀1遍,聽完再寫。請把它們工工整整地寫入相應的空格,注意寫字姿勢要正確。(聽寫內容:嗡嗡,潺潺,松脂;駿馬,雄鷹,聖潔;善待,滋養,眷戀)

(出示:西雅圖告誡人們: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每一聲______的鳴叫,每一道______的流水,每一縷______的幽香,每一頭奔跑的麋鹿,每一匹馳騁的______,每一隻翱翔的______,都是______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______滋潤我們心田的河水,照管好______我們生命的空氣,照顧好動物兄弟,把對家園的______化為行動,保護好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因為: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校對評講。齊讀這段話。

【設計意圖:創境聽寫,既鞏固生字新詞,回顧課文梗概,又強化積累運用,培養傾聽能力與寫字能力,一舉多得。】

3、激疑定標。作為“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説”,本課最應該學什麼?(如何運用語言打動聽眾,增強感染力和説服力)學語文就該學最有價值的東西。這節課,我們一起去探索、發現那動人心絃的演説中隱藏的表達祕妙。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目標設定源於學生,直指語用,使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順勢引發探究期待,避免學習的盲目性。 】

二、含英咀華,研習表達,探究演説祕妙

(一)循“神聖”,識反覆,探究謀篇技巧。

1、明確演説主旨。本課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2、瞭解反覆手法。

(1)引導質疑。(出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文中3次出現這句話,分別強調要善待河水、空氣和動物。對此,你有什麼疑問?

(2)梳理問題。(反覆出現有何好處?為何不多重複幾次?每次強調的方式有何不同?)

(3)自主探究。默讀第四至八自然段,思考有關問題。選擇最感興趣的一條要求,仔細研讀,把心得體會批註在旁邊。

(4)彙報交流。預設點撥策略、小結思路:

①運用反覆可以深化主題,強化情感,產生一詠三歎的表達效果。

②如果你是西雅圖,還會提些什麼要求?這些要求西雅圖一個也想不到嗎?那他為何不多提幾個?(運用反覆手段要適度)

③運用反覆時略加變化,效果會更好。(如:文中“善待河水”和“善待空氣”為正面論述,“善待動物”乃反面警示。)

⑸指導朗讀:西雅圖的呼籲字字是淚句句是情!各位西雅圖,用你們義正辭嚴、鏗鏘有力的聲音告誡那些貪婪成性、恃強凌弱的白人吧!齊讀第四至八自然段。

3、把握演説框架。

(1)思考:西雅圖把該説的都説了,課文的其餘部分是否多餘?

(2)小結。本文屬“總——分——總”結構,觀點鮮明,條理清晰。我們撰寫演説辭也可以採用這種結構。

【設計意圖:鎖定文本表達祕妙點,憑藉語言實例,引導學生感知、理解、內化“反覆”手法,進而穿越“意”的叢林,探究“言”的祕妙,獲得“法”的啟迪,建構語文知識,提升言語智慧和語感品質。】

(二)循“聖潔”,品語言,發現表達祕妙。

1、過渡導學。讀演説辭,只關注總體框架是不夠的,只有沉下心去觸摸、品味語言,才能發現更多祕妙。仔細閲讀第一至三自然段,畫出最具表達特色的詞句,細細品味,再與同桌交流你的發現。

2、互動研讀。學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教師巡導。

3、彙報交流。

預設1:“聖潔的家園”(出示第二自然段)

A. 感受語言魅力。這段話有何表達特色?(排比、句式齊整、量詞變化)演説時注意這些有何好處?男女生合作讀。將全段按現代詩格式排列,配樂齊讀(背景純音樂:騰格爾《天堂》)。將“每一……”全都改為“所有的”,比較一下,有何發現。按照句式仿説幾句。

B. 啟發移情想象。(括號內為學生個答預設)是的,這裏的一山一水,都銘記着我們的成長足跡;一草一木,都珍藏着我們的聖潔記憶;一鳥一蟲,都訴説着我們的快樂體驗!瞧,就在這片沙灘上,我們(一起凝視太陽,讓熱情奔放的太陽舞帶我們快樂飛翔);但是從此我們(再也看不到金黃柔軟的沙灘了);就在這塊田地裏,我們(一起舉行冬節盛會,盡享豐收的喜悦),但是從此(再也享用不到這片田地上的糧食了);就在這座山中,我們(一起在叢林深處沉思冥想,完成了成年禮),但是從此(我們再也無法聆聽到這幽靜山谷中清脆的鳥鳴聲了);……從此,這一切的快樂都將遙不可及,這一切的記憶都將失去憑藉!印第安兄弟姐妹們,在永別家園的最後時刻,最想説些什麼?把你想説的通過朗讀傳遞出來(齊讀全段)。

C. 創境引誦語段。(出示並齊讀: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家園如此聖潔,土地如此神聖,印第安人對腳下的大地如此眷戀!然而……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優美而聖潔的文字吧!(配樂引誦全段,教師提示所有的“每一”)

預設2:“聖潔的情感”(出示第三自然段)

A. 理解內涵。聯繫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B. 探究祕妙。你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人類與大地的關係?作者是如何生動、形象地表現這種息息相關的關係?(比喻、擬人)

C.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鎖定“每一”這個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的“語感富礦”,通過摩挲語詞、移情想象、創境引誦,還原生活畫面,復活文字的感性生命。同時,聚焦語用,通過置換比較、拓展仿説,引導學生品讀、領悟、積累、運用精妙語言範式,徜徉在語言之途,使之感受言語之美,體悟表達之巧,形成言語之能。】

三、聚焦語用,創境練筆,內化演説祕妙

1、創設情境。西雅圖的演説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白人。他們決心善待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使之繼續保持神聖。假如你是白人首領,你會向西雅圖的族人作出怎樣的承諾?(出示:請印第安兄弟們放心,既然我們繼承了這片土地,就一定會銘記: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從現在起,我們將?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2、合作練筆。4人一組,每人從一個角度寫幾句話,然後再合併組成一篇運用“反覆”手法的演説辭。(生練筆,師巡導)

3、反饋小結。

【設計意圖:創設情、辭同構共生的練筆情境,構築語言文字運用的平台,讓學生在練筆實踐中激活緘默的表達祕妙和言語範式知識,使新學的言語表達知識技能化,並及時融入到已有的語感圖式中去,實現“得言、得意又得法”。 】

四、總結全文,拓展閲讀,復現演説祕妙

1、總結全文。(播放西雅圖風光視頻,畫面定格於西雅圖酋長紀念碑)這就是演説中的那片土地。時隔150多年,她依舊那樣神聖,那樣迷人!她有一個聖潔的名字——(生:西雅圖)它的神聖,歸功於一個偉大的民族——(生:印第安)一個大寫的人——(生:西雅圖)一次成功的演説——(生:《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是的,西雅圖的土地是神聖的。其實,我們面對腳下這片土地,也應該永遠銘記這樣一句忠告——(生: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因為——(生: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2、佈置作業。

(1)在課堂小練筆的基礎上,運用“反覆”手法續寫幾句話,其中“請印第安兄弟們放心,既然我們繼承了這片土地,就一定會銘記: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句話至少要出現3次,寫完説給同桌聽。

(2)課外閲讀《西雅圖酋長的宣言》。

【設計意圖:拓展閲讀,旨在深化學生對於演説辭這一體裁及相關祕妙的認識;續寫練筆,既復現、鞏固“反覆”手法,將語用實踐延伸至課外,又引導學生置換角色,將自己對於保護環境、愛護家園的認識訴諸文字,進而獲得心靈的盪滌與澄澈。】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指導關鍵語句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神聖”,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感受人類與生存的這片土地息息相關。

2、研讀課文,品味語言,讓學生讀中感悟。充分地讀,不同層次地讀,在讀中讓學生不知不覺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

3、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能聯繫實際對土地與人類關係進行較深入地思考。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在讀中受到感情的薰陶。

【教學時間】

第二課時。

【教學思路】

首先問學生看了題目想到什麼問題,弄明白這個地方是哪裏,“神聖”的意思是什麼,然後交流“土地上的什麼是神聖的”,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文。第二步,針對“面對這片神聖的土地,西雅圖告誡白人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引發了新一輪的討論,讓學生再次研讀文本,通過品讀、吟讀、想象等途徑,引導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去領略這片土地的神聖。第三步,我抓住“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個體現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讓學生們通過充分的朗讀來體會作者表達的強烈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境導課,感知“神聖”。

1、讀課題。這片土地指哪片土地?

教師陳述:是啊,這片土地是指美國北部印第安人的土地,也就是今天美國的西雅圖。

2、注意讀好“神聖”這個詞。再讓學生讀。什麼是神聖?帶着這種感覺再讀課題。

3、“神聖”這個詞讓你想起了哪些場面?

是啊,升旗幟的時候是莊嚴神聖的,信徒在膜拜的時候面對自己的膜拜的神佛是神聖的,而印第安人對自己的這篇土地是神聖的,是不可褻瀆的。

4、再一次神聖地讀課題。

二、讀中感悟熱愛,理解“神聖”,知道這片土地上的哪些事物是神聖的。

1、理解土地是聖潔的。

過渡引入:

(1)同學們,迅速默讀課文,看看在印第安人的眼裏,這塊土地上的哪些事物是神聖的?把這些事物勾畫出來。自己再神聖的讀一讀吧。

(2)朗讀體會聖潔。

①當學生彙報後出示課件:“每一處沙灘,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每一根閃閃發光的松針,每一隻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雲,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聖潔的。”

②指名讀。(讓學生注意前面的“每一”請注意,在沙灘,在耕地、山脈等的前面有一個數量的修飾詞,我們去掉前面這個修飾詞,行嗎?為什麼?所以在讀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③再齊讀。

④師讀表數量的詞語,生讀其餘的部分。

⑤一切都是那樣新鮮、那樣純潔,沒有污染,沒有破壞,課文中的一個詞語是——聖潔的。

2、理解“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①過渡語:西雅圖説得多好啊,所有的一切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聖潔的。那麼,土地上的事物和我們人類是怎樣的關係呢?我們繼續讀第三段的文字。

(生默讀課文後)

②讓學生議論。

【師總結】植物如同印第安人的姐妹,動物如同他們的兄弟,樹汁是他們身體裏的血液,他們還認為,山巒是他們的父親,河流是他們的母親……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齒脣相依,這種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關係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可以説是我們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③讀最後一句話。“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讀完後總結:你看,印第安人就是這樣看待土地的,看待土地上的動物和植物,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和大地已經水乳交融了。這就是他們吧大地當做神一樣看待,這就是神聖!

3、理解河流是神聖的。

①過渡語:我們繼續讀文,在西雅圖的眼裏,在這片土地上還有哪些事物是神聖的?

②學生默讀思考、彙報。

③這是從幾個方面來寫河流的,你仔細讀一讀。(問:你從第自然段知道的?你能讀出幾層意思呢?這裏要知道學生理解出三個層次,分別是河流延續着我們的生命,從祖先到我們;河流對我們的直接作用;河流滿載我們的希望)

(讀這三個層次,男女各讀一個層次,共同讀一個層次。)

4、理解空氣是神聖的。

①過渡語:下面繼續探討,這片土地上還有哪些事物是神聖的?

②學生回答空氣後,提出:仔細讀文,看他們怎樣看待空氣的?結合實際想:如果沒有空氣,對人類來説,這意味着什麼?

③讀出空氣在西雅圖心目中的重要性。

5、理解動物是神聖的。

①過渡語:下面繼續探討,這片土地上還有哪些事物是神聖的?

②結合實際想:如果沒動物,對人類來説,這意味着什麼?

③讀出“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總結:你看,土地上的山川、河流、空氣等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這些事物在我們眼裏都是司空見慣的,這些我們覺得微不足道的事物,可是在印第安人的眼裏,那可是——神聖的。(最後三個字讓學生説)

三、理解西雅圖對白人的諄諄告誡。

1、領會主旨,感悟土地的神聖。

①出示體現主旨的句子:“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過渡語】所以,印第安人在即將離開這片他們所熱愛的土地的時候,作為酋長的西雅圖只好反覆的叮囑來表達他的心聲,他反覆叮囑的是什麼?

②可是,同學們,你們平時輕言放棄嗎?那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放棄呢?(無法挽回、無可奈何)

讀:

一讀:是啊,無可奈何,沒有辦法,請大家一起無可奈何地讀。(齊讀)

讀後陳述:當年的印第安酋長西雅圖就是這樣諄諄告誡白人的。

二讀:“你們一定要記住”這是西雅圖對白人的什麼?(叮囑)是啊,這是刻骨銘心的叮囑,讓我們帶着這份叮囑一起讀吧。(齊讀)

三讀:假如我就是那位白人首領,你們就是西雅圖,你準備怎樣對我説?(男生齊)

四讀:女西雅圖們,假如你面對着來開發的白人首領,你準備怎麼説?(女生讀)

五讀:假如你面對的是全體的美國人,你又將怎樣大聲疾呼呢?(齊讀)

小結:當年,西雅圖就這樣一遍遍地呼籲。

三、應該怎樣對待這片神聖土地上的事物。

1、領悟西雅圖對白人的諄諄教導。

①引:雖然對於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裏的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對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如此崇敬,但是,現在他們不得不即將被迫背井離鄉了,儘管心中懷着萬千的不捨與留戀,此刻,西雅圖僅僅是讓白人知道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就行了嗎?他告誡白人應該分別怎麼對待這片神聖土地上的事物呢?

預設:善待河水、保護空氣、照顧動物(板書)

②課文的哪些句子是西雅圖明確對白人提出的希望?

生提出後,引導讀出告誡的語氣。

學生回答後總結:這就是西雅圖以一個長者的身份對白人提出的希望啊!

4、小結,以讀昇華感情。(男同學讀原因,女同學讀善待的句子)

①讀出善待河流、空氣、動物的語句。

【過渡語】是啊,善待河流、照管好空氣、照顧好動物,因為這一切都是神聖的。讓我們結合前面的理解一起來讀出西雅圖對白人的告誡吧!(出示課件),下面女同學讀出河流、空氣、動物的神聖,男同學讀出西雅圖對白人的告誡。

出示課件:

這因為“溪流河川中……載着我們的希望。”所以“河水是我們的兄弟……善待我們的河水”

又因為“印第安人喜歡……”,所以“你們要照管好它……”

此外,因為“如果所有的動物死去了……”,所以“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

②再讀主旨句

過渡語:你瞧,河流、空氣、動物與人密不可分,所以西雅圖一邊告誡,一邊反覆叮囑

(再讀)出示課件“如果我們放棄……”

四、前後聯繫,昇華主題。

過渡語:同學們,西雅圖除了這樣真誠地告誡白人,他還希望讓他們的孩子知道什麼?

自由交流。

重點理解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談。

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①讀。

②交流理解。誰也沒有權利去控制大地,相反,大地擁有人類生命的物資,才使人類不斷繁衍生息。

③再讀。讓我們深情的讀。

五、拓展,小練筆。

【過渡語】這篇文章被譽為是“有史以來最動人心絃的環境保護演説。”同學們,熱愛保護我們腳下的每一寸神聖的土地,這是我們地球家園六十多億居民的共識!孩子們,此時此刻,你們的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話想對我們腳下的這片神聖的土地訴説。請將你們心中最真切的話語神聖的寫下來。

出示課件:我腳下的這片土地,我深深地愛着你!你

六、總結,結束新課。

土地是神聖的,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們自己,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讓我們行動保護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因為,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讀課題——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學設計 篇五

我將以《創新閲讀體驗,發展語文能力》為題,分以下六個步驟對《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進行説課。

一、立足單元説教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被譽為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説,有“天鵝的葬禮”之説。優美的語言、豐富的情感、一詠三歎的表現手法,讀來動人心魄、感人肺腑,是學生髮展語文能力不可多得的好教材。它緊緊圍繞“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這一單元主題,為學生提升人文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憑藉。

二、着眼發展説目標

依據課標精神和國小語文發展與創新的教育理念,結合上述分析,我認為應重點達成下三個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引導學生揣摩優美的語句,領悟課文的表達特點。

3、引領學生體會人類與大自然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激發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家園的思想情感。

其中感悟文章的表達特點,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促進人文精神的提升是教學的難點。

三、以學定教説方法

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雖然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有了進一步的擴展,體驗感受和創新發展能力有了進一步的增強,但是仍舊未脱離兒童的特點。因此我打算從興趣入手,運用電教手段,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為依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於讀讀、説説、寫寫的學習活動之中。

教學時,我着重採用了創設情境、美文朗讀、讀寫結合等方法,以讀書感悟為經,以語言訓練為緯,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語言所藴含的情感,感悟課文的表達方法,在讀中豐富體驗,在悟中發展能力。

四、創新高效説流程

面對語言美、感情美、意境美的好文章,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讀為主線,強調寫作指導”這一線索,構建一個閲讀體驗、感悟提升的三步教學流程,讓學生充分歷經一個語文學習與精神洗禮的創新發展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神聖”

學生讀課題後,首先欣賞一組圖片,告訴學生:“同學們,這片土地指的是西雅圖,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卻有着廣闊的沙灘,肥沃的耕地,終年積雪的山脈,潺潺的溪流,茂密的森林中到處有閃閃發光的松針,各種各樣的昆蟲,這裏有藍天和白雲,青草和綠葉,翱翔的雄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美麗聖潔的土地,把學生帶進了美麗聖潔的境界之中,引導學生從直觀上感受西雅圖“聖潔”的美,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接下來通過個別讀、教師引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2、3、4自然段,感受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之情。讓學生找出比喻、排比的句子讀出對土地的眷戀之情。

【通過創設情境,學生已經產生了在讀中悟情,讀中悟法以及對閲讀課文的期待。】

(二)昇華情感,理解“神聖”。

1.我讓學生自由朗讀5-8自然段,看看印第安人對白人提出了哪些告誡。學生快速地總結出西雅圖告誡白人要善待河水、保護空氣和照管動物。我因利是導: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告誡白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學生接讀善待河水、保護空氣、照管動物這三段,讓學生一步步增強對印第安人眷戀土地的情感體會,一層層感悟“一詠三歎”表達方法的好處。

2.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在學生的情感達到昇華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仿寫練習,想想假如你就是印第安人的孩子,請寫下你心中的告誡吧,讓學生仿照5、7、8三段課文的結構,進行仿寫練習: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________,因為_________。

通過學生生動的描寫,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麼西雅圖不把所有的告誡都寫進去呢?而只選擇了這三個材料來寫呢?

【這樣的設計,目的在引導、提升學生寫作能力,體現了“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操作不但是對課文內容的深度拓展,同時也是啟發學生對寫文章選擇典型材料的寫作方法指導。】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聖

在學生充分領悟土地神聖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配樂朗讀《地球萬歲》,將學生的興致發揮到本堂課的一個最高點,

學完這一課,我設計了可由學生們自主選擇的作業:

(1)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寫一份環保倡議。

這樣的設計,注重了語文學科的特點,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觀。這樣,在學習當中,將美讀貫穿於三個教學環節。實施完畢之後,我的本堂課就輕鬆地完成了。

五、畫龍點睛説板書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善待河水

比喻保護空氣典型性

排比照管動物代表性

這個板書緊扣課文中心,清晰地展現了課文的重點,用警醒的紅色,給學生帶來心靈的震撼!同時也滲透了寫作方法的指導。

六、總結回顧説理念

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以文本為憑藉,以創新為手段,以發展為目標,引導學生創新閲讀體驗,發展語文能力,做到了簡單教語文,紮實求發展,讓學生在感悟語言之美、增強人生體驗的同時,學會了讀書方法,提升了語文素養,滋養了人文精神,使“悟中得法,發展創新””的語文教學理念得到了良好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