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7W

《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精品多篇)

《土地的誓言》的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使學生領悟作者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通過品味欣賞精彩的語句和段落描寫,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運用自己的語言歌頌家鄉。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通過品味欣賞精彩的語句和段落,把握作者的愛國之情。

2、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運用自己的語言歌頌家鄉。

教學時間:一課時

學法指導:欣賞景物,體會感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活情感

課前播放歌曲《生我養我的土地》

激情導引:

“生我是這塊土地,養我是這塊土地……”一聲聲歌唱,凝聚了人們對土地的多少深情厚意!土地,母親般親切的名字,每每喚起你,就像母親用那温柔的雙手撫摸着我們,用那甘甜的乳汁滋潤着我們一樣;土地,你用你寬闊的胸懷養育着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

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勞動、奮鬥,對土地有着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感。人們不會忘記,當年走投無路漂泊謀生的農人身懷的“家鄉土”;人們不會忘記,蟄居海外的僑裔牀頭上珍藏的“鄉井土”;人們不會忘記,“寸金橋”上的民眾抱着“寸土當金與伊打,誓與國土一起存亡”的信念……歲月悠悠,能沖淡許多記憶,卻帶不走那一串串的深沉與悲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土地的誓言》,她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震撼?

二、整體感知體驗情感

1、播放視頻:《土地的誓言》視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思考:面對故土,作者發出了怎樣的誓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學生交流:作者情感(懷念、讚美、憂傷、憤怒)

4、學生朗讀:進一步感受文中的感情,畫出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和段落。

5、學生活動:你覺得文中那些地方最能打動你?用波浪線畫出來。

6、學生討論: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説一説?(學生朗讀自己找到的句子或語段,要讀出自己所領悟到的情感)

7、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找句子談感受,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8、學生交流:“我心裏懷着熾痛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

9、教師提問:

(1)作者在文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色物產?為什麼這樣描繪?

學生討論後明確:作者列舉了白樺林、紅高粱、馬羣、黑土地等。為了展示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激情讚美和深切懷念。

(2)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學生討論後回答:

這一標題是比較獨特的,其要點在於"誓言"。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着土地發出的,這一標題應該理解“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的誓言”。

三、欣賞品析學生探究

學生找出關鍵詞語、句子或段落,師生共同欣賞

教師示例:

1、怎樣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中的“氾濫”、“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這兩個詞語的確切含義?

“氾濫”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沒土地”,又引申為“思想、事到處擴散”。細細品味這一詞語會覺得十分貼切:作者的心情正如決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氾濫奔流,作者那激憤狂放的心情用了“氾濫”來形容,更多了幾分野性和難以駕馭的力量。至於“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要知道,埋葬只用於已經死去的事物,那麼,我的歡笑已經死去了嗎?是的,昔日在田壟間留下的歡笑曾經是晶瑩如露珠般點綴在龔上,散發着迷人的光澤。這樣想來,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呢?

2、如何理解第一段最後幾句話?

教師點撥明確:

他用詩人般的語言塑造了兩個顫慄着、憤怒着並且不可阻擋地將要爆發出來的意象一個是大地之心,一個是作者之心。這塊廣大的“關東大地”因為這些擬人化的描寫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於是可以像人一樣召喚着我、激勵着我為之奮鬥、為之犧牲!

學生活動學生找出詞語、句子或段落師生共同賞析

四、質疑研討教師點撥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篩選後在班上研討:

1、為什麼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後面時卻又改口説“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教師點撥: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做母親的意思,隨着情感的越趨激盪,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2、運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方法有什麼好處?

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衝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噴湧着血液一樣。”

五、拓展延伸創新寫作

1、學生交流學完本文你有什麼感想?你是怎樣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的?

2、學生活動寫一篇歌頌家鄉的詩歌或短文,鼓勵學生對家鄉描寫讚美。(播放艾青的《我愛的土地》配樂朗誦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再次感悟熱愛之情,激發創作靈感)

3、課下蒐集有關土地的詩歌或歌曲

六、師生反思課堂小結

1、學生反思學習本課過程中自己的情感體驗

2、學生口頭交流自己寫作體會

3、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土地的誓言》,我們要熱愛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因為土地以寬厚似海的胸懷哺養着華夏兒女,土地以豐腴肥厚的身軀滋養着炎黃子孫!我要為土地吟一首詩,那就是土地之詩;我要為土地譜一曲歌,那就是土地之歌。請允許我輕輕地撥動琴絃,為你歌唱“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勞動,為她打扮,為她梳粧……”(在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背景音樂中結束)

《土地的誓言》句子賞析

1、運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對着土地傾訴自己的熱愛、懷想、眷念,並且將傾訴對象擬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稱,隱含將土地比做“母親”的意思。比如:“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喚着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這種感情經過多次反覆,像音樂的主旋律一樣得到加強,自然會在讀者心裏掀起重重波瀾,激起強烈的共鳴。

2、選擇有特徵、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比如“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白樺林、蒙古狗、奔馬羣、紅高粱、黑土地等東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對讀者的衝擊力。

3、大量運用排比造成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例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處。

4、課文中有憂傷、舒緩的回憶,有強烈急切近乎吶喊的誓願,敍述的方式和內在感情的起伏表裏相應,形成文章的波瀾與節奏。以“土地是我的母親,我的每一寸皮膚,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變得平靜……我必定為她而戰鬥到底”一段為例,先是以平靜的敍述,一組對句強調“我”與土地不可分離的關係。接着,是一個總結性的語句:“我不能離開她”。從“在故鄉的土地上”到“多麼豐饒”,這一段話回憶“我”在故鄉成長的足跡,用詩一般的語言抒發思鄉之情。感情舒緩,境界優美,幾乎令人忘卻了現實的傷痛。由衷的沉醉之後,卻以一句“沒有人能夠忘記她”急收,思想跳回到現實當中,發出堅強的誓言:“我必定為她而戰鬥到底。”至此,情緒漸強,達到高潮:“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這些藝術特點都要結合語言揣摩才能更細緻地體會得到。

《土地的誓言》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語句。

3、培養並提升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語句。

解答學生預習中的疑惑

教學過程:

1、出示系列風景圖片:請看,這裏有……(白樺林、紅高梁、人蔘、貂皮、鹿茸),更有廣袤的黑色的土地。

知道這是哪裏嗎?明確:東北。

2、導入課題

有一位作家叫端木蕻良(板書),他的家鄉就在東北。他懷着對家鄉土地的一腔深情,寫下了一篇抒情散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土地的誓言”。(板書,領讀文題)

3、解讀文題

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起哪些問題呢?(誰的誓言?什麼誓言?)

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進入課文。

下面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讀到你喜歡的地方畫出來,並放聲朗讀。

4、交流品讀,初獲感知

剛才大家讀得都很投入,相信你對這片土地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印象,現在請你來説:這是一片的土地!

學生各抒己見。(暫不展開)(3人左右)

(二)認識土地的美麗、豐饒

4、首先我們來領略一下她的美麗、豐饒。(板書)文中哪些地方描繪了這塊土地的美麗、豐饒呢?

描繪到的語句是不是比較多?那你就告訴大家在第幾段,從哪一句開始到哪一句結束吧?(請同學找)(有沒有補充?)

5、這麼美麗、豐饒的土地,這麼豐富的景色描寫,我們以第一段中的文字為例,讀一讀: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美感呢?(自己朗讀,體會一下)

請你選擇自己讀起來感覺最好的一兩句,給大家讀一讀。

6、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帶着熱愛、懷念的感情,想象着這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讀一讀這些繪聲繪色的文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齊讀

(三)認識土地的歡樂、恥辱

7、同學們,作者熱愛、懷念着這片土地,難道僅僅因為她是個美麗、豐饒的地方嗎?(提示:作者還描寫到了這塊土地上的什麼情景?)

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有必要的話(家鄉生養了他,家鄉的土地上印下了他無數的腳印)

文中哪些語言再現了他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場景呢?

8、作者是帶着什麼心情來回憶這些生活場景的呢?(學生思考時)(快樂)

9、這部分描寫中好像有一個詞與“快樂”的氛圍格格不入,發現了嗎?(“埋葬”)一般用於什麼?用在這裏恰當嗎?為什麼會用“埋葬”?(“九一八”)過渡

10、知道“九一八”是什麼特殊的日子嗎?(學生説,老師補充:1931年9月18日,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銘記。這一天,對我國早已虎視眈眈的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對東北的侵略,東北淪陷了,東北人民從此成了亡國奴。)

11、那麼在回憶家鄉的美好情景時,除了對家鄉土地熱愛和懷念之外,作者還會帶着什麼心情呢?小組合作學習體諒你。

(小結:這麼説來,作者在回憶家鄉的土地時的心情,也許是完全沉浸在美好中的熱愛、歡樂,也許還帶着憂傷和沉重。)

12、下面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情感體會,分小組朗讀第二段中回憶的文字,一組讀曾經的生活,一組讀春天的生機,一組讀秋天的收穫。比一比,看哪一組讀得最好。

齊讀“多麼美麗,多麼豐饒”。

13、大家讀得都很好,注意到後面的省略號了嗎?你還會發出怎樣的讚歎呢?

續説“多麼”。(加上幾個詞語)

但是,“九一八”之後,這塊土地就被無情地打上了哪些印跡呢?(提示:文中有沒有這樣的語言?)指名答。(污穢、恥辱)(板書)

三、觸摸情感脈搏

(一)體悟情感

1、接下來讓我們跟隨一曲《松花江上》來感受那慘痛的歷史吧!

2、(語調低沉)作者不得不離開了家鄉,在關內流浪,但他何曾忘記自己的家鄉?請看他的筆名“端木蕻良”,“蕻良”,它能讓我們想起東北黑土地上的--紅高粱。紅高粱,代表了他的家鄉。家鄉就嵌在他的名字中,家鄉更深深地嵌在了他的心頭上!

在文中,作者情難自抑,他縱情地傾訴着對家鄉土地的一片深情。請再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能打動你的抒情的語句,一邊畫一邊動情地朗讀。

3、請讀出你畫出的抒情句,説説:這是一片令“我”的土地!

小組交流合作學習:學生以組為單位讀、説。

隨機指導朗讀:他讀得怎麼樣?

隨機引導學生理解關鍵詞句:

a、“熾痛”:熱烈而深切。什麼意思?為什麼?(十年了,有家不能歸,有鄉不能回)

b、“氾濫”:一般用於何處?(洪水)這裏是來表現什麼?

4、看來同學們已經被作者對土地深厚的感情所感染了。老師也選擇了其中一些,讓我們一起再來用心地朗讀吧。

(二)傾聽誓言

5找出文中的誓言?。

是啊,作者內心鬱積了十年、火一般熾熱的情感更加無法遏制。現在我們應該知道,課文的題目“土地的誓言”,原來是“作者懷念着家鄉的土地所發出的誓言”呀。

6、這些情感句中哪些是作者震撼人心的錚錚誓言呢?

指名讀。應該怎麼讀?(讀出堅定語氣)

哪些詞語能體現出堅定?

7、這堅定的誓言僅僅應該由端木蕻良一人發出嗎?(不!包括全體東北同胞,包括每一個炎黃子孫。)

説得對!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為土地去戰鬥,甚至犧牲,我們看到了一顆顆愛國心(畫心)在勃勃地跳動!

接下來讓我們想象自己穿越了歷史的時空,來到那血雨腥風的年代,一起宣讀這擲地有聲的鏗鏘誓言吧!請同學們全體起立,將右手放在胸膛上,莊嚴宣誓,齊!

結束語:

課文中的誓言老師同學們感動。同學們,端木蕻良的家鄉東北美麗、豐饒,我們的家鄉寧波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我們的祖國呀,更是江山如畫!希望同學們寫下自己對家鄉的誓言,銘記誓言,練好本領,讓我們的家鄉更美麗,讓我們的祖國更強大!

詩人艾青有一首詩,叫“我愛這土地”,老師就用這首詩中的最後兩句,來結束本節課的學習,一起讀:“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四、鏈接土地深情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温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注:《我愛這土地》一詩寫於抗日戰爭開始後的1938年。

課後請同學們吟誦《我愛這土地》這首詩,完成老師留給大家的探究題:

1、“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2、詩人對土地、河流、風、黎明的描寫,藴含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感受文中飽滿、深沉的愛國情感。

2、瞭解作者選擇有意味的景物組成一個個畫面,展現東北大地特有的豐饒美麗的景象。

3、學習作者採用的人稱變化、呼告、排比等表現手法。

教學步驟:

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樂,同時介紹背景,最好通過影視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後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努力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

二、掃清字詞障礙

怪誕 (dàn ) 亙古(gèn ) 默契 ( qì ) 污穢(huì )

熾痛 (chì ) 嗥鳴 (háo) 讕語( lán )

三。教師表情朗讀,讓學生充分領會本文的詩意和情感。再讓學生自由朗讀,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現的家國之痛,民族之恨和愛國情感

四。理解全文結構

第一段:我常常詳細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內心為之沸騰

第二段: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誓要為故鄉母親而戰鬥而犧牲。

兩段文字在結構上如雙峯對峙,宛如對仗工整的一副對聯。

五、問題研討

1、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對土地發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誓言”。

2、為什麼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稱呼,而後來改口説“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哪?

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的變化結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但隨着作者情緒一步步激動,就不滿足於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與土地對話交流,這在修辭上稱作“呼告”/聞一多《最後一次演講》中有類似用法。

3、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試結合課文具體説説作者是怎樣表露的?

作者選擇有特徵的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但有人説有些段落排列的詞語過多,不夠簡潔,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為什麼?

六、反覆朗讀,選擇最能打動人心的句子,背誦出來,比賽看誰背的句子多。

七、作業

1、課外閲讀秦牧的《土地》

2、摘抄課文中優美的詞句作文《我愛家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