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81W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案多篇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案 篇一

活動背景

作為愛吃野菜的南京人,我們的餐桌上經常會出現各種美味的野菜。野菜有其特殊的營養價值,但幼兒對這些有着特殊氣味的野菜並不特別喜好,常常想出各種方法拒絕吃。為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三種常見的野菜,知道其名稱、外形、主要特徵及營養。

2、樂意品嚐不同口味的菜,願意接受野菜菜餚的特殊口味。

3、能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探索,增強觀察、比較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已瞭解常見蔬菜的名稱和主要營養價值。

2、物質材料:野菜標記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營養圖標;幼兒操作材料;蘆蒿、菊花腦、小簍子若干。

3、燒好的蘆蒿炒香乾、清炒菊花腦、涼拌馬蘭頭,小碗、勺子、夾子、毛巾若干。

4、電腦,視頻展示儀,展板。

活動過程

1、野菜寶寶開火車進場。

幼兒佩戴野菜標記,扮演成三種野菜寶寶隨着音樂開火車進場。

2、玩遊戲“找朋友”,認識野菜的名稱和外形特徵。

(1)幼兒圍坐成圓,運用多種感官觀察並介紹自己野菜寶寶的名稱和外形特徵。

教師:小火車上這麼多菜寶寶,你們是誰呀?請你們介紹一下自己,你是誰?長得什麼樣?聞起來是什麼樣的氣味?這裏有和你長得一樣的朋友嗎,找找看。

(2)觀看圖片瞭解蔬菜和野菜生長環境的不同,學習新詞彙“野菜”。

①教師:我們以前認識的蔬菜寶寶生長在菜地裏,今天認識的這三種菜寶寶是生長在哪裏呢?

②教師出示野地圖片,引導幼兒觀察野外環境與菜地環境的不同,知道這三種菜生長在野地裏,不需要人專門照料,這樣的菜有個專門的名字叫“野菜”。

(3)玩“找朋友”遊戲,鞏固對這三種野菜名稱和外形特徵的認識。

玩法:音樂停,持花的小朋友就站起來向大家介紹自己,並問:“XXX、XXX、XXX寶寶在哪裏?”和他同樣的菜寶寶就站起來:“XXX寶寶在這裏。”

3、玩“猜猜看”遊戲,瞭解野菜的營養價值。

(1)教師出示圖標,請幼兒猜猜馬蘭頭、菊花腦、蘆蒿的不同功效。

(2)幼兒把自己的野菜寶寶與相應的功效圖標匹配。

4、分組遊戲,進一步瞭解野菜。

(1)找找我的家:請小朋友幫蔬菜寶寶和野菜寶寶找找適合它們生長的環境,把菜寶寶小圖片放在底圖上。

(2)廚師小幫手:學摘蘆蒿、菊花腦。

(3)美食會:品嚐蘆蒿炒香乾、炒菊花腦、涼拌馬蘭頭。

5、幼兒相互交流和野菜寶寶玩遊戲的感受,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各種野菜的喜愛。

活動反思

在幼兒園健康教育中,比較重視對幼兒飲食營養認知和習慣的培養,其實,兼顧食物和進餐的生理及文化意義,拓寬飲食營養教育的視野也是幼兒園健康教育中可以挖掘的一個內容。因此,在這節健康活動中,教師希望幼兒對飲食的瞭解更廣泛,讓飲食文化融入日常的健康教育中。

健康認知。“野菜寶寶玩遊戲”側重於讓幼兒在實踐體驗中提高健康認知水平,通過對蘆蒿、馬蘭頭、菊花腦這三種常見野菜的特點的認識,瞭解野菜對身體保健特有的價值,從而豐富幼兒已有的食物經驗,激發幼兒品嚐各種食物的興趣。

健康行為。幼兒對食物的喜好是有原因的。在健康教育中,教師要針對行為產生的原因,採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幫助幼兒真正接受各種食物。如有些幼兒覺得野菜有種特別的氣味不願意接受它,活動中通過野菜娃娃自我介紹的環節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自己的野菜,因為是“自己獨有的氣味”,幼兒心理更容易接受這種味道,原本的牴觸心理巧妙地轉化為接受心理。在品嚐時,幼兒也不會因為野菜的氣味而拒絕了。活動更注重於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通過操作、品嚐、討論等多種方式的參與、互動,激起幼兒的食慾,真正樂意接受野菜這種特別的食物。

健康態度。在幼兒飲食營養教育中,健康態度的情感作用是連接健康認知和健康行為的關鍵一環,是提高層次的催化劑。教師通過遊戲的貫穿推動幼兒對野菜寶寶的認識,幼兒以一個野菜寶寶的身份參加活動,在多種感官幫助下了解了“自己的特點”。“找朋友”的遊戲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瞭解野菜的興趣。“猜猜看”的有趣形式則幫助幼兒積極參與討論,正確理解粗淺的飲食營養知識。三個分組遊戲從各個角度進一步豐富了幼兒對野菜知識的瞭解,通過品嚐、操作等遊戲,讓幼兒願意主動地和野菜交朋友。樂在其中是這個健康活動最大的特點。

健康認知、健康行為、健康態度三者的有機結合,正是健康教育特色的體現。健康的飲食營養教育要抓住時機,抓住教育難點,增加幼兒來自多方面的健康經驗,使幼兒健康體驗由一個範圍擴散到另一個範圍,在實踐體驗中提高健康水平。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知道保護水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

嘗試利用各種工具製作蔬果顏料,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懂得遵守遊戲規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材料:桔子、青菜、西紅柿。

2、工具:舂子、石磨、擀麪杖、紗布。

3、操作示意圖、蔬果顏料、籮筐、透明小碗等。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讓幼兒知道一些水被污染了,想想能不能製作出一種沒有污染的環保顏料。

二、展示蔬果顏料、激發幼兒製作蔬果顏料的興趣。

1、出示蔬果顏料,提示幼兒用各種感官探索顏料使用什麼東西製作的。

指導語:你們看一看、聞一聞、猜猜看這些顏料使用什麼做的?

2、告訴幼兒這是一種沒有毒的蔬果顏料,是用蔬菜和水果做出來的。

三、展示工具,看操作示意圖,瞭解操作步驟。

展示工具舂子、石磨、擀麪杖和紗布。

出示圖譜,請幼兒討論操作的步驟。

一起看操作示意圖,説説操作步驟,提出操作要求。

四、探索製作蔬果顏料,展示自己製作的顏料。

幼兒探索操作怎樣把蔬果顏料製作出來,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引導幼兒嘗試各種工具。

(方法:用紗布擠、用舂子搗、用擀麪杖壓、用石磨磨。)幼兒展示介紹自己製作的蔬果顏料。

五、和蔬果顏料玩遊戲。

教師示範玩的方法:從塑料袋裏將顏料擠到畫紙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全體幼兒每人拿一份蔬果顏料,集體作畫。

幼兒大膽創想畫面內容,體驗集體作畫的樂趣。

總結:哇,這麼漂亮的一幅畫,我們拿出去讓所有的小朋友都來看看吧!

教學反思:

遊戲是幼兒的生命,幼兒愛遊戲,活動中,幼兒情緒很高,他們在生動、活潑、愉快的情緒中積極、主動地進行鍛鍊,充分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活動量適中,是一節成功的遊戲教學課。

小百科:蔬果,泛指蔬菜和水果。蔬果是中國國居民膳食中食物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們富含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無機鹽和膳食纖維,含蛋白質和脂肪很少。由於蔬果中含有各種有機酸、芳香物質和紅、綠、黃、藍、紫等色素成分,人們可以烹調出口味各異,花樣繁多的佳餚,對增加食慾,促進消化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案 篇三

目標

1、鍛鍊幼兒的握力、手腿腳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及肌肉的力量與關節的柔韌性。

2、發展幼兒單腳站立、單腳踢球、堅持身體平衡的本事。

準備

若干張廢舊報紙、幾個弓形門、一些細繩。

過程

1、製造紙球幼兒自我動手,把廢舊報紙搓成一個個紙球,然後用細繩捆綁一下。

2、踢球練習幼兒自由結伴,相互踢紙球。

3、踢球入門幼兒分成幾組,分別開展踢球入門(弓形門)遊戲。看誰踢進門的次數最多。左右腳都可練習。

4、幼兒(尤其是大班幼兒)踢球熟練後,可開展踢足球比賽。

提議

1、啟發幼兒在活動中想出其他一些玩紙球的方法,教師供給必要的器材和指導。

2、能夠將踢紙球、拋接紙球、投擲紙球等活動結合起來,促進幼兒身體全面發展。

3、能夠用布條紮成布球代替紙球玩。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案 篇四

準備材料:米口袋提圈lO個、寬鬆緊帶20根、彩色卡紙。

製作方法:

取2個米袋提圈,將2根寬鬆緊帶連接米袋提圈,形成一個拉力器。

遊戲方法:

1、健康活動:

(1)兒童自由用雙臂使用拉力器,進行擴胸活動。

(2)將提圈拉力器一頭固定在活動場地的柱子上,進行單臂射箭活動,或一腳踩住拉力器一端,一手使勁往肩上拉,練習單臂肌肉。

(3)兩人一組玩開火車的遊戲。

(4)將拉力器橫放於地面,充當小河等障礙物,進行單腿或雙腿跳的練習。

2、思維訓練活動:

(1)將各色提圈拉力器懸空掛成一排。

(2)幼兒蹦跳觸物,並根據相應色彩模仿動物的聲音或動植物的形態。如觸摸到黑和白的掛飾,可模仿奶牛一邊叫一邊走回來,或模仿斑馬噠噠地跑回來;如果觸摸到綠色的提圈掛飾,可模仿柳枝飄回來;如果觸摸到紅色的提圈掛飾,可模仿花朵,唱着紅花的歌走回來……

3、建構活動:作為馬路的隔離帶或圍合動物園的成品材料使用。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能較為生動地表現大灰狼和三隻小豬的形象特徵。

2、學會簡單地評價自己或同伴的遊戲情況。

活動準備:

三隻小豬和大灰狼、豬媽媽的頭飾,自制草房、木房、磚房等道具,事先佈置好表演的場景。

指導要點:

一、請表現力強的幼兒示範表演故事《三隻小豬》一遍。

二、想一想、説一説:

1、你最喜歡誰表演的角色?為什麼?

2、怎麼樣的語氣、表情和動作使角色表演更形象逼真、生動有趣?

3、集體聯繫大灰狼説話、大灰狼撞房子,小豬害怕、着急地逃命等片段。

4、幼兒分組表演。

5、評價:

説一説自己或同伴的遊戲情況。

教師肯定個別幼兒教為生動地表現大灰狼和三隻小豬鮮明星星特徵。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案 篇六

遊戲目標:

1、學習有彈性的聲音表演叫鳴聲。

2、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喜愛,鍛鍊幼兒的創編思維。

3、原有的基礎上加入樂器響板,進行表演。

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遊戲準備:

樂譜、鋼琴、母雞頭飾、大灰狼圖片、響板每人2塊

遊戲過程:

一、教師放音樂《小小蛋兒把門開》,讓幼兒聽音樂做小雞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導入

1、剛才我們唱的是什麼歌曲?裏面的小雞長大了會變成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

2、今天我們來説説母雞,你們見過嗎?

3、它怎麼叫的呢?(自由回答)

三、今天老師用另外一種叫法來讓小朋友學學。並出示樂譜: 咯咯 嗒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案 篇七

目標:

1、觀察遊戲卡片上的圖案,理解遊戲中“石頭、剪子、布”相互剋制的關係。

2、在翻動、覆蓋、疊加卡片的過程中提高判斷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準備:

1、自制16宮格遊戲底板一塊。

2、用KT板自制的並用透明膠包起來的“石頭、剪子、布”單面圖案卡片各5張,另外增加1張“石頭”卡片,一共16張遊戲卡片,所有遊戲卡片的背面為白底。

3、每張遊戲卡片的大小與遊戲底板16宮格的格子大小一致。

玩法:

1、兩名幼兒遊戲。遊戲前,幼兒共同把“石頭、剪子、布”遊戲卡片打亂,然後將其圖案朝下,任意覆蓋在16宮格遊戲底板上。

2、遊戲時,一名幼兒先選擇翻開任意一張遊戲卡片,另一名幼兒也選擇翻開一張遊戲卡片,隨後,幼兒要快速判斷自己所翻的遊戲卡片能否剋制對方翻開的遊戲卡片。如果能夠剋制,則可以把自己的卡片疊放在對方的卡片上,覆蓋住它的圖案,比如“石頭”可以覆蓋“剪子”,“剪子”可以覆蓋“布”,“布”可以覆蓋“石頭”。如果兩張卡片不能形成互相剋制的關係,則保持原有的翻開狀態。

3、兩名幼兒依次輪流遊戲,幼兒每翻開一張卡片,都要觀察和判斷自己的卡片能否將遊戲底板上翻開的任意一張卡片剋制住。如果能剋制住,則馬上進行疊加,即覆蓋在那張或那疊卡片上;如果沒有能剋制住的對象,就讓卡片繼續保持翻開狀態。

4、當遊戲底板上的卡片被全部翻完時,遊戲雙方就用猜拳方法來決定每次誰先行動。每次猜拳獲勝者可以選擇將遊戲底板上任意一組形成相互剋制關係的卡片疊加在一起。

5、當遊戲底板上沒有相互剋制的卡片時,遊戲結束。

6、最後,兩名幼兒數數遊戲底板上的卡片數,每疊卡片分別由幾張卡片組成,比較每疊卡片的數量,多者為勝。

規則:

1、翻遊戲卡片時,每次只能翻一張。一次猜拳遊戲,勝出者也只能選擇疊加一次。

2、疊加後的卡片應在被剋制的一方格子內整齊放置,如果卡片倒下或超出格子,則需要重新疊放。

3、疊加的遊戲卡片沒有數量限制,只要最上面的兩張卡片圖案能夠形成相互剋制關係,就可進行勘口。

評析:

“石頭、剪子、布”是一個傳統的民間遊戲。教師將16張遊戲卡片和16宮格遊戲底板結合在一起,通過翻卡片決定輸贏的方法,賦予了這一民間遊戲新的價值。幼兒只要實際玩過這一遊戲,就能理解“石頭、剪子、布”三者之間的相剋關係,就可以自主遊戲。

該遊戲的玩法設計頗有特色。針對中班上學期幼兒對輸贏結果敏感度不高的特點,本遊戲通過讓幼兒翻遊戲卡片的動作,產生觀察、思考和判斷。幼兒的觀察、思考和判斷是與“石頭、剪子、布”這一既靠運氣也需智力參與來完成的遊戲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為每次的遊戲結果都不一樣,這讓幼兒樂此不疲。在遊戲過程中,幼兒需要全面觀察遊戲底板上的卡片,快速尋找兩張卡片之間的相剋關係。為了把卡片疊加得更高,幼兒會盡量往厚的那疊卡片上疊加。

不僅如此,在遊戲過程中,教師還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遊戲規則,比如:“遊戲卡片放哪兒?怎麼玩?如果贏了,卡片放哪兒?出現什麼情況時表示不輸不贏?如果翻出的兩張卡片是一樣的怎麼辦?”從而引導幼兒通過動手動腦來增進對遊戲規則的理解。教師投放材料後,並沒有直接介紹玩法,而是讓幼兒重温“石頭、剪子、布”三物相剋的關係,並説説自己是怎麼記住三者關係的,鼓勵幼兒按“石頭、剪子、布”三物相剋的關係去探索玩法,去積累更多取勝的經驗。教師重在觀察幼兒是否能將自己理解和掌握的記憶方法運用於本遊戲中,教師重在引導幼兒提高自己的反應能力和判斷能力,逐步掌握遊戲規則和玩法。本遊戲讓我們看到,幼兒的“玩智”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與遊戲材料和同伴的互動中主動獲得的。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案 篇八

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街道上的各種常用字。

2、培養幼兒想象力和連貫的語言表達能力。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準備

一幅街道圖形的棋盤圖片、一盒數字卡片、棋子若干

遊戲過程

1、每人拿一個棋子放在印有街道圖形棋盤的起點上,經猜拳遊戲決定抽卡片的順序。

2、抽出一張數字卡片,把棋子放在圖片上相應的場所,並講出該公共場所的名稱。(例如,抽到數字3,棋子走3格,這格的圖片或漢字是電影院,該幼兒必須説出,這是什麼地方,可以去幹什麼的短句。)所有參加者按順序抽籤遊戲。

3、如認不出漢字或説不出完整短句,就算輸,停抽卡片一次。最後誰的棋子先到終點,誰就贏得勝利。

提示與建議此遊戲可供一名或幾名幼兒共同遊戲,也可與父母一同遊戲。

教學反思:

準備充分;整堂課流程清晰,老師語言、要求簡單明瞭,教師的示範準確,幼兒明白易懂;老師是孩子的玩伴,學習氛圍愉悦;良好的同伴互助,孩子樂在其中;通過體育活動,發展了幼兒的能力,還激發了幼兒主動的學習,從而獲得新經驗的提升。

但孩子的活動量還是不夠,如果適當增加一些集體活動,量大一些,可以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鍛鍊。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案 篇九

指導語:

1、引導幼兒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聲音和動作,能跟着音樂做動作。

2、在這些輕鬆、愉快的遊戲中,不斷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培養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3、本組活動適合3-4歲幼兒。

遊戲一:有趣的小動物遊戲功能:

聽音樂找動物,並模仿其聲音和動作。

遊戲準備:

絨毛玩具(貓、狗、雞、鴨、羊……)。

遊戲過程:

1、家長把絨毛動物玩具擺放在地上,請孩子説一説這些小動物的名稱,並學一學小動物的叫聲。

2、家長唱歌,孩子聽着歌曲去找相應的小動物。

3、找到後,家長和孩子邊唱邊模仿這個動物的動作。

遊戲二:大貓和小貓遊戲功能:

1、學會表唱歌邊做動作。

2、感受親子游戲的快樂。

遊戲過程:

1、媽媽扮大貓,孩子扮小貓。

2、媽媽和孩子一起唱歌一起做動作。

3、唱到“啊嗚啊嗚”時,媽媽把眼睛捂住,孩子趕快躲起來。躲好後發出“小貓”的叫聲,媽媽去尋找。

提示:

1、媽媽和孩子可交換角色。

2、家庭其他成員可共同參與遊戲。

附動作:

○1--蹲在地上,雙手五指張開在胸前擺動。

○2--雙手撐在地上,臀部翹起左右擺動。

○3--雙手放在臉頰旁,五指張開同時往外拉,似摸鬍子狀。

遊戲三:咿呀擺擺遊戲功能:

1、能聽着音樂進行表演。

2、發展幼兒肢體動作的協調性。

遊戲過程:

1、媽媽扮演鴨媽媽,孩子扮演小鴨。

2、引導孩子模仿小鴨子走路的動作。

3、媽媽和孩子邊玩邊唱。

提示:

可根據遊戲內容變換歌詞,如:“去捉魚、去洗澡、去喝水”。

遊戲四:小兔乖乖遊戲功能:

訓練孩子的聽辨力。

遊戲準備:

圍巾或長毛巾,一張椅子,音樂磁帶。

遊戲過程:

1、媽媽扮演兔媽媽,孩子扮演兔乖乖,爸爸扮演大老虎。

2、聽到歡快的音樂,媽媽和孩子學兔跳。

3、爸爸邊哼音樂邊夾着尾巴(用圍巾或長毛巾裝飾)走出來,孩子和媽媽馬上躲到椅子後面。

提示:

遊戲五:小貓咪遊戲功能:

能聽着音樂有節奏地學貓步走。

遊戲準備:

用小布塊折成的老鼠若干,音樂磁帶。

遊戲過程:

1、媽媽把“老鼠”四散地扔在地上。

2、媽媽和孩子聽着音樂有節奏地學小貓走路。

3、音樂停止,媽媽和孩子學小貓大叫一聲“喵嗚”,跑出去抓老鼠,誰抓得多誰就贏了。

遊戲六:哈巴狗遊戲功能:

培養孩子的反應力及動作的敏捷性。

遊戲準備:

小椅子一隻,糖果,小狗頭飾若干。

遊戲過程:

1、媽媽和孩子邊唱邊拍手。

2、媽媽和孩子戴上小狗頭飾作小狗狀,繞小椅子邊走邊唱。

3、唱完歌曲後,誰先坐在椅子上誰就贏,拿一粒糖果作獎勵(表示吃到了肉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