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為了自由的呼吸》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4K

目錄

《為了自由的呼吸》讀後感
第一篇:《為了自由的呼吸》讀後感第二篇:《為了自由的呼吸》讀後感第三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第四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第五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為了自由的呼吸》讀後感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宇峯國小 劉光豔

假期裏除了讀了幾本名人傳記外,還讀了一本《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這本書中,李希貴老師分別以教學、教育、管理這樣三條主線,把源於自己教育實踐中的小故事串聯起來,同時融入自己對教育的獨特感悟與思考。

李老師以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與改革為依託,為我們展示了一幅非常動人的語文教學圖景。正如他所言:?長期以來,用數理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學,已經嚴重違背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訓練代替不了積累,沒有大量的誦讀、涵詠、感悟和體驗,語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他指出:?不好‘讀書’,而好‘甚解’正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在我們 平時的教學中也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一篇課文初讀之後,就會設計各種所謂的主線問題叫學生去分析理解。試想‘一篇文章學生都沒有達到讀順、讀熟、讀懂,如何才能夠感悟理解文章的內容呢?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讀的熟則不待解説?都很好的説明了讀的作用。李老師的好?讀書?而不好?甚解?的觀點給我很大的啟示。

正如他在 “尋找語文原生態”的那一章中所者闡述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上並非教師講的精彩,學生就會學的精彩。

我由此想到了自己讀國中時的語文老師,他是一位男老師,學識不錯,但是卻有些口吃,講話的聲調也很低,所以他上課時通常是講的很少,課堂的大多時間都是給我們佈置任務讓我們自學,他但凡開口講時聲音也不高,害的我們只要他開“金口”我們就得側耳傾聽,唯恐露漏掉。偶爾課間時路過別班,看着別班語文老師神采飛揚口若懸河的講課,當時那個羨慕啊,心想:不知自己三年下來語文成績會如何?會考後出乎意料,我們班的語文成績遙遙領先。由此可見,也許語文老師要死要活的教,對於學生來説,並非完全有益。這個例子讓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師講的多少與學生的成績並沒有直接成正比。

在平日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特別是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遵循的原則是盡力杜絕分析理解課文,而是在課堂中設計各種朗讀的形式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讓學生樂讀、多讀、從讀中感悟原本淺顯的課文內容。

李老師在書中還提到:“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多是在於教師充分激發學生自主閲讀的興趣,依靠學生大量的課外閲讀獲得的。”

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課外閲讀的作用時説過:“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知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知於課外閲讀的佔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百分之七十得之於課外閲讀。所以,我也在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嘗試着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閲讀來積累。每次接新班都堅持引導鼓勵學生自主閲讀課外讀物: 首先用好教學的輔助用書,《新閲讀》,這本書按照主題編排文章—---鮮明而新穎,每個年級各有側重—循序漸進。是為每個國小生準備的一份激發閲讀興趣的“營養套餐”。從一年級開始我一直堅持把新閲讀和教材配套使用,引到學生認真讀好每篇文章,並且對於課後的問題都引到學生自主解決,對於書中的“名師提示語”“妙筆寫我心”及單元導讀的精彩文字我還鼓勵學生背誦下來。六年下來,光從這本書中學生就積累了600多篇優秀的文章。

其次,我還鼓勵學生要經常逛書店買書,到區,市讀書館辦書證借閲圖書閲讀,班級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有區、市讀書館的借書證;

另外,從一年級至今我還鼓勵學生把課外書帶到學校來,只要寫完作業,或者是課間的時候,學生都拿出課外書來看,孩子們也很樂於就課外書的內容彼此交流。有時孩子們興致所致上課的時候也把課外書拿出來看,我也從不嚴厲的批評他們,只是告誡他們應該在合適的機會再看課外書。現在班級裏的大部分學生都以讀書為樂。大量的課外閲讀使我的學生們視野開闊,知識豐富,文字的運用能力增強。

這次假期裏讀了李校長所寫的《為了自由的呼吸一書》更堅定了我把課堂自主權還給孩子們,“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還要繼續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閲讀實踐,特別是在閲讀名著上多下功夫。廣覽博讀,正是學好、用好語文的必由之路。

回味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與教育理念,除了由衷的敬佩之情,留給我的更多的是啟迪與反思,作為教師的我,在學習、享用李希貴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昇華,不斷豐富、拓展李希貴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做教育的人,一個真正懂教育的人。

第二篇:《為了自由的呼吸》讀後感

《為了自由的呼吸》讀後感

黃春梅

終於借到了《為了自由的呼吸》這本書,如獲珍寶。細細讀來,收穫匪淺,讓我在教育教學中找到了一盞指明燈。

《為了自由的呼吸》是原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李希貴在2014年出版的帶有自傳性質一本書。該書比較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在高密四中檔語文教師、校長,以及出任高密一中校長,高密市教委主任,山東省教育局長的心路歷程和理性思考。他用樸實的語言和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親身經歷的點點滴滴的教育故事,展示了他追求“自由呼吸”的教育理念。讀後感觸頗深。

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李希貴用三條主線將若干取自生活,源於實踐的小故事串聯起來,每個故(請關注:)事都融入了自己對教育獨特的感悟與思考,那點滴心語,可謂畫龍點睛。這三條主線分別是教學線、教育線和管理線,而統領這三者的便是一種“人”的精神,一種尊重人、欣賞人、珍愛人的可貴思想

“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這是《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楔子裏開篇語中的一句話,也是道出了教育真諦的一句話,令我感觸頗深。“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而反思我們的教育,為了所謂的提高學生成績,我們只顧眼前的利益,把學生大量的時間用在機械重複的作業上,課堂上大量的講解擠佔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非常認真地在告訴學生真理,其結果呢?老師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是學生學習興趣的低落。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什麼時候孩子們在我們的課堂上學會獨立思考了,什麼時候孩子們能夠探尋屬於自己的答案了,我們的教育也就成功了。”這句話很簡單,但很有道理,我們老師的任務不應該是告訴學生真理,而應該是引導學生去發現真理。俗話説:差的老師只會給學生帶來奉獻,而好的老師會教給學生學會真理。

管理上,讓學生自由呼吸。 他注重經營學校文化,在高密四中提出了“永不屈服”、在高密一中提出了“為四十歲做準備”的極具個性化的校訓,以振奮師生的鬥志,內化為每一個人的生命動力。他始終站在學生和教師的角度思考問題,經常思考教育應給學生留下什麼?提倡民主從課堂開始,着力造就一個“選擇的校園”,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第一次”,哪裏閃光就打造哪裏,讓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對於一位校長而言,成就教師與成就學生一樣重要,因為“教師以什麼樣的心態理解生活,就將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教學”,在當代的中國,讓師生們在考試的重壓下自由地呼吸、自主地發展才是需要永恆探索的課題。

在管理中,他以營造“自由呼吸的教育”為使命,進行了一系列領潮流之先的探索。首先,他明確指出,“教育不需要‘目中無人’的管理”,把矛盾消化在機制之中。他以會考改革為突破口,帶動國中國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出了“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信條,同時探索出一系列諸如“製造一杆公平秤”,“將競爭的機制引入學校”,“讓聘任制軟着陸”等管理原則,率他非常強調體制的重要性,也一直致力於完善教育管理體制,強調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做好,將教育領導者真正地從繁瑣的日常事務中“解放”出來,使他們將智慧和時間投入到其真正的職責——“經銷希望”、“組織才華和開發才華”。

在讀到“看來還是老師錯了,真是對不起你們了……”這句話時,我感動不已,對照起自己來,我差之甚遠。在生活中,我總認為自己是老師,什麼都是對的,錯的是學生,即使有時候意識到自己錯了,也沒有勇氣在學生面前認錯,總覺得這樣很丟面子。你錯了,就應該像孩子真誠道歉,你認錯了,孩子們也會談陳自己曾經的錯誤,你認錯了,孩子們受傷的心得到了撫慰,你認錯了,孩子們的心情不再猶豫了,你認錯了,孩子們心靈的天空陽光燦爛起來了。看來以後我要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學生,教師完全可以道歉,教育完全可以在平起平坐的狀態下進行,我想這種教育效果肯定會像書中所説的那樣“老師,您可不能説對不起,錯誤也是我當學生的。”

“教師應該是托起太陽的人。一個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應該成就自我。”以《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的一句話作為本篇的結束語。邊讀書,邊讓我佩服起李先生來,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為了每一位學生的未來發展着想,我想能成為李校長的學生一定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因為可以“自由呼吸”!

第三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

寒假期間,我從學校推薦的三本書中選擇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來充實自己。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我被封面上的“自由”二字深深吸引,——我們的教育可以自由,那是多麼值得期待的事啊。帶着這個期待,我開始閲讀此書。

起初,當我只讀了幾頁的時候,我就被李老師的真誠與樸實打動了、震撼了。這種感覺引導着我繼續往下讀,在接下來的閲讀過程中我享受着、思索着,越發感受到吸引我的不僅僅是書名,更具吸引力的是這本書中所折射出的一位教育改革家的嶄新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智慧。他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着想。我想能成為李校長的學生一定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從李校長的教育故事中,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教師去學習與琢磨,那就是“方法總比困難多”。李校長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只是我們通常的做法無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來應該多想想再採取行動,卻從來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

這本書是由多個教育故事組成的,每一個故事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為這本書並非是一本深奧的教育理論書籍,相反它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他曾經經歷過的教育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熱愛與嚮往,從中他也向讀者傳達了他獨特的感悟與深沉思考。我想一個人真正的能力與魄力可能在重大的時刻或緊要關頭才能表現出來,但它卻是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在瑣碎的日子裏形成的,因此我們教師應該重視日常平凡的教育生活,着眼於日積月累,多思考、多總結,這樣的教師生涯、教育生活才會豐富多彩、有滋有味。

其中有一則教育故事名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對我觸動很大,並在此後的教學過程中給予了我很大影響與啟發。

有一次課間,我從三樓往二樓正廳走,三樓的正廳恰巧有一羣中學生在用自己的手機播放音樂排練舞蹈。由於舞蹈的動作非常滑稽,所以我駐足觀看了一會兒。就在這時,一個六年級男同學從這羣人身邊飛快跑過,同時將嶄新的手機從地上迅速撿起揣進了上衣的口袋裏。此時此景被我目睹了個正着,當時我的大腦在飛速地運轉,想我是當場抓住他還是裝作沒看見呢?就在我猶豫時,一句平實的言語立刻跳入我的眼前——“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李希貴)我豁然放鬆下來,心中已有對策。但就在我愣神的一刻,那位學生像射出去的箭一般消失在熱鬧的樓道里。最終我費了很大勁在操場找到了他,見他身邊沒人,我便很自然地走過去微笑着和他打招呼,並温和地對他説:“剛才不知道哪位學生在三樓撿到了一個手機,失主非常着急,想通過監控錄像看看手機被誰撿去了,送到了哪個辦公室好去認領。”這名學生聽後,頓時臉色煞白,微微顫抖着、小聲對我説:“老師,我撿的,我還沒想好送到體育組還是大隊部呢,現在交給你吧。”我微笑着説:“你真是個拾金不昧的孩子,是咱們同學學習的好榜樣,老師看到你的班主任一定告訴她,她會在全班表揚你的。”但他什麼也沒説,就一溜煙地跑掉了。在我將手機交給失主後不久,突然收到了一條不知名的短信,短信的內容是:“老師,請不要告訴我的班主任,是我錯了,謝謝你沒當場把我抓住,不然我真不知道會是什麼後果。謝謝你給了我一次做好學生的機會,我會像你表揚我那樣,做一個真正的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成為同學們的學習榜樣。”

是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呢,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

隨着深讀這本書,我的思緒漸趨明朗。我明白了為何這麼多年來有的學校學習魏書生、學楊思、學杜朗口,其結果都不盡如人意,草草收場,是因為那都是從名師那兒學皮毛,借鑑者看到的只是別人的成果、經驗,並沒有過多地關注、體驗教育的過程,感悟名師的內在文化底藴。

讀着李希貴老師的書,如同與一位智者促膝長談,從我們每天都經歷着的事情娓娓道來,講了許多令我恍然大悟卻又淺顯易懂的道理。細細品位書中的每個經典片段,讓我感觸頗深。作為教師,我們一路走來,是否也應該多思考一些,多自省一些,讓自己成為有思想、有個性的教育者。或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早地體驗到教育的成就感,找到作為教育者的幸福感,才會有更多機會和學生一起自由呼吸。

閲讀這本書,還讓我清晰地明確了教學的方法、教育的方針、管理的體制,更重要的是讓我再一次端正了人生態度。

在書中,李希貴老師分別以教學、教育、管理這樣三條主線,把源於自己教育實踐中的小故事串聯起來,同時融入自己對教育的獨特體悟與深思。而尊重人、欣賞人、珍愛人的“人本”理念則貫穿三條主線始終。“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藝術、“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的評價觀、“讓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的育人觀等等,這一切都是李希貴老師“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

讀完此書,我不禁也自由呼吸了一回,希望我以後的教育之路也能真正地“自由呼吸”。

最後我想借用李老師的話:“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善於發現,有一顆敏感的心,而這種敏感來源於我們內心的愛和責任感。

第四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

自由呼吸的歡暢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

最近拜讀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中的‘自由呼吸’。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現代教育的重點,有創新意識的孩子我想他的思維方式應該是特別活躍的。如何讓孩子在自由呼吸的狀態下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呢?我帶着這個思考翻開書。教育需要改革。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而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李老師説:“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真愛是土壤,寬容是營養,學生就像自然界中生長的萬物,有了適宜的土壤和充足的營養,沒有不成才的理由,就看我們看待成才的標準是什麼。李老師指出:“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談教育就不能迴避教育管理。“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這是李希貴老師的一條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管理,只有管沒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個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甚至熱愛他們,你的管理就不會有太大的成效。”這是李老師對“管理”一詞的詮釋。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管你是哪一個級別的領導,或是任教哪一個學科的普通教師,都要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領導管理教師需要尊重,讓每一個教師都感到自己重要;教師管理學生需要尊重,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重要。只有樹立了這樣的思想,拋棄以權壓人的傳統管理理念,才能使我們的教育煥發生命的活力,實現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教師需要解放。

“教不嚴,師之惰”。如今我們的老師管得不謂不嚴、不謂不寬,但厭學的同學仍有增加的趨勢。是師惰,還是生惰?都不是,是我的教育出了問題,或者説教學方法出了問題。李老師説:“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書中列舉了沒有老師的語文課事例,説明“學生的成長固然需要老師的引領,但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在成長,我們永遠無法代替他們成長。”教師的作用就是欣賞!欣賞學生,欣賞他們的創造,欣賞他們的成果。“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我們常常過於看重管理的權威,卻往往忽略了管理的終極目的:一切都是為了人的發展。如果以犧牲孩子的前程命運作為維護管理權威的代價,這不但背離了管理的初衷,而且這種管理最終必然走向死衚衕。”、“我寧肯教出一個成績不合格的學生,也不願教出一個人格上不誠實的學生。”這些正是我們教師所要探討的課題。

學生需要張揚。

讓師生能夠自由地呼吸、自主地發展是李希貴老師一貫倡導的。韓愈在《師説》中説:“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隨着信息化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手段和學習內容較過去有很大的變化,塑造自我、展示自我、成功自我的願望也較迫切。有人説這是浮躁的表現,是急功近利,李老師指導我們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 1

人、壓抑人、限制人。”陳景潤教不好國中數學,不影響他成為數學家;比爾蓋茨大學未畢業,不影響他成為全球首富。為什麼我們對學生的要求要千篇一律呢?“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可以壓縮於斗室,可以充斥於廣廈――就看我們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空間。”是樹苗,我們就把他培養成參天大樹;是麥苗,我們就把他培養成豐收的麥穗。如果小草也能結出稻穀,還要農民幹什麼?實際上,我們的教育,有時就是不論你是樹苗,還是麥苗、稻苗,都用一個標準去衡量,讓你長成參天大樹,苦了孩子,也害了教育。

讀完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彷彿呼吸到了一股新鮮的空氣,但我們也應該明白真正實現或擁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學習、享用李希貴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昇華,不斷豐富、拓展李希貴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做教育的人,一個真正懂教育的人。

第五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

顧媛

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書的字裏行間充滿着智慧,沒有空洞的理論,沒有呆板的説教,李希貴校長用最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的、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展示了他的鮮活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

一、善於讀書,使人明智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説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於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説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映證。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閲讀積累及對這種閲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從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經營人生的智慧》;從約翰?基西克的《理解藝術》,到瑪麗?凱的《掌握人性的管理》……從教育理論專著到別類書籍,李老師從不同種類的藝術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將其用於教學、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這些思想,李老師從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有了?每天十分鐘? 、?act語文教改實驗? 、?語文實驗室計劃?、?朝陽讀書計劃?、?百萬人家盡讀書?、?親子共成長?等一系列別具一格的讀書活動。李老師走到哪裏,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裏。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二、善於悟道,創新出彩

悟,奠定了他的教育理想的?底色?,以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與改革為依託,為我們展示了一幅非常動人的語文教學圖景,但最可貴的則是其中閃耀的人文思想的火花。正如他所言:?長期以來,用數理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學,已經嚴重違背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訓練代替不了積累,沒有大量的誦讀、涵詠、感悟和體驗,語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他指出:?不好‘讀書’,而好‘甚解’正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他的?每天十分鐘?讓閲讀成了孩子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語文實驗室計劃?,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

孩子們切實擁有了語文學習的自主權和閲讀選擇權,他還提倡?説你想説的,寫你想寫的,讓寫作成為情感的一種自然的表達方式,成為生活的一種真實的需要。?他的語文教學改革雖然冒着極大的風險,最終還是成功了,因為他相信,?一項改革只要觸及了教育的真諦,只要接近了學生成長的規律,它沒有理由失敗!?

三、善於改革,無所畏懼

他注重經營學校文化,在高密四中提出了?永不屈服?、在高密一中提出了?為四十歲做準備?的極具個性化的校訓,以振奮師生的鬥志,內化為每一個人的生命動力。他始終站在學生和教師的角度思考問題,經常思考教育應給學生留下什麼?提倡民主從課堂開始,着力造就一個?選擇的校園?,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第一次?,哪裏閃光就打造哪裏,讓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對於一位校長而言,成就教師與成就學生一樣重要,因為?教師以什麼樣的心態理解生活,就將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教學?,在當代的中國,讓師生們在考試的

重壓下自由地呼吸、自主地發展才是一位校長需要永恆探索的課題。

邊讀書,邊讓我佩服起李希貴校長來,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為了每一位學生的未來發展着想,我想能成為李校長的學生一定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還有一點在李校長身上也深深的體現出來了,那就是?方法總比困難多?,李希貴校長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總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值得一讀的好書,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教師,都會從中受到很多啟發。

本網推薦訪問其他文章: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讀後感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讀後感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

Tags:讀後感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