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W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17頁練習四

教學目標:

1、經過多練多想,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熟練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練掌握除法口算後,能在生活中學會運用。

重點難點:

注意發現學生錯多,難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題給學生講解。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估算比賽: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三、筆算比賽

四、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估算?板書估算列式。

3、教師小結。

五、總結。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了那些經驗

估算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0頁例2,練習十五第4~7題。

二、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體驗估算的過程,初步瞭解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三、教學過程:

(一)口算比賽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 新課

1、出示例題

每張門票8元,29個同學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1) 學生自己讀題

(2) 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約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師總結:因為29接近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約得240,可以用約等號≈來表示。

29×8≈240(元)

答:帶250元夠買門票。

2、試一試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學生獨立計算,然後集體訂正答案。結合訂正答案的過程讓學生説一説估算的過程。

(三)鞏固練習

1、(1)估算39乘5時,因為39接近( ),可以將39看做( )進行估算,所以39乘5約等於( )。

(2)估算598乘3時,因為598接近( ),可以將598看做( )進行估算,所以598乘3約等於( )。

説一説各應看成幾百或幾十。説明因數是三位數時,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數即可。

2、估計下列幾道乘法算式的積大約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

3、請學生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舉例)

(四)課堂小結

上這堂課,你有什麼感受和體會?

(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我們應儘可能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 篇三

一、教材內容

(P.59例2做一做 和 練習十四的第5~11題)

二、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第兩課時,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範圍的同時,為學生下一步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和筆算方法作好必要的準備。並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瞭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估算;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估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2.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3.體會估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1.複習

練習十四第5、6題。

整十整百數的口算方法是怎樣的?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開展比賽,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然後集中訂正答案。

2.新課引入

計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但在實際生活中,有些計算並不要我們得出準確的結果,只要估算一下大致的結果就行了,這就要求我們學會估算,

(揭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1)出示教材第59頁例2的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觀察圖畫,圖上的小朋友在議論什麼呢?

從小朋友的話語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師:要知道禮堂裏的座位能否坐下350名同學,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都能很快回答出來。)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2×18)

(2)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以前我們在估算乘法的時候,是怎樣估算的呢?

師:22×18怎樣估算?同學們小組合作討論一下。

教師巡視,指導估算能力較差的小組。

師:通過上面三種估算方法得到的結果,大家認為有350名同學來聽課,能坐下嗎?

(3)教師:剛才同學們通過運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得到三種不同的結果,你們認為哪一種估算的結果最接近準確結果?

組織學生再在小組中討論、分析。

教師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地思考。

(4)小組合作交流後,引導學生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時,先把兩位數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數,然後再進行計算,儘量接近準確數。

生:估算乘法時,把接近整十整百的因素,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數,再進行口算,就能估算出乘法的結果。

生:分小組彙報估算的方法,教師根據估算的方法板書:

①18≈20 22≈20

20×20=400

大約有400個座位

②18≈20

22×20=440

大約有440個座位

③22≈20

18×20=360

大約有360個座位

生齊答:能。

六、鞏固練習

1)第59頁“做一做”

①看清題意,獨立完成。

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③説一説你是怎樣估算的。

(2)第61頁第7題:投影出示情境圖。

引導學生觀察圖,説説從圖中得到什麼信息。

①人人動手獨立完成,將估算結果寫在作業本上。

②同桌交流,説説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學生的算式,説説估算方法,集體講評。

(3)第61頁第8題。

①小組合作學習,理解題意。説説從“學生們已經種了93棵樹苗”中,你可得到什麼信息?

②人人動口在小組交流估算方法。

③請個別同學彙報。

(4)第62頁第9題,奪小紅旗遊戲。

①以小組為單位,按箭頭所指的方向開始計算。

②請優勝組派代表介紹經驗。

③給優勝小組插上小紅旗。

(5)獨立完成練習十四第12題。

七、全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八、作業

練習十四第10、11題。

九、教學反思

教學中通過出示情境圖,引出估算這一問題讓學生思考。由於學生已經學習過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估算,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探索估算結果與方法。學生在探索中得到三種不同的估算方法,估算完再讓學生筆算出精確的結果,通過比較估算結果與精確結果,讓學生明白把兩個乘數分別看作與它們最為接近的整十數,估算的結果會準確些,同時讓學生知道先估算再計算,可以幫助驗算。

板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22×18≈

(1)18≈20 22≈20 22×18≈20×20=400

(2)18≈20 22×18≈22×20=440

(3)22≈20 22×18≈20×18=360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長度單位的感性認識,掌握對長度估計的方法,培養學生估計的意識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2、通過估算活動,培養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4、通過畫一畫、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估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學會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通過估算活動,培養推理判斷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2、用手比劃一下1米、1分米、1釐米和1毫米分別有多長,然後自己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比劃的單位長度準不準。

3、不用尺子測量,在本子上畫出一條長8釐米的線段,再用尺子量一量,然後和同桌比一比看誰畫得更準、更直。

4、説説自己估計得怎麼樣,有什麼感想?

5、今天我們就來估計物體的長度,看看誰估計的本領最棒。

二、新課學習。

1、根據第一次的差距再畫一次,並檢測是不是畫得更準一些了。

2、例5

(1)摸一摸數學練習冊的封面,是什麼形狀的?(是長方形的。)

(2)你有辦法知道它的長和寬嗎?又要怎樣才能知道它的周長是多少釐米?(學生獨立完成,彙報自己思考的過程。)

(3)學生在四人小組裏活動:拿出綵帶估計一下,用綵帶把數學練習冊圍一圈,至少要多長?剪一段試一試。

(4)全班彙報:你估計得怎樣?有什麼感受?有什麼辦法能估計得更準確嗎?

估測的時候,雖然我們手中並沒有尺子,但我們心裏應該有一把尺,1mm、1cm、1dm、1m都已經在我們的腦子中有了印象,再加上身體或者其他物體的輔助,相信讓我們的估計會更加準確。

三、鞏固練習:第46頁做一做第1、2題。

1、下面哪個圖形的周長最長?先估計,再量一量,算一算。

2、從小紅家到學校有下面幾條路可以走(如圖)。你能説出哪條路近,哪條路遠嗎?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説一説怎麼樣估計的更準確嗎?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9頁的例17、例18和練習十五的第5—8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四捨五入”進行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學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及良好的學習、作業習慣。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下面各題。

16×5 30×6 130×2 40×5

80÷5 420÷7 510÷3 240÷6

2、估算下面各題。

479÷6 531÷5 2449÷8 1790÷3

(1)逐題由學生估算,並説出估算的過程,即第一步求什麼?怎麼省略被除數的尾數?第二步算什麼?應該注意什麼?

(2)説出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我們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夠根據不同情況估算出它們的近似商。今天我們通過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的繼續學習,瞭解它在生活、學習中的作用。

2、教學例17。

(1)出示題目:5530除以6大約等於多少?

(2)讀題並理解題意。

(3)列式:5530÷6

(4)這道題目對結果有什麼要求?(只要求進行估算)怎麼看出題目中只要求進行估算?

(5)進行估算。由學生説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數5530的百位後面的尾數省略後約等於5500。再把5500÷6約等於900。

提醒學生橫式上要寫“≈”號。

(6)由學生筆算出準確數。

得:5530÷6=921……4

(7)引導學生將估算的結果與實際除的結果進行比較。

得出:估算的結果和實際除得的結果是接近的。

3、鞏固練習。練習十五第6題的第一行3道題。

(1)讀題,學生進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學生被除數是根據哪一位進行“四捨五入”的,橫式上是否寫“≈”號。

(2)訂正後,再請學生算出各題的準確數。

(3)通過討論,説出每道題的估算結果比除得的準確數大一些還是小一些,你是怎麼想的?

4、教學例18。

(1)出示題目:用估算檢查下題商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

3976÷8=497

(2)讀題,理用題意。

(3)進行估算。3976÷8≈500

(4)引導學生對實際的結果與估算的結果進行比較。

①實際結果497的近似數是500。

②估算的結果也是500,説明商的最高位沒有錯。

5、鞏固練習。練習十五第7題第一行的兩道題。

三、課堂。

師生議論,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估算有什麼作用?

教師出: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它在實際計算中的作用、今後我們要能夠自覺地運用它來檢查計算結果是不是與實際結果接近或除法筆算商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養成良好的作業檢查、檢驗的習慣。

四、課堂作業。

做練習十五的`第5題,第6、7題的第二行以及第8題。

估算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生活中運用估算的過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並養成估算的習慣。

2、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瞭解估算在生活中應用的必要性,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

3、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形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辨證觀點。

教學重點:掌握乘法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習慣。

教學難點:根據具體問題選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

1、創設情境:秋天是旅遊的好季節,學校準備組織大家去秋遊,但遇到了一個問題,請大家一起解決。

出示:四年級同學去秋遊,每套車票和門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應準備多少錢?

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算。

學生想辦法,並彙報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設計意圖]由秋遊這樣的學生喜歡的和數學的活動直接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願望。

2、導入新課:同學們用豎式或用計算器都能計算出具體的錢數,你能不用計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學習目標:對於乘法估算,你認為要研究哪些問題呢?

先由學生説一説,再出示學習目標: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體的問題中要選用什麼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組內個人展示

(1)學生按要求獨立自學課本60頁例5和做一做,師巡視指導,收集學習信息。

(2)讓學生在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生的順序在小組內交流展示。在這過程中要互相幫助、質疑問難。

2、展示學生的各種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5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100=5000

方法二: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110=5500

(2)、討論: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種估算方法?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選擇合適的方法。

彙報交流自己的方法,並説明理由。

小結:在實際生活中,買票要多準備一些錢,否則就不夠了,所以在估算的時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後的估算中,要結合實際選擇合適的方法。有時候要多估,有時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這種估算?

還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四捨五入法、去尾法、進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賣出720桶礦泉水,估算全年可賣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選擇合適的方法

質疑:哪個估算結果最適合本題?(彙報交流自己的方法,並説明理由)。

結論:由於“全年可賣出多少桶”這個問題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近實際結果的估算得數是越好的估算結果。所以本題應選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發知識衝突

1、讓學生自由質疑部難。

2、師質疑:為什麼“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結果能較接近實際結果?

(讓學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數往大的整十、整百靠近,小數往小的整十、整百靠近會較接近精確得數的算理)

四、鞏固拓展

1、基本練習。

練習十第一題。

2、小組探究,實際應用:

(1)給你一篇文章,能估計出它的字數嗎?

小組合作,動手操作,估算出一篇文章的字數。

(2)怎樣估計出一本書的字數?

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交流學習收穫,進行學習評價

2、作業佈置

練習十第2、3、4題。

估算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內容:

16頁例2估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瞭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麼時候要估大些,什麼時候要估小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3、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瞭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麼時候要估大些,什麼時候要估小些。

教學難點: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麼時候要估大些,什麼時候要估小些。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哪些估算?你們記得怎樣估算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估算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題2,

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怎樣列式?

2、學生説,教師一邊列式124÷3≈

再問:怎樣進行除法估算?

學生分組討論,再彙報。教師板書。

生1)124≈120 生2)124=120+4

120÷3=40 120÷3=40 4÷3≈1 124÷3≈40

3、對比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採用。

4、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1、做p16 “做一做”第1、2題。學生説説題意,並説一説為什麼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後解答這道題目。進行全班性講評。

2、完成練習三第3、4題。

四、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除法估算

124÷3≈40(箱) 或者 124 = 120 + 4

120÷3=40(箱) 4÷3=1(箱)……1(箱)

124÷3≈41(箱)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瞭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表達估算的思路。

教學準備:

口算卡片、每個小組每人準備3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鞏固技能:

1、師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學生開火車直接説得數。看哪一組開得又對又快。

2、同桌一人説算式一人回答,答對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教學掛圖,呈現農貿市場的情境圖

師:上一節課我們共同為趙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決了難題,這節課我們繼續為李叔叔他們三人解決困難,好嗎?他們遇到了什麼難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呈現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圖:

師:你們看,李叔叔他們三人想怎麼把蔬菜運走呀?

(用三輛車一次把這124箱蔬菜全部運完。)

課件演示:小精靈聰聰出現了:你們能提出什麼問題嗎?

同桌交流、討論。

請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板書:

李叔叔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師:這道題該怎麼解決呢?(讓學生討論)

三、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師引導:你能大概猜一下他們每一個人運了多少箱嗎?可以用什麼方法快速地解決它呢?

生討論後反饋結果。

請一學生敍述估算的過程。

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別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還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後還剩下一箱,每個人大約運了41箱。

師板書:124÷3≈40(箱)

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四、小結:

師:剛才你們是用什麼方法很快地幫李叔叔解決難題的?(估算)這節課讓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學生髮言)在生活中你還認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經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當我們遇到數字較大的題目,比如分東西,而你又不能準確地算出該平均分多少物品給每個人時,我們就可以用估算來計算。

五、鞏固練習,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題

1、學生説説題意,並説一説為什麼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後解答這道題目。

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本道題。之後進行全班性講評。

六、課外延伸,拓展思維:

遊戲:神算子

遊戲的規則:

1、要求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牙籤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籤後放到一邊,先數出根數。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該平均分給組內每個成員多少根牙籤。

3、每人一次機會。看誰算得又快又好。

4、最後評選出組內的神算子。

板書設計:

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箱)4÷3=1(箱)……1(箱)

124÷3≈41(箱)

教學反思:

估算教學設計 篇九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P31例4

二、教具、學具準備

生活用品圖片、遊樂園圖片

三、教學目標與教學設想

估算是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數與代數”部分,要強化估算的作用。並提出了明確目標:第一學段要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在一年級教材中,已經對學生進行了估計和估算的滲透,在本冊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現估算的內容。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有相關的生活經驗。結合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特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學會加、減法的估算方法。

2、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體驗到“兩位數加、減法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3、讓學生用學到的估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源於生活,在交流評價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整堂課從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以“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為教學理念,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時力求體現以下的特點:

(1)注重知識遷移,從“估數”到“估算”。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我們已經對學生進了估計和估算的滲透,本課一開始就由猜價遊戲(估數)這一情境引入新課,找到學生“最近發展區”,激活學生的學習內驅力,為輕鬆學習“估算”作鋪墊。

(2)體現估算方法多樣化。估算中的算法多樣化是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的重要體現。課中,我們應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他們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學生只有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發現不同的問題,得到不同的解決方法。

(3)情境貫穿課堂始終。國小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容易分散。因此,我為學生安排了4個喜聞樂見的小花絮(教學片段),用“當亮亮的理財小顧問”這一系列情境貫穿起來。讓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中來,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星期六早上,媽媽帶亮亮去購物。他們在聯華超市挑選了一些生活用品。亮亮想和小朋友一起做個猜價格的遊戲:

出示圖片: 1盒 1盒 1個

月餅 茶杯 鬧鐘

28元 43元 24元

師:猜一猜上面每樣物品大約多少錢?(估數遊戲)(依次出示三樣物品,每出示一種,師生之間展開“區間套”的猜數遊戲)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估算去超市購物的錢數

師:媽媽説:“我只帶了100元錢,夠嗎?”亮亮想:“買這三樣物品,大約要多少錢呢?”你們能幫亮亮估算一下嗎?

(四人一組合作交流後反饋學生估算的結果)

師:100元錢夠嗎?哪組小朋友願意把你們的估算方法告訴大家?(分別請幾組方法不同的學生來説一説)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結果,鼓勵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是這樣想的,三樣加起來是95元,比100元小,所以100元夠了。(先加後估)

生2:我把月餅的價格先看作是30元,茶杯的價格先當作是40元,鬧鐘的價格先當作是20元,這三樣加起來大約是90元,所以100元買這三樣用品夠了。(先估後加)

生3:用100元先買月餅後大約剩70元,買茶杯後大約還剩30元,還能買鬧鐘。(先估後減)

生……

師:小朋友有各自的估算方法,這樣估算合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營業員的收款單吧!

(出示收款單:95元)

(其實生1用先加後估的方法,已經算出精確數了,出示收款單只是進一步檢驗估算結果的合理性。)

【備選方案】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出自己的方法和結果。

生1:我是這樣想的28+43+24是95元,比100元少,所以100元夠了。(先加後估)

(若學生的估算意識不強,出現的都是直接算精確價格的情況)

師:你們算得很準確,是列豎式算的吧!小精靈有一種不用列豎式的方法,想知道嗎?(此時,只能告之一種估算方法,邊講邊板書。)

28+43+24=95

↓ ↓ ↓

30+40+20<100

師:在生活中有時候不需要進行精確計算,只要計算出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小精靈估算方法你們喜歡嗎?你還能想出其它估算的辦法嗎?

(同桌合作交流,後反饋學生估算的結果)

生:……(先估後減)……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想出這麼多種方法。

2、估算買書用去的錢數

師:估算買書用去的錢數

師:亮亮和媽媽出了超市,亮亮説:“媽媽,我們去新華書店吧!看看有什麼好書!”亮亮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小朋友,我們也去看看吧!

(出示圖片:三本書)

《成語故事》27元

《國小生寫日記》12元

《數學家的故事》19元

師:亮亮想買這三本書,他打開存錢罐一數,有55元,夠嗎?

(同桌兩人一起估算,反饋學生估算結果,着重説説估算的思路。)

3、估算水彩筆的枝數

師:亮亮和媽媽買好書,高高興興回到家。爸爸説:“亮亮,我給你買了一盒水彩筆!”亮亮説:“我原來就有20多枝呢!”(出示P32圖片)

師:現在亮亮大約有多少枝水彩筆?

(引導學生説出合理的估算方法,不侷限於一種。)

三、活動體驗,寓練於樂

下午,爸爸媽媽帶亮亮來到遊樂園,看到那麼多好玩的遊樂項目,亮亮高興地又蹦又跳,真想把每個項目都玩一次。可爸爸説:“我們給你50元,你自己選擇吧!”

遊樂項目價格表

項目名稱

價格(每人每次)

太空船

7元

激流勇進

14元

過山車

22元

碰碰車

6元

登月火箭

19元

1、小組活動。

師:亮亮選哪些項目好呢?你們能幫他設計一個遊玩方案好嗎?

要求(1)獨立設計,確是遊玩項目。

(2)估算出總錢數,並説説估算的過程。

遊玩方案設計

項目名稱

選擇項目(打√)

價格

太空船

激流勇進

過山車

碰碰車

登月火箭

估計總價

約 元

2、彙報交流

呈現設計方案,並進行交流。

3、檢驗。

同桌交換設計方案,你認為同桌小朋友的方案符合要求嗎?(利用所學的筆算知識,精確計算,檢驗估算結果是否合理。)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小朋友,今天我們跟着亮亮去購物、遊玩,我們還當了他的“理財小顧問”呢!

你有什麼收穫和感想?

(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由猜物品的價格,這一情境引入新課,找到了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估數,採用逼近“區間套”的逐步的思想,讓孩子們在好奇、神祕、緊張的猜價中走進數學。

這個估數遊戲就像一場熱身賽,為讓學生從“估數”十分自然地進入本課主題——“估算”

採取的策略可以靈活多樣:先估後加、先加後估、先估後減……儘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現出來,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應予以肯定。

首先讓學生充分地發現、探索,當學生無法進行估算時,我才進行講授。此時,學生的注意力極其集中,思維也極其活躍。這時的接受學習顯得非常有效。

本題能很好的體現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通過估算三本書的總價與現有金額的比較,學生髮現現金不夠,原來買書方案需作調整,這種情況生活中十分常見,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實際意義。

亮亮原來就有20多枝水彩筆,這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數(可以是21-29中間的任何一個數),再加上12枝,估算的靈活性就更大了。

這個環節的設計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的注動性得妻了發揮,課堂氣氛空前高漲,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創造”,有的學生認為也應該也爸爸、媽媽選擇遊玩項目,小朋友的陣陣掌聲把課推向高潮。

五、教學片段實錄

花絮一:估算買書用去的錢數(出示圖片:三本書)

《成語故事》27元

《國小生寫日記》12元

《數學家的故事》19元

師:亮亮想買這三本書,他打開存錢罐一數,有55元,夠嗎?

學生思考後反饋:

生1:我先算三本書一共要多少錢:27+12+19=58(元)

55元比58元少,所以不夠。

生2:我是這樣想的,《成語故事》先當成30元,《國小生寫日記》當作10元,《數學家的故事》當作20元,三本書大約要60元,亮亮只有55元,肯定不夠!

生3:55元買《成語故事》後剩下大約25元,再買《國小生寫日記》剩下只有10元左右了,不夠買《數學家的故事》。

生4:肯定不夠的!老師,你看《成語故事》和《數學家的故事》已經快要50元了!

師:幸虧估算了一下,要不然……(話未説完)

生5不禁大叫起來:我有辦法!亮亮少買1本書就行了。(估算後,發現現金不夠,根據以往生活經驗,學生作出割捨的決定——少買1本書。)

師:你們打算不買哪本?

生6:《國小生寫日記》和《數學家的故事》大約要30元,《成語故事》就不能買了。

生7:買《成語故事》和《數學家的故事》也行,大約要50元。

生8急得叫出聲來:隨便哪兩本都行。

生9:要是亮亮這三本書都想買呢?我覺得亮亮還是向媽媽借點錢好些。媽媽那兒還剩5元錢呢,借來就夠了!

(真精彩,竟然能鏈接到上一個購物情境,能夠向縱深發展。)

此環節是本課的一個亮點,教師一問“你覺得55元,夠嗎?”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在估算三本書的總價與現金的比較中,學生髮現亮亮帶的現金不夠。此時,創新的火花頻頻閃爍,學生將原來的購書方案自行調整,有的孩子説少買1本書;有的孩子説向媽媽借點錢。這兩種調整方案均來源於生活的經驗,學生不僅考慮到了知識的應用,還考慮到了現實生活問題。課後,孩子們圍在我身邊嘰嘰喳喳的,一個説:“我去超市買東西時,有時搬進來太多常常要拿掉一部分。以後買東西時,我要先估算一下。”另一個説:“出去遊玩也要先估算一下,要不然錢花光了,回不了家就遭了”……在這個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真真切切體會到估算的重要價值,同時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身邊。

六、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之前,就聽到幾位同事的抱怨聲:“學生怎麼只喜歡算精確數,估算都不會!”甚至一位教師在教學時説:“以後,你們只要看到‘大約’兩個字,就應該知道要估算……”一時間,感覺好像走進了一個誤區,為了估算而估算。

其實,所謂估算是在一定的範圍內對計算結果進行大致的預算,它的本質就是在不要求精確值的情況下,在允許的。範圍內,迅速找出近似值。為什麼學生的估算意識這麼薄弱呢?經過分析,我覺得跟以下兩個原因有關:其一,估算這個教學內容是我們國小階段第一次正式出現;另外,本單元主要學習有關筆算(精確計算)的內容,學生容易形成思維定勢。怎樣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審視估算教學。反思本次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筆者認為是比較成功的,通過和一些聽課老師和專家的交流,使得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創設情境需生活化

估算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估算,怎樣估算,這與問題的情境有關。如果把估算僅僅作為一種單一的技能來訓練,缺乏生活氣息的估算,尤如無根之本、無源之水。本課教學時,將估算內容融入到購物、遊玩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學習,這樣學生不但體會到估算在實際生活的作用,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興趣。

2、鼓勵估算方法多樣化、個性化

他們剛剛邁進二年級,哪會有那麼多種估算方法?我在開始設計課時,很懷疑。通過上課,學生給我十分深刻的感受:他們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在購物情境片段中,學生想出很多估算方法,從我們教師的角度看,可能這些方法很平常甚至稚嫩,但如果從學生的角度想,這些方案就很有創意了。教學中,我不斷鼓勵學生估算方法多樣化,通過兩個題目自主操練之後,學生漸入佳境,想出的方法更有個性了。充分體現出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學法理解數學、運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