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二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5W

二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精品多篇)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一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教學千以內數的認識。

教材分七段安排教學內容:

第一段,教材第8~10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認、讀、寫整百數和一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

第二段,教材第11~13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認、讀、寫幾百幾十,口算幾百加幾十及相應的減法;

第三段,教材第14~16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認、讀、寫幾百幾十幾;

第四段,教材第17~18頁的練習二,是前三段內容的綜合練習;

第五段,教材第19~20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第六段,教材第21~22頁的練習三,是千以內數大小比較的練習。

第七段,教材第23~25頁的複習,是本單元內容的整理與練習。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讓學生經歷由方塊表示的數算珠表示的數認、讀、寫的過程,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的計數特點,掌握讀、寫方法。

除小棒之外,方塊(小正方體)是學生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另一種好的學具。由10個小方塊拼成一條、10條方塊拼成一板、10板方塊拼成一個大的正方體,不僅能使學生具體感知千以內數的多少,而且也直觀地顯示了十進制計數法滿十進一的基本特點。算珠表示的數,則介於直觀與抽象之間,説它直觀,每個數位上的數看得見、摸得着;説它抽象,相同顆數的算珠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數值是不一樣的。藉助這一中介,再進行相應的認、讀、寫的活動,學生的抽象思維便能順利展開,對相應的千以內數的認識也就更加清晰。

2.重視數(shǔ)數在認數中的作用。

教材第8頁,在認識整百數時,讓學生藉助方塊圖(或拼成的整板正方體實物),一百一百地數,數到一千;教材第11頁,在認識幾百幾十時,讓學生藉助計數器,一十一十地數,從370數到430,從890數到1000;教材第14頁,在認識幾百幾十幾時,又讓學生藉助計數器,一個一個地數,從598數到611,從988數到1000。這樣的安排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第一,有利於學生從數序的角度豐富對千以內數的認識;第二,有利於學生豐富對一千的認識,逐步形成對一千的良好數感;第三,有利於為進一步學習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提供思考的基礎:甲數和乙數,如果按順序數數,甲數在乙數的前面,則甲數小於乙數,反之,則甲數大於乙數。

3.選擇豐富的認數素材,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豐富對數的認識,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不斷拓寬知識視野。

教材在選擇認數素材時,既注意了學生熟悉的事物,也注意了學生能夠理解的、感興趣的事物;既強調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又重視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究。把素材的趣味性、前瞻性及其數學內涵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具體來説,本單元的認數素材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類:第一,日常生活素材。如書的頁碼、方格紙上每頁的方格數、電錶上的讀數、公路邊的路程提示牌、門牌號碼、自行車價格、身高的釐米數等。第二,環保素材。如,我國野生亞洲象的頭數、世界上龜的種類數、我國人工飼養的東北虎的只數等。第三,自然奇觀。如,世界上最大的圓形葉子的直徑、世界上最大的花的直徑、世界上最高植物的高度等。

4.引導學生根據對數的理解探索有關的口算方法;通過口算進一步鞏固對有關數的理解。

教材第9頁,在認識整百數後,安排例題教學整百數加整百數的口算,並讓學生在練習中自主探索整百數減整百數的口算方法。教材第13頁,在認識幾百幾十後的想想做做中,先讓學生藉助直觀和對幾百幾十的已有認識探索幾百加幾十以及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再通過適當的練習讓學生掌握口算方法。上述安排,把對數的認識和相關的口算聯繫起來,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也有利於學生在探索和掌握口算方法的過程中加深對整百數和幾百幾十的理解。

5.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用不同方法比較數的大小。

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其基本規則與百以數的大小比較是一樣的,都是要從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考慮到新舊知識間的這一內在聯繫,教學時,主要應抓住兩個環節。第一,不出數的。大小比較的法則,而是啟發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經驗,先用不同方法去比較,再在交流中逐步掌握比較方法。如第19頁例題比較312與285的大小的教學,可以啟發學生分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思考:因為312比300多,285比300少,所以312大於285;如果數數的話,312在285後面,所以312比285大;如果在計數器上撥數,312的百位撥3,285的百位撥2,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大於285;把百以內數大於比較的方法進行類推,從最高位開始比,因為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大於285等等。第二,啟發學生用不同方式描述數的大小。如教學第20頁的第3、4、5題時,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呈現的對數的大小的不同描述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進行有關數的大小比較。

6.結合認數過程,靈活安排估計。

對國小生來説,估計是一種需要着力培養的意識,是一種需要逐步掌握的技能,也是一種常用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估計的過程,有時側重對數的大小的判斷,有時側重進行以相應口算為基礎的粗略計算,有時則是為滿足解決問題的需要而採取的一種策略。本單元教材安排的估計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結合數的認識進行的估計。如,第17頁第5題估計哪幾個數比較接近600,把它們圈起來。第二,結合數的大小比較進行的估計。如第22頁第7題,第8題等。第三,結合簡單推理進行的判斷。如,第10頁第6題,第25頁第12、13題等。

7.通過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鞏固對數的認識。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所學的數的實際應用價值,並在應用中鞏固對數的意義、大小、讀寫方法的認識,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練習裏安排了一定數量的實際問題。如第10頁第7題,以學生非常熟悉的走路上學為題材,讓學生根據已走的米數和還要走的米數,求從家到學校的總米數;根據總米數和已經走的米數,求還要走的米數;根據總米數和還要走的米數,求已經走的米數。學生在解決上述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進一步認識整百數的意義,而且還能體會數量間相依互變的函數關係。又如,第18頁第9題,讓學生根據幾種果樹的棵數解決一些有關的問題,有利於學生在選擇信息、組合信息的過程中,培養對數的特點及大小的直覺判斷能力。

二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二年級(下冊)第81~83頁

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內容教學之前,同學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並學會了乘法豎式的寫法,這些都為學習本課內容作了知識上的鋪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是以後學習乘、除法的基礎,也是本單元中重要的學習內容。

這局部內容先教學一位數乘幾十的口算,為學習一位數乘兩位數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準備,再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筆算。一位數乘幾十是一位數乘兩位數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礎的。教材用圖畫形式出現的實際問題能很清楚地顯示出“求3個20是多少?”引起同學對乘法的回憶。列出算式20×3後,形象直觀的問題情境又能讓每名同學都有自身的算法,然後組織同學交流算法,使採用連加或形象計算的同學學會比較籠統地考慮,從而讓同學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在“試一試”中,繼續口算8頭大象能運多少根,把一位數乘幾十的積擴展到幾百幾十,再次引導同學利用表內乘法聯想一位數乘幾十的積。一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教學也充沛依*情境圖啟發同學考慮。教材先佈置同學自身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再介紹筆算方法,這樣佈置,便於同學由口算方法聯想到要把乘數分別與被乘數每位上的數相乘,然後相加,這就有利於同學理解筆算的方法。接着,教材簡化了豎式筆算的中間過程,得出筆算的豎式的一般寫法,使同學明確一位數乘兩位數乘的順序和每一步積的定位。

教學目標:

1、使同學經歷探索一位數乘兩位數算法的過程,理解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並掌握計算方法。

2、初步學會一位數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3、使同學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同學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一位數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三

一、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二課時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分蘋果”的具體情境與操作過程,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能通過具體操作或畫圖的方法解決一些平均分的簡單問題

3.經歷與同學討論、交流的過程,感受合作與分享的。愉快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一步體會等分的含義

難點:進一步體驗平均分

四、教學策略

五、教學準備: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淘氣家裏來客人啦,媽媽準備了一些蘋果招待客人,要淘氣把蘋果分一分。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幫淘氣分一分蘋果好嗎?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喜歡的生活情境引出教學內容,將問題形象化,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

(二)自主探究

出示“分蘋果”情境圖

1.觀察情境圖

從這幅圖當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2.按份數分,每份有幾個

(1)佈置任務活動

任務要求:用五角星代替客人,圓圈代替蘋果,將蘋果公平的分給客人。

(2)學生活動,畫一畫

學生在算術本上畫,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3)反饋交流

方法一:1個1個分,分了4次,最後每人分4個蘋果。

方法二:2個2個分,分了2次,最後每人分4個蘋果。

方法三:根據乘法口訣“三四十二”分,分了1次,最後每人分4個蘋果。

3.按每份4個分,求份數

(1)問題情境

可是這些客人都吃飽了才過來,大家又不想浪費,打算把這些蘋果帶到福利院中去送給老爺爺老奶奶。

(2)分析數學關係

蘋果總共有12個,每4個裝一袋,需要幾個袋子?

(3)學生活動,分一分

學生動手分一分,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4)交流反饋

每4個放一堆,一共分了三堆,説明要3個袋子。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和運用數學語言表達平均分的過程、結果來加深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比較,發現異同點

(1)相同點:都是把12個蘋果平均分,每份4個。

(2)不同點:

①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4個。

②總共12個蘋果,每份4個,可以分3份。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平均分問題的兩種不同情境,使學生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為以後的除法做鋪墊。】

(三)鞏固與練習

1.小兔子搬蘿蔔

2.圈一圈,填一填

(四)總結提升

今天,你學到了什麼

七、板書設計

分蘋果

分成3堆 ,每堆4個

12個蘋果 分的結果相同

每袋裝4個,需要3個袋子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初步體驗數學化的過程。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養成計劃和決策的能力,逐步發展創新思維。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學生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1、師:學校組織小朋友去郊遊,遊玩前我們應考慮到哪些問題呢?(出示:時間安排、車輛安排、春遊收費、遊樂項目)2、出示課題:小練習(3)——郊遊 二、計劃決策、解決問題1、時間安排。

(媒體出示時間圖)

(1)看圖説一説時間。

(2)這天我們將在外面度過多長時間?你是怎樣想的?

(3)多媒體演示。

2、安排車輛。

(媒體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輛客車能乘坐50人)(1)收集數學信息,思考解題思路,可以考慮班級總人數、車輛載重人數。

(2)滲透估算:從最鄰近的整十數進行估算。

(3)學生獨立計算:可以列豎式。

(4)滲透巧算:觀察數的特點,可以先湊整。

(5)請你安排,3個班級如何坐這2輛車?可以把一個班級進行分拆。

3、春遊收費。

在學校收的費用1、往返車費:4元1角2、入場費:5元8角3、午餐費:?

師:學校發下一份通知,你們能看懂嗎?

(1)計算:往返車費與入場費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2)學校準備一份食品,價錢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3)在學校,一共要收費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給老師( )張( )元?

4、遊樂項目。

(媒體出示遊樂園圖)(1)找一找,有哪些遊樂項目?(介紹項目及單價)(2)如果每一項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錢?(50元)(3)根據要求設計方案:給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複玩),你可能怎樣玩? ①最多可以玩幾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幾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麼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麼玩?

三、課堂總結:今天你學到什麼新本領?

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五

第一課時:同級運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説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細觀察,收集信息,解決問題

圖書閲覽室裏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閲覽室裏下午有多少人?

問題:1. 同學們做什麼呢?2. 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和讀書有關的信息啊? 3. 要求“閲覽室裏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二)反饋交流,總結加減運算的順序

分步算式 綜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問題: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能説説你是按怎樣的

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嗎?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 右的順序計算。

(三)學習脱式計算格式

53-24+38=29+38=67

問題:1. 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説明:(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可以脱式進行計算,呈現出運算的順序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把等號上下對齊。

問題:2. 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3. 誰能完整地説説這道題我們是怎麼算的啊?

(四)鞏固脱式計算格式,體會同級運算的順序

48-8+17= 15÷3×5=

問題:1. 你能把這兩道題寫成脱式計算的格式嗎? 2. 這個算式(15÷3×5)先算什麼?再算什麼?3. 這樣的題我們是按

什麼順序計算的?

問題:想一想,説一説,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二)下面的計算對嗎?如果不對,把它改正過來

問題:1. 誰讀懂題目的意思了?

2. 第2題哪錯了?

3. 第3題哪錯了?

4. 這些綜合算式按什麼順序進行計算啊?

四、課堂作業作業:第50頁練習十一,第1題、第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