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談談重視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8W

隨着新課程在中國小的深入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社會發展日趨多元化的今天,學生易受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由於學生正處於半獨立半依賴、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長時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難以理解的困惑與苦惱。他們的許多心理衝突,或被自我掩蓋,或被成人忽視,以至於不少學生感到孤立無助,只好隱抑在心靈深處,備受煎熬,甚至誘發各種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嚴峻的現實提醒着我們:不能只關心學生文化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他們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

談談重視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

一、優化心理環境

研究證明:某一個體心理健康與否,與該個體所處的心理環境,某一社會團體(或某一羣體)的人際關係,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帶來的影響具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也就是説,個體心理狀態受制於整體,個體水平受制於整體水平。所以,我們在教育中要善於在整體中發現問題,研究整體是否適應個性發展需要,不斷更新整體塑型機制,優化個性發展所需要的心理環境。

1.營造寬鬆的氛圍

寬鬆是一種總體感覺。置身於寬鬆氛圍的每個成員的心理此時此地應是放鬆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馳騁,不必受太多的拘束。

⑴放下教師的“架子”

在傳統的教育中,可謂是“師道尊嚴”。但學生作為獨立的社會個體,他們身上具有無限的潛能。教師的作用正在於幫助學生最充分地發揮其內在的潛能,所以必須放下為師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學生,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你。每個人都有權利表明自己的觀點,也應接受他人的批評,包括教師在內。教師不再是自我權威的維護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應是學生能力的激發者、培養者、欣賞者。

⑵減少“規定”

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的行為往往受到嚴格的限制。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做過多、過細的限制,雖然能達到整齊劃一的效果,但無疑,學生會因為害怕違反教師的各種規定而感到緊張、焦慮和壓抑,喪失了自由表現的機會,抑制了主動創新的動機。因而,減少不必要的規定,還給學生自由表現的機會,有益於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得以生動活潑的發展。

⑶留點“自由”給學生

隨着信息社會的到來,都市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學生也不例外。每天起牀、上學、吃飯、寫作業,似乎安排得井井有條。但刻板、單調的生活與孩子天真活潑的本性產生了巨大矛盾。而老師家長的噓寒問暖更是事無鉅細。“除了擁有作業,我們還能擁有什麼?”這是孩子發自心底的吶喊。孩子需要自由,渴望獨立。因而要留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留給屬於孩子自己的天地。

2.建立友好的交往關係

交往是人的重要社會生活內容之一。不善交往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困擾。學生在廣泛的交往中可以感受時代的脈搏,體驗友情的美好,懂得協作的重要。

⑴同伴的“互動”

同伴的交往對兒童的情緒發展與調節具有重要作用,能給他們以情緒支持和安慰,幫助他們應付生活中出現的種種緊張和壓力。要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同伴交往,指導、培養、鍛鍊他們的交往技能,幫助他們掌握各種交往策略,學會和同伴和睦相處,真誠合作,從而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交往能力。

⑵教師的“期望”

師生的交往也是雙方互動的交往。調查表明,學生對教師的態度中情感成分比較重。他們對自己喜歡的老師常作出積極的反應,而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往往予以消極的反應。由此可見,教師努力保持與學生的良好關係,用期望的目光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有利於學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和教育的有效實施

3.開展公平的競爭

競爭意識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劑良藥,是推動個體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動力。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注重向學生傳播競爭的思想,使學生具有競爭的觀念;另一方面要組織合理的富有競爭性的活動,使學生受到競爭的薰陶和訓練。在一定條件控制下的相互競爭,能夠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學習熱情,推動他們去創造性地解決各種問題,奪得最終的勝利。

二、優化心理疏導

所謂心理疏導,是有計劃地協助學生髮展健全的個性,防止產生偏異心理的一種教育過程。心理疏導的目標是指導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使其健康發展,“心理諮詢”“熱線電話”等都是心理疏導的方法,但教師往往處於“被動狀態”。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呢?

1.學會傾聽

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小生在遇到困難和心理煩悶時先和父母講的佔30%,先和老師講的僅佔3.3%,和誰也不説的達到29.7%。是孩子們不願意與老師或父母講心裏話嗎?他們説:“愛玩是我們的天性,每當我們打完球帶着滿心歡喜、滿臉笑意走進教室時,老師總是説應該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可見,能不能讓孩子們説心裏話關鍵在大人。現代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是通過信息反饋實現的。心裏話的傾訴是教育的重要鏈條,因而成為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教師要善於傾聽學生的心聲,並以此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2.巧設情境隨着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今的孩子備受家庭和社會的寵愛。他們從小受讚揚多,受批評少。過分的保護使他們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麼,面對困難無所適從、驚惶失措。在教育中,可巧妙地創設情境,如設置難題、製造挫折等,使學生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無策,也不是一帆風順、輕而易舉,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後才能取得,以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懂得如何迎接困難的挑戰,以適應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

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可見,心理素質已成為構成人的整體素質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和目標。學校教育理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在此基礎上,才能培養成為社會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