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43W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精品多篇】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一

摘要:

隨着現代社會的進步,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社會關注,作為人生基礎教育的幼兒教育,我們更應該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

幼兒,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家長以前只重視幼兒身體健康和智力發展,逐漸向培養幼兒心理健康的需求發展。然而在心理教育過程中,真正重視幼兒心理健康的研究與實踐的卻少之又少,因此,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出路,是目前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關注並去探索的一個課題。下面就讓我來淺談一下關於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從現代社會看幼兒心理健康的指標

隨着時代的變遷,人們對物質需求的滿足到現在更加註重人的內在心理需求的轉變,這也無形中對幼兒健康心理形成了細緻化的指標。因此,注重培養幼兒的心理健康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環節。而現在人的健康指標不僅是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和社會行為適應方面的健康。因此作為幼教工作者,已不僅僅是對幼兒日常生活的安排和護理、身體的保健與保育,以及生長指標的達標,而是保教工作既關注幼兒的情緒和需要,使他們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形成積極合理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而究竟什麼才是幼兒心裏健康的指標呢? 幼兒心理健康表現我們大概可以從幾個方面得知。

1.情緒基本上是愉快、穩定的。不經常發怒,不無故摔打玩具與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時入睡,睡眠安穩,少夢魘,無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習慣;基本上能聽從成人的合理囑咐,不過分的挑食、揀穿,不經常無理取鬧。

2.求知慾較強。喜歡提問題並積極尋求解答;學習時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正常;愛説話,語言表達能力同年齡相符,無口吃情況;生活中對力所能及的事,樂於自己做,不過分依賴別人的幫助,能比較認真地完成別人委託的事。

3.能合羣,愛與小同伴交往,對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為,不隨便打人罵人,不妒忌同伴;在集體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導下,願意為集體和所能及的好事。

4.誠實而不説謊。很少説不符合現實的話;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或損壞別要的東西;做錯事不隱瞞,肯承認錯誤。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對稱讚感到高興,對批評、指責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歡迎的事,不願做遭人責罵的事;不過分的畏難、膽怯等。

這一系列的幼兒心理健康指標都反映了幼兒心理健康最基本描述。在幼兒生命成長過程中,作為幼教工作者每一個心理教育環節都能影響幼兒終身。因為,幼兒階段,是語言、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其性格情緒、自我意識、社會交往、行為習慣諸方面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孩子的許多心理品質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強,是培養他們健康心理行為的大好時機。因此,我們必須培養幼兒心理健康。將心理健康融合於幼兒園的各種活動中,融合於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讓孩子通過體驗與感受,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使他們長成大人之後,能依靠自己的心理素質,立足於社會,成為一個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正確面對挫折的強者。

二、幼兒心理成長現狀分析

健康的幼兒心理是每個家長所期盼的,但現實的情況卻令人不容樂觀。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網絡環境的影響。

我們在找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因子中,發現幼兒的心理問題的影響因子較高的兩個因素體現在:學習問題及心神障礙兩個因子上。[陽泉市3—5歲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研究報告;與1978年常模數據比較,當前幼兒的學習問題、心神障礙兩個因子上高於1978年常模組,可以看到以30年前的眼光看今天的幼兒具有更大的困擾,他們或許不像我們成人想象的幸福。雖然我們調查的重點在於瞭解幼兒心理健康狀況,並不探究幼兒存在的行為問題的產生原因,我們仍然假設幼兒當前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家庭及幼兒園教育中或多或少違背幼兒心理規律,導致幼兒心理負擔加重有關。] 從本次調查結果可以看見,幼兒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無論是從學習環境還是家庭環境中,都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幼兒的心理髮展。我們需要正是幼兒心理問題的同時,也應自身角度出發,找出問題的關鍵因素,從而做出改變,對幼兒心理髮展起到正確引導作用。也可以看見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並不那麼好。這提醒我們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因為有一位心理不健康的幼兒就有可能是未來有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少年和青年!

三、從家庭因素出發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有遺傳、家庭、社會等,而作為主導因素的家庭因素,仍舊是需要我們去探究的。而作為人類教育的起頭幼兒教育,則需要有一個完善的“家園”(家庭和幼兒園)共育體系來幫助幼兒建立健全的心理。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父母爭吵、分居、離婚、再婚、父母一方的缺失等都會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使幼兒的心靈遭受創傷,精神發生偏移,甚至危害終生。在眾多的家庭變故中,離婚是造成子女心理異常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父母離異意味着親情的崩潰,被迫與父親或母親的分離,使孩子在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重創。很多幼兒在父母離婚的心理刺激下,性情發生改變。有的變得孤僻、憂鬱、退縮;有的變得敏感、多疑、猜忌;有的變得粗暴、煩躁,甚至出現嚴重的攻擊性行為。幼兒長期受消極情緒情感的影響,將會產生心理疾病,因此,積極的引導和干預將必不可少。]

針對有上述的家庭問題,我們不難發現處在不健全家庭的幼兒往往性格孤僻、自卑、敏感,因此在幼兒的心理教育上更要耐心細緻,不能粗暴對待,更不能諷刺挖苦。作為幼教工作者要善於發現這些孩子身上的優點,喚醒和鼓舞幼兒潛在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出幼兒最大的學習潛能。讓其全身心地投入,使心靈得到舒展,個性得到張揚,從而促進其良好適應能力的發展,實現心理健康教育。

童童是一位4歲的幼兒園小朋友,家裏物質條件優越,但父母由於婚外情,已經離異。父母雙方為彌補自己的過失,都對孩子過分的溺愛,生怕孩子心理再次受傷;這也使在性格上形成了“為我獨尊”的心理,也對人產生了不信任感。童童在與同齡的孩子相處時,我行我素,愛搶別人的玩具,也有以暴力使人屈服於他的傾向。針對類似這種情況的幼兒心理髮展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注意引導孩子,凡事都要用正常的語氣來表達,不要用暴力來決解問題,要懂得用温柔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後在孩子發生暴力行為的時候,教師就要及時教育,並批評,並施予一定的懲罰,例如限制他的遊戲權利等;等幼兒好好跟教師説話時並想要去需找正確解決辦法時告訴幼兒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向同齡的小朋友分享玩具,而不是暴力。當幼兒學會了這個新的正確的方式與同齡幼兒溝通時,要及時獎勵他,並鼓勵她這種行為,這樣就淡化了他“唯我獨尊”的習慣,並能養成正確的幼兒交際行為習慣。

四、幼兒心理健康程度對其人生的影響

幼兒從出生到六歲是人心理髮展的關鍵時期。英國哲學家和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認為:“人生幸福有一個簡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於健全的身體。凡身體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麼奢望了;身體和心智如果有一個方面不健全,那麼即使得到了種種別的東西也是枉然。”也就是説,一個人健康與否不單單建立在身體機能上,而更重要的是心理機能上;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成人發生犯罪或者有心理問題的人都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幼兒時期的經歷。有的人是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裏成長,有的人甚至經歷過母親自殺出走的經歷,所以長大後在對待自己的感情時就會缺乏安全感,心理上會有所缺陷。當孩子的心理狀況發生異常時,如果在幼兒時期沒有做到有效干預其心理髮展,不能及時給予正確的教育,那麼就影響到了幼兒整體素質全面提高和個性和諧發展,會在其將來的生活中將產生無法估量的影響。[幼兒心理健康是指心理髮展達到相應年齡組幼兒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境有較快的適應能力。可以説,幼兒心理健康關係到幼兒整體素質全面提高和個性和諧發展,這也正是人類生命發展所追求的最終目的。]

總而言之,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離不開家庭的影響,但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做的正是在家庭與幼兒之間建立一座心靈溝通的橋樑,使幼兒受到家庭的負面影響時及時施予心理的指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探索發現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我們作為人類心理髮展基礎階段的幼兒教育,更加堅定了做好幼兒心理教育的態度,積極落實“家園”共育的理念,讓幼兒心理健康發展邁向的新的里程。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二

【摘 要】健康是人類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項最重要的社會目標……然而,對於什麼是健康,人們的認識並不完全一致,在許多人腦子裏,一提到健康就理解為身體沒病、體格健壯,這種單純的身體健康觀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視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兒身體保持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兒身體保持健康教育,缺少幼兒心理衞生教育方面內容,這種傾向不利於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如何克服傳統觀的片面性,對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完全將健康剝離到衞生保健、工作的管理範圍,是當前我們工作中需要着重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健康; 全面;身心並重

隨着經濟發展眾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引起全社會重視、關注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誌,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説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影響了對社會的貢獻及具勞動效率,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負擔。從古到今,每個人都希望孩子能健康的成長,並着孩子,長大後在社會中是否有生存的能力,與此同時。還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説到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我不得不説説我認為的心理健康的意義了。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

在談到幼兒心理健康這個定義的同時,我們不可迴避的則是心理健康這個概念,究竟要怎樣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全、能適應環境,人際關係協調良好,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符合特徵的標準心理狀態。具體來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長處、短處、自己的個性特點,都會有一個觀念的、正確的評價和認識。知道自己能幹什麼,合適幹什麼。對於辦不到的事,也不會苛求自己,做到就事論事,順其自然。

②有自信自立的精神,有自我發展的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有明確生活目標,有自我發展的驅動能力。因此,在困難和逆境面前,能自我整理和調控自己的情緒、談定冷靜的處理和對待各種複雜的問題,並不斷前進。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處,善於協調人際關係,心理健康的人,對人對事都能採取和諧相處、友善對待的方式來剋制自己的態度。對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矛盾,能採取友好的寬容的公開的方式處理,容易與人合作和相處。

④主動適應環境順應社會的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夠自覺地調整個人和環境的關係。不是環境適應自己,而是自己適應環境。在複雜的環境中,一方面保持着自己的價格、個性上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要揚長避短,適應環境需要的應變能力。無論是在艱苦的逆境中,還是有順利的環境中都能夠很好的發展自己。

判斷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很難用一個統一標準來衡量。所以,一般學者認為,應以整個行為適應情況為基準,而不是要過看重個別症狀的有無。瞭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內涵,就可以幫助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的狀況,並採取相應的心理衞生保健措施從而達到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幼兒的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兒心理教育是以“幼兒為本”,也就是把孩子當成與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來進行關照。老師在關心與愛護照看孩子的同時,切莫丟掉尊重與平等這兩種當代人文意識。老師不僅僅是蹲下來與孩子交流,孩子雖小,但卻完全可以感受到這種來自老師、母親的關照。老師在關心與愛護孩子的同時,切莫丟掉尊重與平等,這兩種當代人文意識。老師不僅僅是蹲下來同孩子交流,孩子雖小,但卻完全可以感受到這種來自老師的“母愛”般的關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老師的温情下健康的成長。

三、如何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價格完整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的精神和發展的內在基礎。有了心理的健康,那麼幼兒的發展就會受限制。在其以後的發展中就有可能出現價格障礙和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兒心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經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順心就會哭鬧、發脾氣;第二、缺乏與人交往和應付人際事件的能力,對於不多數孩子來説,在家庭中凡事他們卻必須考慮到別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見。獨生子女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人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在人際關係中無所適從。正如我國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據説:“人類心理教育主要的就是對聳關係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於聳關係而事的”。所以,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應從孩子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健康教育要從小抓起

隨着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誌。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説,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係到幾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的人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後是否能適應環境。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是否具有存在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呢?我們認為至少應包括下面這幾條。

(1)有賓智力,有求知慾;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

(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於助人;

(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

(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價格。

這五條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大人的培養。如何培養呢?我們不要忘記孩子的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學會認識,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作為對孩子的終生教育的目標。點點滴滴,持之以恆。我們一定能把孩子培養成適應新世紀社會生活的棟樑之材。

而在現今社會,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出現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對幼兒心理健康重視不夠,認識不足。

世界衞生組織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應是心理、生理、社會適應的完備狀態,將心理與社會適應這兩個重要內容作為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當多的幼兒園中,目前對健康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的水平上,還沒有現實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新模式的轉變。因此,明顯存在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普遍存在對幼兒心理健康認識的匱乏。在於幼兒身心關係的認識模糊,在於沒有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許多人將幼兒心理的一些異常表現看成為孩子成長中的自然現象,不去加以關注。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嚴密的系統性。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沒能形成自己的完整的理論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是迄今為止,中國除了少量的幼兒心理衞生、行為與情緒問題等方面的書籍之外尚未見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著。②是在全國為數不多的開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中沒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課程的極少。③是無論高校還是幼兒師範都沒有一本全國通用的幼兒心理健康的教材。④是儘管《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了應做好幼兒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內容分散零亂大多體現在其他內容中,如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等。這些內容之間沒有一個內在的聯繫系統和統一的觀念。而且還有許多有關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及教育的內容引起教育者的重視。這導致我們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大多數借鑑其他相鄰學科或中國小、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的脱離。近年來,注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兒園日益增多,他們實踐中了許多有效的經驗而高校不少教師也開始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但是,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論與實踐的脱離。一方面,高校中從事幼兒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較少深入到幼兒園中去進行指導,更少去建立幾個點長期進行實驗。另一方面幼兒園開展此項工作時,又只能停留在一種對錶面現象的認識,不能由現象認識其實質。因此,在很多時候基本工作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一種經驗的總結,而難以使之得到更深的發展,主題難以深化,妨礙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進行。

(三)教師缺乏幼兒心理健康的專業知識

教育活動的實施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賴於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質。專業知識的結構及豐富程度。然而,在沿襲已久的幼兒師範教育體系中,知識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勢發展的要求。這直接導致了幼兒園教師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缺乏。而現實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是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與此同時,如何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的關係。注意教育內容的整合,在不小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在不小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所出的問題與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

(四)具體操作中的非科學性

1、違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則的問題。例如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本屬於品行障礙,對於這一類行為的矯正與教育應當堅持正確面教育,樹立榜樣作用或採用暫時隔離,減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兒教師在對待這一類孩子時採用宣泄的方法來加以矯正。為提供憤怒的情緒。而研究表明幼兒在宣泄後習得更多的攻擊技能。可產生更強的攻擊傾向。因此採用宣泄違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有些教師甚至在對待這類孩子採用體罰的方法,這更加強化了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因為,體罰本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起的就是示範作用。

2、家園教育不同步的問題。在幼兒園中,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實施中如未注意與家長的密切配合,則可以使幼兒園幾年來一起堅持對幼兒進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目的在於讓孩子學會與他人的交往。分享與合作,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但具體操作中,他們忽略了家庭的聯繫與合作。而有此家庭對其子女一向採用溺愛,放任的教育方式。結果導致幼兒園中所教與家庭中所教的衝突。教育未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3、不能區分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在部分幼兒身上説謊這一現象是較為常見的,造成幼兒説謊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幼兒認識發展水平較低。在思維、記憶想象判斷等方面出現與事實不符時造成説謊。另一方面,是由於幼兒做錯了事怕受到處罰或由於老師、家長對幼兒的過分嚴厲所致。因此,我們對幼兒的説謊問題應全面分析,區別對待,如因認識水平低所致則為心理髮展過程中的問題。如因過於嚴厲方面的問題,但這些都與成人時期的説謊有本質的區別。無所謂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兒園中防止一旦出現諸如偷竊、説謊等行為時斥責幼兒品德不好,將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混為一淡的現象,並不少見。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問題。由於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一些幼兒園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常常是借鑑中國小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和模式,這導致了教育的過程中,對幼兒的實際接受能力的忽視。如對一些有行為問題的幼兒進行矯正時,有些幼兒園的老師簡單地照搬一些行為治療的方法。而未考慮這種方法採用後,對幼兒會有什麼樣的消極影響,結果導致行為問題未矯正,又正規了新的適應問題。其實,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幼兒素質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在這裏,我們反反覆覆對幼兒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一方面有賴於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與完善,另一方面,則需要幼兒園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在這個方面,我們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們之幼“的氣魄和胸懷來投入其中,讓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會呵護關愛的陽光下健康而快樂的成長,將來成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兒。

結束語

時代在發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長,堅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德育教育的標誌,是提高幼兒整體素質的關鍵,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問題,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魚“我們不可能給予孩子應對一生的知識和技能。而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能為實踐的能力,探求新知識和創新的激情與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才是我們應予孩子的珍貴財富。作為教師要用受撥亮每位幼兒心中的那盞燈,揚起前進的風帆,只要人人都去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這一核心問題就能實現。那麼教育這朵花越開越美。

【參考文獻】

[1]《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指導》麥少美,孫樹珍

[2]《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指導》復力

[3]《學前心理學》汪乃銘,錢峯

[4]《學前教育學》鄭健成

[5]《職業道德與法律》朱力宇,張偉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三

【摘要】幼兒期是人的生理、心理髮展的關鍵時期。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認識、情感、個性、道德的發展和社會適應等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有關調查表明,在我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困擾,目前留守兒童、單親兒童和獨生子女是心理行為問題最突出的三類兒童, 由此可看出當代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我們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改革中一個極其重要和無法迴避的課題。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一、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

1.重視幼兒的情感需要。幼兒期是情感體驗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有着得到愛、愛別人的需要。因此,作為教師要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及良好的心境,用自身愉快的情緒和飽滿的精神去引導幼兒生活在幼兒園這個快樂的大家庭中,在一日生活中關愛和關注每個幼兒,滿足幼兒的情感需求,時刻檢點自己的行為,防止不經意的行動和言語給幼兒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

2.尊重、愛護、理解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具有不同的認知、性格、學習風格和自我意識,如有的孩子活潑、開朗,善於與人交往,有的孩子內向、沉穩,不善於與人交往等,作為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情感體驗,關心孩子的心理需要,保護孩子的個性發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們的興趣愛好,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在生活中,教師要用和藹可親的態度與孩子講悄悄話,在遊戲或活動時要讓他們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這樣,有利於幼兒自主性的發揮。

3.鼓勵支持孩子,培養自信心。自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標準,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是幼兒形成健康人格的關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教師要善於發現並肯定幼兒學習及活動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克服各種困難,再讓他們通過努力,領略成功的喜悦。

4.幫助幼兒建立友好的同伴關係。現在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被家長讓着、哄着,沒有與人合作、分享的習慣。教師要利用多種機會,讓幼兒學習各種禮貌用語,提高幼兒交往合作的能力,幫助幼兒形成友好相處、相互合作、共同享有的良好集體氛圍。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係,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可通過開展分享活動“玩具大家玩”、合作完成各種主題的大幅繪畫、投放一定數量材料讓幼兒合作完成某項任務等活動,讓幼兒體驗到分享的快樂並認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孩子良好的社會性行為。

5.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不僅是教育活動賴以進行的物質基礎,還能激發幼兒的活動願望,啟迪幼兒的智慧、愉悦幼兒的身心。為此,我們要為幼兒創設安全、整潔、美觀、温馨的環境,以烘托出一種促使幼兒積極向上的氛圍,給幼兒以潛以默化的薰陶。特別是為幼兒創設一種自主開放的學習和遊戲環境,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保徵幼兒自主活動的空間,滿足幼兒的心理願望和需要。

二、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於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養成是受多方面影響、多種行為活動綜合作用形成的結果,而各種活動中藴含着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結合一日活動滲透心理教育是培養健康心理的主要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在制訂各活動目標時,要仔細分析教材,領會其內涵,不光要有知識技能、習慣養成方面的目標,還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養目標,以充分體現一個活動指向多個目標的教育新觀念。

2.以遊戲為主,寓教育於一日活動中,對幼兒產生潛以默化的影響。如:語言領域中通過故事引導幼兒體驗關心愛護他人所獲得的幸福感和快樂感,學會關心他人,萌發互愛情感;社會領域中對幼兒進行相關的同情心和抗挫折教育;藝術領域中引導幼兒感受體驗樂曲的愉快情緒, 以及各類美術作品中所表現的各種情感,讓幼兒始終保持愉快, 積極向上的情感,體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意志力、不怕挫折和勇於競爭的精神等。

3.在生活管理中,培養幼兒的自主自理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讓幼兒學習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為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讓不同年齡的幼兒之間交往,如讓大班孩子帶領小班孩子一起活動等,擴大幼兒交往的範圍,掌握更多的交往方法和生活技巧,克服膽怯心理,鍛鍊幼兒的勇敢精神,達到提高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和促進人格健康成長。

總之,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教師要有增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納入各項活動目標,自覺地使各項活動成為有助於提高幼兒心理素質的載體。

三、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

兒童期是一個身心健康的奠基時期,如果沒有遭受挫折的經歷和磨難,就不可能產生抗挫折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良好素質。因此,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培養孩子具有在挫折面前積極向上的堅強意志及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幼兒期的必修課。

1.要讓幼兒增強自信心和勇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讓幼兒面對獨立學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給幼兒實踐的機會,通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掌握生活的技能,減少幼兒的依賴性,增強他們“我能行”的自信和勇氣。

2.要讓幼兒正確地面對失敗。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困難,這也是一種挑戰,我們應當教育幼兒有勇氣面對不完善的結果,知道失敗僅僅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從學習到最終成功的過程,從中學習經驗和教訓,而不因遇到困難、失敗就氣餒、退縮、放棄。

3.要讓幼兒面對和糾正錯誤。要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關鍵是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在改正錯誤的同時,學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使幼兒的自信心逐漸成長起來。

四、結束語

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變革,未來社會要求每一個人不僅要有良好智能素質,更要有一種健康的心理,讓我們從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入手,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材儘自己的努力。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四

摘 要:

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是否對孩子的興趣愛好、智力水平等有一個全方位的瞭解,只有瞭解了以上情況,我們才能預防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心理疾病方面的知識。幼兒的此類心理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心理和精神波折,將來給社會帶來負擔。

關鍵詞:

幼兒心理健康

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是否對孩子的興趣愛好、智力水平等有一個全方位的瞭解,只有瞭解了以上情況,我們才能預防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心理疾病方面的知識。幼兒的此類心理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心理和精神波折,將來給社會帶來負擔的可能包括幼兒適應社會的能力、學習成績和人際交往能力等。對孩子抱有適當的水平的期望才是正確的,杜絕與他人橫向攀比,應當關注豎向的進步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每個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特點來把握來提要求,讓孩子學習認知、學會工作、學會集體生活、學會成長”,從生活中的細節處入手,發揚鍥而不捨的精神,保證幼兒的身心都要能夠健康成長。

一、注重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

我們要有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學觀,用健康的人格感染孩子,用寬大的胸襟去愛護孩子,不僅僅愛幾個孩子,我們師要經常將心比心地體會孩子們的所作所為,耐心細緻地觀察、瞭解孩子的心靈世界,用真心、用愛和關懷的立場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做到不分畛域,因人而異。若在生活中遇到了 某種困難,必須有堅強的心理適應能力調動生活經驗,來樂觀面對現實、對我們的工作充滿信心,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教育事業,在工作中有一定的創造性;用教師的活躍思維引導和激發幼兒思維的活躍,拓展幼兒的豐富想象力。

二、注重在遊戲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最廣泛社會化問題就是獨生子女家庭,在四二一的家庭背景下,我們的孩子心理素質存在着各種問題,自控能力較低、情感波動大、自我中心、意志力薄弱、不善於與同伴交往都將成為很嚴峻的問題。成人應有目的地開展心理健康教學活動,根據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健康水平,來開展遊戲活動,從中預防和糾正這些不良問題。孩子們通過遊戲,能體驗平等,感受愉悦,在互相合作中體驗集體生活的有趣,在分享喜悦的基礎上使情感也獲得了滿足。教師參與遊戲,能和孩子成為朋友,拉近距離。通過遊戲,孩子們還能獲得成功,增強自尊心,樹立了自信心。並且能增強孩子們的體質,通過身體健康來促進心理健康。作為老師,我們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遊戲活動中來,以最有趣化、最生動形象化地方式來展現,為幼兒創造寬鬆的遊戲環境,遊戲本身就有教育作用,我們用遊戲的形式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發揮較好的作用。不一樣的遊戲活動,對幼兒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價值,也是促進孩子發展的最佳手段。

三、重視教學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一日活動中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引導每一個孩子去探索去體驗,不僅僅不是一名旁觀者。我們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切記面向全部的孩子,做到一視同仁,鼓勵幼兒積極投入踴躍參與,成為學習的主導者。與此同時,還應顧及幼兒的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幼兒的實際水平,進行指導,使孩子都能在原有水平上不斷進步,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並體驗到成功的愉悦感。

四、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們要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做到合羣。生活就是一個很好的隨機教育。日常生活也是孩子人際交往比較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現的最好時機。在幼兒園的生活活動中引導幼兒在生活區中澆花、照顧植物、編織、整理衣服等活動,能夠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並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還可以引導幼兒在生活區中練習綁娃娃解鈕釦、穿脱衣服、繫鞋帶等,培養了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並能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和互相幫助的温暖。

用欣賞的眼光來看每一個孩子。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進來鼓勵每個幼兒的自信心,常用鼓勵的方式、肯定的語氣、讚許的眼光去對待孩子,讓他們身上的每一個微小的、值得欣賞的地方都閃出光芒,以此來支持和鼓舞我們的孩子,讓原本很細小的優點變得越來越突出。如此,在發揚了每一個優點的同時,促使孩子更加全面、健康地發展。

五、搞好家園聯繫,增強教育合力。

家長也是我們教育中尤為重要的一個因素,每一次活動的開展都應該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收到最好的預期效果,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也是如此。作為家長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規範自己的舉止,為孩子做模範,通過自身的優秀心理素質和良好行為感染孩子。若要做到家、園教育一致,家長就要配合教師,共同探索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並在生活中加以實施,進而提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五

[摘要]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時期心理狀況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對當前幼兒健康成長和教育策略的轉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身體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這一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應該看到,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

幼兒心理健康 學校教育

蒙台梭利有一個精彩論斷:兒童擁有一份吸收性心智。兒童出生後4—6年,是形成健康的獨立意識的關鍵時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習得的是與成人直接接觸中感受最為真切、最為深刻的社會性行為。在這一時期,如果成人能積極鼓勵兒童的獨創性和想象力,就有助於培養其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的目的的勇氣。反之,兒童就會缺乏自信心,產生內疚感。“健康”除了指生理正常無病痛外,還包括心理健康。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教師和家長一般比較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幼兒園教師有必要重視幼兒心理健康這一問題。要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孩子真正“健康”,我認為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熱愛幼兒

教師對幼兒的愛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營養。只有沐浴在愛的甘霖下的幼兒才會有安全感,才能適應幼兒園環境,學會與同伴、教師交往,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幼兒總是先感受到成人對自己的愛,進而才能發展到愛周圍的人。如果教師不愛幼兒,幼兒就無法適應冷漠的幼兒園環境與温馨的家庭環境間的巨大反差,就會怕上幼兒園,怕老師,患“幼兒園恐懼症”。

二、尊重幼兒

馬斯洛有一句著名論斷:“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當之無愧的來自他人的尊重之上的。”尊重兒童是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前提, 是幼兒人格和諧發展的保證。尊重幼兒,主要表現在平等、民主地對待幼兒,尊重幼兒發展的積極因素,讓幼兒主動地發展。幼兒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教師要尊重其權利和地位。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教師往往以長者自居,要幼兒聽命於自己,否則就批評懲罰或斥責,要麼不準參加遊戲,要麼罰站……其實,幼兒出現“對抗”行為一定事出有因,且這正是其獨立意識和自主性萌發的表現。因而遇到衝突,教師要研究其原因,再作處理。“聽話的孩子才是乖孩子”的陳舊觀念一定要剔除。另外教師要尊重幼兒發展的積極因素,給予其充分活動和自我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如果成人的言行中處處體現着對幼兒的尊重,就會使幼兒意識到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是有價值、有能力和必不可少的,從而幫助他們獲得積極的自我概念;如果幼兒發現自己是被忽視的,又經常為做錯事遭到責備,幼兒會逐漸在心裏確認自己是無能的,進而導致幼兒喪失最基本的自尊與自信,建立起消極的自我概念。作為一種穩固的心理特徵,幼兒的自我概念一經確立,便會相對持久地保持下去。我們無法相信,一個整天要服從於成人指令或是不時遭成人指責的幼兒會構建出活潑開朗、寬容友善的人格特徵。因而“尊重幼兒”這一行為本身所內含的潛在教育價值是不該也不能被忽視的。

三、創設一個適合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首先,教師應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師情緒沮喪時,態度粗暴生硬;情緒愉快時,就無原則地遷就容忍。教師的情緒波動最易導致孩子產生心理障礙,所以教師應始終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使幼兒生活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之中。其次,要為幼兒提供充滿生機、能陶冶心靈的自然環境,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其審美情趣。

最後,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遊戲場所,以及有吸引力的玩具,讓孩子在自己的天地裏,自由快樂地遊戲。兒童只有在自己選擇的有興趣的活動中,才能達到專注和自主,此時,他們的困擾將會消失,夢魘不再出現,行為問題會逐漸減少,食慾與健康也會恢復如常。如藝術教育活動就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愛美天性,使幼兒的人格變得高尚、精神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四、參與並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同伴關係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指標。在同伴中受歡迎的幼兒會有安全感、歸屬感;反之,會產生孤獨感、自卑感。現在,獨生子女佔絕大多數,建立良好同伴關係對其社會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交往中,如引導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會合作;教育幼兒助人為樂;鼓勵小朋友在父母帶領下彼此串門等。在這種開放環境中,幼兒交往機會多,更利於其健康心理的形成。

五,小結

近些年來,幼兒產生情緒和心理問題的人數比例在升高。究其原因,大多由社會和家庭生活緊張、家庭變化、家庭教養態度和方式不當、家庭人際交往缺乏等原因引起。所以,幼兒園教師和家長在思想及行為上必須保持一致。出現問題,教師們要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繫,取得家長們的理解與支持,共同採取行動,消除幼兒心理健康障礙,這樣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要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幼兒教師的工作是一項比較辛苦的工作,教師每天都要面對幾十個生龍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彈唱跳畫樣樣要教,還怕孩子一不小心發生意外,心理壓力是相當大的。例如:每天班上有許多孩子都喜歡向老師打”小報告“,而這些”小報告"得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情,時間一長難免會讓老師產生煩躁、厭倦得情緒。這時教師就應該極力避免將個人得不良情緒帶到孩子中間來,應該保持積極愉快得情緒與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們得身心得以健康成長,因此對於幼兒園的教師而言,重視和加強自身心理衞生保健不僅有利於自身的發展,還有利於下一代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