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動量定理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46W

動量定理教學設計【多篇】

重點難點: 篇一

重點:理解和基本掌握動量守恆定律.

難點:對動量守恆定律條件的掌握.

動量守恆定律 篇二

1.表述: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這個結論叫做動量守恆定律.

2.數學表達式:p=p’,對由A、B兩物體組成的系統有:mAvA+mBvB= mAvA’+mBvB’

(1)mA、mB分別是A、B兩物體的質量,vA、vB、分別是它們相互作用前的速度,vA’、vB’分別是它們相互作用後的速度.

【注意】式中各速度都應相對同一參考系,一般以地面為參考系.

(2)動量守恆定律的表達式是矢量式,解題時選取正方向後用正、負來表示方向,將矢量運算變為代數運算.

3.成立條件

在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系統的動量守恆

(1)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為零,系統的總動量守恆.

(2)系統的內力遠大於外力,可忽略外力,系統的總動量守恆.

(3)系統在某一方向上滿足上述(1)或(2),則在該方向上系統的總動量守恆.

4.適用範圍

動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規律之一,大到星球的宏觀系統,小到基本粒子的微觀系統,無論系統內各物體之間相互作用是什麼力,只要滿足上述條件,動量守恆定律都是適用的.

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動量變化之間的關係 篇三

【演示】如圖所示,氣墊導軌上的A、B兩滑塊在P、Q兩處,在A、B間壓緊一被壓縮的彈簧,中間用細線把A、B拴住,M和N為兩個可移動的擋板,通過調節M、N的位置,使燒斷細線後A、B兩滑塊同時撞到相應的擋板上,這樣就可以用SA和SB分別表示A、B兩滑塊相互作用後的速度,測出兩滑塊的質量mA\mB和作用後的位移SA和SB比較mASA和mBSB.

1.實驗條件:以A、B為系統,外力很小可忽略不計.

2.實驗結論:兩物體A、B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條件下,相互作用過程中動量變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pA=-△pB或△pA+△pB=0

【注意】因為動量的。變化是矢量,所以不能把實驗結論理解為A、B兩物體的動量變化相同.

教學目標: 篇四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動量守恆定律的確切含義.

2、知道動量守恆定律的適用條件和適用範圍.

二、能力目標

1、運用動量定理和牛頓第三定律推導出動量守恆定律.

2、能運用動量守恆定律解釋現象.

3、會應用動量守恆定律分析、計算有關問題(只限於一維運動).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推理方法.

2、使學生知道自然科學規律發現的重大現實意義以及對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

系統 篇五

為了便於對問題的討論和分析,我們引入幾個概念.

1.系統:存在相互作用的幾個物體所組成的整體,稱為系統,系統可按解決問題的需要靈活選取.

2.內力:系統內各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稱為內力.

3.外力:系統外其他物體作用在系統內任何一個物體上的力,稱為外力.

內力和外力的區分依賴於系統的選取,只有在確定了系統後,才能確定內力和外力.

由動量定理和牛頓第三定律可導出動量守恆定律 篇六

設兩個物體m1和m2發生相互作用,物體1對物體2的作用力是F12,物體2對物體1的作用力是F21,此外兩個物體不受其他力作用,在作用時間△Vt 內,分別對物體1和2用動量定理得:F21△Vt =△p1;F12△Vt =△p2,由牛頓第三定律得F21=-F12,所以△p1=-△p2,即:

△p=△p1+△p2=0或m1v1+m2v2= m1v1’+m2v2’.

【例1】如圖所示,氣球與繩梯的質量為M,氣球的繩梯上站着一個質量為m的人,整個系統保持靜止狀態,不計空氣阻力,則當人沿繩梯向上爬時,對於人和氣球(包括繩梯)這一系統來説動量是否守恆?為什麼?

【解析】對於這一系統來説,動量是守恆的,因為當人未沿繩梯向上爬時,系統保持靜止狀態,説明系統所受的重力(M+m)g跟浮力F平衡,那麼系統所受的外力之和為零,當人向上爬時,氣球同時會向下運動,人與梯間的相互作用力總是等值反向,系統所受的外力之和始終為零,因此係統的動量是守恆的.

【例2】如圖所示是A、B兩滑塊在碰撞前後的閃光照片部分示意圖,圖中滑塊A的質量為0.14kg,滑塊B的質量為0.22kg,所用標尺的最小刻度是0.5cm,閃光照相時每秒拍攝10次,試根據圖示回答:

(1)作用前後滑塊A動量的增量為多少?方向如何?

(2)碰撞前後A和B的總動量是否守恆?

【解析】從圖中A、B兩位置的變化可知,作用前B是靜止的,作用後B向右運動,A向左運動,它們都是勻速運動.mAvA+mBvB= mAvA’+mBvB’

(1)vA=SA/t=0.05/0.1=0.5(m/s);

vA′=SA′/t=-0.005/0.1=-0.05(m/s)

△pA=mAvA’-mAvA= 0.14*(-0.05)-0.14*0.5=-0.077(kg·m/s),方向向左.

(2)碰撞前總動量p=pA=mAvA=0.14*0.5=0.07(kg·m/s)

碰撞後總動量p’=mAvA’+mBvB’

=0.14*(-0.06)+0.22*(0.035/0.1)=0.07(kg·m/s)

p=p’,碰撞前後A、B的總動量守恆.

【例3】一質量mA=0.2kg,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A=5m/s運動的物體,撞上靜止於該水平面上質量mB=0.5kg的物體B,在下列兩種情況下,撞後兩物體的速度分別為多大?

(1)撞後第1s末兩物距0.6m.

(2)撞後第1s末兩物相距3.4m.

【解析】以A、B兩物為一個系統,相互作用中無其他外力,系統的動量守恆.

設撞後A、B兩物的速度分別為vA’和vB’,以vA的方向為正方向,則有:

mAvA=mAvA’+mBvB’;

vB’t-vA’t=s

(1)當s=0.6m時,解得vA’=1m/s,vB’=1.6m/s,A、B同方向運動.

(2)當s=3.4m時,解得vA’=-1m/s,vB’=2.4m/s,A、B反方向運動.

【例4】如圖所示,A、B、C三木塊的質量分別為mA=0.5Kg,mB=0.3Kg,mC=0.2Kg,A和B緊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C以v0=25m/s的水平初速度沿A的上表面滑行到B的上表面,由於摩擦最終與B木塊的共同速度為8m/s,求C剛脱離A時,A的速度和C的速度.

【解析】C在A的上表面滑行時,A和B的速度相同,C在B的上表面滑行時,A和B脱離.A做勻速運動,對A、B、C三物組成的系統,總動量守恆.

教學過程: 篇七

動量定理研究了一個物體受到力的衝量作用後,動量怎樣變化,那麼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相互作用時,會出現怎樣的總結果?這類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例如,兩個緊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學,不論誰推一下誰,他們都會向相反的方向滑開,兩個同學的動量都發生了變化,又如火車編組時車廂的對接,飛船在軌道上與另一航天器對接,這些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物體的動量都有變化,但它們遵循着一條重要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