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郭沫若《屈原》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72W

郭沫若《屈原》教學設計多篇

郭沫若《屈原》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態度:

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化成果,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我國古代思想家不畏艱辛、追求真理的故事,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品質和刻苦鑽研、勇於創造的精神。

能力:

通過了解愛國詩人屈原,暢談體會和感想,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想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知識:

知道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瞭解他熊熊的愛國之志,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做出的貢獻及其在國內外享有的聲譽。

養成教育訓練點:

1.培養學生積極發言、認真傾聽的良好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想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提高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屈原不屈的意志,壯懷激烈的氣節和風骨,強烈的愛憎和戰鬥的革命風格。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多媒體

2.學生課前預習:

課前蒐集有關屈原的相關圖片以及文字資料;整理屈原的有關愛國的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談話引入課題

1.你能説一句你印象較深的孔子的名言嗎?

2.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有些地方還要舉行划龍舟比賽。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二、揭題並板書

愛國詩人——屈原

三、學習新課

(一)指導學生自讀課本第55頁,並將自己感受較深的地方勾畫出來。

(二)全班交流

這個環節要讓學生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蹟和代表作品。

1.指名交流自學結果。

2.補充交流課前蒐集屈原相關資料。

3.教師結合學生交流情況作相應的補充。

(1)他創作了《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作品,以抒發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他對楚國和人民的熱愛,表達對腐朽的舊貴族的憤怒。

(2)屈原不僅是一位很有抱負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吸收民間的文學形式,採用方言音韻,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創造了一種新詩歌體裁,即楚辭體,代表作《離騷》。

其中,可以講解有關屈原的故事,也可以利用《離騷》中的部分詩句,突出説明屈原對楚國人民的深沉熱愛和對真理的執著追求。

(三)討論:

1.屈原具有哪些品質?

2.説説人們為什麼要紀念屈原?全班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點撥,總結。

(四)寫碑文,表真情

假如班上要舉行一次屈原紀念碑碑文徵集活動,你怎樣寫?

1.學生準備。

2.交流碑文。

3.評選最佳碑文。

四、談感受,説體會

説説學了這一課你有哪些感受和體會?可從各個方面説。

郭沫若《屈原》教學設計篇2

一、導入:

民間端午節和屈原的聯繫,引出人們對屈原的認識。

二、文學常識

1.總説:印象中的屈原

2.偉大的詩人屈原

(具體上課內容可以酌情增減):屈原(約前339~約前278),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鋭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鬥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鬥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於祖國的決心。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還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如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徵詩人的品德修養。這種“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使現實中的忠奸、美醜、善惡形成鮮明對照,產生了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參差錯落、靈活多變;語言上採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極富於鄉土氣息;其方言土語大都經過提煉,辭藻華美,傳神狀貌,極富於表現力。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着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着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騷體詩:亦稱“楚辭體”,古代詩歌體裁之一。起於戰國時楚國,因為這種形式的詩歌以屈原所作的《離騷》為代表,到了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與蕭統的《文選》等作品中,就用“騷’來指稱具有楚辭特點的詩歌,後人便稱之為騷體詩。

特點:騷體詩在形式上打破了《詩經》那種以四言為主的體制,在民歌的基礎上又繼承了散文的筆法,句式長短參差,形式比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騷體詩的形成,是詩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標誌着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

《離騷》的內容與藝術成就:

《離騷》的前一部分追憶往事,偏重於敍寫現實;後兩部分探求未來,偏重於馳騁想象,最後回到現實,結束全篇。詩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詩人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感情,表現了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並對楚國的失敗政治和黑暗勢力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離騷》既植根於現實,又富於幻想色彩。詩中大量運用古代神話和傳説,通過極其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並採取鋪陳描敍的寫法,把現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國、人間和幻境、過去和現在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詩中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意識品性、複雜的現實關係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離騷》是我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歌傑作,為後來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3.解題:

三、預習檢測

1.字音字形(PPT9)

苗裔(ì) 孟陬(zōu) 庚寅(gēngín)

揆(uí) 肇(zhà) 扈(hù)

辟芷(pìzhǐ) 搴阰(qiān pí) 汨(ì)

2.詞語解釋

皇:大。 覽:觀察。 揆:揣度。 道:通導,引導。

肇:開始。 名、字:用作動詞,起名字。

修:美好的。 扈:披。 淹:停留。

3.誦讀指導

4.誦讀指導

5.自譯詩歌

炎帝啊,我是你的遠代子孫,伯庸——是我先父的光輝大名。歲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從天上翩然降臨。

尊敬的先父啊,仔細揣度我剛剛下凡的時辰和啼聲,通過占卜賜給了我相應的美名。給我取的大名叫正則啊,給我取的別號叫靈均。

上天既賦予我這麼多內在的美質啊,又加之以這美好的才能。我披着噴吐幽香的江離和白芷啊,又聯綴起秋蘭把它作為自己的佩巾。

光陰像流水一樣迅疾,我好像趕不上啊,唯恐年歲不等待我。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攀折坡上的木蘭,傍晚,我揹着夕陽在洲畔採摘宿莽來潤德潤身。

太陽與月亮快速運轉,未嘗稍停,新春與金秋依次更替,永無止境。只看到樹上黃葉紛紛飄零,我害怕美人啊,您頭上也添上絲絲霜鬢!

為什麼,為什麼你不任用風華正茂的賢者,廢棄污七八糟的小人?為什麼,為什麼你不改變已經過時的法度?

駕着龍馬,飛快地向前猛奔!來!我給你充當嚮導。沿着康莊大道走向幸福與光明。

四、文本研習:

1.作者在《離騷》的開篇突出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高貴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僅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賜予,而且具有美好的品質和才能,這些都是自己的後天修養。主要表達作者出身高貴,與楚王是同根,楚國是我的祖國,愛國是我的本分。自身的高潔,同時也是與現實的抗爭,有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意思。

2.詩歌的後半部分詩人一再擔心,用自己的話説説詩人擔心什麼?

最擔心的是時光如流水,而沒有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獻給祖國。另一方面詩人更是充滿憂慮,怕國君昏聵誤國,保守落後,政治混亂

3.詩人高唱“來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樣的一個人?

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意在表現他不是君主的奴僕,而是堂堂正正的人。可以看出他堅信真理,崇尚高尚的人格,有着獨立的人格

4.你從詩中讀出詩人什麼形象?

純潔高大、一身正氣;忠君愛國、憂國憂民。

五、問題探討:

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愛國情感的?有人説他這是一種“宗國”思想,你同意嗎?

觀點一:同意。屈原的愛國思想其實是一種“愛君”思想。戰國後期的“合縱”“連橫”之爭,是中國內部的矛盾鬥爭,因為它們都是周王朝的諸侯國,隨着諸侯國勢力的強大,他們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聯齊抗秦的“合縱”策略,一是為保衞楚的獨立,二是進而實現楚“王”天下的企圖,這隻能説是為爭奪全中國領導權而進行的內部鬥爭,並非是抵禦外國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説的“帝高陽之苗裔兮”就帶有明顯的血統誇耀。“來吾道夫先路”、“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則是一種出於“家天下”感情和宗國觀念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對於屈原宗國觀念的盡忠報國,存君興國,不少古人本是看得很清楚的,如:

故宅秭歸江,前人熊繹城。

眷言還此都,不比異姓卿。(宋王十朋《題屈原廟》)

屈原的種種努力,客觀地説,這的是楚王的統治,我們不必人為地拔高理解他。

觀點二:不同意否認屈原的愛國意識。上種觀點是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們現在之於屈原的時代,相距上千年,我們不能苛求那個時代的屈原像我們今天這樣考慮問題。施行政策,具有和我們一樣的思維、觀點以及胸懷世界的氣度,那個時代的屈原,為了國家的前途,為了人民的生活,憂心如焚,奔走呼號,這不就是愛國的表現還能是什麼?在他的心中,楚國就是他的祖國,楚國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們能非議他的愛國精神嗎?

六、詩歌藝術品味

1.比喻形象,想象瑰麗,富有浪漫色彩。

課文大量運用比喻,如用“江離”、“秋蘭”來比喻自己博採眾長。“朝搴陂之木蘭兮,紉秋蘭以為佩 ”比喻堅忍不拔的政治理想。運用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君主,不僅使作品含蓄,富於韻味,而且增加了作品的形象美。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採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性,

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美好的政治理想。

2.語言精練華美,帶有濃郁的楚國地方色彩。

詩中豐富的聯想,奇特的比喻,形成了絢麗的文采。其中富有楚地特色的'“兮”等語氣詞的運用巧妙靈活,使詩歌帶上了濃郁的楚國地方特色。

七、課文小結:

《離騷》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詩歌傑作,作品表現了豐富的想象力,創造了宏大的藝術空間和開闊的畫面,塑造了詩人非凡的自我形象。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潔的人格、強烈的情感和奇特的形貌馳騁於仙界。柳宗元為驚歎地説:“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猶彷彿其。”比興的手法滲透到整個作品之中,比喻和象徵形象被突顯了出來,春蘭秋菊,飄風雲霓,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司馬遷稱其:“其文約,其辭微”“其稱文小而其旨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美名:肇錫餘以嘉名;恐脩名之不立

美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美物: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美政: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八、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以《《離騷》中的屈原》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

郭沫若《屈原》教學設計篇3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瞭解作品的藝術特點。

3、培養初步閲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民俗導入:

每年農曆端午,我們都會划龍舟、吃粽子,同學們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一風俗習慣嗎?為了紀念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郭沫若的戲劇作品《屈原》,走進這位偉大詩人的內心世界。

(二)偉人掠影:

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關屈原和郭沫若的資料,並製作成.課件進行展示,瞭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約前340~約前277)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傳為湖北秭歸人。出身貴族,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主張聯齊抗秦,選用賢能,但受貴族排擠不見用,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讒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其忌日成為後人紀念他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重要作品有《離騷》、《九章》、《天問》等,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全詩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義作品。比喻生動,語言瑰麗,誇張大膽,詩中融入大量的神話傳説及歷史人物故事,使詩篇波瀾起伏,千變萬化,雄偉奇觀。屈原創造了騷體,即“楚辭”,為後世詩人的創作開闢了無限的空間。

郭沫若,現代著名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他從抗戰的現實鬥爭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聲和時代的責任,又從往昔的歷史回顧中汲取着鬥爭的力量與澎湃的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