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郭沫若詩》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39W

《郭沫若詩》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郭沫若詩兩首》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感情,領悟詩歌的主旨。

2、欣賞詩歌奇妙的想象,並能在閲讀詩歌時展開自己的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

教學重、難點

1、加強朗讀指導

2、領悟詩歌主旨。

3、培養想象力。教學方法:誦讀法、想像法、比較閲讀法。教學準備:老師準備鋼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學生查閲郭沫若及詩集《星空》的有關資料。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

教師及學生活動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詩人凝望着星斗滿天的夜空,有感於宮女的幽怨,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86年前,又有一位現代詩人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創作出一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沫若是筆名,四川樂山人。1914年赴日留學,先後接觸了泰戈爾、歌德、海涅、席勒、莎土比亞、雪萊、惠特曼及北歐、法國、俄國進步作家的作品,哲學上受到泛神論的影響。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積極投身於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詩集《女神》的創作,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1921年回國,與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發起成立“創造社”,從事新文學活動。皖南事變前後,寫了《棠棣之花》《屈原》等六部歷史劇,很好地發揮了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作用。1944年3月,為紀念明末李自成領導農民起義三百週年,寫了長文《甲申三百年祭》,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受到毛澤東同志的讚揚。1949年後擔任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組織領導工作,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生主要文學著作有:詩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復》《蜩螗集》《戰聲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後》《創造十年》《沸羹集》等;戲劇《三個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漸離》《蔡文姬》《武則天》等;另有《沫若詩詞選》及翻譯歌德的《浮士德》等。

四、朗讀體驗

1、教師範讀或聽朗讀錄音。

2、學生朗讀,課件打出朗讀的節奏和重音,讓學生對照。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1)生字:縹(piāo)緲(miǎo)

(2)生詞: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定然:必定這樣。

珍奇:貴重稀奇。

閒遊:悠閒散步。

陳列:把東西擺出來供人觀看。

3、叫一個朗讀較好的學生,配上音樂《星空》,誦讀過程中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仔細體會詩歌思想感情。

4、學生再讀全詩,注意詩歌的韻腳,感受全詩洋溢着的韻律美。

5、全班有感情齊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五、分析詩歌內容,理解詩中的聯想和想象。

1、研習詩作第一節,體味聯想的自然。

思考:

(1)街燈與明星有什麼相似之處?作者為什麼把“街燈”比作“明星”,又為什麼把“明星”比作街燈?

(2)在第一節中運用了哪些動詞?這些動詞用得如何?請仔細揣摩。

明確:明、閃、現、點

①“明”寫出了人間萬家燈火(燈火輝煌)的壯觀景色。

②“閃”寫出了羣星閃爍的姿態。

③“現”既寫出了天上的明星之多,又表現了詩人的欣喜之情。

④“點”字用得奇妙,它暗示了天上有人把街燈點亮了。一字傳神,意境盡出。想象的翅膀便由此“點”展開了。

那麼詩人看到此情此景產生了哪些無窮無盡的想像呢?

2、研習詩作後三節,體味想像的豐富和意境的優美。

(1)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詩作是怎樣逐步展開想像的?

(2)課文中想象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與神話故事中的有什麼不同?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3)這些想象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詩的後3節中連用了四個“定然”和一個“定”字説明了什麼?

五、背誦詩歌,體味語言

學生自由背誦課文,同時仔細體味詩歌語言好在哪裏,並舉例説明。

六、小結: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用優美而又親切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字裏行間,充溢着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嚮往與追求,體現了浪漫主義的創作。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誦一遍這首詩,感受詩人的美好情懷吧。

六、佈置作業

背誦並默寫這首詩歌。預習《靜夜》。

第二課時

一、導語

唐代詩人王維有一名句:“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在這樣月光如水的晚上,你會有哪些遐思呢?這節課,讓我們再隨同詩人觀賞奇景,馳騁想像。

二、朗讀品味

1、聽《靜夜》詩歌朗誦。思考:

這首詩哪部分是寫實,哪部分是想象?寫實與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麼特點?

2、學生自己朗讀第一節,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繪的夜景景象。

3、在這樣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麼呢?

你能結合詩的意境,發揮你的想像,探究出詩人所“泣”的內容嗎?是喜極而泣,還是傷心落淚?或者是無窮的思念?

明確:第二節開頭劈頭一問“天河何處”,結束了第一小節的寫景思路,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引向了廣袤宇宙。詩人面對縹緲的星空,浮想連翩。晴夜高穹,銀河該在何處?站在村邊松林遠遠望去,只見一片白色迷濛,如煙、似霧,虛幻空靈。而銀河岸邊,只怕有一位鮫人對月傷心,泣淚而成珠。

三、朗讀探究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把握好詩歌的感情基調。

2、請同學朗讀,思考: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着什麼內在聯繫?

四、比較閲讀:看看兩首詩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1、相同點:

(1)創作背景:都選自於《星空》,寫於五四以後詩人最苦悶的時期。

(2)內容:題材:由現實的情景聯想到天上傳説中的人和事。

(3)主題:表現了詩人對當時黑暗現實的失望和痛苦,對光明未來的嚮往。

(4)感情:都充滿了恬靜美好,而又淡淡的憂傷。

2、不同點:《天上的街市》更積極、樂觀一些。

五、指導學生練習,學習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發揮聯想與想像,續寫句子。1、牽牛花開放了,……

2、籠中的小鸚鵡,……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六、小結:多麼奇妙的想像,多麼美好的詩歌,請大家課外閲讀《星空》,詩歌能讓你更加領略生活的美好!

七、作業佈置:背誦默寫兩首詩。

學生展示蒐集的資料,教師補充。

《星空》寫於1921年至1922年,當時是五四運動後,詩人最苦悶的時期。當時詩人正在日本留學,其間兩度回國。面對當時中國的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嚮往光明的未來。但五四時期那種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熱情已經消退,在《星空》中詩人流露出較濃的失望和悲愁情緒,但也表現了要求奮飛、新生和自由的願望。本課兩首詩都是選自《星空》。

三、寫作背景介紹:

1919年5月4日,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全國展開,許多仁人志士為此熱血沸騰,以為黑暗的中國從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運動的高潮過去了,中國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時,郭沫若從日本回到祖國,目睹眼前的一切,他一度的興奮激動變為了失望和痛苦,但他並沒有悲觀絕望,依然執著地尋求光明與理想,於是,他寫下了這首美麗而又迷人的詩。

學生注意朗讀節奏和重音,並用鉛筆做上記號。

(3)明確這首詩的節奏和重音的劃分: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瞭,

好像/閃着/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着/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着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着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閒遊。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着/燈籠/在走。

學生討論並歸納:

(1)“街燈”與“明星”的共同特點是“無數”和明亮。詩人看到“遠遠的街燈”,星星點點,時隱時現,就自然聯想到明星(這是類似聯想,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包括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等。)並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這種聯想具體表現出來。同理,作者看到“天上的明星”就自然聯想街燈。這樣描繪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對光明未來的追求和對黑暗現實的不滿。

(1)逐步展開想像的過程:

街燈

天上的街市

明星

珍奇的物品→自由的牛郎織女

(2)神話故事中牛郎織女被無情地分隔在天河兩岸,而在詩歌中,他們在一起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詩作中描繪了兩幅令人心醉的圖畫:騎牛圖、閒遊圖。“美麗的街市”、“世上沒有的珍奇”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很富足;“閒遊’’表現了牛郎織女生活的自在、舒適、幸福;“淺淺的”説明了牛郎織女可以自由地往來,已經不是神話傳説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見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於花,花是美好的象徵,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樣美好。

(3)他改寫了神話,想像牛郎織女在天上過着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天上街市的美麗、富庶、幸福、自由體現了作者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揭露、否定,表達了詩人對錶達了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4)詩中的“定然”、“定”表現的明明是想像的內容,卻用斷定的語氣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使讀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不求談得多麼全面,只要談出自己的體會即可。

1、詩句押韻、和諧。例如第一小節的韻腳“星”、“燈”;

2、用詞準確。例“珍奇”、“淺淺的”

3、語氣親切。例“我想”、“你看”等。

學生合作、討論、交流:

1、第一節描繪了靜謐的夜景,屬寫實,第二節屬想象,無論是寫實還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靜”。

2、這是一個“平和潔淨”的世:淡淡的月光,籠罩着翠綠的松林,還有旁近的村莊。月色白而淡,是一種朦朧的美;松林綠而濃,有一種蒼勁之美。夜空明淨,月朗星稀,抬頭還可依稀瞧見團團白雲,更有幾點星星點綴天幕,似從白雲縫隙漏出。給人的感覺是──朦朧、恬靜的美。

結尾讓人產生無盡的回味和神往!這正是詩歌的留白藝術。寫作本詩時,已是“五四”運動退潮後的低沉時期,思想上的苦悶與矛盾,內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讓詩人怎能不鮫人泣珠、杜鵑啼血!聯繫詩人當時的心境、處境,當時的社會現實,來填補這未説出的內容——是懷戀親人,期待着即將來到的甜美的團聚;是思戀家園,期待着它們走出愁霧早見清朗;是孤獨、無望,期盼美好自由温柔的人間——總之,這空白可填的有很多,它包含着詩人對祖國、對家園、對人民的一片深情。

讓學生談談,然後明確:

1、這首詩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着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把握好詩歌美好、恬靜、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鬱的感情基調;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輕鬆、柔和、舒緩。

2、第一節的景物描寫,是想像的基礎,而沒有了第二節的想像,第一節的的景便沒有活力,沒有生氣。有了第二節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無奇的景變得空靈、美麗。

這個練習很簡單,是學生學習聯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礎性練習,學生説的答案合理即可。

【板書】

《靜夜》

郭沫若

月夜晚景(寫實):朦朧、恬靜的美

鮫人泣珠(想像):一個悽美的故事,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失望,對祖國、家鄉、親人的思戀之情。

《郭沫若詩兩首》 篇二

一、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與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遊仙境。今天,我們再面對月光淡淡的《靜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產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二、朗讀課文1、教師範讀,可配背景音樂:鋼琴曲《星空》,並投影出示朗讀節奏、重音。

2、學生邊聽邊注意老師朗讀的聲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節奏的強弱和語氣的輕鬆舒緩。

3、學生模仿,自由朗讀課文,然後再集體朗讀。

三、探究學習1、討論,理解內容與寫法。

⑴ 這首詩哪部分寫實?哪部分想像?寫實與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麼特點?

⑵ 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着什麼內在聯繫?

⑶ 這首詩的結構與《天上的街市》有哪些異同?

⑷ 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麼?

通過討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明確:

⑴ 詩的第一小節描繪了靜謐的夜景,屬寫實;第二小節屬想像。無論寫實還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靜”。

⑵ 第二小節開頭的劈頭一問“天河何處”,結束了第一小節的寫景思路,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引向了廣袤宇宙,又以“遠遠的海霧模糊”收攏讀者放飛的心神。叫咱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寫出詩人的想像已經像脱韁的野馬穿過茫茫海霧,想像着有“鮫人”立在岸邊,對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淚……多麼奇瑰的想像。第一節的景物描寫,是想像的基礎,而沒有了第二節的想像,第一節的景便沒有活力,沒有生氣。有了第二節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無奇的景變得空靈、美麗。

⑶ 兩首詩的結構大致相同,都是先寫景,以寫景為基礎,再展開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寫景部分由“街燈”、“明星”的聯想把讀者的視線由人間轉到天上,為第二小節具體描繪“天上的街市”做了鋪墊。而《靜夜》則是靠第二小節的“天河何處”結束寫景,轉而想像的。

⑷ 第4小題屬於開放性題目,可重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思維,如喜歡第一小節的詩句,可扣住寫景的細膩形象,像“籠罩”一詞,寫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朧而又神祕。“漏出了幾點疏星”的“漏”,寫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團團白雲,而白雲之間的空隙裏,有隱約可見的閃爍的幾顆星星。如喜歡第二小節的詩句“天河何處”,則可以抓住詩人跳動的思緒,由普通的鄉間夜景一下子把讀者的思緒帶到了廣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詩的境界得以拓寬和提升。但緊接的“遠遠的海霧模糊”又把讀者剛剛放飛的心緒往回收攏,模糊的海霧中有什麼?使人想到什麼?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歡後兩句的則又可以把思維轉到想像的角度,為什麼流珠?喜極而泣?傷心落淚?抑或無窮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2、指導學生練習,學習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

⑴ 發揮聯想與想像,續寫句子。

牽牛花開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⑵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輕柔地、舒緩地、帶點神祕味的反覆朗讀最後兩句,再討論翻譯“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然後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話描述這首詩的想像世界。可讓學生對鮫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選擇《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話加以描繪。

這個練習也屬於開放性的,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説,互相補充,培養學生聯想與想像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四、總結課文1、讓學生反覆朗讀,當堂背誦。

2、教師小結。

“鮫人在岸,對月流珠”的故事,激發了我們多麼精妙的幻想。它啟示我們,多關注身邊的生活,熱愛生活吧,你會發現生活是多麼美好!

五、佈置作業1、熟練背誦兩首詩,會默寫。

2、想像練習。

在上虞有一座孝女廟,是為紀念孝女曹娥為尋父投江而死而建的,因此孝女廟又叫曹娥廟,那條江被叫做曹娥江。請你發揮想像。寫一個有關曹娥的故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家鄉的某一處歷史遺蹟,或根據自己掌握的民間故事進行拓展寫作。

3、推薦閲讀:郭沫若詩集《女神》。

【課後記】

詩歌的意境與創作手法的理解對於學生而言,是比較困難的。詩歌需要用心品味,但前提教師應該交給學生一把打開詩歌瑰麗世界大門的鑰匙,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學習詩歌,鑑賞詩歌。本課從內容,到創作,教給了學生一種體味的方法,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郭沫若詩兩首》 篇三

1、《天上的街市》一詩有何思想意義?

人之所以想像天上的街市創作出這樣的一首詩歌,與當時的社會環境與作者自身的想法是有很大關係的。詩人想像天上的自由生活,正因為當時中國人民苦難深重。詩人思索着祖國人民的命運,他同情人民大眾的苦難,他引導讀者一起憧憬自由幸福的理想境界。作者正是因為痛恨黑暗的現實,才覺得美好的世界只有在天上,才想像天上的街市是怎樣的美好,在這樣的想像中寄託了自己的理想,告訴人們理想世界應該是怎樣的,其目的在於激發人們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這首詩使那個時代的讀者很自然地通過對比認識現實的黑暗,激起對理想的嚮往併為之而奮鬥。這首詩的思想內容是積極的,是被壓迫人民憧憬美好生活的心聲,在苦難中不失望,不消沉,他們心中自有理想,自有光明。對光明理想的嚮往,當然會激起鬥爭的熱情。

2、《天上的街市》一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天上的街市》一詩語言優美,無論是想像還是用詞用喻都恰如其分,充分體現了作者精妙的語言技巧。在第一節詩中,用疊字遠遠,同遙遠比較一下,就見出好處,音律很美,用詞也準確。上下兩句都用了一個明字,上句是動詞,下句是形容詞,在字義與語音上相配相應。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着無數的街燈。現字與上句明字相互對應,準確地描摹了夜空中星星閃現的過程。點字用得好,既是點燈,必有點燈人,既有人,天上也就有個世界。點着無數的街燈,渲染了一派神祕奇麗的色彩。第二節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切物品,前一句結尾街市二字,做了後一句的起頭,上下兩句頭尾蟬聯,表現了詩人的想像思維緊密連續,序次井然,句勢暢達。詩人是依據星象來作想像的,所以顯得頗為真實可信,淡淡的銀河看上去確是一條淺淺的天河,確是不甚寬廣。既然淺,當然不甚寬廣,也很合推理。詩人不用肯定句,説定然是很狹窄,而用否定句,説不甚寬廣,措詞很有分寸。

3、《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在想像和聯想方面有什麼特色?

聯想的自然,想像的豐富,意境的美妙是本詩的特色。第一節,詩人由地上的街燈寫到天上的明星。詩人由街燈聯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聯想到街燈,於是想像到天上的街市。遠遠指詩人與街燈之間的距離。遠遠望去,街燈和明星極為相似,這一聯想就很自然。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很自然地仰望星空,由明星又聯想到街燈。這一節詩句很工整,用了比喻,街燈像明星,明星像街燈,這樣迴環往復的互喻,相映成趣,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詩人展開了想像的翅膀,他既不滿地上的現實,就在想像的天國中抒寫自己的理想。第二節寫天上的街市。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詩人由天上的街燈,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天上的街市想到街市上陳列的物品,想像是如此豐富而又自然而然。詩人按照自己的理想想像天上遠比人間美好。作者想像出的美好的天境,無論是天街上的陳列還是作者的心情都是那樣的美。三、四節中,由天上的街市進而想像天上的生活、天上的人物。詩人聯想到中國民間故事中的牛郎織女。但是,傳説中的牛郎是不自由的,他們受着王母娘娘的專制統治。詩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和理想,大膽地改造了這個民間故事。在詩人的想像中,牛郎織女解放了,他們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滿。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那隔着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着牛兒來往。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閒遊。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着燈籠在走。牛郎織女不再隔河相望而只能一年一度靠鵲橋相會,他們騎着牛兒就能來來往往,專制的王母娘娘似乎不復存在,他們生活在一個自由的天地。一對恩愛夫妻,於耕織之餘,悠閒地在美麗的街市上游逛,這是多麼自由,多麼美滿。在詩人的奇妙想像中,引進了流星,由流星聯想到燈籠,結尾更有一番動人的情致。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着燈籠在走。詩人與讀者親切地交流着感情,指望着星空交談。流星那燦爛的光芒不禁讓人眼前一亮,天上的街市越發神奇美妙,令人嚮往,想到了民間傳説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想像了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了憧憬與嚮往,也自然地把讀者帶入了詩的意境當中。

4、《天上的街市》一詩中的牛郎織女的命運為什麼與民間故事中的不同?

傳説中的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拆散,受盡夫妻分離之苦,每年只有農曆七月七日那一天鵲橋相會。而詩中的牛郎織女則可以自由地來往,可以愉快地閒遊,非常幸福美滿。作者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理想,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對封建壓迫的反抗,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

5、《天上的街市》一詩的第一節中的燈與明星有什麼意義?

從字面上來看,這時正當天黑,由街市上的街燈而產生奇妙的想像是很正常的。但細細究來其實是含有象徵意義的。詩人面對的社會現實,不正處在黑暗之中嗎?詩人不滿於地上的現實,就在想像的天境中抒寫自己的理想。燈與明景正是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對黑暗社會的嫌惡。這正是作者厭惡反動統治下的黑暗社會,這種厭惡的感情在詩中是含蓄而不直露的。

6、《靜夜》一詩創造了一種什麼樣的詩境?

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自己神奇瑰麗的想像,描繪出了一幅奇異的世外仙境,把讀者帶入了一個美妙的世界。月光淡淡/籠罩着村外的松林/白雲團團/漏出了幾點疏星,寫了月下的夜景,十分恬淡,令人心怡。而下一小節開始展開自己豐富的想像:天河何處?遠遠的海霧模糊。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想像了美好的仙境,創設一個絕美的意境。

7、《天上的街市》一詩中作者怎樣寫牛郎織女?

傳説中的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拆散,受盡夫妻分離之苦,每年只有農曆七月七日那一天鵲橋相會。而詩中的牛郎織女則可以自由的來往,可以愉快的閒遊,非常幸福美滿。而且,作者選取牛郎織女為例,還在於在民間傳説中,牛郎織女是最不自由、最不幸福的人。在他們身上寄託着人民的希望和同情。舉他們為例,比舉孫悟空或其他神話人物更具典型性,更能深化主題。

因此,作者這樣寫是要表達自己的理想,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對封建壓迫的反抗,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

8、為什麼説《天上的街市》既是光輝的理想讚歌,也是黑暗現實的喪曲?

《天上的街市》既是光輝的理想讚歌,也是黑暗現實的喪曲。

詩人通過對天上美好景象的想象,表達了人民對自由幸福的追求,對光明的嚮往和對未來的勝利的信心,這不就是這首詩的主題思想嗎?

然而,這首詩的思想意義不僅限於此。正象對英雄的崇尚實質上就是對醜類的鄙棄一樣,它褒揚了天上,實際咀咒了人間。從這一點看,這首詩既是光輝理想的讚歌,也是黑暗現實的喪曲。詩人之所以要熱情激越地大擂光明之鼓,目的就在於催送舊中國的殭屍入土。也便在這裏,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熱愛祖國的血流正在詩人的胸臆之間澎湃作響。

《郭沫若詩兩首》 篇四

【學習目標】

1、培養聯想和想像能力。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3、領略這兩首詩所表現的意境美、韻律美和情感美。

【學習重點】講清聯想和想象的知識,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學習難點】對聯想和想象的區分。

【知識鏈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詩人、學者,代表詩集有《女神》《星空》等。

2、寫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寫於19世紀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窒息着。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嚮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靜夜》最初發表於1922年8月18日上海《時世新報學燈》,原題《靜夜吟》。

3、關於聯想和想象:

聯想是根據事物互相聯繫這一客觀規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而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文學作品中,聯想可以豐富想象的內容,促進想象的發展,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環境場面描寫更充分發揮襯托人物、烘托氣氛的作用。想象則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合理的想象是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的。想象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辨別真假、善惡、美醜,提高鑑賞能力,豐富知識,接受美的陶冶,受到教育和啟迪。

【自主學習】

1、指導、訓練朗讀,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並試着劃分兩首詩的節奏和重音。

(這兩首詩在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緩。)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縹緲()()燈籠()籠罩()漏出()鮫人()

3、填空。

這兩首詩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籍貫________,是著名________、________,代表詩集有________、________等。

4、選詞填空。

(點 閃 明 現)

(1)遠遠的街燈___了,好像___着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___了,好像____着無數的街燈。

(2)這四個詞的位置能否互換?為什麼?

【合作探究】

《天上的街市》

5、全詩共四節,每節寫的是什麼?

6、作者怎樣展開聯想和想像的?詩中哪些是聯想,哪些是想像?

7、詩中牛郎織女和傳説中牛郎織女的命運有什麼不同,作者為什麼這麼寫?

8、細讀《靜夜》詩文,看詩人具體寫了什麼。其中哪些是寫實,哪些是想像?

9、用優美的語言描述《靜夜》全詩的意境。

11、比較一下:這兩首詩的結構有哪些異同?同是夜晚,同在天上,同條天河,可在兩首詩中表達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意境,你能説説原因嗎?

【精讀精練】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12、“我想那縹緲的空中”,“縹緲”一詞換成“晴朗”不是更好嗎?能不能換,請説説理由。

13、既是想像,作者為什麼又用“定然”一詞來作充分肯定呢?

14、這一小節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什麼感情?試結合背景分析作者這一美好想像的根源在何處?

15、“美麗的街市”在作者心中是對什麼的追求?而“世上沒有的珍奇”是作者對什麼的追求?

《郭沫若詩兩首》 篇五

一、詩歌朗讀

老師:大家一起齊讀課文題目

學生:《靜夜》(聲音很響亮)

老師:注意,嘗試讀出靜夜的感覺再讀

學生:《靜夜》(低沉緩慢,很有感覺)

老師:很好,現在,請同學們就在這種靜夜的氛圍中,自由讀這首小詩

學生自由讀

下面,我來檢查一下,同學們有沒有真的讀出靜夜的氛圍

學生甲讀

師評:送你一個詞:字正腔圓其他同學是否也能注意到這幾個生字新詞,讀得字正腔圓呢?

展示: 漏lòu 模mó 鮫jiāo

學生乙讀

老師:這次同學們來評價一下

學生丙:還可以

老師:你覺得他哪裏讀得好?值得我們借鑑

學生丙:讀出了靜夜的感覺了

老師:恩,那你説還可以説明,你認為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對嗎?

學生丙:對的

老師:哪裏改進一下

學生丙:不僅要有靜夜的感覺,而且最好融入作者的情感

老師:你試一試?

學生丙讀(真的像她自己説的那樣,既讀出了靜夜的感覺,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老師:恩讀得怎麼樣?

學生齊:好

老師:大家像她一樣,再次齊讀,如何?

學生齊讀

二、感知詩歌

老師:讀了《靜夜》,請思考:詩人郭沫若寫了靜夜中的哪些景物?

學生:月光 松林 白雲 疏星 天河 海霧 鮫人

老師:在這些景物中,哪些是詩人真實看到的?

學生:月光 松林 白雲 疏星

老師:哪些是詩人想到的?

學生:天河 海霧 鮫人

老師:非常準確

展示: 月光 松林 白雲 疏星 ——寫實

天河 海霧 鮫人 ——想象

老師:那麼,它們分別有什麼特徵呢?

學生準確羅列,發現天河沒有修飾詞

老師:恩,現在我將小詩第一節改了一改,大家看看,有什麼不同?

展示:原文: 月光淡淡, 改文: 月光皎潔

籠罩着村外的松林 朗照着村外的松林

白雲團團 白雲朵朵

漏出了幾點疏星 閃爍着點點繁星

學生思考,老師點撥:不知道從何説起的感覺,是嗎?提示一下,大家不一定都講出來,你可以選擇其中某一個詞的變化,談談

學生甲:“淡淡”説明月光並不皎潔,它比皎潔更能給人幽靜的感覺

老師:感受非常細膩

學生乙;“籠罩”感覺是月色並不明亮,而“朗照”感覺月光明亮得已經照進松林了

老師點撥:如此“籠罩”能寫出月夜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感覺?

學生乙:朦朧幽靜

老師;太棒了還有——

學生丙:“團團”説明白雲已經成團了,白雲很濃重,而“朵朵”則不然

……

老師;是啊,不同的特點,給我們營造的意境定然不同現在,就請同學們將這種已經寫出來吧把詩中意象及其特點連綴成句,寫成散文化的語言因天河沒有修飾詞,天河就不用寫進去了開始——

(學生寫3分鐘)

學生丁:淡淡的月光,朦朧地罩在松林上,稀稀疏疏的幾點星星從團團的白雲縫隙間漏下 我彷彿看到了美麗的鮫人佇立在岸邊,望着遠遠模糊的海霧對月流珠……

老師:寫得如何?

學生評;寫得非常好“我彷彿看到了”,將寫實和想象區分開了了

學生戊:我覺得它有的地方還不夠散文化,比如“對月流珠”

老師:那你試試?

學生戊:淡淡的月光,朦朧地罩在松林上,稀稀疏疏的幾點星星從團團的白雲縫隙間漏下 我彷彿看到了美麗的鮫人佇立在岸邊,望着遠遠模糊的海霧默默流淚……

老師:注意關鍵詞:默默為什麼?

學生:符合靜夜氛圍,就像詩人用“對月流珠”而不用“對月泣珠”的原因一樣

老師:感受多麼細膩!講得多好啊!我們一起將修改好的片段讀一讀:

淡淡的月光,朦朧地罩在松林上,稀稀疏疏的幾點星星從團團的白雲縫隙間漏下 我彷彿看到了美麗的鮫人佇立在岸邊,望着遠遠模糊的海霧默默流淚……

三、情感揣摩

老師:可是 ,天河何處?齊

學生齊問:天河何處?

老師:再問

學生齊問:天河何處?

老師:是啊,天河何處?不僅我想知道,同學們想知道,還有誰也想知道?

學生:詩人郭沫若

學生:鮫人

老師:有同學説“鮫人”,誰?有請——你知道什麼是“鮫人”嗎?

學生:生長在水裏的神人

老師:可是,現在鮫人在哪裏?

學生:在岸邊

老師:所以,鮫人為什麼問“天河河處”?

學生:因為它想家了

老師:為什麼想家?在家的生活該是如何?

學生: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老師:那麼,詩人又為什麼問呢?我們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就知道了

(老師讀)《靜夜》選自詩人第二部詩集《星空》《星空》寫於五四以後詩人最苦悶的時期當時詩人正在日本留學,其間詩人於1921年4月和次年暑期兩度回國面對當時中國“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詩人不禁發問:(學生讀) 天河河處?

老師:結合背景,大家想一想,當詩人郭沫若問天河河處時,心情如何?請同學們在紙上至少寫三個詞來形容一下

(學生寫)

學生答案羅列:思鄉、無奈、氣憤、痛苦、哀傷、惆悵、迷茫、失望、渴望……

老師點撥:結合靜夜的氛圍,你覺得用哪些詞語好?

學生A:如果真的很痛苦,他可能就號啕大哭了

學生B:氣憤也很可能破壞夜的寧靜,而不是簡單的“對月流珠”

老師總結:是啊,淡淡的思鄉、些許的無奈、十分的哀傷和惆悵、滿懷的迷茫、隱隱的失望,可是縱使心中藏着一個重洋,流出來的也只能是兩行清淚……可見,“對月流珠”除了鮫人,還有誰?

學生:詩人

老師:就讓我們走進詩人的內心,帶着詩人的情緒,再次齊讀小詩

學生齊讀

《郭沫若詩兩首》 篇六

【學習目標】

1、培養聯想和想像能力。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3、領略這兩首詩所表現的意境美、韻律美和情感美。

【學習重點】

講清聯想和想 象的知識,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學習難點】

對聯想和想象的區分。

【知識鏈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人,詩人、學者,代表詩集有《女神》《星空 》等。

2、寫作 背景:《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寫於19世紀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窒息着。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嚮往光明的未。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靜夜》最初發表於1922年8月18日上海《時世新報 學燈》,原題《靜夜吟》。

3、關於聯想和想象:聯想是根據事物互相聯繫這一客觀規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 心理過程。而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學作品中,聯想可以豐富想象的內容,促進想象的發展,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環境場面描寫更充分發揮襯托人物、烘托氣氛的作用。想象則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合理的想象是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的。想象可以加深對的理解,辨別真假 、善惡、美醜,提高 鑑賞能力,豐富知識,接受美的陶冶,受到教育和啟迪。

【自主學習】

1、指導、訓練朗讀,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 ,並試着劃分兩首詩的節奏和重音。

(這兩首詩在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緩。)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縹緲( )( ) 燈籠( ) 籠罩( ) 漏出( ) 鮫人( )

3、填空。

這兩首詩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籍貫________,是著名________、________,代表詩集有________、________等。

4、選詞填空。

(點 閃 明 現)

(1)遠遠的街燈___了,好像___着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___了,好像___ _着無數的街燈。

(2)這四個詞的位置能否互換?為什麼?

【合作探究】

《天上的街市》

5、全詩共四節,每節寫的是什麼?

6、作者怎樣展開聯想和想像的?詩中哪些是聯想,哪些是想像?

7、詩中牛郎織女和傳説中牛郎織女的命運有什麼不同,作者為什麼這麼寫?

8、細讀《靜夜》詩,看詩人具體寫了什麼。其中哪些是寫實 ,哪些是想像?

9、用優美的語言描述《靜夜》全詩的意境。

11、比較一下:這兩首詩的結構有哪些異同?同是夜晚,同在天上,同條天河,可在兩首詩中表達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意境,你能説説原因嗎?

【精讀精練】

我想那縹緲 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12、“我想那縹緲的空中”,“縹緲”一詞換成“晴朗”不是更好嗎?能不能換,請説説理由。

13、既是想像,作者為什麼又用“定然”一詞作充分肯定呢?

14、這一小節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什麼感情?試結合背景分析作者這一美好想像的根在何處?

15、“美麗的街市”在作者心中是對什麼的追求?而“世上沒有的珍奇”是 作者對什麼的追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