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現代詩人郭沫若簡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2W

現代詩人郭沫若簡介【精品多篇】

郭沫若的讀書心得 篇一

讀了郭沫若的《女神》,準確的説是根本沒看懂,從網上找了很多資料,這才有些瞭解。

《女神》是一部浪漫主義詩集,主要特色是浪漫主義精神。浪漫主義重主觀,強調自我表現。《女神》是“自我表現”的詩作,詩中的鳳凰等,都是詩人的“自我表現”。詩中的“自我”主觀精神,是強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義精神。噴發式宣泄的表達方式。

浪漫主義以直抒胸臆為主要表達方式,詩中的直抒胸臆表現為噴發式的宣泄,《鳳凰涅盤》等詩最典型地體現這一表達特點。奇特的想象和誇張,如從民間天狗吞月,想象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樣地狂叫”等。這種極度誇張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現強烈的個性解放要求和對舊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形象描繪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義的格調。語言方面,帶有強烈的主觀性的色彩。一些描寫自然的語句中,染上詩人當時的主觀感覺。

《女神》常使用比喻、象徵的手法,藉助某一形象來寄託、抒發自己的感情,使感情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這是郭沫若詩歌浪漫主義的主要特徵。在《女神》中,無論是古代神話、歷史故事中的人物,還是人格化的自然景色,其形象的選擇都十分巧妙、恰當、新穎,與要表達的感情內容相一致,山嶽海洋,日月星辰,風雲雷電,也都唱的是“郭沫若之歌”。

在詩歌形式上,突破了舊格套的束縛,創造了雄渾奔放的自由詩體,為“五四”以後自由詩的發展開拓了新的天地,成為我國新詩的奠基之作。

文字學 篇二

郭沫若是甲骨學四堂之一:鼎堂。著作如《甲骨文字研究》《卜辭通纂》《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問題》《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青銅時代》《十批判書》 《奴隸制時代》等。

在中國上古史和考古學領域中,甲骨學“四堂”的名氣無人不曉。唐蘭先生對四堂的評價是:殷墟卜辭研究“自雪堂(羅振玉)導夫先路,觀堂(王國維)繼以考史,彥堂(董作賓)區其時代,鼎堂(郭沫若)發其辭例,固已極一時之盛”。這四堂基本上代表了1949年之前甲骨學研究的歷程與成績,他們的學術貢獻及地位亦在伯仲之間,難以權衡出個高低輕重。但若從甲骨學學科理論與體系建設這一角度而論,董作賓先生出力尤多。如果沒有他在科學發掘甲骨文與斷代研究方面的卓越貢獻,甲骨學這一嶄新的學科或許不會如此迅速地從金石學古老的母體中脱胎出來。

郭沫若主要著譯書目 篇三

[創作書目]

三葉集 (通信集)田壽昌、宗白華、郭沫若合著,1920年5月,上海,亞東圖書館

女神(詩歌戲劇集)1921年8月,上海,泰東圖書局卷耳集(《詩經·國風》今譯詩集)1923年8月,上海,泰東圖書局

星空 (詩歌散文集)1923年10月,上海,泰東圖書局

聶荌 (二幕劇)1925年9月,上海,光華書局

文藝論集,1925年12月,上海,光華書局

塔 (小説戲劇集)1926年1月,上海,商務印書館

三個叛逆的女性 (戲劇集)1926年4月,上海,光華書局

落葉 (中篇小説)1926年4月,上海,創造社出版部

橄欖 (小説散文集)1926年9月,上海,創造社出版部

瓶 (組詩)1927年4月,上海,創造社出版部

前茅 (詩集)1928年2月,上海,創造社出版部

恢復 (詩集)1928年3月,上海,創造社出版部

水平線下 (散文集)1928年5月,上海,創造社出版部

郭沫若的兒子是誰 篇四

郭沫若總過有過三個妻子,第一位妻子是張瓊華,並沒有留下子女。第二個妻子是佐藤富子,後改名郭安娜,生下了四子一女。第三位妻子是於立羣,生下了四子二女。郭沫若的子女每個的學歷都非常高,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但是郭沫若和於立羣的兩個兒子,郭漢英和郭世英都是自殺身亡,原因至今成迷。郭沫若是中國現代非常著名的文學家,他所寫的新詩,對中國現代新詩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而且郭沫若在甲骨文和考古學方面的研究,也給該學科的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國現代重要的文人之一。

猜你喜歡:

郭沫若的詩 篇五

霧中游含鄱口偶成

人到含鄱口,望鄱新有亭。

湖山雲裏鎖,天籟霧中鳴。

無中實有有,有有卻還無。

東風吹萬里,空山也畫圖。

郭沫若的詩 篇六

中折瀑·奇峯傳二百

奇峯傳二百,大小有龍湫。

我愛中折瀑,珠簾掩翠樓。

新鬆待千尺,水量富更猶。

郭沫若的詩 篇七

水調歌頭·歸途

不羨天池鳥,不慕北溟魚。

瞬息乘風萬里,鐵翼雲中舒。

才到新西比利,已過烏蘭巴托,瀚海覽無餘。

誰謂乾坤大?渾似一漚夫。

高歌倦,雄談歇,展畫圖。

長城驀地眼底,岪鬱盤雲途。

地上山山橫黛,天上人人俯首,又見昆明湖。

錦繡山河好,今朝氣象殊。

郭沫若的文學特色 篇八

在書法藝術方面,郭沫若同樣成就不凡,在現代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筆8字要訣。其書體既重師承,又多創新,展現了大膽的創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被世人譽為“郭體”。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脱,運轉變通,韻味無窮;其楷書作品雖然留存不多,卻尤見功力,氣貫筆端,形神兼備。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70餘年。青年郭沫若的書法得到社會承認,始於辛亥年間。

新中國成立以後,郭沫若在繁重的國事之餘從事更為豐富的書法創作。他慷慨為人,博識廣聞,為全國各地名勝古蹟、工礦學校、以及社會各界、海內外友人留下難計其數的辭章墨寶。其書法作品數量之多,影響之廣,少有出其右者。為慶祝建國15週年而創作的巨幅書法作品是郭沫若書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在他的書法作品中,處處透射出一種“文”的氣息,寵萬端於胸中,幻化出千種思緒,從筆端涓涓流出,生成與他詩、文、史種種學問修養相融合的化境,以書法的外化形式展現給讀者。

郭沫若的詩 篇九

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