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屈原《雷電頌》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23W

屈原《雷電頌》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課文《雷電頌》教學設計 篇一

《雷電頌》節選自郭沫若五幕歷史劇《屈原》,是一篇悲壯、慷慨、激昂的抒情獨白,更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詩,是“生之顫動,靈之喊叫”,波瀾壯闊,氣勢磅礴,撼動人心,是全劇的靈魂和高潮。它不僅是刻畫屈原典型性格的重要一筆,是屈原鬥爭精神最突出的體現,而且使全劇主題異常鮮明地凸現出來,屈原呼喚雷電,怒斥土偶,充分表現了詩人痛恨黑暗、嚮往光明、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本文想象瑰麗奇特,閃耀着革命浪漫主義的詩學風格,象徵及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簡短靈動的句式,增加了散文詩的音樂美,更像是屈原在為楚國的命運奔波的交響曲。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劇情、結合背景瞭解本文的寫作目的。

2、通過朗讀體會文章的寫作手法及抒情方式。

【預習要求】:

1、流暢地朗讀全文,初步感受文章的讚揚及批判對象。

2、仔細閲讀課後劇情梗概,瞭解文章的出處。

【教學過程】:

1、導入:

“薄暮雷電,歸何憂?厥嚴不奉,帝何求?”(《天問》節選,譯文:“傍晚時分雷鳴電閃,想要歸去有何憂愁?國家莊嚴不復存在,對着上帝有何祈求?”)兩千多年前,一位偉大的詩人向着世界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在這疑問中銘刻着他對於身處危機中的祖國深深的憂慮。1942年,同樣感受到祖國的內憂外患,另一位詩人郭沫若以這幾個詩句為基礎,在話劇《屈原》中書寫了一首有關風、雷、電的慷慨激昂的頌歌。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悲壯的詩歌,就是要感受這些先輩的情感,並用我們的聲音再現那個時刻的場景。

2、檢查預習,整體把握文本的情感。

(學生根據預習內容及補充材料回答)

⑴大家已經閲讀過課後的話劇《屈原》的劇情梗概,本課選自五幕話劇的哪一幕?(第五幕)屈原為何被囚?(遭受了以南後鄭袖、上官大夫靳尚的誣陷)鄭袖為何要與秦相張儀勾結,出賣自己的祖國呢?

補充劇情:當時戰國的形勢是秦國最強、楚國最大、齊國最富。因此齊楚聯盟對秦國威脅最大,秦國自然處心積慮要拆散兩國聯盟。秦相張儀揚言要送中原的美女給楚王,早已人老珠黃的鄭袖擔心失寵,張儀乘機提出不送美女的條件就是讓鄭袖出力拆散齊楚聯盟。這一聯盟的倡導者屈原自然就是他們最大的障礙,鄭袖就設計讓楚王相信屈原“調戲”自己,進而誣陷屈原。

由此可見,鄭袖陷害屈原完全是出於個人的私利,為此出賣祖國她在所不惜。

⑵鄭袖的設計實際上非常荒謬,因為她在上演這出鬧劇時舞台上還有許多扮演《九歌》中諸神的演員在場。可楚王沒有想過屈原平時的行為,也沒有詢問其它人,輕易相信屈原已“瘋”,這並不符合歷史。在郭沫若原本的設計的話劇《屈原》,時間橫跨了二十餘年,基本上比較符合歷史,郭沫若對劇情作出如此巨大的調整,並且將時間壓縮至一天,就是為了突出生活的荒謬,也正是生活的荒謬才使屈原內心爆發出如此劇烈的憤怒。

⑶朗讀全文,歸納一下文中出現的形象,並根據屈原的對其的不同態度將之分類。

提示:為什麼把雷比作車輪滾動的聲音?為什麼要到洞庭湖、長江、東海以及那個小島上去?

屈原用什麼來稱呼那些只會產生黑暗的諸神?

歸納:

風、雷、電:追求光明、打破黑暗的變革力量(歌頌)

洞庭湖、長江、東海、小島:美好的理想世界(嚮往)

土偶木梗:黑暗勢力的代表(痛斥)

⑷全文何處在歌頌追求光明的風雷電?(1-8)何處在痛斥黑暗?(9-11)在這兩部分之間,有明顯的過渡句,反覆強調了什麼?(“燒燬”,毀掉黑暗,贏得光明)在文中的最後兩節(12、13),同樣也有着過渡句,提到了誰?(“河伯”)這一節中兩次提到河伯是同一個人嗎?(不是,後一個就是為他辯誣的扮演河伯的演員)實際上,屈原在這裏描述了現實的黑暗,而在最後再一次呼喚“毀滅”這個黑暗的世界,也就是全文的總結。

3、指導朗讀,品讀文本。

⑴剛才我們所歸納的情感如何通過朗讀來體現呢?我從兩個段落中各選取了一個典型的語句,我們就從此開始,看看如何讀出不同的情感:

A、“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

B、“你,你東君,你是什麼個東君?”

提示:在朗讀這兩句時可以通過語氣的變化體現出情感的不同,而語氣的變化具體來説就是聲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大家思考一下,兩個語句,一表現熱烈地呼喚,一表現憤怒地斥責,聲調語速應當如何變化呢?特別是語句中幾個重複的詞語,應當讀出什麼樣的變化呢?

(A、由低而高,由快而慢,表達迫切的渴望之情。

B、由高而低,由慢而快,表達輕蔑和痛恨)

(學生先小聲讀,由個別學生示範讀,再齊讀)

⑵我們再來讀這兩句話所在的小節,也請大家讀出語氣的變化。

《雷電頌》教案 篇二

(一)、説教材

教材簡析:

《雷電頌》是新課標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教讀課文。第二單元所選文章,都是作者通過對尋常事物的多情描畫,傳達出激盪心靈的聲音。《雷電頌》是郭沫若同志在反動派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後創作的歷史劇《屈原》的第五幕第二場,在尖鋭的劇情衝突中,塑造了主張愛國的屈原這個悲劇典型,正如作者所説,“全中國進步的人們都感受着憤怒,因而我把這時代的憤怒復活在屈原的時代裏去了。換句話説,我是借屈原的時代象徵着我們當前的時代”。文章藉助屈原這一代表中華性格和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形象,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選文內容,激情澎湃,慷慨淋漓,能給每個人以精神的洗禮、心靈的震撼,愛國的信念和勇氣隨着情節的發展深入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掌握劇情衝突的背景基調;

能力目標:學習藴含情感的表達方式;

情感目標:感受人物強烈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朗誦體悟劇中人物所傳達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理解文章手法所表現出的寫作的表達技巧。

(二)、説教法

教學方法:

古語云:“教無定法”、“因材施教”、“因時施教”,教育不可固定於某一種或幾種在一定時期、對一定的對象看似起到過非常好的教育效果的教育模式,更多應是因人、因材而異,應注重實際內容、學生特點、時代特點,可據時據情而採取不同的教育模式。本節課,我將側重於抒情朗誦表演、品味交流分享、感悟總結提升相結合、穿插運用的方法,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手段:

傳統模式與現代多媒體相結合

(三)、説學法:

學生,是整個教育活動的終極服務目標,也是教育的最直接受益者;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如何,直接影響着整個教育活動的最終效果。用適合學生身心發展、並能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方法,促使每一個學生能積極參與、能主動投入探討,會使教育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南京市教育思想所延伸的那樣,“教育,不僅要授人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愉”。讓每個同學在愉悦中完成自我學習、合作交流、質疑提升,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精神和方向。所以,這節課,我準備在學生學習方法上,採取小組分工合作承擔、班級交流展示、小組代表點評、老師核心點評與適時點評相結合的方法,以達到學生積極參與,真切感受文章內容與思想感情的效果。

(四)、説教學程序:

新課導入:

你知道狂風的咆哮嗎? 我知道,這是一個人的怒吼!

你知道震雷的轟隆嗎? 我知道,這是一個人的憤怒!

你知道閃電的威力嗎? 我知道,這是一個人的抗爭!

在無邊的黑暗之中,在藴含着腐朽、墮落與死亡的黑夜之中,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黑夜在劇烈顫抖、在撕裂、在爆炸,變得搖搖欲墜。

此時,在歷史的舞台上,一個愛國愛民、憂國憂民卻被卑鄙無恥之徒無恥陷害的英勇無畏的志士,面對此情此景,將會迸發出怎樣的情感與呼喚?又將會震撼多少志士仁人的心?

今天,我們將走進郭沫若先生的《雷電頌》,去聆聽那激越澎湃的抒情,去感受那震天撼動的愛憎。這節課,將在上節課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進行展示交流。

新知學習:(分六大環節、六味套餐)

第一套大餐:飽嘗詞語

1、目的:檢查對詞語的掌握情況;(出示詞語板塊)

2、方式:每組派一位組員到黑板任選一組與他人不重複的詞語注音;剩餘同學在詞語負責小組的監督下在紙上,答寫重點詞語之音。

3、負責小組點評。

第二套大餐:沫若歸來

1、目的:瞭解作者作品及寫作背景

2、方式:有負責小組通過表演或其他有趣的方式向大家介紹;

3、其他小組點評。(出示作者作品背景)

第三套大餐:美文誦讀

1、目的:讀文章體悟感情,鍛鍊朗誦能力;

2、方式:師範讀一段,誦讀小組每人負責一段,最後齊誦一段;

3、他組點評。

第四套大餐:完美抒情

1、目的:瞭解本文抒情方式,並比較《天上的街市》、《靜夜》;

2、方式:有負責小組向大家講解自己的看法,並與大家進行不同一見的交流,最後歸納概括;

3、老師總結點評。

第五套大餐:品味修辭

1、目的:瞭解修辭在文中的運用,並體會其好處;

2、方式:把有代表性的句子羅列到黑板上,然後組織大家依次學習,問題負責小組成員每人可講解一道題;

3、其他小組交流點評,師穿插點評。

第六套大餐:象徵粽子

1、目的: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及意義,並分析屈原的思想感情;

2、方式:把負責小組成員分派到其他各組同時交流講解;

3、老師重點點評:風雷電、土偶木梗的象徵意義;屈原的形象

課堂小結:

本文運用了大量修辭手法,又採用了象徵這一表現手法,藉助酣暢淋漓的語言,表達了強烈的愛憎之情。作者的愛國之心穿越時空的隧道,一直影響到現在的每一個人。用心愛我們的祖國,和她同呼吸共命運。

佈置作業:(出示板塊)

在全國上下歡慶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請調動你所有的激情,用象徵的手法,創作一首獻給祖國的詩。

板書設計:(略)

雷電頌教案 篇三

雷電頌

教學目的

學習本文,瞭解文章主題,體會屈原熱愛祖國,抨擊黑暗,熱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學習本文的修辭手法。抓住事物象徵意義展開想像,達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發戰鬥激情。

學習屈原的光明磊落、大公無私、不隨波逐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學習他心繫國家至死不悔的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學生愛集體愛國家的主人翁責任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文章主題和人物情感

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意。各種具體事物的象徵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古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詩詞歌賦,有“人生幾何,對酒當歌”的豪邁;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哀怨;有“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的孤獨„„

不知道同學們聽過這樣一句話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留給我們後人的一句激勵我們的話,在屈原這個歷史人物身後,有一段令人回味和反思的歷史„„

本文作者郭沫若面對正在陷入黑暗的祖國,失去自由的他以《雷電頌》的形式無比猛烈地迸發出來。

二、作者、屈原、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代表作:詩集《女神》歷史劇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漸離》《南冠草》

2、屈原簡介

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戰國時楚國人。他用楚辭的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

因看透了秦國吞併六國的野心,力勸楚懷王聯齊抗秦,後來遭奸人陷害,罷官放逐,但仍心繫祖國。楚國被攻後,自投汨羅江而死。

4、寫作背景簡介

郭沫若歷史劇《屈原》寫於1942年1月。當時是抗日戰爭後期,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中國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時值“皖南事變,郭沫若在重慶創作了《屈原》,借古諷今,揭露國民黨統治下的黑暗現實。他借屈原的獨自,鞭撻蔣介石的反動統治,抒發了人民的憤恨。《雷電頌>出現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場(“橘頌” “受誣”“招魂”“被囚”“雷電頌”)。它是屈原鬥爭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現。是全劇高潮中最強力的一個音符。

三、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佇立(zhu4)睥睨(pi4 ni4)咆哮(xiao4)波瀾(lan2)污穢(hui4)犀利(xi1)劈開(pi1)稽首(qi3)馳騁(cheng3)虐待(nüe4)2.解釋下列詞語。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樣子。污穢:不乾淨。

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鋭利。播弄:擺佈。

虐待:用殘暴狠毒的手段待人。雷霆:雷暴;霹靂。

躊躇:猶豫。鞭撻:鞭打。比喻抨擊。

祈禱: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願望。

懺悔:認識了過去的錯誤或罪過而感覺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認為應受到報應的罪惡。

拖泥帶水:比喻説話、寫文章不簡潔或做事不乾脆。

四、朗讀課文

課文在形式上並不押韻,但節奏分明,聲調鏗鏘有力,要求學生體會文章氣勢。

思考:本文的段落結構?

文章按自然力聲威的發展,和屈原的感情脈絡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層(1~3段),呼喚風暴怒吼,由衷讚美“無邊無際的偉大的力”。

第二層(4~6段),呼喚風、雷、電,表達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強烈願望。

第三層(7~8段),讚頌閃電的光明與火花,並決心與之一起燒燬一切黑暗勢力。

第四層(9—12段),義正辭嚴地詰責“土偶木梗”,表示與污穢、邪惡,勢不兩立。

第五層(13段),表現屈原的堅強意志與必勝的信心。

2、作者筆下的屈原形象及其它人物形象

劇中屈原是正義的化身。他痛恨黑暗,嚮往光明,他蔑視鬼神,鞭撻一切污穢,誓與醜惡的奸佞們戰鬥到底。屈原的形象是為正義和光明而戰鬥的不屈的戰士的形象。嬋娟:屈原的侍女,是有正義感的女性的形象。嬋娟之死,使正義和邪惡的衝突達到高潮。鄭詹尹:邪惡的化身,他卑鄙、狡詐、膽怯。他是朝中奸佞的幫兇。

五、探究活動。

提問:課文運用了象徵手法,説説風、雷、電等形象象徵了什麼,再舉例説説課文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文中屈原藉助於謳歌偉大的自然威力,抒發了對摧毀黑暗的渴望和對這種偉大正義力量的讚美。

風、雷、電,這些自然界的現象,在詩人心目中,已經成為一種戰勝黑暗的力量,詩人又把自己的偉大戰鬥精神融入咆哮的風,轟隆隆的雷和閃耀的電之中。風雷電摧枯拉朽,“咆哮”、“爆炸”、“劈開”,這正是屈原在和黑暗勢力進行殊死的搏鬥。因此,屈原對風雷電的歌頌,也是對與黑暗勢力作鬥爭的正義力量的歌頌。

此外。還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表達感情,增強語勢。獨自中屈原滿懷激情地直接和風雷電對話,直接怒斥偶像神靈,這些擬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達出鮮明的愛憎感情。

反覆、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達感情,使獨自更有氣勢。如,: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鼓動吧,風!咆哮吧,雷!閃耀吧!電!”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潰壩,洶湧奔騰。

詩中還有不少反問句、設問句,“你,你東君,你是什麼個東君?”“你,你紅着一個面孔,你也害羞嗎?”“哭,哭有什麼用?„‘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們用來打奴隸的刑具嗎?”等等。這些句子,呼喚指斥,使獨自更增強了戰鬥力。

六、欣賞品味

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化身屈原:你聽見了什麼?你讀出了什麼?

點撥:我聽見了風在怒吼、雷在轟鳴、電在劈閃、詩人在呼喊、火熱的心在跳動的聲音„„ 點撥:我讀出了讚美、詛咒、悲憤、激動、難過的語氣和心情。。。

七、小結

在《雷電頌》中,作者進行了大膽的藝術虛構,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讓屈原憑藉暴風、怒雷、閃電的翅膀,展開美妙的幻想,飛向光明的境地;也藉助它們的力量,毀滅一切黑暗。這樣,就使屈原的形象顯得更加神采飛揚、光耀奪目。這段獨白想象奇特,氣勢宏偉,表現了作者浪漫主義的激情。

八、作業

收集戲劇知識

《雷電頌》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體味文章氣勢,感受情感律動。

2、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初步瞭解戲劇文學的特點——劇本主要靠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

3、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養閲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內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達方式。

三、教法設計

1.聽一讀一賞一讀:讓學生在迴環往復的讀書中,體悟、理解。

2.課堂討論:培養學生閲讀欣賞能力,形成朗讀、思維、説話多維交流。

3.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各種器官的感受,理解課文,走進人物。

四、課前準備

提供參考書籍及相關網站,讓學生走近戲劇,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學生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交流有關感受。

教師播放《橘頌》的背景畫面(電影《屈原》插曲),學生感受草木颯颯的悲涼氣氛,傾聽屈原在波濤洶湧的沅水岸邊的仰天長問,情境導入新課,教師板書課題。

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戰國時期出國人。用楚辭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因看透秦國吞併六國的野心,力勸楚王聯齊抗秦,後來遭奸人陷害,罷官放逐,但仍心繫祖國。楚國被攻佔後,自投汨羅江而死。

郭沫若:現代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他從抗戰的現實鬥爭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聲和時代的責任,又從往昔的歷史回顧中汲取着鬥爭的力量與澎湃的詩情。

《屈原》寫於1942年1月,這時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也是國民黨統治最黑暗的時候。蔣介石集團消極抗日,發動“皖南事變”,大肆屠殺愛國抗戰軍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檢查預習

預習作業詳見勵耘精品系列叢書《課時導航》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該課“課前熱身”部分內容。

(三)整體感知

多媒體課件展現情境及課文錄音,學生欣賞體驗,品味文章語言,體悟文章氣勢,並談整體感受。

1、你覺得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激情澎湃,氣勢雄渾。

2、模仿朗讀:根據剛剛所聽到的錄音,仔細揣摩語氣、語調、語速,自由朗讀全文。

3、與以往課文相比,這篇課文在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是屈原的內心獨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內心深處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戲劇藝術表現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內心深刻而複雜的矛盾。本文充分展開藝術聯想,達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郭沫若十分注意在戲劇衝突中激化人物的內心情感,逐漸推向高潮,最後以長篇抒情獨白的方式噴瀉二處,以達到限度的戲劇和抒情效果。

4、結合課文背景,根據你的理解,談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

兩層: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神力,表達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讚與嚮往。

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四)問題探究

《雷電頌》是屈原的內心獨白,我們能夠從中讀出屈原的內心世界。請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讀給大家庭,並説説這裏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內心感情。

1、學生誦讀,以讀帶品,體會文章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

2、小組交流、討論品讀感受。

3、學生就文章的內容和形式談有所感的句段,並讀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4、你認為屈原是一個怎樣的人?

愛國愛民,忠貞不屈,有着浩然正氣和英勇無畏的鬥爭精神的人。

5、在朗讀中不難發現作者將很多事物賦予了其它的含義。歸納一下,作者究竟賦予了這些事物什麼特別的含義?這是一種什麼手法?

風雷電:象徵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

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徵人民羣眾

無形的長劍:堅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羣像:象徵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官僚統治集團

象徵: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藉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徵的本體)。能夠使不容易或不便於直接説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且化“抽象”為“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極大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6、討論:《雷電頌》這段獨白激情澎湃,氣勢雄渾,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

從句式、修辭等角度。

運用擬人、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達愛憎。

運用排比、反覆,使句式整齊,鏗鏘有力。

多用短句,表達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語氣。

7、全體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從局部理解回到整體感知。理解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五)練習鞏固

完成勵耘精品系列叢書《課時導航》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該課“課內深化”部分內容,並評講。

六、佈置作業

1、完成勵耘精品系列叢書《課時導航》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該課“課外拓展”部分內容。

2、拓展延伸

《雷電頌》教案 篇五

總22 課時班級姓名時間:

《雷電頌》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誦讀,注意語氣、語調,在誦讀中把握人物內心情感及性格。

2、引導學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3、培養學生閲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學習重點】:目標1、2

【學習難點】:目標3

【學習課時】:1課時

【知識鏈接】:

屈 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他懷着亡國的悲痛,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説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在詩中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昏庸王室和腐敗貴族的無比憎恨和對楚國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體現了他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

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

屈 原 的 故 事:

戰國時代,稱雄的秦、楚、齊、燕、趙、韓、魏七國,爭城奪地,互相殺伐,連年不斷混戰。那時,楚國的大詩人屈原,正當青年,為楚懷王的左徒官。他見百姓受到戰爭災難,十分痛心。屈原立志報國為民,勸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很得懷王的信任。這樣遭到排擠,種種誣陷接踵而至,楚王撤銷了屈原的官職,被流放。當時秦國勢力大,。秦攻擊楚國。屈原主張聯齊抗秦,遭到拒絕,幾次被囚。楚國國勢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對抗秦兵的力量。秦國佔領了楚國大部分土地,楚要滅亡。滿腹的憂愁憤恨,他寫成了詩篇《離騷》《天問》《九歌》。他越來越老了,但是復興楚國的希望,卻一天也沒有熄滅過。楚國要亡了!他來到了汨羅江邊。他在清澈的江水裏看見了自己的滿頭白髮,心裏像波浪一樣翻騰起來。這裏的土地沒被秦兵踐踏過,是乾淨的。他解下衣服,包着江邊的石頭,用帶子緊緊縛在自己身上奮力向江心一跳。愛國詩人帶了楚國的乾淨石塊,很快沉了下去。這天是五月五日。百姓相信愛國詩人是不會死的,每年

五月五日,他們搖着龍船,到處去尋覓詩人。他的愛國精神,已經在中國人民心中生了根。

戲劇的語言: 劇本的語言主要是台詞。台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説的話,包括對白、獨白、旁白。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願望時説的話;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揹着台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眾説的話。劇本主要是通過台詞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因此,台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台表演。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種修辭方式。也就是對本來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喚,並且跟他説話。一般運用呼告,表感歎,更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強感染力,引起讀者思考。可把它分為呼人、呼物兩種形式。。介紹作者: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詩集《女神》歷史劇 :《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漸離》《南冠草》。

寫作背景及意圖:

《屈原》寫於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半壁河山淪於敵手,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悍然發動“皖南事變”。他從抗戰的現實鬥爭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聲和時代的責任,又從往昔的歷史回顧中汲取着鬥爭的力量與澎湃的詩情。郭沫若面對這樣的政治現實義憤填膺,創作了歷史劇《屈原》,以批判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展示了現實世界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尖鋭鬥爭。起到了“借古諷今,古為今用”的作用。《屈原》在當年國民黨統治的中心──重慶上演,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尤其是“雷電頌”一幕中的獨白,激起過許多愛國者的共鳴。每次演出都被觀眾爆發出的雷鳴般的掌聲所淹沒。這個劇最終被國民黨當局禁演。劇情簡介全劇分為:“橘頌” “受誣”“招魂”“被囚”“雷電頌”課文節選自第五幕的第二場,是全劇的高潮。

【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劃線生字注音

睥睨(pì nì)波瀾(lán)發泄(xiè)鞺鞳(tāng tà)污穢(huì)稽首(qǐ)罪孽(niè)腳鐐(liào)佇(zhù)立馳騁(chí chěng)虐(nüè)待郢(yǐng)鞭撻(tà)

2、解釋下列詞語:

稽首:古時的一種禮節;跪拜;叩頭到地。主要用於臣對君。

鞭撻:鞭打。比喻抨擊。

罪孽:迷信的人認為應受到報應的罪惡。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拖泥帶水:比喻説話、寫文章不簡潔或做事不乾脆。

【課堂學習】:

一、導語: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這樣一個人,他身材魁梧,飽經風霜的臉上,愁眉不展。腰繫博帶,佩陸離長劍,戴切雲高冠,着雪白羅服。瑟瑟秋風下,踱步遠方,似行吟澤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那麼,同學們,在你們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樣一個形象呢?

二、自主學習:

多媒體課件展現情境及課文錄音,學生欣賞體驗,品味文章語言,體悟文章氣勢,並談整體感受。

1、你覺得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激情澎湃,氣勢雄渾。

2、模仿朗讀:根據剛剛所聽到的錄音,仔細揣摩語氣、語調、語速,自由朗讀全文。

3、與以往課文相比,這篇課文在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是屈原的內心獨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內心深處最強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戲劇藝術表現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內心深刻而複雜的矛盾。本文充分展開藝術聯想,達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郭沫若十分注意在戲劇衝突中激化人物的內心情感,逐漸推向高潮,最後以長篇抒情獨白的方式噴瀉而出,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戲劇和抒情效果。

三、合作探究:

1、跳讀精讀:《雷電頌》既然是屈原的內心獨白,那麼我們就能夠從這些話中讀出屈原的內心世界。請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讀給大家聽,並説説這裏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內心情感,並分析屈原是一個怎樣的人?

注:要求其他同學對發言同學的朗讀及分析分別給予評價。教師可加以點撥。如:(1)、“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這幾句對風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對風的急切的渴盼!風即是改變黑暗的變革力量,對風以及後面的雷、電的呼喚實際也就是對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的呼喚。朗讀時應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電,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一連串的反覆,“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開,劈開,劈開!”一個比一個強烈、一個比一個堅決,我們朗讀時語氣應不斷加快、加重,以表達屈原想要衝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斷的決心。

(3)、“火,你在天邊,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這熊熊地燃燒着的生命,我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難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瞭嗎?”這幾句是屈原對光明的狂熱的呼喊,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嚮往與追求。朗讀時應把握那如火一般熾熱的感情及雷霆萬鈞的氣勢。

(4)、“把你這東皇太一燒燬了吧!把你這雲中君燒燬了吧!你們這些土偶木梗,你們高坐在神位上有什麼德能?你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深刻地指出了產生社會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實際上就是指的世間昏庸腐朽、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當權者和官僚統治集團。表現了作者鞭撻一切污穢、橫掃一切邪惡的頑強戰鬥精神,體現了他與黑暗勢力決鬥到底的浩然正氣。

明確:屈原是一個愛國愛民,忠貞不屈,有着浩然正氣和英勇無畏的鬥爭精神的人。

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2、在前面的朗讀中,我們還發現,課文中作者將很多事物都賦予了其它的含義,這是象徵手法,試分析選擇作者究竟賦予了這些事物以什麼特別的含義?並談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

明確:風雷電:象徵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

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徵人民羣眾。

無形的長劍:指堅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羣像:象徵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官僚統治集團。

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理想中的和平世界,一方淨土

兩層: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神力,表達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讚與嚮往。

3、討論:《雷電頌》這段獨白激情澎湃,氣勢雄渾,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點拔:從句式,修辭等角度找出來分析品味。

明確:A、運用擬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達了愛憎

B、運用排比與反覆,使句式整齊,鏗鏘有力

C、多用短句,表達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語氣

4、配樂朗讀:全體學生配樂朗讀,再次體會屈原憂國憂民、英勇無畏的偉大精神。

四。拓展延伸:

與以前讀過的詩歌《天上的街市》相比,本文的抒情方式上有什麼特點?>是借景抒情,通過意象,隱隱流露出淡淡的憂傷,清幽、典雅、含蓄,節奏徐緩,音調和諧,想象貼切新穎,有着古典詩詞的意境和韻味,如一首小夜曲,流過人們的心田,給人美的享受。“雷電頌”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徹底蹂躪詩人自尊的靈魂,噴薄而出的詩。”它不僅是刻畫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筆.是屈原鬥爭精神最突出的體現,而且它使全劇主題思想鮮明地突現出來。這篇散文詩,想像瑰麗奇特,把屈原和風雷電融為一體,達到物我同化的境地,顯示了追求光明,毀滅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為光明與正義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愛國者的形象。所以感情鄙噴薄而出,不可阻擋。

【課堂小結】:《雷電頌》是“生之顫動,靈之喊叫”,是全劇的靈魂和高潮。它不僅是刻畫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筆,而且異常鮮明地凸顯全劇的主題。最後,讓我們在《橘頌》的歌聲中,感受屈原的人生抱負,體會全劇“不屈不撓,為真理鬥到盡頭”的主題。

【學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