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5W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文言文特點,理解背誦《伯牙鼓琴》。

2.通過誦讀了解伯牙、鍾子期因為音樂而成為知音的故事,感受藝術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3.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重點

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難點

藉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

教學過程:

1.預習提綱

(1)通過查字典、結合註釋等方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蒐集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的故事。

(3)查閲蘇軾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音樂導入巧激趣

1.談話導入: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文言文。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齊讀課題。

2.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現在聽到的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它能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是因為它旋律優美,還因為它藴含着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個故事——《伯牙鼓琴》,師板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提示。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學生自讀,師巡視。

3.檢查初讀情況。

課件出示:

1.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1)指名讀,讀正確,讀流利。

(2)猜想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三、花樣朗讀曉停頓

1.這是一則文言文,讀起來比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頓,就能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來。仔細聽老師讀,注意老師是如何停頓的,邊聽邊畫出停頓記號。

2.教師範讀。

3.課件出示畫了停頓記號的課文。

課件出示: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斜線是停頓符號,“乎”字是語氣詞,在朗讀語氣詞時適當延長後再停頓,一詠三歎,頗有韻律美。)

4.生讀課文。

(1)你也能像老師一樣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來嗎?趕快讀讀吧!一定要注意停頓哦!

(2)自讀練習,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5.師生合作讀。

師:我們來合作讀課文,老師讀每句的前半部分,學生讀後半部分,一遍讀完後,交換朗讀內容。

6.指名配樂讀。

【設計意圖】

讀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礎。教師通過示範指導、自由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層層推進,紮實訓練,不僅讓學生學會流暢地讀文言文,還能讓學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話中前後一一對應的特點,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四、合作探究懂文意

1.回顧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讀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1)查工具書,如《古漢語詞典》。

(2)藉助註釋來理解。

(3)可以多讀,聯繫上下文理解。

(4)結合插圖理解。

(5)小組討論,問同學。

2.學生先進行自學,而後開展小組討論。

3.反饋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

4.預設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

師:“方”是剛才的意思。

預設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師:“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過這個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聯繫上下文。

預設3:“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師:“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

預設4:文中的“巍巍”“湯湯”這些疊詞有什麼好處?

師:疊詞的運用使詩文既呈現出一種音韻之美、富有節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暢淋漓的表達。這些詞不僅讓我們有了形象感,而且還讓我們對鍾子期的內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5.創設情境,訓練語言。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鍾子期曰:_________

6.小組內合作,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

高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有一定的知識及方法的積累,採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於學生釋放已知,解決疑難,獲得更多的新知。“反饋組內不能理解的問題”環節,通過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詞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註釋和剛才探究的成果解釋全文的內容,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五、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1.結合資料,談談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並和同學交流感受。

2.帶着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讀課文。

3.同桌互背。

【設計意圖】

講故事是學生對文本言語再現的過程,是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講出來,“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標落到實處。

六、補充拓展悟情感

1.教師深情描述雨夜的相見。

據記載,伯牙子期在一箇中秋之夜的雨後因琴聲偶遇,因音樂而相知,他們徹夜長談,不覺東方發白。伯牙子期灑淚而別,他們相約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見。春去秋來,當伯牙滿懷期待的趕來與子期相見時,萬萬沒有想到,面對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課件出示最後一句,齊讀:

課件出示: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2.以伯牙的地位與“破琴絕弦”的行動感受伯牙內心之痛。

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既是彈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再看“破琴絕弦”的行為,有什麼想對伯牙説的嗎?

預設:

(1)興許你還會遇到像子期這樣的知音呢?

(2)精美絕倫的瑤琴,你砸掉不可惜嗎?

(3)如此高的技藝不再彈,不感到遺憾嗎?

師:伯牙又何嘗不是這樣想的呢?伯牙“盤膝坐於墳前,揮淚兩行,撫琴一操。那些看者,聞琴韻鏗鏘,鼓掌大笑而散”。面對此情此景,仰天長歎:“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一起讀。

3.從有關知音的詩詞感受知音難覓的痛苦。

課件出示: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歐陽修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曹雪芹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孟浩然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增廣賢文》

這些詩句表達了同一個主題:知音難覓。

4.小結:

這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表達了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以及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設計意圖】

通過補充資料、教師渲染等手段,讓學生走進伯牙內心,體會痛失知音之情。

通過歷朝歷代關於知音的名句積累,讓學生了解故事的影響力,體會知音難覓。在此基礎上,領悟課文的主題思想就很容易了。

七、對比關注編者意

1.課件出示伯牙子期相遇時的圖片(教材第96頁插圖)。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學生提出疑問。)

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於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乾柴、拿扁擔的樵夫。是什麼原因讓這兩位身份不同,地位懸殊的人走到了一起?又是怎樣的原因讓伯牙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呢?

是古琴的魅力,是音樂的魅力,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板書:藝術的魅力)

2.配樂誦讀全文,感受藝術的魅力。

【設計意圖】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對話的過程。《伯牙鼓琴》中伯牙、子期超越了地位、國籍而成為知音,就是因為音樂、藝術的魅力。本環節從人物的介紹中,從學生的質疑中,來感悟藝術的魅力。

八、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設計意圖】

“評價學生閲讀淺易的文言文,重點考查學生的記誦積累。”最後學生能夠熟讀成誦,很好的達成了閲讀文言文的一個基本目標——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鼓琴》教案精選 篇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詩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經典詩句,感受朋友間的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感受朋友之間的知音情誼。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讀題——未成曲調先有情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圖”)(指名讀課題,讀準“弦”)

2、理解題目的意思。

3、師:理解了意思,再讀題。(生讀題)

二、練讀文——抑揚頓挫品音韻

1、自由讀,把不太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説一説哪些句子不太好讀(課件出示難讀的句子),指導學生讀好停頓和語氣詞“哉”“兮”。

3、指名讀,師配樂範讀,齊讀。

4、學生結合註釋理解古文的意思。(生結合註釋理解意思,師巡視)

三、品讀“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一)學習最後一句話,設置懸念

1、師:題目是“伯牙絕弦”,那麼,伯牙為什麼絕弦呢?(指名回答)

你是從文中的哪一句話看出來的呢?(課件出示最後一句話)指名讀

2、師:這句話什麼意思?

(二)學習前三句話,瞭解知音

1、師:從這句話我們能看出來,伯牙和子期是什麼關係(知音),我們從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來子期的確是伯牙的知音呢?(課件出示句子)

句子中“善”字出現了四次,意思一樣嗎?(指名回答)

2、那麼,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一句話吧

師:那麼伯牙究竟有多麼擅長彈琴呢?讓我們看看《荀子勸學篇》裏是怎麼説的。(出示課件,指名讀,理解擅長)

3、師:(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善聽的子期,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泰山呢?(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想象)指導朗讀

4、出示第二個句子: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此時,伯牙轉軫撥絃,將琴再鼓,洋洋的流水彷彿從他的指間浩蕩而出,——(聽音樂)子期,此時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江河?

(指名説,指導朗讀)

5、師:真好。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請你充分發揮想象力!

6、句式練習

師:同學們,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時,子期會怎麼讚歎呢,(出示課件)伯牙鼓琴時心裏還會想到什麼,子期又會怎麼讚歎呢?請同學們從以下詞語中任選一個仿照書上的句式説一説好嗎。(指名答)

7、師:是的,不管伯牙心裏想什麼,子期一定能準確地知道他的心意,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其實,子期必得的又何止是伯牙的琴聲啊,他還聽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呢?請同學們來看看這個小故事。(指名讀)

(出示鏈接,生閲讀)

師:讀了這個小故事,你感受到伯牙怎樣的心胸、怎樣的志向呢

師:是的,這種高遠的志向,博大的胸懷,伯牙通過琴聲表現了出來,而子期也通過伯牙的琴聲感受到了,這才叫—一起讀(課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也只有這樣知志又知心的才是真正的知音。(板書:知音)(理解知音的真正含義)

8、相傳,這曲高山流水伯牙最早是在宮廷演奏的,但是在諸侯大夫中、在宮廷樂師間,沒有人能聽懂他的琴聲,更沒有人能聽懂他高遠的志向,博大的胸懷,達官貴族們喝得零丁大醉,甚至有的人還連連搖手:“這是什麼曲子?換換換……”伯牙此時會是什麼心情啊?(孤獨傷心)他多麼渴望能有一個知音啊。現在,他遇到了子期,他該多麼(指名答:興奮、幸福、激動)讓我們帶着這種激動、幸福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吧。(齊讀)

9、同學們,如果你就是伯牙,你會有怎樣的感慨想對子期説呢?出示“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10、師:想知道伯牙當時是怎麼説的嗎?(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

11、(出示)老師和大家配合着來讀。

四、知音離世,斷然絕弦

1、師出示音樂,拓展知識,語言渲染,指導朗讀讀最後一句話。

2、師: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斷了他的前程、斷了他的心絃、斷了他的希望……)

3、齊讀最後一句話。

4、出示短歌,師配樂範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五、回味絕弦,餘音裊裊

1、故事學完了,此時你有什麼想説的嗎?

2、是啊,正是因為知音難覓,才演繹出這悽美動人的“伯牙絕弦”。相信,現在你們一定能入情入境地讀一讀這篇這個故事了,是嗎?(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1、背一背這篇古文。

2、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別人聽。

3、蒐集一些描寫友情的詩句。

附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俞伯牙善鼓琴絕弦

知音

鍾子期善聽去世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三

一、導入,激發閲讀興趣

我們常説“千金易得,知音難求”。“知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是從何而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知音”有關的故事。

二、走進故事,體會感情

1、解題:《伯牙鼓琴》,鼓為“彈”的意思。

2、自學(讀準、讀通、讀懂)。

3、互助學習:朗讀檢查、用自己的話説説文章的意思。

4、分享與釋疑:重點強調“湯”的讀音,最後一句的斷句及意思“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補充資料:伯牙是著名的琴師,並且在朝為官;而鍾子期是一位樵夫。兩人地位相差很大。

三、深度思考,理解“知音”

1、提問:“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鍾子期死後,伯牙要破琴絕弦,終身不再彈琴?

預設:因為伯牙認為鍾子期是他的知音。(這是比較淺層的理解,學生可能會關注到這一因果,但不能體會其中深厚的情感由來。)

2、從哪裏可以看出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請在文中找到依據。

預設:因為在伯牙“志在太山”時,子期能夠評論出“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志在流水”時,子期可以感受到“湯湯乎若流水”。

請你發揮想象,鍾子期聽到琴聲後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呢?(引導學生細緻描述)

預設:當鍾子期聽到伯牙在彈高山時,他可能看到了巍峨的大山,山勢連綿起伏,山峯高聳入雲。當鍾子期聽到伯牙在彈流水時,他可能看到了河水浩浩蕩蕩,奔流向前。

3、伯牙將子期視為知音,是否只是因為他能聽懂自己的琴聲?

引導學生回到文本,關注到“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琴聲包含着伯牙的情操與志向。子期聽懂的不僅僅是外在琴聲,更重要的是琴聲中包含的志向。由此,伯牙才將其視為知音,與那些表面上讚揚他琴聲的人相比,子期才是真正明白自己的人。

因此,只有“知志”才是真正的“知音”。

4、此時此刻,伯牙的內心是這樣的呢?

預設:激動的、欣喜的、不在感到孤單的。

5、當鍾子期死後,伯牙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他為什麼一定要破琴絕弦?

預設:傷心的,悲痛的,甚至是絕望的。這個世上再無明白自己的人,那麼所彈奏的樂曲也就沒有了意義,因此,伯牙絕的不僅僅是琴絃,絕的更是心絃與希望,重回無邊的孤寂。

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文章,建議配上吳文光的《流水》,在旋律的跌宕起伏中體會伯牙子期相逢之樂與分別之痛。

四、結合拓展資料,瞭解“知音”的文化意義

讀一讀資料袋中的內容,交流自己的感受。

預設: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流暢非常光,很多書上都有記載。後世的人們也會用高山流水和知音來比擬自己與友人的深厚感情。許多有志之士也會用高山流水來比喻自己心志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