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微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24W

微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微課教學設計 篇一

一、微課題目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

二、教學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記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練優美,感情飽滿深沉,從中國人最關注的角度——倫理,來表達內心的感情,因此,無論從寫作技巧方面,還是從倫理道德方面,我們都可以從中挖掘非常寶貴的東西,這個微課,我從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入手,讓學生領悟深沉的父愛。從這一點説,我覺得在這個微課中,我們可以帶給學生兩個東西,其一,寫作技法之巧;其二,傳統美德之善。

三、教學特色:

從人物刻畫的細微之處:人物動作細節描寫挖掘寓意深刻的父愛主題,是這個微課的教學特色。微課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買橘。從父親的動作細節描寫切入,讓學生深刻領悟父愛這個主題。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望父買橘中父親動作細節的分析,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父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五、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ppt課件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您好,這個微課重點講解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們知道,在《背影》這篇文章中一共描繪了四次父親的背影,其中以望父買橘的背影最為感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作者是怎樣來刻畫父親背影形象的。

(二)教學過程

播放幻燈片一:

作者是怎樣刻畫父親背影的?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

上縮;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教師:教師朗讀: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燈片所示)作者刻畫望父買橘的時候,為什麼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運用了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那麼什麼是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呢?

播放幻燈片二:

人物的動作的細節描寫:即準確、細緻、生動地描人物富有特徵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身體狀況、身份、地位、心理、習慣、情感等等。

(教師對人物動作細節描寫進行解析)

教師:下面我們就通過分析父親動作細節描寫,來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播放幻燈片三:

1、分析父親買橘的動作描寫,説明了什麼?

走路的姿勢:蹣跚

爬月台動作:探攀縮傾

教師:首先,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蹣跚這個詞語寫出了父親年紀較大,腿腳不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蹣跚的背影!)

教師:爬月台動作:探攀縮傾,

動作描寫,“探”可看出父親體胖動作不靈便,小心翼翼地將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艱難過程。

“攀”,寫出月台的高度,因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可以想象父親爬月台是非常吃力的;

“縮”,寫出了父親兩腳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險。

“傾”,父親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樣靈便,寫出了父親爬上月台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描繪得很深刻。行動不便,步履艱難(艱難的背影!)

教師總結:通過這四個動詞描寫,一個父親為我買橘子艱難,蹣跚的背影躍然紙上。

播放幻燈片四:

探討: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麼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教師: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麼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1、橘,有吉的諧音,裏面包含了父親對兒子的希望,希望兒子能夠平平安安。

2、父親擔心兒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為兒子解渴。

是啊,父親揹負着家庭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況下,還要為已滿二十歲的兒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勝任的事情,在這一切一切的背後,都凝結着父親對兒子深沉而又偉大的愛。我們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朱自清寫《背影》就因為文中父親引

的那句話“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厲害,舉箸投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是在羞愧、傷悲、感恩等等複雜情感把自己激動得不行的情形下寫下《背影》創作的。在望父買橘這個片段中,買橘子的過程和動作,描寫得栩栩傳神,是我們不僅好像看到父親憨厚朴實的形象,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而且好像也看到了關注着父親的兒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三)作業佈置

動作細節描寫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真實可感,個性特徵更加鮮明。一個或一處成功的動作細節描寫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的表白。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母肯定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愛,也許是一聲輕輕地叮嚀,也許是一次傾心的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一個温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這些細微的關心,你有用心體會過嗎?請你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説》為題,寫一段發自內心的告白,然後讀給父母聽。要求在描寫人物行動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麼,更要寫出他在怎樣做,把爸爸/媽媽“怎樣做”時常常被人忽略的細枝末節描寫出來。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對文中作者望父買橘細節的分析,體會到了父親對朱自清先生平淡卻深沉的愛。也讓我們學會了珍惜身邊偉大的親情。謝謝您認真看完這個微課,謝謝。

微課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通過緩衝溶液的定義、作用、組成及作用機制的介紹,使學生對緩衝體繫有一個基本的瞭解,為以後學習人體緩衝體系打下理論基礎,緩衝溶液。

【教學方式】:多媒體結合板書進行講解式教學

【教學內容】:

1、緩衝溶液的定義;

2、緩衝溶液的作用;

3、緩衝溶液的組成;

4、緩衝溶液的作用機制。

【教學重點及難點】:緩衝溶液的組成、緩衝溶液的作用機制。

【教學過程】:

引言:

通過醫學常識我們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範圍為7.35~7.45,pH值不因代謝過程中產生酸、鹼性物質而變化。為什麼血液的pH的範圍能保持在7.35~7.45?

知識準備:

1、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2、鹽類水解。

一、緩衝溶液的概念(由實驗引出)

緩衝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強酸或強鹼,而維持pH基本不發生變化的溶液。

緩衝作用:緩衝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外加少量強酸或強鹼的作用。

【提問】:1.緩衝溶液的組成是怎樣的?

2、緩衝溶液為什麼能對抗外來少量強酸、強鹼或適當稀釋,而保持溶液的pH幾乎不變的?

二、緩衝溶液的組成和作用機制。

1、緩衝溶液的組成

根據緩衝對不同,緩衝溶液分為三種:

弱酸及其鹽。

弱鹼及其鹽。

多元弱酸的酸式鹽與其次級鹽。

12、緩衝溶液的作用機制

以HAc — NaAc為例 HAc、NaAc足量。

HAc+H23O+Ac-;

+左移3O+ 抗酸成分+抗鹼成分 右移-2H2O共軛酸 — 抗鹼成分 共軛鹼 — 抗酸成分。

三、討論:

NH3—NH4Cl的緩衝原理。

四、練習:

五、小結:

概念:緩衝溶液

緩衝溶液組成和緩衝作用;

緩衝原理;

六、作業:

蒐集資料:

緩衝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微課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的

1、通過節奏訓練,掌握延音線的運用,切分音節奏型

2、通過學習能夠準確找到切分節奏型,並且正確視唱。

二、教學重難點

延音線的靈活運用,切分音節奏型

三、教學準備

節奏型、示意圖

四、教學過程

1、導入:大家看這個譜子,音符上面是一條向上或向

下彎曲的弧線,這個弧線叫什麼?有什作用?

2、新課

(1)這個符號叫作延音線,樂譜標記符號之一。其作用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連。那麼拍值等於所有這些音符的總和。

看實例:這個1上面的線就叫延音線,這個1的音要連續演唱唱四拍。

(2)下面咱們看這個譜子 5 6 6 i 請同學們為這個樂譜劃上拍子,自己打拍子視唱一遍。

如果把中間相同的音6用延音線連起來,又該怎麼劃拍子?請同學們試一下劃出拍子來。

(3)同學們劃的拍子看和我一樣嗎?

怎麼打拍子?請跟我打一下(老師示範)。

這個音在一小節內書寫的時候也會變化為:

(4)總結

切分音是旋律在進行當中,由於音樂的需要,

音符的強拍和弱拍發生了變化,而出現的節奏變化。比如:一個音在弱拍時開始,而且延續到後面的強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強弱規律,使原來的強弱關係顛倒了,這種音形叫“切分音”。

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①弱拍音延續到強拍位置;

②休止強拍位置;

③弱拍音改為強拍。

(5)拓展:請同學們在歌曲《鳳陽花鼓》譜子中找出切分節奏,並打節奏正確演唱。

五、本節教學小結

通過本節我們學習掌握了一種新的節奏類型,節奏是一個音樂的靈魂,把握好節奏就能更進一步了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微課教學設計 篇四

主備人:使用班級:1-22

使用日期: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白什麼是“逆向思維”

2、學會在寫作文中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白什麼是“逆向思維”

教學難點:

學會在寫作文中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一、導入

二、什麼是逆向思維?

“反彈琶琶”即逆向思維在寫作中的運用,“反彈琵琶”作文學……。所謂逆向思維,即克服思維定勢,從問題的相反方向進行思索,從而顯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逆向思維法就是反過來想一想,不採用人們通常思考問題的思路,而是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逆向思維法具有挑戰性,常能出奇制勝,取得突破勝解決問題的方法。

“反彈”就是從某論點的對立角度去確立新觀點,去闡發新見解。“即反其意而用之,是求異思維的一種形式和結果,是經過了多種多樣方向的”求異“之後,最終確定了朝原來的”信息“相反(或相對)的方向發展的一種表現,即是一種逆向求異思維。運用逆向求異思維的方法,立意才會有新的意境,發人深省。例如:

1、阿拉伯的一個大財主,對兩個兒子説,你們去賽馬,終點是沙漠中的綠洲,誰的馬後到,我的全部財產就給誰。兩個兒子聽後,都騎上自己的馬,緩慢的行走,太陽炙熱,沙漠烤人,沒過多久,兩個人便熱得支撐不住了。正巧一個“智多星”路過這裏,給他們出了一條妙計,讓兩人換馬騎。因為父親説要看哪匹馬後到,兩人一換馬,比慢的賽馬就變成了比快的賽馬。換了馬,騎的是對方的馬,對方的馬先到了,自己的馬就會後到。這個辦法看起來只是換了一種騎法,實際上是換了一種思維方式,換了一個角度分析問題。這個問題若只是從正面講話進行思考,是根本解決不了的,只有從反面去考慮,才可將問題解決。

2、有一個故事説的是一個星期六的早晨,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牧師在準備講道,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反彈琵琶”作文學……》。那天下着雨,他的妻子沒在家,他的小兒子吵鬧不休,令他心煩。他無可奈何地他拿起一本雜誌,一頁一頁的翻着,他翻到了一幅色彩鮮豔的大圖畫——世界地圖。他把地圖撕成碎片,丟在地上,對兒子説:“小約翰,如果你能把這些碎片收攏,我就給你兩角五分錢。”牧師以為這件事會花費小約翰上午的大部分時間,免得再反煩他。沒想不到十分鐘,小約翰就來敲他的門了。牧師見兒子如此快地拼好了那地圖,十分驚訝。他問道:“小約翰,這件事你怎麼做得這麼快?”小約翰回答説:“這很容易,在地圖的背面有一個人照片,我把這個人的照片收攏,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是正確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時侯若從反面去思考、去解決,會找到更好的方法。

正是,反彈琵琶是逆向思維方法。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時,常常有“卡殼”的現象,會感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此時如果折回來從事物的反面去思考,有時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這種把通常的思維反過來,在對立的思維道路上打開新局面的思維叫做逆向思維。

三、逆向思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學會逆向思維,敢於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敢於破除習慣的思維方式和舊的傳統觀念的束縛,跳出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老框框,大膽設想。發前人之未發,化腐朽為神奇,標新立異。

2、立論要經得起推敲。逆向求異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或特定的社會背景中進行,只有嚴格遵循客觀規律,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才能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果把“反彈”誤為“亂彈”,立論偏頗,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貽笑大方。

3、有時,”反其意而用之“只表現為局部範圍的補充、發揮,並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採的觀點?沒有異想,哪來天開?”,“熟不一定生巧”,“弄斧應到班門”,“不看風焉能使舵”等,都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或特定的社會背景中的合理的逆向思考。對於這一類的“反其意而用之”,一定要嚴格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嚴肅地探索,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避免從-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反彈”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觀點都能逆向求異。那些違反科學道理,有悖於人們共識和傷害人感情的“反彈”,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擋車”,貶抑螳螂已成共識,你若想褒揚它,想借此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人們將難以贊同。我建議同學們用“反彈”這一手法時還是先作一番思考。一般來説,以下幾種情況不適用“反彈”。

一是自古以來人們公認的道理。比如“尊老愛幼”,你不能説要“欺老騙幼”。

二是一些寓言、神話、成語、典故,不能單從表面字意理解,而應把握其內在含義。如《愚公移山》告訴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種精神,如果從愚公的做法這一角度思考,得出:移山不如搬家“這一結論,這是有悖於出:移山不如搬家“這一結論,這是有悖於寓言的原意的。

三是對名人的優秀事蹟不宜反彈。

四是對國家政策、路線、方針、不宜用反彈。

總而言之,我們寫文章要有新意,要敢於表達意見,但這並不是説我們可以懷疑一切、否定一切。

微課教學設計 篇五

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教學目標,學生自主分層閲讀《追趕天邊的彩虹》,引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説話,逐步培養孩子們聯想寫話的能力。

教學目的

1、藉助《追趕天邊的彩虹》,展示孩子們的閲讀水平,激發學生的閲讀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閲讀的快樂。

2、引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説話的能力。訓練孩子成句成段,逐步培養孩子們聯想寫話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閲讀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閲讀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班級大部分同學都是識字大王了。真了不起!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漢字,有什麼好處呢?

2、指名學生説。

3、是啊,掃清了識字的障礙,我們就可以自己閲讀,看更多有趣的課外書了。我們的同步閲讀《追趕天邊的彩虹》這本書,就是我們星級表裏的詞語串成的文章。同學們,你們有信心讀好嗎?(有)

二、明確標準

1、我們的口號是:“追追追,追上十星級!”下面我們來到——“同步閲讀”大擂台。老師指課件:

同步閲讀的評價標準:

一顆星:清晰響亮;

二顆星:清晰響亮、正確流利;

三顆星:清晰響亮、正確流利、有感情。

認真傾聽,遇到帶點的句子能模仿説話,獎勵兩顆星。

三、同步閲讀擂台賽

1、每位同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篇來讀,特別長的讀一兩個段落。學生自由練讀(學生特寫)

2、四個大組推薦代表來打擂,根據朗讀情況,全班同學用手勢評價等級(一星、二星、三星)。

3、老師根據大多數同學的意見,結合自己的評價,當場在課件上點擊星數。比兩輪,總結擂台賽的結果,給予表揚。最後獲勝的小組參與打擂的同學獲得卡片等獎勵。

【設計意圖:在打擂的遊戲中,展示讀書本領,老師點撥,同學互助,激發讀書熱情,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的同時,為課外閲讀做準備。】

微課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內容:

《兒童和平條約》帶有很濃厚的兒童情趣,語言流暢,文筆活潑。課文作為一種特殊文體——條約,第一次出現在北師大版國小語文教材中,它的每一項條款,都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同時,它又是一種兒童條約,表達了全世界兒童的一種美好願望——希望人類攜手努力,共創世界和平。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字,認識4個字,注意多音字“給”的讀音。隨文學習本課的關鍵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兒童和平條約的內容,體會兒童熱愛和平的美好心願,激發學生從小熱愛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勵同學們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重點:

1、識記8個生字及掌握多音字“給”;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兒童們渴望和平的美好心願。

教學難點:

通過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勵學生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趣,揭示課題

1、出示一份班級公約。

2、揭示課題:兒童和平條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鼓勵學生讀題質疑,部分解疑。

兒童和平條約不用強制別人執行,它表達的是全世界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願。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過渡:兒童和平條約裏都寫了什麼內容?帶着我們的好奇心一起走進課文吧!

2、根據自學提示,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把自己認為難懂的詞句做上記號,聯繫實際想一想。

3、同桌互幫互學,交流自學情況。

4、檢查學生掌握生字情況。

三、入情入境,細讀感悟

過渡:讓我們再次走進條約,細細品味兒童維護和平的那份決心吧!

(一)讀第一句話,指名彙報:全世界兒童向世界宣告了什麼?

説説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二)播放課件,渲染戰爭場面

(1)理解“無家可歸”什麼是“無家可歸”?(沒有家,不能回家了。)你知道哪些人無家可歸?指導理解:是啊,那些可憐的孩子不僅無家可歸,還沒有飯吃,面臨飢餓,生病了不能去看,面臨疾病。所以―――――

(2)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用朗讀表達出來。(指導朗讀)

(三)過渡:只要我們消滅一切與和平對立的事物,這個世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1)閉眼聽讀4-6句,思考:和平世界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2)交流彙報

(3)指導讀句子,感受和平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教師適時板書:珍愛)

(四)過渡:和平給我們帶來了幸福而舒適的生活,所以我們應該珍愛和平。為了和平,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1)自由讀七、八句。思考:為了世界和平,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2)為了現在的和平,為了永久的和平我們能怎樣做呢?為了大家的和平,我們又該如何做呢?齊讀最後一句話。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過渡:遠離戰爭,珍愛和平、創造和平,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1、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兒童,你打算怎樣做?

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

2、朗誦詩歌《放飛和平》。

五、作業佈置:

1、給父母讀《兒童和平條約》,和父母交流感想。

2、你想像中的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畫一畫。

板書設計:兒童和平條約

嚮往

珍愛和平

創造

微課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背景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對文本的理解能力也較多停留於形象的理解。本人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時,就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認為《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學生容易不求甚解,停留於表面的讀。故事呈現了小燕子的觀察結果。對小燕子的細心觀察並未提及。因此,本人設計了引導學生想象小燕子觀察過程的環節,力圖讓學生感受到小燕子的細心觀察,並以樣的感受為基礎進行朗讀和語言訓練。

教學目標

1、由小燕子觀察的結果想象小燕子觀察的過程和方法,理解媽媽為什麼會誇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2、感悟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練習用“一次比一次______”誇小燕子。

教學方法

想象法表演法質疑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故事,進入情境

在《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個故事中,燕子媽媽叫小燕子去菜園裏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小燕子去菜園看了三次,每次看到的都不一樣。最後,燕子媽媽笑了,説:“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二、提出質疑,明確目標

(老師,為什麼燕子媽媽誇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呢?)

你提了一個很多同學都想知道的問題。我們慢慢來理解好嗎?

(好的!)

三、細讀課文,瞭解結果

現在,我們來看:小燕子去了三次菜園,每次看到了什麼?

我們先來讀一讀這些句子。生讀。

(老師,我知道了:

第一次,小燕子看到冬瓜大,茄子小!

第二次,小燕子看到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

第三次,小燕子看到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四、建構意識,練習説話

你的回答很準確。燕子媽媽説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那麼小燕子的進步在哪裏呢?

我們來想一想小燕子三次去菜園,分別是怎麼觀察的呢?

分辨大和小,難不難?(不難!)是的,也許遠遠地看一眼就知道了。

冬瓜和茄子的顏色,遠了看不清楚,走近了,認真一點才能分辨出來。所以小燕子要認真地看一下才能發現了。

你們看,冬瓜皮上的細毛和茄子柄上的'小刺容易發現嗎?

(很難發現,因為它們太小了。)

那你們想一想,小燕子要怎麼看才能看清楚呢?好,請同學表演一下:(學生演示:小燕子,飛近了,也許不僅正面看,還側面看,或者飛得很近,看了好一會兒,也許還用腳摸了摸才發現了冬瓜皮上的細毛;茄子柄上的小刺更少,更難發現,或許還被葉子檔住了,這時,小燕子就要飛到枝葉裏面去,用嘴巴啄一啄才能發現。)

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麼小燕子三次看到的都不同了嗎?(小燕子一次比一次的觀察更加仔細、認真,所以每一次的觀察才會有更新的、更好的發現。)

現在,我們也來誇誇小燕子吧!(生回答)

如果你是燕子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次比一次觀察得更仔細,更認真,你的心裏高興嗎?

那我們來當燕子媽媽,從心底裏高興地誇一誇小燕子吧。(生讀)

同學們,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我們應該怎樣觀察事物了嗎?

(我明白了:要認真仔細觀察,才能把事物看得更清楚!)

教學總結:

本次教學設計針對課文重難點進行設計,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其想象,在想象中建構意識,並練習説話。尤其值得推薦的是:教學不浮留於文字表面,能通過小燕子的觀察結果,引導探究小燕子觀察的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小燕子的認真和仔細。並引導學生在感悟中讀,在感悟中説話。真正做到把人文性和工具性融為一體。

在教學形式方面:因為是微課,為了引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虛擬了師生對話的形式。但是,在微課教學中,如何更好地落實朗讀和語言訓練,仍然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微課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會認“凜、冽、嗬”3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滲透、諺語、枕着、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彤雲密佈、瑞雪兆豐年。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後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悦心情。

4、領悟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3、4

教學準備:

瑞雪圖(多媒體課件)和課文背景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每到冬天,你最盼望的是什麼?我們都看到過下雪,也領略過雪景的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概你會有一些新的感覺。

二、提出要求,學生自讀自悟

自學要求如下: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試着結合課文理解“彤雲密佈”、“瑞雪兆豐年”、“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的意思。

3、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這場雪的,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

4、提出思考後還不理解的問題。

三、彙報交流

1、小組交流。

(1)小組成員合作讀文,檢查是否讀流利,難讀的部分集中練習。

(2)交流自學要求中的第二、三、四個要求。

2、全班交流。

重點交流:作者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交流時,先讀特點,再通過讀相應部分,説説是怎樣體會到的。使學生體會到主要特點是“大”。如課文第四自然段,不僅寫了雪景的美,通過“厚厚、萬里江山、掛滿、堆滿”等詞説明了雪大;第五段,不僅是寫孩子們的快樂,通過“堆雪人、打雪仗、樹枝上的積雪”也寫出了雪大。

四、小組內互查學習生字情況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二、自由讀課文。先説説喜歡哪一部分,為什麼喜歡?

三、指導朗讀

1、朗讀指導要點:

(1)第三自然段,應讀出夜靜、雪大。“一會兒就白了”,“只聽見雪花簌簌地不斷往下落”、“咯吱一聲響”等句,應認真體會並讀好。

(2)第四、五自然段,不僅要讀出雪大,還要讀出雪美、孩子樂的意思。

(3)第六、七自然段,應體會到作者快樂的原因“這場大雪十分及時,一定會給明年的小麥帶來豐收”,讀出作者聯想到此的喜悦的心情。

2、學生再練習讀。

四、一場雪固然給人們帶來許多好處,可是你知道作者為什麼滿懷如此強烈的激情來讚美這場雪嗎?

隨文閲讀小資料:

《瑞雪圖》選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賦》,寫於1962年。1960一1962年,正是我國遭受自然災害的時期,當時糧、棉歉收,國民經濟遇到了暫時的困難。1962年的冬天,、作者在膠東半島的農村,看到了這人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心裏無比喜,寫下了這篇短文。的確,這第一場雪,是我國經過三年困難時期重新走向富裕的第一個喜人的信號,怎不讓人高興呢!

加上自己新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六、課堂練習

1、在兩首寫大雪的詩中,任選一首背誦下來。

第一首:夜雪

自居易

己訝衾枕冷,復見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第二首: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收集有關資料,結合課文內容,試寫一篇説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瑞雪圖》教學反思

《瑞雪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第七冊第十二單元的精讀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雪後景色的美麗及作者的聯想,體會作者的喜悦心情。

本着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在教學中這樣設計:先用一段精美的動畫瑞雪圖把學生由晴朗的現實引入大雪紛紛、銀裝素裹的雪境中後,引出本節課要學的《瑞雪圖》,並通過學生質疑定標。接着在導學達標環節中,我以學生讀為主,先後設計了三次讀:一快速讀,初步感知雪的特點:雪下得大,雪下得及時,雪後景色很美。二精讀、研讀,從文章的字裏行間體會作者日如何表現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為什麼説這是一場及時的大雪。三激情朗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讀期間,我製作了一組配樂雪景圖,讓學生既放鬆心情,又在觀賞中更加對雪的喜愛。最後,我設計了抄、背、畫、查、吟的課外拓展訓練,使課堂知識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感情進一步昇華。

通過課堂展示後學生的表現,我認為這節課是比較成功的。課後慢慢想來,這節課成功主要得益於課堂教學中把新課標中的新理念作為教學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答”為主的教學方式和以學“答”為主、學“悟”為主的教學方式,雖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現出來的觀念不同,課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課堂多體現教師、學生一問一答,學生圍着教師轉,這種方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我始終以學“讀”為主、學“悟”為主。學生讀:粗略讀、研讀、激情朗讀、配樂讀;教師讀等多種形式的讀。然後通過學生自學、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學“悟”為主的方法,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了和諧共進的互動氛圍。本節課中,我改變過去自己高高在上,統帥課堂的作風,走下講台和學生共同學習、交流,成為學生的朋友、夥伴。如在研讀的過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學生,和他們一塊讀,一塊畫,幫助他們,使他們在教師的半扶半放中順利達標。又如在朗讀訓練中,我把自己當作孩子們一員,和他們賽讀,讓課堂成為我們師生共同展示才華的舞台,也讓學生真切感受我是他們的學習夥伴。

三)恰當適時地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喚起了學生與作者的共鳴。本節課輔助教學的精彩其一是開始的激情導入。用一段精美的動畫,從形、聲上一下把學生帶入了雪的氛圍。其二是學完雪後美景後,設計的一組配樂雪景土,不僅讓課堂氣氛輕鬆,學生身心愉快,更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深深的喜歡雪,想要讚美雪。

四)課堂上尊重學生、賞識學生。俗話説“十個人中,有九個愛聽好的”,作為孩子,那就更不例外。本節課中,我注意恰如其分地運用激勵性語言。如學生在質疑中提出的問題有價值,我立刻説:“你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學生朗讀表現出色,我讚賞她:“讀得真好!老師彷彿置身於雪景中心中無比輕鬆愉悦”。大家齊讀得棒,我便説:“老師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讀一讀”。又如學生朗讀表現不好時,我首先肯定優點:“讀得不錯”,然後提出希望:“若能將‘嗬’讀得不僅能表現出驚異,還能表現出讚歎的意思來那就更棒了!”通過這一句句發自發腑的賞識、激勵,滸墅關在課堂的表現更自信,並不斷地追求成功,學得更主動了。

雖然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不盡人意的地方:

一、自控能力較差。課堂中不能恰當地控制滸墅關學習的激情,使學生在好學地方用時太長,導致時控失調,前鬆後緊。

二、因材施教的原則不明顯。主要表現在研讀課文時自學提示的難易程度適於中上等學生,對於學困生,學習困難較大。雖然説在研讀過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為部分學生點撥,但仍有個別學生學得吃力。針對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今後在教學中首先增強時控掌握能力。教學設計中明確時控,在課堂中,教師精講、少講,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去展示。同時多學習、掌握處理突發事件的技巧,能見好就收,力爭使課堂時控恰到好處。其次,多研究每一個學生認識接受能力,並在教學設計時依據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能力,設計分層要求、訓練,使各類學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飽。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進一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不斷完善每堂課的設計,因材施教,分層要求,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