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6.69K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圓的認識》評課稿 篇一

今天聽了周老師上的《圓的認識》,讓我感受很深。本節課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啟用生活中的素材開展數學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等等方面教師都比較注重,也取得了相應的很好效果。可以看出周老師在研究這節課的時候做了很多的打磨,聽了這節課,為我今後的課堂教學指明的方向,下面簡單從三個方面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一、以學生為本,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圓的認識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這節課要讓學生了解圓的概念以及直徑半徑等的概念與特徵。我們知道,學生對圓已經有了相當的認識,他們的學習不可能是零起點,所以我們的教學也不能是“零起點”,我們的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周老師從一個簡單的遊戲,引出圓周上的點到中心點都一樣長,這就是學生對半徑的特徵的直觀感性認識,所以本節課教師沒有再綁住孩子的手腳從而束縛學生的思維,而是以學生的起點為教學起點,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嘗試、驗證等活動加深對圓的認識。再比如,用圓規畫圓,學生早已經嘗試過,所以上課時老師就把它定位為畫圓的注意點,討論怎麼樣把圓畫好。而關於圓的直徑、半徑等的特徵,學生也並非一無所知,老師就放手讓學生通過折、量、畫、比等活動自主探索、發現,符合客觀實際,學生在操作中體驗感悟,並最終理解掌握。

二、在自主學習中展開探究新知,掌握圓的知識特徵。

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以剪的圓為素材,用圓規和尺子為研究工具,有目的、有意識安排學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畫一畫的方法合作探究圓心、直徑和半徑之間的關係。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

同學們的答案,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經歷觀察、操作類比,歸納等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意識。這一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具體、直觀的操作中發現了半徑、直徑的本質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不但突出了教學重點,而且分散了教學難點,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整個環節都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與合作交流中感悟、體驗、認識圓的各方面知識。都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他們變被動的操作為主動的探究,不是在學數學,而是在“做數學”和“數學的思考”。教師作為指導者與參與者,自然的引導學生將活動過程上升為數學概念來認識。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統整在綜合性和探究性的研究活動中,學生對圓的特徵的認識過程就是一種研究與發現的過程,是一種對話與共享的過程。學生在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數學思維不斷髮展,同時也獲得了積極豐富的情感體驗。

三、在拓展與應用中盡顯圓的魅力。

本課練習設計執教者通過指導學生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回顧與反思,增強運用有關策略解決問題的自覺性,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本課的練習不僅鞏固了半徑與直徑的關係,還教會學生善於觀察、善於聯想的良好習慣。之後,通過墨子對圓的描述進一步彰顯圓的文化內涵,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數學文化歷史悠久萌發民族自豪感。最後,又回到生活中解釋其中的奧祕,注重應用性再次讓學生感受圓的獨特魅力,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了圓的世界,不知不覺地學會畫圓,瞭解圓心、直徑、半徑等概念,不知不覺地瞭解到圓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不知不覺地經歷一次次“再創造”的過程,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還給了學生。

六年級上冊數學《圓的認識》教案 篇二

第一課時:

圓的認識

教學內容:

科書第85~87頁例1、例2,以及隨後的“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畫圖、討論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基本特徵,知道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含義;會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繫,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遊戲:摸圖形。

出示裝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形紙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學們喜歡做遊戲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袋子,裏面裝有很多平面圖形。請一位同學把它們依次摸出來,其他同學一起説出圖形的名稱。

2.出示學生摸出的圓形紙片,指出:這是一個圓形紙片(板書:圓)。圓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麼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徵?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

板書:圓的認識。

二、教學例l

1.提問:你在生活中見過圓嗎?舉例説一説。

學生交流時,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如果學生説的圓形物體就在身邊,可以讓他們指一指物體上的圓;第二,課前要準備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圓形物體或圖片,當學生説到這些物體時,可及時呈現出來;第三,如果學生把球當成了圓,可以通過比較讓他們知道球是立體圖形,而圓是平面圖形。

2.追問:説了這麼多的圓,看了這麼多的圓,大家想不想動手畫一個圓呢?先動腦筋想一想,再用手頭的工具動手畫一畫。

3.學生獨立畫圓。組織交流時,可結合教材所列的畫法,有針對性地介紹一些典型畫法。如果有學生想到了用圓規畫圓,不要急於讓他們説出具體的操作過程。

4.啟發思考:圓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麼不同?

在交流中相機明確:以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5.介紹圓規:剛才,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畫出了圓,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通常我們會藉助一個專門工具來畫圓,這個工具就是圓規。圓規有兩隻腳,一隻腳是針尖,另一隻腳上裝着用來畫圓的筆,兩隻腳可隨意叉開。

6.提出要求:你能試着用圓規畫出一個圓嗎?

進一步要求:邊畫邊想,用圓規畫圓一般分為哪幾個步驟?需要注意些什麼?

7.先讓學生説説自己畫圓的過程,教師在黑板上示範畫圓,適時板書:兩腳叉開。固定針尖。旋轉成圓。

引導反思:你認為畫圓時應注意些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有針尖的一隻腳要固定在一點;旋轉圓規時兩腳間的距離必須保持不變。

8.組織練習:請大家把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統一確定為4釐米,按上述步驟再畫一個圓,在小組裏比一比,誰畫得好。

9.介紹圓心、半徑和直徑。

結合介紹在圖中畫出相應的線段,標出相應的字母,提醒學生注意每個字母的寫法。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畫圓的過程,説説對這些概念的理解,並在自己所畫的圓中標出圓心、畫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並分別用字母表示。

(1)圓的大小是由什麼決定的?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畫圓時圓的大小是由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決定的。

(2)指名在黑板上的圓中表示出兩腳的距離。

教師總結並板書: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就是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作半徑,用字母r表示。

(3)教師畫出直徑,説説這條線段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並板書: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作直徑,用字母d表示。

10.探究圓的特徵。

(1)出示例2的問題。

(2)學生在小組裏操作、討論,形成結論。教師巡視。

(3)小組彙報,教師板書

①在同一個圓裏,半徑有無數條,直徑有無數條。

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③同一個圓中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一半。

④圓是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

(4)説説你是怎麼得出每一條結論的,指名驗證。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l)出示三個圖形。

(2)指名説説各圓的半徑和直徑。

(3)評議:為什麼其他的線段不是半徑或直徑?

2.完成“練~練’’第2題。

(1)學生獨立畫圓,並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2)指名説説畫圓的過程。

3.完成練習十三第1題。

(l)學生獨立填表。

(2)指名説説思考過程。

4.完成練習十三第5題。

(l)學生獨立操作後,在小組裏交流。

(2)集體彙報交流。

5.作業:練習十三第2、3、6題。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髮言,教師點評。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①在同一個圓裏,半徑有無數條,直徑有無數條。

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③同一個圓中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一半。

④圓是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

六年級上冊數學《圓的認識》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組織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觀察體驗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能力目標:

讓學生了解、掌握畫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德育目標:

讓學生養成在交流、合作中獲得新知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探索出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徵及關係。

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徵。

教具準備:

硬幣、線繩、圖釘、鉛筆頭、圓規、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運動會嗎?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場緊張而又激烈的塞車運動。看,它們已經來到了起跑線上,一號、二號、三號誰將會成為最後的冠軍,請同學們大膽預測。

師:讓我們把掌聲獻給冠軍,送給一號車手。同學們預測的很好,那麼一號的賽車為什麼成為了最後的冠軍呢?

生:因為一號的賽車,輪子是圓的。

師:其它的車手為什麼會比一號的賽車慢呢?

生:因為它們的輪子是方形,是三角形,有稜有角的。

2、聯繫生活、舉例説明

師:你在生活中,哪些物體上還有圓?指名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含有圓的物體。

師:圓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汽車作為現代工業化的產物,正是因為裝上了圓形的輪子,不僅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出行,也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家庭用的圓形套裝餐具,滿足我們審美需求的同時,也更讓我們味口大開,看來圓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很重要。下面就讓我們對圓作更進一步的認識吧!揭示課題:圓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初步體驗:

1、第一次自主探索畫一畫。

師:你能創造出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嗎?

生:能。

師:同學們真有自信,下面就請同學們前後四人小組為單位,可以利用學具袋中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辦法去創造圓,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分工創造圓。

生:進行小組反饋。

教師注意將各種方法進行概括分類,學生可能會出現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幣或其它圓形輪廓描圓;②利用圖釘和線畫圓;③用圓規畫圓;④用圓形物體用力在紙上壓印圓;⑤線一頭繫上重物旋轉形成圓……

師:這麼多的方法都能創造出圓,那麼這些方法有什麼缺點嗎?

學生説一説各種畫法的缺陷:(1、利用圓形輪廓描和印圓,方便但圓的大小固定。2、線畫圓,比較麻煩但可以畫很小的圓也可以畫很大的圓。3、旋轉形成圓不能留下痕跡。4、圓規畫圓,方便且一定大小的圓都能畫)

師:那你認為這麼多方法中用什麼畫圓最科學最方便?

生:用圓規畫圓最方便。

2、第二次嘗試畫一畫-----用圓規畫圓。

師:那請同學們用圓規自已嘗試畫一個圓。

沒有畫成功的同學把圖案展示,我們願意幫助你尋找原因。

生:(1、畫移位的,2、重新畫又找不到位置的,)如:問為什麼會移位,為什麼會找不到原來的位置?

學生回答問題的原因,教師邊示範邊講解:所以畫圓的時候要先確定位置,點上一點,把鋼針戳在點上,用手捏住圓規的頭,岔開圓規兩腳的開口,將圓規略微傾斜一點,旋轉一週,一個圓就畫好了。請大家也一起試試看。(板書:定點、定長、旋轉一週)

師: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獨立畫圓。

師:大家畫的圓的位置都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為什麼會不一樣?

生:因為剛針戳的位置不一樣,(或點的位置不一樣)

師:看來這個點能決定圓的位置,(板書:能決定圓的位置)

師:請同桌再互相比較一下你們剛才畫的圓大小完全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為什麼會不一樣?

生:因為我們圓規的開口大小不一樣。

生:圓規的兩腳開得越大,所畫的圓也就越大,圓規兩腳間的距離能決定圓的大小。(師板書:能決定圓的大小)

師:那請同學們把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定為3釐米,來畫一個圓,並用剪刀將你所畫的圓剪下來。

教學過程: 篇四

一、複習引入

1、以前我們學習過很多的平面圖形,現在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都學習過哪些平面圖形?讓學生回答,並及時給予鼓勵。

2、在我們學習這些圖形中有一個圖形是我們沒有系統學習過的圖形?(圓)

3、出示課題:&rdqu;圓的認識&rdqu;

《圓的認識》評課稿 篇五

今天聽了胡老師上的《圓的認識》讓我耳目一新的感覺。胡老師《圓的認識》這節課進行了認真的準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聽了這節課之後,我認真的反思:

一、以學生為本,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這節課要讓學生了解圓的概念以及直徑半徑等的概念,所以這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本節課教師沒有綁住孩子的手腳、束縛學生的思維,而是以學生的起點為教學起點,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嘗試、驗證等活動加深對圓的認識。而關於圓的直徑、半徑等的特徵,老師就放手讓學生通過折、量、畫、比等活動自主探索、發現,符合客觀實際,學生在操作中體驗感悟,並最終理解掌握。

二、直觀教學相得益彰。

我們都知道,國小生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所以我們的教學要時時注意讓學生通過直觀去體驗,去感悟。我覺得胡老師這節課這一點做得比較成功。比如,教學“直徑、半徑有無數條”這樣的特徵,學生想象起來會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就採用多媒體課件加以直觀的演示,從而非常直觀地凸顯了這一知識點。

另外,本節課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啟用生活中的素材開展數學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等等方面教師都比較注重,也取得了相應的效果。

值得商榷的地方:

1、圓上、圓外、圓內的知識介紹缺乏,致使學生總結半徑、直徑的概念時,説不清白。

2、教師在教學“同圓內每條直徑都相等”時,屏幕上的直徑依次旋轉至同一條直徑重合,相信會給學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從而加深對特徵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 篇六

一、揭題

1、直線圖形

師:(出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平面圖)三角形、四邊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線段有什麼特點?

生:線段有兩個端點,是直的,可以度量。

師:所以我們稱三角形、四邊形是平面上的直線圖形。(板書:直線圖形)

2.曲線圖形

師:(出示圓的平面圖)這是我們學過的… …

生:齊説“圓”(板書:圓)

師:相對於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圓是由曲線圍成的,所以我們稱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板書:曲線圖形)

3.引入圓的特徵討論

師:想一想:你周圍的物體上哪裏有圓?

生:(舉例略)

師:同學們一年級時就初步認識過圓,現在都六年級了,你現在知道多少有關圓的知識?

生①:圓是一種優美的圖形,建築設計中應用廣泛,如:圓形花壇,圓形裝飾圖案。生②:圓形便於滾動,所以車輪都是圓的。

生③:一張白紙經摺疊後可以剪出一個近似的圓。

生④:(舉起自己的圓規)這是圓規,用它可以畫圓。

師:車輪為什麼是圓的?為什麼用圓規可以畫出圓來呢?這就需要認識圓有什麼特徵,下面就來學習“圓的認識”。(板書:圓的認識)

新課 篇七

1.圓的畫法

(1)自由畫

師:拿出自己的圓規,在白紙上畫一個圓。(師板書:畫圓)

生:獨立畫

師:誰能説説你是怎樣畫出來的?

生:… …(用自己的話描述)

師:誰能用老師的教具圓規上黑板上畫圓?(讓兩名同學上黑板畫,提醒其餘同學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畫的?)

反饋①:一隻手摁住圓規固定的腳,另一隻手使圓規的另一隻腳旋轉,順利畫出圓。

反饋②:教具圓規不好使喚,想固定的那隻腳不停移動,用力過猛又使圓規兩腳的距離發生變化,無法畫出圓。

師:為什麼這位同學用圓規能輕巧地畫出圓,而另一位同學卻畫不出圓呢?

(點撥總結出畫圓的步驟:“分開”、“固定”、“旋轉”。分別板書)

2.認識圓心

師:(以黑板上學生畫的圓為例)用圓規畫圓時針尖固定的這一點(用彩色粉筆點出)叫圓心(板書“圓心”)一般用字母O來表示(標出:O)。請同學們在自己畫的圓上點出圓心,標出字母O。

生:獨立完成。

3.認識半徑

師:舉起你們剛才畫的圓,互相看一下,都一樣大嗎?

生:不一樣大。

師:為什麼大的大,小的小,與什麼有關?

生:與圓規兩腳分開的大小有關。

師:你們的意思是圓規兩腳間的距離長時,畫出的圓大,兩腳間的距離短時,畫出的圓就小。請在你的圓上畫出一條表示兩腳間距離的線段。

生:獨立畫。

師:(以黑板上學生畫的圓為例)請同學們仔細看,圓規的一隻腳固定在圓心O,當另一隻腳旋轉到A點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OA(畫出線段OA);當另一隻腳旋轉到B點時,兩腳間的距離是OB(再畫出線段OB)

問:線段OA和OB相等嗎?

生:相等。

師:你是憑觀察得出的,那怎樣驗證呢?

生:測量。

師:指名上黑板測量OA與OB的長並報告測量結果。

生:確實一樣長。

師:在這個圓的曲線上,像A、B這樣的。點可以找出多少個?

生:無數個。

師:表示兩腳間的距離的線段可以畫多少條?設想一下它們的長度如何?

生:無數條且長度都相等(板書)

師:我們剛才研究的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就叫做圓的半徑(板書:半徑)一般用字母r來表示。給你們剛才畫的半徑標上r。

師;半徑這條線段的一個端點在哪裏,另一個呢?

生:一個端點在圓心,另一個端點在圓的曲線上。(板書:圓心 圓的曲線上)

師:那什麼叫半徑呢?

生:用自己的話説(師完成半徑定義的板書)

師:同一個圓裏,半徑有什麼特點?

生:無數條且長度都相等。

4.認識直徑

師:把自己畫的圓剪下來

生:獨立剪

師:示範對摺,打開,出現一條摺痕,用食指摸摺痕;換個方向再重複一次。

生:在教師示範下同步進行。

師:像這樣再重複折幾次

生:獨立對摺、打開、摸摺痕。

師:你折了好多次,可以發現什麼?

反饋①:每折一次出現一條摺痕。

追問:你折了幾次,出現了幾條摺痕,與他不一樣的呢?像這樣的摺痕在你的圓裏能再折出來嗎?

反饋②:對摺後圓的兩邊能完全重合,圓被平均折成兩份。

反饋③:每折一次出現一條摺痕,每條摺痕都是圓上的線段。

反饋④:這些摺痕相交於圓心。

追問:你對摺出幾條摺痕,誰折出的摺痕比他多,他説的結論正確嗎?在你的圓裏,這樣的摺痕可以折出多少條?這個結論正確嗎?

反饋⑤:這些摺痕都一樣長。

追問:怎樣驗證?

生:測量

師:量出你圓裏每條摺痕的長度

生:彙報結果。(指導學生説:“在我的圓裏,… …”)

師:剛才説了這樣的摺痕有無數條,所以可以怎樣下結論?

生:同一個圓裏,所有的摺痕長度都相等。

師:誰能給“摺痕”起個名字?

生:直徑(板書:直徑)

師:直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在自己的圓裏給摺痕畫出一條直徑,標上字母d。

生:完成

師:同一個圓裏,直徑有多少條,長度有什麼特點?

生:略

師:直徑這條線段,它通過了…?它的兩個端點分別在哪裏?

生:通過圓心,兩個端點都在圓的曲線上。(完成直徑定義的相應板書)

反饋⑥:這些摺痕的長度是半徑長度的2倍或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師追問: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説説道理。

生①:直徑通過圓心,以圓心為界,可以把直徑分成兩條半徑。

生②:在我的圓裏,經過測量可以驗證這個發現,我的圓裏直徑的長度都是□釐米,半徑的長度都是□釐米,所以説直徑是半徑長度的2倍。

師:換過來説,半徑的長度就是直徑的… …。生:略師:寫出字母公式:d=2r r= d 2 ,注意強調“同一個圓裏”。

(以上6點反饋,學生説出多少就處理多少,先説出哪一點,就先處理那一點。)

六年級上冊數學《圓的認識》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技能目標:讓學生從生活中認識圓,藉助動手操作活動,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研討,培養學生獨立探索能力和創新、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圓的基本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學具準備:

圓的實物、剪好的圓片、圓規、直尺

教具準備:

細線、圖釘、剪好的圓片、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懸念產生好奇,好奇帶入新課

(一)設置懸念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課件展示、圖文並茂)

1、車輪為什麼都是圓形的?

2、籃球場的中間為什麼要設計成圓形呢?

3、槍口、炮口為什麼都是圓形的?

師:同學們,這些問題你們暫時還不必回答,但老師還有一個問題需要馬上回答,這三個問題都與什麼有關?

(當學生回答是“圓”時,教師板書課題)

師:當同學們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對圓有一定認識後,你們再回答這三個問題,相信你們的答案會更完整、更圓滿。(在黑板的一側板書:圓滿)

[設計意圖]不拘泥於教材內容,從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徵出發,用心撲捉圓在生活中、自然中的原型,巧妙地創設了“三個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他們帶着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嚮往與追求的意向,以的狀態進入學習角色。同時,在“暫時還不回答”的關子下,把“三個問題”集中在“圓”上,旗幟鮮明地拉開了這節課的序幕,這一導課不僅意味深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開始不知不覺地滲透了“圓的文化特徵”意識,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在猜想中探究,在探究中感悟

(一)生活中的圓

師:生活中你們見到哪些物體是圓形的?

(學生回答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將已準備的實物舉起展示)

(二)運動中的圓

師:你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麼下面的情況可能會出現怎樣的現象呢?(課件展示)

1、一粒石子拋入平靜的水面時

2、電風扇的扇葉轉動時

(三)探究圓的形成

一根細線,用圖釘固定一端,另一端綁着一支粉筆旋轉一週。

1、師:接下來做個小實驗,老師用圖釘固定線的一端,將細線拉直,綁有粉筆的一端旋轉一週,會出現什麼現象?

師:鬆開細線的這頭,粉筆還能轉圈嗎?(孕伏“定點”意識),圖釘按住起什麼作用?

2、師:剛才老師是怎樣操作畫出一個圓的?

學生交流

師:圖釘按住的一端(不動),帶粉筆的一端我們把它看作一個點,這個點是(運動的),怎麼運動的?

師:(把線拉直)這樣運動時動點就與固定的這點距離(保持不變)。粉筆在這個運動軌道上旋轉一週就得到了一個(圓)。

3、師:如果把細線放長,粉筆繼續旋轉一圈,發生了什麼變化?看來這細線的長短可以確定(所畫圓的大小)

(孕伏“定長”意識)

[設計意圖]以上三個教學環節,以“感知—想象—發現”為線索,逐步推進,串成學生探究“圓的形成”這一過程。感知是認識世界的開始,是思維、想象等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通過“生活中的哪些物體是圓形的”舉例,既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經驗,同時為過度到想象提供了豐富的表象,這樣想象力也就引向了更成熟的高度。最後用他們的想象力猜測、感悟“圓的形成”兩大核心要素圓心和半徑,從而為後面的“圓”的本質認識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四)從畫圓中認識圓

1、通過回想前面的遊戲,讓學生在感悟“圓的形成”過程中思考:你會畫圓嗎?

2、學生嘗試畫圓(教師巡視,收集學生不圓的和圓的作品。)

3、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學生互相交流

(投影展示“不圓”的作品)

師:請你評價下這幅作品?

你想提點什麼建議?

師順着學生的闡述引出“定點”、“定長”。

(讓學生自己“由誤到悟”,在交流、切磋中對“畫圓時要注意什麼”印象深刻)

(投影展示“圓”的作品)

師:請欣賞這幅作品是怎樣被圓規創造出來的?

兩個學生介紹如何畫圓,師追問“畫的圓為什麼有大有小?”

隨着學生反饋畫圓的三個步驟,教師同時用課件演示圓規畫圓。

4、板書:定點、定長、旋轉一週。

定點確定圓的位置,定長確定圓的大小

5、如何在籃球場上畫圓?

師:我們會在紙上畫圓了,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畫圓。例如:要在籃球場上畫一個很大很大的圓,你準備怎樣做?與小組裏的同學説一説你的想法。

學生反饋、相互交流補充。

[設計意圖]“畫圓”的環節,不僅僅只是學生掌握畫圓的技巧、學會用圓規畫圓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繼前三個環節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圓的初步認識,由表象逐步向抽象轉化的過程。在這裏教師還十分關注學生情緒,尊重學生意願,在學生躍躍欲試時,採用先讓學生嘗試畫圓,並利用可能“出現的問題”,揭示圓的畫法、“圓的位置”和“圓的大小”等深層次問題,這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自然本色。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畫圓後教師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如何在籃球場上畫圓?讓學生從“紙上談兵”,過渡到解決現實情境問題,與“探究圓的形成”有個呼應。

(五)解讀圓的概念

師:剛才我們用圓規畫圓、用繩子畫圓,工具不一樣,畫出來的卻都是圓,這是為什麼?

生1:原理都一樣

生2:都是按三步驟來畫的

師小結:畫圓時都有兩個點,一個點是固定的,一個點是運動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動點在這個運動軌道上旋轉一週,得到的圖形就是(圓)。所以,圓就是由無數個點連成的一條什麼線?(曲線、封閉的曲線)

(課件演示)

(六)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徵

1、師:有關圓你還了解哪些知識?

教師將“圓心o”“半徑r”“直徑d”寫在3張卡片上,請學生一一貼在黑板上圓的有關之處。

師:誰能在黑板上的圓中將它們畫出來並貼好。(3個學生依次上台)

2、直接揭示圓心的概念

3、半徑

師:像這樣的半徑,你會畫嗎?

學生動手畫半徑

師:你是怎樣畫的?

(注意引導學生闡述“從哪裏出發畫到哪裏”)

師:什麼樣的線段叫半徑?揭示半徑的概念。

(板:半徑r)

師:在同一個圓裏,像這樣的半徑還能畫嗎?有多少條?為什麼有無數條?

生:圓上有無數個點。

師:那它們的長度都有怎樣的關係呢?誰來説説你的想法?

4、直徑

師:直徑你會畫嗎?在你的圓片上畫出直徑。

師:你是怎樣畫的?那什麼樣的線段叫直徑呢?

你們和數學家們總結差不多呢!翻到56頁,全班齊讀。

(板:直徑d)

師:在同一個圓裏,直徑有多少條?

師:那它們的長度都有怎樣的關係呢?誰來説説你的想法?

(板書: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5、師:其實早在2500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教育家、科學家就曾提出有關圓的概述(課件出示)

師:一中的“中”指的是?那“同長”的意思是?

6、判斷:以下圓內哪些線段是半徑,哪些線段是直徑?

7、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①師:你會怎樣去驗證你的。想法?

在小組裏商量一下,再派代表反饋。

課件驗證:在同一個圓裏,直徑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1/2。d=2rr=1/2d

②製造衝突(展示學生事先剪的一大一小的兩個圓)

疑問:在這兩個圓中,半徑、直徑二者還存在以上的關係嗎?

(板書:在同一個圓裏)

[設計意圖]探究圓的特徵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怎麼有個突破,使學生能輕鬆地接受,本環節是採用“畫”、“量”、“折”,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方法。“畫”是發現,是印證;“量”是驗證、確認。這一為學生搭建的自主探究學習的平台,既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積極參與,而且將對所學的知識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也正好印證了“兒童的智慧出在他們手尖上”這句話。

三、運用知識,拓展思維

(一)小裁判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2、半徑2釐米的圓比半徑1釐米的圓大。()

3、圓的直徑都相等。()

4、在同一個圓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二)你能幫忙找到這個圓的圓心嗎?

[設計意圖]由於本節課是屬概念教學課,作為反饋練習,僅設計了兩大題。通過這兩大題訓練以檢查學生對概念理解的情況,並解決學生容易混淆或出錯的問題。

四、解釋自然中圓,欣賞人文中圓

(一)解釋自然中圓

師:課的一開始,我們還留下三個問題(課件重返“三個問題”):由於時間關係,我們現在集中解決第一個問題好嗎?

1、分組討論:車輪為什麼都是圓形的?

2、小組派代表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利用課件演示下面兩個主要因素)

①平穩(因為車軸在車輪圓心上,同圓半徑都相等,確定了車與地面距離不變,所以平穩)

②車速快(車輪接觸地面只是一個點,摩擦力小,車速就快了。)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題,以小組合作、同學互助,共同討論為主要解題形式,以幫助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提高技能,培養學生不斷探索、不斷髮現的精神,增強互助合作、敢於創新為目標。同時,本練習起到了“前後呼應”之教學藝術功能,成了學生善於動腦、勇於解題的動力,使學生在成功解答後有一種滿足感,以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二)欣賞人文中圓

1、引言:同學們,世界是美妙的、神奇的,有了圓更增添了她的夢幻般的色彩。請欣賞

2、課件演示:(配樂)

摩天輪、花叢中肆意綻放的鮮花、中國傳統的圓形剪紙、陶瓷藝術、圓形建築、2008年奧運獎牌、神祕的陰陽太極圖……

還有古老的東方,中國人特別重視中秋、除夕、元宵等佳節,月下嘗餅、桌上湯圓…這就意味着團圓、圓滿;大陸同胞送給台灣同胞的團團、圓圓兩隻熊貓,不也就是盼望祖國早日統一,海峽兩岸同胞早日團圓嗎?

圓,在我們身上遺留下的印痕是多麼深刻而廣遠。圓,是和諧的象徵,是幸福的感受!

同學們,在這優美的旋律中,我們這堂課也接近尾聲了。這節課愉快嗎?你覺得這節課上得圓滿嗎?

[設計意圖]教學本質是一種文化。我們有理由向學生傳遞教學本身的內涵和鮮活的文化背景,引領他們通過學習感受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努力使數學所具有的文化特徵浸潤於學生心間,成為學生數學成長的不竭動力源泉,讓數學課堂擺脱原有習慣思維與陰影,真正美麗起來。為此,設計“欣賞人文中的圓”這一環節,就是引發學生領略“圓”的神奇魅力及其背後所藴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徵,拓寬學生對“圓”的認識視域。同時,讓學生真切地感受中國人對“圓”的特殊情感,激發他們愛祖國、愛學習的熱情,為進一步學好“圓”打下堅實的基礎。